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為什麼英法聯軍會入侵中國
原因:英法為了扭轉貿易逆差,進一步打開中國市鋒團場,擴大利益。
經過:1856年,英國派兵進攻廣州;同年12月份,大舉進攻珠海;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軍炮轟大沽炮台,第一次大沽台戰役開始,隨後簽訂《天津條約》;1858年5月,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1859年,爆發了第二次大沽台戰役;1860年,英法聯軍進攻北京,10月18日,英法聯軍佔領北京,搶劫焚毀圓明園,簽訂《中英北京條約》、《中法北京條約》;1864年,俄國強迫清政府訂立《勘分西北界約記》,割占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結果:1860年10月24日、25日,奕欣分別 與額爾金、葛羅交換了《天津條約》批准書,並訂立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中英、中法《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有:開天津為商埠;准許英、法招募華工出國;割讓九龍司地方一區給英國;退還以前沒收的天主教資產。法方還擅自在中文約本上增加:「並任法國傳教士在各省租買田地,建造自便」;賠償英、法軍費各增至八百萬兩,恤金英國五十萬兩,法國二十萬兩。
影響:1、政治上,加深了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清政府逐漸淪為外國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外反動勢力聯合鎮壓人民的反抗。
2、經濟上,中國的小農經濟逐漸解體,資本主義經濟混入中國傳統經濟體系中。
3、領土上,喪失了大片土地,割讓給俄國的就有150萬平方公里。
4、社會上,中國社會各階級矛盾加深,清政銀遲橘府統治開始動搖。
(1)法國如何入侵中國擴展閱讀:
第二次鴉片戰爭雖然使損失慘重,但在一定程度上,瓦解中國的小農經濟,資本主義傳入中國,改進旦核了傳統的的生產方式;外國的文化也傳入中國,促進了中國文化的繁榮發展;激起了中國人民反封建的決心,加速了封建社會的結束。
㈡ 中國近現代史里,美國,日本, 沙俄,法國當時分別以什麼樣的方式侵略中國,具體如何
美國是以經濟侵略為主,軍事侵略為輔:如兩則塌次鴉片戰爭中的幫凶角色,19世紀末的「門戶開放」,一戰期間夥同日本加強對華橋盯爛侵略,蔣介石上台後對國民黨的扶持,《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現代史中敏漏通過朝鮮、台灣、越南對中國的威脅等;
日本是以經濟和軍事侵略並重:如甲午中日戰爭及《馬關條約》,一戰中與美國爭奪對華經濟侵略並達到幾乎獨霸的目的,還有《二十一條》,20世紀30年代到1945年的對華軍事侵略等;
沙俄主要是以軍事侵略為主:如從1858年到19世紀80年代侵佔了我國北方大片領土;
法國是以經濟和軍事侵略為主,但這兩個方面都做得並不是很突出,經濟侵略趕不上美英日,軍事侵略趕不上日本、沙俄和英國:如第二次鴉片戰爭等。
㈢ 法國侵略中國的事件
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年至1860年英法聯軍發動的侵華戰爭)
中法戰爭又名清法戰爭(1883—1885年中國和法國進行的戰爭)
㈣ 法國在近代中國歷史上有過什麼侵略行為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八國聯軍侵華。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 是英國與法國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
因為這場戰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戰爭中俄羅斯帝國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至今,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清史稱同治中興。
中法戰爭(法文:Guerre franco-chinoise)又作清法戰爭,是1883年12月至1885年4月(光緒九年十一月至十一年二月),由於法國侵略越南並進而侵略中國而引起的一次戰爭。第一階段戰場在越南北部;第二階段擴大到中國東南沿海。
戰爭過程中,法海陸兩軍雖於多數戰役占上風,但均無法取得底定全局的戰略性大勝:法國遠東艦隊雖於海戰贏得全勝,並一度攻佔基隆,卻因滬尾(今台北縣淡水鎮)一役受挫及疫病流行,無法達成拿下台灣島的戰略目的;而清軍雖於初期陸海皆遭慘敗,導致由恭親王奕䜣領班的軍機處被全面撤換(甲申易樞),但後期台灣及杭州灣防衛成功,且有馮子材統率各部於鎮南關之役給法國陸軍帶來較重傷亡,導致費里政權垮台。
以此為契機,兩國重啟和談,結果訂定《中法新約》,清方承認法國對法屬印度支那諸殖民地的宗主權,兩國重開貿易。受此戰的影響,清廷於台灣設省,以劉銘傳為巡撫大力推展現代化防務及新政,並積極籌建北洋水師。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Siege of the International Legations)指公元1900年5月28日(清光緒26年)大英帝國、美利堅合眾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俄羅斯帝國、日本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王國等國派遣的聯合遠征軍,為鎮壓中國北方義和團運動而進入中國所引發的戰爭。但實際上由於慈禧在6月21日時對11國宣戰以及之前義和團和清軍一直圍攻圍困使館區,導致這場並非侵略戰爭,只是由於之後在北京城內發生的聯軍搶劫放火以及官員和家屬的「殉國」等導致後人認為是侵略戰爭。
派遣的聯合遠征軍開始時總人數約3萬人,後來增至約5萬人。八國聯軍的行動,直接造成義和團的消滅,以及京津一帶清軍的潰敗,迫使慈禧太後挾光緒帝逃往陝西西安;最終清廷與包含派兵八國在內的十一國簽訂《辛丑條約》, 賠款最多,簽訂國家最多,並喪失多項主權。
八國聯軍侵華,給當時的中國帶來了深重的災難。聯軍所到之處,殺人放火、姦淫搶劫,無數村鎮淪為廢墟,天津被燒毀三分之一,北京一片殘牆斷壁。連八國聯軍總司令瓦德西也供認,「所有中國此次所受毀損及搶劫之損失,其詳數將永遠不能查出,但為數必極重大無疑」。八國聯軍在北京公開大肆搶劫,清宮無數文物珍寶被洗擄一空,大批群眾慘遭殺戮。
清國內部及遠東(滿洲平原)之權力平衡,亦受重大沖擊,間接導致清廷衰落、俄日沖突升級等變化。
㈤ 中法戰爭的起因是什麼
中法戰爭又被稱作清法戰爭,是清政府和萬惡的法國聯軍之間的戰爭。那麼這場戰爭的起因是什麼呢?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中法戰爭的起因是什麼,希望大家喜歡!
中法戰爭起因
當時的清政府已進入統治階段末期,國力衰弱, 政治 腐朽。這個時候爆發的中法戰爭無疑加速了清政府統治的瓦解。說到中法戰爭起因,就不得不提及法國對越南的侵略了。
1883年,法國對越南北部進行了強火力的侵略攻擊,這是中法戰爭起因之一。其實早在19世紀以前,法國就曾多次侵略越南,並佔領了越南的一部分領土所有權。在英法聯軍對中國發動第二次 鴉片戰爭 時,法國就已經開始對越南的南部實行武力侵略。越南南部的六省全部淪為法國的殖民地。在法國對越南進行侵略的過程中,越南曾多次向中國請求支援。中國和越南是近鄰,山川相鄰,水乳交融,自古以來關系就很是友好。深諳唇亡齒寒道理的中國,在幫助越南的過程中,曾多次和法國士兵發生沖突,最終惹火上身。
1883年12月,法國為除掉吞並越南的最後一個障礙,進而 決定 轉向侵略中國。中法戰爭持續了數月,最終以法國的不勝而勝告終。中法戰爭起因沒有不為人知的秘密,沒有深謀遠慮的計劃,有的只是兩個同處戰火之中惺惺相惜的兩個國家對強勢侵略的勇敢反抗。雖然最後反抗都被鎮壓,都以被侵略者的失敗告終,但是至少他們反抗過。《順化條約》和《中法新約》的簽訂並非他們的本意,那隻不過是法國聯軍日益膨脹的慾望的體現。
中法戰爭過程
不管是中國人也好或者是外國人也罷,只要是知道中國這個國家,對中國有一定點了解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中國曾經受過的侵略。在這其中有一個戰爭名字叫做中法戰爭,實際上在最開始的時候這一場戰爭其實並不關中國的事,和中國的關系並不大,但是在法國侵略越南的時候期間出了一些沖突,所以導致了中國和法國之間就開始了比較漫長的戰爭,這也是中法戰爭的過程中不得不說的一點。
中國和法國之所以會打仗,原因還要歸結到一個條約的簽訂這個條約使當時的法國在侵略越南的時候,中國成了他們非常突出的阻礙,所以法國就順手牽羊一樣的開始了侵略中國,這是中法戰爭的過程中非常值得提出來的一點。中法戰爭中還有一些過程是非常值得說明的,例如兩個國家在交戰的時候曾經打到過山西,其實山西已經非常接近中國的中部地區來了,在那個時候中國的各個機構的能力都還不足,就算是人們有這個心 軍事 能力依然非常低下,所以不得不提的是當時的人們隨人痛恨外國人的侵略但是卻又有些無能為力的感覺。隨後又發生了非常著名的一個沖突,這個沖突的名字叫做北黎沖突。在這里就能非常輕易地看出當時的中國有多麼的無能,想要宣布停戰但是法國人二話不說就開槍打死了中國的代表,這也是中法戰爭過程中非常有名的事件。
中法戰爭雙方傷亡
不管是中國人也好或者是外國人也罷,只要是知道中國這個國家,對中國有一定點了解的人就不可能不知道中國曾經受過的侵略。在這其中有一個戰爭名字叫做中法戰爭,我們都知道,只要是戰爭就會有傷亡,何況還是持續了這么長時間的戰爭,那麼中法戰爭雙方傷亡到底多少呢?
關於中法戰爭雙方傷亡到底多少,這個問題沒有一個詳細的記載。中法戰爭中戰地轉移了不少,所以戰士們的傷亡是非常慘重的,不僅僅是在中國戰士們的傷亡非常嚴重,在作為進攻方的法國,他們翻山越嶺來到中國,長時間的戰爭更是讓他們感到非常痛苦。傷亡 自然 也不會有多輕。就那中國和法國之間的戰爭中非常著名的一場戰役來說吧,這場戰役的名字叫做鎮南關戰役,當時的中國大約有兩萬人都在鎮守這一座城,他們的人數可以說是非常多的,前提是當時的法國的軍隊只有七千多人,而且還有三千多個人因為身體原因無法參加戰斗的,但是就算是雙方的人數差距如此之大的情況下,我國的軍隊依然損傷非常嚴重,實際上中法戰爭中雙方的傷亡數量可以說是數不勝數的。
但是關於雙方傷亡的實際數量是多少卻沒有一個比較正規的機構發布過實際數據,一般情況下只有一種情況官方不會公布數據,那就是雙方的傷亡已經達到人們可以承受的上線,為了能夠安撫人民,所以官方選擇不公布這個數據,由此可見在中國和法國的戰爭中雙方的傷亡是非常嚴重的。
㈥ 法國以馬神甫事件為由,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法國入侵中國的依據是 A南京條約B虎門條約C黃埔條約
額爾金:英國全權專使 火燒圓明園罪魁
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西方資本主義列強相繼侵入中國。渣緩但是,它們不滿足已經取得的特權和利益,蓄意加緊侵犯中國主權,進行經濟掠奪。
1854年,《南京條約》屆滿十二年。英國曲解中美《望廈條約》關於十二年後貿易及海面各款稍可變更的規定,援引最惠國待遇,向清政府提出全面修改《南京條約》的要求。主要內容為:中國全境開放通商,鴉片貿易合法化,進出口貨物免交子口稅,外國公使常駐北京等。法、美兩國也分別要求修改條約。清政府表示拒絕,交涉沒有結果。1856年,《望廈條約》屆滿十二年。美國在英、法的支持下,再次提出全面修改條約的如攔模要求,但仍被清政府拒絕。於是,西方列強決心對中國發動一場新的侵略戰爭。
第二次鴉片戰爭英法分別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發動戰爭,所以被英國人稱為「亞羅號戰爭」(The Arrow War)。又稱「英法聯軍之役」(Anglo-French expedition to China)或「第二次中英戰爭」(Second Anglo-Chinese War)。同時因為這場戰衡弊爭可以看作是第一次鴉片戰爭(即鴉片戰爭,相對於第二次而言)的延續,所以也稱「第二次鴉片戰爭」。
㈦ 法國一直覬覦中國的西南邊疆,企圖以哪個國家為跳板侵入中國
法國一直覬覦中國的西南邊疆,企圖以越南為跳板侵入中國的廣西、雲南。當法國侵佔越南的許多地方、強迫越南簽訂不平等條約時,越南國王遣使向清政府求援。光緒八年至十年,清政府一方面做出援越姿態,一方面寄希望於通過談判解決問題,致使中國軍隊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光緒十年七月初三(1884年8月23日),泊於馬尾的中國福建艦隊遭法艦襲擊,十一艘軍艦在很短的時間內全部被擊沉,官兵傷亡達七百餘人,因而花費了大量金錢和時間所建立的福建海軍,被清朝的妥協政策所葬送。至此,清政府不得已才下詔宣戰。中國軍隊在台灣、鎮海等地遏制了法國的海路進攻。
㈧ 中法戰爭是因為什麼原因開始的
1,起因:法國侵略越南,企圖以此為跳板,進一步侵略中國,應越南國王邀請,法軍駐越,法國要求越南國王下令撤走中國在越南的軍隊.
(根本原因:法國要擴大對中國的侵略權益,以滿足壟斷資本家的需求)
2,爆發:1883年12月,法軍攻擊越北法軍
3,經過:
第一階段從1883年底至1884年夏,戰場主要在越南北部.
第二階段,戰爭擴大,戰場主要在中國境內,分海戰和陸戰兩個戰場.
(1)馬尾海戰:
1884年夏,法國艦隊從海上進攻中國,分兵兩路:一支海軍進攻台灣基隆港,被清守軍擊退.一支艦隊駛入閩江口的水師基地馬尾軍港,目的是摧毀福建海軍和福州造船廠.由於福建水師奉行李鴻章的"不可與歐洲強國輕言戰事"的投降政策,不準主動向法海軍出擊,致使福建海軍處於被動挨打的困境.當法國海軍發起攻擊時,福建海軍倉促應戰,雖然愛國官兵臨危不懼,奮起反擊,重創敵艦.終因清政府腐敗,戰略指揮失誤,造成海軍將士死傷七百多人,福建水師覆滅,福州船廠被炸毀.馬尾海戰慘敗是清政府執行妥協退讓方針的結果.
(2)鎮南關大捷.
1885年春,陸戰分東,西兩路在廣西邊境進行.1885年3月,法軍從東路全力進犯鎮南關,中法兩國進行關系全局的決戰.老將馮子材親自部署和指揮鎮南關大戰.當法軍直撲關前隘時,馮子材率部奮勇抵拒,在關內外中越邊民配合下,奮勇殺敵,斃敵千餘人,法軍大敗.馮子材乘勝收復諒山等地.
4,結果: ――中國不敗而敗;法國不勝而勝.
·粉碎了法國利用越南為基地進攻中國的狂妄計劃,導致法國茹費理內閣垮台.
·清政府以勝求和,簽訂《中法新約》.
㈨ 英法聯軍入侵中國的原因
西方需要更大的市場和原材料供應地,而中國剛好是,且很弱。這些可從簽訂的條約看出。
英法兩國資本注意發展,急需海外市場,而當時除了中國就沒有了其他的市場.
簽訂《天津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英法聯軍進入廣州1857年英法聯軍攻陷廣州,俘虜了總督葉名琛。1858年英法聯軍北上,5月攻佔大沽炮台,兵臨天津,並以進攻北京作為威脅,6月23日答春便迫使清朝派遣大學士桂良與英、法、美三國分別簽訂了《天津條約》
主要內容為:
1、公使進駐北京;
2、開放牛庄(牛庄位於遼寧省鞍山市海城市南部,1858年(咸豐八年)6月25日,英、法、美、俄強迫清政府簽訂《天津條約》,牛庄、登州、台灣、潮州、瓊州被列入五口通商口岸。英國侵略者托馬斯·密迪樂乘坐軍艦對牛庄港口進行普查時發現,牛庄「河道淤淺」,大船無法進入,相反,遼河入海口的沒溝營(今營口)水深港闊,適合大船進入,於是指營口(時稱沒溝營)為牛庄,1861年4月營口正式代替牛庄開埠,因《天津條約》內容無法更改,對外統稱牛庄,於是中外文清讓耐獻中出現牛庄和營口地名混淆的情況。)、登州(今煙台)、台灣(今台南)、淡水、潮州(今汕頭)、瓊州、漢口、九江滑賣、江寧(今南京)、鎮江為通商口岸;
3、外國商船可以自由駛入長江一帶通商口岸;
4、外國人可以到內地游歷經商;
5、外國傳教士可以到內地自由傳教;
6. 確定領事裁判權;
7.中國賠償英國白銀四百萬兩、法國二百萬兩;
8、約定隔年於北京換約。後與英國在上海追訂《通商稅則善後條約》,承認鴉片合法。
加訂《北京條約》
⒈1859年,英法發艦前往北京換約,在大沽發生炮戰,受創而去。1860年大舉來襲,大沽、天津相繼陷落,不久聯軍攻入北京,洗劫和燒毀了皇室園林圓明園和靜宜園,而清文宗等則以西狩為名逃奔熱河。
⒉10月聯軍以焚毀紫禁城作為威脅,迫使恭親王奕欣出面代表議和,除了完成《天津條約》的換約外,加訂了中英、中法《北京條約》,以為《天津條約》的補充。
續增的條款包括:
開天津為商埠;
割九龍給英國;
准許外國人在中國買賣人口;
將已充公的天主教教堂和財產發還,法國傳教士可以在各省任意租買田地,建造教堂;
對英、法兩國賠款各增至800萬兩白銀。
《北京條約》剛一簽字,英、法、俄等公使就立即表示,只要清政府認真「履行條約」,就可以得到「任何援助」。1861年1月,清政府設立「總理衙門」。1862年1月,清政府對太平天國事件確立了「借師助剿」的方針,引用外國軍隊來幫助鎮壓內亂。
㈩ 英國和法國是如何侵略中國的
英國和法國則為爭先打開中國西南的門戶而進行爭奪。英國為了打通緬甸至雲南的通道,派遣近兩百人的探險隊,持槍執械,闖入雲南,遭到當地民眾的反抗,英國譯員馬嘉理被殺。英國公使借機勒索,態度蠻橫,提出許多無理要求,並出動軍艦,以戰爭相威脅,迫使清政府於光緒二年簽訂《煙台條約》。條約除了賠款、道歉、開放雲南邊境貿易外,還涉及稅務、外交特權以及准許英人進入西藏的條款。英國據此而組織武裝力量入藏。光緒十四年,英軍進入西藏邊境,西藏軍民奮力抗擊侵略軍,但清政府極力妥協,與英國簽約議和,為英國勢力的入藏提供了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