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德國侵佔法國後只佔領法國北部,為何還要留下南部維希法國
1940年春天,在經過幾個月的准備以後,德國軍隊開始進攻西歐各地。法國號稱歐洲大陸第一強國,但就是這么一個國家,僅僅支撐了38天便向德國投降。最奇怪的一幕出現了,德國軍隊進入了法國首都巴黎。但是德國並沒有完全吞並法國,而是留下來法國的半壁江山,希特勒為何要這么做? 一、法國畢竟是一個大國,直接滅亡並茄孝不容易 德國進攻西歐地區時,法國已經做好了戰爭准備。當時,法國高層認為德軍會沿用一戰時期老路,從比利時的平原地區進攻法國。因此,英法聯軍的精銳力量進駐比利時,准備御敵於國門之外。但是進攻比利時的德軍僅僅是一支偏師,德軍主力集結在阿登森林地區,准備對法國發動突襲。法國高層沒有料到德國會從這里進軍,因此在阿登森林駐扎的軍隊很少。德國經過一段時間的折騰以後,攻克了法國邊境重鎮色當。色當失守之後,德軍部隊長驅直入,閃擊戰的威力開始顯現。法國軍隊根本沒有集結抵抗的時間,兩次反擊全部以失敗而告終。此時法國主和派上台,他們主張與德國進行談判。最終德軍兵不血刃的戰略了法國首都巴黎,希特勒在巴黎舉行了閱兵式。 德國與法國進行了談判,法國需要承擔一筆巨額賠款,此外法國大西洋沿岸地區被並入了德國。而地中海沿岸地區得以保全,這些地區在法國維希 *** 的統治下。此時,德國內部出現了不同的聲音,既然有能力佔領巴黎,乾脆吞並法國全境豈不是更好。留下了一個不倫不類的維希政權,這對德國有什麼好處?其實德國此舉很有戰略眼光,法國是一個擁有4000多萬人口的歐洲大國,絕對不會被輕易征服。如果德國全面佔領法國,法國人看到即將亡國,肯定會上演困獸之斗。在兵法上也講究圍三缺一,如果過分 *** 法國,即使德軍佔領了法國全境,也會付出很大的代價。法國一直是歐洲強國,民族自尊心已經形成,在這個時候絕對不能過分的削弱,否則會適得其反。 二、法國海外殖民地廣大,戴高樂的流亡 *** 很有效 法國和英國都是殖民地十分遼闊的國家,如果德國將法國徹底消滅,那麼法國的殖民地肯定會分崩離析。絕大部分會被美英等國接管,這樣的局面並不扒納盯利於德國。與之相反,如果留下一個維希傀儡 *** ,這樣就給法國人留了最後的面子。不僅抵抗情緒會降低,而且還可以調動法國的各種戰爭資源。維希 *** 好歹也算 *** ,它可以管理法國龐大的殖民地體系,從而為德國提供基地和補給。其實這樣的情況在全世界都比比皆是,日本佔領朝鮮半島以後,起初也不敢直接吞並春和,而是搞出了一個傀儡政權。在國家戰略層面,絕對不能出現盲目憤青的行為。德國之所以沒有直接吞並法國,除了需要一個緩沖時間之外,還有就是戴高樂流亡 *** 的影響。 法國被德軍佔領以後,法軍將領戴高樂逃往英國組織了抵抗 *** 。由於此時法國在國外出現了抵抗 *** ,德國方面認為留下這個維希傀儡 *** 與之對抗更有利。戴高樂當時當然沒有力量反攻法國,他首先要與維希 *** 爭奪殖民地的控制權。戴高樂號召法國殖民地不要服從維希傀儡 *** 的命令,大家團結起來抵抗德軍。事實證明,大部分法國殖民地站在戴高樂這邊,只有少量的殖民地迫於形勢服從維希 *** 的命令。戴高樂依靠各個殖民地的軍隊,合並出了一支非洲軍團。這是戴高樂手裡唯一的家底,此時德國對維希 *** 已經失望,希特勒命令德軍佔領法國南部。這是德國高層的失策之初,此舉有利於德軍方面,但同時也把法國人推向了盟軍陣營。
『貳』 二戰時期法國的殖民地主要分布在非洲的什麼部
二戰時期法國的殖民地主要在非洲北部,北非是法國的傳統殖民地區域,突尼西亞、摩洛哥、阿爾及利亞都是法國的殖民地。
另外,法屬西非的廣大區域、非洲東南部的馬達加斯加、以及印度、東南亞也都有法國殖民地。
『叄』 二戰結束後,為何法國仍然保留了大量海上領土
在二戰結束之後,法國仍然有非常多的海上領土,主要是因為法國在管理殖民地的時候,對當地的百姓進行奴化教育。也只有是實行這種管理方式,才讓法國留住了當時的殖民地。雖然法國在戰爭當中屬於失敗方,但是他比起其他那些失敗方的國家來說明顯要好的多。
法國當時對殖民地進行了非常特殊的管理方式。當時法國一直對殖民地實行的是奴化教育。法國在管理殖民地的時候,可以說把殖民地已經當成了法國本土來管理。法國要求當時殖民地所用的教材都要與法國本土教材一樣。而法國之所以這樣做,主要還是想讓殖民地的文化傳統得到破壞,讓人們從內心上服從法國的統治。
『肆』 二戰法國和德國
二戰中的法國空軍
二戰中的法國空軍
1940年5月10日至6月24日希特勒德國軍隊對西歐諸國實施了閃擊戰,目的在於粉碎英,法,比聯軍,佔領荷蘭和比利時,迫使法國投降,進而強迫英國簽定有利於德國的和約。戰局以盟國軍隊被擊潰,德國佔領比利時,荷蘭,盧森堡和法國大部領土而告終。
交戰雙方空軍的兵力對比
戰局展開時,法國在西歐擁有1500多架飛機,其中700架戰斗機,260架轟炸機,180架偵察機和400架對地攻擊機。英國實際上擁有1500多架飛機,但是,駐在法國的只有350架。德國空軍應用於這次閃擊戰的飛機有3500多架,其中中型轟炸機1300架,戰斗機1200架,「斯徒卡」式俯沖轟炸機380架。此外,還有對地攻擊機和偵察機640架。
荷蘭的戰斗
1940年5月10日,德國發動了一系列摧毀性進攻,閃擊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揭開了西線戰役的序幕。5月10日凌晨時,德軍從地面和空中同時襲擊荷蘭。德軍除了以一個裝甲師的兵力進行地面突破外,主要師利用傘兵和空降部隊,企圖奪取鹿特丹正南和東南方向上的幾座重要橋梁,以便攻入包括海牙,阿姆斯特丹,烏德勒支,鹿特丹和萊伊登在內的所謂「荷蘭要塞」。但是直到5月14日清晨,「荷蘭要塞」尚未突破,鹿特丹也未失守。德軍為了迅速粉碎荷蘭的抵抗,從比利時前線調來一些空軍部隊,主要是俯沖轟炸機,猛烈轟炸鹿特丹,以便加速奪取「荷蘭要塞」(此戰精彩,另文祥述)。5月14日,荷蘭投降,政府和王室流亡英國。德國空軍在入侵荷蘭的戰爭中損失了470多架飛機,其中主要是運輸機,但不少在事後得到了修復。
比利時的戰斗
德軍突破比利時的最大障礙是阿爾貝特運河(Albert),因為運河兩岸陡峭遍布防禦工事,河上的3座橋梁均及其堅固。橋梁左近側由埃本埃馬爾要塞控制。德軍為了盡快突破比利時邊境,攻佔埃本埃馬爾要塞進而控制阿爾貝特運河,於5月10日凌晨在戰爭史上首次投入使用了拖曳滑翔機(此戰精彩,以後另文祥述)。5月11日中午,要塞陷落,於是,比利時戰役即向縱深發展。5月12日,比軍放棄了他們沿馬斯河(Maas)的陣地,敗退下來。比利時國王於5月28日清晨宣布投降。至此,比利時軍隊依靠要塞和運河區既設防線共堅持作戰18天,有效的抵抗和阻滯了入侵德軍!
法國的戰斗
法國是德軍在西線戰役中的首要目標。5月10日凌晨在德軍突襲荷蘭和比利時的同時,戰斗就在不利於法軍的情況下打響了。德國空軍中型轟炸機和俯沖轟炸機在戰斗機的有效掩護下,開始了對法國空軍基地進行了有系統的突擊。停機坪,跑道,倉庫等作為首要目標遭到了輪番轟炸,法軍大量飛機未能起飛即在地面被毀。德國空軍同時還攻擊了法國的鐵路樞紐和公路系統,以遲滯法軍。面對德軍的強大攻勢和瘋狂突擊,法國政府和軍事當局倉促應戰,應變遲疑,決心猶豫,指揮慌亂。空軍指揮部沒有及時組織力量射炸德軍入侵部隊,減緩德軍前進速度,為己方軍事展開贏得時間。甚至因為害怕德軍報復,竟然禁止法軍轟炸機轟炸德國城鎮。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勝,於是頑固地抱著一戰經驗不放。鑒於德法邊境經營多年的要塞防線,法國統帥部認定德軍地面主力仍須佔領荷蘭和比利時後贏得進攻法國的通道才會大舉進攻法國,並與之進行一戰形式的大規模會戰以決定勝負!實際上,德軍計劃地面主力部隊仰仗空軍突襲和有效掩護,集中裝甲力量,沿盧森堡邊境,經阿登森林,度過馬斯河,向法國腹地迅猛穿插。而法軍在落後的軍事思想指導下,還將能夠動員的有限的空軍派去轟炸阿爾貝特運河上的橋梁!法軍希望在比利時頂不住時通過這一手段延緩德軍推進速度(法英均認為重點在東北面荷,比方向,英軍在歐洲大陸的部隊也主要在這一戰略方向)。即使如此,攻擊橋梁的法國空軍也遭到慘敗,前往轟炸的盟軍飛機竟然全遭擊落,損失慘重。在這一地段,德國空軍也掌握著制空權。 5月10日佛曉時分,德軍輕松渡過奧爾河及蘇雷河。11日夜至12日,德軍繼續越過塞穆瓦河。在全部的軍事行動中,德國空軍始終為其裝甲部隊提供全面的空中偵察,空中掩護和對地支援。甚至由於害怕敵人竊聽,連部隊的軍事命令都是由德國空軍空投給地面的裝甲兵指揮官們的。
5月12日,由於德軍的進攻如此的順利,裝甲指揮官們決心不等步兵到來,即強渡馬斯河。5月13日,德國空軍集結大量部隊,包括12個「斯徒卡」俯沖轟炸機中隊在內的大量德國飛機前來支援強渡。上午11時,在渡河之前,德國空軍開始分批轟炸河對岸的法軍指揮所,炮兵陣地和步兵掩體。德國「斯徒卡」飛機對地攻擊時垂直俯沖到幾乎接近地面才拉起,除了掃射和轟炸以外,飛機巨大的噪音對當時接觸飛機不多的法國陸軍普通士兵來說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德國空軍的掩護戰術也非常的有效,鑒於當時的空軍對地攻擊仍然有很大限制,德軍採用少架多批,低強度高烈度的方式。雖然每次轟炸時間短,威力不大,但是每隔一會就來一次,以此掩護乘橡皮舟分批渡河的德軍。盡管法國空軍猛烈轟炸河上僅有的一座橋梁和河中的德軍,但遭遇了德國空軍戰斗機部隊的驅逐。下午4時德軍大部均已到達河對岸,法軍沿河工事與炮兵陣地均遭摧毀。午夜時分,德軍已經進至河以南8公里之遠!德軍及時控制了馬斯河渡口,並陸續將大量部隊運過河,至此,法軍已呈敗像!
面對德軍的進攻,法軍尤其是法國空軍,在開戰之初的慌亂之後,也進行了殊死的抵抗。5月14日,鑒於德軍涌過馬斯河並輕松佔領軍事要地色當,為了給法第2集團軍贏得時間進行軍事展開以反擊入侵的德軍裝甲部隊。法國空軍集中力量對色當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轟炸。法空軍布雷蓋-693型飛機在不洛希152和英國空軍的「颶風」戰斗機的掩護下,對德軍進行輪番轟炸,此外還有13架老式的143M夜間轟炸機也隨同進行了晝間轟炸。然而,由於為了避開德軍戰斗機,法機飛得很低,遭德軍地面炮火猛烈射擊,有一定的損失。同日,為了阻止德軍越來越多的涌過馬斯河。以英空軍為主,法空軍為輔,轟炸馬斯河上的德軍橋梁(德國工兵早在14日即架起第一座浮橋,以後更是越架越多)。第一次攻擊英國空軍就損失了85架轟炸機,德軍只是3橋微損,很快就修復了。接下來的3天,英空軍繼續攻擊,前後損失250多架各種飛機。由於當時英軍早期型的「颶風」不是德國空軍戰斗機的對手,盟軍飛機必須低飛以躲過德空軍的戰斗機。這一情況造成盟軍飛機多損失於德軍地面猛烈的高射炮火。(英國空軍在法國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戰斗,除大陸派遣部隊以外,又先後調集261架「颶風」戰斗機以及後來補充的飛機。從5月10日戰鬥打響至19日,被擊落75架,傷120架,到後來撤回英國的只有66架!)
5月19日,德軍佔領阿拉斯,20日,佔領阿布韋爾,至此,法軍北線全壞,戰局已近不救!
在接下來的敦刻而克大撤退中,英德空軍激烈爭奪制空權,以實現戰場控制。德國空軍在戈林的親自指揮下,集中所有能夠集中的空軍計800多架(內轟炸機300多),全力轟炸敦刻而克,甚至在港區投擲水雷封鎖港口,阻止英軍接援,力爭將英法軍消滅在灘頭上。面對極其險惡的戰場態勢,英空軍更是傾其所有,以每日300多架次的力度與德軍爭奪制空權。其中,從英國本土出發的戰斗機共達2739架次,並在戰斗中投入大量的新型「噴火」式戰斗機。由於英軍的奮力拚殺和地理及氣象條件對德軍的限制(英空軍從本土起飛,海峽只有40-70公里,德國機場較遠,且戰役期間德國一側氣象條件惡劣,不利空軍出動),英空軍逐步掌握多佛兒海峽上空的制空權,有力的支援了陸軍。德國空軍未能阻止盟軍撤退。
敦刻而克陷落當天,德軍猛攻法軍臨時拼湊的魏剛防線,第二天即渡過索姆河。此時,法軍自知前途險惡,於是集中了全部空中力量,在英國皇家空軍的協助下反復攻擊了亞眠,肖恩,配隆等橋頭目標,但仍然未能阻止德軍大量集結。9日,德軍在魯昂,貢比涅突破魏剛防線。同日,法國政府宣布遷都。法空軍此時已所剩無幾,器材油料等也已經不能保證有效作戰了。
5月10日,義大利對法國宣戰。法國海軍航空兵部隊與義大利空軍進行了戰斗。
5月14日,德軍佔領巴黎。
5月17日,貝當政府要求停戰。18日,英國空軍全部撤出法國。
5月22日,法國簽字投降。
法國宣布停戰後,仍有大量法軍尤其是空軍紛紛逃往北非,其餘部隊等待德軍解除武裝。至此,法國戰役結束。
二戰中的德國
對Hein Severloh來說,1944年6月6日「最長的一天」,意味著他在九個小時里不停的用機槍射殺那些試圖在奧馬哈海灘登陸的美軍士兵.
在這場血戰中,有一個讓他始終難以忘懷的場景。一個年輕美軍士兵從他的登陸艇里跑出來,並且試圖將自己隱蔽在一個混凝土反坦克工事後面, Severloh,在諾曼底的德軍中一個年輕下士,用他的步槍瞄準了那個美國兵,他扣動了扳機並且准確的命中了敵人的額頭,那名美軍士兵的鋼盔飛起來滾入大海,栽倒在海灘上死了。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這是段痛苦的記憶,幾十年後的今天,Severloh一想起那些戰死的士兵都會流下悲傷的淚水。
Severloh安全的呆在一個可以俯視整個海灘的混凝土碉堡中,面對接近的盟軍,視野很好,他是戰斗到最後的德軍士兵,並且可能殺傷了大約3000名美軍,這幾乎是美軍在奧馬哈海灘傷亡的三分之一。美國人從奧馬哈海灘認識了這個年輕的德國士兵。
由於惡劣的天氣,他從盟軍的空襲中倖免。讓美空軍郁悶的是,如果他們投彈過早的話,可能會誤傷到自己的登陸船隊。而當他們延遲投放,又意味著炸彈常常遠遠的落在德軍碉堡的後面
德軍士兵給美國空軍起了個綽號叫「Amis」,笑話他們只會轟炸法國的奶牛和農場,而不是德軍陣地。
在空襲之後,Severloh和其他29人沖出了隱蔽部進入碉堡,在射擊口前准備應付登陸部隊的沖擊。他當時才20歲,看著海面幾乎透不過氣來,他將面臨這密集的盟軍船隊。他說:「天哪,我要如何應付這場混亂。」
旁邊的老兵對他說:「應該怎麼辦?我會把這些置之腦後,要考慮的只有射擊,不是敵死就是我亡,這才是要考慮的。」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當登陸艦逼近海灘,Severloh聽見了他的指揮官,中尉Berhard Frerking最後的命令。他們試圖阻止仍在航渡的美軍,不讓他們輕松上岸。但是當那些士兵還在水中掙扎的時候,如果他開火得太快,就有可能遺漏一些仍然在水中的美軍士兵。
Frerking解釋說:「你應該在美軍到了膝蓋深度海區的時候開火,那時他們跑不快」Severloh曾參加過一些小型戰斗,開始在東線服役,但他並不熱衷於戰爭,「我從不想捲入戰爭,也從不想呆在法國,更不想呆在碉堡里用機槍射擊」「我看見當機槍子彈打在海灘上水花四濺,當這些小噴泉接近那些美國兵的時候,他們開始倒下,很快的,第一具屍體開始漂浮在漲潮的海浪上,不久,所有的美國兵趴下開始還擊」他射擊了9個小時,用光了12,000 發子彈,海水被屍體的鮮血染紅了。打完了所有的機槍子彈,他用自己的步槍繼續射擊,接著打光了另外400發步槍子彈。
一位著名的德國二戰歷史學家Helmut Konrad Freiherr von Keusgen,認為Severloh可能在當天造成了美軍約3000-4200人的傷亡。Severloh認為數字沒那麼大,但他承認「很明顯,至少 1000人,很可能超過2000人,但我並不知道我打死了多少人,這很可怕,想像一下都會讓我作嘔。我幾乎消滅了一個團的登陸部隊,周圍的海水都染紅了,我能聽見美軍指揮官在喇叭裡面歇斯底里的喊叫。」
Stuart Crawford,服役於英國皇家裝甲兵團,擔任防務顧問,他認為一個德軍士兵是完全有可能造成美軍如此之多的傷亡。他說:「我曾經作為訓練的一部分試用過那種機槍(註:指MG42)。那種機槍可以以極高的射速開火,Severloh當時處在一個幾乎不可能被武器傷害到的位置,美軍無法瞄準到他。美軍的失誤在於沒有登陸坦克在第一波登陸部隊中,於是他們沒有掩護
『伍』 二戰中德國戰勝法國後為什麼不搶他的海外殖民地
1、德國海軍不強大,無法和英國搶奪制海權,也就無法打通與殖民地的聯絡,無法將殖民地的資源運回本土。無法利用的資源還不如不要。
2、當時石油資源出產最多,也是被發現最多的是英國、荷蘭的殖民地緬甸、印度尼西亞那邊,法國在北非的殖民地上的石油資源還未被發現。(也就是當今世界儲量最大的中東地區)
要不然希特勒打破頭都會去搶,說不定還會改變對蘇聯的戰略,先打北非再打蘇聯。
3、巴巴羅薩計劃即將開展,不能分出兵力來。
隆美爾被提升為元帥之後,也是最名不副實的元帥,手上只有幾個不滿員的德軍師。
『陸』 二戰中,法國投降納粹德國後,法國的海外殖民地是什麼狀態
法國投降後,他們的殖民地的狀態主要還是看他們處在哪方的勢力范圍內。畢竟法國的殖民地有很多,法國投降了,管不了這么遠了,這些殖民地就只有選擇見機行事了。
還有一種就是直接被同盟國和軸心國攻佔了,被迫加入其他國家。法國被德國投降佔領後,英國直接就佔領了法國在中東地區的敘利亞和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德國選擇突尼西亞給佔領了。在遙遠的東南亞中南半島地區,則是被發動太平洋戰爭的日本所佔領。
『柒』 二戰時法國政府為何遷往波爾多
1940年6月12日,在西南面,德軍在巴黎近郊防禦陣地的西段強渡塞納河,從韋爾農附近直撲埃夫勒,然後又進逼德勒。在東面,德軍在馬恩河地區以南進抵蒙米賴。巴黎處在東西兩面夾擊之中。是日晚,赫林根據政府和總司令的命令,未經戰斗就放棄巴黎以北的防禦。13日,法軍護城部隊撤至巴黎以南的朗布依埃—儒維西一線。當天下午5時10分,德軍先頭部隊抵達巴黎北郊。隨後,德軍B集團軍群所屬部隊包圍巴黎。6月14日晨,屈希勒爾指揮的第18集團軍一部開進巴黎,法國政府大廈的上空和埃菲爾鐵塔頂端升起「」字旗。B集團軍群司令博克在香榭麗舍大街舉行了閱兵式。這座著名的大城市幾乎空了,3/4的居民離開了巴黎。法國國內難民多達600萬人,在法國各條道路上,難民川流不息,城鄉居民為避開希特勒的魔爪紛紛逃往南方。法國政府從圖爾遷往波爾多。
『捌』 二戰時,北非戰場的意義有哪些
義大利的墨索里尼說要恢復羅馬帝國的榮光,先插手進攻了北非,希特勒開始表示願意支援他一個裝甲師,墨索里尼怕利益瓜分,就沒有同意,希特勒因此決定永不發兵北非。後來義大利擋不住盟軍在北非的進攻,被迫向希特勒求援,希特勒為了保障本土安全就派隆美爾出兵北非,隆美爾在北非首先發動了昔蘭尼加戰役,擊敗了英國的第8集團軍,一直打到了阿拉曼,使英國開始重視北非戰場並向北非增兵,同時美軍開始在摩洛哥登陸,北非戰場全面展開。
希特勒趕忙向北非支援,1941年2月12日,隆美爾率領第5輕裝甲師在北非登陸,迅速突破了英軍防線,4月15日,德軍佔領了全部義大利在北非失去的領土。而英軍雖然獲得了4個步兵師和裝甲支援後,在反攻方面仍是突破不了德軍防線,反而在第二年被德軍反攻。
但德軍的補給非常困難,而英軍離基地很近,到了1942年10月23日,英軍兵力達23萬,坦克1100輛,飛機1200架,德國和義大利加起來的兵力是8萬,坦克540輛,飛機350架,各方面處於劣勢。
『玖』 關於二戰盟軍北非登陸的問題
北非法國軍政官員受維希政府管轄。他們認為,1940年法國向旁族希特勒投降是遵照合法的貝當政府之命行事的,因而也是合法的。相反,在他們心目中,反對法西斯侵略和維護法蘭西民族獨立的戴高樂將軍以及法國共產黨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抵抗運動倒反而是非法的,因而把他們視為仇敵。同時,由於英國支持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並且曾同維希的武裝力量發生過幾次沖突,所以北非法國當局的反英情緒也很強烈。鑒於這些情況,盟軍的這次登陸作戰是打著美國旗號,形式上表現為純粹是美國的軍事行動。對流亡倫敦的戴高樂將軍也是嚴守機密,因為美國總統羅斯福對他抱有成見,怕他參與其事會引起北非法國當局的反感,同時也怕他泄密。�
為了爭取法軍將領的同情,美國駐阿爾及爾的總領事羅伯特·墨菲等人,對法國將領如阿爾及爾的馬斯特和朱安將軍、卡薩布蘭卡的貝圖亞爾將軍等做了一些頗有成效的工作。他們的友好行動為運啟弊盟軍的登陸創造了一些條件。�
早在1942年7月下旬,英、美聯合參謀長委員會在倫敦討論作戰方案時,英國人就主張在地中海內的北非海岸登陸,以盡快向突尼西亞東進,接應向西進攻的英軍第八集團軍。美國人則希望把登陸地點選擇在靠大西洋沿岸的卡薩布蘭卡,以免德國人利用從西班牙可能獲得的幫助,而將美英聯軍封閉在地中海內。經過長時間的爭論,並在羅斯福和丘吉爾的干預下,於9月20日達成了一個折衷方案,確定在摩洛哥的卡薩布蘭卡(達爾貝達)和阿爾及利亞的奧蘭(瓦赫蘭)、阿爾及爾三處同時登陸。在卡薩布蘭卡登陸的全部是美國部隊;進攻奧蘭的將由英國海軍運送,並有一支美英聯合空軍部隊負責支援的美國登陸部隊;對阿爾及爾作戰的大部分是英國部隊,由英國的海、空軍進行支援。關於登陸日期,雙方的意見也不一致。直到9月22日,在丘吉爾主持並有艾森豪威爾參加的聯合參謀長會議上,才做出最後的決定,登陸日期定為11月8日。�
參加「火炬」作戰的英、美軍隊共有13個師,665艘軍艦和運輸艦,其中包括3艘戰列艦,7艘航空母艦,17艘巡洋艦,64艘其他作戰艦艇,分別編成「西部」、「中部」和「東部」三個特混艦隊。首批登陸的兵力為7個師,其中有美國的4個步兵師和兩個裝甲師、英國的1個步兵師,共約11萬人。此外,還有幾個空降營將參加這次行動,其任務是佔領敵防禦縱深內的機場和要地。這次登陸的空中保障,將使用1700架飛機,其中絕大部分都駐守在直布羅陀。�英美兩國除在軍事上做好充分准備外,還積極展開政治攻勢,爭取法軍的歸順,企圖「兵不血刃」地佔領「法屬北非」。因此,物色一位有威望的法國人顯然是很有必要的。而在英國人和美國人的心目中,再也沒有誰比吉羅將軍更合適的了。這位鬥志堅強的高級將領在德國驚險而大膽的越獄事跡已經傳為美談。丘吉爾在1937年參觀馬奇諾防線時曾在梅斯見過吉羅一面,當時他負責指揮馬奇諾防線的主要部分。吉羅曾將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越獄後在德軍後方的驚險事跡告訴過丘吉爾。由於丘吉爾也越過獄,這就使他們兩人有了共同的經歷。如今,在他當上旁大了集團軍司令官以後,他又重演他青年時代的英勇事跡,這事跡甚至更為轟動。�
奇怪的是,早在4月間,當羅斯福的「秘密的戰爭嬰兒」——「火炬」作戰計劃尚未誕生時,丘吉爾就給總統發去下列電報:「我對吉羅將軍越獄到達維希一事極感興趣。此人在實現你所寄予厚望的事情上可能起決定性的作用。請將你所知道的情況見告。」�
如今,在6個月之後,所有的這一切都變得極為重要了。美國人已和吉羅將軍舉行了秘密會談,並擬定了計劃,在決定性的時刻把他從里維埃拉送到直布羅陀。他們對「要人」寄予很大的希望,「要人」是吉羅的代號。丘吉爾在11月3日致電羅斯福說:「『要人』來電說,他已決定立即前來,並要求派一架飛機將他送往直布羅陀。為安全計,艾森豪威爾已復電勸他乘坐一艘在美國艇長指揮下的英國潛艇,該艇已在海岸附近等待。」在海上飽嘗虛驚後,吉羅和他的兩個兒子被安全地送到直布羅陀盟軍司令部。�
在此期間,英美的龐大艦隊已駛近目的地。他們決計不惜任何代價保證艦隊的通行。由英國港口開出的護航隊大部分都必須駛過比斯開灣,穿過所有德國潛艇橫行之處。因此需要有強大的護航艦隊。他們還必須做到,不僅使從10月初起就開始集結在克萊德灣和其他英國西方港口的大批船隻不被敵人發現,而且要使護航隊的實際出航時間也瞞過敵人的耳目。盟軍做得非常成功。德國人根據自己的情報,誤以為盟軍的目標又是達喀爾。到10月底,已有約40艘德國和義大利的潛艇布防在亞速爾群島以南和以東的地方。它們使一支由獅子山駛回英國本土的龐大的運輸船隊蒙受重創,共有13艘船隻被擊沉。在當時的情況下,這種損失是算不了什麼的。第一批「火炬」運輸船隊於10月22日駛離克萊德灣。到26日,所有快速的運兵船隻均已出航,美國部隊也由美國直接乘船駛向卡薩布蘭卡。這支由650多艘艦只組成的遠征軍現在全部出動了。它們悄悄地渡過比斯開灣或大西洋,無論是德國的潛艇或空軍都沒有發現它們。�
11月5日,艾森豪威爾冒險飛抵直布羅陀。丘吉爾把這一要塞置於他的指揮之下,作為這次英美首次大規模作戰統帥的臨時司令部的所在地。�
直布羅陀在戰時的高潮時刻已經到來了。當然,自1939年9月以來,這里就採取了防禦措施,以防受到圍困。面對西班牙邊界,如今這里已建立一個強大的防禦體系,在它上邊就是直布羅陀岩壁,岩壁上已爆破出許多坑道,以便安放控制地峽的大炮。另外還採取了必要的措施,以防備來自空中、海上和空降部隊的進攻。這里最需要的是水,到1940年,在堅固的岩石中已築成了幾座蒸餾水工廠,從而提供了足夠的供應和儲備。�
直布羅陀對戰爭的最偉大的貢獻,在於它的新飛機場的發展和使用。它最初僅是由跑馬場改成的一個小型降落場,從1942年起,不斷擴建,最後成為一條1.6千米長的寬闊跑道。它的西端一直伸到直布羅陀海灣,是用開鑿坑道時開出的碎石築成的。「火炬」計劃所使用的大批飛機就集中在這里。整個地峽擠滿了飛機,共有14個戰斗機中隊集中在那裡待命出擊。這一切活動不得不在德國的監視下公然進行,他們因而錯誤地認為,這些飛機是支援馬爾他島的。艾森豪威爾將軍說得好,「倘若沒有英屬直布羅陀,就不可能進攻西北非。」�
經過1個多月的緊張准備,戰斗就要打響了。正在這時,發生了一件意外的事情。法國海軍上將達爾朗巡視北非回國後,他的兒子突然得了小兒麻痹症,在阿爾及爾住了醫院,由於病情危急,促使這位海軍統帥於11月5日飛回北非。因此,正當英美即將大舉進攻之際,他恰巧在阿爾及爾。這是一個奇怪而麻煩的巧合。羅伯特·墨菲希望他能在盟軍登陸前離開。可是達爾朗由於關懷他兒子的病,在阿爾及爾多逗留了一天,住在一位法國官員費納爾海軍上將的別墅里。�
近幾個星期以來,盟軍在阿爾及爾的主要希望寄託在法國軍事長官朱安將軍身上。他與墨菲的關系一向很密切,但是並沒有告訴他具體的登陸日期。11月7日午夜稍過,墨菲訪問了朱安,告訴他登陸的時刻已經來臨了。一支強大的英美聯軍,在占絕大優勢的海空軍的支持下,即將開到北非,幾小時之內即可登陸。朱安將軍聞訊不禁大吃一驚。他原以為他可以控制阿爾及爾的全局。但是,他知道,由於達爾朗在此,他的職權是起不了任何作用的。他手下只有幾百名熱情奔放的法國青年。他知道得很清楚,軍政府的一切領導大權都已轉移到這位身為維希政府副元首的海軍上將手中。只要達爾朗在此,一切手握實權的效忠於維希的法國人,決不會再聽從他的命令。�經過商議,墨菲與朱安決定打電話給達爾朗,請他馬上到他們這里來。在清晨還不到兩點鍾的時候,朱安將軍打電話喚醒了達爾朗,聲稱有要事需要面商,當達爾朗聽到了英美聯軍即將登陸的消息後,他暴跳如雷,氣得滿臉脹紅。他說:「我早就知道英國人是愚蠢的,但是我一直認為美國人要比英國人聰明一點。現在我開始認為你們美國人所犯的錯誤之多也不下於英國人。」�
達爾朗對英國人的反感是人所皆知的。長期以來,他一直投靠軸心國。1941年5月,他不但同意把達喀爾供德國人使用,而且同意德國人假道突尼西亞向隆美爾的軍隊運送給養。魏剛將軍當時制止了這一叛逆行為,因為魏剛將軍當時是北非的負責人,他說服貝當拒絕了德方要求。希特勒由於當時正在全神貫注於即將進行的對蘇戰役,所以盡管他的海軍參謀人員對此提出反對,他在這個問題上卻沒有強求。同年11月,德國人認為魏剛不可靠而將他免職。�現在事過境遷,蘇聯紅軍節節勝利,其他反法西斯戰場也有新的起色,希特勒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達爾朗的態度雖稍有改變,但他依然是徹頭徹尾地效忠於賣國投敵的貝當元帥。因此,盡管墨菲和朱安百般勸說,在大兵壓境的情況下,他也只答應發電報請求貝當允許他自由行事。一連串無情的事件,使他陷於極端困難的處境。�
在此期間,原定的計劃在逐步執行中。成群持槍的反維希的法國青年包圍了這座別墅,他們決心要弄清楚屋子裡的人態度如何。拂曉前,警察當局照例派了50名機動警察來到別墅,驅散了這一小群「違法」的人,並逮捕了朱安、墨菲等人。達爾朗於上午7點40分給貝當發去這樣一封電報:�「上午7時30分的情況如下:搭乘英國艦只的美軍已於阿爾及爾及其鄰近地區實行登陸。守軍在幾處地點,特別是在港口及海軍司令部兩地,擊退了進攻。在其他地點,由於是突然襲擊,登陸獲得成功。局勢在日益惡化,守軍不久即無法支持。各方面報告表明,大規模登陸正在醞釀中。」�
1942年11月8日,美、英聯軍的三個特混艦隊分別在阿爾及爾、奧蘭、卡薩布蘭卡地區登陸。�
「東部」特混艦隊,在英國海軍少將布羅斯的指揮下,於8日凌晨1時開始在阿爾及爾及其東、西兩面登陸。在西面,英軍第十一旅順利地佔領了灘頭;在東面,載運美軍的船隻被意外的浪潮沖離海岸數公里,在黑暗中造成了一些混亂和耽擱。但在天亮後,也就很快地控制了局勢。上午11時30分,達爾朗又給他的上級去了一封電報說,「阿爾及爾可能於今晚失守。」下午5時,他又發出一封電報說,「我軍雖盡力阻擋,美軍業已進入市區,我已命當地駐軍司令朱安將軍就阿爾及爾城投降一事進行談判。」下午7時,阿爾及爾投降了。由這時起,達爾朗海軍上將就落到美國人手裡,朱安將軍在盟軍的領導下重掌大權。�
「中部」特混艦隊,在美軍弗里登少將的指揮下,也於8日1時許在奧蘭登陸。法軍在這里的抵抗比在阿爾及爾較為猛烈。登陸部隊雖在開始時較順利地佔領了阿爾澤灣和安達魯斯,但在向奧蘭實施向心突擊的過程中被阻於半路。兩艘載運美軍的英國軍艦,在強行駛入奧蘭港時被擊毀,乘員和部隊死傷過半。直到9日,美軍的進攻仍無進展。此時,法軍的指揮官已獲悉雙方在阿爾及爾進行談判,抵抗意志大為削弱。美軍裝甲部隊乃於10日乘隙從南部突入奧蘭,逼近法軍司令部。中午,法軍宣布投降。�
「南部」特混艦隊,由美軍巴頓少將指揮,在11月8日拂曉前抵達摩洛哥海岸。由於夜間行駛,而且航程較遠,所以登陸時間比原計劃晚三個小時。美軍分別在卡薩布蘭卡附近的費達拉、利奧特港和薩菲登陸,一開始就牢固地佔領了立足點。有些地點,登陸部隊並未遇到抵抗。但隨後戰斗一度相當緊張,特別是在利奧特港附近。11月9日,美軍一面鞏固自己的登陸場,一面向內地推進,但因彈葯、油料還堆積在灘頭,來不及送給戰斗部隊,所以前進的速度極為緩慢,而法軍的抵抗開始加強。幸好達爾朗已下達停止戰斗的命令,摩洛哥總督諾蓋聞訊後便於11月11日宣布投降。美軍遂佔領了卡薩布蘭卡。�
在盟軍佔領了阿爾及爾之後,吉羅將軍來到這里,發表了一篇廣播演說,號召北非法軍停止抵抗,但毫無作用。在北非的法國一部分上層人士中,貝當仍然是個偶像,而達爾朗又被視為貝當的直接代表,北非的軍官都是按他的指示辦事。據艾森豪威爾將軍回憶:「克拉克將軍拍回電報說,沒有達爾朗參加,就不可能達成和解,而他的這種觀點也得到當時在阿爾及爾的吉羅將軍的支持。」同時,在艾森豪威爾離開英國之前,丘吉爾曾誠懇地對他說:「如果我能見到達爾朗的話,盡管我極恨他,但我如能匍匐在地上、「爬行一英里路而使他把艦隊帶到盟軍這邊來,那我也欣然照辦。」此外,從軍事方面講,盟軍也力求避免「耗費大量鮮血,造成無數痛苦」。因此便同達爾朗達成停戰協定。11月10日,達爾朗發出停火命令。12日,阿爾及爾以西的戰斗全部停止了。11月中旬,盟軍又繼續東進,佔領了突尼西亞境內的一些地方。�
11月13日,盟軍同以達爾朗為首的法國陸海空軍達成了最後協議,北非的法國軍政官員與和平居民同盟軍合作,盟軍承認達爾朗管理法屬北非的行政事務,吉羅將軍指揮北非的所有法國軍隊。接著艾森豪威爾又同法屬西非的行政長官皮埃爾·布瓦松達成協議,把西非也爭取過來了。�
當達爾朗協定的實情公諸於世後,在英國國內,在自由法國內部,引起了普遍的不滿。丘吉爾也感到他周圍的輿論日益激昂。許多人認為,這是一樁卑鄙齷齪的勾當,而其對象「乃是一位與我們不共戴天之仇敵」,因此在他們心目中,在北非登陸的勝利,還有阿拉曼戰役的勝利,已因此黯然失色。在美國的反應雖然不像在英國那樣強烈,但也有不少人感到十分激動。為此,11月17日,丘吉爾致電羅斯福說:�「我應該讓你知道,與達爾朗所簽的協定引起了強烈的憤怒。我越考慮這個問題,就越相信它只能是一種僅僅由於戰事急迫而不得已才採取的權宜之計。人們會以為我們願意和當地的吉斯林之流妥協,這種看法不僅在法國而且會在全歐洲給我們的共同事業帶來不良的政治影響,我們對此決不能忽視。達爾朗聲名狼藉。正是他,提拔他的下屬來指揮法國海軍,從而使法國的海軍對我們懷有惡意。正是他,派法國海軍到卡薩布蘭卡附近的海面與你的艦隊作戰,才使這些法國海員送了命。此事恍如昨日,如今為了權位,達爾朗又倒向我們這邊了。和達爾朗簽訂一個永久性的協定,或在法屬北非成立一個達爾朗政府,將是無法為千百萬普通百姓所理解的,而他們的一片至誠之心就是我們的力量。」�
根據丘吉爾電報中反映的情況,羅斯福總統於11月18日,也就是在收到英國首相電報後的第二天,發表了一項公開聲明。羅斯福代表盟國強調指出,「未來的法國政府決不能由法國本土或海外的任何個人來成立,它只能在法國人民被同盟國的勝利所解放後,由法國人民自己來成立。目前在北非和西非所做的安排,僅是由於戰事緊迫而不得已採取的一種權宜之計。」�
羅斯福的聲明在很大程度上解除了人們的憂慮,同時也使丘吉爾感到寬慰。11月20日,總統還寫信告訴首相說:「昨天我私下對報界講了一個流傳在巴爾乾的古老的希臘教會格言,因為它似乎適用於我們目前的達爾朗——戴高樂問題,這句格言是:「我的孩子們,在大難臨頭之際,你們可與魔鬼同行,直到你們下橋為止。」�
羅斯福所提到的「權宜之計」和「與魔鬼同行」,使達爾朗忐忑不安,他開始感到自己已處於日益孤立的境地。他在給克拉克將軍的信中寫道:「由各處獲得的消息,都證實了這樣一種看法,即我僅是一個被美國人擠干後將要扔掉的檸檬。」他還表白說,他並不計較個人地位,也並非出於驕傲、野心或有什麼打算,而是因為他在他的國家忝居要職而有責任這樣做。�達爾朗雖然口口聲聲忠於他的祖國,要真誠地與盟國合作,但他卻繼續為非作歹,我行我素,不聽忠告。達爾朗繼續任用維希官員,甚至那些同納粹密切合作而聲名狼藉的人。另一方面他把阿爾及爾的戴高樂分子關入獄中,封閉了他們的《戰斗報》,這就更加激起法國人民對他的仇恨。自由法國、地下抵抗運動以及英美報刊群起而攻之,強烈譴責達爾朗。1942年12月23日,達爾朗被年輕的戴高樂分子邦內·德·拉·沙佩勒刺殺身死。此後,吉羅便掌管北非的軍政事務。�
卻說英美軍隊在北非登陸完全出乎希特勒的意料之外,直到盟軍登陸的第一天,希特勒還一心想與維希政府建立全面合作,共同抗擊英、美聯軍。但到了第二天,他突然改變了主意,決定全面佔領法國,登陸科西嘉島,並在突尼西亞建立一個橋頭堡。11月10日下午,他發出了佔領法國南部的命令。11日早晨,德國的機械化部隊和義大利的6個師很快就佔領了法國的「自由區」,維希政府就此垮台。與此同時,德、意軍隊迅速佔領了科西嘉島和突尼西亞,並在突尼西亞集結了五個師的兵力,組成坦克第五集團軍,由阿爾尼姆將軍指揮,企圖制止美、英軍的前進。為了奪取法國軍艦,德軍於11月27日進攻法國南部的港口土倫。法國水兵依靠自己的勇敢和機智,鑿沉了軍艦。在港口沉沒的73艘軍艦中,包括1艘戰列艦、兩艘戰列巡洋艦、7艘巡洋艦,29艘驅逐艦和魚雷艇,以及16艘潛艇。法國的艦隊沒有落到軸心國的手裡。但是,盟國也沒有得到這批有價值的軍艦。�在北非登陸的戰役中,雙方損失都很小。從11月8日到13日,英美聯軍共損失2225人,法軍和居民損失約490人。盟軍登陸後,在當地居民的支援下,於11月底佔領了整個摩洛哥和阿爾及利亞,並進入突尼西亞境內,直逼比塞大和突尼西亞城下。�
1942年初至1943年2月中旬,美英軍進行進攻的准備。並確定由北非戰區副總司令亞歷山大將軍擔任這一戰役的前線總指揮。德軍得知這一消息後,以集結在突尼西亞南部的兩個坦克師於2月14日搶先發起進攻,乘機向北推進150千米。英美聯軍總部急忙抽調大批陸軍和航空兵投入戰斗,擊退了德軍在突尼西亞的最後一次反撲,並於2月25日恢復了原態勢。�
英美大軍在完成作戰准備後,於1943年3月下半月發起進攻。這時,亞歷山大指揮的第十八集團軍群,至少有20個師又4個獨立旅,人員和裝備齊全。而德、意聯軍只有14個師又兩個旅,人員和裝備的缺額很大,每師平均人數不超過5000人,且又處於亞歷山大和蒙哥馬利兩支大軍之間,態勢十分不利。隆美爾認為,軸心國的軍隊若再留在非洲,就等於「明顯的自殺」。3月9日,隆美爾請他的屬下阿爾林將軍代理指揮軍隊後,便返回歐洲養病,並向其上司要求迅速從北非撤軍。結果隆美爾成了希特勒眼中的「悲觀主義者」,從而失去了對非洲軍團的指揮權。�
1943年3月20日,英美聯軍以蒙哥馬利的第八集團軍為主力向敵人的主要陣地——馬雷特防線展開進攻。這條防線是法國人在戰前防備義大利入侵突尼西亞而修築的一條長達30多千米而且組織嚴密的防禦系統。現在義大利人竟在此防守,以對付英國人!在它臨海的盡端,陡峭的瓦迪濟佐是主要防線,正面一道防坦克戰壕和鐵絲網,從前線直到馬特馬塔的山丘為止。沒有可能進行迂迴行動,除非取道通往特巴戈山和梅拉布山之間那條峽道的一條彎路。如今,敵人已在這個隘口修築了工事,並由德國裝甲師和義大利步兵佔領著。�
但是,鑒於馬雷特陣地前線的實力,即由包括兩個德國師的六個師防守,並有第十五裝甲師作為後備,蒙哥馬利便決定在他的計劃里包括一支側擊縱隊,以便突破這個隘口,並在敵軍後方站住腳跟。一切准備就緒之後,就在3月20日午夜以前,由第三十軍在馬雷特防線的沿海地區發動了主要進攻。第五十師跨過了瓦迪濟佐,並且取得了立足之地。但這里的隘口要塞的確比預期的還要困難。盡管工兵做了不懈的努力,無論坦克或防坦克炮都不能越過。次日全天,這個師守住了陣地,但在22日,德國第十五裝甲師的猛烈反攻迫使他們撤退了。當晚他們撤到了瓦迪濟佐的對面。�
4月6日,英國第八集團軍又為一次新的進攻做好了准備。瓦迪阿卡利特本身是一重很大的障礙,北面有群山居高臨下監視著,因此整個戰線形成了一條自然的強固的防禦陣地。蒙哥馬利以他特有的手法利用了炮兵。在黎明前,英國第五十一師和第五十師以及第四印度師,在密集的炮火支援下,不顧激烈的抵抗而發動了進攻。敵軍也進行了堅決的反攻,所以直到傍晚才攻克這一堡壘。就這樣,在盟軍的連續打擊下,德、意軍面臨被合圍的威脅,不得不北撤馬雷特防線的守軍,並於4月中旬退至突尼西亞北部,終於成了「瓮中之鱉」。
1943年4月19日,盟軍集中優勢兵力發起總攻。英軍第八集團軍自南向北實施突擊,美英聯軍自西向東發起進攻,經過18天的戰斗,於5月7日分別攻佔了突尼西亞城和比塞大港。在這一戰斗中,盟國空軍又做出了一次十分出色的努力,一天之內竟出擊2500架次之多。幾個星期以來,軸心國空軍已逐漸潰敗,在這一危機面前,只能出擊60架次作為報復。戰事的高潮已近在眼前。在海上和空中已經建立了徹底的無情封鎖。敵人在海上的活動已經停止,空軍的努力亦已告終。守軍在向德國最高統帥部報告中哀嘆道:「守不住了!在敵人的勝利中,英美空軍起了決定性的作用,從而在突尼西亞導致德意橋頭陣地的毀滅。現在我們已經到了上天無路、入地無門的地步,願上帝保佑!」�
但是,上帝並沒有保佑他們,在盟軍強烈的打擊下,25萬德、意軍隊由於沒有運輸船隻可供撤退,便於5月13日宣告投降。至此,盟軍在北非已全部肅清德、意軍隊,從根本上改變了地中海的形勢,並為爾後在義大利的西西里島登陸創造了良好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