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畫家莫奈為什麼叫追光者

法國畫家莫奈為什麼叫追光者

發布時間:2023-05-07 21:14:57

A. 用一生追逐光的畫家~莫奈

莫奈,印象派畫家。他是追逐太陽的使者,光是他作畫的靈魂,被譽為「和光線賽跑的畫家」他的畫是用色彩和筆觸凝固的時間和空間。他是始終如一地將創作熱情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其他畫家,印象派畫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印象派的領袖和奠基者畫家馬奈,雷諾阿,在他們的繪畫人生中。前旗和後期是從事印象派探索時期。中間十幾年的時間里熱情轉向了古典主義。唯獨有莫奈在86歲的漫長人生里,始終在,印象派的道路上,堅持探索。研究它的,光與色。所以被稱作印象派之父。回過頭我們想一想我前面講的課,塞尚現代藝術之父。

1840年4月14日生於巴黎,是家中的長子,五歲時,全家移居法國北海岸,的,莫奈在這度過了美好的童年和少年時期。莫奈,性格是桀驁不馴,平時,上學的時候呢是不服管教貪玩,學習不好,只愛畫畫,

他15歲的時候呢就在這個文具,店的櫥窗展出作品,賣給外地來的觀光客,賺取生活費。

16歲那年他遇到了畫家歐仁·布丹,帶領他正式走上了藝術之路,並倡導鼓勵他走到大自然中去創作,莫奈也將此創作理念用一生來守候。莫奈一生重復表達對布丹的感謝,他說,布丹是我永遠的老師,沒有布丹,就沒有我莫奈。

莫奈生於1840年,他出生那年正是鴉片戰爭開始的那一面,而他去世的那一年中國還在軍閥混戰,莫奈的一生貫穿了整個中國近現代苦難史。

圖片,莫奈作品展播需要5張圖片

莫奈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一生遺留500件素描2000多幅油畫及2700封信件足跡由巴黎大街到地中海,從法國到英國倫敦(普法戰爭時期到英國避難,期間努力學習英國著名畫家透納作品,啟發了他的色彩創新),威尼斯,毀猛挪威,在各地旅行寫生留下無數的作品。

法國,那時是新古典油畫盛行,主流蔽余灶社會官方巴黎沙龍。多數人都出自皇家美術學院,喜歡安格爾的油畫,莫奈呢,印象的,是這樣的瞎畫嗎?他們作品被美展拒之門外

安格爾是法國新古典主子的旗手。正是在他的藝術影響下,將新古典主義推向了高峰,於稍後出現的浪漫主義相抗衡。

浪漫主義:法國傑出的浪漫主義畫家有浪漫主義的獅子稱號的畫家德拉克羅瓦,代表作自由女神

看看陳丹青畫比較一下:

法國鄉村繪畫的代表人物——是柯羅、庫爾貝、米勒,庫爾貝,主張藝術應以現實為依據,反對粉絲生活,他的名言是。我不會畫天使因為我從來沒有見過他們。

巴比松畫派就是印象派前身,

圖片畫室四友,

莫奈在20歲左右到了巴黎,在這里他接受藝術教育,1962年入畫室學習,並認識了雷諾阿、巴齊耶和西斯萊,他們被美術史稱為「畫室四友」。

印象派的由來。當時他們巴黎舉辦畫展,展覽名為無名藝術展覽會。。後來,被稱為,第一屆印象派畫展。參展畫家30多人,參展作品165件,莫奈12件,這次展覽引起了強烈的反響,批評家借用莫奈的作品印象日出,稱這次展覽為,印象主義展覽會。這一諷刺挖苦的提法,卻為印象畫派命名。後來莫奈就聽這么說,那麼就用這個作為畫派的名稱。你是反抗。當時實際我們很難想像。他們是怎樣帽子失敗的威脅,著人們的嘲笑。用堅定的藝術信仰,破除阻礙與誤解。當時有一個批評家怒斥瘋狂,怪誕,反胃不堪入目。群眾甚至像畫布吐口水。

圖片幾張

,在美術史上有2次影響廣泛的色彩革命,達芬奇於文藝復興時,在光影形體方面取得了登峰造極的成就,其二是,專注於表現光色的印象主義運動。此類繪畫對光和色彩的追求達到極致,以至於在某種程度上,將形體思維束縛將它們融化在光和色的交相輝映中,繪畫由此產生了巨像轉向抽象的可能性,因而印象主義通常被視為,現代繪畫的開啟點。

圖片

這幅畫的是他的妻子卡美伊(撐陽傘的女人)光與影在這幅畫里表現的甚至可以觸摸呼吸到草的清香和陽光普照。彷彿白雲剛剛在眼前飄過,白雲襯托出逆光下經過他的妻子,沒有擺拍的痕跡,是不經意瞬間留住的畫面,遠處的孩子在後一層空間里更好體現空間變化,一瞬即逝的景象,並不注重物體本身的輪廓他畫光是話畫中的主角。後面天空中有浮動浮雲帶著風慢慢掠過,女子腳下順著微風傾斜的花草,可以聞到泥土和花草的清香,我們幾乎可以感覺到,那微風吹動著浮雲和浪花飛濺的海邊,嗅到空氣中的閑味。色彩清新,構圖穩重,正三角構圖。

圖片撐陽傘女人

是莫奈讓第二妻子女人做的模特,還是這樣場景,但已經畫不清這張臉了,在他心中卡美伊在他心裡,可以想像他有多麼懷念卡美伊,後來畫過幾張女人像,都沒有刻畫面部細節,都是模糊的。宏扮臉色蒼白無力,直至晚年,他又讓繼女打扮成卡美伊的模樣,繪制了那副他曾經最得意的肖像畫。只是畫中的姑娘再也沒有容貌,或許他無法再畫下最愛的女人的面容吧。

一生只為一個愛人畫肖像

他們相識

曾經,一個初出茅廬,剛剛從漫畫界改行摸到藝術殿堂門檻的小畫家,急於找一位美麗的模特。這時他認識了一位名叫卡美伊的淑女,他對她一見鍾情。姑娘成了他的模特。他總是讓姑娘在烈日下變換不同姿勢,以便他記錄下不同的光影。

但是姑娘沒有被嚇跑,反而愛上了這個才華橫溢的青年。兩人很快相愛,並且結婚了。但青年此時只是不太出名的小畫家,生活還依賴父親接濟。但是卡美伊無法獲得莫奈父親的認可,於是他們失去了生活來源,但即使生活艱難,他們卻依舊相愛。

也許在卡美伊的心裡,能夠作為莫奈的模特,便是她一生的心願。而莫奈也確實他的畫筆,讓卡美伊的生命得以永生。把他停留在永恆藝術中。莫奈用十年時間畫了《紅圍巾,莫奈夫人畫像》,獻給他的愛人。他十分珍愛這幅作品,一直將它收藏在身邊。畫中,帶著紅圍巾的卡美伊,從雪中門外匆匆經過,帶著疲倦與憐愛的眼神,路過門前眼神中透出一絲淡淡哀愁。更加深了這種轉瞬即逝的時間性。

這幅畫中,莫奈大膽地使用白色,將色彩范圍限制在畫面的中心區域,真正做到了「惜色如金」。(現在也能看到當代有些畫家也是採用這樣手法,)同時,運用具有補色關系的紅綠搭配,更突出了逆光中的暗紅色頭巾,而頭巾更反襯出卡美伊略顯疲倦的面容。這個時候卡美伊生下第2個兒子,身體日漸衰弱。他們相愛十年,結婚5年,終於獲得世人認可。可是卡美伊卻得了重病,身體衰弱。這一年,莫奈似乎已經意識到,妻子要離開自己了。他不再去追光逐影,將畫筆對准了這個相戀十年的女人,她穿著和服的樣子,看書和兒子一起時刻……

圖片卡美伊彌留愛心簽名

1879年莫奈面臨生命一次重要的轉折,與他生活在一起十數年、生了兩個孩子的妻子卡美伊罹患重病。9月2日卡米爾臨終彌留,莫奈守在床旁邊,快速記錄下妻子的面容,躺卧在病榻的卡美伊,交握著雙手,閉著眼睛,臉上的光,逐漸消失,消失在一片快速逝去的暗影中。

《卡米爾彌留》

一生都在努力追尋光的畫家,彷彿忽然領悟,原來光如此留不住,光在自己最愛的妻子身上一段一段消逝,一絲一絲消逝,莫奈再也留不住這一點點光的可能。他為妻子畫的最後一幅畫,是妻子垂死的模樣。自此他再未給女人畫過肖像。

音樂響起……

剛開始條件很不好,家裡不同意她們在一起,他們生活的狼狽,但並沒有因為感情的恩愛而改觀。莫奈在給作家左拉的信中說:「家中無法生火,妻子又在病中,昨天我跑了一天,也未借到錢。」

1871年的秋天,莫奈和妻子在巴黎近郊的阿讓特伊(Argenteuil)租下一座帶畫室的房子,房子緊鄰著塞納河岸邊。在阿讓特伊,莫奈度過了他一生中最幸福、也最具有創造力的一段時光。

1872年,由於杜蘭·魯埃朋友的幫助,莫奈的畫作得以順利出售,其家庭生活也因此能夠得到保障。這一年的春天,莫奈以自家花園和阿讓特伊附近的原野、河堤等為主題,完成了一系列的畫作,他的妻子卡美伊和兒子傑·莫奈,成為莫奈繪畫中最常出現的主題。此後的幾年裡(1872-1875年之間),莫奈反反復復,完成了一系列這一題材的作品

25歲草地上的午餐莫奈初識卡美伊,請他做模特,兒,策劃的一幅巨型油畫畫面中,左側第一個側面身女性就是卡美伊模特來描繪的。本作雖然對人物有精確描繪,但真正出彩卻是背景的樹葉,它們在逆光下呈現出透明的綠色,由黃綠到深綠色彩層次極其豐富,莫奈解釋說這畫中每一片樹葉對他來說都是模特的臉。1.3×1.8米

莫奈一生創作了無數作品,家喻戶曉的就是那幅《日出·印象》,這幅畫描寫的是莫奈的故鄉阿弗爾港清晨日出的景象。1872 年的一天,莫奈回到了故鄉阿弗爾港,天不亮就扛著畫具來到海邊,在漫天的晨霧中,靜靜地等待日出一刻的來臨。隨著太陽緩緩地升起,水和霧在晨曦中變幻出豐富的色彩。眼前的景色讓他激動、興奮,但他並沒有著急畫,莫奈目不轉睛地注視著、觀察著,直到壯觀的景象印滿腦海,才迅速操起畫筆,飽蘸色彩,揮灑下去。在這幅畫上,我們能看到溫暖的太陽穿出濃霧,在清冷的海面上灑下一片金輝,幾只早出小船,盪漾在波光粼粼的海面,在逆光中留下濃重的剪影。這是一個永恆的瞬間,他預示著莫奈在藝術上的追求已趨成熟,就像這幅畫的名字,印象派像初升的太陽,充滿朝氣與活力,雖然有晨霧重重阻隔,卻煥發出更加迷人的色彩。

《日出·印象》畫面分析

1.構圖

整體是一條水平線分割了海天,水佔二分之一多一點,太陽居三分之二位置,垂直線分布在左邊,畫面好低錯落,他摒棄了透視法、物體遠近,是一種追求純感官的畫法。

2. 色調和色彩使用方式

《日出·印象》的黑白版本中太陽基本消失。太陽本身沒有光,只是憑色彩的映襯,才製造出這樣的效果。印象派繪畫是以牛頓的彩虹色系原理作為色彩運用基礎,先在調色盤調配顏色後再畫在畫布上,色彩的彩度與亮度會因此降低,於是畫家利用光學原理以觀者視網膜為調色盤如紅與黃混合成橙色使顏色更加鮮艶符合印象派畫家對色彩的光感捕捉強調。

同一色相的不同色調在幷置時會產生跳躍效果。

莫奈認為對自然的一切描繪都必須「在現場」完成,莫納相信光線和空氣的效果比題材、明確的造型重要。莫奈只遵循自己的敏感感覺來畫畫、印象主義不再在調色板上調和顏色,而是把顏色一點一點一道一道地塗在畫布,造成閃爍的光影反射。

水面藍、紫調白。飽和度最高的是和太陽和日出的倒影。

3. 點線面的使用方式

太陽是點,天、水是總體的面,煙囪、工廠是線組成的。

4. 筆觸(四聲)

使畫面左上方有種曲面感,使天空、水面、工廠、煙霧被空氣中畫家主觀的色彩聯結成一個向內閉合交融循環的空間。

冷暖意義:

冷暖是身體感覺,延伸到心理,被我們討論色彩加以引用,色彩的對比就是冷暖的對比,於明暗塑造形體相對立,我們普及一下色彩知識,黑和白明度變化就是素描關系,冷暖彩度變化是色彩明暗變化,冷暖也是色彩語言的根本,色彩表達是豐富多變的游戲。畫面建立起應有的色彩光亮度,不是一個純粹的加白得到的,如果冷暖色彩在畫面中形成對比,粉氣的問題就不會產生。固有色是灰面,光源色加固有色是亮面是暖光還是冷光,環境色。

印象派貢獻:1色調,2光決定色,3色彩運動和補色,4色彩並置,5寫生直接作為繪畫創作手段,6即時的切入式構圖。

乾草堆

光與影完美結合。冷暖色調結合。我們色彩分析一下。進出是一片金黃色的田野,田野在陽光分出很多種顏色。金紅,鵝黃,薇百,找到在官網下有很多很多的變化,草垛的尖頂,是一片金黃側面是稍微有些鵝黃,鵝黃背面半紫半黃半明半暗。

系列持續創作了七年,「乾草堆」系列持續創作了七年。此後莫奈的作品常常是在長時間對同一主題的重復觀察。他最後持續最長時間的系列創作是「睡蓮」。

睡蓮系列

莫奈在那裡打造了一個花園,此後便一直在那裡作畫。他親自設計了這座花園,並稱其為「一生中最完美的作品」,並在此生活了43年,直至去世。養花和作畫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兩件事,莫奈自己也說,「除了園藝和作畫,我一無所長。

永 恆 的 光

1914年,被譽為「追光者」的莫奈,由於常年在紫外線中執著光彩的表現,導致其晚年時雙眼近乎失明的狀態。當他拿起顏料詢問助手這是什麼顏色後,再以助手的答案去做畫時,你會覺得這時的莫奈和他所創作出的作品,已超越俗世中肉眼視角所涉及的位置。他通過對顏色的記憶和常年養成的繪畫觸覺創作出了他一生中最精彩的作品。

美是視覺看不見的。色彩消失但他心中光還在!在他86歲月里,

《睡蓮》系列

莫奈最後期的許多作品,正是他白內障失明到恢復視力階段創作的。在一團一團糾結的色塊與流動的線條里,使人想像莫奈關閉視覺時依憑心靈創作的自由狀態。

生命中瞬間的感悟,定格為永恆的經典

圖片很多之後欣賞圖片和音樂

說:藝術的生命在於創新但創新往往伴隨著對以往藝術形式的質疑和否定,以及具有冒險性的超越。印象派也不例外他是自然模仿還是否定反叛?自然就要追求真實面貌描繪真實的一草一木,接近真實在此基礎上印象畫家因為在光的照耀下是沒有絕對的顏色,隨著時間的變化光源的變化每個物體面目貌都在不停的變化如何表現這種真實呢,這就需要選出,所要表達的時刻,捕捉到那一刻,獨特的韻味和感受,將它固定下來藝術從追求外在真實,過渡到,在個人選擇下的真實,為走向內在的真實提出了可能性。

小結:莫奈用他畫作向世人證明了光和色是色彩的靈魂,莫奈似乎向世人證明好的藝術能夠而且一定產生於光和眼睛的心靈直觀感受,當畫家獨立自主的面對人,面對自然,體會自覺,主題與表現就自然而然地產生的。

結尾音樂圖片播放

B. 印象派畫家代表

1、克勞德·莫奈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被譽為「印象派領導者」,是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

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分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他最重要的風格是改變了陰影和輪廓線的畫法,在莫奈的畫作中看不到非常明確的陰影,也看不到突顯或平塗式的輪廓線。光和影的色彩描繪是莫奈繪畫的最大特色。

C. 莫奈的簡介和其作品的鑒賞

克勞德·莫奈(Claude Monet,1840年11月14日-1926年12月5日),法國畫家,印象派代表人物和創始人之一。莫奈是法國最重要的畫家之一,印象派的理論和實踐大部份都有他的推廣。莫奈擅長光與影的實驗與表現技法。

經典作品:

1、《綠衣女》

1866年,以戀人卡繆為模特兒,全身大幅肖像畫《綠衣女》在同年的沙龍展出,該畫受到了評論家左拉的好評;有一位詩人為作品作詩,被發表在《藝術家》雜志上。

有的畫商還要求莫奈根據原作再復制一件,准備送到美國去。由於這次的成功,家裡恢復了對他經濟方面的支持。

2、《日出·印象》

1872年,莫奈創作了日後揚名於世的《日出·印象》。這幅油畫描繪的是從遠處觀望阿弗樂港口晨霧中日出的景象.它在1874年3月25日開幕的印象派畫家第1次聯合展覽會上展出。

這幅作品本不是莫奈畫作中最典型的,但是,由於一位名叫勒魯阿的評論家,在4月25日的《喧噪》雜志上,發表了題為《印象主義的展覽會》的文章之後,此畫才名聲鵲起。

(3)法國畫家莫奈為什麼叫追光者擴展閱讀

莫奈創作背景:

莫奈是印象主義的創始人之一,是印象主義大師中最有影響的一位。在有代表性的印象派畫家中,唯有莫奈以其86歲的漫長人生始終如一的將創作熱情傾注在印象派技法上。

其他的印象派畫家,都是短期的探索者。像雖然沒有參加過印象派八次畫展卻被視為印象派的領袖和奠基人的畫家莫奈:而擅長於畫人物的雷諾阿在他的藝術人生中。

前期和後期是從事印象派探索時期,中間十幾年的時間里,則將熱情轉向了古典主義。

D. 追光者——莫奈

即使閱遍所有印象派的文章,總體效用加起來,可能不及你在某個冬日的黃昏,驅車在高速路上疾行,偶然瞥見天邊正緩緩落下的落日。

那一瞬間,你突然發現光影在快速變動,根本沒有形體,而是色彩和光的變化,一種絢爛的情緒撲面而來。然後你想起那些模模糊糊的畫面,居然覺得有些莫名的感動。

莫奈和他的睡蓮,一個追愛和追光的故事。他一生只愛一個人,一生只畫一個人。即使時隔百年的時光,它依舊閃亮而動人,搖曳著每顆渴望愛的敏感心靈。

凡愛過的,光都記得;凡用心的,時間不負。

                            Claude Monet

                            克勞德 • 莫奈

莫奈,印象派代表人物,他改變了追求物體外形的傳統畫法,通過捕捉稍縱即逝的光影效果,呈現出全然不同的藝術境界,被稱為「光的詩人」。

莫奈的作品不單是光影撲進畫框的結果,更是愛的光芒滋養和輝耀的結果。

1865年,25歲的莫奈與18歲的卡米耶在巴黎相識,美好的少女如出水芙蓉般,散發著讓人著魔的光彩。

有些靈魂註定心意相通,卡米耶很快成為莫奈的專屬模特。朝夕相處的畫室中,莫奈的凝視溫柔而灼熱,一種光依偎著另一種光。

遇見卡米耶前後,莫奈的畫風變化明顯,納扮出現了後世為之沉迷的、夢幻般的光影。

連上帝都為之動容。

1866年,身著綠裙的卡米耶側身淺笑,莫奈激情揮灑創作出的《綠衣女子》在美院的官方沙龍順利展出,居然賣到800法郎。

莫奈情不自禁地將濃情蜜意化作鮮明筆觸。在1866年創作的《花園中的女人》中,三名女子的原型都是卡米耶。

光影通透,連空氣彷彿都在心跳中躍動。

愛情的滋養下,莫奈不斷拓寬將光影融入畫面的技巧,一心想開創出屬於自己的藝術天地。然而作品卻屢遭巴黎官方沙龍的抨擊和排斥,被貶得一文不值。

雪上加霜的是,家庭反對莫奈與地位低下的卡米耶的戀情,莫奈被中斷經濟來源,天才淪為乞丐,開始了舉債度日的艱難生涯。

1866年秋,為躲避債務,莫奈甚至淪落到自毀200幅畫作,返回巴黎,在飢寒交迫之中掙扎度日。

畫中19歲的卡米耶抱著小狗一臉茫然。玫瑰已經有了,麵包卻不知在何處。

幸好好友巴齊耶出於同情,慷慨的提出以每月50法郎的方式,買下莫奈被沙龍拒絕的《花園中的女人》,才得以勉強維持莫奈和卡米耶的基本生活。

敏感而內斂的莫奈在這樣的生活中,有太多的落寞和失意,甚至嘗試過自殺,以擺脫這讓人慎大難以忍受的種種重壓。

在如此的顛沛流離之中,卡米耶始終殫精竭慮、無怨無悔的支持著莫奈。如同溫暖燦爛的火光,緊緊包圍著被命運打擊的傷痕累累的愛人,家徒四壁卻始終充盈著愛的光芒。

1867年卡米耶生下兒子吉恩,莫奈常攜妻兒一同在外作畫,色彩中流連著無限柔情。

1868年卡米耶坐在塞納河上的一處小島上,遙望著班庫爾小鎮旁的格羅頓村莊。在這段艱苦的時期,卡米耶依然是莫奈唯一的慰藉和救贖。

1870年6月,沖破重重阻礙的莫奈與卡米耶終於結婚,在上帝面前宣誓終生相愛,不離不棄。「因為有你,我願永遠站在波濤之巔。」

婚洞孝灶後兩人前往法國特魯維爾海濱度蜜月。幸福的感受是如此炙熱而濃烈,莫奈一連為卡米耶畫了好幾幅海灘上的肖像。

此後,經歷戰爭流亡倫敦的短暫歲月。1871年,莫奈一家在巴黎塞納河右岸的阿讓特伊村住下。一家三口度過了雖不富裕卻美好的七年時光。

莫奈依然窮困,但愛的希翼帶來無盡的創造力,他不斷描繪光影變幻的事物,不惜犧牲細膩度,也要抓住那瞬間真實的感受。

在莫奈看來,物體的外形不過是光的象徵,所以作畫時候並不在意具體外形,而是先觀察和快速記錄下反射的光影,隨著筆觸和色彩的堆疊,形狀會自然浮現。

這種獨創的畫法被稱為「以光補形」。

在這段幸福而恬靜的時光里,莫奈的技法也愈加成熟,終於在1872年,創作出日後揚名後世的《日出 • 印象》。

清晨,桔紅色的朝陽升上天空,光亮還不足以驅散籠罩在小船周圍的霧霾,只在紫色的海面上留下一片暖橘色的反光。

這並不是莫奈最出色的作品,但它卻觸碰了印象派藝術的精髓:

不追求真實的情況下,用更為直接和色彩化的方式,表達對事物的種種視覺印象。記錄下瞬間的感覺,那種朦朧的印象。

然而在1874年反官方沙龍展中,《日出 • 印象》依舊被評論家嘲諷為:筆觸凌亂,有如草圖,戲稱只畫出「Impression」印象。「印象主義」之名不脛而走。

之後的五年,莫奈和朋友們繼續竭力對抗輿論的惡意,然而並不太成功,大眾要花很長時間,才能從「盯著畫看細節」的老習慣,學會嘗試「退後幾步,體會畫作的色彩質感和整體氣氛」。

在這段漫長的艱難時光里,卡米耶的身影,始終是莫奈雙眼無法離開的存在。

他把無限的溫柔和激情化作筆下色彩,那些掠過臉龐轉瞬即逝的光芒,如同凝聚畫布的每幀至美的光線,是那麼馥郁而情真。

然而造化弄人,完美開端卻有悲劇的結局。

卡米耶陪伴莫奈度過最艱難的歲月,卻從未有機會分享到他的成功和名望。

1877年,卡米耶生下二兒子米歇爾不久,便被確診為癌症晚期。1879年初秋拂曉,病痛纏身的卡米耶在操勞和貧困中悄然辭世,年僅32歲。

愛妻彌留之際,莫奈強忍巨大的悲痛,用畫筆捕捉下臨終前最後一縷光芒。《臨終的卡米耶》,憂傷的色調與紛亂的筆觸,表達著莫奈生命中最大的悲痛。

《臨終的卡米耶》與四年前的《持陽傘的女子》,構成了美術史上最殘忍的對比:當年的明媚陽光、裙擺飛揚,與此時的秋寒凄悲、青紫綠灰。

卡米耶在莫奈顛沛流離之際,竭盡一個柔弱女子的全部所能,成為他的歸宿,用一生的時光和愛凝視這個身邊的男子。

其生也媚,其死也寂。「我以為我可以留住光,便可以留住你」,落款時莫奈留下生命中唯一的愛心。

卡米耶的離世,糾結了莫奈半生的愛戀與遺憾。也意味著莫奈人生中,濃烈如夏日般情感的永遠離去。此後,莫奈有很久沒有再拿起畫筆,畫中溫情的光影一去不返。

連莫奈自己也以為,這輩子就要如此寥寥耗掉了。幸好,這還不是全部。在此之前,莫奈也曾在靠近巴黎的地方租過幾套房子,並在院中種植鮮花。這樣雨天的時候,也有畫畫的題材了。

渴望離開傷心之地的莫奈在1883年,買下距巴黎80公里外的吉維尼小鎮,一處有著巨大花園的農舍。放眼望去,塞納河河谷的宏偉景象盡收眼底,令人無法抗拒。

租賃期開始的那年春夏,莫奈開始在花園種植蔬菜以供食用,更親自動手打理園中的一草一木,還種植了大量鮮花。

秋日悠閑的時光里,莫奈喜歡到農舍周邊走走,熟悉四周的風景。河邊的田地和水浸草地里,大片鳶尾花和罌粟花交織似錦,雪白的睡蓮過目難忘。繁茂的植物彷彿大自然的饋贈,莫奈終於在這勃勃生機中,重拾內心的情感與希望。

19世紀80年代末,得益於美國畫展的成功,莫奈的經濟狀況大為好轉。這個注重美感的幻想家,將前所未有的激情傾注到改造花園的漫長征程中。

以季節性視覺效果來選擇鮮花品種,中央大道兩旁栽種鬱金香和鳶尾花、大麗花和翠菊,前兩種春初盛開,後兩種夏末綻放。

苗床周圍爬滿了藤本月季。夏季過後,拱門下的鮮黃和橙色的旱金蓮便蔓延開來,鋪滿整條大道。

農舍前的果園和旁邊的庭院,都換成精心設計的純色鮮花:緊密排列的花床,便於觀察飽和色系在對比強烈的光影下,呈現出的變幻效果。被莫奈稱為「顏料盒苗床」。

此時莫奈對園藝的精通程度,已絲毫不遜色於對藝術的了解。這個美學實用性極強的園藝創舉,也得到印象派畫家的一致擁護。

隨著印象派的興起,功成名就的莫奈買下池塘四周更多的土地。深受日本園藝的影響,莫奈新設計了形狀自然、顏色柔和的水景花園,以及蜿蜒其上的日式拱橋。

莫奈的人生,也歷經春的醞釀,夏的綻放,終於進入了情感最為飽滿,創作力最為豐沛的收獲之秋。

池畔植物按照四季時令和植株高低種植;鳶尾花、百子蓮及垂柳,為池塘投下富有神韻的蔭翳,成為作品中綿延不斷的影像。

池塘則植滿大片深紅和純白交織的睡蓮。午後如鏡般的水面上,龐大的葉片向外伸展,和令人神往的花朵奇幻般地交織,西方的色彩光線融匯著東方的詩意情調,營造出如夢似幻的唯美氛圍。

花園池塘在光影下的絢麗色彩,給予了莫奈無窮無盡的靈感,他痴迷的探索著光線和氛圍的細微變化,將筆下的作品描述為「水和倒影的層疊景象」。

隨著創作的深入,畫中物像和自然逐漸分隔深化,直至營造出景物和自然合而為一的視覺效果。河堤和周邊植物的身影消失不見,睡蓮成為唯一的有形之物。

光影瞬息萬變,為捕捉同片水域在不同光影下的閃爍效果,莫奈發明連坐式的方法:

幾十個畫架一字排開,同時開畫。陽光明媚之時畫這幅,雲彩飄過之時在另一幅添兩筆。莫奈則在畫架前來回穿梭,如同人肉照相機般和時間賽跑,力求在光線變化之前,捕捉眼前的一切。

這些突破性畫作於1909年展出,為莫奈帶來前所未有的巨大成功。在隱居於此的過程中,莫奈的影響力也與日俱增,不僅成為印象派之父,更被譽為現代繪畫的先驅。

對多數藝術家而言,繪畫上的成就或許已是生命的最佳饋贈。但莫奈卻始終堅稱:花園才是他最真實的藝術傑作,承載著對色彩、光影和情感的終極追求。

至此,莫奈的兩大熱情所在——藝術和園藝終於彼此融合,腦海中宏大的夢幻花園終於盡現眼前。

然而長期強光下的創作嚴重損害了莫奈的視力,1913年他被確診為白內障。視力逐漸變弱之時,長子又瘁然離世。幾個月後法國捲入一戰。

眼看著同胞受盡磨難,莫奈創作的睡蓮也充斥著黑暗和不確定,手法難掩狂亂,如同無數碎片縫補後的蒼茫產物。

1914年,莫奈在庭院中建成了長23米、寬20米、高5米的大畫室。他的視力越來越差,幾近失明,只能靠顏料管上標的字母來依稀辨色。

但他仍然堅持作畫,用的不是眼睛,而是感官。有形的花卉、植物都消融了,只有顫動的筆觸和閃爍的色彩,分不清哪裡是水面,哪裡是水底,哪裡是倒影。

從1915年秋直至莫奈過世,共完成40多幅睡蓮主題作品,其中最精美的《百子蓮三聯畫》,在英國皇家藝術學院展覽會上首次合體展出。

剩餘畫作中的22幅後來則歸納成為「宏大裝飾物」項目,在巴黎橘園美術館展出。

1926年,耗盡心力的莫奈與世長辭。盡管晚年也有伴侶,他仍然選擇埋葬到摯愛卡米耶身邊,因為那裡有令他永恆的光芒。

                      我只能愛你一生一世

                      但這座我種下的花園

                      它的生命卻穿越宇宙

                        足夠伴隨你永生永世

                                      莫奈

如果說對美麗事物的匆匆一瞥,已是戰爭年代最大的奢侈,那麼我們絕對可以在莫奈的《睡蓮》中找到一絲慰藉。

即便隔著漫長的時光,所傾注的情感依舊讓人深深動容。

莫奈曾言:希望「產生無邊無際的幻覺,如同開滿鮮花的水族宮」,他做到了。

一花一世界,莫奈融匯了半生濃烈炙熱的情感,用感官和精神在睡蓮的世界裡,找到一生摯愛的永恆定格。

捕捉到這個浮沉世界裡,致為難得的夢幻景象:溫柔,恬靜,無邊無涯,波光瀲灧。

他用色彩和光影,讓草木、山巒、池面、陽光甚至空氣,都交織融匯為一個整體;用色彩、光線和質感給予你一個完整的、呼之欲出的濃烈體驗。

所以欣賞《睡蓮》的時候,你需要隔開一段距離,從整體上感受那種被粉色、紫色、藍色、綠色彌漫而成的情緒慢慢籠罩,直至淹沒的「沉浸式」體驗,會深深動容。

因為所有時間的痕跡,和生命的歷程,都融匯在這些無窮無盡、無始無涯的睡蓮之上。

誰說絢爛過後的深邃與寧靜,不是寂靜之前,最後的綻放。莫奈留下了光的美,以及某種永恆。縱然山河變化,故人白發,但在那瞬間定格的光影中,我們依然得以窺破那份綿長的感動。

                如果說,歲月未曾饒過愛情

                那麼真愛,亦從未敗給歲月

                那濃郁的彷彿化不開的秋天

                就如同一池睡蓮,一池莫奈

總有一個人愛你如生命!

閱讀全文

與法國畫家莫奈為什麼叫追光者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