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諾曼底登陸中,聯軍多少人,德軍多少人
盟軍共集結了多達288萬人的部隊。陸軍共36個師,其中23個步兵師,10個裝甲師,3個空降師,約153萬人。集團軍群由陸軍元帥隆美爾指揮,駐守法國北部,共39個師是西線德軍的主力。下轄第15集團軍,司令是薩爾穆特上將,駐加萊,擁有包括14個海防師,4個步兵師,5個裝甲師在內共23個師;第7集團軍,司令是多爾曼上將,駐布列塔尼半島,擁有包括8個海防師,5個步兵師,1個裝甲師在內共14個師。G集團軍群,由布拉斯科維茲上將指揮,駐守法國盧瓦河以西地區,共有19個師。下轄第1集團軍,司令為謝瓦萊里中將,駐比利時,共10個師;第19集團軍,司令為松德施泰因中將,駐法國南部,共9個師。
只能找到師 行不行?
B. 二戰時期納粹德國的總兵力是多少
總兵力550萬人。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夥同仆從國匈牙利、羅馬尼亞、芬蘭以事先擬訂好的一份代號為「巴巴羅薩」的計劃,集結了190個師550萬人、4900架飛機、3700輛坦克、47000門大炮、190艘軍艦,劃分為三個集團軍群,從北方、中央、南方三個方向以閃擊戰的方式對蘇聯發動突然襲擊,蘇德戰爭全面爆發。
為贏得這場戰爭,蘇聯人民遭受了慘重的傷亡。據統計,蘇聯共有超過2700萬人傷亡,其中蘇聯紅軍部隊累計死亡人數為865.6萬人左右,包含300萬上下死亡的俘虜,其餘1800多萬傷亡為平民,全國幾乎每個家庭都有人員傷亡。
納粹德國則因為與蘇聯的戰爭消耗了大量的實力,大量德軍無法撤出蘇德戰場,甚至被大量殲滅,因而極其有力地支援了美英在北非、義大利的作戰以及盟軍第二戰場的開辟。最終德國的陸軍主力在蘇德戰場被決定性的擊敗,東部防線也徹底被蘇聯突破,首都柏林被紅軍攻克。
(2)德軍進攻法國盟軍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第二次世界大戰戰爭范圍從歐洲到亞洲,從大西洋到太平洋,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作戰區域面積2200萬平方千米。據不完全統計,戰爭中軍民共傷亡9000餘萬人,5萬多億美元付諸東流,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世界戰爭。
1939年9月1日,德軍集中強大的兵力,在大批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軍隊奮力抵抗,但軍隊陳舊的武器裝備和落後的戰術,根本無法抵擋德國法西斯的「閃電戰」。波蘭軍隊節節敗退,很快大片土地淪陷。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1年6月22日,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執行「巴巴羅薩計劃」,德國軍隊以550多萬人、4000多輛坦克和近5000架飛機的強大兵力,分為三路,突然向蘇聯發動全面的進攻,蘇德戰爭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進一步擴大。蘇聯軍隊猝不及防,節節失利,蘇聯大片領土淪陷,蘇聯軍隊和武器裝備也損失慘重。
C. 二戰德軍總兵力是多少
雖然二戰爆發於1939年9月1日,但納粹德國在此之前做了周密的准備。
早在1934年,希特勒就突破了《凡爾賽和約》的限制,瘋狂擴軍備戰,把國防軍從10萬擴大到30萬。
1938年3月11日,在奧地利狂熱法西斯分子的配合下,德軍“解放”了奧地利,從此邁出了侵略擴張的第一步。
勢均力敵,希特勒把屠刀伸向捷克和斯洛伐克,獲得了大片土地和軍隊,為發動全面戰爭奠定了基礎。
1939年9月1日,強大的納粹德國派兵南下,與蘇聯一起瓜分波蘭第二共和國,從而拉開了二戰的序幕。
不到一年(1940年6月22日),納粹德國的鐵蹄遍行歐洲大部分地區,包括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丹麥、挪威在內的廣大領土被這些法西斯軍隊佔領。
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碎《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百萬大軍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一度來到莫斯科。
蘇聯人民在偉大領袖斯大林的領導下,不屈不撓地抵抗了德國的進攻,逐漸轉入反攻。盟軍於1944年6月成功登陸諾曼底,開辟了西線戰場。德軍兩面夾擊,路死了,步步為營,1945年5月8日投降。
納粹德國是二戰元兇,為什麼這么說,因為它
然而,一個國家必須有從事製造業的工人,以及來自各條戰線的雇員,如醫生、官員、教師、法官和行政人員。所以說德軍動員了一千七百萬是不準確的。
D. 二戰法國戰役中盟軍與德軍兵力差不多,為什麼一被包圍就輸了
1940年5月10日,「法國戰役」正式打響。德國共出動了132個師,約27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約7500門火炮,約5100架飛機投入戰斗。法國、英國、比利時、荷蘭組成了盟軍部隊,共出動134個師,約5800輛坦克和自行火炮,約14000門火炮,約2600架作戰飛機投入戰斗。
有人可能還會疑問,為什麼盟軍不向後突圍,卻要選擇「敦刻爾克大撤退」呢?其實這個問題也很容易想得通。我們中國有句老話叫「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由此可見在戰場上,進攻方和防守方完全是處在不同頻道上的。德軍進入法國本土的兵力雖然遠沒有包圍圈中的盟軍人數多,但卻可以以逸待勞守衛住那些關鍵節點。而且德軍實施包圍的A集團軍配備了大量坦克、火炮等重型武器,盟軍若是想靠兵力優勢突出重圍,結果只能是有去無回。
事實上,盟軍也做過向後突圍的嘗試,但很快就發現這根本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不過盟軍的突圍也並非全然是無用功。當時德軍不少高級將領都擔心A集團軍的先頭部隊前進太快,在受到盟軍反擊後,德軍統帥部立即下令先頭部隊放慢腳步,等待後續部隊跟上。這為盟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贏得了寶貴的時間。
所以從當時的情況來看,盟軍唯一的生機就是走海路撤往英國。如果在「敦刻爾克大撤退」期間德軍逼近的更緊迫些的話,恐怕盟軍真的就只能被趕下大海了。
E. 法蘭西戰役的雙方兵力
為了實施第一次「黃色」戰略戰役,德國法西斯統帥部集中了136個師(其中10個坦克師和7個摩托化師),2580輛坦克,3824架飛機,7378門75毫米火炮。這些師展開成「B」、「A」、「C」三個集團軍群。根據「黃色」戰役企圖,「A」集團軍群(轄第4、第12和第16集團軍,共45個師,其中7個坦克師;司令為龍德施泰特上將)經阿登
佔領法國後的德軍,從他們的表情可以看出這是一場輕松而令人愉快的「黃油」戰爭。
迂迴「馬奇諾防線」,實施主要突擊,前出至拉芒什沿岸,將盟軍基本兵力逼向海邊,並與「B」集團軍群共同將其殲滅。克萊斯特將軍的坦克集群(轄古德里安的第19裝甲軍、霍特的15裝甲軍—542輛坦克,萊因哈特的第41裝甲軍,共1250輛坦克)起了主要作用。「B」集團軍群(轄第6、第18集團軍,共29個師,其中3個坦克師,司令博克上將)應攻佔荷蘭,牽制在比利時的盟軍,爾後與「A」集團軍群共同殲滅該敵。「C」集團軍群(轄第1、第7集團軍,共19個師,司令為勒布上將)的任務是,以積極行動鉗制「馬奇諾防線」的法軍。德軍統帥部留有40多個師作為預備隊。到1940年5月初,西線英法軍(總司令為甘末林)的基本兵力在瑞士至敦刻爾克的法國東部邊境展開為3個集團軍群,聯合組成東北戰線(司令為喬治將軍)以實施戰略防禦。兵力最強的第1集團軍群(法國第1、第2、第7、第9集團軍和英國遠征軍,共32個法國師和9個英國師;司令比約特將軍)在從海岸至馬斯河一線展開,任務是增援比、荷軍隊,將德軍阻滯在迪爾河一線;第2集團軍群(法國第3、第4、第5集團軍——39個師;司令為普雷特將軍)部署在隆吉永至阿格諾一線,防守「馬奇諾防線」;第3集團軍群(轄法第8、第6集團軍,共11個師,司令為貝松將軍)沿萊茵河上游和在與瑞土接壤的邊境上擔任防禦。預備隊留有17個師,法國陸軍總司令甘末林將軍掌握6個師。荷蘭擁有10個師,比利時擁有23個師。盟軍(含比軍、荷軍)在東北戰線地帶內共有147個師(其中23個坦克、機械化和摩托化師),約3100輛坦克,14500多門火炮,約3800架作戰飛機。
F. 求二戰德國陸軍總數 以及東線西線兵力分布
二戰中德國陸軍前後投入約13O0萬人,常備維持在5O0萬人左右,東線約350萬人左右,西線約200萬人左右。
二戰開始後德國陸軍首先從進攻波蘭開始,前後入侵比利時,丹麥,挪威等國家,之後轉向法國,至法國敗亡,大約投入陸軍總數約150萬人,至此德國陸軍第一階段作戰目的達成(入侵英國主要是空軍,陸軍未參戰)。
第二階段自1941年6月22日(柏林時間)入侵蘇聯開始,投入約25o萬人,加上義大利,羅馬尼亞等仆從國軍隊,總數約31O萬人,其中德國陸軍前後共投入約600萬人。
(6)德軍進攻法國盟軍有多少人擴展閱讀
二戰時期的納粹德國世界第二、歐洲第一。巔峰時期的勢力范圍達到920萬平方公里。自1933年納粹黨上台後,希特勒採取短暫而有效的「新經濟政策」,通過提高購買力,極大地促進了德國經濟與工業的復甦,充分解放了德國的剩餘勞動力與生產力。使得德國在1933-1939年間工業產值得到突飛猛進的長足發展。
從軍事上看,整個二戰德國動員了1700萬人,一線作戰部隊900萬,算上仆從國和偽軍差不多約2000萬人。
整個二戰時期德國生產了約11萬4千架飛機,其中包含著名的容克轟炸機系列和梅塞施密特戰斗機系列。
整個二戰時期德國生產的坦克裝甲車輛超過5萬輛,火炮16萬門、130萬多輛汽車摩托車,包括著名的虎式、豹式、四型、斐迪南等裝甲車輛,克虜伯火炮系列和歐寶、德格瑪系列運輸車輛。而整個二戰時期德國生產艦艇超過4500艘,從大型水面艦艇到U型潛艇。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納粹德國
G. 二戰初期德軍投入了多少兵力進攻法國
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爆發。德國的一線部隊大約投入300萬人。有的資料最多可以達到550萬人,我覺得這個應該是德國全國的總兵力,投入蘇聯的不會超過300萬人。
首先德國人口承受不了如此巨大的壓力,如果按照這樣550萬人的說法,那德國幾乎動員了三分之一的人口在蘇聯了(我指的人口全部是可以征發的健康男性)德國需要在法國維持一支非常龐大的佔領軍,到了44年這支軍隊幾乎達到了200萬人,雖然素質很差,但是力量仍然不容輕視。
另外為了維持在北歐的統治特別是維持瑞典的鐵礦石,在北歐德國維持了一支大約40萬人的精銳部隊,來提防英國和美國的登陸。
另外在巴爾干,對付越來越「猖獗」的游擊隊和保護羅馬尼亞的油田,德國人又保持了大約50萬人的軍隊,其中在4年內大約有10萬左右的士兵在清剿游擊隊中陣亡。
還有在中東歐,德國還是要維持佔領軍,那又將耗費大量兵力。本土也是需要有人保護特別是空軍和防空軍的。另外海軍和空軍的數量不詳細。
照此列出,那麼德國在開戰之初至少需要有700萬到800萬的軍隊,動員其人口的一半,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另外根據資料,德國在戰勝法國之後全國兵力大約400萬人,我想擴軍不可能在一年之內就擴充一倍以上,那必然造成軍隊素質和戰鬥力的下降,預備役根本無法在短時間內訓練出如此多的士兵。所以我更傾向於550萬是全國的兵力總和,而扣除佔領軍和國內駐軍,大約可以派出300萬人到蘇聯戰場,另外再加上匈,羅,意的仆從國的軍隊,大約在350萬人這樣的規模還是可以維持的。
H.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軍佔領法國的資料簡介
法蘭西戰役 1940年5月10日至6月22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為侵佔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對英法盟軍的實施的進攻戰役。
名 稱
法蘭西戰役
地 點
歐洲
時 間
1940年5月至6月
參戰方
德軍,英法盟軍
結 果
德國獲勝
參戰方兵力
德國136個師,英法105個師,荷蘭10個師,比利時22個師。
傷亡情況
盟軍共傷亡350000人,1900000人被俘。
德意聯軍共傷亡155000人,其中陣亡45000人,受傷110000人。
主要指揮官
德軍:勒布上將,倫德施泰德上將,博克上將,聯軍:甘末林上將
法蘭西戰役1940年5月10日至1940年6月24日,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德軍為侵佔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對英法盟軍所實施的進攻戰役。1940年5月10日,德軍開始進攻,荷軍投降。在空軍支援下強
希特勒
渡默茲河,並開始從迪南和色當地區向索姆河口方向擴大戰果。14日佔領色當、迪南並突破法第9、第2集團軍防禦,向英吉利海峽推進,英內閣下令實施「發電機」計劃,組織敦刻爾克撤退。1940年5月28日,比利時投降。法軍的抵抗毫無組織。德軍坦克兵團迅速向法國腹地推進。領導新政府的貝當元帥請求德國武裝力量統帥部停戰。法國政府宣布停止抵抗。簽訂了《貢比涅停戰協定》,同意德國佔領法國北部和大西洋沿岸地區,並宣布退出戰爭和解除法國艦隊武裝。法國和義大利兩國政府簽署停戰協定,按照協定德、意軍隊佔領法國大部,其糧餉由法國政府負擔。法國全面停火。
I. 二戰德軍總兵力有多少人
德國:
閃擊波蘭時,德國動員56個師,兵力160萬,坦克2700輛,火炮10000門,戰機1300架。
佔領法國時,德國動員141個師,兵力335萬,坦克2445輛,火炮7378門,戰機5446架。
全面侵蘇時,德國動員181個師,兵力550萬,坦克4300輛,火炮47200門,戰機4980架,艦艇192艘
德國二戰期間共動員兵力1045萬。
J. 二戰中德軍的所有軍力大約有多少
納粹德國前後動員兵力大約在1500萬左右,其中1200萬左右是納粹德國軍隊,其他為附屬國士兵。納粹德國就是德國(1933-1945)。第三帝國的軍隊是有很多外籍士兵的,外籍軍士較多,外籍兵的軍裝是有袖章標志區分的。即使是在情況急劇惡化的1944年後期,第三帝國的軍隊仍然有900多萬(一說1100 萬),執行巴巴羅薩計劃閃擊前蘇聯之前,第三帝國總兵力大概是700-800萬,其中500萬是納粹德國士兵。
一、二戰德國損失
1945年底,德國被劃分為二區,東德人口為一千五百萬、西德人口為三千五百萬,合計5000萬人口。然而,在二戰前:「德國8000萬人口」是包括了奧地利、捷克蘇台德地區、波蘭的波屬西里西亞、波屬但澤等區域的「德意志人口總數」。
單論「德國」的人口,是6600萬。按照戰後人口的統計,德國在二戰至少損失了1600多萬人(其中士兵死傷高達600多萬,平民約死傷1000多萬),從1944年開始,只是短短的2個月之內,蘇軍攻入德國後,就屠殺了300多萬平民,在盟軍的空襲下也造成了約200萬平民的傷亡。1945年5個月以來,蘇軍佔領德國後,屠殺辱殺平民高達500多萬。
二、納粹德國介紹
納粹德國指在1933年至1945年期間由國家社會主義德意志工人黨所統治的德國。納粹德國先後有兩個官方國名,分別為1933年至1943年使用的德意志國與1943年到1945年的大德意志帝國。「第三帝國」一詞繼承了中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與近代的德意志帝國。
納粹德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發起國之一。奧地利與捷克斯洛伐克分別在1938年與1939年被納粹德國吞並,其中捷克被直接吞並,斯洛伐克則是納粹德國的傀儡政權。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閃擊波蘭第二共和國並與蘇聯共同瓜分,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
至1940年6月22日,納粹德國佔領了大半個歐洲,其中包括法國、比利時、盧森堡、荷蘭、丹麥、挪威。其佔領區內的「不受歡迎的人」和另外一些民族亦不斷受到迫害。1940年9月27日,德國、義大利和日本簽訂《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結成了侵略性軍事同盟,1941年6月22日,納粹德國撕毀《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突襲蘇聯,蘇德戰爭爆發,德軍一度兵臨莫斯科,在1944年紅軍發動十次斯大林突擊。
盟軍在諾曼底登陸後,戰爭的天平已倒向另一方。德國城市遭到盟軍大規模地轟炸,面臨著嚴重地資源短缺問題。1945年初,盟軍自西向東,而紅軍則自東向西不斷推進。4月,蘇聯紅軍攻入柏林,4月30日希特勒自殺。5月8日,德國投降,並簽署投降書,納粹德國宣告滅亡。
三、納粹德國軍事成敗原因
1、勝利滅亡法國
在英、法的壓迫與希特勒的威脅下於1938年9月29日使捷克斯洛伐克的蘇台德這一軍事要區劃分給了德國,這便是《慕尼黑協定》,史稱「慕尼黑陰謀"但德國並不罷休1939年3月吞並了整個捷克斯洛伐克。既而希特勒的矛頭指向了波蘭,1939年4月希特勒發布了「永遠消滅波蘭」的作戰計劃。
9月1日德國出動了五十多個師、二千多輛坦克和二千多架飛機,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的倉促應戰加之武器落後、裝備又差,且一味的依賴英、法兩國。而英、法指望德國擊潰波蘭後進攻蘇聯。由於波蘭是英、法的盟國,所以對德宣戰其實是宣而不戰。
那時候德軍在西線只有二十三個師,而英、法擁有一百一十個師的龐大兵力,卻不出擊,出現了所謂「奇怪的戰爭」、「靜坐戰」、「滑稽的戰爭」的狀態。而其實,德國與蘇聯已簽定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在德軍進攻波蘭同時,據內幕消息,蘇聯也正式從東線進攻波蘭.蘇聯希望德國能與英法作戰。
而英法也希望能"引水他流",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希特勒很好抓住了英法蘇這一心理,從中抓住機遇,不斷擴張獲取資源為日耳曼民族獲得生存權。但對波蘭的戰爭中我們也已看出,除了這個原因外,另一個重要原因便是德軍自身的戰鬥力,德軍的戰鬥力、士兵素質、戰略、戰術都處於世界最先進水平,這一點從對法國戰爭中實力展露無疑。
2、錯失戰機
當英、法軍隊錯失良機的時候,德國卻做好了西線進攻的准備.丹麥和挪威是控制北海和波羅的海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又是瑞典鐵礦輸往德國的交通要道.1940年4月9日清晨,德軍空襲丹麥和挪威,四小時佔領了丹麥首都哥本哈根,6月10日德軍佔領整個挪威.1940年5月10日德國計劃繞過馬其諾防線,然後迫使法國投降,盧森堡國小力弱,不戰而亡。荷蘭抵抗了四天後,於14日宣布投降。
比利時同一戰時一樣英勇抵抗,5月28日宣布投降,但不一樣的是沒有能挽救法國.德軍裝甲兵團開始發揮其優勢,前進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然而正當眾人都開始認為德軍將橫掃六合之時,希特勒卻犯了一個致命的錯誤。5月24日在比利時境內的英、法盟軍有四十餘萬人,被迫退到一塊狹小的三角形地帶敦刻爾克。
而正當古德里安命令其所屬第二裝甲師挺進之時,希特勒卻突然下達了坦克部隊停止前進的命令。得以讓盟軍將33.8萬人運到英倫三島。這些人後來成為了反攻歐洲大陸的中堅力量。對這一命令有兩種說法可以解釋:一是不列顛民族是希特勒認為的僅次於日爾曼人的民族想放英國人一條生路為今後留有後路;二是因希特勒擔心自己心愛的裝甲部隊過於深入會陷入孤立。
即使這樣,6月5號德軍兵不血刃的佔領了巴黎,1940年6月22日法國投降。極具諷刺的是,希特勒挑選的簽字地點正是當年「一戰」德國簽字投降的地點。這也進一步表明了英法推行的綏靖政策使法國葬送在希特勒的鐵蹄之下。
3、丘吉爾上台
1940年5月10日,英國首相張伯倫被迫辭職,保守黨首領袖丘吉爾上台執行,決心挫敗希特勒。丘吉爾在政期間做了件罕為人知卻對「二戰」有著巨大影響的事件。他將政府在瑞士銀行里的資金用於買通西班牙政界人士,這才使西班牙在「二戰」時保持了中立。
在1936年西班牙內戰中,由於德國的大力幫助使西班牙法西斯專政推翻共和國。所以憑此關系,西班牙一定會加入到德國這一邊來的,這樣以後的戰局就很難預測了。所以這算是一個「第三帝國」衰亡的外部原因。除此之外希特勒此時又犯了一個重大錯誤,他命令空軍司令戈林對不列顛進行空襲,但只持續了兩、三個星期,英國的主要軍用設施並沒有遭到毀滅性打擊,相反使英國人的鬥志更加堅強。
德國空軍沒有實現沉重打擊英國的目標,而德國海軍又難以與強大的英國皇家海軍抗衡。在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的情況下德軍無法對英國實施登陸。沒有完全解決英國,也就沒有完全解決德國腹背受敵的危險。希特勒便准備進攻蘇聯。
4、進攻蘇聯
希特勒進攻蘇聯恰恰又是他犯的一個毀滅性錯誤。在沒有完全消滅英國之前,他對蘇聯的戰爭無疑是將自己的戰線拉得更長。此乃軍事上的大忌,但他別無選擇。
納粹德國的戰爭機器一旦發動就無法停止下來,因為納粹德國的軍備擴張和財政擴張是無止境的,這種無限度的軍備擴張和財政擴張已經摧毀了納粹德國的造血能力,迫使他們必須一次又一次的發動戰爭獲取其他國家的收益和財富,並徹底從經濟上掠奪猶太人以及各個佔領區,用掠奪到的財富來支付他們天文數字一樣的財政開支和軍費支出。
假如這個過程一旦停止下來,那麼等待著他們的就是必然的經濟崩潰和軍事失敗!換句話說,納粹德國從發動戰爭起就註定會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