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普法戰爭普魯士為什麼不滅了法國

普法戰爭普魯士為什麼不滅了法國

發布時間:2023-05-13 04:27:03

⑴ 普魯士在普法戰爭中為什麼不在法國被俘後直接吞並法國

十九世紀中後期,普魯士為了完成統一德國的重任,發動了普法戰爭。本來法國是歐洲的強國,可是在普法戰爭中卻是大爆冷門,居然被名不經傳的普魯士軍隊打得慘敗,而且法國的皇帝拿破崙三世也當了普魯士的俘虜。

普魯士政府也看到,如果全部精力放在吞並法國上,無論是奧匈帝國、沙俄都從背後捅一刀,就是偷偷襲擊自己國土,這對普魯士也是非常危險的。如果英國再繼續支持法國,自己也是寡不勝眾。

最重要的,就是普魯士政府認識到發動普法戰爭目的,還是在於統一德意志領土。這時候的普魯士與二戰時候德國不同,是沒有任何侵略野心的。即使普魯士有侵略野心,也是藏著,不可能在國家統一大業剛完成時候,就露出侵略的爪牙,這也是不敢吞並法國的根本原因。

⑵ 普法戰爭法國為什麽會失敗

普法戰爭是普魯士和法國為爭奪歐洲霸權在1870年至1871年所進行的一場規模巨大、影響深遠的戰爭。這場戰爭直接導致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巴黎公社無產階級革命的爆發,促使普魯士完成了德意志統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國。同時,在德法之間播下了仇恨的種子,在以後的半個多世紀里一直影響著兩國之間的關系,並且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整個歐洲的局勢。

戰爭爆發之前,根據1815年拿破崙被徹底打敗後的維也納會議的決議,在德國土地上建立了以奧地利為首的德意志聯邦。它包括34個封建君主國和4個自由市。但各邦在內政、外文、軍事上卻是獨立自主的。其中,奧地利和普魯士是該邦聯中最大的兩個國家,它們為爭奪在德國的領導地位而長期進行斗爭。普魯士是一個軍事封建王國。1861年威廉一世登上王位後,為實現其兼並全德的野心,立即大肆擴充軍備,並任命以擁護帝制聞名的俾斯麥為首相兼外交大臣。在俾斯麥任首相期間,信奉強權政治,推行鐵血政策。1864年,他拉攏奧地利作為同盟者,策動了對丹麥的戰爭。丹麥戰敗,普、奧兩國之間的矛盾加劇。1866年,俾斯麥又聯合義大利發動了對奧地利的戰爭。奧軍戰敗,被迫向普魯士求和。於8月23日,普、奧在布拉格簽訂和約,奧地利退出德意志邦聯,舊邦聯宣布解散。俾斯麥趁機吞並北部4個支持奧地利作戰的邦國,並於次年組建了以普魯士為首的北德意志聯邦(轄22個邦國和3個自由市,3100萬人口)。普奧戰爭雖確立了普魯士在德意志的統治地位,但德國的統一還沒有最後完成。巴伐利亞、巴登、維爾騰堡和黑森達姆斯塔德等西南四邦仍保持著獨立地位。這四邦緊鄰法國,拿破崙三世不願德國強大,極力施加影響,不讓四邦統一於德國。這促使俾斯麥下決心藉助武力解決同法國的紛爭。

19世紀中期的法國,從經濟上說,資本主義顯持續發展勢頭,工業革命處於最後完成階段,生產能力在資本主義世界居第二位,僅次於英國。但在政治上,它卻是一個極其反動、極富侵略性的國家。帝國皇帝拿破崙三世,為了維護大資本家的利益和鞏固自己的統治地位,對內採取了反革命的軍事獨裁,把一切大權集中在自己手中,並把國家的軍事、警察、官僚機構擴展到前所未有的規模,人民對帝國政權極端不滿。對外採取擴張主義政策,頻頻發動侵略戰爭。如,1853—1856年,法國與英國聯合,為瓜分地中海東部勢力范圍,同俄國進行了克里米亞戰爭。1859年,法又以「援助」義大利統一為名,參加了對奧地利的戰爭。1856—1860年,法國加強了對中國的侵略,夥同英國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此後,又幫助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革命等。

法國對毗連的德國萊茵河地區豐富的天然資源早已垂涎三尺,但苦於沒有機會下手。1866年的普奧戰爭結束後,普法之間的關系很快便進入一個空前緊張時期。普法兩國都在有意識地為贏得一場預想中的大規模廝殺而積極創造條件。

60年代末,法國由於拿破崙三世的軍事獨裁和反動的內外政策,加劇了國內的階級矛盾,使一切反對拿破崙三世的力量都得到了空前加強。特別是法國無產階級也顯得十分活躍,隨著1864年第一國際的成立,巴黎及其他城市先後成立了國際支部,領導工人群眾宣傳社會主義,頻繁舉行政治罷工,鼓動推翻拿破崙三世的反動統治。拿破崙三世面對國內這樣一種十分動盪緊張的局勢,為了轉移人民的注意力,擺脫國內的政治危機和滿足資產階級掠奪貪欲,促使其急於發動一場對外戰爭。此時,俾斯麥便利用西班牙王位繼承問題,預設圈套,誘使法皇拿破崙三世走上了宣戰道路。1870年7月19日,法國終向普魯士宣戰,揭開了普法戰爭的序幕。

在法國宣戰之後,普法雙方便投入了緊張的戰爭動員和軍隊調動工作。到7月底,法國編成萊茵軍團,在法德邊境的阿爾薩斯和洛林共集結有八個軍,約22萬人,由拿破崙三世任總司令,勒布夫為總參謀長。其計劃在普魯士未及動員展開之際,先機制敵,集中兵力越過國界,直取法蘭克福,切斷南北德意志之聯系,迫使南德諸邦保持中立,全力擊敗普魯士;與此同時,普軍也在萊茵河中游梅斯和斯特拉斯堡之間集結了三個軍團,約47萬人,由威廉一世為總司令,毛奇(老毛奇)為總參謀長。其計劃集中優勢兵力,向阿爾薩斯和洛林進攻,力爭將法軍主力圍殲於邊境地區或將其驅至法國北方,繼而圍攻巴黎,迫敵投降。

8月2日,以法軍在薩爾布呂肯地區向普軍發動進攻而拉開普法戰爭的序幕。至8月4日,普軍在威廉一世和毛奇的指揮下,進行了預有準備的抗擊,並反攻入法境。8月上旬,法軍在沃爾特、斯比克倫、馬爾斯拉圖爾和格拉沃洛特—聖普里瓦等幾次會戰中接連失利。到8月中旬,法軍主力部隊的部署已被普軍割裂。一部由法軍巴贊元帥率領的左翼和中路的萊茵軍團共17萬人,被圍困於戰略要地麥茨要塞;另一部由拿破崙三世和麥克馬法元帥率領的右翼3個軍共12萬餘人,在夏龍編成以麥克馬洪為司令的夏龍軍團。8月30日,法軍在博蒙地區與普軍激戰後退守色當。隨即,毛奇命令普軍向夏龍軍團兩側運動。8月31日,普軍第四軍團佔領麥茨河右岸至法比邊界的整個地區,封鎖了法軍經蒙梅迪東進馳援麥茨的道路。

9月1日至2日,普法進行了此次戰爭中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一次會戰——色當會戰。9月1日上午,普軍第三軍團佔領符里濟、棟舍里等地,切斷了法軍由色當經梅濟埃爾西撤的鐵路,進而插到法軍側後的聖芒若和弗累涅一帶,堵住了法軍向比利時撤退的通路。當天中午,普軍完成了對夏龍軍團的合圍,並開始進行猛烈的炮擊。下午,法軍數次突圍失敗,拿破崙三世自知已無力挽回敗局,於下午4時半下令掛起白旗。9月2日,法皇拿破崙三世率8.3萬官兵向普軍投降。此會戰,法軍共損失12.4萬人,其中僅3000餘人逃到比利時境內;普軍損失近9000人。色當慘敗加速了拿破崙三世帝國的崩潰。9月4日,法國宣布成立共和國,組成了以特羅胥將軍為首的資產階級共和派政府——「國防政府」上台執政。

德國民族統一的障礙業已消除,德國南部諸邦於1870年11月順利並入北德意志聯邦。但普魯士當局並未因此而終止軍事行動。9月中旬,普軍向巴黎進軍,並包圍了巴黎。至此,普魯士所進行的這場戰爭已不再具有原先的防禦性質,而變成了一場地道的侵略性掠奪戰爭。這樣普法戰爭進入到第二階段已轉變成為法國進步的民族解放戰爭。在這一階段中,法國除新建的北方軍團和盧瓦爾軍團等在戰場上對普軍作戰外,還有廣大的人民群眾(自由射手)展開游擊戰,這時,法國仍具有約100萬人的抵抗力量。但是,由於法國資產階級政府實行投降政策,企圖與敵人勾結,阻止抵抗運動繼續發展。9月23日,普軍佔領圖勒,27日斯特拉斯堡守軍投降。

10月27日,巴贊元帥率17萬法軍在麥茨投降。這使普軍得以騰出兩個集團軍壓向盧瓦爾和北方軍團,使這兩個軍團在與優勢的普軍作戰中被擊敗。此間,法國政府曾兩次向普軍求和;巴黎居民由於飢困交加,反對政府的投降政策,舉行了多次起義。

1871年1月22日,法國政府鎮壓巴黎居民起義後,同德軍指揮部進行了最後的談判,於1月26日簽訂巴黎投降的條約,1月28日在凡爾賽普軍大本營簽訂了停戰三周的協定。2月26日,草簽《凡爾賽和約》。和約締結後,資產階級政府勾結民族敵人向巴黎工人發動進攻,於是爆發了偉大的巴黎公社起義。3月18日,巴黎人民起義成功,巴黎公社宣告成立。1871年5月10日,就在巴黎公社失敗前不久,法國外交部長茹爾·法夫爾與德意志帝國首相俾斯麥在德國美因河畔的法蘭克福城簽訂了正式和約。普法戰爭至此正式結束。

普法戰爭以法蘭西第二帝國的垮台和法國資產階級政府的投降而告結束。依和約規定,法國割讓阿爾薩斯和洛林給德國,並賠款50億法郎。1871年1月18日,普王威廉一世在凡爾賽宣告德意志帝國成立,並自立為皇帝。至此,德國的統一終告完成。普法戰爭之後,由於德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劇,歐洲大陸變得更加動盪不定。兩國在這次戰爭中的結怨,成為後來引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主要因素之一。

普法戰爭期間,恩格斯在他發表的一系列戰爭短評中就指出,有三個基本錯誤導致色當慘敗:「第一,法軍在迎擊敵人的進攻時所處的陣地,使獲勝的德軍能夠揳入法軍分散的各軍之間,結果把法軍割裂為兩支獨立的部隊,並使它們彼此不能會合,甚至不能配合作戰;第二,巴贊軍團在麥茨行動遲疑,結果被緊緊地圍困在那裡;第三,援救巴贊兵團所用的兵力和所沿的路線,簡直是唆使敵人俘虜全部援軍。」法軍所犯的三個基本錯誤,究其原因,除巴黎政府的錯誤指導外,也與前線的最高指揮官指揮失誤有關。而普軍總參謀長毛奇善於製造、利用法軍的錯誤,巧妙地施展謀略,實施正確、堅定、靈活的作戰指揮,使普軍在戰爭一開始就取得主動權

⑶ 普法戰爭中普軍兵臨城下,巴黎卻發生革命,這對於普軍來說不是天賜良機嗎只要以鎮壓巴黎公社的理由開進

關鍵是當時的普魯士皇帝威廉一世的目的不是為了滅掉法國,而是為了自己能夠登基加冕,進而成為德國的皇帝。
當時的法國皇帝拿游亮破侖三世是威廉一世的登機之路上不得不鏟除的絆腳石,但威廉一世並不想滅掉法國,而是調整整個歐洲大陸的勢力,讓自己能夠順利的稱帝,至於戰敗的法國只需要孤立他就可以了。斬草除根反而對德國不利。
普法戰爭的時候,法國雖然敗了,但是在法國本土仍然存在不少戰鬥力(拿破崙三世打仗雖然不行但是治國和外交可謂是個天才,當時法國的實力是芹磨瞎歐洲第一,其他國家大多與法國結盟),如果威廉一世要滅掉法國勢必會引起這些人的反抗,此時德國經過大戰也疲憊不堪,不能再繼續打下去了,況且德國背後還有個奧地利呢(普奧戰爭後奧地利天天想搞死德國,而且奧地利甚至一度准備與法國結盟來前後夾擊普魯士),更不要提已經從克里米亞戰爭中恢復元氣的沙俄了呢。
你看威廉一世打贏普法戰爭嫌空以後馬上搞了個三皇同盟來穩住奧地利和沙俄,免得自己背後挨刀子。

⑷ 普法戰爭中,法國全線潰敗,普魯士為什麼不乘勝追擊吞並法國

普奧戰爭是鐵血首相俾斯麥生涯中最重要的戰爭,在普魯士統一過程中的三大戰爭中,普丹戰爭最輕松,普魯士和奧地利聯手打丹麥,怎麼算都能贏,而普法戰爭雖然說理論上法國強於普魯士,可是此時的普魯士基本上已經統一了德意志,有著充足的資源對抗法國,那時的俾斯麥信心十足。可是普奧戰爭不同,當時基本上就是德意志聯邦內戰,普魯士雖然國力稍強,但是奧地利卻得到了大多數德意志邦國的支持。

而在戰爭中,其實普魯士軍隊的表現只能說一般,奧地利的軍隊雖然戰敗,但是也保留了一定實力,雖然在我們事後可以總結出很多經驗認為普魯士必勝,但是在當時,認為奧地利占優,甚至打成持久戰也並非不可能的事。

⑸ 為什麼普法戰爭普魯士沒有吞並法國

歐洲的政治史十分復雜的,因為歐洲列強很多,做每一個決定時都要顧及其他列強。如果普魯士能夠吞並法國,那麼他就會成為歐洲大陸的霸主,英國俄國和奧地利是絕不會同意的。而且在民族主義已經在歐洲大陸傳播開來的時候,吞並一個與自身人口差不多的大國,簡直就是給自己添亂,一個匈牙利就能把奧地利惡心上百年,更不要說吞並法國了

⑹ 普法戰爭中法國幾乎亡國,為何普魯士不乘勝追擊直接吞並整個法國呢

在普法戰爭中,表面看起來法國軍隊在普魯士軍隊面前很脆弱。甚至拿破崙三世也成了普魯士的俘虜。法國似乎很軟弱。但事實上,法國在普法戰爭之前並不軟弱。從中世紀到普法戰爭前,法國一直是歐洲的一個重要大國,並長期占據歐洲大陸的主導地位。盡管在法國大革命後法國的實力被削弱了,但它作為大國的很快就恢復了。當時英國是盟友,俄國、義大利等國也有求於法國;在軍事上,法國實行常備軍制度。法國軍隊裝備精良,訓練有素,在歐洲、亞洲、非洲和美洲各地作戰;經濟上,法國工業發展迅速,經濟繁榮,是當時歐洲大陸第一個經濟大國。法國占整個歐洲財富的18%,僅次於英國,擁有龐大的海外殖民地。


總體而言,普魯士和法國的實力相當,但普魯士的戰爭潛力明顯弱於法國,後方也不穩定。如果戰爭持續很長時間而法國沒有進攻,普魯士將首先崩潰。因此,普魯士沒有能力徹底打敗和吞並法國。當時,歐洲國家對普魯士普遍不樂觀。當時他們所做的大部分准備工作都是為了防止普魯士被法國打敗,從而導致法國在歐洲大陸的主導地位。

⑺ 為什麼普法戰爭時德國不滅了法國

德國當時的戰略不是吞並什麼國家,而是稱霸歐洲大陸。
德國吞並法國,對他本身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利益。一方面,法國確是是歐洲的傳統強國,也長期與德國形成競爭關系。但是對於德國來說,德國當時的戰略是需要稱霸歐洲大陸,成為歐洲大陸的領導。此外,在德意志統一中俾斯麥也選擇了「小德意志」的路線,也正反映了德國建立統一的民族國家中選擇了一條單一民族的路線。因此,從德國的立場來看,吞並法蘭西民族的法國並不等於強大自身,而更可能削弱自身。
從法國的角度看,法國人從1789年大革命斷斷續續進行了近百年的革命,在法國大革命期間也顯示了強大的反侵略意識。
此外,從外部環境看,英國的大陸均勢政策並不會坐視德國吞並法國而強大,正如不會坐視當年的拿破崙稱霸歐洲大陸,因此法國的存在也是英德之間戰略均衡的需要,雖然這種均衡並不穩定,後來英法協約,從英國的立場看就是聯合法國來遏制德國。

⑻ 威廉一世和俾斯麥為什麼不徹底滅掉法國呢

威廉一世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第二子,1797年出生於柏林。父親逝世後,他的哥哥威廉四世繼任普魯士國王,封威廉一世為親王。

俾斯麥的「三部曲」取得預期效果。不久,南德四個邦發表聲明,宣布加入德意志聯邦。統一的時機漸漸成熟了,1870年12月,在俾斯麥的策劃下,北德意志聯盟派遣代表團到凡爾賽,請威廉一世當德意志帝國的皇帝。

⑼ 為什麼普法戰爭時德國不滅了法國

不是不滅,是不敢。
當時的世界是英法兩大流氓說了算,連美帝核燃鎮都被他們排擠出了圈子,1812年英法聯軍火燒白宮,1855年打敗了沙皇俄國,1856年火燒圓明園,全世界的大國都被他們揍了一遍,一個能打的都沒有!而德意志完成統一已經是1871年了,那個時候全世界的土段核地都被英法瓜分完畢了。在1870年以前,不要改粗說沒完成統一的普魯士,就算美帝都被英法按在地上肆意摩擦。

⑽ 普法戰爭時,普魯士為何不借法皇投降、法國混亂之機吞並法國

普法戰爭也被稱為德法戰爭,是普魯士為統一德國,與法蘭西第二帝國爭奪歐洲大陸霸權而爆發的戰爭。戰爭由法國發起,最後以普魯士大獲全勝,建立德意志帝國而告結束。

不管怎麼說,普魯士的戰略目標已經達成,不僅拿到了重要的資源工業區阿爾薩斯、洛林,得到了50億法郎的戰爭賠款,而且通過戰爭徹底搬開了統一德意志道路的絆腳石——法國,改變了歐洲政治格局,還讓一個新興的強大的德國躍然歐洲地圖之上。

閱讀全文

與普法戰爭普魯士為什麼不滅了法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