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與二戰有關的電影的影評。
悲劇的誕生
——觀《穿條紋睡衣的男孩》
那裡有湛藍的天空,白色的雲,那院子有大樹環繞,後來還有了搖曳的鞦韆架。那裡是盛夏的鄉村,是理想中的樂園,但又的確是凶宅。那裡,有無數的生命在小心翼翼地活著,卑躬屈膝,只為苟延殘喘,更有無數的生命不明不白地死去。你看到那漫天的濃煙么?那不是炊煙裊裊,是六月雪,那是死者的骨灰在天空聚集,又遲遲不肯落下。曾幾何時,在《辛德勒名單》不也有這樣的濃煙么,只是在這里,我們還聞道了那股嗆人的臭味。
活著,又如何?
《辛德勒名單》中,你有沒有聽到兒童那歡快的叫聲「GOODBYE JEWS!」在《鋼琴師》,你有沒有看到,只要是猶太人,活著,就無處可逃。本片中,編劇似乎給出了答案:「猶太之流詬吾族,誘吾族之敵」「笑吾族文學音律」「凡其所到之處,災害不斷」「吾國必因其而亡,不遠矣。」這大概就是希特勒滅猶的緣由吧?我想起了我年少時看《北洋水師》,那裡也有日本天皇的擔憂,作為島國的擔憂。難道這就是侵略的緣由?
我無法想像,德意志,那個哲學大師輩出,崇尚理性的國家,竟會挑起兩次世界大戰,甚至還施行過種族滅絕的政策。是德國人思考得太深,以致走火入魔了?還是擔憂太多,以致無法自拔?大概都不是。那些兒童顯然是未經思考,受了大人們的教唆的。兒童又真的那麼無辜嗎?不是。兒童本身固有的輕浮與好事,大概也是一個原因。我一直在想,倘若是你,你會不會也在其中,興奮地高叫:「GOODBYE JEWS!」呢?等到你已經經歷了滄桑,然後,你說:「那是我年少輕狂!」是不是已經太晚了。
不僅在德國。文革其間,誣蔑師長的,毀滅文物的,為了各式派別而爭斗的,不是大有人在么?年少又輕狂,無知又沖動,大不了是受了某某某人的蠱惑,托詞不外乎如此。那麼,行動背後的真正動機又是什麼?要麼基於從眾心理,你這樣,我也這樣;要麼,是自我的彰顯。這樣的心理,一直存在,而且會永遠存在下去。
但這不是真相。
真相在於為什麼會有人盲從。
真相在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政策。
真相在於人類創造了「我」與「我們」,而「我」與「你」便將自己與他人區分開來,我們隸屬與這樣集體,我是安全的,而你,也許就是敵人,或者,就是那個不幸人中的一員。真相在於人類有埋罩戚了國家這一組織。庫切在《凶年紀事》中這樣說:「我們生而就有歸屬。從出生的那一刻起,我們就是臣民。」「法律保護安分守己的公民。」所以,對於國家的意志,從來就不是普通人所能夠更改的,那麼,做個良民就意味著屈服與順從。彎陵
這不是真相。真相是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國家意志。倘若國家意志是每個公民的意志,也許,就沒有悲劇的誕生了。但經濟學家已經給出了證明:這個美好願望是無法實現的。所謂國家意志只能是有大多數人的意識提煉出來的少數人的意志。少數人的意志就是這個國家的所有人的意志。所以,你說猶太人不好,那麼,人人都得說,猶太人不好,否則,便是以個人的力量來對抗整個國家。
這也不是真相。真相在於這樣的意志為什麼會成為整個國家的意志,即便它那麼荒唐可笑(中國的大地不也曾上演過?罷黜馬寅初,消滅麻雀)。倘若,有多種聲音,倘若,你可以表示你的不滿,倘若,你是對的,國家又真的夠虛心接受,那麼,悲劇也就不會發生。關鍵在於個人的意志成為國家意識,而對於這種意志唯有俯首貼面,老老實實去執行。這便是極權主義。極權主義的罪惡在於將自己的意悶空志強加為他人的意志,皇權時代,軍閥時代,斯大林時代,莫不如此。希特勒就是一個獨裁者。極權主義的時代,你要麼躲避,要麼執行,要麼就是犧牲品。
但這也不是真相,真相在於這樣的意志為什麼會誕生?真相在於,是誰選擇了這樣的獨裁者。意志可以歸結為個人的醜陋,但選擇,卻是民眾的結果,受蠱惑只是一時,但圖新鮮,為自己謀利不是大眾選擇的一個因素嗎?所謂人生,不過是在各種限制條件下,給自己選擇一個最優解——基於精神或物質。人生來就有慾望,有些人終生鬱郁而不得志,有些人實現了願望,卻坑害了他人。就是這樣。
你可以不選擇嗎?當一個國家沒有了領導者,你會心安理得,穩如泰山嗎?你需要一個領導者,我也需要。我們都被奴役化了。幾百年前,一位法國作家這樣寫道:
「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那些曾經是臣民的平民突然會徹底忘掉他們早先渴望獨立的要求,以至於要喚起他們並重新獲得這種信念已經不可能了;事實上,他們無需敦促就在盡心盡力地做了,做得相當自在,乃至有人會說,從表面上看,他們沒有失去自由,只是坐穩了奴隸。實情也許是,一開始,這種服役是不得已的,因為受到了外力的強迫;但後來那些無怨無悔盡心效勞的人,卻是以自己的自由意志在從事他們的前輩被強迫做的事。」
悲劇的誕生,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參與了。
《辛德勒的名單》
辛德勒是一個壞人,辛德勒但並不像電影中所刻畫的那樣是一個近乎神聖的救世主形象。透過一本書《辛德勒名單》解讀辛德勒這個人,還原了英雄也是人這個常識,辛德勒早就是納粹黨成員;辛德勒竟然是間諜,辛德勒本質就是資本家,辛德勒或許是瘋子,諸如此類種種頭銜。 富賈之子的辛德勒沉湎酒色,在戰前作為間諜出入捷克斯洛伐克、波蘭從事偵察活動,他大發戰爭財,是當地有名的納粹信徒。他也是一個典型的機會主義者,哪怕20歲時的那場婚姻也是出於對方的豐厚聘禮,並以此來挽救瀕臨破產的家族企業。「二戰」後,他又拋棄了發妻。從流亡地阿根廷返回法蘭克福的辛德勒,處境卻極為悲慘。身無分文,蝸居在法蘭克福火車總站附近的一個單間居室,且頻繁酗酒,最終因煙酒過度而死。這就是一個真實的辛德勒。 英國作家威爾遜說:「辛德勒是個騙子,一個酒鬼,一個登徒子,可是,如果他不是這樣的人的話,他也就沒辦法從納粹集中營里拯救出上千個猶太勞工了。」,辛德勒只有是騙子、酒鬼和登徒子,才有本事拯救猶太人,但僅僅是騙子酒鬼和登徒子卻也救不了人。作者基尼利曾經解讀:「我對這個故事中的道德力量深信不疑……墮落之人跟他們身上向善的力量之間的斗爭總是讓人著迷。(辛德勒的時代)正是歷史上曾不止出現過一次的特殊時代:在那些時代,聖人已經完全無能為力,對你已經沒有任何好處,唯有那些講求實際的無賴漢才能擔當起拯救靈魂的重任。」
基尼利要寫出人類精神的偉大力量,同時又竭盡全力要為辛德勒「去魅」,驅散籠罩在這個偉大的拯救者、上帝的替身、猶太民族的「大義人」身上的光環和「迷思」,還他這個「如此含混復雜又如此崇高偉大的人物」的「真身」。所以他決定以小說的形式去展現這個人物,但同時又「力避一切向壁虛構」,所有的事件,哪怕最瑣碎的細節全部都有歷史文件以及當事人的回憶作為支撐,而且就算是當事人的回憶,作家也還要進行排比擇選,只選用經過判斷後認定為最符合歷史事實的記述。事實證明,基尼利的這種創作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真實的力量勝過一切虛構,真實的面容也比一切設計都更精妙復雜,《辛德勒名單》不但將那段久已湮沒不聞的偉大的拯救故事,如目見耳聞般生動清晰地展現在當代讀者面前,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將奧斯卡·辛德勒這個真實人物無比復雜甚至矛盾的各個側面,如刀砍斧斫般深入細致地突顯在你我的心中。
至今沒人能夠否定辛德勒從納粹魔掌中拯救上千名猶太人的事實。他善與惡之間倫理取向的驟然轉變,讓學者無法自圓其說,或許永遠是個不解之謎。可我們又何必勞師動眾地去揭開這個謎底呢?甚至那份辛德勒名單的真假亦無需考證、辨偽,只要他在險境中確確實實拯救過一千餘條生命,此舉足矣。並且,這是他在當初境遇下唯一力所能及的行動。
我以為,只有國人才會對「高、大、全」式的人物鍾情萬分,才會為一個完美無瑕的英雄而錙銖必較甚或無原則地打造、粉飾、塗金。從國外對《辛德勒名單》以及辛德勒本人的爭議中,不難看出,「高、大、全」其實是一種普適的心理需求,造神運動並無時空的界限。這種普適性既是人類與生俱來的道德訴求,更是人類對自身道德瑕疵和意志缺陷的心理過度補償。
一個一生清白的人或許對身邊的世態炎涼從來漠不關心,而一個墮落放縱之徒或許曾經對身陷絕境者攙扶過一把。英雄沒有必要是完美無缺的,我們更沒必要以神的標准來奢望他人。人類道德的恆古原則,一是無需極致,二是必須踐行。"天地雖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雖凡夫俗子,皆可為聖賢!"
在基尼利的筆下,真實的辛德勒的本來面目纖毫畢現地呈現在我們面前:就是這樣一個壞人,經過了種種磨難,做了一件好事,拯救了一千三百多個猶太人的生命。「救人一命,如普度眾生」……我想,也正因此,歷史才不至於僅僅成為一部征服和壓榨史,不論在多麼黑暗的時刻,不論邪惡的力量何等強大,也都有人性的光輝在閃爍,也總有人類的靈魂在成長。
電影開始,普通一猶太家庭圍立桌旁聖詠進行傳統的祈禱儀式,搖曳閃動的燭光隨著合聲的減弱漸漸被黑色吞沒。影片由彩色切換為黑白兩色的畫面。貫穿影片始終的凄慘哀惋的小提琴獨奏和幾近無伴奏的混聲合唱給出的強弱和諧依然不失聖詠的曲式,一位小女孩衣裙上的紅色亮點短暫的跳動給出的生命色彩仍然不忘立虹為記的永約。影片結尾處伸開的地平線上,聖詠的基調展開世俗的旋律擁過來黑壓壓的一群人,畫面果斷地轉為彩色的鮮艷,橫掃一切的光明,「我使雲彩蓋地的時候,必有虹現在雲彩中」
黑暗的昨夜已經過去,讓我們擁抱來之不易的幸福。
Schindler's List
舊聞新讀:東方早報2009年4月16日「辛德勒名單」副本澳大利亞被發現,新南威爾士圖書館工作人員在整理作家托馬斯·肯尼利的6盒舊手稿時,在一堆研究紀要和德國剪報中發現了這份「辛德勒名單」的副本。
《拯救大兵瑞恩》——生命的價值
生命是如此脆弱,脆弱到令人心驚的程度。當子彈射入腦顱,鮮血尚未濺到地上;當利刃插進胸腔,心臟仍在舒張抽搐,生命已然逝去,留下的那些些痕跡,也只如流水滑過指縫後,手上殘留的水漬般輕易蒸發。史蒂芬用二十五分鍾時間,強迫我接受這個震撼——
身處戰爭中的人,就如我們指尖下的蟲蟻。
為什麼?為什麼造物創造了人類,卻又讓我們如斯羸弱,不堪一擊?而究竟生的價值又在哪裡?
當我經歷了那血肉橫飛、支離破碎的二十五後,我以為我明白了。我們活著,就是為了堅持正義;我們活著,就是為了鏟除奸惡。當成千上萬的美國人、英國人、加拿大人沖上那名叫諾曼底的法國海灘與德國人作戰時。我腦中想到的是中國古賢們所謂之「殺生成仁,捨生取義」的崇高思想,是近代革命者「拋頭顱,撒熱血」英勇就義的偉大精神。他們在異國他鄉的土地上流血犧牲,為的是全人類的安寧與和平。依然活著的戰士和倒在海水與沙灘上的屍體一樣值得我們尊敬。
然而,我錯了。當我看到那位在兩天中被戰爭接連奪去三個兒子的老母親瑟瑟發抖地倚靠著門邊時;當我看到原本掛在戰士脖頸上,代表著他們生命的金屬牌灑落滿地時,我意識到:我錯了!任何一個人都沒那麼偉大,任何一個人都恐懼死亡。生命的脆弱不僅僅體現於它能那麼輕易的被打碎,更在於我們對於這種脆弱的強烈恐懼。為什麼要派遣一組戰士去尋找那一個名叫瑞恩的大兵?因為他是那位老邁母親僅存的一子。答案簡單但卻真實。生命的維系,需要以生命的價值來換取。或許生命的價值就在於此:我們恐懼死亡,但我們更恐懼自己所關懷、熱愛的人被奪去生命!
可是,我又錯了。錯在以偏概全,錯在有失偏頗。直到影片後半程才終於出現的大兵瑞恩,在上級命令他離開戰場的前提下,堅持留下完成任務,與戰友們在一起;帶領著自己的小隊歷經了生死考驗的米勒上尉,在即將完成使命時,卻決定戰斗,用自己受傷的軀體與一支手槍,阻擊敵人的坦克。還有其他那些前赴後繼、英勇戰斗的戰士們。他們大義凜然,勇不畏死。是什麼支持著他們的神經與肉體?是什麼使他們即使為之拋卻生命,也無怨無悔?其實,他們都是普通人,有著普通人的情感與思想。而在「那一刻」來臨時,他們又都成為了英雄,成為了同輩中最傑出者。
對於我們每一個人由於境遇的不同「那一刻」也都不竟相同。或許會是一場殘酷的戰爭,或許只是一個落水的兒童……但我們每個人的生之價值,決不會體現在那日日重復普通又普通的三餐一宿之中。它只會在我們一生中所僅有的幾次,甚至是唯一的一次「那一刻」中閃現,而平時我們只是普通人。
當我最終看完這部影片時,留於腦中記憶最深刻的,再不是開場的那二十五分鍾。而是已經受傷的米勒上尉依靠在殘垣斷壁上,無力但卻堅定的舉起手槍向德軍坦克射擊的鏡頭。
還記得他戰前的職業嗎?而「那一刻」他已成為英雄!
《美麗人生》——幸福的存在
就算在最艱難最黑暗的日子裡,就算了無希望,死亡近在眼前,他依然深愛著並用生命與智慧保護著他的妻子與兒子。他的勇氣與智慧,即使在戰爭的硝煙彌漫中,即使在集中營的暗無天日中,即使在最後槍聲響起死亡來臨的那一刻,依然閃現著耀眼奪目的光芒。
他用盡全力,在集中營的悲慘世界裡,為兒子,營造了一幕美好的幻想,他告訴兒子,所有的殘酷只不過是一場游戲,游戲的獎勵是一輛嶄新的坦克。於是,他的兒子便有了足夠的勇氣,熬過那段水火的歲月,最後,當他坐上盟軍的坦克時,他的幸福無可言語,而那種幸福,正是他的父親用生命為他交換的。他不放棄任何機會為他風雨中的家庭製造哪怕是點滴的歡欣,在路過集中營的廣播室時,他冒著危險在廣播里呼喊妻子的名字,他想告訴她,他和兒子都還活著。他趁著做侍者的機會,為妻子播放了《船歌》,這首曾經響在他們定情之夜的歌曲,飄過沉沉迷霧的阻擋,在黑夜裡,給他的妻子帶去安慰,也讓他們一家人,都鼓起了勇氣,共同經歷灰暗的時光。
就在他生命的最後一晚,他將兒子安頓在一個鐵箱子里,然後,去尋找他的妻子。當他被捕之後,路過那個鐵箱子時,他知道他的兒子正注視著他,於是,他裝出一副滑稽的模樣,惹得兒子笑出聲,他仍然堅持著,堅持著使兒子相信這一切都只是一個游戲,千萬不要害怕,永遠要微笑而樂觀地去面對。然後,槍聲響起,他去了,而他的兒子與妻子終於獲得解放,當他們在陽光下摟抱在一起的時候,他的兒子說道,我們贏了!確實,在這一場浩劫當中,他們贏了,因為,他們有一個英雄的丈夫與父親,他的名字叫基度。
《美麗人生》是一部相當浪漫的電影,猶太青年基度到一個義大利小鎮上准備以開書店為生,在那裡,他遇見了美麗的姑娘多拉,然後,是一系列充滿了智慧、滑稽、陰錯陽差、浪漫的輕松片段,終於,基度與多拉終成眷屬,鏡頭一轉,他們從房間里追著他們的兒子來到院子里,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令人羨慕,基度用自行車載著美麗的妻子,車框里坐著機靈的兒子,他們飛馳而過,而街道上,卻已經出現了納粹的鐵絲網。
沒有什麼比快樂的戛然而止更令人感到揪心。當基度的幸福生活剛剛開始之時,他的猶太身份使他被抓去了集中營,而他的妻子,本來並不用去集中營,卻毅然的隨他們跳上了火車。最真摯的愛情,有時候真不需要太多的言語,連執手相看都不需要,只是縱身一躍,跟去天涯海角。在影片當中,演多拉的演員有很好的演技,那是一種很克制的平靜,當她在集中營里聽到孩子將要被殺掉的消息時,她的臉上沒有任何錶情,只是站在樓梯上,由著後面的人群在她身上沖撞,她望向窗外,目光深遠。後來,她被派去挑揀死難者的衣服,那種小心翼翼,不敢也不願發現兒子衣服的感覺很到位。從這里也可以看出,一個人最深沉的愛,其實,是很平靜的,能夠撕心裂肺哭出來的,往往也是釋然的開始。
最後,基度的兒子和多拉在陽光下抱在一起,他大聲喊叫著,我們贏了。那時候,他還不知道他的父親已經死去。電影響起旁白,以基度兒子的語氣,聽聲音,他也已經步入老年,那麼,這部電影就能理解成他的回憶。在他的回憶里,他的父親,依舊是那樣鮮活,這,何嘗不是另一種活著。槍炮、炸葯、毒氣、死亡、飢餓,這些東西看似強大,最後的勝利者,卻只能是人和生活。真正的光芒,就像基度朝他兒子眨眼的那一剎那,意思是,無論怎樣,只要我們不害怕,堅強、快樂、盼望,人生終究美麗,於是,我們總會贏。
額額額,這是四篇、加上樓上的1篇剛好5篇
㈡ 中國有法國人嗎分布在哪裡多
法國:
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2個大區、96個省、4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全國共有36565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
22個大區是:阿爾薩斯、阿基坦、奧維爾涅、布爾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區、香檳-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貢岱、巴黎大區、朗克多克-魯西翁、利姆贊、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萊海峽、下諾曼底、上諾曼底、盧瓦爾地區、皮卡爾迪、布瓦圖-夏朗德、普洛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羅訥-阿爾貝斯。
4個海外省是:瓜德魯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留尼汪。
4個海外領地是: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
2個地方行政區是: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
法國的主要 外來人口有: 第一:英國人, 第二:日爾曼人, 第三:斯拉夫人.
組成法國人.
華人遷移 法國最早可追述到 19世紀後期 當時有一小部分在外留學廣東人 福建人 就曾移居法國
高潮在 第一次 世界大戰 -中國向同盟國 派遣 將近20萬勞工以及軍隊 加入一戰.
很多活下來的人 一部分遺留在了法國. 加之第二次 世界大戰以後 不斷的有 華人遷移現象
估計 現在歐洲國家中 華人最多的是 俄羅斯 將近100萬多華人華僑. 法國 將近有40萬華人 華僑 主要分布在巴黎 和里昂地區.一些法國大城市中. 華人以廣東人.福建人.浙江人.為主. 華人在法國主要經營 餐飲業 皮革 鞋 紡織品的出售業. 在巴黎有好幾條華人街.
㈢ 求高考滿分作文
2011年湖北高考滿分作文:舊書
淡淡的月光從窗外照進來,淺淺地映在房間的地板上,投下柔柔的光輝。
輕輕打開書櫃,我看到了我熟悉的書目。
目光在一本本書上游移,不知道該拿出哪一本,本本都是我最熟悉不過的,有厚厚的《紅樓夢》,薄薄的連環畫,深奧得我至今看不懂的《論語》……一本本書都是我能倒背如流的。我猶疑地看著,突然,一種莫名的心情跳動了一下,只是微微看了一眼,便毫不猶豫地把最底下那本早已破舊不堪的一年級教科書抽了出來。
輕輕地翻開,「嚓啦啦」的一響,泛黃的書頁硬邦邦的,我先是一愣,然後不禁笑了起來。我想起來了,快上二年級的時候,我邊看它邊洗腳,一不小心,手一滑,它就像一隻泥鰍似地滑進了水盆。
一頁頁翻開,先是拼音,然後便是教我們寫簡單的生字了。雖然上面的字跡都隨著水跡模糊了,卻還是大致辨得清楚。我看見一個女孩,用又白又胖的小手,緊緊地抓住鉛筆,一筆一畫地寫著,寫得歪歪斜斜,臉上卻滿是童稚的歡喜。
「一」字突然映瞞了眼簾,滿頁紙上都是歪歪扭扭大小不一的「一」字,一開始的「一」,畫得像蜈蚣似的,壓抑得讓人難受。後來的雖然算不上清秀漂亮,至少也沒有一開始的難看了。在書邊的角落裡,我看到了一行稚嫩的字體:wohuixiezile(我會寫字了)。雖然是拼音,但我還是看明白了,那個女孩,在滿滿的一頁上畫滿了「一」字,最後歡天喜地地在角落裡寫上了一行拼音,明麗的陽光從發絲里穿下來,圓圓的小臉上映滿了純真的微笑,就像浮在水面上的陽光一樣燦爛。
繼續往後一頁頁翻著,每一頁都有東倒西歪喝醉酒似的字跡。有一頁上的紙不知為何破了半張,一看到這,我就明白準是和父母鬧別扭了。從小我就有這個毛病,一來氣,碰到什麼撕什麼。
一頁頁翻著,有一頁上畫了兩個小人,歪歪扭扭地杵在紙上,不知正說著什麼,對話早已模糊,但一種久違的心情從我心上悄悄滑過。
小時候用的書,現在看上去非但不陌生,反而感到了分外的親切。從小學一年級的幼稚,到初中二年級的成熟,我的變化真的不小呢!但是心裡的童真似乎並沒有變,只是隨著歲月的流逝結了一沖手層厚厚的繭,隨著這本舊書一頁頁翻開,那繭,一層層地打開了,童心飛出來,童年的快樂像漫天的陽光一樣撒了下來……
靜靜的月光灑在手裡的舊書上,雖然書頁早已泛黃,我卻看見了童年的笑,童年的淚……
2011廣東高考滿分作文:回到原點1
電影《讓子彈飛》讓人捧腹之餘更予人一個耐人尋思的結尾,張麻子歷經腥風血雨又重上馬鞍,馳入山林。也許英雄的肢裂歸宿終是草莽!電影的結局總是太蒙太奇,但我慶幸,英雄不是走回頭路,他只不過是回到原點,那裡才有刀光劍影,那裡才有豪邁與灑脫。
回到原點,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
難忘畢淑敏的一句話:「額頭上沒有一絲皺紋的美人,怕血管里流動的都是水。」的確,生活在現代世界裡的人們是不是已經忘記自己不施粉黛的素顏,是不是已經遺漏了真性的原點?我們習慣於擠出不由衷的笑容,習慣於對化妝品和面具的依賴。殊不知我們暗自高興以為歲月的痕跡和世故的表情統統遮去,卻令自己最珍貴的一面,生命最澎湃的熱度一同抹去。
生命的原點在於個性的張揚,在於情感的表露,在於性格的突圍。回到原點不是褪下成熟的外衣,而是撕掉不必要的包裝;回到原點不是原地踏步,更不是退回起點,而是以淡定而真實的姿態上路,輕輕抬頭,已屈指行程二萬,翻越無數的高山……
每次坐飛機時,空乘人員都會為乘客演示應急用品的使用方法。面對乘客,本是機上空姐綻放最美麗一面的時機,但我卻每每看見一張張木然而冰冷的臉,很規范卻很敷衍。
我想,再動人的歷判閉臉容也經不起隨意的解讀和虛偽的擺弄。回到原點,雖不完美亦叫人親切;遠離原點,盡管精緻但讓人生厭。回到生命的原點,是展現自己自然而感性的一面,是在生命的軌跡上搏動著最和諧的節奏,是在自己和他人的心中演繹著真善。
於是想起著名的人口學家馬寅初。盡管在那個人雲亦雲的年代,多少學者為苟全學說已放下知識分子的尊嚴,但馬老依然保持著不屈的姿態。「寧鳴而死,不默而生」。造反者說他已丟掉立場的原點,我卻謂馬老回到了一個學者應有的原點。「絕不向以力服人不以理服人的人低頭」。這個原點如此厚重而神聖,承載了人性的光輝和一個知識分子最倔強的底線。
原點不是起點,堅守原點者業已登上一個道德的高台,原點又是起點,堅守原點,回到原點者從這里再出發,再揚帆啟航,最淋漓也最真實,最平平淡淡也是最轟轟烈烈。
在一個浮躁的社會里,我們滿足於」枝枝葉葉外不尋」,但一個人人都標榜「金錢為原點」、「權力為原點」的社會又何嘗不是一個迷失了原點的貧血社會?惟有每個人都自覺地尋找原點的坐標,重獲人性的庄嚴,才有「民德歸厚」的一天。
回到原點,重拾本真,這樣的要求算不算太高?
點評
點評人:華南師范大學文學院胡家俊
高考作文評分,看重學生獨立思考與思維的能力,看重學生獨立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情達意的能力,看重學生進行創造性表述的能力。文章從人的性情的角度,論述「回到原點,重返本真,重拾你的真性情」的觀點,思路清晰,構思嚴密。先是以電影《讓子彈飛》中的張麻子為例,引出自己的觀點,奪人眼球。再引用畢淑敏的一句話,拓展開去,深化自己的思考。接著以自己對空乘人員的體驗作為例子,強化自己的觀點,更加讓人信服。還以馬寅初的事跡作為論據,加深對觀點的認識。最後,聯系現實,以問句作結,引起反思,令人回味。文章語言表達流暢,富有文采,而且相當多的文句很有意蘊,耐人品讀。
2011年廣東高考滿分作文:回到原點2
頭頂灰白的天空,翻過塵土飛揚的馬路,我終於可以停下腳步,駐立在那熟悉又陌生的巷口。我知道,只要再邁一步,我便回到我人生的「原點」——— 那條打從我一出生便孕育我的老巷。那條充滿西關風情,予我人生第一課的老巷。
踏著青石板路,我緩緩步入巷的深處。映入眼簾的是久違的西關老屋。深紅的趟櫳門前是三級淺平的石階,某戶人家的家貓正慵懶地躺在石階上,享受正午到來前溫和的陽光。偶有微風拂過,老貓用前爪輕輕撥弄臉上的鬍子,發出」喵」的一聲後,打了個滾又沉沉睡去。我知道,這是喧囂大城市的深處才有的悠閑與寧靜。而我人生的起點就始於這一片祥和中。
趟櫳門後,原本掩著的木門已敞開。借著屋內微弱的光線,我看見頭發花白的老爺爺正躺在搖椅上看報紙。忽然,一個小皮球「嘭」地一聲打在了搖椅上,緊接著一個年紀大約只有兩歲的孩子屁顛屁顛地走到搖椅旁,揪著爺爺的衣角 「爺爺,球球!」老人摘下眼鏡,笑著起身,把孩子攬入懷抱,細聲細語地說著:「哦,球球去哪兒啦!在這里嗎?不是!啊……在這兒!」只聽,一陣銅鈴般的笑聲傳入我耳中,我彷彿看見早已過世的爺爺也曾這么抱著我。是的,在我人生剛開啟的那幾年,這條老巷承載著來自親人的無數關懷,西關人特有的溫情。
滿洲窗,青瓦磚,古榕樹,越來越多的景緻沖擊著我的視覺膜,也敲打著我心。可是,忽然地,一個紅得早已褪色卻又刺眼的「拆」字赫然出現在我老屋的牆壁上。這一「拆」字與周遭之景,周遭平和的氛圍是何等的不相符。這時,我方驚醒:早在十一年前,這條老巷便已列入拆遷范圍,也就是說:我人生的「原點」將要被抹去。
眼淚不爭氣地湧出我的眼眶,我多想吶喊:這條巷子拆不得,拆不得啊!它不僅僅是我出生的地方,也是培育我溫和性格的地方,更是讓我感受人間溫暖的最初的開始。這里的一花一草,一磚一瓦都是嶺南文化形成的開始。將這里拆掉,就是毀了我的根,就是毀了上百廣州老街坊的根!可是,這樣的吶喊誰會聽見呢?人生的原點,文化的原點與高速發展的經濟,與拔地而起的大廈相比,似乎已經變得渺小了。
這夜,我又夢見了久違的老巷——— 不同的是,這次當我回到人生的「原點」時,紅紅的「拆」字竟然不見了蹤影。
2011年山東高考滿分作文:這世界需要你
一首歌,一個回憶。我一不小心走進了你的回憶,喜歡戴上耳機靜靜聽那首Vae,從此我的世界裡再也不能沒有你。
——題記。
這世界需要你,因為你是一個音樂的天使。你展開音樂的翅膀,縈繞在我們的耳旁,撫平我們的憂傷,美好的曾經,自廢的約定,夾雜著你的歌聲,如櫻花飛舞,如落英繽紛。輕輕聆聽,細細品味:清明雨上,折菊寄思;斷橋殘雪,白堤柳簾;粉色信箋,盛滿思念;如果當時,紅雨瓢潑;半城煙沙,金戈鐵馬;有何不可,解凍冰河;灰色頭像,墜落升空。你的音樂充滿回憶,眉目當年,流轉心間,最真實的喜怒哀樂全都埋藏在昨天。你的音樂溢滿傷感,人生若之如初見,又何須感傷離別,飛蛾撲火,單人旅途,彷彿都是無奈的選擇。你用音樂眷寫青春,你用音樂道出了學生時代最明媚的傷,我們的世界從此有了你。
這世界需要你,因為你是一位心靈醫生。你本該拿起手術刀救死扶傷,卻用音樂為我們療傷。你告訴我們,我做我的改變,又何必糾結;你告訴我們,不是穿上情侶裝,就可以裝情侶;你告訴我們,如果愛,就請深深愛;你告訴我們,我想牽著你的手,逃離這個星球;你告訴我們,一縷青絲,一生珍藏;你告訴我們,一起踏過了幾座春秋,領悟了愛不是追逐佔有;你告訴我們,玫瑰花的葬禮,埋葬著深深愛著的你;你告訴我們,花開後花又落,輪回也沒結果;你告訴我們,緩緩流淌的愛,芳菲不盡;你告訴我們,你的城府有多深,我愛的有多蠢;你告訴我們,惟愛你,你的聲音是幸福的動力;你告訴我們……你已經占據了我們半個靈魂,睡覺總會不自覺的聽著你的聲音,我們的世界需要你。
這世界需要你,因為沒有你的世界會降溫。你像夜空中的那輪清澈的廬州月,深深的烙在我們心上,給迷路的我們指明了方向;喜歡你那迷人的煙花笑,都說煙花易冷,而你卻獨自燦爛,溫暖我們的明天;喜歡聽你的雪花謠,像是時光倒流,睡在了媽媽的懷抱,安靜的獨享這久違的幸福感。你是個「壞孩子」,獨自承受這變化,因為你懂得「真情or假意,自知冷暖」。我們世界不能沒有你,沒有你的世界彷彿是世界末日。
這世界需要你,因為你是一道看不見的風景。你「潛伏」網路,保持著「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感,用你的低調譜寫了一首首扣人心弦的歌。你一直在那不遙遠的地方,為我們鼓掌,卻不被所謂的「正統」接受。你「破冰而出」,簽約海碟,空降全國,簽售專輯,走上熒屏,鍛煉自己,我們終於看到了你這道靚麗的風景。我尋你千網路,你在那燈火闌珊處。你是我們心中最美的風景,我們的世界不能沒有你。
你的音樂才華令人嘆服,你的低調讓人佩服,這個高調的世界,需要你的降溫。
你說,我們的戀愛是對生命的嚴重浪費。你說,該在的會在,該走的會走。我希望你是我們的珍貴,永遠都不要離開我們的世界。
2011江蘇高考滿分作文:拒絕平庸——風沙渡
不由得想起早上過來趕考時瞅見的一家小餐館,名為「風沙渡」。獨這三字,意境全出,那雜亂的店面也彷彿不嫌粗陋,而自有一種粗獷渺遠的豪情在胸中激盪了。
只是一個招牌,卻可以讓這一家平凡的餐館從一干「某氏餐館」、「某某小吃」中脫穎而出,這就是超越了平庸的力量。
不由又想起一群人,他們也曾坐在這考場,也曾為了理想而奮斗,而他們現在,叫做「蟻族」;他們的住所,叫「蝸居」。當社會的風霜吹涼了熱血抹平了稜角,當學過的知識沒有用武之地丟棄在腦海盡頭,他們早忘卻了身為高學歷人才的驕傲,沉寂了,平庸了。最可悲的不是身居不足盈尺的斗室,也不是食不果腹衣不保暖,而是喪失了理想和追求,只剩下忍讓順從。沒有人生來就是任人踐踏的草芥螻蟻,但如果有一顆甘於平庸甘於卑賤的心,那唯一的歸宿就只是螻蟻。
要成為強者,必先有一顆強者之心;要俯瞰平庸的眾生,先必有一股「登臨意」。對,登臨,是辛棄疾「把吳鉤看了,欄桿拍遍,無人會,登臨意」的登臨,是杜甫「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登臨。
是否有一顆強者之心,一顆超脫平庸的心,是平庸與出眾者的分水嶺。人只是會思想的葦草,最高貴的就是會思想。所以人的高貴來自靈魂,來自思想層面的高貴。有了一顆拒絕平庸的心,終有人會從你眼中的堅定,從你不俗的談吐與緊握的雙拳看出你的不凡。即使結果還是不盡如人意,即使會有「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的詆毀,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塵」,仍會有「香如故」。
「蟻族」又如何?若心懷鴻鵠之志,俯視那有著優厚境況的燕雀,我堅信:終有一天,能「扶搖而上九萬里」,「朝游北海暮蒼梧」,攜長風,浩盪而去。
相信「風沙渡」的主人不會是一個平庸的、世俗的商人吧?如果不是一個來自黃土高原的漢子,也必是腹藏詩書但不得不囿於世俗的文人。否則,怎會有如此豪情、如此透著古韻氣息的招牌?
我必去「風沙渡」。酒菜已不重要。小酌後,與老闆相視而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
拒絕平庸,世界有你而精彩。
2011年江蘇高考六篇滿分作文原文之二:拒絕平庸
福樓拜曾寫過《庸見詞典》一書,他在書中以戲謔的筆法列舉了19世紀法國社會上盛行的"大多數"人的平庸的看法。這無疑是對平庸者的當頭棒喝,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他那拒絕平庸的決絕態度。
其中的諸多詞條對當今社會仍有啟發意義,如"咖啡--使人聰慧。要喝不加糖的","詞典--那是無知都使用的。"許多人秉承著這樣的平庸的社會性的見解,像"大多數"人那樣庸庸碌碌地活著。
我們身邊定然有這樣的人在。他們即使變為"卡奴",也要用奢侈品,即使變成"房奴",也要擁有一個固定地址。他們或許活得像一句廣告,或許活得像一部成功學,但無可否認,他們活得平庸。
拒絕平庸並非是一味地盲從時代潮流的腳步,也不是故意地與大眾的認識相忤逆,而是清醒地活著,認識到自己的內心,保持獨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精神。正如《月亮與六便士》中的主人公,順從內心的指引,追尋自身的夢想,而舍棄了人們所認為的"好工作",孤身來到巴黎,克服病痛折磨,最終自我流放到一座小島,創作了足以震驚世界的名畫。他沒有滿足於地上六便士的眼光,而是追逐著心底那輪明月的清輝,拒絕了平庸,實現了自己的追求。
當然,拒絕平庸而順應內心,是有難度的。縱使是特立獨行的韓寒也不能輕易地拒絕平庸。他曾立下不簽售、不代言、不商業等等"12不"的規定,我們卻仍看到了"我不是什麼旗手,我就是我,我是韓寒"這樣標榜自我的廣告。在他對讀者的連聲道歉中,我們看到了他的無奈。
作家們對此總是最敏銳的,魯迅作品中的"幫閑"形象證夏瑜這樣的革命者流血犧牲。納博科夫的《雲影·古堡·湖光》中一個不願捲入集體活動而想獨享美景的旅客被其他旅客干擾同化,最終被毆打致死。這些作家都敏銳地發現,要想讓更多的人成功地拒絕平庸,還需要社會能夠包容更多的異見。
我想,社會環境固然重要,但要想在時代合唱的邊緣有自己獨吟的空地,仍需個人拒絕平庸的選擇。不一味追隨大流,也不刻意觸碰逆鱗,這或許是拒絕平庸的最好態度。
簡評
文章由福樓拜《庸見詞典》引入,概述了當今社會生活平庸者的表現,進而提出"拒絕平庸"要"清醒地活著,認識到自己的內心,保持獨立的人格,保持自由的精神",並從主、客觀兩個方面剖析了"拒絕平庸"的不易。行文思路清晰,分析辯證,體現了作者較強的思辨能力。
2011年江蘇高考六篇滿分作文原文之三:拒絕平庸
我以為生活就像沙丁魚罐頭,平淡無奇,無滋無味。
我以為自己被頹廢吞吐噬,在條條框框中受他人目光審度。彷彿世界是一個巨大的琥珀,而我只是裡面那隻平庸的蟲子。
高三的生活太過單調,機械式地重復,毫無波瀾。
走在街口,姑且稱之為流浪,我認定了自己的平庸,也從未渴望轉機。遠處,一串飄然而至的音符牽引了我的思路。
耀眼的白熾燈在空中劃出一道明亮的光圈,一群時尚女正在燈光下舞臂、踢腿、扭胯、擺臀。陽光照射過的地方似乎還殘留著余溫。動人的音符在迷人的夜色中似有形的煙霧彌漫著、氤氰著。女人們臉上絢麗的微笑,享受的目光,都是我久違的表情。她們心情搖擺著,影子似乎也隨著主人心情擺。動感的音樂伴著舞動的身姿,成了夜色中最迷人的風景,散發了讓人無法抗拒的活力。
她們就這樣跳啊舞啊,旁邊圍了不少人,有議論的有指點的,似乎只有我是被吸引過去,駐足圍觀的。
我似乎被感染了,有爭議的不是她們,而是那些假裝指點的平庸之輩,你們是否有如此膽量,如此激情。
大燈泡把她們的影子拉得很長,燈光下,音樂下,影子交錯、重疊、分離,拉長又縮短。
她們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不在乎別人的說評。此刻,她們是火焰,燃燒著生命的激情;她們是調味,充實著生命的滋味,她們展現生命的活力,追求自己的完美,不甘平庸地匆匆走過,卻將生命最美的姿態展現給世人,展現給這樣的夜。
她們的臉上沁出汗水,眸子里瀉下的卻是不盡的喜悅。生命給的單調平庸,她們可以拒絕,因此鑄就這樣一個不平凡的夜。
我終於明白,自己為何平庸,我總活在別人的眼光里,以別人的標准框定自己,我從未想過突破,從未想過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平庸是生命給的,但我們可以拒絕,沒有誰註定平庸。正如此刻的女人們,拒絕平庸只是那簡單的起舞。我明白了,給自己一個微笑,光芒下一個華麗的轉身,即可拒絕平庸。
簡評
這是一篇在夾敘夾議中抒寫真切感情的佳作。作者描繪了一幅夜色下時尚女心情展現動感舞姿的優美畫面,盛贊她們燃燒著生命的激情和活力,不甘平庸地充實著生活,追求著完美。命題,用靈魂的舞姿和哲思的感悟來破解,是這篇佳作給中學生的啟迪。
2011年江蘇高考六篇滿分作文原文之四:拒絕平庸
我久久凝視那一幅《麥田裡的烏鴉》,壓抑的色調,深邃的意境,以及腦中吃過一聲槍響——那是梵?高最後留給世界的警世格言,他說:「拒絕平庸!」
這個譽為「補向太陽的畫家」離世前世界的就是這樣一個暴死而突兀的手勢。舉槍,是他對自我意識完整的成功捍衛:舉槍,是他對平庸生活的勇敢否定;舉槍,是他無可奈何地用所謂消極的方式作出的對這個世界的積極反抗!
這個生命在阿里小鎮的紅頭發荷蘭男人是一向與別人不一樣的。他不被富商的金錢誘使去畫自己不想畫的,他不聽別人的勸說改變風格而總是一意弧行,他不隨大流和別的畫家一樣創作貴族、富人需要的表現奢侈生活的平庸畫作。
他拒絕平庸!
也許梵?高不是最優秀的,但他是最獨特的。他彷彿是龍身上的一片逆鱗,閃爍著獨一無二的光芒。在甚器塵上、糜爛之氣泛濫的歐洲,他是清涼的風。他創作出屬於自己的印象畫風。不同於莫奈的溫和寧靜,不同於塞尚的寫實平穩、梵?高更以最不循規蹈矩的精靈,在藝術的殿堂自由舒展,發揮自己無與倫比的創作激情。
他彷徨過。畫作因為格格不入時代的洪流而一幅也賣不出去。沒有其它技能的梵?高難以生存。幸而有弟弟提奧,他的無私奉獻與支持始終支撐著梵?高努力與這個平庸的畫界做斗爭。
拒絕平庸需要足夠的勇氣。
也許有人掙扎過拒絕平庸,卻最終被流言或因內心不夠強大而屈服於平庸。這時候,堅守住內心高地而帶來的強大魅力熠熠閃光。梵?高的《向日葵》色彩明麗,我想到武俠小說中的一位飽受爭議的人物——楊過。他拒絕成為郭靖那樣「為國為民」的「俠之大者」寧願在人間幫扶百姓,除暴安良,內心中也是有強大的力量。
拒絕平庸需要一定的才情。
並不是每個人都可以輕易地說出「拒絕平庸」,因為拒絕就表明你決定為這個世界帶來不一樣的色彩。梵?高做到了,他揮動畫筆帶來一幅幅令人驚艷的畫。我領略過《紫鳶尾》的風采,這種形態奇特的花是法國國花,原本是優雅高貴的,而梵?高卻畫出山間一叢鳶尾的凋零枯敗,擁擠,雜亂,是繁盛之後的意興闌珊,別有一種妖治的美。
拒絕平庸帶給我們多少攝人心魄的震撼。當梵?高死後畫作在200年後公開,世界為之驚艷。真正好的作品不會因為一時的世人無法接受而永被湮沒,而真正與平庸斗爭的戰士卻已消失在這個世界上,只立於歷史的另一邊,頷首微笑。
詩人北島喝出:「告訴你吧,我不相信!」拒絕成見,拒絕既定規則,拒絕那最默默無聞的路人甲:平庸。
讓每一顆星在夜空閃出最亮的光澤,讓拒絕平庸的光芒似太陽普照真理人間。
簡評
作者以梵?高的三幅畫作為行文線索展開,以《麥田裡的烏鴉》論證要拒絕平庸,以《向日葵》論證拒絕平庸要有極大的勇氣,以《紫鳶尾》論證拒絕平庸要有一定的才情,這樣層層推進,構思嚴謹。作者閱讀而廣,涉獵豐富。文中所運用的不但有繪畫方面的素材,還有北鳥的詩歌《回答》,金庸的武俠小說等,腹有詩書氣自華。(蔡明)
2011年江蘇高考六篇滿分作文原文之五:拒絕平庸
這世上的平庸者太多了。若是要懷疑,便到喧鬧的地方去見一見--喧鬧本就是平庸者的原創。
這大抵是因為,平庸者最易於"團結",在某項政策對他們不利時,在某些高位者地丑聞被披露時,在他人還沒有表態時,他們是最先扯著嗓子叫起來的。這同樣是喊聲把他們潮水般匯聚起來,最終形成蔚為壯觀的聲浪,在喧鬧中填滿了世界的任何角落。
平庸者有態度,他們的態度總是在事件之後最後亮出;平庸者有交流,街頭巷尾的喧鬧或不那麼喧鬧的議論多是他們的作為;平庸者有行動,這行動現在通過媒體通過網路處處生根發芽,像是哪天便會積聚出燎原之勢。
其實他們錯了,這世界上的天才畢竟是少數中的少數,絕大多數人只得歸入"平凡"之輩。沒有與生俱來的異秉,沒有少年楊名的機遇,有的只是一次次親手從泥淖里掙得的經驗與教訓,一個個親手用生命的多少次反復築起的台階。他們需要痛苦的努力才能獲得些什麼,他們是這個世界上真正的主體--平凡者。
然而,平凡決不是平庸,承認自我平凡的過程,不等價於接納平庸在自身的留宿,恰恰相反,平庸者正是因為拒不承認自己的平凡而在凌亂喧鬧的內心深處迷失了自我,也迷失了人生的方向與寧靜。唯有承認平凡,以最普通的視角安靜地奮斗在這個世界,牢牢把持住真實的自我,而不讓他在熱的期待和過冷的現實的雙重壓迫下扭曲變形,才可以能拒絕平庸最後的親附,讓你變得鼠目寸光。
還是不要做平庸者吧,他們在喧鬧中聒噪混沌地殆盡著人生。承認自己的平凡,讓平凡者的生命從寧靜的自我中起搏,把平庸拒絕在寧靜之處。
簡評
為平庸"畫魂",作直透本質的觀照。敏銳,深刻,在精神地地層將平庸者的靈魂諸相作"病於掃描",並保持著一種文學的刻畫力,堪稱驚警,卻不乏沉潛厚重,難得!
㈣ 誰知道法國人有什麼特點,法國有什麼風俗
【民間風俗】
一、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二、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三、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法國飲食頗具特色,因之久負盛名。其烹調技術在西餐中首屈一指,故許多法國人常以此感到自豪。歐洲第一流大飯店的大廚師大半是法國人。法國是香檳酒、白蘭地酒的故鄉。人們認為除夕之夜家中若有剩酒,來年便要交厄運。法國人最愛吃蝸牛和青蛙腿,如果你點這兩道菜,陪你的法國朋友定會十分高興。如今,巴黎對蝸牛的消費逐日擴大,全市有 40 多家出售蝸牛的食品店。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家常菜是炸牛排外加土豆絲。世界飲酒冠軍法國人,尤其愛飲葡萄酒。她們吃飯很講究菜餚和酒的搭配,如:吃魚飲白葡萄酒,吃肉飲紅葡萄酒。香檳在葡萄酒中,是一種最美好的酒,因為它製造費時,過程繁雜,所以在價格上就不會很便宜,而且被稱為最富魅力的酒。在婚禮,接待,或正式餐會中固然必需,其他方面的用途也很廣,諸如佐食蚝、火腿、點心等。不過一般人都是以食物的類別,來決定其所該飲用何種味道的香檳。一杯冰涼的香檳,也是開胃的聖品,如果需要,可在酒里加塊糖和數滴苦精( BITTERS ),再加一片檸檬皮,就成了一杯香檳雞尾酒。此外,香檳還可以用於烹飪。法國人還特別愛吃乳酪,不同色味的奶酷多達 400 多種,其肖費量也居全球之首,有 「 乳酪王國 」 之稱。
【習俗禁忌】
1、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忌送菊花、康乃馨等黃色花,認為黃花象徵不忠誠,玫瑰花只能送單數,除了表達愛情外,不能送紅色花。
2、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3、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4、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認為這些數字隱含著凶險。
5、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關系一般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㈤ 多少法國人在中國
根據法國外交部提供的數據,在華法僑的人數大約在20萬左右。
㈥ 有人了解法國人是高盧人還是日耳曼人嗎
最近不少的人對這個法國人比較感興趣,很多人都問了,這個法國人到底是這個日耳曼人還是高盧人呢?其實這個說法是存在非常大的爭議的,那麼具體是怎麼回事呢?最後的答案又是怎麼樣的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分析看看,看看正確的答案吧。
最後,所以法國人到底是什麼人?他們也是古印歐人,也是高盧人,也是羅馬人,也是日耳曼人,也是上面幾種人的混血,其實也是一種大融合的民族了。
㈦ 請問法國人有什麼特點
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有以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渴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在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義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
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㈧ 法國是個浪漫的國家,法國人浪漫起來有多浪漫
大家一提到浪漫的國家,一定會想到法國,那麼法國到底是什麼才會讓人聯想到他的浪漫呢?其實有這么幾個方面。
第一,建築。法國很多的建築都充滿了浪漫的氣息。最典型的就是馳名中外的法國巴黎的埃菲爾鐵塔了。一般去法國的遊客往往都會去鐵塔下參觀遊玩,更有很多法國的年輕人會去鐵塔下拍攝婚紗照,他們認為這是一種非常浪漫的做法,會使得他們有一場很浪漫的婚禮。
第三,生活。其實法國的浪漫也體現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不同於近來日本提出的996高強度工作制,法國不僅有規定的雙休日,還會有額外的11天的法定假期,除此之外,還有整整五周的帶薪休假!就從這一點也可以看出整個法國社會對生活的一種浪漫。他們會利用這樣的休假時期去度過更為美好悠閑的日子!
㈨ 法國的工資高嗎平時花費小。他們是不是掙得很多
一、法國的工資水平
根據法國國家統計局(Insee)公布的數據顯示,法國人每年的工資收入,也就是說,一個法國人在一整年當中凈工資的總和平均為20350歐元(2013年)。
法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2年):平均每年純收入:25507歐元;月平均工資總額:2874歐元。
2017年,法國人平均月收入是2800歐左右,差不多26萬人民幣一年,法國扣除的社保費用高,到手2200歐元左右,差不多20萬人民幣一年。
當然中位數收入低得多,法國人收入中位數是1750歐元,這意味你只要年入16.2萬人民幣,你就比一半的法國人收入高。
實際上,由於法國婦女工作參與率比中國低,很多人不工作在家帶孩子,中國人家庭收入和法國的差距更小。中國婦女勞動參與率76%左右,全球第一的水平,法國婦女勞動參與率遠比我們低。如果老婆在家全職,法國男人年入16萬人民幣在巴黎養全家,其實是件並不輕松的事情。
二、法國的消費水平
1、食品
普通的巴黎餐廳一般工作日午餐10至20歐元/人,晚餐及節假日20至30歐元/人。法國超市裡面的西瓜價格很高,在家樂福7.95歐元一公斤,差不多60元一公斤。當然其他有的超市或者路邊水果攤也有便宜的,例如3歐元多點一公斤,一公斤也要20元人民幣以上。
不管是一杯啤酒,一杯咖啡,一般起步價在3歐元左右,有的也有5歐元,算成人民幣23—38元一杯,均價就算30元人民幣吧。
2、交通
地鐵票1.7歐元,打車6.6歐元起。巴黎交通真的太貴了,公交車和地鐵,不管距離遠近,一律一張票2歐元,算下來15元人民幣一張。出門往返一次要30元人民幣,
3、住房
巴黎的房租非常昂貴,巴黎30歲以下的年輕人都合租,巴黎年輕人跟人合租是普遍現象。在巴黎,自己租一個單間,一個35-40平米的單間,在巴黎1000歐元是起步價。青年旅舍床位20至30歐元,普通的酒店100至200歐元/晚。
㈩ 特蕾莎的(仁愛之家)
突然發現自己太特么懶了!!!!如何發現的了。事情起源於前幾天,收到一個朋友發來的壓塑文件,解了很多次一直是空的,詢問過後才知道原來是隱性文件夾(P,S由此可見,傳文件給我的那個人的電腦里有多少不能見人的東西,才養成啥都弄成隱性文件咩)好了,言歸正傳。待我解鎖隱性文件後突然發現文檔里出現了好幾個文件夾。一一打開,才坦枯啟發現是一些沒寫完的日記,沒寫完的旅行記錄,以及和朋友的一些電子信件來往,那個已經消失了很久,也許可能早已不在這個世上的奇葩女子等等。11年的時候答應好朋友給她寫旅行中的記錄,寫了個開頭,就那麼被我永無止境的拖了很多個明天。12年如此,眼看13年依舊要如此了。。。13年對於我而言,無疑是精彩的。完成了好幾個夢想。真人圖書,五月天演唱會,印度仁愛之家。
前幾天和一個朋友聊起了關於印度的點滴,問我為什麼想去印度,尤其在印度出了這么多負面新聞的情況下,依舊執著前往。
就我個人而言,我一直覺讓如得所謂的新聞都是不能盡信的。如今的新聞為了博取感官神經和視覺神經已經麻木的國人的眼球最細微的小事都會被誇張放大數倍,所謂的真相你若不是親眼所見,如何可信。再者,國內這類的事情難道還少!!!因為未知,所以恐懼。這是所有人的習慣。
10年的時候無意中看見有人在約伴前往印度仁愛之家做義工,出於好奇,搜索了仁愛之家的信息,去書店稍微翻了下《德蘭修女傳》,只是很隱約的了解了仁愛之家的來歷。
11年的時候無意中在豆瓣看了劉大霞寫的在仁愛之家義工的點滴,整篇看下來。真的就那麼被感動了,想去的念頭就那麼被冒了出來。之後又因為我爺爺的去世,我爺爺去世前的那2個星期的情緒反應一直讓我印象深刻。焦慮,暴躁,針扎,戀世等等,如今想來,記憶猶新。沒有人不怕死,螻蟻都貪生,何況人。可是因為簽證,只能望而卻步。
12年在泰國認識了VIVIAN,和她就禪修聊了會,知道原來泰國也可以辦理印度簽證。那會真心心動的。只是礙於時間和金錢,只能暫時打消念頭。後來VIVIAN順利拿到印度簽證,與2013年元旦去了印度,並邀我同行。我只能帶著羨慕嫉妒恨的心情婉拒。
13年,糾結了大半年,謀劃了大半年。最後順利成行。
13年9月。到達印度的加爾各答,因為各種原因,原計劃一個星期的義工最後被壓塑排到回程前。
9月26號和小夥伴坐了16個小時的火車從德里返回加爾各答,和射手童鞋匯合後一起去兒童之家注冊,原本一直擔心被修女面試會因為英語過爛而通不過。最後表示,這都是多慮。注冊過程很順利。因為接近國慶,在注冊的大廳遇見好幾個中國人。拉了個在日本留學的遼寧妹紙尹茵,我,小紅,射手,一起去挑戰垂死之家。這也一直是我心心念念想去的。接近十月,加爾各答的天氣不是很好,每天都灰濛蒙的,一到中午就會開始下雨,加爾各答的住宿小貴,且環境不是很好。很小的房間,走進去都會聞到一股霉味,沒有熱水。好在床鋪還算干凈,對於想省錢的人來說,這些都是在可忍受的范圍的。
第二天起晚了,沒趕上彌撒。和小夥伴們匆匆趕到修女之家,修女們還在做彌撒。7點鍾彌撒結束,大家往地下室去集合,吃早餐,早餐是麵包片,香蕉還有印度茶(印度茶類似於國內的奶茶)一大群人三三兩兩的分成幾小堆聚在一起分享著歡樂。吃完早餐修女讓大家集合在一起,念了一段禱告,然後讓最後一天做義工的人站在一起。便開始邊唱著類似於感謝的歌曲邊拍手,整個氣氛很和諧。結束之後大家開始湊對,去兒童之家的,成人之家的等等。湊齊人數之後在一起走去馬路對面坐公交車。印度的公交車在被那件恐怖的事件之後給人的印象都是帶著一種黑色的危險氣息。來印度將近一個月,這是我和小夥伴第一次乘坐,加爾各答的公交車很破,類似於中國80年代的那種電車。上車的時候依舊會被人用眼神圍觀。卻早沒了剛到加爾各答時的膽怯了。公交車去往新的垂死之家是7盧比。據說要坐一個小時左右。然後,出乎意料。不到半個小時就被售票員告知下車。我們跟著領隊的一對法國新婚夫婦走,兜了一個敗沒大圈後到達了位於迦梨女神廟旁邊新建的垂死之家。進門的時候出示小卡片,順利進入。新建的垂死之家的環境出於我的意料,沒有想像中的那麼恐怖。一切都在可承受范圍內。垂死之家分成2個格局,一邊是男性一邊是女性。放下行李後和大家去找了個圍兜繫上,開始和大家如流水線般開始洗衣服。洗衣服這個流程,但凡去過仁愛之家做義工的人都經歷過的。洗衣池的旁邊是一群男病人在打點滴。他們都有一個共同點。枯瘦如柴,面無表情的安靜。中間偶有斷斷續續的呻吟聲傳出,時高時低。
洗完衣服後大家被修女叫去樓上休息,小小的休息室桌上擺著餅乾和香蕉,還有一大桶印度茶。桌子的另一邊坐著3個韓國人,2
個女生一個男生。年齡看著和我們差不多大。他們來了差不多有半年了。休息半個小時後我們下樓,開始給病人送餐。對於躺著不能動的人我們得給她們喂飯。她們的食物是用一個大盤子裝著的,裡面有一小堆飯菜,除此之外,還有一根香蕉一個雞蛋和一塊油炸的餅。我負責的病人意識還是比較清楚的,躺在擔架穿上,依舊枯瘦如柴,一雙眼睛是灰敗的沒有生氣的,好在她的手能活動。我小心翼翼的和她喂飯,生怕一不小心咽著。因為是躺著,吃東西是極不方便的。好不容易給病人喂完飯,端著盆子要走的時候,我被她叫住了。她指著水杯,後來才知道她是要洗手。我把盤子放在地上,她用杯中的水簡單的清洗了手。之後我替她放好枕頭擺好身體。之後便去前面放盤子。又去把吃完的盤子收到清洗台邊,清洗台邊已經有還幾個人在開始清洗被碗盤之類的。其中有2個韓國的男生。一直很佩服這些在仁愛之家做義工的男生的。早上的時候還和射手開玩笑說乃們這些男生可能在家連醬油瓶子倒了都懶的扶的人,竟然不遠萬里跑到異國他鄉為一群毫無關系且無自理能力的病人服務,還是沒有任何報酬的。射手當時也笑著贊同了。這是否就是信仰?
(信仰這種東西一直是我所陌生的。一直和好朋友說,如果非要讓我去找一個信仰,我想那便是能讓自己開心一輩子。對自己好,放縱自己的思想,任性的時候想好後果,然後去實現。我說,我這輩子沒有什麼大的理想大的野心,原本就不夠聰明,沒長相,沒學歷,沒背景。唯一有的就是一顆不願安分的心。這輩子我若能做好一件事,這便是成功了吧!!)
清理完盤子之後,又帶著一個病人去上廁所。這個女人年紀不是很大,但是卻很滄桑、應該說,垂死之家的病人如果不仔細觀察,都會已經是年紀大的老人。但其實很多年紀都不是很大。只是被生活這把刻刀劃下了滄桑的痕跡。這個女人是站不穩的。她雙手一直緊緊的攀著我,赤腳,慢慢的移動著。即使我扶著她,她依舊是顫顫巍巍的發著抖。活動室距離廁所不到十米。她走了差不多5分鍾。到廁所的時候,那個座便器有人,女人著急了,一直依依呀呀的指著那個廁所里的人。最後不得己,我幫她撩開裙子,她站著上完了廁所後挺不好意思的。一直沖我笑,然後扶著我去旁邊水池裡,我舀了一勺水給她洗手,她洗完後又把水倒在我的腳上,想替我洗腳吧。我忍不住沖她笑笑然後搖頭。
之後,我扶著她去她的床位旁坐著。她笑著問我的名字,又抓著我的手親了親。我拉著她的手,指著她手指甲擦得鮮紅的指甲油說好看。她一直笑著再次把我的手放在她嘴上親了親。這時,對床的一個老人想要站起來,我放開她的手准備過去幫忙的時候,她一直不肯放。我朝她微笑的指著對床的老人又指指我,最後她不舍的放開了我的手。幫助完對床的老人上完廁所後我和義大利的一個胖姑娘拿著身體油跟著修女挨個去給病人全身擦油,按摩。有的人即使躺著不能動,但還是有意識的,我去拉開她的衣服要給她擦油,她卻不肯。一拉開衣服,她自己就馬上合上。反復好幾次。我有點束手無策。有個歐美的妹紙過來了,她用那種我一直覺得是很誇張的表情和老人溝通。她一直裂開嘴笑著,指了指手上的油和老人的身體,然後又拉著老人的手親了親。在俯身去親老人的臉和額頭。如此反復幾次,老人便不再抗拒了。說實話,這個妹紙是讓我佩服的。我自認,以我目前的狀態,我是無法做到歐美妹紙這般舉動。我的內心終究還是有所顧忌。
記得去之前一直聽說在垂死之家工作是很辛苦很累的。我不知道我們算是運氣好還是不好,因為最近垂死之家新請了很多當地婦女工作,所以義工們相對是比較輕松的。
(簡單的記錄下關於加爾各答的唐人街之行:下午的時候幾個人約好了去加爾各答的唐人街,當我們一行五人包了2輛圖圖車一番折騰到達唐人街的時候,面前的景象是讓人失望的,我見過曼谷的唐人街,乃至後面吉隆坡的,胡志明市的。相比較,我無法去相信加爾各答的那個類似於中國的鄉村的地方就是唐人街。但是事實上,那就是的,路邊偶爾會看見中文,關於加爾各答唐人街的由來是聽一個法國人說的,以前是中國的三個省的人遷過來的,3
個省分別是湖南省,廣東省,第三個暫時猜測是溫州人。後來因為在這邊生活的很艱苦大都數都遷徒去了新加坡等地。天空灰暗暗的又開始下雨了,我們一行人沿著坑坑窪窪的馬路往前,在一棟有中文字的酒店門口看見了一個中國女人,我們跑過去和她閑聊,她和她老公以前是廣東人,但是他們都沒有去過中國,可慶幸的是他們還會點中文。通過他們得知,這條街確實住著一些中國人,但是已經很少了。且平時很少會有中國人會特意跑過來。他們說在這邊的中國人過的都不是很好。印度人很排外,所以很多人都移居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了。我們和他們閑聊了會就離開了。一直望這條街走的路上遇到好些華人小孩,但是對方都未曾正面看過我們。後來越走越遠,天空越來越暗,下著小雨,貌似我們是迷路了。路上遇見一個廣東汕頭的大爺,我們跟他問路,他用英文回到,偶爾會說一點中文。即使有他幫我們指路,但是效果甚微。好在雖然折騰了會。最後我們一行五人找了輛知道修女之家地址的突突車送我們回去了,恰好趕上彌撒時間。)P.S 世界上隨處可見廣東人!!!!
第二天原本因為要趕下午5點的飛機小夥伴建議不要去的。只是我糾結許久,最後還是決定去的,原本印度就是沖著義工去的。既然不能做一個月,那麼能做2天也好。第二天的工作依舊如昨,不同的是十點半的時候被修女叫去大廳,大廳里鋪上了毯子,病人們被一到一邊聽神父念禱告,接著修女們唱哈利路亞。
因為聽不懂,且自己並不信奉與印度教,所以這一場不知道是不是彌撒的教會與我而言是無聊的枯燥的。所以我中途退場了。因為下午還要趕飛機,便提前結束了當天的義工之行。
義工總結:我無法說在這僅僅不到一天半的垂死之家義工之行讓我心靈如何如何被洗禮,我被如何如何震撼。我只是想記錄和表達一下我的看法。
對於仁愛之家的義工,我有一個朋友對於此行為是嗤之以鼻的,包括我曾和我媽說的時候也如此。只是我媽終究還是選擇尊重我的選擇。
關於愛和尊重,我一直覺得每個人都有被尊重的權利。
特蕾莎修女說過,「世界上有許多人渴望著一小塊麵包,卻有更多的人渴望著一點點的愛。西方世界的貧窮是一種不一樣的貧窮――不僅因為孤寂而貧窮,也因為心靈的貧乏和精神的困頓而貧窮。我們從而明白,被人棄絕乃是最嚴重的疾病,這才是當今世界在我們四周出現的真正的貧困。
「愛不是贊助。因此別只是給錢,而是要伸出你的手――我們的手何其溫暖。我不同意好高騖遠的行事態度――愛得從一個人開始。」
任何事,無不是從一個開始的。只有先對具體的這一個有意義,然後才可能對許多以至整體有意義,沒有開始的一個,也就不可能有後來的許多個,以至無限個,也就沒有整體。
對於這一段印象深刻,我們一直認為 金錢就等於愛。於是,我們把它放在父母,子女身上。以為給足了金錢物質就給足了愛。想起曾經看過的一則小故事,有個小朋友母親去世了,父親一直忙於工作而疏忽了他,有一天他問父親一個小時的工資是多少,父親說是三十美元。於是小男孩問父親要三十美元。父親很生氣,覺得小男孩不懂事,自己每天在外辛辛苦苦工作賺錢養家,小男孩卻不懂得體諒父親的苦。於是把小男孩罵了一頓,小男孩很委屈,躲到房間去哭了。事後父親很後悔,想著小男孩平時是很懂事的,並不會無緣無故問大人要錢的。於是拿著三十美元敲開了小男孩的房門向他道歉。小男孩很開心的拿著三十美元遞給父親說,爸爸,這是三十美元,我可以買你一個小時陪我玩嗎?父親突然就被震驚了。那一刻他覺得很慚愧。自己一直忙於工作,卻忘了兒子也是需要父親的愛和關心的。
就如我的爺爺,那個因為失明而整天蝸居在家的老人。因為一個收音機而鬧脾氣的要尋死。在我的爺爺去世以後,和我媽說起老人的生前,我是有慚愧的。從小因為爺爺奶奶的重男輕女,我對於他們是不喜的。所以是能不去便不去。直至後來搬至和爺爺奶奶居住。因為年齡和閱歷的增加也理智許多。但也很少會交流,只是偶爾出門進門打招呼,或者問他想吃什麼等等,一些簡單的交流。我自認我做到了我能做的全部。其實,這也只是我以為的而已。
這些都僅僅是我以為的而已。有時間和我媽聊天,她說沒做過父母是永遠不會體會父母的良苦用心的。就比如我去印度,去之前我早已告訴過她,到了以後每天都會在網上給她留言傳照片。可是她依舊覺得我不懂事不能理解她等等。我想也許有一天,當我的孩子告訴我她要去遠方,去一個與我而言完全陌生的過度,我不能和她聯系,我只能每天通過她的敘述得知她的情況,我想她的時候打她的電話,電話里總是那一句,您的手機沒有開通此業務。我想我才會理解我媽那會的心情的。
在垂死之家這不到一天半的工作,不忙的時候會去細細觀察周圍的人,修女,病人,老人,義工。那些讓我敬佩的人,那對法國的新婚夫婦,那對不知道哪個國家的醫生夫妻,那個義大利的胖姑娘,以及那個外表漂亮內心美麗的歐美妹紙。等等。愛是無國界的。
如特蕾莎修女說的,「
愛是沒有界限的,人種、民族、國家、語言和信仰,這些都不應該成為一種限制。只要有愛,就能夠成為父子、兄弟和姐妹,就可以生活在同一個屋檐下。最最重要的,就是是否有愛,而不是別的什麼。」
關於垂死之家所收容的人的來源,每天仁愛之家的修女會去街上巡視,看見需要幫助的人,生重病的人,會詢問他們是否願意跟隨修女來仁愛之家,如果不願意的,修女會留下葯品和食物在離開。
特蕾莎修女說過,痛苦即是幸福,下降即是上升,微小即是偉大,溫柔即是剛強。在世是離鄉,而離世則是大歸。愛不可愛之人,才是真愛。除了貧窮和飢餓,世界上最大的問題是孤獨和冷漠。而在仁愛之家只需要愛!
想表達的有很多很多。奈何無法用文字詮釋出來。如果以後還有機會,希望能再次前往。。
謹以此紀念我的23歲。這一年收獲很多。但願我能在這漫漫塵世中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
上圖 垂死之家被收容的人。圖為義工們正在挨個給老人們推油按摩
上圖 被收容的人的床位
上圖中 那個笑的很誇張的妹紙是我所敬佩的。
上圖 韓國妹紙最後一天義工
上圖 中間休息的 垂死之家提供的
上圖,新的垂死之家門口
從垂死之家頂樓往下看
上圖 修女之家早上提供的早餐
上圖 仁愛之家注冊成功後發的PASS卡
上圖 義工們洗完的衣服曬衣頂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