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國以牙還牙對美汽車及零部件恢復加稅,中美貿易戰今後將會如何發展
首先,我認為這是一個此消彼長的漫長過程。但肢圓值得鼓舞的是中國絕不會首先認輸,絕不會被美國打倒,這是不容置疑的。我們國人對國家要有信心。
至於和談的時間點,則很難確定。因為以雙方都不怕打的態度來看,應該沒那麼快收場。雙方為了增加談判籌碼,還會出台各種政策「互相傷害」,應該會直到都痛了才會真正談出東西。
2. 2017年美帝報稅有哪些變化
1.報稅截止日期是4月18日
很據聯邦法律規定,報稅截止日期如果趕上節假日或周末可以順延,今年的截止日期是4月18日。
2.奧巴馬醫保罰款上漲
奧巴馬醫保平價醫療法案(Affordable Care Ac)要求所有美國公民都必須購買醫療保險,否則將團冊需要繳納罰款。雖然川普上台很有可能廢除奧巴馬醫保,但是,今年報稅,沒買保險的還是要繳納罰金。2015年罰款金額是$325/人(或年收入的2%),2016年漲到$695(或年收入的2.5%)。按家庭計算,不論家庭成員多少,罰金是個人的3倍,即$2,085。
3.納稅等級上漲
美國納稅人根據收入使用不同的納稅等級(tax brackets)和稅率,由於通貨膨脹,2016年適用的應稅所得將上調0.4%。
4.戶主申報人的標准扣除額增加
單身丶已婚合並申報丶已婚分別申報的標准扣除額與2015年保持一致,戶主申報者要增加$50,是$9,300。
5.個人免稅額上漲
2016年的個人免稅額是$4,050,與2015年相比上漲了$50。
6.健康儲蓄賬戶家庭扣除額增加
家庭賬戶扣除額要增加$100至$6,750,55歲及以上的再增加$1,000。
7.低收入補助稅免上漲
低收入補助稅免(旦喊Earned Income Credit),對於低收入家庭,聯邦政府會在稅上給予優惠:有3個以上孩子的家庭,credit將漲至$6,269,增長了$27;2個孩子的家庭是$5,572,比2015年增加了$24;1個孩子的家庭是$3,373,也比去模或野年增加了$14,沒有孩子的家庭只增加了$3,也就是2016年是$506。
8.AMT免徵額提高
最低所得稅(Alternative Minimum Tax)的免徵額有所提高,2016年,單身納稅人AMT免徵額增加$300至$53,900,聯合申報者增加至$83,800。
9.遺產稅免徵額提高
免徵額上漲至545萬美元,與2015年相比提高了$20,000。適用於2016年去世的人。
10.EITC ACTC延遲退稅
對那些多次不正確申報抵稅項目或者欺詐報稅的人來說,IRS將延遲退稅。根據2015年保護美國人免於高稅法(PATH),對薪資收入稅金抵免(EITC)或額外兒童稅金抵免(ACTC)的納稅人,延遲到2月15日開始辦理退稅。這樣,國稅局可以有更多時間審核驗證。
觀匯出國
3. 法國提高燃油稅錯了嗎 辯證法看
法國提高燃油稅辯證法看錯了
政府將暫緩六個月上調燃油稅。他5日告訴國民議會議員,政府2019年財政預算草案已經刪除與調高燃油稅關聯內容,顯示「政府已經做好對話准備」。
以應對氣候變化為理由,法國政府今年調高燃油稅,擬定2019年1月1日再次調高。就政府加稅,法國多地民眾自11月17日以來發起示威,一些極左、極右翼人員和暴力團伙人員加入,部分城市爆發騷亂,包括首都巴黎。
4. 美國大幅減稅中國該如何應對
特朗普放大招!美國大幅減稅,中國該如何應對?
思考
我們當然不能小覷美國的稅改政策,但是,情況遠沒有想像中那麼糟。
設想一下,如果美國大幅減稅,進一步拉大與發展中國家的稅務負擔差距,其他國家有沒有可能在資本外逃等一系列壓力下,也被迫做出減稅等其他財稅政策的調整呢?事實上,英國、法國以及其他主要發達國家已推動減稅立法。而如果這一設想真的實現的話,這一輪全球減稅戰無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消減美國減稅的政策效應。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此前我們所作的分析都是基於一般經濟學常理的判斷,而現實中的經濟活動,遠比理論要復雜難以掌握地多。
從美國國內來看,美國減稅真的將百分百推動跨國企業迴流嗎?不盡然。稅率僅僅是影響企業投資的因素之一,其他包括宏觀政策、商業環境、人才條件等,都會產生很大的影響。
而在梅新育看來,單一的財稅政策,也很難提振美國經濟,還需要跟接下來的福利等一系列社會改革結合起來,才能發揮最好的作用。這一點,自然也是跨國資本需要審慎考慮的。
梅新育指出,很重要的一點是,「從特朗普訪華稱中國的政體適合中國人民,到近期一系列的動作來看,他偏向於減少對外部世界的干預,專注於本國經濟改革,激勵生產勞動……這個構想對中國乃至外部世界來說,未嘗不是一件好事」,中美不是敵人,美國專注於國內經濟發展,提振其經濟,對我國也不是壞事。
在梅新育看來,當下的中國最應該做的,還是專注自己的一系列改革,不要被外界的動作亂了陣腳。美國的稅改或許對我國有一定的沖擊壓力,但這同樣可以轉化為改革的契機。
當下中國的財稅依然存在一些潛伏性問題,比如稅率較高,轉移支付和減免太多等。如果能以此為契機,對減免項目、轉移支付優惠進行一定程度的壓縮,減少不必要的財政支出,同時降低稅率,那麼中國的財政改革也將迎來廣闊的空間。
在這一過程中,專注自己腳下,拓寬稅基,贏得更加公平、安全和可持續的財稅政策,重振國家和社會的經濟活動,才是當下的中國,最該堅持的思路。
5. 歐盟擬對美國科技巨頭加征數字稅有什麼意義
3月21日,歐盟執委會公布了針對谷歌、Facebook、蘋果等美國科技巨頭公司加征新稅的計劃。
報道,醞釀已久的新「數字稅」會對這些科技巨頭公司在歐盟的營業額直接征稅。稅率將定為3%,預計每年能向谷歌、Facebook(臉書)、蘋果這樣的公司徵得約50億歐元稅款。
Moscovici表示,現行的征稅方法已經過時,現在修改徵稅方法,「是為了保證公平交易和更合理的征稅。」
6. 美帝取代大英帝國的原因有哪些
1783年9月,雙方正式簽訂和約,英國承認美國獨立。歷時8年的美國獨立戰爭結束了。4年以後(1787年),美國第一部憲法...美國獨立戰爭不僅開創了現代文明的美國歷史,給美國人民留下了光榮的革命傳統,而且給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以強大的...
1775~1783年,英屬北美13個殖民地反抗英國殖民統治、爭取民族獨立的革命戰爭。又稱北美獨立戰爭或美國革命。
18世紀中葉,隨著北美殖民地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美利堅民族意識的增強,英國與北美殖民地之間的矛盾日益激化。尤其是七年戰爭後,英國為彌補戰爭損失,加重對殖民地人民的盤剝與壓迫,從而使殖民地抗英斗爭從經濟、政治斗爭發展到武裝斗爭。1774年9~10月,除喬治亞外的12個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一屆大陸會議,決定聯合抗英。會後,各殖民地開始進行起義准備,訓練民兵並貯藏軍火。1775年4月19日,駐波士頓英軍奉命去康科德查抄殖民地民兵的軍火,往返途中在列剋星敦附近遭民兵伏擊,損失286人。列剋星敦之戰揭開戰爭序幕。5月10日,北美各殖民地代表在費城召開第二屆大陸會議,6月14日決定建立大陸軍,次日任命G.華盛頓為總司令。
戰爭初期,雙方力量懸殊。英國是當時最強大的殖民帝國,工業發達,擁有世界一流海軍;駐北美英軍約3萬餘人,裝備精良,訓練有素,且以加拿大為依託;但軍隊遠離本土,不諳當地情況,人力物力補充困難;統治集團內部在戰爭指導上存在分歧,未形成統一指揮。北美殖民地人口僅300萬,其中約50萬人為親英的「效忠派」;正規軍剛組建,兵力不足,主要依靠不脫產的民兵和短期服役的志願兵補充,裝備落後,缺乏訓練;各殖民地地方主義嚴重,大陸會議的領導軟弱無力;但進行的是正義戰爭,為獨立自由而戰,得到革命人民和國際進步力量的支持,並可利用英國與法、西、荷等國的固有矛盾,爭取外援。戰爭大體分為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1775~1778),主戰場在北方,英軍掌握主動權英軍的總戰略是以海軍控制北美東部沿海,同時以陸軍分別從加拿大和紐約南北對進,打通尚普裂御吵蘭湖、哈得孫河谷一線,以孤立反英最堅決的新英格蘭諸殖民地,然後將其他殖民地各個擊破。殖民地方面力量薄弱,肆侍基本上採取避免決戰、保存實力、相機破敵、爭取外援的方針。1775年5月,各殖民地民兵主動進攻,先後攻佔泰孔德羅加堡、克朗波因特等地,並圍困波士頓。6月17日,馬薩諸塞總督、英軍統帥T.蓋奇派兵2200名,向圍困波士頓的民兵陣地邦克山和布里德山多次發起進攻。民兵英勇抗擊,兩次擊退英軍進攻,雖因彈葯耗盡放棄陣地,卻首次取得了殲敵千人的戰果。為激起加拿大的反英情緒,美軍分兵兩路進攻加拿大。11月,R.蒙哥馬利率左路軍攻佔蒙特利爾,隨後與B.阿諾德率領的右路軍在聖勞倫斯河下游會合。12月底,美軍約1000人冒著暴風雪突擊魁北克失利。此後,美軍圍攻魁北克,牽制了英軍的部分力量。直到次年5月英國增派援兵,美軍才撤退。1776年3月,英軍在被圍11個月後被迫撤出波士頓。7月4日,大陸會議通過《獨立宣言》,正式宣告殖民地獨立。8月底,W.豪(繼蓋奇任英軍統帥)率英軍3.2萬人在海軍艦隊配合下進攻紐約。華盛頓指揮1.9萬人分兵把口打陣地戰,在英軍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損失慘重,於11月率余部約5000人向新澤西退卻。英軍追擊美軍至特拉華河,隨後入營過冬。華盛頓利用英軍疏於戒備之機,於聖誕之夜東渡特拉華河,奇襲特倫頓英軍,俘敵近千人,並於次年1月3日在普林斯頓再敗英軍。特倫頓和普林斯頓之戰使接連受挫的美軍士氣為之一振。1777年夏,英軍為切斷新英格蘭同其他州的聯系,決心拆扮兵分三路南北對進,打通尚普蘭湖—哈得孫河谷:一路從安大略湖南岸登陸,沿莫霍克河東進,途中被美軍擊潰;另一路7000餘人由J.伯戈因率領,沿尚普蘭湖南下,企圖與豪指揮的第三路即駐紐約的英軍會師於奧爾巴尼。但豪未按計劃北上,反而率軍1.8萬人南下,於9月26日攻佔大陸會議所在地費城。伯戈因孤軍冒進,被1.2萬美軍和游擊隊圍困在薩拉托加(今斯凱勒維爾),10月17日率5000餘人投降。薩拉托加之戰成為戰爭的轉折點,促使法國於1778年3月對英宣戰。美國獨立戰爭由此發展為國際戰爭。華盛頓率軍退至瓦利福奇後,在志願人員、普魯士軍官B.斯托伊本主持下對部隊進行冬季整訓,提高了戰鬥力。1778年6月18日,英軍放棄費城,退守紐約。此後,北方戰事進入僵持狀態。
第二階段(1779~1783),主戰場在南方,美軍以弱勝強英軍新任統帥H.柯林頓利用南方「效忠派」較多,且靠近英屬西印度群島等有利條件,將主力南調,企圖首先控制南方諸州,然後與北方據點紐約遙相呼應,遏制北方。美軍企圖在法國陸、海軍配合下,控制沿海戰略要地,同時大力開展游擊戰,消耗敵人有生力量,以爭取最後勝利。1778年底,英軍攻佔喬治亞州首府薩凡納,開始在南方發動強大攻勢。次年9月,美法聯軍圍攻薩凡納,傷亡慘重。1780年春,柯林頓指揮英軍1.4萬人從陸海兩麵包圍查爾斯頓,迫使南方美軍司令B.林肯率5000餘人投降,並繳獲4艘軍艦、300門火炮及其他裝備。5月29日,英軍在南卡羅來納州韋克斯豪克里克再敗美軍。6月8日,柯林頓率部分英軍回紐約,留下C.康沃利斯率英軍7000餘人在「效忠派」配合下據守南方廣大地區。8月16日,英軍在南卡羅來納州卡姆登擊敗H.蓋茨統率的南方美軍主力。同年12月,大陸會議委派N.格林為南方美軍司令。格林分兵兩路(一路由D摩根率領,另一路由他親自率領)開展游擊戰。在弗吉尼亞,法國志願人員、青年貴族拉斐特侯爵率軍牽制叛將阿諾德指揮的英軍。1781年1月17日,摩根在南卡羅來納州考彭斯大勝英軍。3月15日,英軍在北卡羅來納州吉爾福德與美軍交戰,傷亡慘重,被迫向沿海地區撤退。8月,康沃利斯集中南方英軍主力於弗吉尼亞半島上的約克敦。華盛頓統率美法聯軍1.6萬餘人(其中法軍7000餘人,由羅尚博伯爵指揮),在格拉斯伯爵率領的法國艦隊配合下包圍約克敦,迫使英軍於10月19日投降。約克敦圍攻戰導致英內閣倒台並促使雙方和談。英國新政府於1782年11月30日與美國達成停戰協議。1783年9月3日,雙方簽訂《美英巴黎和約》,英國被迫承認美國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是以弱勝強的典型戰例,得到國內外人民群眾的擁護與支持(參加獨立戰爭的國際志願人員約7000人),廣大軍民英勇奮戰,對戰爭的勝利起了決定作用。戰爭中,美國執行靈活的外交政策,利用國際矛盾取得法、西、荷等國的援助。美軍戰略戰術靈活,採取正規戰與游擊戰相結合的作戰樣式,摒棄傳統的線式戰斗隊形,根據地形地物採用疏開隊形作戰,不拼消耗,不計一城一地之得失,而著眼於消滅敵人有生力量。獨立戰爭的勝利,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道路,對後來法國大革命和拉美民族解放運動均有重大影響。
http://hi..com/007cn/blog/item/fd2d2edd454437d98c10296f.html
美國獨立戰爭為世界歷史上首次殖民地居民打敗宗主國並獲得獨立的戰爭,在國際的援助下,以8年的時間,300萬的人口擊敗了擁有800萬人口的大國英國,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美洲其他殖民地的人民,推動了其後的拉丁美洲獨立戰爭,美國在脫離英國獨立後,其經濟及軍事迅速發展,很快便躍升為世界主要強國之一。另外,美國自由、民主的思想,亦由法國的軍隊帶回家鄉--法國,間接引發法國大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是世界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殖民地爭取民族獨立的戰爭,它的勝利,給大英帝國的殖民體系打開了一個缺口,為殖民地民族解放戰爭樹立了範例。獨立戰爭又是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推翻了英國的殖民統治,創造了美利堅合眾國,同時又鏟除了殖民時期封建殘余的長子繼承法、續嗣限定法和代役稅,契約奴制也基本上廢除,從而解放了生產力,為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開辟了寬廣的道路。革命家列寧言:「現代的文明的美國的歷史,是由一次偉大的、真正解放的、真正革命的戰爭開始的。」
美國獨立戰爭的勝利,對歐洲資產階級革命起了推動作用。美國獨立戰爭沒有解決土地問題,也沒有解決奴隸制問題,使得獨立後的美國南北方朝著兩種不同的經濟道路發展,最終導致美國內戰的爆發。
[編輯] 參看條目
[編輯] 參考資料
相關的維基共享資源:
美國獨立戰爭 美國獨立戰爭-少年網路
Black, Jeremy. War for America: The Fight for Independence, 1775–1783. St. Martin's Press (New York) and Sutton Publishing (UK), 1991. ISBN 0-312-06713-5 (1991), ISBN 0-312-12346-9 (1994 paperback), ISBN 0-7509-2808-5 (2001 paperpack). Analysis from a noted British military historian.
Boatner, Mark Mayo, III. Encyclopedia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New York: McKay, 1966; revised 1974. ISBN 0-8117-0578-1. Military topics, references many secondary sources available at that time.
Chambers, John Whiteclay II, ed. in chief. The Oxford Companion to American Military History.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ISBN 0-19-507198-0.
Duffy, Christopher. The Military Experience in the Age of Reason, 1715–1789. New York: Barnes & Noble, 1987. ISBN 0-689-11993-3.
Ellis, Joseph J. His Excellency: George Washington. New York: Knopf, 2004. ISBN 1-4000-4031-0.
Fenn, Elizabeth Anne. Pox Americana: The Great Smallpox Epidemic of 1775–82. New York: Hill and Wang, 2001. ISBN 0-8090-7820-1.
Greene, Jack P. and J.R. Pole, eds. The Blackwell Encyclopedia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Malden, Massachusetts: Blackwell, 1991; reprint 1999. ISBN 1-55786-547-7. Collection of essays.
Kaplan, Sidney and Emma Nogrady Kaplan. The Black Presence in the Era of the American Revolution. Amherst, Massachusetts: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1989. ISBN 0-87023-663-6.
Mackesy, Piers. The War for America: 1775–1783. London, 1964. Reprinted University of Nebraska Press, 1993, ISBN 0-8032-8192-7. Highly regarded examination of British strategy and leadership.
Shy, John. A People Numerous and Armed: Reflections on the Military Struggle for American Independen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6 (ISBN 0-19-502013-8); revised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90 (ISBN 0-472-06431-2). Collection of essays.
7. 法國政府是如何對經濟進行干預的
為了應對金融危機給法國經濟帶來的沖擊,法國總統薩科齊4日宣布了為期兩年、總額為260億歐元的經濟刺激計劃。該計劃重視公共投資和救助危機行業及企業,但忽視了刺激內需市場所必需的提高居民購買力,其帶動經濟增長的效果如何目前看來還很難預料。 根據薩科齊宣布的計劃,法國政府將追加投資105億歐元,用於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政府職能部門設備改造。政府拿出110億歐元,提前返還企業應享受的稅收優惠。此外,政府還將在明年為低收入家庭提供7.6億歐元的補助。 法國政府將為建築業和汽車業提供15億歐元的援助。建築業方面,未來兩年政府將出資收購或建設10萬套社會福利住房,並為民眾購買住房提供一系列貸款優惠措施。汽車業方面,政府將通過設立專項獎金的形式鼓勵車主廢舊購新,並為汽車製造商提供資金援助。 法國政府推出此項計劃針對性較強,其主要目的是保增長、救助危機行業和改善企業經營狀況。法國總理菲永在計劃宣布後表示,該計劃的實施將會給經濟帶來1%的增長。 法國政府迅速推出經濟刺激計劃也是不得已而為之。據統計,法國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環比下降0.3%,第三季度僅增長0.1%。法國央行——法蘭西銀行預計今年第四季度法國經濟將出現0.5%的負增長,多數國際機構預測明年法國經濟將負增長。 銀行因金融危機而緊縮企業和個人貸款,這嚴重影響了以貸款為主要銷售方式的房地產市場和汽車市場。汽車業和建築業是法國經濟的兩個支柱產業,這兩個行業的就業人口佔法國總就業人口的近五分之一。如果這兩個行業在危機中越陷越深並波及上下遊行業,法國的經濟、社會都會受到極大影響。 通常法國企業是在繳納所有稅收後再享受政府的優惠返還,然而在銀行緊縮信貸的情況下許多企業因為資金鏈斷裂而陷入困境。法國政府10月份提出的向銀行注資並迫使其增加企業貸款的計劃目前在歐盟仍未得到批准。因此,政府希望通過提前返還企業應享受的稅收優惠來部分解決企業的資金問題。 分析人士認為,此項經濟刺激計劃在較短的時間內也許能起到一定作用,因為基礎設施投資肯定會在一定程度上拉動經濟增長,對汽車業和建築業的扶持也能給不斷萎縮的市場注入些許活力。然而,該計劃並未涉及民眾最為關心的提高實際購買力的問題,如提高工資、降低增值稅等。 法國經濟一直是靠內需拉動的,因此居民實際購買力的提高是推動經濟增長最大的動力。近年來,由於法國企業和產品缺乏競爭力,其外貿逆差連續數年創歷史新高,使得法國經濟更加依賴國內市場。如果居民的實際購買力無法提高,那麼法國經濟就缺乏最根本的動力,上述計劃能在多大程度上刺激經濟增長也就難以預料。 市場對這一經濟刺激計劃的反應也不樂觀。法國巴黎股市CAC40指數4日上午還震盪走高,但在薩科齊宣布計劃之後股指卻出現了快速下挫並以陰線報收,表明投資者對該計劃的效果持懷疑態度。
8. 二戰中,最強美帝,元首什麼的弱爆了
有個問題一直以來被反復討論:納粹德國與美國,究竟誰才是當時的世界老大。因為德國在當時橫掃歐洲大陸,四處派兵且戰無不勝的氣勢給人一種所向披靡的感覺;此時的美國剛從金融危機中緩過來,一副大病初癒的模樣。這樣的對比給人一種感覺:德國的實力遠超美國。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討論這個問題,我們不妨先看看雙方的賬面實力。英國史學界權威阿諾德·托因比在所著的《第二次世界大戰戰史大全》中給出了當時世界強國的戰爭潛力:美國41.7%、德國14.7%、蘇聯14.0%、英國10.4%、法國4.2%、日本3.5%、義大利2.5%。
其實,美國給人的感覺不如德國、蘇聯甚至是日本兇悍,主要有三點原因。首先,美國投入戰場的兵力少,而且大多時候,美國站在幕後給以其他國家支持。實際上,美國先後投入的兵力也達到400萬,這遠超過日本在二戰投入的兵力。其次,以後來的朝鮮戰爭做參考,美軍給人一種戰斗意志薄弱的感覺。實際上,論作戰意志與銀滑梁戰斗素養,美軍完全不遜色與德軍。另外,美國參戰晚,給人一種「坐收漁翁之利」的錯覺。實際上,從二戰開始,美國的影子就從未離開過戰場。
可以說,美國從戰爭中誕生,在戰爭中壯大,它一直在注視著戰場的走勢,時刻為踏上戰場做著准備。雖然當時的納粹德國已經處於一個難以超越的頂峰,但在真正的戰爭機器美國面前仍然顯得脆弱許多。二戰時的美國,才是當時世界上的最強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