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國微生物學家是誰
也叫巴斯德(Pasteur,Louis)於1822年12月27日生於法國汝拉省的多爾,他的父親是拿破崙軍隊的一名退伍軍人,是個以製革為業的硝皮匠。1847年,巴斯德畢業於巴黎師范學院,畢業後,他從事化學研究,察爛研究酒石酸鹽的晶體,發現這些晶體並不完全相同,它們有隱蔽的不對稱性,一些結晶是另一些結晶的鏡像,正如左手和右手那樣的關系。他在晶體研究方面的成就,對立體化學起到了決定性的推動作用。後來,人們發現,巴斯德在採取制備結晶的方法時是很幸運的,要得到分離的兩種結晶,必須用一種特殊的方法,而巴斯德完全出於偶然,而採用了這種特殊方法,在他之後也很少有人能像他那樣制出大的不對稱結晶來。這正如巴斯德所說,「機遇偏愛有準備的頭腦」。
巴斯德一舉成名,他接到許多教授聘任書,並成為榮譽勛位團的成員。他雖然在化學方面成名,但使他彪炳史冊的卻是他在微生物學方面的巨大成就。
1854年9月,法國教育部委任巴斯德為里爾工學院院長兼化學系主任,在那裡,他對酒精工業發生了興趣,而製作酒精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發酵。當時里爾一家酒精製造工廠遇到技術問題,請求巴斯德幫助研究發酵過程,巴斯德深入工廠考察,把各種甜菜根汁和發酵中的液體帶回實驗室觀察。經過多次實驗,他發現,發酵液里有一種比酵母菌小得多的球狀小體,它長大後就是酵母菌。
過了不久,在菌體上長出芽體,芽體長大後脫落,又成為新的球狀小體,在這循環不斷的過程中,甜菜根汁就「發酵」了。巴斯德繼續研究,弄清發酵時所產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氣體都是酵母使糖分解得來的。這個過程即使在沒有氧的條件下也能發生,他認為發酵就是酵母的無氧呼吸並控制它們的生活條件,這是釀酒的關鍵環節。
巴斯德弄清了發酵的奧秘,從此開始,巴斯德終於成為一位偉大的微生物學家,成了微生物學的奠基人。
當時,法國的啤酒業在歐洲是很有名的,但啤酒常常會變酸,整桶的芳香可口啤酒,變成了酸得讓人咧嘴的粘液,只得倒掉,這使酒商叫苦不迭,有的甚至因此而破產。1865年,里爾一家釀酒廠廠主請求巴斯德幫助治治啤酒的病敗高漏,看看能否加進一種化學葯品來阻止啤酒變酸。
巴斯德答應研究這個問題,他在顯微鏡下觀察,發現未變質的陳年葡萄酒和啤酒,其液體中有一種圓球狀的酵母細胞,當葡萄酒和啤酒變酸後,酒液里有一根根細棍似的乳酸桿菌,就是這種「壞蛋」在營養豐富的啤酒里繁殖,使啤酒「生病」。他把封閉的酒瓶放在鐵絲籃子里,泡在水裡加熱到不同的溫度,試圖即殺死了乳酸桿菌,而又不把啤酒煮壞,經過反復多次的試驗,他終於找到了一個簡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酒放在攝氏五六十度的環境里,保持半小時,就可殺死酒里的乳酸桿菌,這就是著名的「巴氏消毒法」,這個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市場上出售的消毒牛奶就是用這種辦法消毒的。
當時,啤酒廠廠主不相信巴斯德的這種辦法,巴斯德不急不惱,他對一些樣品加熱,另一些不加熱,告訴廠主耐心地待上幾個月,結果呢,經過加熱的樣品打開後酒味純正,而沒有加熱的已經酸了。
巴斯德成了法國傳奇般的人物時,法國南部的養蠶業正面臨一場危機,一種病疫造成蠶的大量死亡,使南方的絲調工業遭到嚴重打擊,人們又向巴斯德求援,巴斯德的老師杜馬也鼓勵他挑起這副擔子。
「但是我從來沒有和蠶打過交道啊!」巴斯德沒有把握地說。
「這豈不是更妙嗎?」老師杜馬鼓勵他說。
巴斯德想到法國每年因蠶病要損失1億法郎時,念兄他不再猶豫了,作為一名科學家,有責任拯救瀕於毀滅的法國的蠶業。巴斯德接受了農業部長的委派,於1865年隻身前往法國南部的蠶業災區阿萊。
蠶得的是一種神秘的怪病,讓人看了心裡非常不舒服,一隻只病蠶常常抬著頭,伸出有腳像貓爪似的要抓人;蠶身上長滿棕黑的斑點,就像粘了一身胡椒粉。多數人稱這種病為「胡椒病」,得了病的蠶,有的孵化出來不久就死了,有的掙扎著活到第3齡、4齡後也挺不住了,最終難逃一死。極少數的蠶結成繭子,可鑽出來的蠶蛾卻殘缺不全,它們的後代也是病蠶。當地的養蠶人想盡了一切辦法,仍然治不好蠶病。
巴斯德用顯微鏡觀察,發現一種很小的、橢圓形的棕色微粒,是它感染一絲蠶以及飼養絲蠶的桑葉,巴斯德強調所有被感染的蠶及污染了的食物必須毀掉,必須用鍵康的絲蠶從頭做起。為了證明「胡椒病」的傳染性,他把桑葉刷上這種致病的微粒,健康的蠶吃了,立刻染上病。他還指出,放在蠶架上面格子里的蠶的病原體,可通過落下的蠶糞傳染給下面格子里的蠶。
巴斯德還發現蠶的另一種疾病——腸管病。造成這種蠶病的細菌,寄生在蠶的腸管里,它使整條蠶發黑而死,屍體像氣囊一樣軟,很容易腐爛。
巴斯德告訴人們消滅蠶病的方法很簡單,通過檢查淘汰病蛾,遏止病害的蔓延,不用病蛾的卵來孵蠶。這個辦法挽救了法國的養蠶業。
巴斯德一生發明很多,對生物科學和醫學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一次偶然的機遇,使他找到了片服雞霍的靈丹妙葯。
雞霍亂是一種傳播迅速的瘟疫,來勢異常兇猛,家庭飼養的雞一旦染上雞霍亂就會成批死亡。有時,人們看到有的雞剛才還在四處覓食,過一會兒卻忽然兩腿發抖,隨後便倒了下去,掙扎幾下便一命嗚呼了。有的農婦晚上在關雞窩時,還在慶幸地看到雞都死光了,橫七豎八地躺在窩里。1880年,法國農村流行著可怕的雞霍亂,巴斯德決心片服這種瘟疫。
為了弄清雞霍亂的病因,巴斯德從培養純粹的雞霍亂細菌作為突破口,他試用了好多種培養液,他斷定雞腸是雞霍亂病菌最適合的繁殖環境,傳染的媒介則是雞的糞便。他經過多次實驗,但都失敗了。茫然無序中,他只得放鬆一下,停下研究工作,休息了一段時間。
休息幾天以後,巴斯德又開始了研究實驗,這時,他們發現「新大陸」了。他用陳舊培養液給雞接種,雞卻未受感染,好像這種霍亂菌對雞失去了作用。這是怎麼回事呢?巴斯德順藤摸瓜,終於發現,因空氣中氧氣的作用,霍亂菌的毒性便日漸減弱。於是,他把幾天的、1個月的、2個月和3個月的菌液,分別注入健康的雞體,做一組對比實驗,雞的死亡率分別是100%、80%、50%和10%。如果用更久的菌液注射,雞雖然也得病,便卻不會死亡。事情並未到此結束,他另用新鮮菌液給同一批雞再次接種,使他驚奇的是,幾乎所有接種過陳舊菌液的雞都安然無恙,而未接種過陳舊菌液的雞卻死得凈光。實踐證明,凡是注射過低毒性的菌液的雞,再給它注入毒睡足以致死的雞霍亂菌,它也具有抵抗力,病勢輕微,甚至毫無影響。
預防雞霍亂的方法找到了!巴斯德從這一偶然的發現中,導致了他對減弱病免疫法原理的確認,使他產生從事製造抗炭疽的疫苗的設想。雖然在他這前英國醫生琴納發明牛痘接種法,但有意識地培養製造成功免疫疫苗,並廣泛應用於預防多種疾病,巴斯德堪稱第一人。
「意志、工作、成功,是人生的三大要素。意志將為你打開事業的大門;工作是入室的路徑;這條路徑的盡頭,有個成功來慶賀你努力的結果……只要有堅強的意志,努力的工作,必定有成功的那一天」,這是巴斯德關於成功的一段至理名言。
② 巴斯德---微生物學的奠基人
巴斯德為人類和人類飼養的家畜,家禽防治疾病作出了巨大的貢獻。由於他在科學上的卓越成就,使得他在整個歐洲享有很高的聲譽,德國的波恩大學鄭重地把名譽學位證書授予了這位赫赫有名的學者。
當之無愧的「微生物學之父」
路易斯·巴斯德(1821一1895年),法國微生物學家,化學家,近代微生物學的奠基人。巴斯德曾任法國里爾大學、巴黎師范大學教授和巴斯德研究所所長。在他的一生中,曾在同分異構現象、發酵、細菌培養和疫苗等的研究中取得了重大成就,從而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和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像牛頓開辟出經典力學一樣,巴斯德開辟了微生物領城,並為免疫學、醫學等作出了不朽貢獻,「微生物學之父」的美譽當之無愧。普法戰爭爆發後,德國強佔了法國領土,出於對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對侵略者的極大憎恨,巴斯德毅然決然把名譽學位證書退還給了德國波恩大學,他說:「科學雖沒有國界,但科學家卻有自己的祖國。」這擲地有響的話語,充分表達了一位科學家的愛國情懷,並因此而成為一句不朽的愛國名言。
細菌理論的建立
巴斯德用一生的精力證明了三個科學問題:1.每一種發酵作用都是由於一種微生物菌的發展,用加熱的方法可以殺滅那些讓啤酒變苦的惱人的微生物,2.每一種傳染病都是一種微生物菌在生物體內的發展,它發現並根除了一種侵害蠶卵的細菌:3.傳染病的微生物菌在特殊的培養之下可以減輕毒力,使它們從病菌變成防病悄談的葯苗。
其實,巴斯德並不是病菌的最早發現者。在他之前已有基魯拉、包亨利等人提出過類似的假想。但他不僅熱情勇敢地提出了關於病菌的理論,而且通過大量實驗,證明了他的理論的正確性,由此建立起了細菌理論,令科學界信服。
巴斯德與狂犬病疫苗的故事
巴斯德晚年對狂犬病疫苗的研究成就了他事業的光輝頂點。雖然在細菌學說占統治地位的年代,巴斯德並不知道狂犬病是一種病毒病,但從科學實踐中他知道有侵染性的物質經過反復傳代和乾燥,毒性會減少。為了得到這種侵染物質,巴斯德經常冒著生命危險從患病動物體內提取。一次, 巴斯德為了收集一條瘋狗的唾液,竟然跪在瘋狗的腳下耐心等待。巴斯德把分離得到的病毒連茄運搭續接種到家兔的腦中使之傳代,將經過100次免腦傳代的狂犬病毒注射給健康狗時,奇跡發生了,狗居然沒有得病,而且還具有了免疫力。
1885年7月6日,9歲法國小孩梅斯特被狂犬咬傷14處,醫生診斷後宣布他生存無望。然而,巴斯德每天給他注射一支狂犬病疫苗。兩周後,小孩轉危為安。巴斯德成為世界上第一個治癒狂犬病的人顫拿。1888年 為表彰他的傑出貢獻,成立了巴斯德研究所,他親自擔任所長。
發現「酵母的無氧呼吸」
1854年9月,法國教育部委任巴斯德為里爾工學院院長兼化學系主任,在那裡,他對酒精工業產生了興趣,面製作酒精的一道重要工序就是發醇。當時里爾一家酒精製造工廠遇到了技術問題,請求巴斯德幫助研究發醇過程。巴斯德深入工廠考察,把各種甜菜根汁和發酵中的液體帶回實驗室觀察。經過多次實驗,他發現發酵液里有一種比酵母菌小得多的球狀菌體。不久,菌體上會長出芽體,芽體長大後脫落,又成為新的球狀小體,在這循環不斷的過程中,它長大成為了「酵母菌」,甜菜根也就發酵了。
巴斯德通過繼續研究發現,發酵時所產生的酒精和二氧化碳氣體都是酵母分解糖得來的,這個過程即使在沒有氧的條件下也能發生。他認為發醇就是酵母的無氧呼吸,控制它們的生活條件,就是釀酒的關鍵環節。
巴斯德與「 巴氏消毒法」
法國的啤酒業在歐洲是很有名的,但啤酒常常會變酸,整桶的芳香可口啤酒變成酸得讓人咧嘴的黏液,只得倒掉,這使酒商叫苦不迭,有的甚至因此而破產。1865年裡爾 一家釀酒廠廠主請求巴斯德幫助醫治啤酒的「病」,看看能否加進一種化學葯品來阻止啤酒變酸。巴斯德在研究中發現未變質的陳年葡萄酒和啤酒,其液體中有一種圓球狀的酵母細胞,當葡萄酒和啤酒變酸後,酒液里有一根根細棍似的乳酸桿菌,就是這個「壞蛋」在營養豐富的啤酒里繁殖,使啤酒「生病」。他把封閉的酒瓶放在鐵絲籃子里,泡在水裡加熱到不同的溫度。試圖殺死乳酸桿菌,而又不把啤酒煮壞。經過反復多次的試驗,他終於找到了一簡便有效的方法:只要把酒放在攝氏五六十度的環境里保持半小時,就可殺死酒里的乳酸桿菌,這就是著名的「巴氏消毒法」。這個方法至今仍在使用,市場上出售的消毒牛奶就是用這種辦法消毒的。
③ 誰是法布爾(法國傑出的昆蟲學家、生物學家、科學家)
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1](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陪鬧,法國著名的昆蟲學家、文學家。被世人稱為「昆蟲界的荷馬」「昆蟲界的維吉爾」。他用水彩繪畫的700多幅真前絕菌圖,深受普羅旺斯詩人米斯特拉爾的贊賞及喜愛。他也為漂染業做出貢獻,曾獲得三項有關茜素的專利權。主要作品有:《昆蟲記》《自然科學編年史》。
中文名讓-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
外文名Jean-Henri Casimir Fabre
別慧亂姿名法布爾
國籍法國
出生日期1823年12月22日
④ 法國微生物學家是誰
路易·巴斯德(法語:Louis Pasteur,1822年12月27日-1895年9月28日),法國微生物學學家、化學家、微生物學的奠基人之一。以否定自然發生說(自生說)及倡導疾病細菌學說(胚種學說)和發明預防接種方法而聞名,為第一個創造狂犬病和炭疽的疫苗的科學家。被世人稱頌為 「進入科學王國的最完美無缺的人」。他和費迪南德·科恩以及羅伯特·科赫一起開創了細菌學,被認為是微生物學的奠基者之一,常被成為「細菌學之父」。2005年,法國國家二台舉行了「最偉大的法國人」的評選活動,結果巴斯德名列第笑吵二位,僅次於夏爾·戴高樂。
巴斯德的主要貢獻概括如下:
奠定了微生物學:巴斯德弄清了發酵的奧秘,從此開始,巴斯德終於成為一位偉大的微生物學家,成了微生物學的奠基人。而後創立了巴氏滅菌法。
免疫學上的貢獻:巴斯德一生發明很多,對生物科學和醫學作出了傑出的貢獻。一次偶然的機遇,使他找到了片服雞霍的靈丹妙葯。而森升棗後征服狂犬病。巴斯德是世界上最早地成功研製此拆出炭疽病減毒活性疫苗的人,從而使畜牧業免受滅頂之災。
否定微生物自然發生說
巴斯德是世界上最早地成功研製出炭疽病減毒活性疫苗的人,從而使畜牧業免受滅頂之災。
⑤ 誰是法國的著名生物學家
法布爾
法布爾(Jean-Henri Fabre,一八二三~一九一五年)出生於法國南方一個叫聖雷昂的村子裡。由於父母都是農民,法布爾的青少年時期是在貧困和艱難中度過的。他的學習過程非常刻苦,但由於中學時拉丁文和希臘文都學得相當好,為他以後的寫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為了謀生,年僅十四歲的法布爾就外出工作,曾在鐵路上做苦工,做過市集上賣檸檬的小販,經常在露天過夜。然而,雖身處困境,法布爾沒有放棄對知識的追求,從未中斷過自學。終於,在十九歲時考進了亞威農師范學校,並獲得了獎學金。在師范學校里,法布爾對自然界動植物的興趣比對「扼殺人性的語法」大得多。
從學校畢業後,法布爾當了小學教師。他一面工作,一面自學,先後拿到了數學、物理等學科的學士學位。他認為「學習這件事不在乎有沒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於你自己,有沒有悟性和恆心。」之後,他亦先後在科西嘉、亞威農等地的中學里任職。當了中學教師後,法布爾對昆蟲的興趣更為濃厚,他還經常帶領、指導學生去觀察與研究昆蟲。這本《昆蟲世界》的原文為「昆蟲學研究的追憶」,副標題為「對昆蟲本能及其習俗的研究」,就是法布爾數十年如一日,頭頂烈日,冒著寒風,起早熬夜,放大鏡和筆記本不離手,觀察、研究昆蟲的結晶。
法布爾具有很高的文學造詣,深受文藝復興時代作家,尤其是拉伯雷的影響。可以說,法國浪漫主義詩人夏多布里昂開創了文學領域中,描述海洋、山巒、森林等巨型景物的先河,而法布爾則用朴實、清新的筆調,栩栩如生地記錄了昆蟲世界中,各種各樣小生命的食性、喜好、生存技巧、天敵、蛻變、繁殖……
法布爾對昆蟲的描述,既充滿童心又富有詩意和幽默感。在他的筆下,松樹金龜子是「暑天暮色中的點綴,是鑲在夏至天幕上的漂亮首飾」;螢火蟲是「從明亮的圓月上游離出來的光點」;他描述步甲「打仗這一職業不利於發展技巧和才能……,它除了殺戮外,沒有其它特長」;犀糞蜣在他眼裡是「忘我勞動……,堅持在地下勞作,為了家庭的未來而鞠躬盡瘁」。難怪法國著名作家雨果稱贊法布爾為「昆蟲世界的荷馬」。
法布爾的這本名著已被譯成十三種文字,一百多年來,激發了幾代青少年對自然科學、生物學的興趣。原文為兩大冊,共十章。本書選譯了其中的一部分。其中「蜘蛛」和「蠍子」在分類中,跟昆蟲綱同屬節肢動物門,幸好作者已作了說明。
法布爾晚年時,法國文學界多次向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推薦他,均未成功。為此,許多人或在報刊發表文章或寫信給法布爾,為他抱不平。法布爾則回答他們:「我工作,是因為其中有樂趣,而不是為了追求榮譽。你們因為我被公眾遺忘而憤憤不平,其實,我並不很在乎。」
⑥ 誰是法國著名生物學家
讓罩返昌·亨利·卡西米爾·法布爾物扒(Jean-Henri Casimir Fabre ),
法國昆蟲學家,動物行為學家,代表作品《昆蟲記》
(簡稱法布爾世並)
⑦ 著名的生物學科學家有哪些
一、格雷戈爾·孟德爾
格雷戈爾·孟德爾(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奧地利帝國生物學家。出生於奧地利帝國西里西亞海因策道夫村,在布隆(Brunn)(今捷克的布爾諾)的修道院擔任神父,是遺傳學的奠基人,被譽為現代遺傳學之父。
二、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
查爾斯·羅伯特·達爾文(Charles Robert Darwin,1809年2月12日—1882年4月19日)[1],英國生物學家,進化論的奠基人。曾經乘坐貝格爾號艦作了歷時5年的環球航行,對動植物和地質結構等進行了大量的觀察和採集。
三、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頓·克里克
弗朗西斯·哈利·康普頓·克里克,(英文名:Francis Harry Compton Crick,1916年6月8日-2004年7月28日),英國生物學家,物理學家,及神經科學家。最重要的成就是1953年在劍橋大學卡文迪許實驗室與詹姆斯·沃森共同發現了脫氧核糖核酸(DNA)的雙螺旋結構。
四、路易斯·巴斯德
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年12月27日——1895年9月28日),男,1822年12月27日出生於法國東爾城,畢業於巴黎大學,信仰天主教,法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愛國化學家,1895年9月28日逝世。
五、童第周
童第周(1902.5.28-1979.3.30),浙江鄞縣(今寧波市鄞州區)人,生物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中國實驗胚胎學的主要創始人,中國海洋科學研究的奠基人,生物科學研究的傑出領導者,開創了中國「克隆」技術之先河,被譽為「中國克隆之父」。
⑧ 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巴斯德,是諾貝爾獎生物獎的獲得者嗎
不是,易斯·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年12月27日——1895年9月28日),男,1822年12月27日出生於法國東爾城,畢業於巴黎大學,信仰天主教,法國著名的微生物學家、愛國化學家,1895年9月28日逝世。其發明的巴氏消毒法直至現在仍被應用。
⑨ 「微生物學家之父」是誰
1885年7月6日——法國微生物學家巴斯德首次為一個被瘋狗咬傷的9歲男孩注射了他發明的狂犬病疫苗。
巴斯德(路易·巴斯德Louis Pas-teur,1822.12.27—1895.9.28)法國著名微生物學家,曾任里爾大學、巴黎師范大學教授、巴斯德研究所所長,對同分異構現象、發酵、細菌培養和疫苗等研究取得重大成就。巴斯德以醫學微生物學的基礎開創了「微生物生理學」,他把微生物發酵原理廣泛應用於指導工業生產,奠定了工業微生物學基礎,由此開創了「微生物工程」。因此,巴斯德也被後人譽為「微生物學之父」「微生物工程學之父」。
1885年7月6日,9歲法國小孩梅斯特被狂犬咬傷14處,醫生診斷後宣布孩子生存無望。然而巴斯德並不這樣認為,他開始給梅斯特每天注射一支自製的狂犬病疫苗,兩周後,小孩轉危為安。由此,巴斯德成為世界上第一鋒沒個能從狂犬病中挽救生御基吵命的人。1888年,當地政府為表彰他的傑出貢獻,成立了巴斯德研究所,由他親自擔任所長。
巴斯德應用微生物原理指導生產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發明了以他名字命名的「巴氏殺菌」。通過短時間加熱牛奶,將其中的微生物殺死,然後冷卻、儲存和運輸,雖然在巴氏殺菌過程中原奶中的維生素C也遭到了破壞,但經過這樣處理的牛奶可大大延長保質期。至今這種巴氏消毒法仍在乳業廣泛採用。將微生物原理應用的又鎮侍一個典型的例子是英國醫生李斯特基於巴斯德對微生物的研究,解決了創口感染的問題。
巴斯德以嚴謹的、科學的實驗設計而聞名,主要作品有《否定微生物自然發生說》《疾病的病菌說》《巴氏殺菌法》。他對微生物學、免疫學、醫學,尤其是微生物學,做出了不朽貢獻。巴斯德有一句名言「我實現目標的最大秘密是『我的力量完全取決於我的堅韌』」。
在影響人類歷史進程的人物排行榜中,巴斯德名列第十二位,可見其在人類歷史上的巨大影響力。他淡薄名利、不顧個人安危追求真理等等精神將永遠留在我們的心中。
⑩ 我想知道法國生物學家法布爾的全名
Jean Henri Fabre 讓─昂利·法布爾[1](Jean-Henri Fabre,1823年12月22日—1915年10月11日),法國博物學家,以《昆蟲學回憶錄》(Souvenirs Entomologiques,或譯《昆蟲記》)一書留名後世。 身為現代昆蟲學與動物行為學的先驅,他以膜翅目、鞘翅目、直翅目的研究而聞名。除了昆蟲,也熱衷研究蕈類,他以水彩繪畫的700多幅真菌圖,深受普羅旺斯詩人米斯特拉爾(Frédéric Mistral)的贊賞。他也為漂染業作出貢獻,曾獲得三項有關茜素(alizarine)的專利權。 生於法國南部小鎮,從小熱愛大自然。家貧,靠自學取得教師文憑、大學證書,是個熱情、生動的老師。一生淡泊,在鄉間度過,著述豐富,與同時代的科學家友善,包括英國經濟學家穆勒(John Stuart Mill)。雖然不擁護演化論,但達爾文對他尊敬有加,稱他為「無可追摹的觀察者」(inimitable observer)[2]。科學研究以外,也愛作些小調,並以普羅旺斯語做詩,留下詩集一部(Oubreto Provenalo)。 [編輯] 生平 Image:Geotrupes.jpg 法布爾最鍾情的昆蟲:糞金龜 生於法國南部阿韋龍省萊弗祖(Lévezou)的小鎮聖萊昂(Saint-Léons),為家中長子,童年在聖萊昂附近勒馬拉瓦爾(Le Malaval)的祖父母家度過。七歲時回到聖萊昂上小學。10歲那年,舉家隨父親到羅代(Rodez)經營咖啡廳,但生意不好,四年後再搬到圖盧茲。 因家庭收入拮據,被迫輟學,當過鐵路工人、檸檬小販。堅持自學,19歲時在亞維農(Avignon)取得教師文憑,展開漫長的教學生涯。教學、著書之餘,繼續自修,陸續取得數學、物理學的學位,1855年更獲得巴黎科學院的博士學位。漸漸在科學界贏得名聲,1865年巴斯德專誠到阿維農探訪法布爾。 Image:Souvenirs Entomologiques.jpg 現代版本的《昆蟲記》,書中插圖均出自法布爾手筆 1866年,當上阿維農勒坎博物館(Musée Requien d'Avignon)的館長,穆勒兩次造訪,二人成為好友。翌年到巴黎謁見拿破崙三世,獲頒騎士勛章。1870年,法布爾先進的教學方法,惹來了保守宗教人的批評(例如指摘他在夜校課程中向婦女講解花的受粉過程),被迫辭去教職,搬到奧朗日(Orange),埋首撰寫教科書。 1877年,跟他一般熱愛大自然的兒子朱爾(Jules)以十六歲之齡過世。兩年後,搬到塞里尼昂(Sérignan),在那裡買下一所房子與一塊毗連的荒地,將園子命名為荒石園(L'Harmas),在那裡專心觀察、實驗、著述,同年《昆蟲記》首卷面世。晚年各種榮譽不斷降臨在法布爾身上,除了科學獎項,還有人發起運動讓他提名諾貝爾文學獎。以92歲的高齡,在荒石園辭世。 法布爾在中國 日本很早已譯介法布爾,魯迅、周作人等人從日譯本認識了法布爾,因而法布爾的名字也很早傳到中國。魯迅在晚年有意轉譯《昆蟲記》,但不果。他藏書中現存的《昆蟲記》日譯本就有三種[3]。 中國自1920年代起不斷有《昆蟲記》的節譯本、轉譯本面世,但到了2001年首套從原文翻譯的足本《昆蟲記》,才由廣州花城出版社出版,並於2003年推出修訂版(繁體字版於2002年由台灣遠流出版社發行,對專有名詞作了校定)。 參考文獻: 維基網路
希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