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讓孩子學會等待」,法國父母的教育小妙招
2009年,我和一幫驢友去坦尚尼亞遊玩,晚上去駐扎營地大棚吃飯,旁邊有一桌老外家庭引起了我們的興趣。
這對說著法語的夫妻帶著4個年齡不一的孩子,最大不超過10歲,最小的約莫2歲模樣,他們安靜的坐在位置上等待上菜。
等待的過程中,夫妻倆親密的說著什麼,孩子們只不過擺弄著手中的叉子,偶爾父母用眼神示意他們一番。
見慣了中國餐廳里孩子嬉鬧追逐、父母跟隨斥責的場面,他們的安靜讓我們吃驚不已。
幾年後,我們歐洲自由行,從巴黎去往法蘭克福的火車上,鄰座的一對年輕夫婦帶著三個孩子,姐弟兩約莫4、5歲的樣子,最小的孩子在嬰兒車里。
頓時,一個思緒在我腦海一閃:「完蛋了,這段旅程要被吵死了!」
不曾想,塞著奶嘴的嬰兒除了偶爾哼哼聲,座位上兩個大孩子每每蠢蠢欲動時,似乎父母的眼神里有一根無形的線控制著他們,姐弟兩輕輕說些話,又安靜地看著窗外。
奇了怪了,這些孩子怎麼可以那麼安靜的等待,法國父母到底有什麼的教育秘訣呢?
上世紀60年代,斯坦福大學有個著名的「棉花糖實驗」,設計者沃爾特-米舍爾是研究兒童自我延遲滿足方面的世界權威,是哥倫比亞心理系的客座教授。
當時,有635名,年齡在4、5歲的孩子參加了這項研究。
把孩子單獨帶入一個房間,在他的前方放著一塊棉花糖,工作人員告訴孩子,若能等待15分鍾堅持不吃棉花糖,那麼將會得到額外的一塊,然後工作人員離開。
實驗結果,只有1/3的孩子能挑戰完成。
調查人員通過錄像帶發現:不會等待的孩子專注於棉花糖,而會等待的孩子會分散自己的注意力。
等待的意志力並不是說堅韌克己,而是一種讓等待變得不那麼沮喪的技巧。
米舍爾說:家長不需要刻意教孩子分散注意力的方法,只要給與孩子練習等待的機會,孩子能自學成才。
隨後,調查人員長期跟蹤,發現:孩子堅持等待時間越久,成年後,他們的受挫和抗壓能力都比他人強。
在法國人看來,一個通過自我控製做到平靜處事的孩子,要比一個焦慮、急躁和要求過多的孩子,能玩得更開心,同時可以讓家庭生活更愉快。
1.法國人很喜歡烘焙蛋糕,做蛋糕,不僅讓人獲得美味,同時還教育孩子如何自控。
整個過程需要稱量配料的分量,並且按順序添加,這是讓孩子學習耐心的絕好課程。
黃磊的微博上經常可以看到他和女兒們做蛋糕的身影。
2.好好吃飯,慢慢品嘗,也是培養孩子耐心的好習慣
聯合國兒童基金會統計,法國90%的15歲孩子,每周會數次和父母共同進餐,在美國和英國,這一比例只有67%;法國女性每天花費在吃飯上的時間,要比美國女性的兩倍多,這種進餐速度也傳給了他們的孩子。
3.父母自己樹立「等待」的榜樣
父母在教授耐心的同事,就很耐心。
比方說,等父母在說話,孩子試著打斷,家長可以這么說:「請等兩分鍾,寶貝,我正在說話。」 態度既禮貌又堅定,同時也明確了等待時間-2分鍾。
當孩子哭泣時,家長可以等幾分鍾再抱起孩子。
當孩子自己玩耍時,家長不要輕易去打擾他們,尊重他們的節奏。
那些追著後面給孩子喂飯的媽媽,其實是那些總在孩子忙、不需要她們時候出現,而需要時卻又不在他們身邊的媽媽。
米舍爾根據大量研究,發現養育孩子影響力特別大的因素是「母親的靈敏度」,比較靈敏的媽媽或看護人,能感受到孩子的需求、心情、興趣和才能,她的這種感受能指導她和孩子如何互動。
前段時間,我的4歲侄子要看動畫片《汪汪特工隊》,當時答應收看一集中文版本,若繼續想看,那隻能看英語版本。
一集完結後,他開始大聲哭鬧不願意看英文。
我把孩子抱在懷里問:「你為何不願意看英文版本呢?」
小侄子哭著說:「我看不懂呀!」
我:「如果你能看懂英文,就願意看了是嗎?」
小侄子平靜很多點頭說「是」,我提出建議:「我們可不可以試試從英語版本的第一集收看,好嗎?」
孩子點頭徹底恢復平靜,安靜地看完一集英文版。
正向養育中也提到:關注孩子的感受,孩子感覺好才會更好。
相反,一個情緒壓抑的媽媽就很糟糕,因為壓抑的情緒會阻止媽媽和孩子達到良好的溝通。
法國心理學家迪迪埃-普萊克斯認為:讓孩子最快樂的方法就是讓他們感到受挫,並不是說不擁抱他們,或者不讓他們玩耍,而是尊重孩子的感覺、節奏和獨立性。
一句話:孩子必須在幼年時就開始知道-他不是世界的中心,而事情要一件一件去做。
當孩子發現他們被告知要等待而大哭後,媽媽就會過來,那麼「等待」就結束了,他們很快就學會不去等待,因為拒絕等待、大叫哭鬧,並繼續自己的行為,反而會得到縱容。
法國父母不介意孩子有自己的脾氣,任何健康的孩子都有能力不去哭鬧,當聽到大人說「不」時不會奔潰,而且通常也不會糾纏不休或扔東西。
當孩子想要通過吵鬧達到自己目的時,家長可以通過擁抱,看著孩子的眼睛保持緊密的溝通,並堅定讓孩子明白:你不是權力的中心,不能為所欲為。
受挫不會傷害孩子,不能妥善應對挫折,才是毀了孩子。
把挫折當成一種人生中必須掌握的核心技能,孩子的成長中必須學會這項技能,倘若父母沒有教會孩子這點,那就是失職。
法國父母認為:小孩子的需要和慾望是無窮無盡的,這源於人性。
對孩子說「不」,其實是幫助他們從自己的慾望中解救出來。
尊重孩子的節奏,同時教會孩子尊重身邊人的節奏,並且取得平衡,你的孩子自然就是耐心的小大人了。
這樣的孩子,你想擁有嗎???
B. 如何教法國小孩說中文 零起點
levallois說的挺好的,呵呵。 就拿小學課本吧,非常適合,一開始學認簡單的字,我還記得最開頭的六個字是「人,口,手,上,中,下」,哈哈。並且學習拼音裡面拉丁字母的讀法,a,o,e,i,u,v。 有了教材,接下來按部就班就很容易了。 至於和小孩子相處,也不用緊張。真誠對待就行了。多誇他多鼓勵他。小孩聽人說自己聰明總會很高興的。但偶爾也要秀一下自己的才能,讓小孩產生敬佩乃至崇拜感。主要是講課一定要有趣,能吸引他。畢竟是做老師,這點是最重要的。備課的時候用點心,想想怎麼講才有趣。 如果是很小的孩子,可以考慮做小游戲啦,唱個簡單的中文歌啦,等等。
C. 法國家庭的早教都教孩子什麼
一說到法國,給人的第一印象就是,這是一個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國度。法國並不僅僅是因為旅遊業發達而受到人們的喜愛,其實更多的是因為法國是一個教育氛圍獨特的國家。
法國因獨特的繪畫、雕刻、小說和戲劇受到人們的歡迎,同時這些藝術氣息也影響著當地人對孩子的教育方式。
5、從小培養孩子專注力
古羅馬哲學家西塞羅曾說過:「無論多麼脆弱到不堪一擊的人,只要選定目標並將精力傾注其上,就一定能夠取得成功。」
很多法國家長都選擇讓孩子彈奏樂器以及游戲來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因為彈奏樂器與繪畫這兩件事情都需要孩子集中精力、全神貫注的完成,一旦有一點疏忽錯誤就需要重頭再來,這對孩子專注力的培養恰好起到了最大作用。
D. 0-3歲寶寶早教 法國家長都教些什麼
【導讀】:3歲以內是寶寶性格和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這時候家長的教育培訓非常重要,國內的寶寶在爺爺奶奶的嬌慣式早教,可是法國家長的早教方式卻有很大不同,他們不但照顧孩子親力親為,在孩子的早教方式也非常值得我...
3歲以內是寶寶性格和習慣形成的重要時期,所以這時候家長的教育培訓非常重要,國內的寶寶在爺爺奶奶的嬌慣式早教,可是法國家長的早教方式卻有很大不同,他們不但照顧孩子親力親為,在孩子的早教方式也非常值得我們借鑒,我們來看看法國人在孩子0-3歲這個階段早教都教什麼呢?
眾所周知,法國人以他們的自由平等言論自由而聞名,但眾所不知的是他們嚴苛、且有些不近人情的傳統家庭教育,繁瑣的禮儀,嚴格的禮貌,「從娃娃抓起」的絕不含糊。而且法國人對於自己國家的傳統教育延續一貫的優越意識,非常難得的,他們只對英國的教育服氣,雖然他們並不喜歡這個國家和他們的人,但是他們也實事求是地承認:英國紳士是經得起考驗的,英國的家教是地道的。
(我說的是傳統家庭的教育模式,有好些家庭是反傳統的且沒有什麼家教理念的,這不在我的講述范圍之內。)
細細講來,法國人在孩子0-3歲這個階段早教都教什麼呢?
(一)獨立睡覺
在法國的大多數家庭里,孩子還沒有出生時大人們已經把嬰兒房准備好了,無論這個家庭的住房是幾室幾廳還是一室一廳,嬰兒房間一定是單獨的,孩子再小、住房再緊張,只要條件允許哪怕父母在客廳睡沙發牀他們也不會和孩子在同一個房間,更不用提同一張牀了。
兒童房間裡面的用品一應俱全,而這當中的重中之重是一個安全而舒服的嬰兒牀,寶寶從醫院回到家裡就直接被安放在這個小小的牀鋪上,嬰兒從一下生就有自己獨立休息的空間,從來沒有媽媽當「人肉泰迪熊」,也沒有理所當然的夾在爸爸媽媽的中間,更沒有和媽媽分享一張牀、把爸爸擠到客房或是沙發上去的說法。
除了爸爸媽媽會在半夜需要喂的時候到寶貝的房間給奶喝,不然睡覺這種事在嬰兒在第一時間就是獨立完成的。
(二)獨立吃飯
法國人訓練孩子們獨立吃飯到底有多早呢?我個人的感覺是能有多早就有多早,只要他們認為孩子們自己可以握住勺子了,並且知道手和口的配合了,(不至於一勺子直接送到鼻孔里)那麼她們就會讓孩子們自己吃飯,吃多吃少並不是很重要,到底是用勺子規矩地、干凈地吃還是用手不規矩的抓著吃或是特別埋汰地吃,法國的家長都不會跟小寶寶計較,他們在乎的是寶貝知道在吃飯的時間、在飯桌上和家人一起共度吃飯的時光並獨立地吃飯,他們還會演示給需要學會咀嚼的寶貝們看什麼是咀嚼的動作,從而確保她們不會因為狼吞虎咽而卡到。
(三)學會說「謝謝」和「請」
關於這兩個詞的教育也是得追溯到剛剛會說話甚至是不會說話的時候,只要家長們認為孩子們的理解能力可以明確的體會這兩個詞的含義了,父母們就會在第一時間強調這兩個詞的重要性從而在日常生活中無處不在地使用和反復地使用。如果在會說話的年紀在該說「謝謝」和「請」的場合卻故意不說,那麼家長們是絕對不會妥協的。
(四)尊重生命
法國的家長大多都熱愛自然,遇到休息天或是野營,或是在院子里修剪枝葉、務農等,孩子們參與時家長不會因為孩子們年齡小就允許他們有意的弄死小動物、踐踏花草,他們認為自然界都是有生命的,人類做不到保護所有,但最起碼不能破壞。
(五)不大聲喧嘩
公眾場合,除非是大家共同暢所欲言,不然法國的家長不會容忍孩子們發出高過一定分貝的聲音影響別人的。他們當然也不指望小小孩子可以真的像成年人一樣自律到什麼程度,但是不斷的提醒和反復的糾正足以證明父母對於這件事的重視。所以大多數法國孩子都沒有大聲喧嘩的習慣,也可能是胎教使然吧,甚至連小baby都不亂哭。
(六)愛上圖書館
關於法國的圖書館我是一定會單獨寫篇文章記錄的,因為法國人對於知識的尊重和對於書的熱愛以及圖書館服務的人性化都會讓人覺得「與書相伴」是一件愜意的事情。、
法國的多子家庭很普遍,媽媽們都會在每周固定的時間領著大的推著小的去圖書館借書、還書、講故事、看書、參加圖書館活動。。。。。有些寶寶連坐都不會,但是媽媽依舊會把寶寶放在腿上,坐在寬敞、明亮的圖書館里跟寶寶靜靜地翻書,為的就是讓孩子體會這種書香的氛圍。
(七)尊重隱私
六六6個月大的時候我第一次獨自帶著寶貝來到法國看連爸的家人,孩子爸因為工作的原因沒有同行,那時候的我一句法語也不會說,他們家人的英語又十分的有限,所以大約兩個禮拜,我過著好像啞巴一樣的日子;但就是因為沒用語言溝通,我有好多的時間用眼睛觀察到了好多的細節,其中一件事情我的影響非常深。
那天我抱著六六到連爸的哥哥嫂子家,他們家的老二比六六大11個月,也就是個1歲半的樣子。小丫頭有著這個年齡孩子所有的特點,活潑、好動、熱情,並且非常高興家裡來客人,里出外進的忙的不亦樂乎。
我把六六的嬰兒包放到了門廊里,老二里出外進的時候非常想去碰這個包,我看到了並沒覺得有什麼問題,這個年齡的孩子對新事物好奇不太正常了嘛。可是連爸的哥哥看到這一幕立即一字一句的說:不許碰,這個東西不是你的,不許碰。老二果真沒碰。
過了一會,老二又開始圍著那個包轉,孩子爸看到了這一幕又是一字一句的提醒說:不許碰。這個不是你的。老二又無奈的走了。
等到老二第N次走到這個包周圍想碰的時候我提議要不就把包放到別的位置吧,不然她總想碰,而且孩子爸還得不厭其煩的重復同一句話。
連爸的哥哥用費勁的英語說:不用放到別的位置上,她必須明白有些東西就是不能碰的,而且這些東西也不會改變位置,但是她必須得學會克制自己的好奇心,不該知道的、不該碰的就不許碰。
我建議:要不然就讓她看看吧,裡面也沒有什麼她不能看見的。
連爸的哥哥堅決不同意:問題的關鍵是這個東西不是她的,她就是不可以動。
好吧,我放棄了。人家孩子確實沒有因為自己是「什麼什麼敏感期」而得到特許去看一個無關緊要的嬰兒包,別人的東西就是隱私,小小的年紀也需要懂得的道理。
------
除此之外,大多數法國人覺得即使在家裡,如果門是關的,進門之前一定要敲門,有人在衛生間你年齡再小也要敲門而不可以奪門而入。。。。
(八)餐桌禮儀
也許你不信傳統家庭的法式餐桌禮儀都是從寶寶可以熟練的自己應付吃飯就開始訓練了,規矩如下:吃飯時胳膊肘不許抵在飯桌上、嘴裡有東西不可以說話、用叉子取食物時一定要胳膊擡起而不是頭低下、通常不可以提前下座等等等等
一頓飯吃下來怪累挺的。。。。
(九)說話時口氣自然而禮貌
我們中國的兒童都會有奶聲奶氣這一說,我見過即使快10歲的孩子還是奶聲奶氣地說話,這點上法國家長是不會允許的。他們教育孩子要自然地說話,要禮貌地陳述,當然了,孩子們如果因為年齡和見識的限制而說出一些比較荒唐的言論這些家長是不會計較的,他們不能接受的是我們說的那種「嗲」和「嬌嗔」,法國的家長認為如果一個人的舉手投足和自己的年齡不相符,哪怕她/他年齡不大、他們也會有微詞。所以,訓練自己的孩子好好說話,也是他們的早教課程之一。
(十)學會等待
法國的媽媽給孩子吃飯、餵奶是按照時間來的,時間沒到,即使寶寶哭鬧了,他們可能會跟寶寶聊天但是幾乎不會提前喂;如果時間快到了,已經在准備吃飯或是吃奶了,寶寶哭鬧不止,家長多半會輕聲細語且語氣堅定的對寶寶說:寶寶,你一定是餓了吧,媽媽已經在給你准備了,你再稍稍等一下下就好了喲。。。。。
如此這般的交流,寶貝們到後來也都不會因為到點差一口吃的沒吃上而大發雷霆。
在超市裡,很少見到法國小朋友因為家長沒給買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哭鬧的,家長就是沉著的解釋:現在不是聖誕節也不是生日,還沒到買禮物的時間,不可以買。通常他們的孩子都不會多廢話。
(十一)獨處的能力
他們的家長並非好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冷漠,他們也非常愛的自己的孩子,但是他們確實會強調孩子需要一定程度的獨處--------並不是說辭職在家照顧你你作為寶寶就要24小時貼在媽媽的身上,並不是說大人們都愛你,你就無時無刻的夾在所有人的當中;法國的家長會強調讓孩子們自己待上一會,無論是看一本書,還是做一個游戲,或是自己啃腳丫,再或是看天棚。。。。總之,這段時間是寶寶自己的,相對的,有一段時間是大人自己的。
(十二)溝通的力量
這詞兒用的有點大,但是意思卻並沒有偏差。
舉個生動的例子。
那時順順還不到3歲,一次他雞頭白臉、痛哭流涕地從院子里跑進家跟我說六六怎麼欺負他了。我聽得一頭霧水,這時連爸走過來一字一句的對小二說:你慢慢說。你如果沒哭完你就再出去哭會,你如果想說話就把眼淚收起來說,你一邊哭一邊說你覺得誰能聽明白。
接下來小二神奇的收入了眼淚,在連爸的提醒下深呼吸了一下,之後不那麼激動的對我們解釋了六六搶他的東西了等等等等。
連爸聽完後並沒有馬上出去當判官,而是跟順弟解釋:以後記住,你做到好好地、清楚地說話大家聽懂了也可以盡快的幫助你;你呲牙咧嘴地說些誰也聽不懂的話,讓大家都很著急的。在家裡是這樣,將來在學校更是這樣。
這之後,順順連哭帶說的次數越來越少,每次要說的時候都能盡量的收起「激動「的心情而盡量平靜的敘述事情經過。這個過程是從3歲之前就開始訓練的。
這就是法國人的早教觀念,他們沒太有人早早的送孩子們去學英語和畫畫,他們早早開始進行地都是貌似跟知識無關的行為習慣教育。
法國人的早教理念也並非是各家各戶都一樣,但我總結的這些還是有很大覆蓋面的。
在給兩個順六」早教「和」繼續教育「的這些年頭里,順六爸媽----一個中國人一個法國人經歷了怎樣的分歧、妥協、溝通和最終的共識我真恨不能寫本書。上述的這些條都實實在在地在我家經歷過並經歷著。
大家看看吧,或許能給你些小啟發。
E. 從小教會孩子懂禮貌– 法國媽媽的優雅教養法!
法國女人總是給人舉止優雅的印象;當她們有了孩子後,依舊可以悠閑地用餐、喝杯咖啡。法國媽媽利用語言特性、相互尊重和對禮儀教育的堅持,也同步訓練孩子的優雅舉止。猜宴
1. 語言特性
法國媽媽會利用法文結構的嚴謹性,讓孩子懂得並非事事都理所當然。舉例來說,當孩子跟媽媽說:「我要看電視」時,媽媽往往會糾正孩子:「你應該說『媽媽,我可以看電視嗎?』」讓孩子知道自己所提的事,不見得一定可以得到准許。如此一來,孩子便知道做主的是大人(媽媽),而不是自己想幹嘛就能幹嘛。
此外,法國爸媽在孩子概略能理解「請」和「謝謝」的含義時,就會立即強調這兩個詞的重要性,並且以身教力行,在日常生活中反覆地使用。
中文語法一樣辦得到!媽媽也可以如法炮製,讓孩子學會用更有禮貌的字眼「我可不可以…」,代替「我要…」。此外,還可以加入「請」「謝謝」「對不起」等禮貌用語。
2. 相互尊重
法國爸媽主張「尊重孩子的需要,但是也要讓孩子明白大人也有自己的需要」;這一點幾乎跟東方父母育兒的觀念大相徑庭。在台灣,許多爸媽都是把孩子的需要視為第一優先,例如,孩子討抱時,就馬上放下手邊的事,起身抱起孩子。
法國父母會讓孩子學會「等一等」;例如,當孩子想跟媽媽提自己的需求時,如果媽媽正和來訪的朋友聊天,孩子不能無禮地馬上打斷談話,必須先視情況說聲「抱歉」,再等大人間的談話稍微停下來後,提出自己的需求。
想要自己的孩子不成為「慣小孩」,這一個「相互尊重」的觀念很值得台灣爸媽學習與效法。
3. 對禮儀教育的堅持
法國人很重視禮儀,在孩子還小時,就開始灌輸、教育「有禮貌」這件事,所以當孩子做出不敗兆鎮禮貌的行為時,法國爸媽是絕對不妥協的。
一般法國父母會教導孩子做到5 件社交禮儀,第一,有客人來訪時,要禮貌地迎接;第二,一定要跟人打招呼,不管是出門遇到鄰居、到別人家作客,還是購物買東西,「你好」絕對要掛在口邊;第三,在公共場所不可大聲喧嘩;第四,搭大眾交通運輸工具時,要懂得讓位給有需要的人;第五,尊重隱私,即使是家人也是一樣,例如家中某個房門關著時,孩子必須先敲門才能進行。
另外,法國人也很重視餐桌禮儀。當孩子學會走路,會把食物往嘴裡送時,就會讓孩子跟著上餐桌吃飯。講究飲食的他們,會定期讓孩子試吃新的食物,如果孩子不愛吃,爸媽不會要求孩子吃完,但是隔幾天會用不同的烹調手法來料理同一種食物,讓孩子再嘗看看,如此反覆,直到孩子可以接受新食物的味道為止。因此,法國孩子幾乎不會亂扔食物。
隨著孩子長大,法國爸媽會慢慢教導用餐時得遵守的規矩,例如:兩只手肘不能放在餐桌上、嘴巴里有東西時不察粗能說話…等。
也想教出有禮貌、有家教的孩子嗎?快來跟法國媽咪學習吧!
F. 法國的家教方法有哪些
「感性」教育
法國幼兒教育的著重點放在幼兒的感性教育上,培養出了眾多的藝術家和科學家。我們不得不承認他們的教育是成功的。他們首先是尊重幼兒,然後再在這個基礎上培養孩子的感性認識。
(1)尊重幼兒人格
孩子犯了錯誤,大部分的父母都是先指責孩子。但是在法國,大部分父母總是先問事情原因,問問孩子當時是怎樣想的,對孩子就像對大人一樣。聽完事情經過,父母才開始對孩子進行教育。
對剛過1周歲的孩子,他們也採取對話的方式進行教育。他們從來不逼孩子做這個做那個,或者應該這樣做應該那樣做。他們明白讓孩子理解是最有效的教育方法。
(2)創意感性教育
法國被稱作是熱愛藝術的國家,他們的幼兒教育都是圍繞著感性教育,教育的重點放在對孩子進行音樂美術指導上,法國所有的幼兒園都把美術教育看成是教育的根本。幼兒園全部課程的80%以上都和美術教育有關。
法國的幼兒園很重視培養孩子把感覺到的和看到過的表現出來的能力,所以,他們更重視參觀和旅行之後的活動。這樣的原則在文學教育方面也是一樣的,他們讓孩子把所讀到的畫出來。在地理、音樂等其他的科目中,也盡可能地使孩子們通過聯想找到感覺,創造出自己獨有的個性,培養了孩子們對藝術的熱愛。這就是他們進行的感性教育。
「寬松」教育
「給孩子寬松的環境。多給他們一點自由。」這是法國家庭教育專家們從成功與失敗的家教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對我們不無啟迪。
據法國媒體報道,法國家庭「望子成龍」的願望與有些中國人相比並無二致,他們常常給孩子安排一系列課外課,孩子們的學習負擔因此而加重。一位叫科爾內的家長反省說:「我的女兒卡爾尼剛剛5歲,她從托兒所回來後,每周還要上三次業余課:星期二學舞蹈,星期三學體操,周末學滑冰。後來我發現她累得不願從冰上站起來,才決定停了這些課。讓她喘口氣。」
法國的教育學家們指出,孩子們學的課程越多並不意味著學到的東西就越多。許多業余課程不僅使家長們的錢包變癟,還消耗掉孩子大量的精力。只有有了寬松的時間和空間,孩子才能進發出創造的火花。如果要求他去做太多的事,會使他產生厭煩的心理。為了使孩子將來能較好地融入社會。引導他學會合群比學會某些技能更重要。因此,家長要盡可能帶小孩去公園遊玩,鼓勵他與同齡的小朋友進行交往。
為此,在巴黎的街心都給孩子們留出一些空地來,或當旱冰場,或作自行車練習地,或用來搭建滑梯、鞦韆板等,孩子們在那裡玩得非常開心。
專家們認為,擴大孩子們的自由活動空間,是培養孩子興趣、發展個性和開發智力的有效途徑。
G. 法國的家庭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與中國的家庭有何不同?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下吧!法國寶寶我的孩子出生在法國。當孩子剛出生時,按照中國人的傳統習慣,我總是把孩子抱在手裡。後來有位做媽媽的法國朋友問我:你為什麼總抱著他?她告訴我,法國人沒有經常抱寶寶的習慣,嬰兒幾個月大就會被安置在一塊安全的圍起來的嬰兒區,讓他們在裡面滾、爬、玩耍,再大一些就在寶寶地毯上來回爬。這樣長大的孩子肌肉更靈活,個性也更獨立。 於是我開始關注起法國人養育孩子的特點,讓我受益匪淺。法國父母對待孩子最大的特色是平等。即便是小寶寶吵鬧,他的父母也只是用平等的口氣說,你要安靜一點。我們經常會看見法國父母蹲下來,用平和的語氣跟孩子聊天,認真地回答孩子充滿童真的問題 。例如,在麵包房裡,一個售貨員會對一個挑選蛋糕的孩子說:「小姐,您挑選好了嗎?」孩子在從小就被人尊重的同時也學會了尊重別人。 此外,只要不是特別正式嚴肅的場合,法國父母一般都會帶著孩子一起參加。有一次,我們准備開車去幾百公里外的朋友家度假,想到路途遙遠,我有些猶豫。朋友卻說,當然要帶孩子去。那幾天,每個時間段,都會有不同的人陪孩子玩不同的游戲 。晚上我們在壁爐前跳舞,每個大人都會陪孩子跳上一段,或者和他玩耍一會兒。 我的寶寶在他5歲時收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一份邀請函,那是來自同伴小朋友生日會的邀請。那天他帶上禮物 ,穿著得體地准時按響了朋友家的門鈴。父母僅僅負責接送孩子,因為那是孩子自己的社交圈。小編總結: 法國的教育非常人性化,他們體現了「人人生而平等」這樣一個觀念。即使是一個大人對一個小女孩的稱呼都要用上「小姐」,而且嬰兒就是放著讓他們自由摸爬滾打,這更能讓孩子得到最好的鍛煉。
H. 法國家庭的「早教」都教孩子什麼
談到法國,我們對它最基本的了解必須是浪漫!令人難以置信的浪漫!然而,作為一個好奇的嬰兒,父母對這個國家了解並喜歡回到中國的童年,父母對法國浪漫因素的發展一直非常好奇。
眾所周知,法國人以平等和言論自由而著稱,但每個人都不知道的是,他們從未嚴格地接受過嚴格的,有點人格化的傳統家庭教育,繁瑣的禮節和嚴格的禮貌。明確的
最值得稱贊的是,各個年齡段的法國父母一直都很好地繼承和延續了他們的傳統教育。現在,讓我們看看法國的早期教育教什麼嗎?
有些嬰兒甚至不能坐下,但母親仍會把嬰兒放在膝上,坐在寬敞明亮的圖書館里,與嬰兒一起靜靜地翻閱書本,以便孩子們可以體驗這種書本氛圍。
也許你不相信。傳統家庭中的法國餐桌禮儀始於嬰兒可以自己熟練地用餐的時間。規則如下:
吃東西時,肘部不能放在餐桌上,嘴裡有東西,你不能說話,用叉子吃東西時必須舉起手臂而不是低頭,通常你不能下車坐坐。
只要法國父母認為孩子的理解能力能夠清楚地理解這兩個詞的含義,父母就會在第一時間強調這兩個詞的重要性,以便在日常生活中的任何地方都能使用和重復使用。用。
如果您故意在說“謝謝”時不說“謝謝”和“請”,那麼法國父母絕對不會妥協。
法國父母並不像我們想像的那樣冷漠,他們也非常愛自己的孩子,但他們確實強調他們的孩子需要一定程度的孤獨感。
法國父母會強調讓孩子們呆一會兒,無論是看書,玩游戲,嚼腳還是看天花板...簡而言之,這次是孩子自己的了。成人自己的一段時間。
法國母親根據時間進食和母乳喂養孩子。即使嬰兒在哭泣,即使嬰兒在哭泣,他們也可能會與嬰兒聊天,但幾乎永遠不會提前餵食。
如果時間臨近,並且嬰兒已經准備好要吃飯或母乳喂養,則嬰兒將不會停止哭泣,父母可能會低聲說並堅定地對嬰兒說:嬰兒,您一定餓了,媽媽已經在為您做准備,您只需再等一會!通過這種溝通,嬰兒習慣於不因飯食而生氣。
我很少看到法國孩子在超市裡哭,因為他們的父母沒有買他們想要的東西。父母會冷靜地解釋:現在不是聖誕節或生日,也沒有時間購買禮物。您無法購買它們。通常,他們的孩子不是很胡說。
這是法語中“早期教育”的基本概念。他們沒有讓孩子們盡快學習英語和繪畫。相反,他們開始及早培養孩子的行為和習慣。父母真的可以從中學到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