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的文明是什麼

法國的文明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5-18 23:22:21

『壹』 法國美食源頭的農業文明是什麼

法國美食源頭的農業文明是得天獨厚的地辯凳宴理環境和精湛的技藝。說起法國美食,就不能不提葡萄酒和麵包。法國小麥雖然品種好,但同樣的種子拿到別的國家未必種得出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得天獨攜銀厚的自然條件。法國小麥主粗稿產區位於塞納河流域,緯度與我們黑龍江差不多,但受大西洋暖流影響,溫暖濕潤,屬典型的溫帶海洋性氣候,小麥生育期可長達300天,比我國的小麥主產區黃淮海平原要多出70天左右,不但積累了更多營養和風味物質,而且產量還高,平均畝產超過500公斤。同樣葡萄的生產基地也是一樣。

『貳』 法國的文化特點

浪漫的法國給人印象最深刻,而現在法國人通過一系列科技、文化教育方面的活動和展覽,呈現法國在多個領域的創造力。旨在改變法國在人們心目中的陳舊印象:法國不僅僅是一個擁有燦爛藝術和旅遊資源的文明古國,而且也是一個擁有強大的科技創新實力的現代化國家。

當你置身法國尤其是巴黎時,你會感受到一種濃濃的、怡然自得的文化氣息。
法國的宗教氣氛,法國的繪畫、雕塑、音樂和建築,法國的哲學、文學和美學,法國的葡萄酒、香水和時裝,法國的「自由、平等、博愛」以及敢於創新的精神,無一不是它豐富而充滿魅力的文化之組成部分。

法國以浪漫風情著稱於世。
這種情調彌漫在大街小巷的咖啡館、餐館里以及各式各樣的品牌店裡。而最完美詮釋法國風情的地方,莫過於香榭麗舍大街。在這條僅1.8公里長的大道上,人們能隨時感受到它的歷史文化積淀:協和廣場上的方尖碑、星形廣場上的凱旋門,有多少關於征服與被征服、光榮與屈辱的故事!
法國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菜餚,到了西南部,沒有不吃肥鵝肝的;到了布列塔尼,沒有不吃生牡蠣的;到了馬賽,誰又不吃那大名鼎鼎的馬賽魚湯?法國的餐館小巧玲瓏、漂亮雅緻,店主盡量把餐館辦成充滿溫情的藝術場所。他們十分看重歷史承傳,注意保護歷史印記。
文化遺產是法國最豐富的旅遊資源之一。從巍然聳立的宮殿到質朴凝重的古堡,從價值連城的名畫到古色古香的傢具,沒有文化遺產,法蘭西文化定會黯然失色。法國的城市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市區最中心的地方一定保持古老風貌。對市中心眾多的「文物樓」,市政府會按其建築特點和風格按級別保護,會定時整修。如果住戶想在樓內加一電梯或者改變一下窗戶,必須向政府申請,通常手續比普通樓房要麻煩得多。除了汽車和時裝不停的更新換代,法國人看起來一直生活在「過去」。
對於遠離城市的古跡保護,法國人追求自然和諧。記者所居住的地區有不少新石器時代人類留下的石頭建築和標志。據考古學家講,這些石頭的來歷和歷史都成了人類考古之謎。記者過去一看,才發現這些石頭就原汁原味往那兒一放,周圍既沒有什麼額外建築,也沒有欄桿,頂多在旁邊一塊牌子或者一個小木亭子上邊記著這些古跡的
簡歷
和引發的謎團。而其周圍不少綠地,政府就把它搞成「自然保護區」,一不允許人們在這些地方建築房屋,二不許人們在這里砍伐樹木,更不許打獵,這里屬於天然公園。
法國人想要保護的文化遺產不限於宮殿、教堂,而擴展到更多的歷史遺址和遺物,例如百年老廠、礦井等。第五共和國以來,每一位總統都有一項或多項「文化工程」。這些「總統工程」設計新穎,工程質量上乘,不僅為國民提供了高質量的文化設施,也為法國增添了嶄新的、富有時代氣息的旅遊資源。

『叄』 詳細介紹法國歷史(注意:要非常詳細!)

史前文明

從最早的人類史開始,每一階段的法國在西方文明史上,都是響當當的角色。在多爾多涅(Dordogne)地區以及比利牛斯山區發現的史前洞穴壁畫,可追溯到兩萬年前,是歐洲最豐富的史前文化。

羅馬人

凱爾特人發展出強勢的「鐵文明」( lron Age Culture)後,羅馬人為好勇鬥狠的凱爾特人灌輸了集體意識。羅馬帝國在公元前125年至公元前21年時佔領了法國靠地中海的區域,到了凱撒(Julius Caesar),才算真正征服了好戰的凱爾特人。韋辛格托里克斯(Vercingetorix)領導凱爾特人英勇抵抗,但凱撒仍然在公元前52年於勃艮第的阿萊西亞( Alesia)獲得最後勝利。韋辛格托里克斯雖敗猶榮,成了民族英雄。隨後的「羅馬和平」(paxromana )為該地帶來財富和繁榮。

法蘭克人

公元四、五世紀隨著羅馬帝國的衰敗,羅馬高盧人向弗郎奇亞(Francia)——法蘭克國王投降。法蘭克原本屬日耳曼部落的一支,居住在羅馬帝國外圍,被羅馬人稱做「野蠻人」。他們在日益衰敗的帝國中逐漸崛起。公元4世紀末和5世紀時,法蘭克族的一支墨洛溫人(Merovingians)佔領了法國北部,起勢力漸漸往南擴大。該族的統治者洛維(Clovis),選擇巴黎為首都,並於公元496年改信天主教,藉此向篤信天主教的南方拓展勢力。

夏勒馬涅大帝

公元8世紀,法蘭克王子夏勒馬涅登基,創建加洛林王朝(Carolingian),統治的疆域包含了今天的法國和德國。公元800年,夏勒馬涅接受羅馬教皇加冕(是羅馬統治者結束後首位榮膺教皇加冕者)。隨著封建制度的分崩離析,又有外族的入侵,像義大利北邊的薩拉森人(Saracens)、中歐的馬格亞人(Magyars)、斯堪地那維亞的諾爾斯人(Norsemen,亦稱維京人Vikings),使得加洛林王朝註定要短命。公元843年簽定的凡爾登和約(Treaty of Vern),將帝國分成三個部分:東法蘭克的日耳曼王國、西法蘭克王國——日後成為法國的歷史核心,以及居中的洛賽瑞及亞(Lotharingia)。 公元987年,西弗郎奇亞(West Francia),後被人稱做弗郎奇亞,落入於格卡佩(Hugues Capet)手中,建立了卡佩王朝(Capet Dynasty)。他的後裔一直統治著這個王朝到19世紀。

卡佩的勢力范圍非常小,其直接統轄的區域僅有環繞巴黎的法蘭西島,這小小的基地,岌岌可危地被全法國封建諸侯的領地和戰爭帶包圍著。諾曼底公爵威廉(William,Duke of Normandy)原為諸侯之一,在1066年的一次成功入侵後成為英格蘭國王。建立的英格蘭帝國,其疆域從蘇格蘭邊界的特威德河畔貝里克(Berwick-upon-Tweed ),到比利牛斯山。卡佩王朝靠著戰爭、外交、聯姻結盟或乾脆詐騙耍賴,抵抗了英格蘭的勢力和統治。

十字軍

從公元11世紀到13世紀,法國加入十字軍行列,搶救淪陷在異教徒手中的聖地。路易九世甚至因十字軍而死。卡佩王朝在13世紀勢力已達法國西南部,在教皇授權下,十字軍征討了所謂的異教派阿爾比派(Albigensian)。此時,法國國王統治勢力首次從北貫穿至南部的地中海區。

隨著卡佩王朝的君主勢力不斷增強,經濟活動也日漸繁榮興盛。資金相繼投入大教堂的興建,哥特式的教堂建築成為全歐洲模仿的對象。城市裡出現了大學。皮埃爾•阿伯拉爾(Pierre Abelard)和托馬斯•阿奎諾斯(Thomas Aquinas)任教的巴黎大學,旋即贏得響亮的聲譽。

百年戰爭

到了公元14世紀初,經濟開始衰退,而1348年爆發的黑死病則引發了經濟大崩潰。黑死病奪走了全法國三分之一的人口,某些地區甚至在幾個世紀之後,才慢慢恢復到疫情未爆發之前的水準。瘟疫帶給經濟空前的打擊。因勞動人口短缺,導致封建制度的衰落,領主被迫減輕農奴負擔。在這重要的時刻,因為索討法國領土不遂的英國,引發了「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War,1337—1453)。而一直要求自治的勃艮第竟與英國結盟。

法國在戰爭中老是很倒霉。例如415年著名的阿讓庫爾之役(Agincourt ),在強大的英國步兵攻勢下,大小戰役讓法王們丟盡了老臉。到了15時機初期,法王簡直毫無勢力可言,國家面臨四分五裂的局面。在聖女貞德的號召下,於1429年或1430年時,法王終於抵擋了英國的攻勢。貞德雖犧牲於英國和勃艮第人之手,但法王查理七世將英國人趕回到英吉利海峽彼端,他和繼任者也平了勃艮第,夜1477年將其納入法國。接著普羅旺斯夜1480年加入;布列塔尼於1491年加入法國。

文藝復興

1494年,法王查理十三入侵義大利半島,引發了義大利戰爭,一直持續到1559年。雖在義大利土地上開戰,但法國侵略的目的,卻是為了奪取統治德國,及西班牙的哈布斯堡王朝「神聖羅馬皇帝」的名號。這場戰爭,或者可說是個僵局,為法國的經濟和文化帶來新局面。義大利文藝復興大師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和切利尼(Benvenuto Cellini)為法王弗郎索瓦一世(Francois 1)工作。弗郎索瓦一世所推行的、雄偉華麗的宮廷文化的,對建築的影響很大。其中最傑出的作品首推盧瓦爾谷地(Loire Valley),散布各處的眩目城堡從較新的尚博爾城堡(Chambord)、舍農索城堡(Chenonceau)到亞傑廉城堡( Azay-le-Rideau ),並對一些老城堡進行了擴建,如布盧瓦(Blois)。

宗教戰爭

文藝復興同時也帶來了宗教的改革。法國分裂成兩派宗教勢力,在公元1562年到1598年之間,新教徒(Protestants)和天主教徒之間的爭戰不下八次之多。這些戰役相當激烈血腥,尤以1572年的聖巴多羅謬慘案(St.Bartholomew`s Eve Massacre)最為慘烈。在巴黎,約有2700人遭屠殺,這個數字比之法國大革命恐怖時期(公元1792年到1794年)革命法庭所處決的人數還多。在法國其他城市,死難者超過二萬人。直到亨利四世(Henry Ⅳ)——波旁(Bourbons)王朝的創始者,平了兩教派許多戰亂之後,以新教徒身份改信天主教,才將這場宗教戰爭畫上句號。公元1598年頒布南特詔書(Edict of Nantes),兩教派終於休戰。

亨利四世除了有寬容的宗教胸襟,也相當注重戰亂之後的社會福利。他的理想「每戶佃農家鍋里有雞」令人永遠深刻難忘,並為他贏得了「好國王亨利」(Good King Henry)稱號。然而自17世紀20年代起,樞機主教黎塞留(Cardinal Minister Richelieu)和馬薩林(Cardinal Minister Mazarin)相繼掌權,為了打敗哈布斯堡王朝,使法國變成了中央集權的專制國家。如此一來帶給法國社會相當大的壓力:在630年到1648年之間,人民稅賦較以往升高了三倍之多。窮人心生不滿,貴族不快,加上宗教摩擦,終於引發了暴動和叛亂。

太陽王

盡管危機四伏,中央集權的君主政治仍在661年打下了基礎。路易十四獲得了多數支持,並開始他個人的統治。 「太陽王」統治時期是法國最長的一段歷史之一,這一時期毀譽參半。凡爾賽的豪華成了全歐洲羨慕的焦點。也是路易追逐歐洲霸權和建立殖民帝國,例如加拿大殖民地的基地。

本時期也是法國文化史上最富創意的時期。笛卡兒(Descartes)、高乃依(Corneille)、拉辛(Racine)和莫里哀(Moliere)等大師輩出,在法國國力達到全歐顛峰之時,文化也成就了燦爛豐富的「偉大時期」(Grand Siecle )。然而自17世紀80年代起,路易十四開始和英國及荷蘭作戰。1685年廢除南特詔書,對新教徒進行鎮壓,更加重了社會問題。

啟蒙運動

17世紀的文化成績,重心在凡爾賽;18世紀的啟蒙運動則加入了中產階級,並融入了貿易和工業製造等活動。沙龍、咖啡館、學院、小說、期刊、報紙、共濟會(Masonic lodges)以及政治性社團等組織激增,發展出都市人文文化,並批判守舊頑固的貴族階級。這項法國啟蒙運動是國際性的,許多英格蘭和蘇格蘭的哲學家加入,成為榮譽成員,美國的富蘭克林(Benjamin Franklin)和傑弗遜(Thomas Jefferson)也是其中的干將。相比之下,改朝換代的戰爭變成原始和殘酷的舉動。

啟蒙運動鼓吹了自由和社會改革,這些都是君王們未曾盡力而為的。王室負債累累,雖然百年來經濟一直相當繁榮興盛。在外交上,與商業勁敵英國大唱反調,藉此維持歐洲各國間的平衡關系。這樣的政策從路易十四於1688年結束戰爭後,一直持續到1815年拿破崙被打敗為止。

然而整個世紀以來,法國的任何斗爭都失利,惟一例外的是協助北美脫離英國殖民的獨立戰爭(公元1775年至1783年)。戰爭的巨大花費使法國幾乎落敗,經濟的危機,加上18世紀80年代開始農產歉收,把法國推向比改革更激烈的境地—-革命。

法國大革命

法國大革命播下了歐洲自由民主的種子。1789年所頒布的「人權宣言」(Declaration of the Rights of Man)神聖地提出了自由、平等、博愛三大口號,建立了理想的政治活動和政治文化准則,之後更影響全歐洲的跟進。1789年到1799年的10年間,總共出現了五種類型的政權:舊君主專制、君主立憲、獨權共和(即恐怖統治)自由共和,以及最後拿破崙的軍事獨裁。

如果要問善良卻無能的路易十六,為什麼不做專制君王,卻讓自己成為嚴苛憲法下的統治者,恐怕他只能無言以對。路易十六的奧地利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 Marie Antoinette)極度反對革命,鼓勵國王依靠貴族,而不是依賴新政。

法王在政權鞏固過程中表現出的無能導致了法國向奧地利宣戰。路易十六沒有全力支持對奧戰爭,導致他在1792年被推翻,隔年元月被處決。當戰事越來越危急,原來建立的共和體制也漸漸走向獨權體制。

1793年初,法國幾乎和全歐洲宣戰。啟蒙運動(Enlightenment)雖倡導宗教的寬容,令人驚訝的是宗教竟成了斗爭骨幹。教會支持古老的君主專制,革命人士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反對宗教政治。

佔領和殖民帝國的瓦解

20世紀的法國遭遇了兩個沉重的打擊:第一個打擊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第二個是殖民地國家的紛紛獨立。

1940年德國納粹打敗法國,並佔領法國國土。先是佔領北半部的法國,到了1942年,全法國都被德軍佔領了。有人做了賣國賊,和納粹「合作」.第一次世界大戰名將、猶太籍馬赫夏•貝當(Marechal Petain)奉命領導維希(Vichy)政府。

逃亡至倫敦的戴高樂組成了反抗軍,在20世紀40年代初期,聯合共產黨進行了大量的政治活動。1944年猛軍登陸諾曼底,反抗軍也多有收獲,德軍節節敗退。戰後法國組成第四共和國,首次允許婦女擁有選舉權。然而「通敵合作」的痛苦仍記憶猶新,對國家忠貞問題時時縈繞在法國人民的心頭。

殖民地的瓦解過程同樣帶給法國痛苦。20世紀50年代初期,北非和法屬印度支那的獨立運動,引發了法國的軍事干預。1954年在中南半島的尊邊府之役(the battle of Dien Bien Phu),法國戰敗,印度支那回到共產主義的越盟(Communist Viet Minh)手中,並使得法國自遠東全面撤退。阿爾及利亞的內戰甚至還威脅到了法國的政治穩定。

阿爾及利亞的戰事帶來了政治危機,促使戴高樂東山再起,出任第五共和國總統,大權在握。戴氏讓阿爾及利亞獨立,撤回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殖民者,藉以解決政治危機。但卻在地中海兩岸留下了怨憤。

五月事件

除了政治的紛擾,20世紀的後半期,法國仍舊存在著許多棘手的問題。最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法國竟然能維持政治的穩定。戴高樂執政期間,政論家認為只有極右分子才能統領第五共和國。而事實證明,在創始者去世後,該政權仍能夠延續下去。1981年密特朗(Francois Mitterrand)當選法國總統,他是一個社會主義者。從此之後,執政權就在左右翼兩黨人士間交替。

法國政權首度出現危機是在1968年發生的既不尋常又無法歸類的「五月事件」(May Events)。學生、工人和自由派分子幾乎推翻戴高樂政府。在第五共和國成立40周年時人們回顧歷史,戴氏政權已成了18世紀以來,法國歷史上第二長命的政權,次於被低估的第三共和國。

歐洲聯盟

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法國政治里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就是虎視眈眈的德國。自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40年代這段期間,法國的外交政策就是對德國充滿的敵意。但在大戰之後,兩國的有知之士推動法德兩國合作。1951年成立的煤鐵聯盟(Coal and Steel Union),開啟合作的大門,之後兩國成為推行歐洲各項聯盟的前鋒,包括倡導使用共同貨幣的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

這也是法國繁榮成功的條件。第二次世界大戰於1945年結束後,也展開了所謂「光榮的三十年」,法國經濟有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和增長,因此有評論家認為這才是真正的法國大革命。令人敬佩的經濟增長率,以及空前的嬰兒潮,帶動了基本設施和服務業的發展,各種商品和休閑娛樂大量出現,新富現象向傳統的風俗和習慣提出了挑戰。

雖然民意調查不時顯示出了人民對政治和經濟發展的憂慮,但絕大多數的人仍認為法國是最吸引人居住或旅遊的國家。巴黎,集政治與文化優勢於一身(像蓬皮杜中心the Centre Pompidou、巴士底歌劇院the Opera National de Paris-Bastille、奧塞美術館the Musee d』Orsay等),仍是全世界最出色的城市之一。其他省份的城市像里昂(Lyon)、蒙比利埃(Montpellier)、里爾(Lille)和尼姆(Nimes),也漸漸受矚目。在千禧年的前夕,地方主義、多元文化和兩性議題都讓政治和文化的視野更加廣闊。使我們能從各種角度去欣賞法國的風貌。

『肆』 法國文化特點

法國文化的特點是古典文學、藝術設計、戛納國際電影節、遺產日、飲食等。

1、古典文學。17世紀以來,法國古典文學先後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杜馬、雨果、福樓拜、杜馬、左拉、羅蘭等文學巨擘。他們的巴黎聖母院,紅黑相間,老人,基督山伯爵,悲慘的世界和約翰·克里斯托夫都被翻譯成了世界文學。

『伍』 法國的禮儀文化

法語是法國的國語。法語也是聯合國的工作語言之一,使用人口超過1億。阿爾薩斯人英語正在成為法國第二語言。布列塔尼人中的一些農村居民以布列塔尼語為口語。科西嘉人日常生活中亦操當地的兩種方言:一種與義大利托斯卡方言相近,另一種與撒丁島北部方言相近。法國主要宗教是天主教,其次是新教、東正教、伊斯蘭教和猶太教。
民風民俗

服 飾
法國時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選料豐富、優異,設計大膽,製作技術高超,使法國時裝一直引導世界時裝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時裝店,老闆們的口號是:「時裝不賣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兩個婦女穿著一模一樣的服裝。目前高級時裝最有名的有:「吉萊熱」、「巴朗夏卡」、「吉旺熙」、「夏奈爾」、「狄奧爾」、「卡丹」和「聖洛朗」。近年來,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巴黎女郎的裙子,其式樣之多。款式之新,在別國很難見到。法國人是把收入的最小部分用於穿著的歐洲國家,法國人一般很注意服裝方面的鑒賞力,也接受比較便宜的而不十分講究的仿製品。

小動物
當今法國家庭,對小動物恩寵倍加,不惜耗費巨金收買哺養。有一半以上家庭飼養各種小動物,總頭數在3000萬只以上。1/3的家庭養狗,狗的數量已近4萬條。各種狗醫院、狗服裝店屢見不鮮。動物不僅給法國人帶來了樂趣,也造成一定災難。法國每年發生狗傷人的事件50多萬起。

禮 儀
法國是一個講文明禮貌的國家。對婦女謙恭禮貌是法國人引以自豪的傳統。法國人見面打招呼,最常見的方式莫過於握手。不過握手時一是握時間不應過長,二是沒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勁晃動。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長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級向下級先伸手。


法國是第一個公認以吻表示感情的國家。法國人的吻有嚴格的界限:他們在見到久別重逢的親友、同事時,是貼貼臉或頰,長輩對小輩則是親額頭,只有在愛人和情侶之間,才親嘴或接吻。

婚 俗
結婚前先訂婚,儀式簡單,一般由女方的家長宴請男方的家長及兄弟姐妹,也可同時邀請其他親戚、甚至一兩名好友出席。婚禮也已逐漸簡化,但仍不失為最隆重的家庭節日,帶有庄嚴神聖的色彩。婚禮由市長或他的一名副手主持,習慣上是在周二、四、五、六早9時至下午5時之間。婚後大宴賓客。法國農村有的地方在婚前要簽訂財產婚約並辦理公證。婚約中要寫明未婚夫婦的全部財產、未婚妻的嫁妝和未婚夫的產業。婚齡紀念在民間已成為一種喜慶的風俗。女子守寡300天後,或宣布與丈夫分居300天後可以再嫁,男子則無時間上的限制。

聖靈節
每年11月1日聖靈節,相當於中國的清明節。法國人習慣上在這一天去墓地祭奠,緬懷為國捐軀的先烈。聖喀德琳娜節巴黎「大齡女青年」的節日。每年11月25日這一天,年滿25歲而尚未婚配的姑娘們到喀德琳娜塑像前獻一束鮮花,再到大時裝店跳舞,飲酒狂歡,最後選出一位最美的姑娘作為節日的王後。

用餐習慣
法國人把烹調看成是一門藝術,法國菜也確實風糜全球。在法國一日三餐通常是這樣安排的。早餐:麵包、咖啡、熱巧克力;午餐:午餐是法國人最重要的一餐,一般在下午一點左右, 晚餐則在九點以後。
法國人社交的正餐一般要持續兩小時以上,開始先是開胃菜,然後是魚或義大利面條,再才是主菜,主菜還附帶許多生菜、沙拉、乳酪,水果,有時還有甜點心,餐後咖啡也必可少。

商務禮儀
在法國從事商務活動宜穿保守式西裝,訪問公私單位,絕對要預約。在法國,禮節上要求你把自己的身份列在名片上,客人在拜訪並參加晚宴的前夕,總是喜歡送花給主人。法國商人保守而正式,尤其是在較小城市如里昂(Lyon)或Bordoaux,你得表現得格外正式,處處勿忘握手,多握幾次更好,別問對方家事。法國人對「商業機密」也很敏感。法國烹飪譽滿全球,法國人非常講究吃,就餐是法國人的一大快事,一般喜歡晚宴,不喜歡午餐會談。到了招待的時候,主人的用心是無微不至的。比如,晚餐的時候,應該招待夫婦兩人,這是常識。若應邀到對方家裡進晚餐,應先叫花店送些花去。進餐時法國人對味道很敏感,所以,每當有客人誇獎菜餚很好吃的時候,就會很高興。因而,當客人把所誇獎的萊餚吃完的時候,一定會再端一盤新的上來。

『陸』 法國的風情文化

法國是世界主要發達國家之一,商業十分發達,創收最多的是食品銷售,在種類繁多的商店中,超級市場和連鎖店最具活力,幾乎佔全部商業活動的一半。在核電、航空、航天和鐵路方面居世界領先地位。鋼鐵、汽車、建築為其工業的三大支柱。

法國是世界貿易大國,外貿進出口總額排名世界第五;其中出口總額位列世界第六,進口總額位居世界第四。進口商品主要有能源和工業原料等,出口商品主要有機械、汽車、化工產品、鋼鐵、農產品、食品、服裝、化妝品和軍火等。

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迎來了自己的輝煌時期,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維克多·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居伊·德·莫泊桑、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

同事,法國也是高福利國家。社會保險制度始建於1945年,現已發展得較為完善,各類社會保障總支出為6000億歐元,資金主要來源於雇員和僱主交納的社會分攤額以及對工資外收入徵收的普通社會稅金,保障范圍涵蓋退休金、養老金、醫療保險費、家庭津貼、待業金、殘疾人補助等。

上面一切也說明了法國在工業設計、藝術設計領域的世界領先地位早已有目共睹。有關實用美術、建築、時裝設計、工業設計專業的學校也早已憑借其「法國製造」的商業碩果而聞名海外。

(6)法國的文明是什麼擴展閱讀:

法國教育在20世紀50、60年代進行了兩次重大改革,逐漸形成現今極具特點、復雜多樣的教育體制。6~16歲為義務教育。公立小學和中學免收學費,免費提供小學和初中教材。

法國著名高校有:巴黎大學、格勒諾布爾第一大學、斯特拉斯堡第一大學、里爾第一大學、里昂第一大學以及綜合理工大學、國家行政學院、巴黎高等商業學院、巴黎高等師范學院等。

另外,法國人喜愛體育運動,比較流行的體育運動項目有足球、網球、橄欖球、地滾球、帆船、游泳、滑雪、自行車等。[5]足球是法國第一大運動,法國隊曾獲得1998年法國世界盃和2018年俄羅斯世界盃的冠軍,法國足球甲級聯賽是世界頂級的足球聯賽之一。

『柒』 法國有多少年文明史

按照傳統的觀點,高盧的時代從前450年到前400年開始,直到前49年被羅馬帝國的凱撒征服。不過這一階段,高盧人還是處於分裂的部落狀態,離現代意義的法國相去較遠。
486年,來自東方的法蘭克族(Francs)首領克洛維一世(Clovis I)征服了在羅亞爾河(Loire)和索姆河(Somme)之間的羅馬領土。後來他將現時北部和中部法國地區納入統治,並在496年將羅馬天主教定為國教。後世的墨洛溫王朝、加洛林王朝都是這個王國的延續。
如果從這個時間算起,法國有1526年文明史。

『捌』 法國特色文化元素

我們也算是經常從影視作品中受到法國文化的熏陶了,雖然大部分們中國人沒出過國,但是你要是讓他們說出什麼是法國的特色文化的話,估計絕大部分人都會用浪漫這個詞語來形容,事實上也的確如此,法國人好像天生就擁有與生俱來的浪漫一樣。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了解下法國特色的文化元素吧。

建築元素

我們都知道,有時候到一個國家我們還沒有開始接觸人,但是從建築物上就可以看出這個國家的一些特色文化,像通過法國的文絕頌化建築,還有各種其他的表現形式傳達給我們的。不管是巴黎的埃菲爾鐵塔還是浪漫的普羅旺斯,我們都從中感受到了法國的浪漫。但是除此之外,法國歷史悠久,在法國歷史上曾經有過無數燦爛的歷史文明留給這個國家旅輪足夠的堅韌與創新精神。法國古老的浪漫主義和尖端的現代文化在這里完美的結合在一起。

人際交往

其實應該是整個世界來說人際交往上都差不多相似,習慣送禮物,但是法國人對禮物十分看重,但又有其特別的講究。宜選具有藝術品味和紀念意義的物品,不宜以刀、劍、剪、餐具或是帶有明顯的廣告標志的物品。男士向一般關系的女士贈送香水,也是不合適的。在接受禮品時若不當著送禮者的面打開其包裝,則是一種無禮的表現。

衛生標識牌

這應該是我覺得很多人無法接受的習慣吧,但是好像在法國又習以為常了,就是廁所的標識牌,法國人貫徹觀念,無論男女老少,都用一個衛生間,從小接受男女授受不親的思想教育的中國人並鎮鄭或多或少對這種公用廁所產生排斥,浪漫的法國人也許是思想單純,也可能是為了提高房屋利用率,特別是在法國大學宿舍這種現象非常常見,有機會可以體驗下和異性小夥伴一起手拉手去廁所的愉快經歷哦。

『玖』 法國屬於大陸文明還是海洋文明

國家的誕生
法國的歷史是長期以來人民的點滴勞動匯集而成的。法蘭西眾多的獨特之處正是其文化的體現。二千年來各個朝代和他們的文明在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證,最後才形成了今天的現代法國。

史前時期
大約一百萬年前,從歐亞大陸遷移來的人類一直來到最後的邊界——大西洋邊。從此定居下來。薩比安人則最早在公元前四萬年到八千年開始出現在這里。許多考古遺跡證明了在法國這片土地上史前就有人類文明存在。

高盧時期
約公元前1200年到前800年,凱爾特人離開他們在西里西亞的家鄉,向萊茵河和大西洋之間的這一地區開始入侵。這塊土地當時居住著90個不同的部落,被稱作高盧人。高盧人在農業和十分發達的手工業基礎上建立了他們的文明。他們發明了收割機、木桶、四輪馬車和鐵劍。
很快羅馬帝國也注意到了這片土地。公元前50年,朱利葉斯·凱撒大帝來到這里,征服了這一地區。高盧-羅馬文明定都於里昂,統治了相當長時間,形成了今日法國的最初藍圖。正是這一時期法語開始形成,許多大城市已經有了雛形,道路網也從此初現端倪。

法蘭克王國
從五世紀起,來自東方的漢斯、汪達爾、阿拉曼斯、維斯高特、奧斯特洛
高特和法蘭克人先後入侵該地區,高盧-羅馬人為了抵禦入侵而和法蘭克部落聯合了起來。他們的基地設在巴黎附近地區,也就是令天被稱作法蘭西島的地方,這股力量慢慢征服了全國。
法蘭克王朝的梅羅文家族和卡洛林家族統治從五世紀延續到十世紀。這一時期,高盧一羅馬文化和日耳曼文化逐漸融合。

法蘭西王國
在公元768年到814年查理曼大帝統治時期,他建立了許多學校,促進文化繁榮並召集了許多學者在身邊。他的工國劃分為郡,郡長(世俗政權)和主教(宗教權威)共同管轄。米斯統領則負責執行帝國法律。
987年,雨果·卡佩,法蘭西島領主,加冕成為國王,而法蘭克人的土地(被稱作法蘭斯)成為法蘭西王國。新建立的法蘭西王朝想把宗主權施及整個統治領域內。
從11世紀至15世紀,先後有18任國王不斷地向封建領主們施加權威,王國得以擴大(吞並了布列塔尼和勃艮第),並奪取了一些英國的領土,例如阿基坦和諾曼底。這幾個世紀中突出的特點是宗教熱情高漲,文化、經濟和城市也得到極大發展。這一時期開始出現了資產者,他們形成了社會中一個新的階級。城市也變成了行政單位。
從1226年到1270年間統治法國的國王路易十一十分重視司法,曾經親自在萬森的一棵橡樹下主持審判。他一生中建造了許多醫院和教堂,參加了兩次十字軍東征,成為君王中的典範。他後來被尊稱為聖路易。
從16世紀到18世紀,十位國王致力於加強國家的權力以及其行政。在抵禦東方和南方的敵人入侵的戰斗中,他們逐漸建立了國家的自然邊界。這其間有三位政治人物尤其值得提起:
-亨利四世結束了國內的天主教與清教徒的宗教戰爭,把西班牙入侵者逐出了國境。這樣,他鞏固了國家的統一。此外他還曾試圖改善貧苦的法國農民的不幸處境。
-黎塞留,路易十三的宰相。他領導法國抵抗住了奧地利的軍事干涉,通過削弱貴族和清教徒的力量加強了主權。他還下令成立了索邦大學並促成了法蘭西學院的建立。
-科爾貝,路易十四的首席大臣。他曾嘗試統一全國的法制,以及通過建立大製造業和國際貿易公司來促進革新。他曾寄希望於法國的殖民地加拿大和路易斯安那。

幾次歷史變遷

1789年的大革命
1789年的國民會議變成了憲政會議。封建權力被廢除、公布了人權宣言,建立了議會君主制。
1792年由於外國勢力的干涉、君主出逃等事件,君主制被廢除,第一共和國宣告成立。自此至1795年,包括羅伯斯庇爾在內的革命者們同時與國外(普魯士、奧地利、英國、西班牙)和國內(旺代)的反革命勢力作著斗爭。在政治生活中,革命者們採納了孟德斯鳩和盧梭提出的原則(三權分立原則和人民主權原則)。
從1799年至1804年,第一執政拿破崙.波拿巴將軍領導著法國政府,他統治期間建立了一個強大的集權制資產階級國家、現代化的行政管理體制和法典(其民法典至令仍然有效)。政府還建立了高中教育體制並改革了大學教育。

拿破崙帝國
1804年拿破崙加冕稱帝,他在到1815年的12年統治期間力圖建立一個龐大的歐洲帝國。10年間,法國軍隊在整個歐洲大陸不斷與一些強大的聯盟較量。曾有一個時期法國疆域急劇擴大。只是到了1815年它的邊界才回到1789年的狀態。
俄羅斯戰役中法國軍隊的慘重傷亡導致了拿破崙的下台和被放逐。他後來曾再次統治法國,但僅一百天後,他就因為滑鐵盧戰役失敗而再次退位。

君主制復辟
1815至1830年間的兩任國王都想要在復辟的舊君主制下維持革命和拿破崙帝國期間的一些進步措施。法蘭西王國的殖民帝國在北非繼續擴張。
法國的最後一任國王:路易斯-菲力浦被加以封號「法國人之王」。1830至1848年間出現了貿易商業資產階級,工業革命開始,社會主義和聯邦主義運動也開始興起。經濟危機和社會動盪最終將法國引向了 1848年大革命,導致了君主制的最後崩潰。

第二共和國和第二帝國
普選制、新聞自由和對勞動者階層起義的恐懼給了拿破崙一世的侄子路易·拿破崙·波拿巴一個機會當上了法國總統。在經過一段獨裁式的總統統治時期後,路易拿破崙通過公民投票和政變方式當上了皇帝,號稱拿破崙三世。他的政府倡導激進的經濟改革政策,推行大量目的在於重建國家資本的重要經濟計劃。第二帝國以工業擴張為其特徵。就在政府向議會制政體變化之時,法德戰爭爆發了(1870年)。法國在蘇丹的失敗導致了第二帝國的覆滅。

第三共和國
1871年成立了共和國並建立了國防政府。法國戰敗,在與德國簽訂的和約中法國割讓了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省。同年發生了著名的巴黎公社起義,但起義被血腥地鎮壓了。
共和國的議會制政體在1871年至1914年間建立了有關公共自由的一系列重大法律,證明了其本身的價值。儒勒法里總理(186年至1885年在任)對言論自由、集會自由和新聞自由的確立發揮了重大影響,他對非教會的免費義務小學教育制度的建立也有重大貢獻。
法國在亞洲和非洲的殖民地繼續擴張,但與此同時社會動盪和宗教與學校之間的紛爭(政教分離)動搖著社會統治。
第一次世界大戰{1914-1918)使法國失去了十分之一的勞動力。1917年12月是戰爭的轉折點,喬治·克雷孟梭帶領法國及協約國一起取得了勝利,德國戰敗。阿爾薩斯和洛林重歸法國。
在戰後重建不久,法國就象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被1929年大危機嚴重打擊。廣泛的罷工和左翼聯盟給法國帶來了1936年的人民陣線政府,這屆政府在國家計劃中設定了建立基本社會法律的義務。
在法國的四周,納粹主義、義大利法西斯主義以及西班牙內戰都預示著第二次世界大戰即將來臨。
隨著著名的所謂「奇怪戰爭」的結束,1940年法國宣布了休戰,法國成為德軍佔領區。法國經濟處於不穩定中。整個國家分為兩部分:一方面是與佔領國合作的維希政府,另一方是以倫敦為基地的「自由法國」流亡政府及抵抗運動。經過五年的戰爭,法國在1944年被盟軍解放。

第四共和國
1940年6月18日夏爾·戴高樂發表了廣播講話後,被公認為法國抵抗運動的領袖和象徵。他在1944年至1946年間任政府首腦,建立了法國社會保障體系並給予婦女選舉權。可是,由於議會制政體不能清楚地提供政治方向而導致了政府改組,第四共和國被動搖了。1945年至1958年的這段時期法國一直忙於重建國家發展經濟。不斷尖銳化的非殖民化問題(印度支那和阿爾及利亞戰爭)意味著虛弱行政權的結束。

第五共和國
1958年,夏爾·戴高樂將軍重登歷史舞台。他設計並建立了加強行政權的第五共和國體制。即建立了人民普選總統制。法國從此走向一個現代化發展和經濟持續增長時期。1968年5月的學生運動和社會騷亂反映了年輕一代的不安情緒、社會的缺乏秩序以及國家的過度集權,戴高樂將軍因此被迫辭職。然而右翼政府仍把持著政權。喬治·蓬皮杜任總統直至1974年去世。他的繼任者瓦雷里·吉斯卡爾·德斯坦任滿了七年,但在1981年被第五共和國第一位左翼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擊敗。密特朗1988年競選連任成功。不過總的來說,這一時期的法國政壇的特點就是左翼和右翼政府輪流執政。

統一的歐洲市場開始建立
1993年12月1日,歐洲聯盟在歐洲經濟共同體的基礎上誕生。

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5年5月,雅克·希拉克當選為共和國總統 。1997年4月21日國民議會被解散。5月25日和6月1日,進行提前選舉。地方選舉則在3月已經進行。這一選舉的結果產生了左翼和右翼的「並存」。

一個現代化的國家
在過去的數三十年裡,法國建立了一套穩定的制度。在1958年戴高樂將軍任總統期間通過全民公決方式確立的第五共和國憲法保證了政治體制的良好運作。法國是統一的、民主的、世俗的社會主義共和制國家。其公民不論出身,種族或宗教信信仰,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現代法國民主制度是1789年法國大革命留下的遺產。其原則以1791年人權與公民權利宣言為基礎,今天已經成為憲法的引言部分。

法國的銘言是「自由、平等、博愛」。
法國國旗是三色豎條組成的三色旗:藍、白、紅。
法國國歌是馬賽曲。
法國國慶是7月14日,1789年攻佔巴士底獄的日子。

國家制度
行政權
共和國總統是國家元首,以普選制選舉產生,任期七年。總統頒布法律並有權提出議案要求國家公民投票表決。他還有權在與總理,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談話後宣布解散國民議會。
總統任命總理,並任命由總理提名的政府成員。
政府應答復國民議會的質詢。
立法權
議會由兩院組成:國民議會,由五年一次普選產生;參議院,議員任期九年,每三年改選其中的三分之一席位。
議會投票表決決定法律的通過與否,批准國際條約以及行使由共和國總統授以憲法修改權。
司法權
司法機構獨立於行政權和立法權。
473個初審法院和186個大審法院負責執行法律。上訴法院有35個。終審法院負責判斷法律是否被正確地執行。刑事犯罪由法官和陪審團組成的重罪法院審理。
在行政司法領域有行政法院和國家最高行政法院。審計法院負責審核公共開支情況。

憲法規定的其他組織
-憲法委員會:委員會成員由共和國總統、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分別任命。憲法委員會的職能是監督選舉和審查法律的合憲性。
-經濟和社會委員會:其成員是各種不同社會階層(工會、商人、各種協會)的代表或政府指定的具特定資格者。在議案、法令或有關計劃具有經濟和社會性質時,要咨詢經濟和社會委員會的意見。
-最高行政法院:行政方面的最高權威。政府在起草議案和實施法令前必須征詢其意見。
-最高司法官委員會:由司法官和特定資格者組成。委員會由共和國總統和司法部長分別任主席和副主席。由它對高級司法官的任命提名,同時也負責司法官的紀律處分。
-共和國司法法院:以前被稱作高等司法法院,由十五名法官組成,他們或是議會成員(12名是國民議會議員),或是司法官(3人)。法院負責審理政府成員所做的、被認為是有刑事犯罪性質的職務行為。任何個人一旦認為自己被政府成員的犯罪或違法行為所損害,就可以向一個專門申訴委員會起訴。

行政管理
大區
法國被分成21個大區以及科西嘉島。大區由地區委員會管理,委員會主席及其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省
法國大陸有96個省,此外還有四個海外省:瓜特羅普島、馬堤尼克島、留尼旺島和南美的法屬蓋亞那,海外領地還有玻利尼西亞、新卡勒陀利亞、馬約特島、聖皮埃爾和馬可隆、瓦利斯和富圖納群島、特爾·阿特里、科格倫群島,克羅塞和聖保羅島。
省由總委員會管理,其主席和成員通過普選產生。省長是中央政府派到地方的代表。省被分為區(包括海外省在內共339個),小區(3,995個)和市(36,560個)。
市政
市政管理由市長在市政委員會協助下負責,市政委員會成員通過普選產生。

競爭性的經濟體制
1945—1961
盡管法國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她在戰爭結束時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困難:人口只有四千萬(與1900年相同),工業生產總值只有戰前的一半。原材料極度缺乏,通貨空前膨脹。
首要的三個經濟計劃是重建基礎工業,促進生產和准備國際經濟競爭。
1962-1975
這段時期,在國家的督促下經濟得到了驚人的持續發展,達到了預期計計劃。這一時期法國的經濟增長率創下了空前記錄(年增長率達5-6%),帶來了充分就業、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費增長和工資水平的迅速提高。
接下來的經濟計劃把重點轉向了地區經濟發展,投資政策和社會組織(改革社會保險體系建立全民退休金)。
1976年以來
三次連續的石油危機(197、1979、1980)和持續的世界經濟動盪使法國這二十年來一直強調經濟的結構調整和現代化,從而導致了高失業率(20年來減少了三百萬以上的工作機會)。
政府開支緊縮以及強調減少能耗,發展競爭力強的工業、研究和職業培訓賦予法國以新的活力,使其能面對國際競爭的挑戰、歐洲一體化和下個年的來臨。

高度多樣化的經濟體制
法國經濟涵蓋了所有重要的經濟部門:農業(世界第三、歐洲第一大出口國),工業(世界第四、歐洲第二),漁業(歐洲捕撈量第四)。
法國出口貿易名列世界第五,有五家法國公司躋身世界百強。

農業
法國農業是一個現代機械化,高生產率的生產部門。法國的農業生產面積占歐盟總面積的近三分之一,農產品占歐盟產量的23%,其中一半是畜產品(肉、奶、乳酪),其餘的是穀物、糖和加工業。

工業
法國工業既包括大量正在重組和自動化的傳統工業部門(鋼鐵、冶金、機械、汽車和紡織工業),也包括一些新的發展中技術工業(食品加工、精密化學、航空航天工業和新型材料)。
法國工業生產在原材料和能源上主要依賴於進口,只有電力是個例外。25%的電力來自於本國的核電廠。

服務業
服務部門(對集體和個人消費者)正在國民經濟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主要的服務部門,如交通、電子通訊、郵政、電力和水在本領域都配備了先進技術(微型電話、高速列車和地鐵系統更是享有國際聲譽)。法國的旅遊業名列歐洲第一,對維持國際收支平衡有重大意義。事實上,法國在這個「無形出口工業」中僅次於美國,位居世界第二。

法國如何看待自己
從大小、人口和國民生產總值上看法國都算不上是個「超級大國「。但法國依然佔有很重要的位置。由於高科技企業的蓬勃發展,她是世界重要經濟強國之一,在出口方面排名世界第四或第五位。她是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否決權,也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常任國之一。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位於巴黎。

從另一些角度來看法國也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
-拉丁國家之一(到2000年全世界六個人中就有一個是拉丁人後裔)。
-法語國家之一。法語人口在全球共有一億零五百萬。在美洲和非洲的某些地區,法語已經被使用了幾百年。
-歐洲國家之一。法國和中歐及東歐的許多國家有著良好的政治、貿易和文化交往。在1990—1991年蘇聯的政治變化後這些國家變得越來越強大。更重要的是,法國的未來與西歐聯盟的其他十五個成員國的命運緊緊聯系在一起。由於歐洲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普選產生)的建立,法國人民積極地參與到歐洲政治生活之中去了。

附錄1:法國經濟數據
GDP:78Y,610億法郎
人均GDP:134,656法郎
出口值:18,860億法郎
工業企業:196,600家
農業/食品企業:72,000家
GDP增長率:2.3%(到1996年)
1996年總增長值:農業5.5%;工業和能源25.2%;服務業56.4%
現有就業人口:25,590,000

附錄2:法國的特點
盡管法國在地理上和種族上都是多樣化的,國家仍有強烈的凝聚力和濃厚的文化個性。法國人民對他們的歷史和文化個性有強烈認同感。
現代法國的基本理念是保衛人權和自由、民主、統一。這些理念已經得到了普遍的認同。

附錄3:法國的外國人
外國移民在過去四十年中對法國人口的增長和經濟繁榮作出很大貢獻。但由於現前的經濟危機,移民潮已被官方停止。現在法國有大約不到四百萬的外國人(自1995年來占人口總數的6.5%)。自1990年來外國人所佔比例大致未變。

『拾』 求法國的特色文化。

法國的特色文化有古典文學、藝術設計、戛納國際電影節、遺產日、飲食等方面。

1、古典文學。17世紀開始,法國的古典文學相繼出現了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大仲馬、維克多·雨果、福樓拜、小仲馬、左拉、羅曼·羅蘭等文學巨匠。他們的《巴黎聖母院》、《紅與黑》、《高老頭》、《基督山伯爵》、《悲慘世界》和《約翰·克利斯朵夫》被翻譯成世界文學作品。

閱讀全文

與法國的文明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2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7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2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5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