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二戰時法國為什麼表現的那麼差
1、軍事思想嚴重落後,迷信防禦戰、陣地戰。
二戰爆發後,法國的軍事思想仍停留在一戰時期,迷信防禦戰、陣地戰。的確,在一戰時期,法軍很大程度上是靠陣地戰拖住了德軍,乃至最後拖垮了德國,但這畢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一戰結束後,德軍不斷地在反思和改進戰術,特別是古德里安等人提出的「閃電戰」、「坦克戰」等新戰術,重視機械化部隊的配合和戰術進攻。而法軍卻固步自封,甚至在防禦戰、陣地戰的老思維上越走越遠。在一戰結束後,法國政府用了十幾年時間,花費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在南部的法德邊境修建了「固若金湯」的馬奇諾防線。戰爭爆發後,全部的法軍乖乖的躲在防禦工事後面,放棄了戰場的主動權,安靜的等待德軍來攻。
2、戰術上的落後,輕視機械化部隊的組建和配合。
德軍在二戰初期屢屢得手,很大程度上靠的是「閃電戰」的成功運用。所謂的「閃電戰」,就是一種集中大量的飛機、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發動閃電般的突然襲擊的戰爭樣式,特別強調坦克的作用。在戰爭爆發前,法軍擁有數量不少而且質量很高的坦克,但遺憾的是法軍指揮部仍是從一戰時期的舊眼光看坦克,把坦克當作步兵的僕人,或是用作搜索部隊以補步兵不足,始終把坦克小撮小撮的使用,根本無法發揮坦克的真正價值和威力,更談不上機械化部隊的組建和配合了。
3、對德軍主攻方向的判斷失誤。
對於德軍會從那個方向進攻,法軍的判斷顯然過於保守,認為德軍還是會照著一戰時期的路線進攻。因此把主力部隊部署在法比邊界北端和法國北部各省,如果德軍向比利時實施突擊,則法軍連同其他四國盟軍協同作戰擋住德軍進攻。而法軍其他部隊的大部分部署在南部的馬奇諾防線上,至於在法德邊界的中段則自恃有阿登山區天險和馬斯河,只留了戰鬥力較弱的少許部隊駐守。結果,希特勒採用了「曼斯坦因方案」,將德軍主力放在法軍防守最薄弱的中段地區,穿越阿登山區,對法軍造成突然襲擊,最後對北部和南部的法軍形成合圍之勢,從而迅速戰勝法軍。
4、自斷強援,拒絕與蘇聯合作,使德軍免於兩線作戰。
在二戰爆發前,英、法、蘇三國為了自身的安全和共同對付來自納粹德國可能的危險,曾進行軍事談判,希望能展開軍事上的相互援助與合作。但英法在意識形態上仍舊敵視蘇聯,不願真正與蘇聯合作,甚至還幻想著「禍水東引」,讓蘇聯與納粹德國先決一死戰,自己好坐收漁翁之利。因而與蘇聯的談判缺少誠意,最終使三國的談判破裂,歐洲集體安全的目的落空。而德國則抓
『貳』 老牌殖民強國的法國,為何二戰表現軟弱
如果想要檢驗一個國家的強大與否,那便是看它在戰火中的表現。在大多數人眼中法國一如既往都是西方強國,可是在二戰中它的表現可謂是讓人大吃一驚。
一戰後的法國,還曾揚言要嚴懲德國,可是誰知道在二戰初期,法國便被清掃出場。要知道法國的陸軍號稱歐洲第一,二戰的歷史成為法國人最不想回憶的歷史。面對德軍時,連當初死磕的精神都丟失,短短四十天的時間裡面,就被揍的東南都分不清。就連希特勒都說,法國軍隊就是一群軟蛋,就這還是歐洲強國。如果不是英國伸出的援手,那麼法國的結局估計更悲催。
關於法國這樣軟弱的表現,很多原因都提到金融的因素。可是法國那是手中有著德國的賠款,財政並不是匱乏,相比其它國家來說,法國人民的生活還是不錯的。更何況德國也是在那樣的環境,希特勒開始登上政壇。那麼法國失敗的原因到底是為何?
真正的原因便是法國內部有極大的問題,政治體系的限制使得法國的軍事實力根本無法發揮。作為權利的中心內閣受到國會的限制,可是自己卻對國會毫無辦法。這樣以來任何決定都會陷入到扯皮中,效率非常的低下。反而德國全國的命令都是希特勒統領,目的非常的明確,要戰那便絕不馬虎。可是法國這位大爺,在戰爭爆發前夕,國會都在討論是否有必要武裝軍隊。
可想而知法國的落敗便是理所應當么,作為歐洲大陸可以制衡德國的存在,每次到關鍵的地方,法國便開始作死。使得機會就這樣消失,等到德國備戰完畢它也傻眼了。如果說武器裝備那是硬性條件,那麼民族的向心力便是軟實力。法國的武器彈葯不差缺少的向心力。要知道我國面對日本的入侵,在武器彈葯根對方有不小的差距。可是憑借民族凝聚力成功的抵禦敵軍的入侵,法國在政府的扯皮下,民眾就像迷失的羔羊到處亂闖。
不過在二戰後期,戴高樂的領導下法國重新恢復實力。
『叄』 二戰德國為什麼能「秒殺」法國,法國當時這么弱嗎
1940年5月10日德國採用「曼斯坦因計劃」完成對丹麥、挪威、盧森堡、荷蘭、比利時等國的佔領。同時,德軍繞過法軍重兵設防的馬其諾防線,侵入法國境內。兩個月不到的時間,德國幾乎佔領法國全境,6月 22日,法國投降。
第二、法國在二戰前對軍事並不上心,一直有避戰的想法,國內由於經濟蕭條帶來的諸多問題,使法國政府一直想實行綏靖政策,所以最後很快投降德國。
總體而言法國在二戰的實力並不弱,但是他們在戰略上和政治上的錯誤判斷,最終導致了法國的快速失敗。
『肆』 二戰法國失敗的原因
1、法國國民士氣低落,無心應戰,軍隊戰鬥力較德軍而言堪稱一個地下,一個天上
2、(較其德國而言)法國軍事理論過於落後。在法蘭西戰役中法國仍沿用了一戰的陣地戰、防禦戰,而且盲目依賴馬奇諾防線,完全忽略了兩次世界大戰之間軍事技術和戰術思想的進步。而這次戰役中,精明的德軍實行了閃電戰,即各兵種立體式配合進攻,對毀昌敵軍進行突然毀滅。
3、二戰時法國將領過分輕敵。
(4)二戰法國為什麼這么脆弱擴展閱讀
二戰後的影響
二戰中,反法西斯同盟,蘇、美、英、法、中五國通過大西洋會晤、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敦巴頓橡樹園會議等一系列國際會議就維護戰後世界和平、促進世界經濟發展,搭成了一系列協議和諒解,確立了維護戰後世界秩序的國際制度。
第纖凳扒二次世界大戰促成了以聯合國為中心的國際制度的創建,根據雅爾塔會議協定,1945年10月24日發起成立了聯合國,中、美、蘇、英、法則成為了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1948年以來,安理會共授權進行了60餘項維和行動。聯合國先粗棗後組織制定了從不擴散核武器到和平利用外層空間等數百個國際條約。
『伍』 二戰法國為什麼戰鬥力如此弱,被德國狂虐呢
法國戰略縱深不夠,一旦戰敗或敵人突入國境將退無可退,沒有迴旋餘地。作為對比,二戰時德國對蘇聯的突襲,連敗蘇聯突入蘇聯國境線內600餘公里。但得益於蘇聯戰略縱深龐大。後期緩過神來後,把重要的工業都遷往後方,開始組織反擊並成功阻止了德國進一步深入。
而且別說法國,就是當時號稱日不落帝國的英國,如果不是隔海相望,恐怕比法國亡的更快。英吉利海峽就好比英國的戰略縱深,幫它阻擋了德國。我們在二戰時,雖然我們國力弱,但得益於戰略縱深大,國土結構復雜。以空間換時間,才最終擋住了日軍。
維西政府投降後,法國權貴四逃,法國保護不了人民,人民只能在納粹的佔領下掙扎求活;戰爭勝利後,法國的「返鄉團」拿起刀,刀口朝向受盡苦難的法國人民,法國不感謝他的人民!
「和平孕育著戰爭,戰爭孕育著和平」,二戰雖已結束,但戰爭陰雲仍在,法國的弱雞表現卻對後世各國有一定的參考價值,願世界和平,山河永無恙。
『陸』 二戰時法國號稱擁有歐洲第一陸軍,為什麼會那麼不堪一擊
相信學過中學歷史的人都知道,德國和法國是百年宿敵。在二戰中,僅僅一個多月法國就亡國了,作為德國宿敵的法國為什麼也在德國的戰車下如此不堪一擊呢?其中兩個原因非常重要:一個是法國人過於迷信,過於幻想。所謂過於迷信,是說他們太迷信那條馬奇諾防線了。馬奇諾防線是法國為防備德國進攻而建築的一條防禦體系,位於法國邊境從瑞士到比利時之間的東部國境上,1929年開始修建,以當時主持修建這條防線的法國陸軍部長馬奇諾的名字命名。裡面有5600個防禦工事,防線內堡壘林立,地下築有堅固工程,還修建有地下鐵道、隧道公路以及各種生活設施。法國上下一致認為,有了馬奇諾防線,從此就可以高枕無憂。當時法國總理勃伯魯姆說:「這個工事雖然不是進攻的,但是防禦是絕對沒問題的。」法軍統帥甘末林也說:「馬奇諾防線是法國的英吉利海峽。」
法國方面的部署也有問題,例如大量老舊的坦克和裝備,新式的坦克沒有得到合理是運用,而最要命的就是法國空軍完全招架不住德國空軍的攻勢,最後的結果就是法國軍隊變得不堪一擊,而且法國政府在巴黎被威脅到的時候就決定投降了,政府的態度讓士兵們無法堅定保衛國家的念頭,失去了信念的軍隊,戰鬥力還能怎麼樣呢。
『柒』 二戰一開打,具有歐洲最強悍的陸軍的法國就全線敗亡,為何這么不經打
因為法國爆發經濟危機,整體綜合實力後退,根本就沒有實力跟德國對打,加上最關鍵的是法國人都主張和平,不想要打仗,所以德國拿下法國是非常正常的。
等到德國來攻打法國的時候,就想跟德國談判,國內的政客還是一味支持談判,想要和平解決,不想跟德國干一場,把德國人徹底趕出去法國。法國最後失敗也是非常正常的,因為整個法國都沒有戰斗的意志。
『捌』 法國在一戰表現不錯」到了二戰為什麼會不堪一擊
法軍在二戰中的表現雖然還算不上是「不堪一擊」,但至少在二戰初期很糟糕卻也是事實~
個人認為這主要是由以下幾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一是一戰後,法國認為德國是戰敗國,且其受到多國(各種條約的)制裁和限制,很難再較短時間內「東山再起」,所以放鬆了警惕;二是法國也跟其他西方列強一樣,在二戰爆發前,試圖將「禍水東引」(讓德國先去對付蘇聯),所以在戰爭准備上並不充分;三是法國的軍事思想在一戰後一直停滯不前,幾乎沒有什麼發展。而德國卻「痛定思痛」,在戰略、戰術上敢於標新立異,比如將裝甲部隊集中使用、創造出了「閃電戰」等全新的戰法。這些「新玩法」一旦付諸實施,可謂是令法國措手不及、瞠目結舌!~四是法國斥巨資打造的(主要用來防範德國的)「馬奇諾防線」在實戰中形同虛設。德軍繞過「馬線」,直驅法國心腹之地,導致法軍瞬間崩潰!~
『玖』 二戰初期法國不堪一擊的原因是什麼
號稱「歐陸第一陸軍強國」的法國如此不堪一擊,全線敗北,其原因並不在於實力懸殊。戰前,法國擁有94個師,加上並肩作戰的英國9個師、荷蘭10個師、比利時22個師共計135個師,坦克3000餘輛、飛機16300多架,實力不弱,而其猝敗的真正原因主要在於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國防觀念淡薄。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資本主義世界有過一個短暫的繁榮時期。法國在一片和平繁榮景象下,開始歌舞昇平坐享帝國繁榮生活。法國的統治者們也被和平生活沖昏了頭腦,放鬆了對戰後迅速發展的德國的警惕,放鬆了對和平時期的軍隊建設,放鬆了對全民的國防教育,反而一味追名逐利,造成政局長期混亂動盪。魏剛、甘末林等軍隊決策人物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政治斗爭上,成為保持榮譽和祿位的軍人政客。愛國主義和尚武精神泯滅,投降主義思潮漫延,使法國在開戰前,全國陷入混亂和驚慌。
第二,戰備不足。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雖然贏得了對德國的勝利,但自己也損失慘重,與戰敗國並無異樣。相比之下,戰後德國在迅速發展經濟的同時,大量生產坦克、飛機及其他先進武器,不斷擴充軍備。而法國統帥部的政客們卻貪戀和平生活,在政治上推行「綏靖政策」,從思想上解除了武裝,自恃馬奇諾防線「堅不可摧」,有一種盲目的安全感。對戰爭的准備採取漫不經心的態度。根本就沒有作抗擊侵略的准備,特別是對德國的警惕。
第三,軍事思想落後,戰略防禦單純消極,適應不了「閃電戰」的新戰法。法國領導人無視科學技術發展給作戰帶來的新變化,以及德軍對波蘭進行「閃電戰」的新特點,陶醉於「曾經為他們造成光榮的錯誤觀點」。他們設想,新的戰爭還會像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以步兵進攻為主,從堅固築壘地域突破,緩慢地推進;法軍則依託馬奇諾防線,把戰爭拖向持久,然後慢慢地研究對策。在這一保守思想指導下,把50萬守軍配置在馬奇諾防線上,而總預備隊只有9個師,這便形成了法軍靜守防禦的消極戰略體系。法軍的這種只注重戰術地幅內的防禦,忽視戰略縱深內的防禦;只注重對步兵的防禦,忽視對坦克兵的防禦,經不起集群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沖擊。當德軍突破後,法軍無力進行反擊。同時法國最高統帥部還忽略了把坦克集中使用在主要方向上的反沖擊,仍以為坦克只是一種支援步兵的武器。總之,法軍的戰爭指導,遠遠落後於戰爭的實際,這是法國慘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四,對德國主要突擊方向判斷錯誤,作戰指揮嚴重失誤。法軍最高統帥部在戰前根據自己的兵力布署以及本國的地理條件,對德軍進攻的主要突擊方向的選定作了分析。認為,馬奇諾防線工事堅固設有重兵,阿登山區地形復雜不便於坦克和機械化部隊的行動,德國不可能把突擊方向選在此處,很可能選在比利時中部。與法國人的意願完全相反,德軍進攻的主要突擊方向恰恰選在了法國人意想不到的阿登山區。然而,法軍最高統帥部並沒有根據這一變化而修改自己的作戰計劃。仍將51個師配置在法、比邊境和北方各省。當德軍以「B」集團軍群的部分兵力向比利時進攻時,法軍最高統師部還以為他們的判斷是正確的,急忙又北調比利時3個集團軍和9個英國師,企圖將戰火在比利時境內燃起。法軍萬萬沒有想到,他們的這一行動正中德軍佯攻比利時之計,而集中主力「A」集團軍群出其不意地向阿登山區實施主要突擊,一舉突破防禦,爾後迅速向加來海峽挺進,使盟軍處於被動挨打狀態,從而鑄成了法國的敗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