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先民高盧人有哪些外形特點

法國先民高盧人有哪些外形特點

發布時間:2023-05-16 07:06:51

㈠ 高盧人是那裡的人

高盧人屬於法國人。

早期歷史
最早記載關於未來有一天將會成為法國的這塊土地上人民的文獻資料是用希臘語寫成的。就算我們接受這些關於腓尼基殖民者在前600年左右建立馬薩利亞(Massalia,今馬賽)的材料的話(修昔底德寫關於馬賽),這些資料也只限於很基本粗略的介紹,只提到北邊有「辛梅里人」、南邊有(來自隆河?)的「利古里亞人」,卻沒有指出其他更明確的地理位置。

可不看的是亞里士多德(伊索克拉底及柏拉圖的弟子,前384-前332),在他的作品中有提到「塞爾特人」的風俗,他們是來自隆河和阿爾卑斯山之間的凱爾特居民。(希臘語κ?λτοι。)亞里斯多德氏就像羅馬人入侵以前的大多數古典時代史家一樣,一再強調塞爾特人好戰的價值觀以及(以現代的意義而言的)野蠻的風俗。他留下的記錄之所以深具意義,是因為他執筆的年代,正值塞爾特諸部大肆擴張,散布直到多瑙河河口以及高盧最深處角落的每一片土地。因此,這些間接的材料針對未來法國的部份,只有寥寥數語。

[編輯]
第一次鐵器時代(前850-前450)的部酋分立
相對地,訴諸考古發現的話,則能讓我們比較確定地重現晚期石器時代、青銅時代相對穩定的社會之後,突然爆發的軍事與社會鉅變。由許多遺址的「年代下限」(terminus postquem)所顯示,這些動盪發生於前850年左右,也就是第一次鐵器時代。

在這個時代當中,考古學家們可以重新發現當時經濟和技術發達的聚落,其中一個座落於阿爾卑斯山當中,很可能就是塞爾特人來臨之前的遺址。

這個時代的特徵似乎是由規模不小的酋邦(principautés)所支配,並由好戰的貴族體制所統治。這些「塞爾特部族的君長、女王」(語見帕特里絲·布杭Patrice BRUN)以兵器和華美的二輪戰車陪葬,如同今法國金丘省(勃艮第大區)的維克斯(Vix)以及德國符騰堡州侯赫多爾夫(Hochdorf )等地所見。他們的墓葬同樣揭露了來自地中海文化圈(特別是埃及)的奢侈品在此出現,見證了這些貴族的巨富當中亦有商業貿易的一面。

前6世紀初,希臘商人在地中海的Lacydon海灣建立了 馬塞,這個希臘殖民地成為貿易中心。在馬塞定居的希臘人來自小亞洲的Phocée城。

[編輯]
凱爾特人(前450年代至前2世紀)
前450年到前400年藝術品風格重新發生了巨大變遷,這可能意味著政治方面也發生了 變化。在那個時候,出現了La Tène文化。按照傳統的觀點,高盧的時代從此正式開始,但是考古遺址發生的變化的理由目前還在爭論中。

按照第一個觀點,在地中海文明的影響下,社會發生了逐漸的變化,外來民族逐漸擴散。按照第二個觀點,凱爾特侵略了原住民的領土,這些原住民從前史一直到凱爾特人的來臨變化了很少。

我們無法了解這些社會變遷的事實,只能提出一些假設。目前大部分的專家推出折中觀點:既發生了漫長的文化擴散過程,也發生了凱爾特的入侵。

[編輯]
高盧獨立時代
到了公元前二世紀,希臘文和拉丁文關於高盧族和高盧國的記載越來越多,揭開了高盧族的奧秘面紗的一部分。高盧(拉丁文 Galli)一詞最早出現在羅馬政治家Caton的筆下(公元前168年),他指的是從法國入侵義大利北部的高盧族人。 在公元前二世紀末,在希臘殖民地馬賽的影響下並由於高盧族和地中海的貿易交流,高盧族的一些部落開始希臘化,也開始運用希臘字寫高盧語,但是由於宗教的忌諱,高盧族沒有把其豐富的口傳歷史寫成文字,限定文字的運用范圍為商業和貿易。因此,在高盧語消失之後,這些傳統隨著被淡忘了。

高盧被劃分成幾個部落,那些部落之間的領土界限顯然被劃定得非常清楚。這些界限和未來的羅馬「城市」(Civis)的界限相吻合,從此和現代法國的省相吻合。

La Tène文化末期的高盧在語言、文化等方面顯示出穩定的狀態。但是,按照羅馬的歷史學家,在社會政治方面,高盧的君主制度和貴族制度逐漸消失,取而代之的是選定的法官(高盧語vergobretos)。

羅馬人征服高盧之前一個世紀是高盧文明的鼎盛時代,經濟繁榮,文化發達,不象羅馬作家和西方19世紀歷史學家描述得如此野蠻落後。在那個時代出現了規模非常大的城堡(oppidia),也開始運用錢幣:高盧人文明的水平不低於前2世紀的羅馬。

高盧人對羅馬文化的貢獻非常眾多。在軍法和技術方面,羅馬人不僅採用了高盧人的許多發明,也借了高盧語的詞彙,例如:木桶、劍(gladius)、鎖子甲、肥皂、馬車(carrus)等。

[編輯]
羅馬征服高盧(前125年至前51年)
在前2世紀末年,羅馬已經征服了高盧的東南部(現在法國的普羅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和朗格多克-魯西永等地區),這些地區被稱為「Gallia togata」,即「穿羅馬式長袍的高盧」,因為這些地區的高盧人最早受到羅馬影響,開始採取羅馬的生活方式。

[編輯]
日爾曼人入侵
在406年12月31日夜裡,汪達爾人,蘇維匯人,阿蘭尼人等日爾曼「野蠻」民族一同侵入羅馬帝國,趁冬天萊茵河水結凍,容易過河。一直到476年--羅馬帝國的覆滅,皇帝的權利日益減少,高盧的羅馬代表也不敢反抗日爾曼人。在帝國行政里,那些日爾曼族人被劃入兩個不同的階級:聯邦者foederati和殖民者lètes。

現時法國領土是由高盧族地區組成。西元前1世紀至5世紀,羅馬統治著主要由高盧族(Gaulois)、塞爾特人族(Celte)和在西南部的巴斯克族(Basque)所組成的人口。486年,來自東方的法蘭克族(Francs)首領克洛維一世(Clovis I)征服了在羅亞爾河(Loire)和索姆河(Somme)之間的羅馬領土。後來他將現時北部和中部法國地區納入統治,並在496年將羅馬天主教定為國教。其他日耳曼統治者仍是以阿里烏主義(Arianisme)為宗教的。

在他於511年死後,他的領土斷斷續續地分裂和統一;而統治實權亦由他的嫡系墨洛溫王朝(Mérovingiens)漸漸移入世襲的宮廷長(maire palais)里.在751年查理·馬特爾的兒子 - 宮廷長矮子丕平 - 名正言順地建立他的加洛林王朝(Carolingiens)。

這王朝在丕平(Pépin)的兒子查理曼大帝統治下達至顛峰。他先後在771年統一了在分裂中的法蘭克裔領土,774年征服了盤踞著北義大利百年以上的倫巴第王國(Lombard),778年將巴伐利亞(Bavière)納入統治, 796年打敗了多瑙河平原的Avars人, 801年將南部邊境推進至巴塞隆納而與伊斯蘭教的西班牙領地接壤, 並在大張撻伐後終於在804年降服了下撒克遜 (Basse Saxe)。

[編輯]
中世紀
教宗利奧三世(Léon III)在800年 加冕查理曼為第一任神聖羅馬皇帝以表揚其功績及對羅馬教廷的擁護. 但他的兒子路易一世死後, 路易的三位兒子在凡爾登條約(Traité de Vern)里將查理曼的領土三分為東中西三部. 加洛林王朝雖然在884年至887年間曾短暫統一, 但神聖羅馬皇帝封號自始不再在西部通行, 而西部亦漸漸演變為法蘭西王國

在查理曼大帝統治後期, 維京族 (Vikings) 沿他的王國北方及西部邊境推進. 自查理曼在814年死後, 他的繼任人未能團結去遏止維京人入侵. 維京人和他們的長船縱橫羅亞爾河和其他內陸河流, 到處攻掠: 843年他們殺死了南特(Nantes)市的主教, 數年後又焚燒了土爾(Tours)城的聖馬丁教堂(L'église Saint- Martin), 845年更擄掠巴黎。

現時法國領土大致與國王糊塗查理(Charles le Simple)統治時相同. 他被逼將塞納河下游兩岸大片土地割與維京人, 形成諾曼第(Normandie)公國。最後在斷斷續續的權力爭奪中,加洛林王朝亦步上前朝覆滅的後塵: 法蘭克公爵及巴黎伯爵雨格.卡佩 (Hughes Capet)在987年建立了卡佩王朝 (Capétiens). 它與其旁枝瓦盧瓦王朝(Valois)和波旁王朝(Bourbon) 將統治法國超過800年之久。

卡佩王朝的撅起使法國發展出新的政治架構: 君主承認擁有領土的貴族對其疆土的行政管理權以換取他們有限度的忠誠和軍事支持. 不過這制度令卡佩王朝直接控制的疆土限於塞納河中游及毗鄰地區. 另一方面強大的諸侯, 譬如10世紀和11世紀時布盧瓦伯爵(Comte de Blois), 通過聯姻及扶植弱勢貴族而積累了數目可觀的領地。

911年割與維京人的諾曼底公國,成為了後來征服者威廉入侵英國的根據地。1066年,威廉公爵成功奪得英格蘭的王位,是為英王威廉一世(Guillaume le Conquérant)。威廉公爵仍保留諾曼底公爵的稱號和封地,並將其傳給以後的歷代英王,埋下了日後英法兩國沖突的導火線。1154年,法國的安茹伯爵亨利繼承英國王位和諾曼第爵位,是為英王亨利二世(Henry II)。亨利將自己在法國領地(安茹及諾曼底)歸入英國王室。再加上1152年他迎娶了法王路易七世(Louis VII)前妻阿基坦的艾利諾女公爵(Eléanor d'Aquitaine),令他的勢力擴展到法國西南部。這些事件令英法兩國關系日益緊張,最終導致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

在13世紀,法國王室將不少南部的領土收歸中央,煽動了基督徒屠殺異教徒的浪潮(1209年為最高峰期) ,並把藉此將南部的朗基多克省(Languedoc)收為皇家家族領地。公正王菲力四世(Philippe IV le Bel)試圖奪取佛蘭芒地區(1300), 但在兩年後法軍終在發生於Courtrai (Kortrijk)的金靴刺之戰中被佛蘭芒城邦聯軍擊退。

[編輯]
百年戰爭
1328年,法王查理四世(Charles IV)身亡,卡佩王朝(Capétiens)絕後。瓦盧瓦王朝(Valois)成員腓力六世(Philippe VI)繼承王位。但是英王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前法王腓力四世(Philip IV)的外孫,宣稱自己是法國王位唯一合法繼承人。此王位爭議成為英法百年戰爭的導火索。1337年11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英法百年戰爭導致兩國的民族意識大大提高,但百年戰爭期間,兩國都不約而同地出現內亂,如1381年英國的瓦特·泰勒叛亂(Tyler's revolt)和1358年法國的扎克雷革命(Jacquerie)。

法軍在1337年至1360年間節節敗退,瀕臨亡國。但在1369年至1396年間轉入反攻。1415年英王亨利五世在阿讓庫爾(Azincourt)戰役的勝利,令瓦盧瓦王室失去其他貴族家族的支持,最終導致7年後巴黎淪陷和1420年特魯瓦條約(Treaty of Troyes)的簽署。導致法國王室對羅亞爾河(Loire)以南的管治權大大削弱。

1428年,英軍更進一步,佔領了包括巴黎在內的法國北部,並且圍攻通往法國南方的要塞奧爾良。此舉再次激起了法國人的愛國熱情,紛紛起兵反抗。次年,女英雄聖女貞德(Joan of Arc)率軍馳援奧爾良,擊退了英軍。並在歷史名城蘭斯(Reims)擁立查理七世為新任法王。但貞德很快被勃艮第人逮捕,並交與英軍。在英軍宗教審判所的不公道的審訊下,貞德被判為邪教徒,於1431年被釘上十字架,活活燒死。

後來英國內部發生沖突,再加上法王和勃艮第公爵菲利浦(Philippe of Burgundy)的和解,導致法國漸漸反敗為勝。最終陸續收復巴黎(1436年),諾曼底(1450年)及波爾多(1453年10月)等地,法軍獲得最後勝利,收復了除加來(Calais)外的全部領土。在這場戰爭以後,法王逐步加強中央集權,並分別將勃艮第(1477年)和布列塔尼(1491年)收歸中央。

[編輯]
瓦盧瓦王朝
一個世紀的戰爭損失是極大, 特別由於瘟疫(黑死病,通常考慮了腺鼠疫爆發), 1348年從義大利, 迅速地傳播Rhone 谷和因此橫跨大多數這個國家:它估計, 人口差不多18-20 百萬在現代天法國在這種 1328 年之時hearth 稅返回被減少了150 年後根據40% 或更。 盡管迅速人口統計和經濟復甦起點, 這個早先一半世紀的獲取將由沖突一比較進一步的被延長的系列, 這時候在義大利危害 (1494-1559), 法國努力獲取優勢結束了在德國Habsbourg 聖潔羅馬皇帝的增加的力量的地方。 比法國被浸入了入一次國內危機與廣遠後果幾乎沒有是義大利戰爭。盡管一個契約的結論在法國和Papacy (1516 之間), 贈與冠無比的力量在資深傳教士任命, 法國由新教徒改革的嘗試深深地影響了打破天主教歐洲團結。 一種增長的基於都市的新教徒少數(比較晚些時候的取綽號的 Huguenots) 面對的曾經比較苛刻的抑制根據Henri 國王規則II. 更新寬容反應由假裝強有力的公爵帶領達到高潮在大屠殺 Huguenots (1562), 開始一在時英語宗教的法國戰爭, (蘇格蘭人 ?), 德國和西班牙強力干預在敵手新教徒和寬容強力的邊。 這種沖突由教皇(1595) 結束了由Henri 假裝(1588) 並且 Henri III (1589), 增加新教徒國王Navarre 作為Henri IV (第一位國王Bourbon 朝代) 並且他的隨後放棄基督教(1593), 他的採納由大多數寬容創立(1594) 並且, 和他的問題國王的刺殺寬容旨令以著名南特敕令(1598), 保證私有崇拜和民用平等自由。

[編輯]
成為歐洲霸權
法國的pacification 在Henri 之下鋪砌許多地面為起點在他的刺殺 (1610 以後) 法國的上升對歐洲霸權在路易十三和他的宰相 (1624-1642) 主要法國的政策的黎塞留, 建築師反對西班牙和德國皇帝之下在發生在德國的聖潔羅馬帝國土地之中的三十年的戰爭其間(1618-1648) 。 英國支持的Huguenot 叛亂(1625-1628) 擊敗, 法國directlly 干預 (1635) 有比較寬的歐洲沖突跟隨她的盟友(新教徒) 瑞典的疏忽修造在最初的成功。在國王死亡以後和主要, 和平西華里亞(1648) 鞏固了德國的政治和宗教破碎普遍採納, 和比利牛斯(1659 的) 條約形式化法國的奪取(1642) Roussillon 西班牙疆土在擊碎 短期的加泰隆共和國以後。 在王朝其間Louis XIV (1643-1715), 法國是統治力量在歐洲, 由外交援助Richelieu 的後繼者(1642-1661) 主要馬薩林和經濟政策主要由財政大臣柯爾貝爾(1661-1683)決定。更新的戰爭(1667-1668 和1672-1678) 帶來了比較進一步的領土獲取(Artois 和西富蘭德和這個自由縣從伯根地酒, 1482 左對帝國), 但於敵手力量的愈來愈被共同安排的反對的費用。 在奪取以後(然後分離) 英語, 1688 年愛爾蘭和蘇格蘭王位由荷蘭王子威廉桔子, 反法國" 盛大聯盟" 1689 比不列顛充當一個曾經比較重要的角色, 尋求特別是保留法國在荷蘭的一個世紀開始更多 intermmittent 歐洲沖突(荷蘭省和未來比利時外面, 然後根據西班牙規則) 。 在戰爭1689-1697 獲取法國唯一海地(之後丟失對奴隸反叛每世紀以後), 西班牙連續(1701-1713 的) 戰爭結束了與解開一個佛朗哥西班牙Bourbon 帝國的Louis 的夢想: 1709 年二種沖突勞損法國資源已經減弱由慘敗收獲在1690s 和, 以及由廢止(1685) 南特和 Huguenot 支持和人力結果損失Edict 。 王朝(1715-1774) Louis XV 看最初的回歸和平和繁榮在 regency (1715-1723 之下) Philippe II, 奧爾良公爵, 政策由 Cardinal Fleury, 總理總計主要繼續(1726-1743) 名字, 更新的戰爭與帝國(1733-1735 和1740-1748) 主要戰斗在東部。但與傳統 Habsburg 敵人的聯盟("外交革命" 1756 年反對不列顛和普魯士(Preussen) 的上升的力量導致昂貴失敗在七年的戰爭中(1756-1763)。

[編輯]
法國大革命及其後的政治亂局
在路易十六統治時期(1774年—1792年),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度走到了盡頭。路易十六的法國支持北美十三個殖民地反抗英國統治的獨立戰爭(1778年—1783年),但法國海軍的直接干預也暴露出它自身的一些問題。幾個世紀以來的奢靡浪費和與歐洲列強的軍現困難。惡化的經濟情況,對貴族和教士等特權階級的普遍憎恨,以及缺乏可供選擇的其它變革方式是法國大革命的主要動因。這終於導致1792年第一共和國的成立,以及在1848年2月26日推翻七月王朝後第二次宣布共和。雖然法國的革命家堅決主張共和和平等這些原則,法國在這一時期恢復對絕對君主制或君主立憲制多達四次: 拿破崙的第一帝國,路易十八的波旁王朝復辟,路易·菲利普的七月王朝,以及拿破崙三世的第二帝國。在普法戰爭結束後的1870年,第三共和國宣告成立(期間曾一度出現了全球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這一次共和體制一直持續到1940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被德國佔領。

[編輯]
世界大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年-1918年) 導致了法軍人員的重大傷亡和裝備巨大損失。在1920年代, 法國在與德國接壤的邊界建立了馬其諾防線(Maginot Line) 並且與東歐的各新興小國結成「小協約國」聯盟,防止德國和奧地利的復興。但英法政府在1930年代推行的綏靖政策,導致德國納粹黨和希特勒的坐大,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的淪陷更使「小協約國」聯盟立即灰飛湮滅。納粹德軍其後更在1940年6月繞過馬其諾防線,迅速攻陷法國北部3/5的土地。

同年7月10日,法軍一戰英雄貝當元帥(Henri Philippe Pétain)在法國南部的維希(Vichy)被推舉為傀儡政府的首領。為維護維希政府僅有的主權,貝當只好默認德國在法國掠奪資源,更徵召法國人為役夫,為納粹德軍服務,甚至還要將政府稅收的一半「繳納」給德國。但是最終維希政府難逃被納粹德軍所滅的命運。1942年11月,納粹德軍進佔法國南部,全權接管當地軍政大權。而貝當與其政府被迫「流亡」到德國,且被納粹當局軟禁。

另一方面,第三共和國最後一任國防部長夏爾·戴高樂將軍(Gen. Charles de Gaulle)逃亡到英國,並成立「自由法國」武裝抵抗組織,在法國發展地下運動,以圖終有一日光復法國。終於「自由法國」匯同盟軍在1944年底,光復全法國。

[編輯]
現代
二戰結束後,法國新政府要面對戰後涌現的一大堆新問題。由夏爾·戴高樂將軍領導的臨時政府,在共和國新憲法(1946年10月)通過以後,就立即將權力交與基於政黨執政聯盟的第四共和國政府,而戴高樂將軍自己也很快歸隱田園,淡出政治舞台。但這個政府與議會同盟內部往往缺乏協調,這個缺陷在法國政府處理在中南半島和阿爾及利亞的獨立運動的政策便表露無遺,更導致執政內閣的連串危機和變動。 1958年5月,在阿爾及爾的軍官和法國居民發動叛變,企圖阻止法國政府允許阿爾及利亞獨立,更令法國政府的倒台危機升級。最後,法國總統只好請戴高樂再次出山,收拾殘局。戴高樂迅速成立緊急政府,並立即通過另一部共和國憲法,立即進行總統選舉。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法蘭西第五共和國首任總統。

七年後, 在一個場合標號第一次在20 世紀, 人民法國參加投票選舉總統由直接選票, 戴高樂贏取重選與這個表決的55% 份額, 擊敗佛朗索瓦·密特朗。在1969 年4月, 戴高樂辭去了跟隨失敗在政府提議全國公民投票對於21 地區的創作與有限的政治的力量。成功他因為法國的總統是戴高樂派的喬治·蓬皮杜 (1969-1974), 獨立共和黨Valery Giscard d'Estaing 的(1974-81), 社會主義 佛朗索瓦·密特朗 (1981-95), 和新戴高樂派雅克·希拉克(選舉在春天1995) 。 當法國繼續尊敬它的富有歷史和獨立, 法國領導愈來愈栓未來法國對歐共體的持續的發展。在密特朗總統的佔有權時, 他強調歐洲綜合化的重要性和主張馬斯特里赫特條約的批准在歐洲經濟和政治的聯合, 法國的全體選民狹窄地批准在1992 年9月。 當前的總統希拉克承擔了辦公室1995 年5月17 日, 在競選以後集中於需要倔強地與法國的高失業率交戰。國內關注的中心很快轉移, 然而, 到經濟改革和傳送帶拉緊措施要求為法國符合標准為經濟和貨幣聯盟(EMU) 由馬斯特里赫特條約計畫。在1995 年末期, 法國體驗它的最壞的勞工動亂在至少十年, 象雇員被抗議的政府減少。 在外國和安全政策前線, Chirac 採用一種比較斷言的方法對保護法國維護和平的人在前南斯拉夫和幫助促進和平協議談判在德頓市, 俄亥俄和簽字在巴黎在1995 年12月。法國人是在北約和歐共體政策最堅強的支持者之中在巴爾干。

㈡ 兵臨羅馬城,掃盪希臘半島,曾經不可一世的高盧人有多厲害

當年不可一世的高盧人是非常強悍的,實力之強讓人望聞生畏。

強悍的高盧人

盡管高盧人的實力非常強悍,但是他們最終卻沒有建立一個強大的統一帝國。這也和這個民族的一些生活習性有關,這個民族的人生活比較散漫,不服約束。他們所嚮往的都是戰爭,生活中不是對外發起戰爭,就是內部爭斗。也正是如此這個民族最終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政體,沒有相應的制度來約束他們。高缺坦盧人當中存在的唯一組織就是部落了,高盧人當中存在著數以百計的部落。

部落與部落之間經常因為一些事物發生斗爭,流血沖突的事情可以說是家常便飯。因為喜歡戰爭,所以高盧人可以說是歐洲最早懂得冶煉鐵、製造鐵工具的人了。而且因為其長得高大結實,並且驍勇善戰。即使是強大的羅馬帝國也花了數百年的時間才徹底征服了高盧人。




㈢ 日耳曼人和盎格魯撒克遜人和高盧人外形上有什麼區別

盎格魯撒克遜
盎格魯-撒克遜人的祖先來自歐洲大陸,是日耳曼人中的盎格魯人、撒克遜人。大不列顛島的土著居民是來自比利牛斯半島的伊比利亞人,他們以創造了巨石敏行首文化而著稱。後來,凱爾特人中的不列顛人、別爾格人等從大陸進入大不列顛島,同化了土著居民,形成盎格魯-撒克遜人的最早基礎。從公元5世紀起,盎格魯人、撒克遜人進入不列顛。他們同化、消滅了一部分凱爾特人,將另一部分凱爾特人驅趕到西南和西北部的山區。9世紀,丹麥人對不列顛的侵略,促進了盎格魯-撒克遜人的形成。1066年,來自法國的諾曼人征服了不列顛,他們在英法百年戰爭後融合在盎格魯-撒克遜人中。

法國人是印歐人種(廣義亞利安人種)中的拉丁人,日爾曼人(法蘭克),凱爾特人(高盧)的混血民族 甚至有閃含人中的閃米特人(阿拉伯、摩爾)的血統
現法國人橋數所操法語為印歐語系拉丁(羅曼)語族的一種語言,故為拉丁人
拉丁人,日爾曼人,帶改凱爾特人都是印歐人種(廣義亞利安人種),說人種就是印歐人種

義大利屬於多民族國家,其中義大利民族由羅馬人、伊特魯利亞人、希臘人、日耳曼人、阿拉伯人結合而成佔95%左右,另有許多少數民族,其中泰隆人是最大的少數民族 總的說,就是白種人

㈣ 高盧人是現在哪國人

高盧人是指在西歐的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北部、荷蘭南部、瑞士西部和德國萊茵河西岸一帶的人。

在英語中,Gaul這個詞語也可能是指住在那一帶的居民。不過更多時候這 個詞是指廣泛分布於歐洲並且甚至在羅馬時期擴張至安那托利亞中部的使用高盧語(凱爾特語族的一個分支)的那些人。

(4)法國先民高盧人有哪些外形特點擴展閱讀

高盧時代:

高盧(拉丁文 Galli)一詞最早出現於羅馬政治家Caton的筆下(公元前168年),他指的是從法國入侵義大利北部的高盧族人。

在公元前二世紀末,在希臘殖民地馬賽的影響下並由於高盧族和地中海的貿易交流,高盧族的一些部落開始希臘化,也開始運用希臘字寫高盧語,但是由於宗教的忌諱,高盧族沒有把其豐富的口傳歷史寫成文字,限定文字的運用范圍為商業和貿易。

因此,在高盧語消失之後,這些傳統隨著被淡忘了。

㈤ 誰能給我普及一下日耳曼人、高盧人、凱爾特人這幾個血統的特點和關系

總的來說,都是從非洲走出來的,Y染色體為R的大家族,只是之後分家了,可能分了一萬多年,然後陸續來到歐洲,為了適應環境已經進化出各自的特點。

此時的歐洲,南邊是羅馬人希臘人,北歐是日耳曼人,其餘全是凱爾特人的地盤。

之後羅馬人北擴,佔領了大量屬於凱爾特人的法國地區,融合、同化了當地凱爾特人成為高盧人。 至於特徵的話,羅馬希臘人大多膚色略深,黑卷發,深色眼睛,日耳曼人最白,多金發碧眼身材高大,凱爾特人稍微中庸點,多紅發褐發,淺色眼睛。

日耳曼人:

古代族群和語族名稱,和凱爾特人有著共同的起源,但日耳曼人的祖先選擇北上北歐,征服並混合了北歐土著,形成了我們所熟悉的日耳曼人。

古代日耳曼人部落全部為北歐人種,有著相似的外形。今日屬於日耳曼語族的歐洲國家有:瑞典、挪威、丹麥、冰島、德國、荷蘭、比利時的弗拉芒、盧森堡、瑞士德語區、列支敦斯登、英格蘭(為日耳曼人征服不列顛凱爾特人的混合產物)。

另外,法國和西班牙、義大利雖然都是拉丁國家,但其國家均為日耳曼人建立,日耳曼人在其祖先中佔有較小但重要的比例。

高盧人:

凱爾特人中最重要的一支,其分布范圍包括法國、比利時、德國西部、瑞士、北義大利、東南英格蘭,還有一支跑到了土耳其的安卡拉一帶。他們使用共同的語言--高盧語,擁有基本一致的生活方式、社會組織架構、宗教(德魯伊)。

高盧人為凱爾特人與西歐土著的混血後裔,因此呈現出北歐人種與阿爾卑斯人種混雜的人種特點。他們在羅馬帝國時期被羅馬化,日耳曼大入侵時期又被法蘭克人、倫巴第人、阿勒曼尼人等入侵者征服。

變成了現代民族法國人、比利時人、瑞士人、北義大利人等等。從羅馬時期開始,高盧這個詞漸漸變成了一個地名和行省名,並逐漸縮小,直到法國完全繼承了這個名字。











㈥ 日耳曼人和高盧人,雅利安人都有什麼區別郁悶他們長得好像啊

日耳曼人是對一些語言、文化和習俗相近的民族(部落社會)的總稱。這些民族從前2千年到約4世紀生活在歐洲北部和中部。日耳曼人不稱自己為日耳曼人。在他們的漫長歷史中他們可能也沒有將自己看作是同一個民族。民族大遷徙後從日耳曼人中演化出斯堪的納維亞民族、英格蘭人、弗里斯蘭人和德國人,後來這些人又演化出荷蘭人、瑞士的德意志人、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和南非的許多白人。在奧地利也有許多日耳曼人後裔。許多這些新的民族今天都是與其它民族混合而成的。

高盧(拉丁語:Gallia)是指消行簡現今西歐的法國、比利時、義大利北部、荷蘭南部、瑞士西部和德國萊 茵河西岸一帶。在英語中,Gaul這個詞(法語:Gaulois)也可能是指住在那一帶的居民。不過更多時候這 個詞是指廣泛分布於歐洲並且甚至在羅馬時期擴張至安那托利亞中部的使用高盧語(凱爾特語族的一個分支)的那些人。高盧的古羅馬語就是Gallia。 古羅馬時代高盧人曾經廣闊的分布在歐洲並分成了兩族,除了住在法國的高盧人,還有一部分居住在義大利北部的平原,其他的高盧人移民到了在現時的西班牙一帶

雅利安人,或譯為亞利安人(梵文:âryâ,「高尚」)帶握,屬高加索人種(白色人種),該人種身材較大,皮膚淺白,面長多毛,鼻拿褲骨高,瞳孔顏色淺,發色多變。原居於今天俄羅斯南部烏拉爾山脈附近的古代部落,使用印歐語系的語言,被認為印歐語系民族的共同祖先。(除了印歐語系民族外,世界上其他民族俱是黑發及深棕色的眼睛,而這民族除了入侵印度的一些部落,曾自稱作雅利安人外,並沒有留下任何名稱,而古印度傳說中,那些雅利安人正是金發、藍眼,所以普遍認為雅利安人是印歐語系民族的共同祖先。)

㈦ 法國人體貌特徵(詳細些)高盧人下巴有什麼特點

我覺得這位同志,你的思維跳躍非常大。
把你的問題明確一下。
不然你是在問什麼?!

你的問題有特定歷史時間嗎?

是問現代法國人的體貌特徵嗎?

還是問高盧時代的「法國人」體貌特徵?!

高盧人的下巴有什麼特點!?
你覺得能有什麼特點呢?!

你覺得他們的下巴需要獨特到什麼程度,才能想別人一眼區分他們是高盧人???

如果樣本不夠多,特點不夠顯著,那麼得出的結論也沒有代表性。

㈧ 高盧逐步羅馬化,羅馬對其也進行有效統治是在被誰征服後

羅馬起源於前753年,大的歷史經歷了三個階段,一是前753年到前509年,處於王政時代,二是前509年到前27年,處於共和國時代,三是前27年到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當然,東羅馬帝國是到1453年才滅亡,東羅馬帝國與高盧之間一直都沒有多少關系,畢竟不相接。

高盧主要分布在現在的法國、比利時、瑞士、義大利北部、克羅埃西亞以及德國南部,是當時非常大的一個民族。與羅馬發生接觸是從共和國時代開始的,當羅馬擴張到義大利北部的時候就和高盧發生了直接的接觸。

早期羅馬與高盧的接觸

高盧在當時世茄兆來說是一個非常大的民族,在凱撒時期,整個高盧民族有大約1200萬的人口,經常一個高盧大部族就有幾十萬人,所以對於早期的羅馬來說也沒有能力去征服高盧這樣一個巨大的民族。

在羅馬人眼裡,高盧屬於蠻族,而比高盧更為“野蠻”的是日耳曼民族。如果看過凱撒寫的《高盧戰記》的人就應該知道,高盧與日耳曼是接壤的,因此兩個民族之間也經常發生沖突和戰爭,在高盧與日耳曼的沖突中,基本是日耳曼人佔了上風,所以高盧當時面臨的情況就是不是被羅馬“羅馬化”就是被日耳曼人“日耳曼”化。

羅馬早期的時候基本勢力范圍在今天羅馬城市附近,後來慢慢擴張,到了布匿戰爭之前的時候與高盧接壤。其實高盧人與當時我國漢朝和匈奴人的關系差不多,在羅馬與高盧接壤的義大利北部地區,當高盧人收成好的時候與羅馬人相安無事。但是當高盧人收成不好的時候,高盧人就經常南下入侵羅馬人的地盤,所以長期以來羅馬駐扎重兵在義大利北部防範高盧人的南侵。

後來隨著羅馬帝國的衰落,分裂成東西羅馬帝國之後,高盧在3世紀以後不斷爆發各種社會危機,並在日耳曼人的不斷沖擊下也曾一度獨立。

羅馬與高盧的關系

羅馬與高盧也算不上是仇家。在歷史上大多數時候羅馬與高盧基本是處於和平共處的狀態。當羅馬強大之後,才與高盧發生了接觸。羅馬與高盧的關系同漢朝與匈奴的關系非常類似,但不同的是羅馬實現了對高盧的徹底征服並實行了有效的統治管理,而漢朝始終沒有實現過對匈奴的有效統治管理。

一開始羅馬對高盧的軍事作戰主要是出於自身安全的考慮,防止高盧人南下劫掠羅馬城市。到了後來隨著羅馬實力的不斷增強,尤其是在布匿戰爭之後,羅馬成為了地中海第一強國,不斷的對外擴張,高盧也就成為了羅馬對外擴張的一個方向。

凱撒時期對高盧的征服是血腥的,但在凱撒征服高盧之後,高盧才由原始部落狀態進入到了文明化的狀態,羅馬人的統治對於高盧的文明化有著重要的作用。按照形勢的發展來說,高盧其實不是被“羅馬化“,即文明化就會被“日耳曼化”,即更為野蠻化。在這兩個選擇當中,文明化是更好的選擇。

總的來說,羅馬與高盧有好的時候也有不好的時候,實際上兩者相好的時候更長。

㈨ 高盧人簡介

高盧(Latin Gallia,French Gaule)是羅馬人對凱爾特高盧人(Latin Galli,French Gaulois)居住的領土的名叢指稱,包括現在的法國、比利時、盧森堡和西面的荷蘭、瑞士、德國的部分地區萊茵河畔和波河谷,在現在的義大利。高盧的古代邊界是東部的萊茵河和阿爾卑斯山,南部的 Mare Nostrum(地中海),波谷和比利牛斯山脈,西部和北部的大西洋。在之前的羅馬 征服由凱撒(公元前58-51),名稱為「高盧」相當於建立在共同的文化和軍事領域宗教和民族聯盟,雖然他們有一個共同的起源。這種共同的起源可能可以追溯到 8 世紀,當時青銅時代瓮域文化的移民群體在未來的高盧領土地區緩慢傳播。大約公元前 390 年,高盧人入侵並洗劫了羅馬。公元前 222 年,Cisalpine Gaul(阿爾卑斯山和波河谷之間的地區)被羅馬人征服。我們知道預最好的說明羅馬的高盧人在高盧戰記察塵凱厄斯的,第一章愷 撒。這顯然是羅馬人對高盧現實的看法:

整個高盧人分為三部分,其中一部分是比利時人居住的,另一部分是阿基塔尼人,他們用自己的語言稱為凱爾特人,在我們的高盧人中稱為第三部分。所有這些在語言、習俗和法律上都各不相同。加龍河將高盧人與阿基塔尼人隔開;馬恩河和塞納河將它們與比利時河分開。在所有這些中,比利時人是最勇敢的,因為他們離[我們]省的文明和文雅最遠,商人最不常求助於他們並進口那些往往會削弱思想的東西;他們是離居住在萊茵河以外的德國人最近的人,他們不斷地與他們發動戰爭; 出於這滲沒配個原因,赫爾維蒂人在英勇上也超過了其他高盧人,因為他們幾乎每天都在與德國人進行戰斗,他們要麼將他們從自己的領土上擊退,要麼自己在邊境上發動戰爭。據說高盧人佔領的其中一部分始於羅納河:它以加龍河、海洋和比利時的領土為界:它也與Sequani 和 Helvetii,在萊茵河上,向北延伸。Belgae從高盧的極端邊界上升,延伸到萊茵河的下游;看向北方和冉冉升起的太陽。阿基塔尼亞從加龍河延伸到比利牛斯山脈和靠近西班牙的那部分海洋:它看起來介於日落和北極星之間。

凱撒大帝征服高盧後,作為羅馬帝國一部分的高盧領土組織由奧古斯都皇帝於公元前 27 年至公元前 12 年結束:尊重凱撒大帝所描述的古老組織,奧古斯都創建了三個羅馬行省:Gallia Belgica、Gallia Lugnensis 和 Gallia Lugnensis。阿基塔尼亞。在南部,加入了馬西利亞的舊羅馬省更名為加利亞納博納西斯 (Gallia Narbonensis)。萊茵河沿岸的領土合並為兩個軍事區,在圖密善治下成為上日耳曼尼亞省和下日耳曼尼亞省。大約 200 年來,羅馬和平(Pax romana) 維持不變,但一些地方叛亂和內亂除外。公元 3 世紀的日耳曼人入侵標志著這個時代的結束。

㈩ 高盧人 是什麼樣的人種

高盧是古代西歐地名。高盧分為兩大地區:山內高盧,即阿爾卑斯山以南到盧比孔河流域之間的義大利北部地區;山外高盧,即阿爾卑斯山經地中海北岸,連接比利牛斯山以北廣大斗衫友地區,相當於法國、比利時以及荷蘭、盧森堡、瑞士和德國的一部分,這一地區通常也泛稱高盧。 公元前6世紀時,高盧的主要居民為克爾特人,羅馬人稱之為高盧人。高盧的西南部住有伊比利亞人,東南部住有利古里亞人。公元前1世紀,高盧人社會仍處於原始塌派公社的解體階段,部落的氏族貴族擁有大片土地和許多牲畜,破產的平民則依附於氏空槐族貴族。 公元前2世紀,羅馬人侵入高盧,征服高盧南部,建立了納爾博南西斯行省。公元前58~前51年,高盧的其餘部分又為G.J.凱撒率領的羅馬軍隊所征服。G.屋大維統治時 ,把高盧分為4個行省。公元1世紀末~2世紀,高盧經濟繁榮,農業、紡織業、冶金業均有發展。城市中點綴著羅馬式的建築物,如神廟、凱旋門、競技場和劇場,羅馬式公路貫穿高盧全境。奴隸制庄園廣泛流行。羅馬皇帝克勞狄一世統治時期(公元41~54年),高盧地方貴族開始進入元老院,逐漸和羅馬統治階級合流,促進了高盧的同化。高盧人民在羅馬的重稅政策和高利貸的壓榨下,生活艱難,幾次起義。3世紀,羅馬奴隸制度危機波及高盧,引起高盧商業和手工業衰落,城市凋敝,並不斷遭到日耳曼部落的襲擊。曾經一度脫離羅馬帝國獨立。5世紀初,高盧形勢急劇惡化,勃艮第人侵入萊茵河西岸。418年,西哥特人以帝國同盟者身分獲得高盧西南部阿基坦。486年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北部。6世紀中葉,法蘭克人統治整個高盧後改稱法蘭西,高盧之名遂廢。

閱讀全文

與法國先民高盧人有哪些外形特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