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的交通運輸有什麼條件
法國的交通運輸發達,水、陸、空運輸均極為 便利。
鐵路總長29 383千米,其中電氣化鐵 路14 421千米。法國在發展高速火車方面居 世界領先地位。1981年,第一條高速鐵路巴 黎至里昂線正式投入使用,時速為270千米。 2007年4月3日,法國高速火車創造了 574.8 千米的最髙時速。
公路法國的公路網是歐盟國家中最密 集和最長的,總長度為1 009 948千米,其中 高速公路10 387千米,國家級公路27 893千米。
水運內河航道8 500千米,巴黎是主要 內河港口。法國75%的進口物資和20%的出 口物資通過水運。主要港口有馬賽港(歐洲 第三位)和勒阿弗爾港。
空運擁有各種飛行器10 996架,設有494個機場。主要航空公司為法航,主要機場有巴黎的戴高樂機場、奧利機場和布爾熱機場。
Ⅱ 法國地理知識....急!!!
你提的問題下面我都精心准備了哦,包括演講....
法國地理概況
法國位於歐洲西部,西臨大西洋,西北面對英吉利海峽和北海,東北比鄰比利時、盧森堡和德國,東與瑞士相依,東南與義大利相連,南浴地中海並和西班牙接壤。
法國面積55萬平方公里,是西歐大國,位於北緯42度和51度之間,法國南部屬地中海亞熱帶氣候,其它為大西洋溫帶氣候地區。
法國版圖有如六邊形,對邊距離不到1,000 公里。總體上說,法國地勢較低,全國三分之二的地區低於海拔250米。東南部地勢較高,有中央高原、朗格爾高原和孚日山脈。北部和西部主要是平原和低矮丘陵。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
法國行政版圖劃分為22個大區(REGION)、96個省(DEPARTEMENT)、326個專區(ARRONDISSEMENT)、3,827個縣(CANTON)和36,433個市鎮(COMMUNE)。此外,還有5個海外省(法屬蓋亞那,馬提尼克島,留尼汪島,瓜德羅普島,聖-皮埃爾-密克隆島)和5個海外領地(新喀里多尼亞群島,法屬玻利尼西亞島,馬約特島,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
法國22個行政大區是:巴黎大區(ILE-DE-FRANCE)、羅納-阿爾卑斯大區(RHONE-ALPES)、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大區(PROVENCE-ALPES-COTE D'AZUR)、北加萊大區(NORD-PAS-DE-CALAIS)、盧瓦爾河大區(PAYS DE LA LOIRE)、布列塔尼大區(BRETAGNE)、阿奎坦大區(AQUITAINE)、南比利牛斯大區(MIDI-PYRENEES)、中部大區(CENTRE)、洛林大區(LORRAINE)、朗格多克-魯西翁大區(LANGUEDOC-ROUSSILLON)、皮卡爾迪大區(PICARDIE)、上諾曼底大區(HAUTE-NORMANDIE)、阿爾薩斯大區(ALSACE)、勃艮第大區(BOURGOGNE)、布瓦圖-夏朗特大區(POITOU-CHARENTES)、下諾曼底大區(BASSE-NORMANDIE)、香檳-阿登大區(CHAMPAGNE-ARDENNE)、奧維爾涅大區(AUVERGNE)、弗朗什-貢岱大區(FRANCHE-COMTE)、利穆贊大區(LIMOUSIN)、科西嘉大區(CORSE)。
法國森林覆蓋面積較大,目前森林面積有1,390萬公頃,佔法國本土面積的四分之一。農業耕地佔全國土地的54.8%。 法國土壤,西部和北部呈棕色的灰壤土,面積最廣,屬於潮濕地區。地中海沿岸土壤為紅色。 法國境內河流縱橫交錯,水道四通八達,可通航河流總長度達8,500多公里,形成遍布全國的水路交通網。
主要河流有:
盧瓦爾河(LA LOIRE),全長1,020公里,是法國最長的河,流經中部高原,注入大西洋比斯開灣。
羅納河(LA RHONE),全長812公里,在法國境內522公里,流經法國20個省。
塞納河(LA SEINE),全長776公里,流經巴黎市區。
加龍河(LA GARONNE),全長650公里,發源於西班牙境內,流經法國南部。
馬恩河(LA MARNE),全長525公里。
萊茵河(LE RHIN),全長1,298公里,流經法國邊境長度190公里。
法國還有一些湖泊,較大的有萊蒙湖(LEMAN)、布爾熱湖(BOURGET)、卡爾康湖(CARCAN)等。
法國經濟
法國是全球經濟發達國家之一,是歐盟大國,實行的是現代市場經濟體制,產權的基本形式是私有制,市場是配置資源的主要機制,經濟對外開放程度較高,奉行自由貿易政策。
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由於歷史、文化和傳統的原因,與其它工業發達國家相比,法國經濟發展遲緩、工業水平相對落後。雖然早在十八世紀末法國就已開始產業革命,但直至第一次世界大戰前,農業在國內生產總值中仍占較大比重,小土地所有制導致農業經營過於分散,農業人口眾多,農村既無法成為工業的市場,也不能為工業提供更多的勞動力。另一方面,法國工業結構長期不合理,中小企業和手工業在工業部門中處於優勢地位,工業企業規模過小,生產率低下,技術水平相對落後。工業就業人口近半數集中在食品和輕工業部門,商品輸出長期以時裝、化妝品、紡織品和葡萄酒為主。高利貸資本異常發達,以借貸形式的資本輸出過多,導致國內生產性投資不足,抑制了本國的經濟發展。遲至本世紀二十年代,法國才完成產業結構的轉變,隨著冶金、有色金屬、橡膠和機械工業的興起,工業產值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超過農業,最終完成向工業國的過渡,但這個進程與美國和德國相比落後了約30年,比英國則落後了整整一個世紀。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的工業遭到嚴重破壞,1944年的工業生產指數只相當於1938年的40%,而且設備老化,技術陳舊,市場物資匱乏。為了振興經濟,戰後法國動用政府幹預手段,成立了以經濟學家讓·莫奈為首的國家計劃總署,制定、實施了著名的「現代化與裝備計劃」,開創了此後延續數十年國家經濟計劃的先河,為延續至今的法國經濟模式打下了深深的烙印。
法國的經濟計劃以成熟的市場經濟為前提,並且是在市場經濟的條件與環境中發揮作用的。經濟計劃以指導性為主,規定經濟發展的近期目標,對國民經濟各部門輕重緩急的發展順序作出安排,並輔以相應的政策和措施。在戰後經濟重建初期,經濟計劃帶有較濃重的政府幹預色彩,對計劃規定了各種數量目標,政府通過稅收參與國民收入再分配過程,集中巨額資金對優先發展部門給予財政支持。六十年代以後,隨著產業結構調整的完善,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力度漸趨弱化,取消了經濟計劃中的數量指標,使之成為純指導性計劃。
在讓·莫奈主持制定的第一個經濟計劃中,法國政府把重點放在基礎產業部門,將煤炭、電力、鋼鐵、水泥、運輸、農業機械設備確定為優先發展對象,對基礎產業實行投資傾斜政策,提高工業技術裝備現代化水平,注重技術改造。據統計,在第一個經濟計劃實施期間,國家對上述重點部門共投入資金1,412億法郎,占同期國家總投資的37%。進入五十年代,法國又連續實施了第二個(1954~1957年)和第三個(1958~1961年)經濟計劃,在繼續加強基礎部門的同時,擴大規劃領域,協調各部門均衡發展,改善企業經營環境,提高經濟效益。
法國風光
法國首都巴黎是世界上十大名城之一。它位於法國北部巴黎盆地的中央,城跨塞納河兩岸。巴黎有小巴黎、大巴黎之分。小巴黎指大環城公路以內的巴黎城市內,面積105平方米公里,人口200多萬;大巴黎包括城區周圍的七個省,面積達12000平方公里,人口約1000萬,幾乎佔全國人口的五分之一。是法國最大的城市,也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大都市之一。
巴黎建都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而城市自身的歷史已有2000多年。人們漫遊這座城市,所留下的最深刻的印象是:它既保留著許多聞名世界的歷史遺跡,又有許多宏偉壯麗的現代化建築,有「花都」之美稱。
巴黎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在文化設施方面,巴黎已建成世界上最大的用電子計算機控制的現代藝術文化中心——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還擁有許多世界聞名的歷史遺跡和藝術建築。像埃菲爾鐵塔、巴黎聖母院、協和廣場、盧浮宮、凡爾賽宮等更是讓人留連忘返。經濟生活方面,重建和改建了古老的商業中心區,如興建了210米高,58層的蒙馬納斯摩天大廈。新建和擴建了巴黎四周的衛星城市,使市民有了比較寬敞和舒適的居住環境。
巴黎不僅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也是國際活動的重要場所。各種類型的國際會議在這里召開;各種各樣的國際比賽、表演在這里舉行;各行各業的專業展覽會在這里舉辦。常設的國際組織也很多,如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總部就設在這里。
今天的巴黎,不僅是法國,也是西歐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備受世界的矚目。
凱旋門地處寬闊的星星戴高樂廣場。這里是鄉賽麗寨大街的盡頭,又是沙佑山丘的最高點。從戴高樂廣場向四面八方延伸,有12條大道。宏偉、壯麗的凱旋門就聳立在廣場中央的環島上面。這座拱門是在拿破崙時期1806年由夏爾格蘭負責動工建築的。根據拿破崙的命令,它被用來紀念法國大軍。凱旋門建成於1836年。它只有一個拱洞,上為桶形穹窿,其規模超過了羅馬的康斯坦丁凱旋門。高50米,寬45米,凱旋門的每一面上都有巨幅浮雕。其中最著名也是最精美的的一幅就是位於面向鄉塞麗寨大街一面右下側的那幅浮雕,上面描繪了1792年義勇軍出征的情景,這一名作取名《馬賽曲》。拿破崙大捷慶祝儀式的場面則被刻在這幅浮雕上方的其他位置,在頂端的盾形飾物上刻有每場戰役的名稱。1920年在拱洞下建了一處「無名戰士墓」,每到傍晚,這里便燃起不滅的火焰。建築物里還有一座小開支的紀念館,館內記載著這座紀念性建築物的歷史,在那裡,遊人可以看到558位將軍的名字,其中一些人的名字下面劃著線,那是因這些人都是在戰斗中陣亡的。
埃菲爾鐵塔是1887年1月26日動工,1889年5月15日開放的,距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埃菲爾鐵塔佔地一公頃,聳立在巴黎市區賽納河畔的戰神廣場上。除了四個腳是用鋼筋水泥之外,全身都用鋼鐵構成,塔身總重量7000噸。塔分三層,第一層高57米,第二層115米,第三層274米。除了第三層平台沒有縫隙外,其他部分全是透空的。從塔座到塔頂共有1711級階梯,現已安裝電梯,故十分方便。每一層都設有酒吧和飯館,供遊客在此小憩,領略獨具風採的巴黎市區全景:每逢晴空萬里,這里可以看到遠達70公里之內的景色。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座落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中的西岱島上,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才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典型的「歌特式」教堂,之所以聞名於世,主要因為它是歐洲建築史上一個劃時代的標志。聖母院的正外立面風格獨特,結構嚴謹,看上去十分雄偉庄嚴。它被壁柱縱向分隔為三大塊;三條裝飾帶又將它橫向劃分為三部分,其中,最下面有三個內凹的門洞。門洞上方是所謂的「國王廊」,上有分別代表以色列和猶太國歷代國王的二十八尊雕塑。1793年,大革命中的巴黎人民將其誤認作他們痛恨的法國國王的形象而將它們搗毀。但是後來,雕像又重新被復原並放回原位。「長廊」上面為中央部分,兩側為兩個巨大的石質中欞窗子,中間一個玫瑰花形的大圓窗,其直徑約10米,建於1220—1225年。中央供奉著聖母聖嬰,兩邊立著天使的塑像。兩側立的是亞當和夏娃的塑像。
教堂內部極為樸素,幾乎沒有什麼裝飾。大廳可容納9000人,其中1500人可坐在講台上。廳內的大管風琴也很有名,共有6000根音管,音色渾厚響亮,特別適合奏聖歌和悲壯的樂曲。曾經有許多重大的典禮在這里舉行,例如宣讀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勝利的贊美詩,又如1970年法國總統戴高樂將軍的葬禮等。
巴黎聖母院是一座石頭建築,在世界建築史上,被譽為一級由巨大的石頭組成的交響樂。雖然這是一幢宗教建築,但它閃爍著法國人民的智慧,反映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法國地理環境位置
法國的國土像一個六邊形。從中世紀起,在千餘年間,先是歷代國王,後是共和國,始終如一的統一意志,形成了今日的法蘭西國土。這個平衡的六邊形,三個大面朝向海洋,另外三邊是大陸邊界。在十九和二十世紀多次法德戰爭之後,法國取得了今天的規模。
南部與西班牙的邊界,是由比利牛斯山脈構成的,最高點阿奈托峰高達3404米。東部與義大利和瑞士的邊界,被阿爾卑斯山和汝拉山隔開,而萊茵河中游,則是法國與德國之間的界河。這些 長期嚴密分隔兩國的「天然」邊界,今天提出了穿越艱難的問題,歐洲貿易的增長,促使人們通過山口、橋梁和公路及鐵路隧道來實現交通運輸。比利牛斯山、阿爾卑斯山和汝拉山的山地區域,由法國與鄰國共同管轄。法方的阿爾卑斯山北部,是歐洲面積最大的滑雪場,也是大部分山地體育的發祥地。高達4807米的勃朗峰,是歐洲最高峰。
相反的,與法國、盧森堡和比利時交界的北方,卻是十分開闊,只需穿過海拔不高的阿登納古高原和北歐大平原。過去,這里常年累月都是沖突、戰斗和入侵邊界線事件。而現在,在很多方面,這里變成了里爾地區和比利時之間,洛林、盧森堡和薩爾之間的跨邊界貿易最繁忙地區。在眾多歐洲合同的刺激下,在阿爾薩斯和巴德―烏當貝爾之間,以巴爾―米魯茲和維也納為中心的萊茵河中游地區,尼斯地區、加達勞涅和巴斯克地區,也形成了跨國界貿易區。
法國得天獨厚地三面朝海,也許四面朝海更好。法國南部的地中海,海岸終年陽光明媚,普羅旺斯省的海岸蜿蜒曲折,風景怡人。朗格道克省的藍色海岸,那綿延不斷的沙灘,更令人流連忘返。東南部氣候溫和濕潤,陽光燦爛,海岸由沼澤和沙丘相間的沙灘構成。法國西北部,是英吉利海峽和北海,地球上最為繁忙的海上通道,就位於大西洋和比利時、荷蘭、英國和法國的北海港口之間。法國有兩組歐洲最大港口,一組位於塞納河河谷的盧昂和勒? 阿弗爾,另一組是在羅納河入海口的馬塞。法國本可以成為一個海上強國,但她從來不是,今後更不可能是。現在法國海濱的主要活動是旅遊,從北海到地中海,處處都十分活躍。高品質的海濱地帶,連綿起伏的山巒高地、歷史名城及鄉村,使法國成為歐洲和世界的第一旅遊大國。
適種薰衣草、香樟樹、葡萄等的原因
法國地處大西洋東岸,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受墨西哥暖流的恩惠,又地處北緯40度有利緯度,雨量充沛,氣候溫暖濕潤,給薰衣草、葡萄、香樟樹等的中止提供了十分便利的條件,因此盛產此類作物.
演說詞
它——歐洲最大的國家,浪漫主義的故鄉,時尚潮流的領頭羊,聯合國五常之一……它就是法國。法國的歷史悠久,如今又在國際中佔有重要席位,引領新潮.今天就請大家隨我,走進法國,走進這個文化與時尚兼得,浪漫與快捷並存的國度,感受一番西歐風情。
Ⅲ 法國最為重要的兩個內河港口是哪兩個
如果單指內河港口的話,是巴黎和斯特拉斯堡
巴黎位於塞納河西岸
斯特拉斯堡位於萊茵河旁
Ⅳ 法國八大城市都有...
里昂(LYON)
里昂市是法國東南部大城市,位於羅訥河和索恩河匯流處和從地中海通往歐洲北部的戰略走廊上。里昂市人口126萬,建於公元前43年,羅馬帝國之前已繁榮,長期為法國的政治中心。工業發展始於十九世紀,曾是西方絲織業中心,全國的絲織業幾乎全部集中於此。同時里昂也是化學纖維的主要產地,冶金、化工、汽車、機械、電子等工業均較發達。
作為水、陸、空交通樞紐,里昂是溝通北歐和南歐的交通要道。尤其是每日有45班高速火車通往法國各大城市及地中海諸大城市。
里昂的科研和教育事業也很發達,梅里爾生物製品研究所為世界最大的研究所之一,該市還有20所高等院校。
里昂作為歷史名城,有許多中世紀建築和博物館,每年在此舉辦國際博覽會。1996年的西方7國首腦會議便在里昂舉行。旅遊點有著名的里昂大教堂、古羅馬劇場遺址等。
馬賽(MARSEILLE)
馬賽市位於法國南部地中海利翁灣東岸,三面環山,面積240平方公里,人口123萬,是法國第三大城市,歐洲第二大港口。馬賽是普羅旺斯-藍色海岸大區首府和羅訥河省省府,是法國南部的行政、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
馬賽是法國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於公元前六世紀古希臘時代,已有2,600年的歷史。該市資源豐富、工商業發達,是全國煉油工業中心;還有制鹽、鋁礬土、煤炭、發電、冶金、造船、化工、直升飛機製造、紡織及食品加工等工業;它海產豐富,漁業發達,有現代化的罐頭加工聯合企業;它還是全國最大的船舶修理中心。
馬賽市的興衰與馬賽港的歷史息息相關,馬賽港自十二世紀就聞名世界。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馬賽港區進行了改造和擴建,新興的馬賽-福斯港是法國最大的現代化港口,港區長70公里,年吞吐量達1億噸,180條海運線通過13,000個中途站聯系著109個國家和地區。福斯港是油船、天然氣船、礦石船和集裝箱等大型海運業的現代化港口,有輸油管道通往阿爾薩斯、瑞士和德國的煉油廠。
馬賽-普羅旺斯機場是法國第二大機場,每周92個航班往返於馬賽-巴黎之間,並與33個國家的77個城市有定期航班。此外還有高速公路、鐵路、內河航運等極為便利的交通設施連接國內外。
目前以馬賽市為中心已形成一個輻射形的經濟網:西面的貝爾湖-福斯灣一帶是石油化工和冶金工業區;北面的馬里尼亞納機場和歐洲直升飛機公司所在地是航空工業中心;東部奧巴涅、熱莫諾斯、拉西約塔和東北的維特羅勒等市鎮組成了小型高科技區。
馬賽擁有眾多的文物古跡,近年來還發掘出公元前六世紀希臘時代的堡壘和古城垣遺址。距馬賽老港3公里處有一座孤島——伊夫島,傳說是大仲馬《基督山伯爵》一書中主人公被囚禁的地方,每年吸引著成千上萬的旅遊者來此參觀。
馬賽市距巴黎770公里,距米蘭550公里,距巴塞羅那500公里,是法國聯系南歐、北非和西亞的交通樞紐.
里爾(LILLE)
里爾,是法國北方重要城市,是諾爾-加萊大區的首府。市中心有20萬人口,加上周圍衛星城市共約100萬人。諾爾-加萊大區有人口400萬,為全國人口的7%,人口密度居全國第二位。全區86%的人口為城市人口。
里爾市及其所在大區是法國重要的工業區之一,早先以冶金和紡織業為主,現已發展成綜合工業基地。其鐵路器材產量佔全國總產量的50%,電力生產居全國第二位,印刷業居全國第二位,機械製造位居全國第三。歐洲最大的紡織企業——「霞日」(CHARGEUR)集團生產基地就在該地區。
諾爾-加萊大區商業發達。法國最大的商業財團之一的鷗尚(AUCHAN)大型超級市場就起源自里爾市;全國最大的郵購商場集團「三瑞士」(3 SUISSES)總部也設在該市。
諾爾-加萊大區交通發達。大區有港口3個,有高速公路464公里,可通往歐洲7個國家的首都。里爾機場為一重要的國際機場。
諾爾-加萊大區的對外貿易居法國第三位,次於巴黎大區和羅納-阿爾卑斯大區。
該大區教育發達。大區有綜合性大學7所、工科性大學15所、商學院6所、高等技術學校4所。大區科研能力雄厚,總計有4,000名科技人員。
圖盧茲(TOULOUSE)
圖盧茲市位於法國南部南比利牛斯大區的上加隆省(HAUTE-GARONNE),人口約60萬,市區人口40萬左右。圖盧茲市歷史悠久,建於2,000多年前。
上加隆省的工業、貿易和服務業,主要集中在圖盧茲市內及周圍地區。圖盧茲50公里外,大企業極少,農村地區尚無鄉鎮企業。
在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之間,法國在圖盧茲組建了航空工業。法國的航空航天工業在歐洲排名第一,航空部門有20,000人,航天部門有6,000人,這兩個部門在經濟和工藝方面占優勢,其出口占營業額的40%。上加隆省四分之一的工業就業人口在宇航企業。與宇航有關的電力、電子、機械、金屬加工及第三產業分布在省內各地。電子行業有15,000名職工,產品不但用於宇航業,還用於通信和汽車工業,產品的60%出口到國外。該省的半導體產品在法國占第一位。
軟體業有700家企業,6,000名職工。據稱,法國電腦專家的25%集中在圖盧茲。
電力和電子工業是該省第二大就業部門,超過紡織和服裝業。圖盧茲的工業提供了該省17%的就業機會。
此外,該市在微生物、醫學、電子醫學、化學、生物醫學、生物工藝等領域在法國也處於領先地位。
國內外的大公司、大企業,如馬特拉、湯姆遜、西門子、摩托羅拉等均在圖盧茲設有生產企業。
上加隆省的貿易公司達13,600家,其中圖盧茲有9,000家。
圖盧茲每天有航班飛往法國和歐洲的主要城市,它有20條國內航線,17條國際航線。
圖盧茲高等教育發達,共有3所大學,14所高等學院,1所國立綜合工科大學。在校大學生約10萬人,其中10%是外國留學生。
尼斯(NICE)
尼斯市位於法國東南部,瀕臨地中海,距巴黎933公里;人口52萬,其中市區佔38萬。尼斯為阿爾卑斯濱海省首府,是法國南部地中海沿岸第二大城市。
尼斯市依山傍水,氣候宜人,是法國著名的旅遊、度假勝地。市內眾多的歷史古跡、博物館、美術館、游樂場所吸引著大量的遊客。尼斯的東部是舊城和港口,西部是新城。市內的主要名勝和游覽點有:馬塞納廣場、阿爾貝一世花園、英國人散步海濱大道(長7公里)、美國海濱大道、拉斯卡里宮、聖·雷帕拉特大教堂、古羅馬圓形大劇場遺址、馬克·夏加爾博物館、馬蒂斯博物館、朱爾·謝雷美術博物館、現代美術畫廊、考古博物館、展覽宮等。
尼斯的經濟主要是旅遊業及與旅遊相關的工、農業和交通運輸業。工業主要有電子、機械、建築、紡織、服裝、印刷、食品、酒類和香水生產。農業僅有園藝和花卉種植業,生產本市旅遊業需用的新鮮蔬菜和鮮花。為使經濟多樣化發展,尼斯市還計劃向瓦爾河方向開發大型工、商業區。此外,尼斯還具有歐洲最大的高新科技園區——索菲亞·安蒂波利斯(SOPHIA ANTIPOLIS)高新科技園區。
尼斯機場是僅次於巴黎和馬賽的法國第三大機場,每天都有80個航班與世界45個國家聯系,另有鐵路與歐洲各地相連,交通極為便利。尼斯港港面寬闊,主要為其進出口運輸服務。
尼斯狂歡節是法國最有名的節日之一,今天,眾多的旅遊服務設施已使尼斯成為法國「蘭色海岸」地區最享有盛名的旅遊城市,也是世界著名的游覽聖地。
南特(NANTES)
南特位於愛特河和盧瓦爾河的交匯處。公元前58年,南特開始形成為一個商業港口。南特市區人口24.5萬,加上郊區21個鎮,共有人口50萬。正在籌建合並的南特-大西洋市(包括南特市和聖-納扎爾市),共有80萬居民,就業人員27.2萬人(第三產業佔55%)。南特高等院校在校生45,500名,研究人員3,000人。全市有7個大博物館:美術博物館(僅次於盧浮宮的法國第二大繪畫博物館)、多勃雷(DOBRE)考古博物館、自然歷史博物館、民間藝術博物館、公爵古堡博物館(包括民間藝術、裝飾藝術、海洋博物館)以及儒勒·凡爾納博物館。
南特市是盧瓦爾河-大西洋省的省會。全省共有4,700家企業,涉及的行業有:航空、造船、武器、機械製造、電器和電子製造、鑄造、金屬加工、塑料加工、能源、化學、木材工業等。除這些工業企業之外,高科技的中小企業有100多家。全省有600多家出口企業,其中50多家企業在國外設有分支機構。農業方面,以經營蔬菜、園藝、葡萄種植為主。畜牧業方面,以生產牛肉、牛奶、豬肉和家禽為主。
南特-聖-納扎爾港是繼馬賽、勒·阿弗爾和敦刻爾克之後的第四大港,備有法國最大的木材和動物飼料裝卸碼頭,還有石油和天然氣專用碼頭。
南特是法國西部的重要金融場所,南特交易所是法國第三大交易所。
盧瓦爾河-大西洋省海岸長130公里,是歐洲最美麗的海灘之一。該省是法國10大旅遊省份之一,每年接待130萬遊客,其中30萬是外國遊客,年旅遊營業額達30億法郎。
南特-大西洋市的機場是法國最為繁忙的機場之一,1995年運輸旅客115萬人次。
波爾多(BORDEAUX)
波爾多是法國西南部阿基坦大區和紀龍德省(GIRONDE)首府所在地,是歐洲大西洋沿岸的戰略要地。波爾多港是法國連接西非和美洲大陸最近的港口,是西南歐的鐵路樞紐。阿基坦大區人口289萬,佔全國人口的5%。紀龍德省人口近127萬,波爾多市人口70萬。
阿基坦大區自然條件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農業生產在全國排名第三,玉米生產居歐盟第一位,鵝肝生產和加工居世界第一。
波爾多的葡萄酒品種和產量在世界名列前茅,出口歷史有幾個世紀。當地有13,957家葡萄種植和葡萄酒生產企業,營業額135億法郎,其中出口額佔41億法郎。
阿基坦大區是歐洲主要的航空航天工業基地之一,2萬名職工直接從事航空航天工業生產,8,000名職工從事加工生產,有18家大型企業,30家生產和試驗工廠。該大區在法國航空產品出口中占第三位。
此外,阿基坦大區的電子、化學、紡織和服裝業也很發達;木材儲量豐富,技術加工能力強。
紀龍德省的出口企業有860家,年貿易順差127億法郎,出口在全國排名第七。
阿基坦大區海岸線長,陽光充足,綿延的比利牛斯山脈和歐洲最大的森林,吸引著各國的遊客。該大區的旅遊業在法國居第五位,年營業額為110億法郎。
Ⅳ 歐洲著名的河流有哪些
美國湖眾多,水資源豐富.全國年平均地表徑流量為29705億立方米,約佔全球年地表徑流總量的6.3%,居世界第四位.但受地形和氣候的影響,在水網密度、水系大小、水源補給、水量及其季節變化等方面分布很不平衡.落基山脈構成全國水網的主要分水嶺,其次是東部的阿巴拉契亞高地和北部低矮的冰磧壠.分從三者發源的河流各自向著不同的方向獨流或匯集為大小不同的水系,分別注入大洋;西南地區的河流,則注入內陸湖泊或中途消失於沙積中.落基山脈以東地區水網稠密,水量豐富,集中了本土年地表徑流量的72%;落基山脈以西地區,水網稀硫,水量不大,僅占本土年地表徑流量的28%,其中約3/4又集中在西北部.此外,阿拉斯加州集水面積廣,氣溫低、蒸發弱,又有來自加拿大境內徑流量的流入,年地表徑流量很大,但利用率很低.
美國本土的中部平原地區,發育了世界最大的水系之一密西西比水系和世界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密西西比河縱貫國土南北,往入墨西哥灣,全長(以密蘇里河為源)6262公里,是世界第四長河;流域面積322萬平方公里,居世界第三位,干支流流經美國31個州,佔美國本土面積的2/5以上.東岸重要支流有俄亥俄河等,水量大,季節變化較緩和;西岸支流有密蘇里河、雷德河等,水量較小,季節變化較大.幹流的水量及其季節變化,主要決定於東岸交流,河口附近年平均流量1.88萬立方米/秒,洪水期見於春季,枯水期在秋季.五大湖分布在美國中北部邊境,除密歇根湖完全在美國境內外,蘇必利爾湖、休倫湖、伊利湖和安大略湖與加拿大共有.總面積24.5萬平方公里,素有「北美州大陸地中海」之稱.各湖主要由更新世冰期冰川挖蝕而成.湖面由西向東逐級低降,各湖之間有水道相通,最後安大略湖匯經聖勞倫斯河注入大西洋.五大湖水量豐富,湖面季節變化幅度很小,在安大略湖出水口處的年平均流量為6640立方米/秒.密西西比河與五大湖之間,有多條運河相通,聯成一個龐大的內河航運系統.
阿巴拉契亞高地以東,空間有限,水系較小,但因降水量多,水網稠密,水量豐富.其中紐約以北地區,冬季雪量大,積雪期長,洪水期出現在春季,枯水期在秋季;紐約以南地區,河流水量季節變化一般以夏漲冬枯為特點.
哥倫比亞河源於加拿大境內落基山脈西坡,流經美國西北部半乾旱區,切穿喀斯喀特山脈和海岸山脈,注入太平洋,全長1953公里.河流水量大,比降陡,主要依靠山地冰雪融水,部分為冬季降水補給,洪水期見於春末,冬季也形成次高峰,晚夏至秋季為枯水期.西北太平洋沿岸降水雖豐,但河流多獨流入海,不構成系統,水流湍急.盆地與山脈區和科羅拉多高原地區,多間歇河和鹽沼,大部分屬於內流區,較大的外流河是科羅拉多河,源出落基山脈,主要依靠冰雪融水補給,流經乾旱與半乾旱區,注入加利福尼亞灣,全長2333公里;還有流經加利福尼亞谷地的薩克拉門托河等.它們為灌溉農區提供了寶貴的水源.主要有密西西比河、康涅狄格河和赫得森河
Ⅵ 什麼是港口世界上有哪些著名的港口中國有港口嗎
這里是中國十大港口。
1.上海港
上海港控江襟海,地處長三角水網地帶,水路交通十分發達。目前,上海市內河港區共有3250個泊位,最大靠泊能力為2000噸級。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上海港的發展步入
了快車道。上個世紀90年代新建了羅徑、外高橋一期、外高橋二期等新港區。港口經營業務主要包括裝卸、倉儲、物流、船舶拖帶、引航、外輪代理、外輪理貨、海鐵聯運、中轉服務以及水路客運服務等。1996年1月,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正式啟動。2002年6月,洋山深水港區開工建設,上海港又開始從河口港向真正的海港跨越。2003年完成貨物吞吐量3.16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128.2萬標准箱,是我國大陸首個突破1000萬TEU大關的港口。2004年貨物吞吐量和集裝箱吞吐量快速增長,分別完成3.79億噸和1455萬標准箱,分列世界港口第二位和第三位。上海港2005年的貨物吞吐量達4.43億噸,完成的集裝箱吞吐量達到1809萬標准箱,比上年增長24.2%,繼續穩居世界第三位。
3.天津港
天津港地處渤海灣西端,是我國華北西北和京津地區的重要水路交通樞紐。擁有各類泊位140餘個,其中公共泊位76個,岸線總長14.5公里,萬噸級以上泊位55個。2003年,天津港貨物吞吐量完成1.62億噸,實現一年凈增3000萬噸的歷史性突破,吞吐量在中國北方居第一位。天津港是中國大陸最早開展國際集裝箱運輸業務的港口。1973年9月,天津港成功開辟了我國第一條國際集裝箱航線。1980年,天津港建成中國第一個集裝箱碼頭。2004年,集裝箱吞吐量完成381.6萬標准箱。2004年,貨物吞吐總量達到2億噸,實現一年凈增4000萬噸的跨越式發展。
4.廣州港
廣州港地處我國外向型經濟最活躍的珠江三角洲地區中心。港區分為虎門港區、新沙港區、黃埔港區和廣州內港港區。廣州港國際海運通達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港口,並與國內100多個港口通航,是中國華南地區最大的對外貿易口岸,主要從事石油、煤炭、糧食、化肥、鋼材、礦石、集裝箱等貨物裝卸 (包括碼頭、錨地過駁) 和倉儲、貨物保稅業務以及國內外貨物代理和船舶代理;代辦中轉、代理客運;國內外船舶進出港引航、水路貨物和旅客運輸、物流服務等。2004年,廣州港貨物吞吐量快速增長,全年完成2.15億噸。2005年廣州港實現吞吐量25093萬噸。
5.青島港
青島港是國家特大型港口,由青島老港區、黃島油港區、前灣新港區三大港區組成。港口擁有碼頭15座,泊位73個,主要從事集裝箱、煤炭、原油、鐵礦、糧食等各類進出口貨物的裝卸服務和國際國內客運服務,與世界上1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450多個港口有貿易往來,是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國際貿易口岸和海上運輸樞紐。港口吞吐量2004年達到1.61億噸,上繳國家各種稅費17.5億元。2005年青島港實現吞吐量18678萬噸。
6.秦皇島港
位於渤海岸的秦皇島港,是我國北方的一座天然良港。主要貨種有煤炭、石油、糧食、化肥、礦石等。秦皇島港以能源輸出聞名於世,主要將來自祖國內陸山西、陝西、內蒙古、寧夏、河北等地的煤炭輸往華東、華南等地及美洲、歐洲、亞洲等國家和地區,年輸出煤炭佔全國煤炭輸出總量的50%以上,是我國北煤南運的主要通道。全港目前擁有全國最大的自動化煤炭裝卸碼頭和設備較為先進的原油、雜貨與集裝箱碼頭,共有泊位58個,其中生產性泊位37個。秦皇島油港現有一、二期兩個碼頭,2.5萬噸級泊位兩個,5萬噸級泊位一個,3千噸級成品油泊位一個,年通過能力1650萬噸。2004年,秦皇島港共完成吞吐量1.53億噸,比上年增長20.27%。2005年秦皇島港實現吞吐量16902萬噸。
7.大連港
大連港位居西北太平洋的中樞,是轉運遠東、南亞、北美、歐洲貨物最便捷的港口。港口自由水域346平方公里,陸地面積10餘平方公里,擁有集裝箱、原油、成品油、糧食、煤炭、散礦、化工產品、客貨滾裝等80來個現代化專業泊位,其中萬噸級以上泊位40多個。海上運輸已開辟到香港、日本、東南亞、歐洲等國際集裝箱航線8條。2003年,港口實現貨物吞吐量1.26億噸,完成集裝箱吞吐量167萬標准箱,是目前世界上為數不多的億噸大港之一。2005年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1.7億噸,集裝箱吞吐量300萬TEU。全年完成港口重點工程建設投資60億元。
8.深圳港
深圳港位於廣東省珠江三角洲南部,珠江入海口伶仃洋東岸,毗鄰香港,是華南地區優良的天然港灣。深圳港口的直接腹地為深圳市、惠陽市、東莞市和珠江三角洲的部分地區。貨物以集裝箱為主,兼營化肥、糧食、飼料、糖、鋼材、水泥、木材、砂石、石油、煤炭、礦石等。2004年深圳港貨物吞吐量達1.35億噸,增長20.33%,集裝箱吞吐量1365萬標准箱,增幅為28.22%。2005年,深圳港建成10個集裝箱專用泊位,並開發建設銅鼓航道。2005年深圳港貨物吞吐量達1.53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619.71萬標箱。
9.舟山港
舟山港位於浙江省舟山群島舟山市,背靠經濟發達的長江三角洲,是江浙和長江流域諸省的海上門戶。港口具有豐富的深水岸線資源和優越的建港自然條件,可建碼頭岸線有1538公里 ,其中水深大於10米的深水岸線183.2公里;水深大於20米以上的深水岸線為82.8公里。全港有定海、沈家門、老塘山、高亭、衢山、泗礁、綠華山、洋山8個港區,共有生產性泊位352個,其中,萬噸級以上11個, 2003年全港完成貨物吞吐量5700萬噸。港口與日本、韓國、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俄羅斯及中東地區均有貿易運輸往來。舟山港作為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和上海—寧波—舟山組合港的主要組成部分,港口開發是舟山未來最具潛力和競爭力的產業。2004年,全港完成港口貨物吞吐量7359.26萬噸。2005年舟山港貨物吞吐量超過8000萬噸。
10.營口港
營口港由營口港區、鮁魚圈港區共同組成。營口港歷史悠久,對外開埠距今已有整整140多年的歷史,曾是我國東北地區惟一通商口岸,以「東方之貿易良港」聞名中外。1936年港口吞吐量曾達246萬噸。進入21世紀後,營口港已向深水化、專業化、多功能化的現代港口邁進。至2003年底,營口港共有生產泊位29個,萬噸級以上深水泊位17個。2004年營口港全年共完成貨物吞吐量5977萬噸,比2003年增長45.1%,裝運集裝箱58.3萬標准箱,比2003年增長44.7%。年度運營總收入突破10億元。營口港貨物吞吐量2005年全年實現7537萬噸,集裝箱運輸量實現78.7萬標准箱。
Ⅶ 法國的交通運輸發展狀況是怎樣的
在法國本土,國家鐵路網通往除科西嘉島以外的各個地方,鐵路總長31939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14176公里,高速鐵路2000公里,雙線或多線鐵路12132公里。高速火車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2014年仍保持每小時574.8公里的火車速度世界紀錄。2011年鐵路旅客周轉量為1040億人公里,貨物周轉量為342億噸公里。
內河航道總長8500公里,其中可通行1500噸級以上船舶的航道約1900公里。巴黎是主要內河港口。2011年貨物周轉量為79億噸公里。主要海港有馬賽港、勒阿弗爾和敦刻爾克港。2011年法國本土海港總吞吐量5億噸。
2011年航空旅客周轉量近1.54億人次。153個為民用機場通達134個國家和地區的529個城市。主要航空公司為法航,主要機場有巴黎戴高樂機場和奧利機場、尼斯機場等。
Ⅷ 歐洲主要港口名稱
有鹿特丹,漢堡港,安特衛普港,費利克斯托,南安普頓港,不萊梅港,波爾多,熱那亞,巴塞羅那,南特等等。
1、鹿特丹(Rotterdam) 港口代碼:NLROT
經緯度:(北緯 51°55', 東經4°29' )
荷蘭第二大城市,歐洲第一大港口,亞歐大陸橋的西橋頭堡(東橋頭堡是中國連雲港市),位於歐洲萊茵河與馬斯河匯合處。它是歐洲最大的海港,直到近年來甚至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港。整座城市展布在馬斯河兩岸,距北海約25公里,有新水道與北海相連。
港口性質:海港,基港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2、漢堡港(HAMBURG) 港口代碼:DEHAM
經緯度:53"33'N,009''59'E
位於:德國北部易北(ELBE)河下游的右岸,距入海口約76n mile,瀕臨黑爾戈蘭(HELGOLANDER)灣內,是德國最大的港口,也是歐洲第二大集裝箱港。
港口性質:海港、河港、自由港、基本(CM)
氣候: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全年多偏西風,溫和濕潤,冬雨較多。
3、安特衛普港(ANTWERP) 港口代碼:BEANT
經緯度:51度14分N,004度23分E
比利時最大的海港,歐洲第三大港。地處斯海爾德河下游,距河口68~89千米 。港區總面積10633萬平方米 ,其中水域佔1315萬平方米,港區岸線總長99千米,貨物吞吐量近億噸 ,是排名鹿特丹港和馬賽港之後的歐洲大港。
港口性質:河港、設有保稅倉庫、基本港(C、M)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4、費利克斯托(FELIXSTOWE) 港口代碼:GBFEL
經緯度:51度57分N 001度21分E
位於英國東南海岸奧爾韋爾(ORWELL)河與斯陶(STOUR)河匯合入海口處,距伊普斯威奇(IPSWICH)約18km,是英國最大的集裝箱港口,早在1967年7月就成為英國第一個集裝箱專業港。該港是英國──大西洋航線集裝箱船的裝卸碼頭。
港口性質:海灣港,基本港(C)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5、不萊梅港(BREMEN) 港口代碼:DEBRE
位於德國西北部威悉河的下游,距入海口約68nmile,是德國的第二大港,也是歐洲重要的中轉海港,港口距機場約6km。該港8世紀末開始見於記載,當時是一個商業中心,也是「漢薩同盟」成員之一。
氣候:溫帶海洋性氣候
(8)法國內河港口有哪些擴展閱讀:
港口是位於海,江,河,湖,水庫沿岸,具有水路聯運設備以及條件供船舶安全進出和停泊的運輸樞紐,是水陸交通的集結點和樞紐,工農業產品和外貿進出口物資的集散地,船舶停泊、裝卸貨物、上下旅客、補充給養的場所。
港口歷來在一國的經濟發展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運輸將全世界連成一片,而港口是運輸中的重要環節。世界上的發達國家一般都具有自己的海岸線和功能較為完善的港口。港口的功能可歸納為以下四個方面:
1、物流服務功能。港口首先應該為船舶、汽車、火車、飛機、貨物、集裝箱提供中轉、裝卸和倉儲等綜合物流服務,尤其是提高多式聯運和流通加工的物流服務。
2、信息服務功能。現代港口不但應該為用戶提供市場決策的信息及其咨詢,而且還要建成電子數據交換(EDI)系統的增值服務網路,為客戶提供訂單管理、供應鏈控制等物流服務。
3、商業功能。港口的存在既是商品交流和內外貿存在的前提,又促進了它們的發展。現代港口應該為用戶提供方便的運輸、商貿和金融服務,如代理、保險、融資、貨代、船代、通關等。
4、產業功能。建立現代物流需要具有整合生產力要素功能的平台,港口作為國內市場與國際市場的接軌點,已經實現從傳統貨流到人流、貨流、商流、資金流、技術流、信息流的全面大流通,是貨物、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的聚集點。
Ⅸ 法國的基本資料有嗎
【國名】法蘭西共和國(The French Republic, 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面積】632834平方公里(包括5個海外省,其中本土面積543965平方公里)。
【人口】6580萬(2013年1月),其中法國本土6370萬,2012年法國人口增長率為0.47%。通用法語。居民中64%信奉天主教,3%信奉伊斯蘭教,3%信奉新教,1%信奉猶太教,28%自稱無宗教信仰。(2009年《十字報》調查數據)
【首都】巴黎(Paris),市區人口223萬(2010年)。年平均氣溫11℃,較為濕潤,年均降雨量600毫米。
【國家元首】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2012年5月6日當選,5月15日就職,任期5年。
【重要節日】國慶節:7月14日。1880年議會立法確認,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攻克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
【簡況】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主要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瀕臨四大海域: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1月平均氣溫北部1-7°C,南部6-8°C;7月北部16-18°C,南部21-24°C。
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移居到這里,843年成為獨立國家。17-18世紀路易十四統治時期達到封建社會鼎盛時代。1789年7月14日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起義者攻佔巴士底獄。此後曾先後建立過五次共和國和兩次帝國。1871年3月巴黎人民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當年5月被鎮壓。1958年戴高樂領導建立第五共和國。戴高樂、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薩科齊、奧朗德先後出任總統。
法國國旗為藍白紅三色旗。國歌為《馬賽曲》。
【軍事】法目前的國防體制是在戴高樂政府1959年《國防組織法》基礎上建立起來的。總統是武裝力量的最高統帥,在其領導下的國防決策機構包括內閣會議、國防委員會、小范圍國防委員會和高級國防委員會,其中內閣會議是最高決策機構,負責制定國防政策、任免將級軍官,有權宣布總動員、發布戒嚴令和緊急狀態令等。法奉行獨立自主的防務政策,逐步推進軍隊職業化改革,以職業兵役制替代義務兵役制;由核潛艇和戰略轟炸機構成海空二位一體的核打擊力量;國防工業進一步實施以合並、推動高科技及真正走上市場為內容的改組。
武裝力量由陸、海、空三軍和憲兵組成,總兵力約34萬人。2012年國防預算為412.3億歐元,占當年財政預算6.87%。(資料來源:法國國防部)
經濟
【經濟】法國是最發達的工業國家之一,在核電、航空、航天和鐵路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2011年國內生產總值19966億歐元,同比增加1.7%;進出口總額9272億歐元;財赤率和公債率分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5.2%和85.8%,失業率9.8%,通貨膨脹率2.1%。2012年國內生產總值20337億歐元,經濟增長率為零,人均國內生產總值27700歐元,進出口總額9504億歐元,財政赤字率4.5%,公債率89.7%,失業率10.6%,通貨膨脹率2%。
【資源】鐵礦蘊藏量約10億噸,但品位低、開采成本高,煤儲量幾近枯竭,所有鐵礦、煤礦均已關閉,所需礦石完全依賴進口。有色金屬儲量很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能源主要依靠核能,約78%的電力靠核能提供。此外,水力和地熱資源的開發利用也比較充分。森林面積約1556.5萬公頃,覆蓋率28.6%。(資料來源:法國農業部)。
【工業】法工業產值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20%。主要工業部門有汽車製造、造船、機械、紡織、化學、電子、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鋼鐵、汽車和建築業為三大工業支柱。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僅次於美國,居世界第二位;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俄羅斯,居世界第三位。鋼鐵、紡織業居世界第六位。
【農牧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產品和農業食品出口國。2010年農業產值666.5億歐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3.4%。農業人口約102萬。本土農業用地2928萬公頃,約占本土面積的53.3%。農業用地的96%為家庭所有。
農業的傳統地區結構為:中北部地區是穀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產區,西部和山區為飼料作物主產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區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產區。法國已基本實現農業機械化,農業生產率很高。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國對外貿易的支柱產業之一。
2012年(截至10月底)主要農產品產量如下:糧食6845.3萬噸,其中,小麥3576.9萬噸,玉米1547.7萬噸。油料作物546.2萬噸。釀造葡萄酒40.6億升。蔬菜300萬噸,水果205.4萬噸,甜菜3400萬噸。(資料來源:法國農業部、INSEE)
【服務業】服務業在法國民經濟和社會生活中佔有舉足輕重的地位,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展較快,連鎖式經營相當發達,已擴展至零售、運輸、房地產、旅館、娛樂業等多種行業。服務業用工現約1600萬人,占總就業人口的71.5%。法國大型零售超市眾多,擁有家樂福(Carrefour)、歐尚(Auchan)等世界著名品牌。
【旅遊業】法國是旅遊大國。2012年接待外國遊客8100萬人,居世界首位。旅遊與相關行業從業人員約84.4萬人,其中旅店、野外宿營地從業人員約21.5萬人,餐飲業從業人員約51.5萬人。旅行機構5324家。全國有20533家旅館和14879家各類小旅店、野外宿營地、青年之家等。有餐館和咖啡館187066家。(資料來源:法國旅遊局、INSEE)
【交通運輸】 交通運輸發達,水、陸、空運輸均極為便利。
鐵路:在法國本土,國家鐵路網通往除科西嘉島以外的各個地方,鐵路總長31939公里,其中電氣化鐵路14176公里,高速鐵路2000公里,雙線或多線鐵路12132公里。高速火車技術居世界領先地位,目前保持每小時574.8公里的火車速度世界紀錄。2010年鐵路旅客周轉量為993億人公里,貨物周轉量為301億噸公里。
公路:法國公路網是世界最密集、歐盟國家中最長的,總長度超過90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2000公里。2010年公路旅客周轉量為8892億人公里,其中使用私家車的旅客周轉量為7273億人公里,公共汽車為499億人公里。公路貨物周轉量為3051億噸公里。
水運:內河航道總長8500公里,其中可通行1500噸級以上船舶的航道約1900公里。巴黎是主要內河港口。2010年貨物周轉量為81億噸公里。主要海港有馬賽港、勒阿弗爾和敦刻爾克港。2010年法國本土海港總吞吐量3.4億噸。
空運:2010年航空旅客周轉量近1.25億人次,起降飛機約270萬架次。建有494個機場,其中153個為民用,通達134個國家和地區的529個城市。主要航空公司為法航,主要機場有巴黎戴高樂機場和奧利機場、尼斯機場等。(資料來源:法國交通部、INSEE等)
【財政金融】 政府財政收入主要來源於稅收,稅率高於美、日等國。主要稅種有增值稅、所得稅、公司稅、社會福利稅等。2010年,法國公共財政赤字為1488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65%;公共債務達15960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3%。2011年公共債務17173萬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5.8%。2012年公共債務總額18181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89.7%。(資料來源:INSEE)
截至2013年2月底,法國外匯儲備總額為1507.42億歐元。(資料來源:INSEE)
法有金融機構1500多家,農業信貸銀行、法國巴黎銀行、興業銀行、里昂信貸等八大銀行資產佔全國銀行總資產的一半以上。
【對外貿易】與世界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有貿易往來,是世界第五大出口國和第六大進口國。2012年,法進出口總額9504億歐元,其中進口5088億歐元,同比增長1.3%,出口4416億歐元,同比增長3.2%。法在世界貿易中的份額為3.2%。(資料來源:法國海關)近年來,法政府把促進出口作為帶動經濟增長的重要手段,在保持和擴大原有國際市場的同時,積極開發拉美、亞太等地區的新市場。
法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法對外貿易的70%在歐洲國家內部進行。美國是法在歐盟之外的最大貿易夥伴。
【對外投資】2011年法對外直接投資總額達648億歐元。(資料來源:INSEE)法國對外投資主要集中在歐盟成員國,對美國和石油輸出國組織成員國、非洲、拉美的投資也較高,並以工業、能源、服務部門為多。大多數投資採用企業兼並或購買公司股份的形式。
【對外援助】2010年官方發展援助總額約為97.51億歐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0.5%,是世界第三大援助國。援助主要方式為貸款、減債等。主要援助對象包括非洲國家(2010年占所有援助的54%,約32億歐元)以及越南、黎巴嫩、巴西等國。(資料來源:法國外交部)
【外國資本】20世紀80年代,外國對法投資主要集中於購買不動產,10年中共購買土地4.5萬公頃。近年來外國對法服務業和工業部門的投資加快,主要領域有軟體業、信息服務業、汽車及其配件製造業等。2011年,外國資本在法直接投資額達295億歐元,美、德、英、瑞典、日本等國是法主要外資來源國。2012年,法國吸引外來投資項目693個,略低於2011年的698個。目前,平均每100個法國人中就有14個在外資企業工作。(資料來源:法國國際投資署)
【人民生活】法國是高福利國家。社會保險制度始建於1945年,現已發展得較為完善。2009年各類社會保障總支出為6245億歐元,資金主要來源於雇員和僱主交納的社會分攤額以及對工資外收入徵收的普通社會稅金,保障范圍涵蓋退休金、養老金、醫療保險費、家庭津貼、待業金(失業補助和職業培訓費)、殘疾人補助等。由於人口老齡化等問題,政府財政逐漸不堪重負,遂於2003年和2004年相繼推出《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和《醫療保險改革法案》,旨在通過延長社會分攤額繳納時間等措施減輕國家財政負擔。法長期實行最低標准工資制度,2012年1月起最低工資為每月1398.37歐元。人均國民收入約42930美元,居世界第26位(2010年,世界銀行數據)。2010年全法共有2751家醫療機構,住院床位近48萬張,平均每10萬人可享受334位醫生、66位牙醫、133位助產士和119位葯劑師的服務。法國家庭56%擁有自己的產權房,80.7%有汽車,95.8%有手機,60.1%有個人電腦,58.1%接入了網際網路,家用電器已很普及。(資料來源:法國衛生部、INSEE)
文化
【文化教育】法國教育在20世紀50、60年代進行了兩次重大改革,逐漸形成現今極具特點、復雜多樣的教育體制。6~16歲為義務教育。公立小學和中學免收學費,免費提供小學和初中教材。高等學校除私立學校外,一般也只繳納少量注冊費。初等教育學制5年,入學率100%。中等教育包括普通教育和職業技術教育兩類。普通中等教育分為初中和高中兩個階段,學制7年各為4年和3年。中等職業技術教育近年來發展較快,主要包括技術高中、職業高中、藝徒培訓中心、就業前教育適應班4種類型和層次。高等教育分為綜合性大學、高等專業學院、高等技術學校和承擔教學任務的科研教育機構4類。2010-2011學年,法擁有53798所小學、11375所中學,另有83所大學以及226所名校,各類在校生人數1499.8萬人,其中小學生666.4萬、中學生535.3萬、大學生231.9萬。2011年全國教職人員共110.8萬,其中教師92.8萬,行政技術人員18萬。2011年教育預算佔GDP的7%。(資料來源:法國教育部、INSEE)
法著名高校有:巴黎大學、格勒諾布爾第一大學、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學、里爾第一大學、里昂第一大學以及綜合理工大學、國家行政學院、巴黎高等商業學院、巴黎高等師范學院等。巴黎大學是法國歷史最悠久、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大學,公元13世紀初已具雛形,經多次改組和調整,現分為13所大學,約30萬學生。因索邦大廈是該校主要校址,因此索邦成為巴黎大學的代名詞。
【新聞出版】全國共有各種報刊雜志4000餘種,其中日報100多種。發行量最大的全國性報紙是《費加羅報》,約為32萬份,其它發行量約為30萬份的全國性報紙主要有《世界報》、《回聲報》、《隊報》等。發行量最大的地方報紙是《西部法蘭西報》。發行量超過100萬份的雜志主要有《快報》、《觀點》、《新觀察家》、《巴黎競賽畫報》、《費加羅雜志》等。法約有6000家出版社,其中51家的圖書出版量佔全國的83%。
通訊社:法新社,世界主要通訊社之一。1835年創立,原名哈瓦斯通訊社,1944年9月重建並改用現名。1956年政府確定法新社的獨立地位,但其財政管理仍由國家控制。在國外有110家分社,輻射165個國家,向全球約7000家報紙、2500家電台和400家電視台供稿。
廣播電台:法國國家廣播公司成立於1975年,下設6個廣播電台:國內綜合台、新聞台、文化台、音樂台、藍色台、7號台。此外,還有國家廣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資的17家獨立的地方台。為加強對外宣傳,國家廣播公司專設獨立的法國國際台,以17種語言全天對外廣播,幾乎覆蓋全世界。1982年政府通過法令,取消國家對電台的壟斷,允許私人和團體設立電台。目前,全國私營電台近1300家,主要有盧森堡電台、蒙特卡洛電台、歐洲一台等。
電視台:現有5家全國性國營電視台:法國2台、法國3台、法國4台、法國5台(教育台)、法國Ô台(文化交流台)。3家全國性私營台:法國1台、法國6台、CANAL+(收費台)。幾十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線電視台,主要通過ADSL和TNT(數字地面電視)方式播出,另可接收大部分國際衛星電視頻道。TV5和法國國際台CFI是覆蓋世界上大部分地區的法國電視台。
Ⅹ 法國的兩大港口是
第一大港口:馬賽
第二大港口:勒阿弗爾
勒阿弗爾港(法國)
馬賽港(法國)
馬賽位於法國南部,地中海北岸羅納河出口外。是法國第二大城市和最大港口。是僅次於鹿特丹的歐洲第二大港。馬賽港區分為老港區和新港區,各港區有一定分工。老港建於1839~1844年,港東西長800米,南北寬250米,呈長方形狀。航道水深8米,海流平靜,氣候溫和,航運條件好。老港區是以雜貨、修船、集裝箱的裝卸及客運為主,是歐洲最大的客運港,年客運100萬人次。新港在老港的西北方向,1845年建成第一個碼頭,以後又陸續向西北延伸,擴展到羅納河河口,港區長達70千米。全部碼頭區長19千米,水深6~14.5米,有防波大堤。護衛著7個碼頭區,可以停靠100艘輪船,與世界上300多個港口有船隻來往。每年進出口的貨船在2萬只以上,貨物吞吐量達1億噸,佔法國港口總吞吐量的三分之一。馬賽港是由馬賽港區、拉維拉港區,福斯港區、羅納—聖路易港區等組成。包括沿老港和海灣而建立的6個港灣,共有138個泊位。54.49萬平方米的倉庫和49.5萬平方米的堆場。馬賽港可容納40萬噸級的巨輪。港區設備先進,港口裝卸齊全,擁有大中小起重機200多台。海灣水深面廣,少險灘急流,海潮漲落變化不大,能見度好,非常適合船隻的停泊和航行。馬賽港進口貨物以石油、液化天然氣為主,約占總進口量的三分之二,此外有糧食、油料、咖啡、棉花和化肥等。進口的石油和加工後的石油產品,主要通過馬賽港的輸油管道運到法國各地及鄰近的瑞士、奧地利、德國等。
馬賽港的腹地,交通運輸十分便利,在公路方面有縱貫南北的高速公路並與東西向的公路相交,可和地中海各城市和鄰國義大利相通。鐵路通過里昂與巴黎相通。內河航運利用羅納河,沿河上至福斯、里昂、巴黎等地。空運馬里尼安機場設備條件具有國際水平,平均每年可接待250萬人次乘客和l.5萬噸貨物。輸油管道從馬賽經里昂、斯特拉斯堡至卡爾斯魯厄,全長782千米。馬賽作為法國的南方港有許多有利條件。首先是,在法國南方除軍港土倫外,無其他重要港口與之競爭。貨源充足穩定。其次是法國所使用的石油主要靠進口,而馬賽距離中東、北非石油產地距離近,運輸時間和運費比較便宜。第三,對外交通方便,可通過蘇伊士運河至亞太地區和通過直布羅陀海峽至西非和拉美地區。這些有利條件使馬賽港成為對非洲、亞洲太平洋地區的主要貿易港。
馬賽港原是天然港口,有2 600多年的歷史。最初馬賽僅限於利翁灣東側的拉西奧港灣,是一個漁港。後來逐漸發展成商港。在公元前600~公元1840年,當時活動范圍是以老港為中心。1789年馬賽港已成為世界性港口。1800年成為羅納河省的首府。1840年以後,馬賽港向北發展,擴大了馬賽港范圍。新建了6個新港區。1966年馬賽港附近的福斯港、拉維拉港、聖路易斯港、長隆特港以及福斯、拉維拉兩個工業區劃歸馬賽港管轄。因此通常稱為馬賽—福斯港。馬賽從一個漁港發展成為現在的法國第二大海港城市,是隨著商業、貿易和海運事業的興起和發展而不斷擴大和發展的。今天的馬賽已成為法國最大的貿易港和世界最大的客運港之一。馬賽的工業是以港口和對外貿易為依託,利用進口原料加工成產品再向外運出。馬賽在港口附近建造煉油廠,提煉原油,其煉油能力已佔全法煉油總產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在石油工業的基礎上,還發展了化工工業。馬賽也是法國最大的修船基地,修船量約佔全國此行業的70%。現在船舶、煉油、冶金已成為馬賽市經濟的三大支柱。
法國的港口受國家控制,從管理上劃分為自治港和普通港兩類。普通港由國家直接管理;自治港屬於公營公司,具有法人資格,財務上自治,受國家運輸部監督。馬賽港是屬於自治港,獨立經營,自負盈虧,在組織上組成行政和技術委員會對港口進行管理和領導。
勒阿弗爾是法國北部上諾曼底大區,濱海塞納省海港城鎮,法國第二大港。位於法國西北部塞納河入海河段右岸,地處大西洋東岸及英吉利海峽南北之間的國際海上交通的十字路口。距離巴黎216千米,為巴黎外港,是僅次於馬塞的第二大商港。
勒阿弗爾港佔地面積100平方千米,水域面積5.54平方千米。港口自然條件優越,從英吉利海峽進入港口全長13 000米,寬達300米,低潮時水深15.5米,巨型船舶可隨時入港,無需候潮。新建成的航道,長20千米,水深22米,可通25噸的散裝船。集裝箱碼頭岸線長800米,成為法國最大的集裝箱港口,也是歐洲最完善的集裝箱港口。此外擁有煤、油以及各類貨物泊位。港區內,儲存、運輸系統完善,有長362千米的鐵路線和長117千米的公路線,港區可儲存石油產品500萬立方米和36萬平方米的貨物倉庫及後備區域170萬平方米。有150條定期航線與國外500多個港口聯系。年吞吐量8 000萬噸。經由該港進出口的貨物種類多樣。進口貨物主要是燃料、各種工業原料及來自非洲的熱帶農產品,如石油、天然氣、各種礦石、棉花、咖啡、木材等。其中石油進口量占該港貨運總進口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出口貨物主要來自腹地的工業產品及產自塞納河流域的糧食、酒類等產品。勒阿弗爾是塞納河流域地區通往海上的門戶,這樣,塞納河流域是勒阿弗爾港的最主要經濟腹地。
勒阿弗爾是法國西北部重要工業城市。主要工業部門是以進口石油而發展起來的煉油工業、石油化學工業,和服務於港口的修船業、造船業,以及冶金、紡織等工業。目前,煉油工業是法國主要的煉油城之一。這些工業在地區分布上,以港口為中心,依次向外延伸。緊鄰港口的是早期形成的老工業部門,該區外側,即連通勒阿弗爾港和塞納河的唐卡爾維爾運河以東,是新的工業區。這樣,從東到西可分為明顯的三部分:港口——老工業區——新工業區。塞納河流域的自然條件,適宜多種農作物的生長,也是法國重要的農業區域,盛產小麥、玉米、葡萄等產品。上述工、農業產品便構成了勒阿弗爾港的主要輸出貨物。
勒阿弗爾對外交通,除便利的海運外,有連接巴黎及其他工業城市的鐵路、公路和塞納河航運。塞納河的通航里程共525千米,巴黎以下的河段可通行1500噸的船隻,魯昂以下還可以行駛海輪。此外,勒阿弗爾港是跨越英吉利海峽到英國、愛爾蘭輪渡的主要港口,是溝通英吉利海峽兩岸的「橋頭堡」。
勒阿弗爾中世紀時是個小漁村。16世紀初期成為法國大西洋岸的軍港。到19世紀中末期,勒阿弗爾港才成為法國主要的商業港口。隨著資本主義經濟和對外貿易不斷發展和繁榮,對外經濟聯系需要依靠海運和港口,從而更促進了港口的發展。另外,勒阿弗爾靠近經濟發達的巴黎地區,優越的地理位置也是促進其發展的重要因素。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受到嚴重破壞,戰後經過恢復、重建和擴建,勒阿弗爾港較之戰前有了巨大發展。港口吞吐能力日趨擴大,港口設施日益完善和現代化。
從勒阿弗爾城市和港口的發展可以看出,塞納河流域工業發展所需要的原料、燃料均由勒阿弗爾港進口,巴黎工業區和塞納河流域有相當數量的工農業產品,主要經由勒阿弗爾港輸出。地區經濟發展離不開港口,港口發展依靠腹地貨源,它們是相互依存,相互聯系,港口不僅為城市工業發展供應原料,而且港務本身也是國民經濟最重要部門之一,反過來,經濟腹地的雄厚也為港口的發展提供了物質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