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說說你對法國的了解
埃菲爾鐵塔、香水、香檳、香榭里舍大道…………
國名:法蘭西共和國(法語,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RF,英語,The Republic of France)
國名釋義:「法蘭西」由法蘭克部落之名演變而來,意為「勇敢的」「自由的」
民族:法蘭西人為主,還有布列塔尼、巴斯克、科西嘉、弗拉芒、加泰隆、日耳曼人、斯拉夫人、北非人和印度支那人等少數民族
語言:法語(地方方言有普羅旺斯方言、布列塔尼方言、科西嘉方言和日耳曼方言)
宗教:天主教為主
首都:巴黎(Paris) ,人口6339.21萬(2007年)。
現為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現任總統:尼古拉·薩科齊
現任總理:弗朗索瓦·菲永
國慶日:7月14日(1880年議會立法確認攻克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以紀念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遺產日:9月的第三個周六和周日(1984年正式開始,最初的活動在9月的第三個周日舉辦,在當時的文化部長雅克·朗的推動下,諸多深宮中的歷史文化遺產敞開大門向公眾開放,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熱愛進而保護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最初名稱為「國家文物開放日」,到1992年,開放時間延長為周六和周日兩天。)
國旗:法國國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旗之一,對後世界各國國旗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
形狀與圖案:
法國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從左至右分別為藍、白、紅三色。最早的三色旗色彩的排列與今天不同,紅色在左。藍色是聖馬丁長袍的顏色,象徵自由。白色紀念民族英雄聖女貞德,象徵平等。紅色則是聖但尼軍旗的顏色,象徵博愛。
來源和歷史:
法國的國旗以三色旗著稱,最早出現在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法國大革命時期),巴黎國民自衛隊就以藍、白、紅三色旗為隊旗。白色居中,代表國王,象徵國王的神聖地位;紅、藍兩色分列兩邊,代表巴黎市民;同時這三色又象徵法國王室和巴黎資產階級聯盟,三色旗也曾是法國大革命的象徵。1794年2月15日,旗幟最終被確定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國旗。
波旁王朝復辟時,三色旗曾經被廢除,而用王室的鳶尾花旗(fleur-de-lis)。然而1830年7月革命後,三色旗再度成為法國的國旗,並延續至今。
法國國旗被法國人稱呼為:
le drapeau tricolore
le drapeau bleu-blanc-rouge
le drapeau de la France
有時也叫le tricolore,口頭稱作les couleurs。
法國國旗也被使用英文的人叫做French tricolor(美式英語),或French tricolour(英式英語)。
國徽:法國沒有正式國徽,但傳統上採用大革命時期的紋章作為國家的標志。紋章為橢圓形,上繪有大革命時期流行的標志之一——束棒,這是古羅馬高級執法官用的權標,是權威的象徵。束棒兩側飾有橄欖枝和橡樹枝葉,其間纏繞的飾帶上用法文寫著「自由、平等、博愛」。整個圖案由帶有古羅馬軍團勛章的綬帶環飾。
國歌:《馬賽曲》
國花:鳶尾花
國鳥:公雞
國石:珍珠
國家元首
總統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 ,2007年5月當選;國民議會議長貝爾納·阿克耶,2007年6月當選;總理弗朗索瓦·菲永 (Francois Fillon) ,2007年5月任職;法國憲法委員會主席讓-路易·德勃雷 (Jean-Louis Debre),2007年2月任職。
自然地理
面積為55.16萬平方公里(包括科西嘉島)。是歐洲西部面積最大的國家。
位置: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瑞士、德國、義大利、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西北隔拉芒什海峽與英國相望,瀕臨北海、英吉利海峽、大西洋和地中海四大海域,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向大西洋敞開。東部是阿爾卑斯山地和侏羅山地;中南部為中央高原;西南邊境有比利牛斯山脈;中央高原和比利牛斯山地間的西南地區為阿基坦盆地;北部是巴黎盆地;西北部為阿莫里坎丘陵。平原占總面積的三分之二。
山脈:有阿爾卑斯山脈、比利牛斯山脈、汝拉山脈等。法意邊境的勃朗峰海拔4810米,為歐洲最高峰。
河流:主要有盧瓦爾河(1010公里)、羅訥河(812公里)、塞納河(776公里)。地中海上的科西嘉島是法國最大島嶼。邊境線總長度為5695公里,其中海岸線為2700公里,陸地線為2800公里,內河線為195公里。
氣候:西部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中部和東部屬大陸性氣候。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至1000毫米以上,山區達1,500毫米以上。月平均氣溫:一月西部及南部4-7℃,東部及北部1-3℃;七月北部及西部 16-18℃,南部及東部21-24℃
礦產:鐵、煤、鋁土儲量較豐富,還有鉛、鋅、鈾、鉀鹽等。林地覆蓋率26.4%。
人口: 6062.8萬(2000年),包括350萬外國僑民,其中140萬人來自歐盟各國,邊境有阿爾薩斯人、布勒通人、科西嘉人、巴斯克人、佛蘭芒人等。通用法語。居民中81.4%的人信奉天主教,6.89%的人信奉伊斯蘭教,其他人信新教、猶太教、佛教等其它宗教。
行政區劃
分為大區、省和市鎮。省下設專區和縣,但不是行政區域。縣是司法和選舉單位。法本土共劃為22個大區、96個省、4個海外省、4個海外領地、2個具有特殊地位的地方行政區。全國共有36565個市鎮,其中人口不足3500人的有3.4萬個,人口超過3萬人市有231個,人口超過10萬的市有37個。
22個大區是:阿爾薩斯、阿基坦、奧維爾涅、布爾高涅、布列塔尼、中部地區、香檳-阿登、科西嘉、弗朗什-貢岱、巴黎大區、朗克多克-魯西翁、利姆贊、洛林、南比利牛斯、北加萊海峽、下諾曼底、上諾曼底、盧瓦爾地區、皮卡爾迪、布瓦圖-夏朗德、普洛旺斯-阿爾卑斯-藍色海岸、羅訥-阿爾貝斯。
4個海外省是:瓜德魯普、馬提尼克、法屬蓋亞那、留尼汪。
4個海外領地是:法屬波利尼西亞、新喀里多尼亞、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法屬南半球和南極領地。
2個地方行政區是: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島和密克隆島。
簡史
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
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進攻巴士底監獄。監獄里當時只關押著7個人,但是市民們卻為此激戰了一天,犧牲了98個人。1789年8月26日,法國大革命的綱領《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正式通過。 1789年,伏爾泰和盧梭去世11年後,法國大革命爆發。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1804年12月2日,巴黎聖母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崙·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1944年,象徵勝利的法國凱旋門,終於迎來了一次真正的凱旋。
在戴高樂的帶領下,為了自由而戰的法蘭西民族不僅為戰勝法西斯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而且為戰後法國的復興鋪就了道路。
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1959年,法國宣布接受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自決,由此開始告別殖民主義;
1963年,法國和聯邦德國簽訂《法德友好條約》,從此與宿敵德國和解;
1964年1月27日,法國與新中國建交,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
1966年,法國宣布退出北約,並限令美國在一年內撤除在法國領土上的駐軍和基地。
堅持獨立外交政策的法國,成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正是在這一追尋理想的過程中,法國以它卓爾不群的氣質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政治
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統帥,任期5年(2000年6月改為5年,定於9月24日舉行全民公決,之前是7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總統有權任免總理和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有權解散議會;可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決;在非常時期,總統擁有「根據形勢需要採取必要措施」的全權。在總統不能履行職務或空缺時總統離職期間由參議院議長代行總統職權。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擁有制定法律,監督政府,通過預算,批准宣戰等權力。
國民議會共有577個議席,任期5年,採用兩輪多數直接投票制、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參議院共321席,參議員任期9年,每3年改選1/3,以省為單位,由國民議會和地方各級議會議員組成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
1995年7月31日,法國議會通過了一項憲法修正案。這項法案使總統有權更多地使用公民投票來解決經濟和社會問題。法國總統在政府或參議院、國民議會的建議下,可將所有事關公共權力組織、法國經濟或社會政策的改革方案交由公民投票表決。
總統府——愛麗舍宮,總理府——馬提翁宮,國民議會——波旁宮。
外交:法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歐盟創始國及重要成員、北約成員(但不參加北約軍事一體化機構)。自1958年建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以來,歷屆政府基本沿襲戴高樂制定的獨立自主外交政策,維護民族獨立。歐盟是法外交的立足之本。法致力於推動歐洲建設,將歐盟建設成真正獨立一極,發揮法在其中的核心作用;推動多極化,發展、加強歐亞等區域間合作;在大國間左右逢緣,爭取有利地位;保持並發展與非洲國家的傳統關系,推動發達國家增加對非援助;積極參與中東和平進程及有關熱點事務;加強同亞洲、拉美的政治、經濟關系。
經濟
法國經濟發達,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前列,是僅次於美國的世界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汽車製造、造船、機械製造、紡織、化學、電器、動力、日常消費品、食品加工和建築業等。核能、石油化工、海洋開發、航空和宇航等新興工業部門近年來發展較快,在工業產值中所佔比重不斷提高。核電設備能力、石油和石油加工技術居世界第二位,僅次於美國;航空和宇航工業僅次於美國和獨聯體,居世界第三位。鋼鐵工業、紡織業佔世界第六位。但工業中佔主導地位的仍是傳統的工業部門,其中鋼鐵、汽車、建築為三大支柱。工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有逐步減少的趨勢。第三產業在法國經濟中所佔比重逐年上升。其中電信、信息、旅遊服務和交通運輸部門業務量增幅較大,服務業從業人員約占總勞動力的70%。
法國商業較為發達,創收最多的是食品銷售,在種類繁多的商店中,超級市場和連鎖店最具活力,幾乎佔全部商業活動的一半。法國鐵礦蘊藏量約為70億噸,但品位低、開采成本高,所需的鐵礦石大部分依賴進口。煤儲量約為210億噸(其中褐煤100億噸),有開采價值的約為14.7億噸。鋁土礦儲量約9000萬噸。有色金屬儲量很少,幾乎全部依賴進口。石油儲量只有3000多萬噸。天然氣儲量2500億立方米,所需石油的99%、天然氣的75%依賴進口。水力資源約為1000萬千瓦,核能,水力資源和地熱的開發利用比較充分。森林面積約1500萬公頃,占歐盟森林總面積的25%,人均擁有綠化面積0.28公頃,森林覆蓋率為26.7%。農業很發達,農牧結合,綜合發展。主產小麥、大麥、玉米、甜菜、馬鈴薯、煙草、葡萄、蘋果、蔬菜和花卉。葡萄酒產量居世界首位。有乳、肉用畜牧業和禽蛋業。法國是歐盟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也是世界主要農副產品出口國。
隨著法國人口城市化,農村人口不斷減少,法共有土地面積5500萬公頃,其中61%為農業用地、27%為林業用地、12%為非農業用地。農業用地的96%為家庭所有。農業的傳統地區結構為:中北部地區是穀物、油料、蔬菜、甜菜的主產區,西部和山區為飼料作物主產區,地中海沿岸和西南部地區為多年生作物(葡萄、水果)的主產區。機械化是法提高農業生產率的主要手段,法已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農業食品加工業是法外貿出口獲取順差的支柱產業之一。歐洲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24家在法國,世界前100家農業食品工業集團有7家在法國,法國的農副產品出口居世界第一,佔世界市場的11%。
法國是世界著名的旅遊國,首都巴黎、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的風景區及阿爾卑斯山區都是旅遊勝地,此外還有一些歷史名城、盧瓦爾河畔的古堡群、布列塔尼和諾曼底的漁村、科西嘉島等。法國一些著名的博物館收藏著世界文化的寶貴遺產。
法國也是世界貿易大國,其對外貿易有兩個特點:一是進口大於出口,造成貿易逆差,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另一是非產品化的技術出口增長較快,純技術出口在整個出口貿易中的地位日益顯要。
法國政府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稅收,稅收高於美、日等國,其中主要來自增值稅,其它還有所得稅、公司稅、社會福利稅等。歐洲經濟共同體成員國。重要海港有馬賽、勒阿弗爾、敦刻爾克、南特、聖納澤爾、魯昂等。
文化
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期,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維克多·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居伊·德·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許多作品成為世界文學的瑰寶。其中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等,已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在世界廣為流傳。偵探小說方面有莫里斯·勒布朗的俠盜亞森羅平,和喬治·西姆農的梅格雷探長。近現代,法國的藝術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頗有創新,不但出現了羅丹這樣的雕塑藝術大師,也出現了像莫奈和馬蒂斯等印象派、野獸派的代表人物。從17世紀開始,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實用美術、建築、時裝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也早已憑借其「法國製造」的商業碩果而聞名海外。
法國人喜愛體育運動,比較流行的體育運動項目有足球、網球、橄欖球、地滾球、帆船、游泳、滑雪、和自行車環形賽等。比較有名的大學有巴黎大學、里昂大學等。
戛納國際電影節是世界五大電影節之一,每年5月在法國東南部海濱小城戛納舉行,它是世界上最早、最大的國際電影節之一,為期兩周左右。1956年最高獎為「金鴨獎」,1957年起改為「金棕櫚獎」。
新聞出版:
主要報紙有:《費加羅報》、《世界報》、《法蘭西晚報》、《解放報》、《巴黎日報》。地方報紙主要有:《西部法蘭西報》,它是法國發行量最大的報紙;《北方之聲》。主要周刊有:《快報》、《觀點》、《新觀察家》、《巴黎競賽畫報》、《費加羅雜志》等。法約有6000家出版社。
通訊社有:世界五大通訊社之一的法新社。1835年創立。法國國家廣播公司成立於1975年,下設6個廣播電台。此外,還有國家廣播公司和地方共同投資的17個獨立的地方台。為加強對外宣傳,國家廣播公司專設獨立的法國國際台,對外廣播幾乎遍及全世界。1982年政府通過法令,取消國家對電台的壟斷,允許私人和團體設立電台。目前,全國私營電台近1300家,主要有盧森堡電台、蒙特卡洛電台、歐洲一台等。現有4家全國性國家電視台。20多家中央或地方的有線電視台,另有許多可通過衛星接收的電視頻道。
名勝:
巴黎凱旋門 (L'arc de Triomphe)坐落在巴黎市中心星形廣場(現稱戴高樂將軍廣場)的中央,是法國為紀念拿破崙1806年2月在奧斯特爾里茨戰役中打敗俄、奧聯軍而建的,12條大街以凱旋門為中心,向四周輻射,氣勢磅礴,形似星光四射。工程由建築師夏爾格蘭設計,1806年8月奠基,歷時30個寒暑,於1836年7月落成。凱旋門高49.54米,寬44.82米,厚22.21米。它四面有門,中心拱門寬14.6米,門樓以兩座高墩為支柱,中間有電梯上下。在拱形圓頂之上有三層圍廊,最高一層是陳列室,這里展示著有關凱旋門的各種歷史文物以及拿破崙生平事跡的圖片;第二層收藏著各種法國勛章、獎章;最低一層則是凱旋門的警衛處和會計室。
埃菲爾鐵塔在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南岸,是世界上第一座鋼鐵結構的高塔,被視為巴黎的象徵。因法國著名建築師斯塔夫·埃菲爾設計建造而得名。建於1887—1889年。塔高300餘米,塔身重達9,000噸,分三層。第一層平台距地面57米,設商店和餐廳;第二層平台高115米,設有咖啡館;第三層平台高達276米,供遊人遠眺,底部面積1萬平方米,在第三層處建築結構猛然收縮,直指蒼穹。從一側望去,象倒寫的字母「Y」。該塔由1.8萬余個組成部件和250多萬個鉚釘構成。有電梯或徒步登塔頂。入夜,塔頂發出轉動著彩色探照燈光,防飛機碰撞。塔旁豎立長方形白色大理石柱,柱頂安放斯塔夫埃菲爾鍍金頭像。
盧浮宮 (Palais Louvre)是法國最大的王宮建築之一, 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右畔、巴黎歌劇院廣場南側。原是一座中世紀城堡,16世紀後經多次改建、擴建,至18世紀為現存規模。佔地約45公頃。早在1546年,法王弗朗索瓦一世決定在原城堡的基礎上建造新的王宮,此後經過9位君主不斷擴建,歷時300餘年,形成一座呈U字形的宏偉輝煌的宮殿建築群。1793年8月10日,在推翻君主制的周年紀念日時,法國「國民公會」決定把昔日的皇宮辟為國立美術博物館;同年11月18日,盧浮宮博物館正式向公眾開放。其全部工程於1857年完成。在盧浮宮口字形正殿的西側,伸展出兩個側廳,中間的空地形成卡魯賽廣場。宮的東側有長列柱廊,建築巍峨壯麗。其畫廊長達900英尺,藏有大量十七世紀以及歐洲文藝復興期間許多藝術家的作品。館藏品達40萬件。盧浮宮美術博物館分為6大部分:希臘和羅馬藝術館;東方藝術館;埃及藝術館;歐洲中世紀、文藝復興時期和現代雕像館;歷代繪畫館。展覽按不同流派、學派和時代劃分。一層展出雕刻。二層油畫,三層是素描和彩粉畫。八十年代初,法國政府實施擴建和修復盧浮宮的「大盧浮宮計劃」。
巴黎聖母院(Notre-Dame de Paris)是最著名的中世紀哥特式大教堂,以其規模、年代和在考古、建築上的價值而著稱。巴黎主教莫里斯·德緒利曾設想將兩座較早的巴西利卡式(長方形)教堂合成一座大型教堂,1163年由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奠基,高聖壇於1189年舉行奉獻儀式,1240年唱詩班席、西立面和中堂竣工,門廊、祈禱室和其他裝修在其後的一百年中陸續建成。內部平面130×48米,屋頂高35米,塔高68米。塔的尖頂始終未建。教堂經過歷代的損壞不得不 於19世紀重修,只有三個巨大的圓花窗仍保持著13世紀的彩色玻璃。後堂的飛扶垛特別雄健優美。
巴士底獄遺址(Place de la Bastille)位於巴黎市區東部、塞納河右岸,這里曾是公元1369—1382年建立的一座軍事堡壘。「巴士底」一詞的法文原意是「城堡」。這座古城堡擁有8座巍峨堅固的炮台,興建之初是用來抵抗英國入侵的。1380-1422年,這座城堡被改為王家監獄。整座城堡佔地2670平方米,四周建有一堵又高又厚的石牆和8座高30多米的塔樓,四周掘有寬24米的深溝,設吊橋進出。早在16世紀,這里就開始關押囚禁政治犯,法國啟蒙思想家伏爾泰就曾兩次關押在這里。在法國人民心目中,巴士底獄已成為法國封建專制統治的象徵。1789年7月3日,巴黎人民奮然起義,14日,攻佔了巴士底獄,揭開了法國大革命的序幕。1791年,巴黎人民拆毀了巴士底獄,在其舊址上建成了巴士底廣場,並把拆下來的石頭鋪到塞納河的協和橋上,供路人踐踏。1830年,法國人民又在廣場中心建立起一座紀念七月革命的烈士碑。這座烈士碑高52米,碑身是用青銅鑄成的圓柱體,人稱「7月圓柱」,在柱頂端是一尊右手高舉火炬的金翅自由神像,神像左手提著被砸斷的鎖鏈象徵著獲得了自由。在監獄遺址前方立著一塊牌子,上寫:「大家在這里跳舞吧!」1880年6月,法國將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這一天定為法國國慶日。
先賢祠 (le Pantheon)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於1791年建成,是永久紀念法國歷史名人的聖殿。它原是路易十五時代建成的聖·熱內維耶瓦教堂,1791年被收歸國有脫離宗教後,改為埋葬「偉人」的墓地。1814年到1830年間,它又歸還教會。先賢祠中的藝術裝飾非常美觀,其穹頂上的大型壁畫是名畫家安托萬·格羅特創作的。1830年「七月革命」之後,繪畫的主題改變,先賢祠具有了「純粹的愛國與民族」特性。先賢祠內安葬著伏爾泰、盧梭、維克多 ·雨果、愛彌爾·左拉、馬塞蘭·貝托洛、讓·饒勒斯、柏遼茲、馬爾羅和大仲馬等。至2002年11月,共有70位對法蘭西作出非凡貢獻的人享有這一殊榮。
喬治·蓬皮杜國家藝術文化中心(Centre National d'art et de Culture Georges Pompidou)坐落在巴黎拉丁區北側,塞納河右岸的博堡大街,當地人常也簡稱為「博堡」。文化中心的外部鋼架林立、管道縱橫,並且根據不同功能分別漆上紅、黃、藍、綠、白等顏色。因這座現代化的建築外觀極像一座工廠,故又有「煉油廠」和「文化工廠」之稱。這座設計新穎、造型特異的現代化建築是已故總統蓬皮杜於1969年決定興建的,1972年正式動工,1977年建成,同年2月開館。整座建築佔地7500平方米,建築面積共10萬平方米,地上6層。整座建築共分為工業創造中心、大眾知識圖書館、現代藝術館以及音樂音響諧調與研究中心四大部分。
巴黎協和廣場(Place de la Concorde in Paris)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廣場和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之一。廣場始建於1757年,是根據著名建築師卡布里埃爾的設計而建造的。因廣場中心曾塑有路易十五騎像,1763年曾命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又被改名為「革命廣場」。1795年又將其改稱為「協和廣場」,後經名建築師希托弗主持整修,最終於1840年形成了現在的規模。廣場中央矗立著一尊23米高、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路易-菲利普於1831年從埃及盧克索移來的著名文物,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拉美西斯二世法老的事跡。石碑兩側各有一座噴水池。池中精緻的雕刻也是希托弗的作品。廣場四周放置了8座雕像,分別象徵著8座在法國歷史上起過重要作用的城市:里昂、馬賽、波爾多、南特、魯昂、布勒斯特、里爾和斯特拉斯堡。1793年大革命時期,巴黎人民奮起搗毀了路易十五的銅像,並將路易十六送上了斷頭台。
香榭麗舍大街 (Ave des Champs-Elysees)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星形廣場,全長約1800米,街道最寬處約120米,是橫貫巴黎且最具特色、最繁華的街道之一。在法文中「香榭麗舍」是「田園樂土」的意思。過去,這里曾是一片低窪潮濕的空地。17世紀路易十四在位時,曾在這里植樹造林,使之成為專供宮廷貴族游樂的禁區。後來,圖勒里公園的東西軸線向西延伸,在這里建成了近1公里長的林蔭道。以後又加擴展。1709年才將其命名為香榭麗舍大街。大街以南北走向的隆布萬街為界,分成風格迥異的東西兩段。幽靜的東段體現了田園風光,長約700米,一排排梧桐蒼翠欲滴,街心花園夾在萬木叢中時隱時現。東端的星形廣場中央有巍峨雄偉、遐邇聞名的凱旋門。大街附近有波旁宮、瑪德琳娜大教堂。這里還有圖勒里公園、盧浮宮、市府大廈和愛麗舍宮等名勝古跡。西段長1100多米,西端的協和廣場是巴黎的另一個交通要沖。法國的一些重大節日 ——7月14日國慶閱兵式、新年聯歡都在這條著名的街道上舉行。
❷ 關於法國的介紹
法蘭西共和國(法語:République française,英語:French Republic),簡稱「法國」(France),法國是一個高度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法國首都是巴黎。 主要城市有馬賽,里昂,圖盧茲,尼斯,南特,斯特拉斯堡,蒙彼利埃,里爾等。
法國的官方言是法語。主要有法蘭西人、阿爾薩斯人、布列塔尼人、科西嘉人,主要宗教是天主教。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2)如何認識法國國家擴展閱讀:
法國全稱法蘭西共和國,國名源於中世紀前期的法蘭克王國。自從法蘭克王國分裂後,西部法蘭克王國沿用其名稱並演變為法蘭西。「法蘭西」(France)這一稱呼最早出現於11世紀的《羅蘭之歌》中。現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在漢字文化圈中,中國稱其為法蘭西,簡稱法國。法國是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領土呈對稱的六邊形,三邊臨海,三邊靠陸。
❸ FRANcE是哪個國家
是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
法國簡況
古稱「高盧」,公元1世紀被羅馬人佔領,5世紀,法蘭克人移居到這里,843年建立查理曼帝國,成為獨立國家。10-14世紀加佩王朝統治時期改稱法蘭西王國。17世紀下半葉波旁王朝路易十四統治時期達到鼎盛。
1789年7月14日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發表《人權宣言》,廢除君主制,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國。此後歷經拿破崙建立的第一帝國、波旁王朝復辟、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國、第二帝國、第三共和國。
1871年3月,巴黎人民武裝起義,成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當年5月被鎮壓。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參加協約國,對同盟國作戰獲勝。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德國入侵,戴高樂將軍組織了反法西斯的「自由法國」運動,1944年8月解放巴黎。
1946年10月,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成立,進入政壇不穩定時期,12年間更迭了20多屆政府。
1958年,第五共和國成立,戴高樂出任首任總統。此後,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薩科齊、奧朗德、馬克龍先後出任總統。
以上內容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法國國家概況
❹ 如何介紹法國
問題一:關於法國的介紹 法國(La France),全稱為法蘭西共和國,現在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位於歐洲西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安道爾和西班牙接壤,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隔海相望。法國是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主要戰勝國,因而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對議案擁有否決權。法國亦是歐盟和北約創始會員國之一,八國集團之一和歐洲四大經濟體之一,亦是《申根公約》的成員國。 首都巴黎是法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盧浮宮博物館和巴黎聖母院譽滿全球,香榭麗舍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大街,其地上與地下交通四通八達、非常方便,每天客流量達1300萬人。巴黎的標志建築――埃菲爾鐵塔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恬靜的塞納河畔。在法國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馬賽,你可以造訪大仲馬在小說《基督山伯爵》里描寫過的監獄――奇伊夫堡。西南部城市波爾多釀酒歷史悠久,其葡萄酒馳名於世。特等「波爾多紅葡萄酒」列為世界葡萄酒「皇後」,一瓶百年陳酒在國際市場上可售3萬多美元。位於地中海岸邊的戛納,是一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小城,每年在此舉辦的戛納電影節熱鬧非凡,其頒發的金棕櫚獎被公認為電影界最高榮譽之一。法國的時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選料豐富、優異,設計大膽,製作技術高超,使其一直引導世界時裝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時裝店,老闆們的口號是:「時裝不賣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兩個婦女穿著一模一樣的服裝。法國人天性率真,浪漫,喜歡大自然,有一半以上的法國家庭飼養各種小動物,總數量在3000萬只以上。
問題二:法國簡介 法國,全稱為法蘭西共和國,現在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位於歐洲西部。國內生產總值居世界第五,其首都巴黎是法國政治、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盧浮宮博物館和巴黎聖母院譽滿全球,香榭麗舍被譽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大街,其地上與地下交通四通八達、非常方便,每天客流量達1300萬人。巴黎的標志建築――埃菲爾鐵塔像一個鋼鐵巨人高高地聳立在恬靜的塞納河畔。在法國最大港口和第二大城市馬賽,你可以造訪大仲馬在小說《基督山伯爵》里描寫過的監獄――奇伊夫堡。西南部城市波爾多釀酒歷史悠久,其葡萄酒馳名於世。特等「波爾多紅葡萄酒」列為世界葡萄酒「皇後」,一瓶百年陳酒在國際市場上可售3萬多美元。位於地中海岸邊的戛納,是一座風景秀麗、氣候宜人的小城,每年在此舉辦的戛納電影節熱鬧非凡,其頒發的金棕櫚獎被公認為電影界最高榮譽之一。法國的時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選料豐富、優異,設計大膽,製作技術高超,使其一直引導世界時裝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時裝店,老闆們的口號是:「時裝不賣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兩個婦女穿著一模一樣的服裝。法國人天性率真,浪漫,喜歡大自然,有一半以上的法國家庭飼養各種小動物,總數量在3000萬只以上。
問題三:法國人怎樣?介紹下法國人,謝謝 法國人不是自戀而是自負,他們覺得法國是個很了不起的國家,覺得他們的民族很高貴,這些東西都是在他們骨子裡的,有點自以為是。聽聽他們說政治,說這個國家怎樣不對那個國家怎樣不對就會對法國人的特性略知一二了,他們最喜歡談論的就是政治。
多心,不友好就談不上了。他們絕大多數還是很單純的,友好的,想法比較簡單也比較直接。有什麼說什麼,想到什麼說什麼。
他能那樣想,那是要看是在什麼場合主動跟他說話了吧。在學校里的話那很正常啊,都是同學朋友什麼的。要是在酒吧,可能他就會多想了,因為一般去酒吧主動找人搭訕,尤其是男生主動找女生,而且還要電話號碼的話,或多丁少都有一點點好感或者應該說是想進一步怎樣吧呵呵。。。其實他們也不太把這些當回事的,在他們看來搭訕=性,而不是等於喜歡,滿正常的
問題四:怎樣介紹法國比較好,需要介紹20分鍾,PPT的。 從哪入手?? 最好是分類來介紹,比如飲食,服裝,風景,文化………等,還可以介紹一下和中國的不同
問題五:法國介紹(英文) France is an western European country. Its neiboring countrie浮 include Belgium, Spain, Germany, etc. France is famous for the Eifel Tower in Paris, the capital of France. France is also the world's top procer in perfume and other fashionable beauty procts. Many travellers to Paris value its art museums and historical sites the most.
法國是一個西歐國家。它的鄰國包括比利時、西班牙、德國等。法國以首都巴黎的埃菲爾鐵塔著名。法國也是世界上頂端的香水和其他時尚化妝品的產地。許多到巴黎的旅遊者最重視它的藝術博物館和歷史古跡。
問題六:關於法國風土人情的資料 (1)社交禮儀
與英國人和德國人相比,法國人在待人接物上表現是大不相同的。主要表現有以下幾個特點:
第一,愛好社交,善於交際。對於法國人來說社交是人生的重要內容,沒有社交活 動的生活是難以想像的。
第二,詼諧幽默天性浪漫。他們在人際交往中大都爽朗熱情。善於雄辯高談闊論,好開玩笑,討厭不愛講話的人,對愁眉苦臉者難以接受。受傳統文化的影響, 法國人不僅愛冒險,而且喜歡浪漫的經歷。
第三,常求自由,紀律較差。在世界上法國人是最著名的「自由主義者」。「自由、 平等、博愛」不僅被法國憲法定為本國的國家箴言,而且在國徽上明文寫出。 他們雖然講究法制,但是一般紀律較差,,不大喜歡集體行動與法國人打交道,約會必須事先約定,並且准時赴約,但是也要對他們可能的姍姍來遲事先有所准備。
第四,自尊心強,偏愛「國貨」。法國的時裝、美食和藝術是世人有口皆碑的,再此影響之下,法國人擁有極強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豪感,在他們看來,世間的一切都是法國最棒。與法國人交談時,如能講幾句法語,一定會使對方熱情有加。
第五,騎士風度,尊重婦女。在人際交往中法國人所採取的禮節主要有握手禮、擁抱禮和吻面禮。
(2)服飾禮儀
法國人對於衣飾的講究,在世界上是最為有名的。所謂「巴黎式樣」,在世人耳中即與時尚、流行含意相同。
在正式場合:法國人通常要穿西裝、套裙或連衣裙,顏色多為藍色、灰色或黑色,質地則多為純毛。
出席慶典儀式時:一般要穿禮服。男士所穿的多為配以蝴蝶結的的燕尾服,或是黑色西裝套裝;女士所穿的則多為連衣裙式的單色大禮服或小禮服。
對於穿著打扮,法國人認為重在搭配是否得法。在選擇發型、手袋、帽子、鞋子、手錶、眼鏡時,都十分強調要使之與自己著裝相協調相一致。
(3)餐飲禮儀
作為舉世皆知的世界三大烹飪王國之一,法國人十分講究飲食。在西餐之中,法國菜可以說是最講究的。
法國人愛吃麵食,麵包的種類很多;他們大都愛吃乳酪;在肉食方面,他們愛吃牛肉、豬肉、雞肉、魚子醬、鵝肝,不吃肥肉、寵物、肝臟之外的動物內臟、無鱗魚和帶刺骨的魚。
法國人特別善飲,他們幾乎餐餐必喝,而且講究在餐桌上要以不同品種的酒水搭配不同的菜餚;除酒水之外,法國人平時還愛喝生水和咖啡。
法國人用餐時,兩手允許放在餐桌上,但卻不許將兩肘支在桌子上,在放下刀叉時,他們習慣於將其一半放在碟子上,一半放在餐桌上。
(4)習俗禁忌
法國的國花是鳶尾花。對於菊花、牡丹、玫瑰、杜鵑、水仙、金盞花和紙花,一般不宜隨意送給法國人。
法國的國鳥是公雞,他們認為它是勇敢、頑強的直接化身。
法國的國石是珍珠。
法國人大多喜愛藍色、白色與紅色,他們所忌諱的色彩主要是黃色與墨綠色。
法國人所忌諱的數字是「13」與「星期五」。
在人際交往之中,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關系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問題七:怎麼用西班牙語介紹法國 你要怎麼介紹?
具體什麼方面。
問題八:怎麼用英語介紹法國的禮儀習俗 French Dining Etiquette
The French are known for formality and politeness and at the table of the French, dining etiquette is absolutely a must. So how exactly do you go about having a meal with your French friends without offending? Keep reading to learn what to expect when dining out or in.
Given that the French are so in love with their food and its preparation, it only follows naturally that one must also have impeccable table manners to acpany the fine wine and dining. But be forewarned that what may look like beautiful table manners in America--is not in fact beautiful table manners in France.
What to do with your hands
For some reason, it is very rude to keep your hands in your lap while you are dining in France. It is equally rude to keep your elbows on the table and so the American diner must keep hands visible but elbows not. Also remember that the French almost never eat with their hands. This includes so called finger foods.
The Bread
Bread will always be served with your meal. If you are dining formally, bread will get its own plate. However, if you have no bread plate, the bread rests on the table cloth and not on your plate. There is also a manner in which you should eat bread. While most Americans may take a bite out of the bread--the French consider taking a bite out of a whole slice of bread to be rather boorish. Instead, tear off the bread piece by piece. If you are using bread to soak up sauce, use it on the end of a fork.
Follow t......>>
問題九:簡介一下法國歷史好么 史前文明
從最早的人類史開始,每一階段的法國在西方文明史上,都是響當當的角色。在多爾多涅(Dordogne)地區以及比利牛斯山區發現的史前洞穴壁畫,可追溯到兩萬年前,是歐洲最豐富的史前文化。
羅馬人
凱爾特人發展出強勢的「鐵文明」( lron Age Culture)後,羅馬人為好勇鬥狠的凱爾特人灌輸了集體意識。羅馬帝國在公元前125年至公元前21年時佔領了法國靠地中海的區域,到了凱撒(Julius Caesar),才算真正征服了好戰的凱爾特人。韋辛格托里克斯(Vercingetorix)領導凱爾特人英勇抵抗,但凱撒仍然在公元前52年於勃艮第的阿萊西亞( Alesia)獲得最後勝利。韋辛格托里克斯雖敗猶榮,成了民族英雄。隨後的「羅馬和平」(paxromana )為該地帶來財富和繁榮。
法蘭克人
公元四、五世紀隨著羅馬帝國的衰敗,羅馬高盧人向弗郎奇亞(Francia)――法蘭克國王投降。法蘭克原本屬日耳曼部落的一支,居住在羅馬帝國外圍,被羅馬人稱做「野蠻人」。他們在日益衰敗的帝國中逐漸崛起。公元4世紀末和5世紀時,法蘭克族的一支墨洛溫人(Merovingians)佔領了法國北部,起勢力漸漸往南擴大。該族的統治者洛維(Clovis),選擇巴黎為首都,並於公元496年改信天主教,藉此向篤信天主教的南方拓展勢力。
問題十:法國有哪些風景 艾菲爾鐵塔
要體會巴黎的浪漫風情,最好的方法之一,就是在天幕低垂之際登上艾菲爾鐵塔,落日輝映晚霞,等待星辰交替的巴黎夜景,是巴黎的沈靜之美。建於1886年,艾菲爾鐵塔是為了隨後1889年萬國博覽會而建,當時的建築師艾菲爾就曾發豪語:我想為現代科學與法國工業的榮耀,建立一個像凱旋門那般雄偉的建築!因此在自1887年到1931年紐約帝國大廈落成前,保持了45年世界最高建築物的地位,目前仍是巴黎最有名的地標,到處可見鐵塔紀念品。艾菲爾鐵塔高320公尺,建築設計最著名的是防範強風吹襲的對稱鋼筋設計,兼具實用與美感考量。艾菲爾鐵塔共分3層,隨遊客目的樓層不同而有不同的收費。抵達第2層時,先四周瀏覽一下巴黎的景色,這時高度還不算太高,可以清楚辨識出主要地標物,不過要繼續攻頂的遊客非常多,最好先加入排隊等電梯的隊伍,一排隊一邊欣賞風景,比較不會浪費時間,觀光旺季時排隊1、2個小時很平常。搭乘快速升降梯抵達274公尺高的頂層後,就可以慢慢欣賞巴黎的景物了,白天視野佳時,可遠眺72公里遠。最佳建議在黃昏時前往,可同時欣賞白天與夜晚不同景色,特別是燈火通明的凱旋門方向,令人目光不忍稍移。鐵塔建於1886年,兩年後完工,高212.27公尺,後來又加了電視天線20公尺,使它成為巴黎最高的建築。要親近鐵塔,照巴黎地鐵圖來看,應該是在Champ De Mars Tour Eiffel下車,
但純就景緻來說,建議你在Trocadero下車比較好,因為一出地鐵站就是夏悠宮,走上夏悠宮階梯前的展望台,可以望見塞納河彼端的艾菲爾鐵塔,鐵塔的醜陋都因遠觀而化為美好了。
法國旅遊景點介紹:香榭麗舍大街
在十七世紀,自從凡爾賽城堡的風景畫家勒・諾特(一法國畫家)於1640年請人在盧浮宮和杜伊勒宮的延長線上種下了一排樹以來,香榭麗舍大街只是一個還未城市化的區域中心的一個長長的散步場所。它目前的輪廓(在被稱作「夏約宮」之星以前)成形於1724年,它延伸了杜伊勒花園的視線。半個世紀以後,它的西部通過目前巴黎的la Grande Armée 大街以及納伊的戴高樂大街延伸到塞納河,但是不久之後,Fermiers Généraux 牆又重新把它界定在星形廣場。從1828年開始,巴黎市 *** 對它進行了修整,建成了最早的人行道。 1838年,建築師Jacques Hittorff 對香榭麗舍大街加以規劃(包括如今依然保存的路燈)(花園是在拿破倫三世統治時期,由Jean-Charles Alphand規劃的)。
1994年,香榭麗舍大街得到巨資(2.5億法郎)投入,開始必要的修整,參與者主要有Bernard Huet(城市規劃專家),Jean-Michel Wilmotte 和 Norman Foster(道路和公共場所設施設計師)。
香榭麗舍大街位於巴黎八區,城市的西北部。起始於協和廣場,廣場上矗立有方尖碑,大街由東向西延伸1915米,前半段較平坦,接著有一段上坡直到戴高樂廣場(舊稱星形廣場,位於夏約宮所在的高地頂部),廣場中心屹立著凱旋門。
她筆直的街道讓我們可以看到很遠的地方:盧浮宮和它裡面的金字塔、小凱旋門、杜伊勒花園、方尖碑、凱旋門,以及在西邊更遠處,巴黎城外的戴芳斯大拱門。這是巴黎西邊的歷史軸線(axe historique)。
香榭麗舍大街是巴黎主要的旅遊景點之一。香榭麗舍大街的前半段被綠地(square
Marigny)和一些建築包圍著(théatre
Marigny, palais de la
Découverte)。 在它......>>
❺ 法國的歷史文化
國家的誕生
法國的歷史是長期以來人民的點滴勞動匯集而成的。法蘭西眾多的獨特之處正是其文化的體現。二千年來各個朝代和他們的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證,最後才形成了今天的現代法國。
史前時期
大約一百萬年前,從歐亞大陸遷移來的人類一直來到最後的邊界——大西洋邊。從此定居下來。薩比安人則最早在公元前四萬年到八千年開始出現在這里。許多考古遺跡證明了在法國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類文明存在。
高盧時期
約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凱爾特人離開他們在西里西亞的家鄉,向萊茵河和大西洋之間的這一地區開始入侵。這塊土地當時居住著90個不同的部落,被稱作高盧人。高盧人在農業和十分發達的手工業基礎上建立了他們的文明。他們發明了收割機、木桶、四輪馬車和鐵劍。
很快羅馬帝國也注意到了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葉斯·凱撒大帝來到這里,征服了這一地區。高盧-羅馬文明定都於里昂,統治了相當長時間,形成了今日法國的最初藍圖。正是這一時期法語開始形成,許多大城市已經有了雛形,道路網也從此初現端倪。
法蘭克王國
從五世紀起,來自東方的漢斯、汪達爾、阿拉曼斯、維斯高特、奧斯特洛
高特和法蘭克人先後入侵該地區,高盧-羅馬人為了抵禦入侵而和法蘭克部落聯合了起來。他們的基地設在巴黎附近地區,也就是令天被稱作法蘭西島的地方,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國。
法蘭克王朝的梅羅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統治從五世紀延續到十世紀。這一時期,高盧一羅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漸融合。
法蘭西王國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統治時期,他建立了許多學校,促進文化繁榮並召集了許多學者在身邊。他的工國劃分為郡,郡長(世俗政權)和主教(宗教權威)共同管轄。米斯統領則負責執行帝國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蘭西島領主,加冕成為國王,而法蘭克人的土地(被稱作法蘭斯)成為法蘭西王國。新建立的法蘭西王朝想把宗主權施及整個統治領域內。
從11世紀至15世紀,先後有18任國王不斷地向封建領主們施加權威,王國得以擴大(吞並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並奪取了一些英國的領土,例如阿基坦和諾曼底。這幾個世紀中突出的特點是宗教熱情高漲,文化、經濟和城市也得到極大發展。這一時期開始出現了資產者,他們形成了社會中一個新的階級。城市也變成了行政單位。
從1226年到1270年間統治法國的國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視司法,曾經親自在萬森的一棵橡樹下主持審判。他一生中建造了許多醫院和教堂,參加了兩次十字軍東征,成為君王中的典範。他後來被尊稱為聖路易。
從16世紀到18世紀,十位國王致力於加強國家的權力以及其行政。在抵禦東方和南方的敵人入侵的戰斗中,他們逐漸建立了國家的自然邊界。這其間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結束了國內的天主教與清教徒的宗教戰爭,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國境。這樣,他鞏固了國家的統一。此外他還曾試圖改善貧苦的法國農民的不幸處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他領導法國抵抗住了奧地利的軍事干涉,通過削弱貴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強了主權。他還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學並促成了法蘭西學院的建立。
-科爾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嘗試統一全國的法制,以及通過建立大製造業和國際貿易公司來促進革新。他曾寄希望於法國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幾次歷史變遷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國民會議變成了憲政會議。封建權力被廢除、公布了人權宣言,建立了議會君主制。
1792年由於外國勢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廢除,第一共和國宣告成立。自此至1795年,包括羅伯斯庇爾在內的革命者們同時與國外(普魯士、奧地利、英國、西班牙)和國內(旺代)的反革命勢力作著斗爭。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們採納了孟德斯鳩和盧梭提出的原則(三權分立原則和人民主權原則)。
從1799年至1804年,第一執政拿破崙.波拿巴將軍領導著法國政府,他統治期間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集權制資產階級國家、現代化的行政管理體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還建立了高中教育體制並改革了大學教育。
拿破崙帝國
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統治期間力圖建立一個龐大的歐洲帝國。10年間,法國軍隊在整個歐洲大陸不斷與一些強大的聯盟較量。曾有一個時期法國疆域急劇擴大。只是到了1815年它的邊界才回到1789年的狀態。
俄羅斯戰役中法國軍隊的慘重傷亡導致了拿破崙的下台和被放逐。他後來曾再次統治法國,但僅一百天後,他就因為滑鐵盧戰役失敗而再次退位。
君主制復辟
1815至1830年間的兩任國王都想要在復辟的舊君主制下維持革命和拿破崙帝國期間的一些進步措施。法蘭西王國的殖民帝國在北非繼續擴張。
法國的最後一任國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號「法國人之王」。1830至1848年間出現了貿易商業資產階級,工業革命開始,社會主義和聯邦主義運動也開始興起。經濟危機和社會動盪最終將法國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導致了君主制的最後崩潰。
第二共和國和第二帝國
普選制、新聞自由和對勞動者階層起義的恐懼給了拿破崙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一個機會當上了法國總統。在經過一段獨裁式的總統統治時期後,路易拿破崙通過公民投票和政變方式當上了皇帝,號稱拿破崙三世。他的政府倡導激進的經濟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於重建國家資本的重要經濟計劃。第二帝國以工業擴張為其特徵。就在政府向議會制政體變化之時,法德戰爭爆發了(1870年)。法國在蘇丹的失敗導致了第二帝國的覆滅。
第三共和國
1871年成立了共和國並建立了國防政府。法國戰敗,在與德國簽訂的和約中法國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同年發生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義,但起義被血腥地鎮壓了。
共和國的議會制政體在1871年至1914年間建立了有關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證明了其本身的價值。儒勒法里總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對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確立發揮了重大影響,他對非教會的免費義務小學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貢獻。
法國在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繼續擴張,但與此同時社會動盪和宗教與學校之間的紛爭(政教分離)動搖著社會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使法國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勞動力。1917年12月是戰爭的轉折點,喬治·克雷孟梭帶領法國及協約國一起取得了勝利,德國戰敗。阿爾薩斯和洛林重歸法國。
在戰後重建不久,法國就象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被1929年大危機嚴重打擊。廣泛的罷工和左翼聯盟給法國帶來了1936年的人民陣線政府,這屆政府在國家計劃中設定了建立基本社會法律的義務。
在法國的四周,納粹主義、義大利法西斯主義以及西班牙內戰都預示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
隨著著名的所謂「奇怪戰爭」的結束,1940年法國宣布了休戰,法國成為德軍佔領區。法國經濟處於不穩定中。整個國家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與佔領國合作的維希政府,另一方是以倫敦為基地的「自由法國」流亡政府及抵抗運動。經過五年的戰爭,法國在1944年被盟軍解放。
第四共和國
1940年6月18日夏爾·戴高樂發表了廣播講話後,被公認為法國抵抗運動的領袖和象徵。他在1944年至1946年間任政府首腦,建立了法國社會保障體系並給予婦女選舉權。可是,由於議會制政體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導致了政府改組,第四共和國被動搖了。1945年至1958年的這段時期法國一直忙於重建國家發展經濟。不斷尖銳化的非殖民化問題(印度支那和阿爾及利亞戰爭)意味著虛弱行政權的結束。
第五共和國
1958年,夏爾·戴高樂將軍重登歷史舞台。他設計並建立了加強行政權的第五共和國體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選總統制。法國從此走向一個現代化發展和經濟持續增長時期。1968年5月的學生運動和社會騷亂反映了年輕一代的不安情緒、社會的缺乏秩序以及國家的過度集權,戴高樂將軍因此被迫辭職。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著政權。喬治·蓬皮杜任總統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繼任者瓦雷里·吉斯卡爾·德斯坦任滿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國第一位左翼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擊敗。密特朗1988年競選連任成功。不過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法國政壇的特點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輪流執政。
統一的歐洲市場開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歐洲聯盟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基礎上誕生。
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7年4月21日國民議會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進行提前選舉。地方選舉則在3月已經進行。這一選舉的結果產生了左翼和右翼的「並存」。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在過去的數三十年裡,法國建立了一套穩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樂將軍任總統期間通過全民公決方式確立的第五共和國憲法保證了政治體制的良好運作。法國是統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會主義共和制國家。其公民不論出身,種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現代法國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留下的遺產。其原則以1791年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為基礎,今天已經成為憲法的引言部分。
法國的銘言是「自由、平等、博愛」。
法國國旗是三色豎條組成的三色旗:藍、白、紅。
法國國歌是馬賽曲。
法國國慶是7月14日,1789年攻佔巴士底獄的日子。
國家制度
行政權
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以普選制選舉產生,任期七年。總統頒布法律並有權提出議案要求國家公民投票表決。他還有權在與總理,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談話後宣布解散國民議會。
總統任命總理,並任命由總理提名的政府成員。
政府應答復國民議會的質詢。
立法權
議會由兩院組成:國民議會,由五年一次普選產生;參議院,議員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選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議會投票表決決定法律的通過與否,批准國際條約以及行使由共和國總統授以憲法修改權。
司法權
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權和立法權。
473個初審法院和186個大審法院負責執行法律。上訴法院有35個。終審法院負責判斷法律是否被正確地執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審團組成的重罪法院審理。
在行政司法領域有行政法院和國家最高行政法院。審計法院負責審核公共開支情況。
憲法規定的其他組織
-憲法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共和國總統、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分別任命。憲法委員會的職能是監督選舉和審查法律的合憲性。
-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其成員是各種不同社會階層(工會、商人、各種協會)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資格者。在議案、法令或有關計劃具有經濟和社會性質時,要咨詢經濟和社會委員會的意見。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權威。政府在起草議案和實施法令前必須征詢其意見。
-最高司法官委員會:由司法官和特定資格者組成。委員會由共和國總統和司法部長分別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對高級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時也負責司法官的紀律處分。
-共和國司法法院:以前被稱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組成,他們或是議會成員(12名是國民議會議員),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負責審理政府成員所做的、被認為是有刑事犯罪性質的職務行為。任何個人一旦認為自己被政府成員的犯罪或違法行為所損害,就可以向一個專門申訴委員會起訴。
行政管理
大區
法國被分成21個大區以及科西嘉島。大區由地區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及其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省
法國大陸有96個省,此外還有四個海外省:瓜特羅普島、馬堤尼克島、留尼旺島和南美的法屬蓋亞那,海外領地還有玻利尼西亞、新卡勒陀利亞、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和馬可隆、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特爾·阿特里、科格倫群島,克羅塞和聖保羅島。
省由總委員會管理,其主席和成員通過普選產生。省長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為區(包括海外省在內共339個),小區(3,995個)和市(36,560個)。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長在市政委員會協助下負責,市政委員會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競爭性的經濟體制
1945—1961
盡管法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她在戰爭結束時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困難:人口只有四千萬(與1900年相同),工業生產總值只有戰前的一半。原材料極度缺乏,通貨空前膨脹。
首要的三個經濟計劃是重建基礎工業,促進生產和准備國際經濟競爭。
1962-1975
這段時期,在國家的督促下經濟得到了驚人的持續發展,達到了預期計計劃。這一時期法國的經濟增長率創下了空前記錄(年增長率達5-6%),帶來了充分就業、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增長和工資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來的經濟計劃把重點轉向了地區經濟發展,投資政策和社會組織(改革社會保險體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來
三次連續的石油危機(197、1979、1980)和持續的世界經濟動盪使法國這二十年來一直強調經濟的結構調整和現代化,從而導致了高失業率(20年來減少了三百萬以上的工作機會)。
政府開支緊縮以及強調減少能耗,發展競爭力強的工業、研究和職業培訓賦予法國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對國際競爭的挑戰、歐洲一體化和下個年的來臨。
高度多樣化的經濟體制
法國經濟涵蓋了所有重要的經濟部門:農業(世界第三、歐洲第一大出口國),工業(世界第四、歐洲第二),漁業(歐洲捕撈量第四)。
法國出口貿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國公司躋身世界百強。
農業
法國農業是一個現代機械化,高生產率的生產部門。法國的農業生產面積占歐盟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農產品占歐盟產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產品(肉、奶、乳酪),其餘的是穀物、糖和加工業。
工業
法國工業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組和自動化的傳統工業部門(鋼鐵、冶金、機械、汽車和紡織工業),也包括一些新的發展中技術工業(食品加工、精密化學、航空航天工業和新型材料)。
法國工業生產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賴於進口,只有電力是個例外。25%的電力來自於本國的核電廠。
服務業
服務部門(對集體和個人消費者)正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務部門,如交通、電子通訊、郵政、電力和水在本領域都配備了先進技術(微型電話、高速列車和地鐵系統更是享有國際聲譽)。法國的旅遊業名列歐洲第一,對維持國際收支平衡有重大意義。事實上,法國在這個「無形出口工業」中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法國如何看待自己
從大小、人口和國民生產總值上看法國都算不上是個「超級大國「。但法國依然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由於高科技企業的蓬勃發展,她是世界重要經濟強國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否決權,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常任國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位於巴黎。
從另一些角度來看法國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拉丁國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拉丁人後裔)。
-法語國家之一。法語人口在全球共有一億零五百萬。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區,法語已經被使用了幾百年。
-歐洲國家之一。法國和中歐及東歐的許多國家有著良好的政治、貿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蘇聯的政治變化後這些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更重要的是,法國的未來與西歐聯盟的其他十五個成員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由於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普選產生)的建立,法國人民積極地參與到歐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附錄1:法國經濟數據
GDP:78Y,610億法郎
人均GDP:134,656法郎
出口值:18,860億法郎
工業企業:196,600家
農業/食品企業:72,000家
GDP增長率:2.3%(到1996年)
1996年總增長值:農業5.5%;工業和能源25.2%;服務業56.4%
現有就業人口:25,590,000
附錄2:法國的特點
盡管法國在地理上和種族上都是多樣化的,國家仍有強烈的凝聚力和濃厚的文化個性。法國人民對他們的歷史和文化個性有強烈認同感。
現代法國的基本理念是保衛人權和自由、民主、統一。這些理念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附錄3:法國的外國人
外國移民在過去四十年中對法國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繁榮作出很大貢獻。但由於現前的經濟危機,移民潮已被官方停止。現在法國有大約不到四百萬的外國人(自1995年來占人口總數的6.5%)。自1990年來外國人所佔比例大致未變。
❻ 浪漫的法國是很多人都喜歡的國家,你知道哪些關於法國的知識呢
1.在歷史上,路易十九隻擔任了20分鍾的法國王者。路易十九正式變成了法國君王,但20分鍾後,他馬上辭掉王者職位,只保留了貴族身份。
2.在歷史上,法國監管過非洲一些國家。因此,今天在非洲,講法語的人比歐洲還多。之前,歐洲皇室,甚至俄羅斯皇室,都將法文做為交流語言。今日,法語是聯合國5大工作語言之一。
9.每年來法國的遊客總數,超過了世界上任何國家。自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是奔向巴黎,這座城市被稱作歐洲文明的發源地。
❼ 法國是什麼制度國家
法國是半總統共和制國家。
它是介於總統制和議會制之間的一種國家政權形式。主要特點是:總統由普選產生,權力很大,是國家權力的核心。政府是中央最高行政機關,對議會負責,其權力和地位比以前大為提高。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組成,其地位和作用較第四共和國有所下降,原擁有的立法權、預算表決權和監督權三大傳統權力受到總統和政府的限制。
產生原因
一、內部原因:
1、法國人民深受啟蒙思想家影響,重視自己的權利的維護。
2、法國人民富有革命激情,勇於斗爭甚至革命。
3、法國政治力量復雜,各派系不斷斗爭。
二、宗教原因:天主教集團同新教集團矛盾尖銳,進行過長期戰爭。而路易十四卻取消了信仰新教自由,使宗教矛盾激化。
三、地理原因:
1、法國國土較小,革命容易擴散。
2、法國主要勢力集中在巴黎,適合「中心城市暴亂」。
四、外部原因:外敵入侵。無論是歷次反法同盟進攻法國,還是普法戰爭,二戰,阿爾及利亞戰爭,蘇伊士河戰爭。對外戰爭失敗,使法國被迫改變政體。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法國
❽ 法國概況
國家概況
法國,即法蘭西共和國(La Republique Francaise),面積55萬平方公里
人口大約6090萬,其中信仰天主教的人最多,有4700萬,穆斯林400萬,新教徒
95萬,猶太教信徒75萬,佛教徒40萬,東正教信徒20萬,信仰其他宗教的有470
萬。法國的官方語言為法語,貨幣是法國法郎,國慶日在7月14日,國旗是長方
形,紅藍白三種顏色,國歌是《馬賽曲》。首都巴黎,有著三千多年的歷史,
是法國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其他著名的大城市還有里昂、馬賽、里爾、
波爾多、坎佩爾、南特、尼斯、布列斯特等。
地理位置
法國位於歐洲大陸西部,其南到赤道、北至北極的距離相等。三面臨水,三
面靠陸,西北一面隔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與英國相望;西部緊靠大西洋比斯
開灣,港口連接西非及南、北美各國;東部臨地中海,與北非及南歐的水上交通
非常便利。法國陸界的三面自東北至西南共與八個國家接壤:比利時、盧森堡、
德國、瑞士、義大利、摩納哥、西班牙和安道爾。從另一個更為廣泛的意義上講
法國位於世界陸地的中心地帶。因此,法國在世界航空事業中起著樞紐作用。 法國是西歐領土最大的國家。法國國土面積551602平方千米(包括科西嘉及其它
島嶼),全國人口約5780萬,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千米約100人,人口增長緩慢。
氣候
在氣候上,法國既屬地中海亞熱帶又屬西北歐溫帶。氣候類型有海洋性氣候
、地中海氣候和大陸性氣候三種。特點為冬無大涼、夏無酷暑且雨量適中。最冷
月(1月)平均氣溫0-10度;最熱月(7月)平均氣溫15-25度。
經濟
法國是歐共體主要發起國和成員國,工農業十分發達.其核能發電、航空航
天、汽車工業皆居世界前列,其香料工業馳譽世界,巴黎香水被法國人視為國寶
。法國也是世界著名農產品出口國,是香檳酒、白蘭地酒的故鄉。法國是世界上
金融業最發達的國家之一,其對外貿易額1995年為2850億美元,居世界第四位。
法國還是全世界公認的電影發源地,也是傳統的體育強國,舉世矚目的第十六屆
世界盃足球賽於98年6-7月在法國舉辦。法國是第一個與中國建交的西方大國,
與中國保持著傳統貿易夥伴關系。我國向法國出口的主要商品有:服裝、鞋類、
針織品、輕工產品等。由法國進口的商品為:成套技術設備、汽車及其零配件、
鋼材、化工原料等。
文化與科技成就
法國大學招收外國學生已有幾個世紀的歷史,早在13世紀,巴黎、奧爾良、
圖盧茲和蒙彼利埃的大學里就有來自歐洲各地的學生。
從中世紀以來法國就是各種思維創造活動的中心。數以百計的法國哲學家、
散文家、作家、歷史學家和社會學家在人類思想史上留下了、或正在留下他們的
印跡。難以計數的藝術家的作品成為整個人類文明的寶貴遺產。法國也是世界的
文化中興,哲學思想史清楚地展示了法國知識分子的巨大影響:加爾文,16世紀
中葉偉大的宗教改革家,古典主義時期的笛卡爾和帕斯卡,啟蒙運動(18世紀)
時期的網路全書派成員狄德羅和達蘭貝爾,烏托邦社會主義者傅立葉、聖西門,
社會實證主義創始人奧古斯特、孔德和社會學創始人迪克漢姆,歷史學家儒勒·
米其林。 二十世紀許多哲學和社會科學偉大人物也都是法國人:阿蘭、巴其
拉爾、巴爾特、布洛岱爾、杜美其爾、福柯拉壩、勒努瓦-勞杜里、薩特、塞里
及里維-斯特勞斯,這只是其中一些。他們為我們提供了許多觀察世界,理解歷
史和人類社會的方法手段。
自從16世紀以來,法蘭西文學界群星璀璨。16世紀有蒙田、羅薩德和拉伯萊
;路易十四時期有高乃依、拉封丹和莫里哀;18世紀有博馬舍、馬里佛、盧梭、
薩德和伏爾泰:19世紀有巴爾扎克、波德萊爾、大仲馬、福樓拜、雨果、司湯達、 瓦爾蘭和左拉。
20世紀法蘭西文學再次在許多作家的天才中得以輝煌:阿諾依、阿波里奈爾、 阿拉貢、巴達依、布萊頓、加繆、克洛岱爾、克柯多、杜拉、埃律阿爾、吉奈、
紀德、紀歐諾、吉羅杜、依奧奈斯科、馬爾羅、普里維、普魯斯特、羅貝-格里、 圖爾涅和尤爾斯那爾。 在建築方面,人們所喜愛的作品出自阿爾杜圖-曼薩
爾和加布里埃爾等大師之手:勒諾特爾的法國花園,維歐萊特勒杜克的修復工程
以及巴爾塔爾的鐵亭,還有著名的古斯塔夫·埃菲爾的巨大鋼鐵工程以及勒高爾
布斯、諾威爾及普魯維的水泥新穎作品。在巴黎附近的埃夫里,建築師馬里奧·
博塔建造了本世紀歐洲唯一的天主教教堂,落成於1996年4月。
談到雕塑,人們不能忘記吉.古戎、羅丹和卡美耶.克羅岱爾;談到繪畫,不
能不提及弗拉哥那爾、德拉圖爾、華托、德拉克瓦斯、德加、塞尚、印象派畫家
馬奈和莫奈。同樣不能忘記德羅內、高更、馬蒂斯或烏特里奧這幾個名字,他們
的作品為世界各博物館收藏。 法國畫家普帝選擇住在羅馬,而西班牙大師畢
加索卻定居和工作在法國,還有其他一些非法國畫家也這樣做了,他們中有夏戈
爾和瓦薩爾里。 如果要寫一部音樂史的話,一定不能不寫到巴洛克音樂作曲
家庫普蘭、律呂和拉莫,交響詩人聖桑、比才的動人歌劇,拉威爾的新古典主義
,德彪西的大膽創新和柏遼茲的錘煉之作。
電影是由法國人呂米愛爾兄弟和喬治.梅立哀發明的。法國的電影事業在1995年慶祝了一百周年紀念日,今天法國電影仍在第七藝術的領域內佔有重要的
地位。 電影使得全世界都知道了戛納電影節和著名的大導演如阿諾德、貝奈
克斯、布萊森、貝森、夏布羅爾、克萊爾、克魯佐、德米、多戎安里科、戈德爾、勒魯會、皮亞萊、雷諾阿、雷斯奈、羅默爾、索特、塔維尼耶和特魯福。著名演
員如阿佳妮、阿雷蒂、奧德耶、巴爾多貝爾蒙多、比諾什、博奈爾、布赫雛爾、
德龍、德諾夫、德帕迪約、費南德爾、弗里斯奈、加賓、胡貝爾、喬維、雷奧塔
、米奧一米奧、豪坦、莫羅、諾瓦海、菲力浦、皮科力、羅切福特、西諾海、西
蒙、凡杜拉,以及音樂製作人雅爾和勒格朗。他們中的一些人還在著名導演讓·
維拉和安托萬·維大指導下參加戲劇表演。莫里斯·雅爾和米歇爾·勒格朗的電
影配樂深受他們歡迎。 最後在時尚方面,我們以高級時裝為例:芭爾曼、
香奈爾、迪奧、戈蒂埃、拉科多瓦、拉熱菲爾、蒙太娜、米耶克、默戈爾、里凱
爾、聖羅蘭、讓一路易、舒爾的作品都充滿了靈感。
在許多現代科學的基礎理論研究中法國科學家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帕斯卡·
笛卡爾和達蘭貝爾的影響下,以康多爾塞、卡諾、拉格朗什和莫熱等人為代表的
法國數學學派在18世紀末處於領導地位。19世紀,高什發展了分析函數理論。埃
佛里斯特加魯瓦在幾何研究中,波加雷在新函數的發現上都有所建樹。20世紀,
法國數學界的著名人物有布爾巴基(研究小組)和舒瓦茨。
路易·巴斯德對醫學作出了不朽的貢獻。夏爾科為精神病學奠定了基石。雅
各布、洛瓦夫·莫諾和羅斯坦則對生物化學和生物的發展起了很大推動作用。
拉瓦錫被認為是現代化學的奠基人,而馬里奧特、雷奧米、安培爾和蓋-呂
薩克在19世紀物理和化學的發展史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在20世紀,科學史記述了德·布羅戈里對波動學說的發現,朱里奧一居里對
物質結構的突破和拉熱瓦在磁場學方面的研究,這些研究開辟了科學的新領域。
直至今日,法國在數學、天義物理、生物、醫學、基因工程和物理(夏爾帕
克、德熱爾、奈爾)領域都處於先進行列。九十多年來,法國科學界一共獲得了
不少於26個諾貝爾獎項。
國家科學研究中心建立於1939年,是最重要的基礎研究國家機構,包括各個
科學學科。該中心下屬有1500個自辦的研究單位或與大學合作的研究單位,共有26,000名工作人員。還應當提及的是INSERM(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院)和INRA
(國家農業研究院),它們在各自所屬領域的基礎研究和應用技術方面均有獨到
之處。
旅遊景點
法國是世界第一旅遊大國,是歐洲浪漫的中心,它的悠久歷史、具有豐富文
化內涵的名勝古跡及鄉野風光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旅遊者。風情萬種的花都巴黎,
美麗迷人的藍色海岸,阿爾卑斯山的滑雪場等都是令人神往的旅遊勝地。
法國有20多處風景名勝被聯合國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以盧浮宮和聖母
院為中心的巴黎塞納河濱、凡爾賽宮、楓丹白露、斯特拉斯堡、聖米歇爾山、尚
博爾城堡等。
除了悠久的歷史,迷人的風景,法國還有許多吸引人的地方。聞名全球的法
國香水和時裝是每個愛美女性的追求。法國也是一個美食之國,誘人的法國大餐
吸引了全世界的饕餮之徒。而享譽世界的法國葡萄酒更是醉倒了無數的酒徒。
法郎與人民幣的比價
目前官方的外匯牌價是1法郎大約相當於1.35元人民幣。
法國與北京的時差
晚7個小時。例如:北京時間中午12:00,法國時間為早5:00,夏時制為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