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法國各個王朝的順序表
墨洛溫王朝(481-751),法蘭克王國
1 克洛維一世 (481-511) 2 克洛塔爾一世 (511-561) 3 希爾佩里克一世 (561-584) 4 克洛塔爾二世 (613-629) 5 達戈貝爾塔一世 (623-639) 6 克洛維二世 (639-657) 7 佩平二世 (687-714) 8 查理馬特 (688-741) (「鐵錘」查理)
編輯本段加洛林王朝(751-987),(西)法蘭克王國
1 佩平三世 (751-768) 2 查理一世 (768-814) 3 路易一世 (814-840) (「虔誠者」路易) 4 查理二世 (843-877) (「禿頭」查理) 5 路易二世 (877-879) (「口吃者」路易) 6 路易三世 (879-882) 7 卡洛曼 (883-884) 8 查理三世 (882-887) (「胖子」查理) 9 厄德 (888-898) 10 查理三世 (898-922) (「傻瓜」查理) 11 羅貝爾一世 (922-923) 12 魯道夫 (923-936) 13 路易四世 (936-954) (「海外歸來者」路易) 14 洛泰爾 (954-986) 15 路易五世 (986-987) (「懶惰者」路易)
編輯本段卡佩王朝(987-1328),法蘭西王國
1卡佩一世 (987-996) 2 羅貝爾二世 (996-1031) (「虔誠者」路易) 3 亨利一世 (1031-1059) 4 腓力一世 (1059-1108) 5 路易六世 (1108-1131) (「胖子」路易) 7 路易七世 (1131-1180) (「小路易」) 8 腓力二世 (1179-1223) (「奧古斯都」) 9 路易八世 (1223-1226) (「獅子」路易) 10 路易九世 (1226-1270) (「聖路易」)——十字軍親征者 11 腓力三世 (1270-1285) (「禿頭」腓力) 12 腓力四世 (1285-1314) (「美男子」腓力) 13 路易十世 (1314-1316) (「固執者」路易) 14 腓力五世 (1316-1322) (「高個子」腓力) 15 查理四世 (1322-1328) (「美男子」查理)
編輯本段瓦盧瓦王朝(1328-1515),法蘭西王國
1 腓力六世 (1328-1350) 2 約翰二世 (1350-1364) (「好人」約翰) 3 查理五世 (1364-1380) (「賢明者」查理) 4 查理六世 (1380-1422) (「瘋子」查理) 5 查理七世 (1422-1461) (「勝利者」查理) 6 路易十一 (1461-1483) 7 查理八世 (1481-1498) 8 路易十二 (1498-1515) (奧爾良支)
編輯本段昂古萊姆王朝(1515-1589),法蘭西王國
1 弗朗索瓦一世 (1515-1547) 2 亨利二世 (1547-1559) 3 弗朗索瓦二世 (1559-1560) 4 查理九世 (1560-1574) 5 亨利三世 (1547-1589)
編輯本段波旁王朝(1589-1792),法蘭西王國
1 亨利四世 (1589-1610) 2 路易十三 (1610-1643) (「正義者」路易) 3 路易十四 (1643-1715) (「太陽王」) 4 路易十五 (1715-1774) (「深受愛戴者」路易) 5 路易十六 (1774-1792) (「斷頭王」) 【路易十七】(註:掛名國王,由革命政權看管,夭折) 無王朝時代(1789-1804),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波拿巴王朝(1804-1814;1815),法蘭西第一帝國1拿破崙一世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二世】(註:掛名"羅馬王")
編輯本段波旁王朝(復辟)(1814-1830)
1路易十八(1814-1824) 2查理十世(法蘭西國王1824-1830)
編輯本段奧爾良王朝(1830-1848),法蘭西王國
路易-菲利普一世(「街壘國王」,原為大金融家)無王朝時代(1848-1852),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編輯本段波拿巴王朝(1852-1871),法蘭西第二帝國
拿破崙三世(1852-1873),系拿破倫一世繼女之子,拿破倫一世原配約瑟芬親外孫
B. 跪求很全的法國歷史~~~
法國歷史
法蘭西共和國位於歐洲西部。面積551602 平方千米。海岸線長約3000千米。人口5780萬多。多為法蘭西人。居民多信天主教。法語為官方語言。
5世紀建立王國。15世紀末形成中央集權國家。 1789年爆發資產階級革命。此後,先後建立過五次共和國和兩次帝國。1958年第五共和國誕生。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法國是僅次於英國的第二號殖民帝國,殖民地面積等於本土20倍。戰後,法屬殖民地大部先後獨立。1964年1月27日同我國建交。
地勢東南高西北低。中南部有中央高原,西北部是北法平原。大部分地區屬海洋性溫帶闊葉林氣候,南部沿海和羅訥河谷地屬亞熱帶地中海式氣候。年平均降水量從西北往東南由600毫米遞增到1000毫米左右。鋁土礦、鈾礦儲量在西歐各國中均居第一位。鐵、鉀鹽也相當豐富。森林面積佔全國面積的26% 。
首都巴黎,人口217萬,包括郊區在內的大巴黎人口906 萬多。市內有著名的艾菲爾鐵塔等建築,城西南有凡爾賽宮。汽車、電器工業著名,紡織和化妝品工業亦發達。
巴黎聖母院是古老巴黎的象徵.它屹立在巴黎的發祥地塞納河西岱島的中心.這座哥特式的巨石建築始建於是1163年, 歷時182年落成,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教堂,在歐洲建築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聖母院的屋頂、塔樓等所有頂端都築造尖塔,高達90米的主尖塔及其兩側高達69米的鍾樓,顯示了天主的威嚴,法國大作家雨果在小說《巴黎聖母院》中,將它形容為「石頭的交響樂」。以後,歐美建築的哥特式建築都帶有巴黎聖母院的痕跡。
矗立在巴黎星形廣場(又名戴高樂廣場)中心的這座世界上最大的凱旋門,是拿破崙為自己建立的豐碑,1806 年頒令興建,歷時30年才竣工。羅馬式的拱形門高49.41 米,寬44.84米,厚21.96米。門內壁和石柱上刻有描繪法國戰史的恢弘場面,以及大型浮雕《馬賽曲》和當年跟隨拿破崙遠征的386位將軍的名字。門下是無名烈士墓,墓前點著長明燈,鮮花天天供奉不絕。12條林蔭大道由凱旋門向外輻射。
埃菲爾鐵塔是現代巴黎的標志,於1889年為慶祝法國大革命 100周年而建,以設計該塔的著名建築師埃菲爾的名字命名。它的精確高度是320.775米,鋼架鏤空結構,從一側望去,形成東南西北四座大拱門,塔身分四層,前3層設平台高欄,供遊客眺望巴黎全景,還建有豪華飯店、大眾啤酒館、商店、影劇院、接待廳等;第四層是氣象台,頂部架有直指蒼穹的電視天線。遊客可拾1710級階梯而上,也可乘電梯直達頂層。
坐落在巴黎西南郊的凡爾賽宮是歐洲最宏大、最豪華的皇宮。1661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四開始建宮,歷時28年落成,後又經歷代王朝的修葺和改建,建築面積11公頃,以東西為軸,南北對稱,包括正宮和兩側的南宮和北宮,內部500多個大小廳室無不金碧輝煌,大理石鑲砌,玉階巨柱,以雕刻、掛毯和巨幅油畫裝飾,陳設稀世珍寶, 100公頃的園林也別具一格,花草排成大幅圖案,樹木修剪成幾何形,眾多的噴水池、噴泉和雕像點綴其間。凡爾賽宮及其園林堪稱法國古建築的傑出代表,1833年被辟為國家歷史博物館,1980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名錄〉,照片為凡爾賽宮內以雍容華貴和富麗堂皇著稱的鏡廊,長76米,寬10米,高13米,西面是17扇拱形巨窗,東面安裝著17面大鏡子,每面由483塊鏡片組合而成。1919年6月28日,結束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凡爾賽和約〉就在此簽訂。如今,這里是法國領導人會見外國元首和使節的地方。
法國是工業發達國家,生產和資本高度集中,國內生產總值位居世界前列。主要工業部門有礦業、冶金、汽車、造船、機械、紡織、化學、電器、食品等。核能、石化、海洋開發、軍火、航空和宇航等部門發展很快,已位居世界前列。1993 年主要工業產品產量為:粗鋼1661萬噸、生鐵1201萬噸、原煤達1035萬噸、紙漿252萬噸、小汽車280萬輛、發電4510千瓦/ 小時。農業發達,為世界著名的農產品出口國。主要農產品有麥類、玉米、馬鈴薯、甜菜、稻米、煙草、葡萄 等。1993年產小麥2490萬噸、大麥650萬噸、玉米1330萬噸、葡萄 酒 53億升。法國是西歐「共同市場」成員國,主要外貿對象是西歐「共同市場」國家。出口機械、化學品、汽車、鋼鐵和糧食。進口燃料、軍事工業原料、礦石等。有鐵路35000 多千米,公路約80萬千米。
法國第三大城市裡昂位於東南部羅訥河與索恩河交匯處,是法國主要工業中心之一。里昂早期以傳統的絲織業著稱,里昂絹絲在歐洲市場上享有盛譽。現在里昂已發展成為包括汽車、電機、化學、煉油、石化、冶金、紡織、食品等多部門的綜合性工業城市。法國第三大城市裡昂位於東南部羅訥河與索恩河交匯處,是法國主要工業中心之一。里昂早期以傳統的絲織業著稱,里昂絹絲在歐洲市場上享有盛譽。現在里昂已發展成為包括汽車、電機、化學、煉油、石化、冶金、紡織、食品等多部門的綜合性工業城市。
另外,勒阿弗爾、里爾、魯昂、南特、斯特拉斯堡、米盧斯、馬賽等都是重要的工業中心。
法國是二戰中受害最烈的幾個國家之一,當年盟軍為了與蘇聯紅軍呼應,在西歐開辟第二戰場,共同打擊德國法西斯,選擇在法國西北的諾曼底登陸。1944年6月6日清晨,美國、英國、加拿大三國軍隊乘坐4000艘艦艇,渡過風急浪高的英吉利海峽,在奧哈馬灘頭強行登陸,戰況猶為慘烈,看過《拯救大兵瑞恩》的人一定印象深刻,由於對這段戰況過於寫實,以至該片差點定為「兒 童不宜」 。現在奧哈馬灘頭已成當年陣亡將士的墓園,供後人憑吊。
其它
重要節日:國慶日7 月1 4 日。貞德就義日5 月3 0 日。
與我建交日:1 9 6 4 年1 月2 7 日。
貨幣:法朗。
時差:比格林尼治時間早1 小時;比北京時間晚7 小時。
國花:鳶尾花、玫瑰。
國名釋義:法蘭西由法蘭克部落名演變而來。法蘭克在日耳曼語中意為「勇敢的、自由的」。
民俗:法國是香檳酒、白蘭地酒的故鄉。人們認為除夕之夜家中若有剩酒,來年便要交厄運。法國最名貴的菜是鵝肝,法國人最愛吃蝸牛和青蛙腿。
法國歷史 history of France
法蘭西共和國地處歐洲西端,東北和東部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相鄰,東南與摩納哥接壤, 西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毗鄰,北部與英國隔海相望,西瀕 大西洋,南臨地中海。面積551208平方公里。人口5550 萬(1987),90%的居民自稱信奉天主教。通用語言為法 語。首都巴黎。 法國國名來源於公元4~5世紀自萊茵河東岸入侵的 一個日耳曼蠻族——法蘭克人;法蘭西意即法蘭克人的 王國。嚴格地說,法國立國應從公元 843年查理曼帝國 分裂後算起。 史前與高盧時期(公元5世紀以前) 遠古時期,在 法蘭西的土地上就有人類居住。迄今為止已在法國發現 從舊石器時代到鐵器時代各個時期相當系統的人類文化 遺跡,包括30~40萬年前的人類頜骨化石,法國西南部 拉斯科等地洞穴里約2萬年前的人物雕刻和動物壁畫,法 國西部的3000~4000年前布列塔尼巨石墓碑和土墳,以 及各種式樣的生產工具與藝術創造。公元前1000年左右 克爾特人自中歐山區遷居於此。羅馬人把該地稱為高盧, 把當地居民稱為高盧人。當時,克爾特人社會處於原始 公社崩潰階段,大部落首領擁有數千名奴隸,氏族貴族 佔有土地、牲畜。以農業生產為主。公元前 181年和公 元前 154年,羅馬人兩次入侵高盧,把整個地中海沿岸 的高盧地區劃為羅馬行省。公元前58~前51年,羅馬駐 高盧總督G.J.凱撒利用克爾特人和日耳曼人、克爾特各 部落之間的矛盾,佔領全部高盧。在羅馬統治時期,高 盧逐步羅馬化。里昂成為高盧的政治中心。公元 215年, 高盧人獲得羅馬公民資格。羅馬人在高盧推行奴隸制,建 立奴隸制庄園。手工業、鐵礦業有所發展,城市、公路、 橋梁、引水渠、劇場等修築起來。拉丁語開始代替克爾 特語。公元 2~3世紀,基督教在高盧秘密傳播,4世紀 初,羅馬皇帝正式承認基督教,教會組織在高盧各地成 立。從 3世紀後期起,奴隸制危機在高盧出現,頻繁爆 發「巴高達」(意即戰士)運動。 日耳曼民族大遷徙影響了高盧的發展。 418年西哥 特人在阿基坦建立王國。 443年勃艮第人在索恩河與羅 訥河流域建立王國,不列顛人佔領今日的布列塔尼。451 年匈奴人在阿提拉率領下入侵高盧,後被羅馬與蠻族(包 括法蘭克人)聯軍擊敗。高盧完全被蠻族諸王控制。公 元 5世紀後期,定居在默茲河與埃斯科河之間的法蘭克 人,在國王克洛維(見法蘭克王國)率領下大舉西侵,先 後擊敗羅馬軍事長官西阿格里烏斯和阿拉曼人、西哥特 人,佔領除勃艮第王國和地中海沿岸外的全部高盧,並 移駐巴黎,建立法蘭克王國。 中世紀時期(5~ 18世紀末) 中世紀時期是封建 制度在法國形成、發展和衰落時期,它又可分為初期、中 期、晚期3個階段。 中世紀初期(5~ 10世紀) 該時期包括兩個王朝: 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墨洛溫王朝是法蘭克王國的 第1個王朝。公元481年墨洛溫之孫克洛維擊敗西羅馬帝 國在高盧的勢力,正式建立該王朝。克洛維死後國土分 給 4個兒子。此後200年間,長期處於分裂狀態。8世紀 初,東法蘭克與西法蘭克之間的爭奪尤烈。東法蘭克宮 相查理•馬特在北方恢復秩序, 732年在普瓦蒂埃擊退 阿拉伯人的入侵,重新統一法蘭克王國。為了確保兵源, 他以服兵役為條件分封土地給貴族,實行采邑制。 751 年,他的兒子丕平(矮子)(751~768在位)在教皇支 持下正式即位,建立加洛林王朝。丕平協助教皇擊退入 侵義大利的倫巴德人,並把拉韋納省與羅馬公國所屬土 地送給教皇,從而奠定了加洛林王朝與羅馬教廷聯盟的 基礎。 768年,丕平之子查理曼(即查理大帝)繼承王位。在 他統治期間連年出征義大利、西班牙、日耳曼等地區。到 800年,他已把過去羅馬帝國統治下的西歐廣大地區置於 自己控制之下,並由教皇為他加冕,查理曼成為西方皇 帝。 查理曼的統一事業並不能持久。他的三兒子路易一 世(虔誠者)生前就指定他的長子羅退爾一世繼承皇位, 但羅退爾一世的兄弟日耳曼人路易與查理(禿頭)結成 聯盟擊敗了羅退爾一世。 843年,三方簽訂凡爾登條約, 查理曼帝國一分為三。 870年查理(禿頭)和日耳曼人 路易瓜分了羅退爾一世的治地,查理的西法蘭克王國就 基本上構成了法蘭西國家的疆域。但是法國的政治統一 遠未完成。9世紀初諾曼人開始入侵,911年在北部建立 了諾曼底公國。從9世紀末起,加洛林家族與羅貝爾家族 為爭奪王位紛爭達100年,987年,羅貝爾家族的於格•卡 佩登上王位,建立了卡佩王朝。 從克洛維到於格•卡佩500年間,蠻族入侵、內外戰 爭連綿不斷。法蘭克軍事貴族奪取高盧大部分土地,他 們和高盧的羅馬地主構成新的剝削階級,在戰亂中,農 民往往把土地獻給教會或封建主以求保護,並向領主承 擔各種義務,日益淪為依附農與農奴。原來的法蘭克勞 動者移入高盧後,仍按氏族定居在村落,這些村落逐漸 轉化為農村公社(見馬爾克公社)。隨著耕地的私人占 有和貧富分化的擴大,大批失去土地的農民也逐漸喪失 人身自由。到 9世紀時,服役貴族的采邑已變為封建主 的世襲領地。封主與封臣的等級關系、領主與農民的剝 削關系逐漸確立。封建自然經濟的盛行,領主權力的擴 大,貴族離心傾向與獨立性的加強,造成長期生產落後、 封建割據與國家不統一的局面。 中世紀中期(10~15世紀) 中世紀中期、法國農 業、手工業、商業有所發展。人口逐漸增長,至14世紀 20年代,約達1600萬。在交通要道和集市出現了許多新 興城市,從11世紀起,一些城市發動公社運動,通過武 裝起義或金錢贖買取得了自治權。隨著城市的興起,出 現了一個新的社會階級——市民階級,他們成為與特權 等級(教士、貴族)有別的第三等級。商品貨幣關系的 發展加強了國內的經濟聯系,為國家統一創造了有利條 件。 卡佩王朝初期,王室直接控制的領地只限於塞納河 和盧瓦爾河之間,各大公國、伯國恃勢割據,儼如獨立王 國。統一國土的障礙既來自國內封建領主,也來自日耳 曼和英格蘭君主,英國對法國的威脅尤大。自英王亨利 二世起,英國通過聯姻和繼承關系在法國西部擁有大片 領土,佔法國國土一半以上。腓力二世統治時期(1180~ 1223)經過與英國金雀花王朝3個國王的戰爭,收復了大 部分英佔土地。1214年 7月27日在布汶戰役中,法軍擊 敗英王、日耳曼皇帝和佛蘭德伯爵的聯軍。布汶戰役被 稱為法國第一次民族勝利,腓力二世被譽為中世紀最偉 大的法國統一的「建築師」。路易九世於1253年派遣方 濟各修士盧布魯克出使蒙古,受到蒙哥大□的接見,他 寫的旅行記第一次向歐洲提供了關於中國的情況。 腓力四世統治時期(1286~1314)加強吏治,整飭軍 隊,因堅持向教會徵收財產稅與教皇發生沖突。1303~ 1378年把教廷遷至南方阿維尼翁城。為了解決財政困難, 於1302年召集第一次有教士、貴族、第三等級代表參加 的三級會議。1328年查理四世死後,因卡佩家族嫡系無 男嗣,由卡佩家族的旁支瓦盧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承王 位,建立了瓦盧瓦王朝。 1337年英法「百年戰爭」爆發。戰爭初期,法國受 挫,再加上黑死病流行,使法國喪失人口數百萬。1356 ~1358年巴黎市民向國王提出改革要求,遭拒絕後發動 起義。1358年,巴黎北部又發生了扎克雷起義。這兩股 力量沒有聯合起來,分別被殘酷鎮壓。但戰爭和起義使 許多農民擺脫了依附地位。戰爭後期涌現出民族英雄貞 德,雖然她被出賣遇害,但民族統一的趨勢已不可阻擋。 1453年「百年戰爭」以法國勝利而告終,除加來港以外 的全部英佔土地歸還了法國。到15世紀末,最後幾塊貴 族領地——勃艮第、比卡第、布列塔尼、普羅旺斯、魯 西永也並入法蘭西王國的版圖。 在此期間法國的文學藝術也得到發展。以巴黎聖母 院(12~13世紀)為代表的哥特式的建築藝術達到高峰, 出現騎士文學、宮廷文學、城市文學、民間文學。1215 年創建了巴黎大學,隨後,建立大學的風氣遍及各大城 市。巴黎作為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的地位開始確立。
(很長...自己看一下啊,但是絕對全)
http://ke..com/view/294610.html
C. 求法國歷史年代表
遠古法國
高盧
凱爾特高盧
羅馬高盧
法蘭克
法蘭克人
哥特
哥特人
羅馬統治時代
西羅馬帝國滅亡
法蘭西王朝
黑暗時代的法蘭西(476年—1498年)
法蘭西王朝早期
墨洛溫王朝(481年—751年)
卡洛林王朝(751年—987年)
卡佩王朝(987年—1328年)
瓦盧瓦王朝(1328年—1498年)
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
聖女貞德
中古時代的法蘭西(1492年—1792年)
法蘭西王朝晚期
瓦盧瓦—奧爾良王朝(1498年—1515年)
瓦盧瓦—昂古萊姆王朝(1515年—1589年)
波旁王朝(1589年—1792年)
近代法國(1792年—1870年)
走向共和制
法國大革命
第一共和國(1792年—1804年)
國民議會(1792年—1795年)
法國督政府(1795年—1799年)
法國執政府(1799年—1804年)
拿破崙時代
第一帝國(1804年—1814年)
拿破崙·波拿巴
拿破崙歐洲
法國大革命戰爭(1792年—1802年)
拿破崙戰爭(1804年—1815年)
反法同盟
王朝復辟
波旁王朝復辟(1814年—1830年)
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
1848年法國政變和普法戰爭
第二共和國(1848年—1852年)
第二帝國(1852年—1870年)
巴黎公社(1871年)
第三共和國(1870年—1940年)
法蘭西殖民地與法蘭西帝國
法蘭西第一殖民帝國
法蘭西第二殖民帝國
世界大戰(1914年—1945年)
一戰
一戰時的法國(1910年—1918年)
二戰
維希法國(1940年—1944年)
自由法國
戴高樂將軍
抗戰法國
現代法國(1945年—)
解放後的法國
第四共和國(1946年—1958年)
第五共和國(1958年—)
1958年法國新憲法
D. 法國的普羅旺斯的歷史
普羅旺斯(Provence)位於法國南部。最初的普羅旺斯北起阿爾卑斯山,南到比利牛斯山脈,包括法國的整個南部區域。羅馬帝國時期,普羅旺斯就被列為其所屬的省份。18世紀末大革命時期,法國被分成5個不同的行政省份,普羅旺斯是其中之一。到了20世紀60年代,行政省份又被重新組合劃分成22個大區,於是有了現在的普羅旺斯-阿爾卑斯大區。在溫文爾雅的大學名城艾克斯、教皇之城亞維農的前後,還有那些逃過世紀變遷的中世紀小村落和古老的山鎮。
普羅旺斯出品優質葡萄美酒,其中20$Cts%$為高級和頂級酒種。由於地中海陽光充足,普羅旺斯的葡萄含有較多的糖分,這些糖轉變為酒精,使普羅旺斯酒的酒精度比北方的酒高出2度。略帶橙黃色的干桃紅酒是最具特色的。常見的紅酒有:Cotes de Provence, Coteaux d $Cts'$Aix en Provence, Bandol。
從地中海沿岸延伸到內陸的丘陵地區,中間有大河"Rhone"流過,很多歷史城鎮,自古就以靚麗的陽光和蔚藍的天空,迷人的地中海和心醉的薰衣草,令世人驚艷。
埃克斯市Aix-en-Provence是畫家保爾·塞尚的故鄉,自中世紀起就是一座大學城,也是著名的"泉城"。這里是羅馬普羅旺斯的古都。在今天仍以古羅馬遺跡、中世紀、 哥特式和文藝復興風格建築而著稱。埃克斯市還以獨特的烹飪、玫瑰紅葡萄酒、以及特別的語言--普羅旺斯方言聞名。
南普羅旺斯的古老小城阿爾(Arles),以熱烈明亮的地中海陽光和時尚的藝術風格聞名。看過《梵高傳》的人大概都會記得傑出的畫家曾在這里創作、生活過。這里的街道、房屋、酒吧,到處充滿了濃厚的藝術氣息。古羅馬的建築(阿爾人是古羅馬人的後裔)、藝術家的作品、生活在現代文明社會的人,在這里和諧相處,寧靜美好。這里每年7月,還會舉辦一個很時髦的國際攝影節,在石頭古巷和小廣場上,展覽當今締造潮流的大攝影師和風流人物。
E. 歐洲早期封建社會是什麼社會形式
在 5~17世紀中葉,歐洲各封建國家的政治制度以封建君主制為主體,11世紀以後,少數自治城市採用城市共和制。同時,作為歐洲封建社會主要支柱之一的基督教教會的神學統治體系也是當時社會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猛納
封建君主制 在歐洲封建社會,由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和階級關系的變化,封建君主制先後出現過封建割據君主制( 9~13世紀)、等級(議會)君主制(13~15世紀)、君主專制制(16~17世紀中葉)等形式。
封建割據君主制 封建君主制的一種早期形態。9世紀末葉,封建制度在歐洲已佔據主導地位,形成了不同等級的領主統治。大領主的勢力日益擴大,他們常與小領主在契約的基礎上結成宗主與附庸的關系,以對抗國王而獨據一方。在這種分裂割據狀態下,國王只是形式上的一國君主,實際上只是一個大領主,其統治權僅限於自己的領地;而各大領主在自己的領地內享有政治、經濟、司法等獨立的權力,國王不得干涉,他們的領地成為半獨立性的國家。國王與大領主之間雖是封君與封臣的關系,但大領主只根據契約服從國王並履行應盡的封建義務,而國王卻不得不遵循「 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的原則。國王與大封建主之間的主從關系是當時政治制度的核心。隨著王權的加強,中央統治機構日趨完善,如英國亨利一世(1100~1135在位)時期建立了中央管理機關——樞密院,設有專司財政的度支部和管理司法的星室法庭。法國自12世紀起,也先後設立具有顧問咨詢性質的御前會議,起著樞密院和最高法庭的作用。它規定在國王領地內禁止私鬥,王室領地外實行"國王四十日"的和平制度;各領主之間的紛爭由國王裁決;實行募兵制,以此訓練國王的常備軍,代替騎士服役。在封建割據君主制下,國王和大封建主之間始終存在著強化王權與限制、削弱王權的斗爭。因此,政治上的無政府狀態是歐洲早期封建政治制度的特徵之一。
等級(議會)君主制 封建割據君主制與中央集權的專制君主制之間的過渡形態。12世紀起,由於封建城市的復興,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農民反封建斗爭的加劇,國王為了強化王權,削弱大封建主的勢力,鎮壓農民的反抗,在中小封建主和城市市民的支持下逐步改制,實行等級(議會)君主制,設立等級代表機關,由確定的等級選派代表組成。英國亨利三世(1216~1272在位)由於得到以S.de孟福爾為首的大封建主的支持,與騎士、市民結成同盟,於1265年召集會議,它成為英國議會的開端。法國在爭取國家統一和加強王權的斗爭中,與羅馬教廷發生了尖銳的沖突。國王腓力四世(1285~1314在位)為取得反對羅馬教廷斗爭的勝利,於1302年首次召開了有高級騎士、世俗貴族、富裕市民代表參加的三級會議。它是國王的咨詢機關,也是國王同封建貴族、市民上層結成聯盟的形成。
君主專制制 封建君祥液主制的最高和最後形式。15世紀以後,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農民反封建斗爭日益激烈,市民力量不斷壯大,國王依靠掌握的軍隊和稅收取消了各封建領主的一切權力,逐步控制了國家全部權力,建立起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制。國王將權力伸展到全國各地,成為真正的一國之君。英國都鐸王朝 (1485~1603)依靠新貴族和資產階級的支持,打擊和削弱大貴族勢力,實行專制統治。亨利七世(1485~1509 在位)設立的樞密院名為國王的咨詢機關,實際上起著行政中樞的作用。樞密院在國王直接操縱下,制訂法令,掌握最高司法權,主持星室法庭。樞密官是國王的得力助手,一般從新貴族和資產階級中選任枝宴沒。國會雖然沒有停止活動,但只能按國王的旨意行事,實際上成了國王的御用工具。樞密院在地方鄉紳中選任的治安法官,代表國王管理地方各郡(省),執行樞密院制定的政策,審理司法案件,逮捕和審判犯人,鎮壓叛亂和騷動。治安法官是地方上的實際統治者。法國的君主專制制始於路易十一統治時期(1461~1483在位)。經歷了查理八世、路易十二、法蘭西斯一世三代君主才最終確立。在此期間,原有的三級會議停止召開,國王憑借自己的軍隊任意征稅,一切重大決策都由國王及其少數近臣決定。如樞機主教A.-J. P.黎塞留擔任宰相時(1624~1642),國王凡事都依靠宰相,作為最高行政機關的國務會議徒具虛名,實際權力集中在宰相和他主管的部門。中央政府向各省派遣一個主計官,負責監督地方司法和財政,其實際地位高於各省的總督。主計官由中央政府任免,官職不能買賣、轉讓和世襲。黎塞留在其任宰相時期,為法國君主專制制的鼎盛奠定了基礎。
城市共和制 12世紀以後,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和市民力量的強大,義大利的威尼斯、米蘭、佛羅倫薩, 俄國的諾夫哥羅德等少數城市,相繼通過武力或贖買方式,擺脫封建領主的束縛,取得自治權,實行類似於古希臘的城邦共和制。這些城市共和國享有獨立的行政、司法、財政以及對外宣戰和媾和等權力,但共和國的權力仍掌握在由貴族選舉產生的封建主集體手中。如威尼斯共和國的大議會是最高立法和監察機關,由富裕者的上層選出480名議員組成;總督是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終身任職;國家實權由大議會選出的小議會(元老院) 掌握。後來選舉大議會議員的權利被大姓貴族控制,商人受到排斥;由貴族組成的「十人委員會」獨攬一切大權,成為秘密監督政府、總督和人民的政治機構,具有寡頭獨裁政治的性質。又如佛羅倫薩共和國的最高行政機關是長老會議,長老會議首領稱正義旗手,他既是城市的最高行政首腦,又是城市自衛軍的指揮;總督是國家元首,由選舉產生。
基督教教會統治體系 基督教教會的神學統治體系是歐洲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歐洲封建化過程中,基督教逐漸成為封建社會的主要支柱,教皇權勢不斷擴大。8世紀中葉,羅馬教皇在義大利中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教皇國,還在西歐各國建立了一整套與各國行政體系並行的教階體制。以羅馬教皇為中心,形成了一個中央集權的教會統治體制。教會享有獨立的行政、司法、財政等權力,設有專門的法庭——宗教裁判所,殘酷迫害異教徒和反對封建勢力的人。12~13世紀教會勢力達到鼎盛。14世紀以後,隨著市民階級和民族國家的興起,教會勢力受到沉重打擊。
F. 《天國王朝》講述的是什麼歷史
《天國王朝》描繪的歷史背景是12世紀的法國。
12世紀耶路撒冷王國陷入危機,一個鐵匠伊貝林的貝里昂保衛耶路撒冷城並對抗想從基督徒手上重新奪回耶路撒冷的行蠢伊斯蘭領袖薩拉丁的故事。
導演雷德利·斯科特一直想拍一部關於中世紀和騎士的電影,尤其是十字軍故事。這是他長久以來的期望,這樣的基手角色深深吸引著他。
斯科特心裡勾勒的原型人物是個凡人,卻捲入了大時代,一個人物歷經了辛酸痛苦和悲劇,成為真正的英雄,他能夠承受一切,拒絕被洪流沖散或帶走。斯科特電影中的大部分搏帶嫌主角都是這樣的處境。
影片評價
史詩片的最大長處和最大短處在《天國王朝》中均表露無疑。長處是它有壯觀的大場面,而這種視覺吸引力往往能跨越國界和文化的藩籬。
短處是,壯觀的場面跟戲劇的發展經常會產生矛盾,因為戲劇性通常來自人物個性的沖突,而場面會把這些因素給掩蓋。
如同樹木和森林的矛盾,單棵的"樹木"是推動戲劇的原動力,但"森林"卻很有氣魄,有賣點。"見樹又見林"不是不可能的,但難度就會高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