Ⅰ 德國,法國,奧地利,瑞士哪個國家經濟實力最強
德國國民生產總值最高,排名世界第四
Ⅱ 英國,法國,德國,誰的經濟更強
按經濟總量或國內生產總值排名:德國
英國
法國
德國約是英法兩國之和,英國比法國多一點
Ⅲ 德國、法國、英國、日本,那個國家的人生活最富裕
生活富裕是個不太好界定的標准,因為不同國家的物價啊,社會福利啊,工作制度啊什麼的都不一樣,單純比較收入數字沒實際意義。而這幾個方面往往不好進行量化分析。
單純從經濟數字看,最有參考價值的是人均經濟總量。按照2007年的數字,德國人均GDP為39710美元,英國為42430美元,法國為41200美元,日本為41480美元,英國最高。
至於一樓的回答,我個人認為沒說服力。當年蘇聯的經濟總量長期位居世界第二,但居民的生活富裕程度顯然比不上西方國家。單純看經濟總量對比無法具體衡量國民生活的富裕程度。
Ⅳ 德國,法國,義大利,這些國家的收入水平是什麼樣的
如果全世界多花些時間來調查什麼實際有用什麼沒用的話,經濟爭論就會越來越少。幾乎各地都在對如何將市場力量與社會安全結合起來進行激烈爭論。左派要求加強社會保護,右派卻認為,這樣會破壞經濟發展,增大財政赤字。
但是,在研究丹麥、芬蘭、冰島、荷蘭、挪威和瑞典的經濟成功後,討論可能會進一步深入。雖然區域經驗不能直接轉讓,但北歐國家確已成功地將高收入水平的社會福利、穩固的經濟增長和宏觀經濟穩定結合起來。它們還實現了高標準的管理。
誠然,北歐國家之間也存在差別,丹麥、荷蘭、挪威和瑞典消費水平較高,而芬蘭和冰島相對較低。然而,美國國家稅收大約占國民生產總值的20%, 北歐國家的這一比率卻超過了30%。
高稅收能夠為全面國家保健、教育、養老金和其他社會服務提供支助,導致貧窮水平較低以及最富裕家庭和最貧窮家庭之間收入差距相對較小。在美國,20%最貧窮家庭只領取總收入的5%,其收入占國家平均收入的四分之一。相反,北歐國家20%最貧窮家庭的收入約占總收入的10%,大約為全國平均收入水平的一半。
美國保守黨認為,大型公共部門效率低下、管理不善、腐敗成風、官僚主義嚴重,而支持該部門所必需的稅務卻降低了經濟效益。但是,諸如此類的每種說法均遭到北歐經驗的駁斥。
想想效率低下與浪費的訴求吧。由於政府提供國家健康保險資金,與美國相比,北歐國家人民壽命更長,嬰兒死亡率更低。北歐國家人的壽命接近80歲,而美國人為78歲。美國政府不保證實施全國健康保險,數百萬家庭過於貧窮,自己無法投保。具有諷刺意味的是,美國制度過分依賴私營部門,顯示出效率低下,美國較之於北歐國家(11%)向保健投入了較大比率的國民生產總值(14%),但所獲更少。
同樣,盡管美國社會福利開支比北歐國家更低,其占國民收入一定份額的預算赤字卻大得多。美國在公共部門花費更少,但其稅收甚至比花費還要低。
北歐國家的高稅收卻沒有阻礙經濟績效。北歐國家並非以所得稅為主,比如美國, 而是以增值稅為主,增值稅的收入金額相對較高,逃稅比率相對較低,對經濟的失真反映較少。
保守黨認為,大型社會福利國家減弱了工作和儲蓄的激勵機制,北歐經驗證明這是站不住腳的。北歐國家的國民儲蓄平均為國民收入的20%以上,而美國大約為10%。
另外,近年來北歐經濟增長與美國類似,而收入水平比美國平均水平更高,主要原因在於,北歐國家每周工作時間更少。在任何情況下,所有北歐國家收入水平較高,挪威人均收入實際超過美國。
若干因素似乎可以解釋北歐國家經濟成功的原因。北歐國家稅收基礎廣闊,相對無偷稅漏稅現象。開辦國際貿易、市場力量和產業私有化均有賴於保持激勵機制。北歐國家並非國家所有和計劃的「社會主義」經濟, 而是私人所有和市場化的「社會福利」經濟,有著社會保護的規定。重要的是,它們在高等教育和科技方面進行大量投資,因此,它們一直處於高科技產業的最前沿。
半個世紀以前,自由市場經濟學家弗·馮·哈耶克(Friedrich von Hayek)提出,大型公共部門將威脅民主本身,將歐洲國家置於「受奴役的地位」。然而,北歐國家卻因大型社會福利國家而繁榮起來,並非為此受難,與美國相比,公共部門腐敗少得多,而選舉人參與水平卻高得多。據透明國際組織稱,北歐國家是全球最不具有腐敗政治制度的國家(冰島和芬蘭位居首位),而美國因其大錢政治相對排名靠後。
可是,北歐的成功有多少是可以效仿的呢?這些國家人口較少,容易開展國際貿易,獲得自然資源,與鄰國和平共處。最值得注意的是,它們民族比較單一,社會分工比較容易服從和協調。這意味著要在美國這類民族和種族多元化社會維持強大的社會福利國家的挑戰並不現實,但可以促進相互尊重和包容。
Ⅳ 為什麼德國比法國的經濟更發達
從稅收來看,法國企業稅負高於其他歐盟國家,法國企業每年需繳納稅費約合2820億歐元,而德國企業僅需承擔1390億歐元的稅負,英國的這一數字為1760億歐元,西班牙為2200億歐元,義大利為2640億歐元。
從勞動力成本看,法國勞動力成本大大高於德國。「法國企業運動」主席帕麗索稱,2010年法國人工費比德國高23%:法國為每小時37.2歐元,德國是每小時30.2歐元。法國員工工作時間也低於歐元區平均水平,法國企業員工的年人均勞動時間僅為622小時,歐元區平均水平為721小時,而法國企業員工的薪酬達到了15年來最高水平,2009年法國企業的員工薪酬支出佔到企業增加值的67.7%。
在勞動政策方面,本世紀初,德國大力推進勞動市場改革,投資科研和發展,減輕工資負擔,而法國實行每周35小時工作制及提高最低工資標准,使法國喪失了生產成本相對較低的「唯一優勢」。
另外,法國經濟界認為,法國缺少中型企業,20-250人的企業佔到企業總數的64.4%,而德國這一比例為48%。大量的小企業、微型企業身單力薄,不能很好地滿足世界市場需求。法國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的協作關系也不像德國企業那樣緊密,德國的出口建立在更為廣泛和牢固的基礎之上。
Ⅵ 法國和德國比那個經濟實力更強
德國國內生產總值:35387億馬克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約43300馬克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4%
國民收入:26650億馬克
匯率(1998年5月1日):1美元=1.7793馬克
通貨膨脹率:1.5%
失業率:10.4%
法國國內生產總值:77747億法郎
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32900法郎
國內生產總值增長率:1.3%
匯率(19985月1日):1美元=5.9595法郎
通貨膨脹率:1.7%
失業率: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