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法國的政體是什麼
近現代法國的政體發生了哪些變化? 一、封建君主專制 1、大革命前的封建君主專制 1589年,那瓦爾的波旁家族亨利在爭奪王權的「三亨利之戰」中,取得勝利成為法王,即亨利四世,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開始。先後經過路易十三、路易十四、路易十五,到法國大革命前夕,路易十六統治時期,波旁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已陷入嚴重危機,國勢日衰,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終於引發17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爆發。大革命爆發後,代表大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派掌握了政權,1791年在人民群眾的壓力下,法國制憲會議制定通過了《1791年憲法》,憲法雖然保留了君主制,但是對王權作了嚴格的限制,其君主制已不是封建君主專制而是資產階級的君主立憲法制。 2、1815~1830年波旁王朝復辟 1814年和1815年,歐洲「反法同盟」聯軍兩次攻入巴黎,打敗拿破崙,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八即位,波旁王朝在法國復辟。由於復辟王朝力圖恢復封建專制制度,遭到資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抗,1830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最終結束了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 二、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 1、1791年~1792年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 1791年9月,法國制憲會議和國王先後通過了法國歷史上的第一部憲法,即《1791年憲法》,憲法概括了制憲會議已發布的各項反封建法令,規定了國家的性質和政體為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1791年9月,按照憲法選出的立法議會開幕,法國正式成為君主立憲法制國家。其間由於在抗擊外國武裝干涉法國革命中,路易十六的反革命面目暴露,進行叛國活動,1792年8月,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推翻了君主制度,結束了君主立憲政體,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被推翻。 2、1830年~1848年七月王朝(奧爾良王朝) 波旁王朝復辟後,特別是查理十世統治時期,復辟王朝力圖恢復到法國大革命前封建專制統治,向革命人民反攻倒算。1830年7月,巴黎人民再次起義,佔領杜伊勒里宮,查理十世逃往英國,復辟王朝被推翻。大金融家們擁戴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力浦為國王,建立「七月王朝」。但由於「七月王朝」並不是整個資產階級的政權,而只是上層資產階級政權,中、小資產階級和廣大人民群眾不滿「七月王朝」的統治,1848年2月,巴黎人民起義,推翻了「七月王朝」。 三、資產階級共和國 1、1792年~1804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2年8月,巴黎人民第二次起義推翻君主制後,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吉倫特派控制立法議會,掌握了行政大權,並在群眾的壓力下召開了普選產生的國民公會,國民公會成立後,通過了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的決議,是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歷經吉倫特派、雅各賓派、督政府和執政府的統治。1804年5月,拿破崙·波拿巴建立帝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終結。 2、1848年~1852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48年2月,巴黎人民起義推翻 「七月王朝」的統治後,成立了共和國,是為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51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建立專制統治,次年12月2日,加冕稱皇帝,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終結。 3、1870年~1942年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70年9月,法國在同普魯士的戰爭中遭到慘敗,巴黎人民發動起義,推翻第二帝國的統治,建立共和國,是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5年法國通過共和國憲法,從法律上肯定了共和制,從而使君主制復辟的危險在法國結束,共和政體在法國最終穩定下來。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對外推行殖民擴張政策,19世紀末20世紀初,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成為高利貸帝國主義。參加「一戰」,推行歐洲大陸霸權主義,30年代對法西斯德國採取綏靖政策,結果自食其果。二戰」爆發後,在德國的進攻下,1940年6月22日法國政府投降,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終結。 4、1945年~1958年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1944年6 月,西方盟軍在諾曼底登陸,戴高爾領導的自由法國軍隊於8 月24日解放了巴黎,法國恢復國家主權。1945年10月,法國公民投票,反對恢復第三共和國。1946年10月,法國公民投票通過新憲法,法蘭西第四共和國宣告成立。第四共和國成立後,因無法改變政府頻繁更換的局面和無力結束阿爾及利亞戰爭,於50年代陷入困境,最後被迫給戴高爾以全權,創立新的政體,至1958年,第四共和國結束。 5、1958年至今為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58年9月,由戴高爾提出的新憲法獲公民投票通過,1958年10月5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正式宣告成立。第五共和國擴大了總統的權力,戴高爾成為第一任總統。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延續至今。 四、資產階級君主制 1、1804年~1815年法蘭西第一帝國 1799年11月9日,拿破崙·波拿巴通過發動軍事政變上台,在法國建立了自己的獨裁統治。1804年5月,法國元老院正式頒布共和十二年憲法,宣布拿破崙·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皇帝,法蘭西帝國宣告成立,是為法蘭西第一帝國,帝國成立後竭力維護大資產階級利益,鞏固了法國大革命的成果,其君主制為資產階級君主制。1812年,侵俄戰爭失敗後,帝國由盛轉衰。1814年3月第六次反法同盟軍隊攻入巴黎,拿破崙一世宣布退位並被流放,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3月拿破崙從流放地逃回,一度復位,6月再次被反法聯盟擊敗,法蘭西第一帝國壽終正寢。 2、1852年~1870年法蘭西第二帝國 1851年12月2日,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路易·波拿巴發動政變,宣布解散議會,逮捕反動他的議員和其他人士,鎮壓共和派的反抗。1852年12月2日,路易·波拿巴正式宣布自己為法蘭西皇帝,稱拿破崙三世,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結束,法蘭西第二帝國由此開始。帝國統治時期,法國資本主義經濟獲得迅速發展,完成了工業革命;同時,帝國積極參與爭奪歐洲霸權和進行殖民侵略。1870年7月,為轉移國內矛盾,挑起普法戰爭,拿破崙三世被俘,同年9月4日巴黎爆發革命,第二帝國傾覆。 五、無產階級共和國:巴黎公社 普法戰爭法國戰敗後,資產階級組織的「國防政府」和以後成立的梯也爾政府,對外屈膝投降,對內鎮壓人民起義,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發動武裝起義,梯也爾政府逃往凡爾賽。1871年3月26日,巴黎人民通過選舉,選出了86名公社委員,成立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公社的實質是工人的政府,是無產階級共和政體。1871年5月28日,公社最後一個街壘被攻陷,公社失敗。 希望對你有幫助
Ⅱ FRANcE是哪個國家
是法國。
法蘭西共和國,簡稱「法國」(France),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法國為歐洲國土面積第三大、西歐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與比利時、盧森堡、德國、瑞士、義大利接壤,南與西班牙、安道爾、摩納哥接壤。本土地勢東南高西北低,大致呈六邊形,三面臨水,南臨地中海,西瀕大西洋,西北隔英吉利海峽與英國相望。
法國簡況
古稱「高盧」,公元1世紀被羅馬人佔領,5世紀,法蘭克人移居到這里,843年建立查理曼帝國,成為獨立國家。10-14世紀加佩王朝統治時期改稱法蘭西王國。17世紀下半葉波旁王朝路易十四統治時期達到鼎盛。
1789年7月14日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發表《人權宣言》,廢除君主制,1792年建立第一共和國。此後歷經拿破崙建立的第一帝國、波旁王朝復辟、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國、第二帝國、第三共和國。
1871年3月,巴黎人民武裝起義,成立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當年5月被鎮壓。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參加協約國,對同盟國作戰獲勝。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遭到德國入侵,戴高樂將軍組織了反法西斯的「自由法國」運動,1944年8月解放巴黎。
1946年10月,法蘭西第四共和國成立,進入政壇不穩定時期,12年間更迭了20多屆政府。
1958年,第五共和國成立,戴高樂出任首任總統。此後,蓬皮杜、德斯坦、密特朗、希拉克、薩科齊、奧朗德、馬克龍先後出任總統。
以上內容參考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法國國家概況
Ⅲ 二戰法國的資料
二戰爆發,納粹德國迅速閃電戰入侵法國。史稱法國戰役。
法國戰役(德國將其稱為西方戰役(Westfeldzug))是德軍於1940年5月10日進攻法國和低地國家的軍事行動,從而結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戰。作戰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是黃色行動,德軍部隊進攻比利時吸引盟軍主力北上前往預定的防線迎擊,而其真正的主力—裝甲部隊則穿過防禦鬆散的阿登山區,長驅直入盟軍後方,將已深入到比利時之盟軍切斷補給與通訊、進而包圍殲滅,但英國遠征軍和許多法軍士兵卻在發電機行動中從敦克爾克成功撤退至英國本土。
德軍作戰的第二階段是於6月5日起開始的紅色行動,以側翼包圍馬其諾防線的守軍,並南下攻下大片法國領土。在戰爭呈一面倒之勢時,義大利於6月10日向法國宣戰。法國政府遷至波爾多,巴黎設為不設防城市,並在6月14日被德軍所佔領。6月17日,法國新任總理菲利普·貝當發錶停戰宣言。6月22日,法國和德國簽署了停戰協定,並於6月25日生效。對於軸心國來說,這場戰役是一個輝煌的勝利。
法國是分為在北部和西部的德國佔領區、在東南小型的義大利佔領區和在南方的殘存國家維希法國。法國南部在1942年11月10日被佔領,殘留的法國在被德國佔領直至1944年盟軍登陸後,而低地國家則在1944年及1945年才被解放。
Ⅳ 法國政府機構是怎樣設置的
法蘭西共和國政府是由第五共和國的法國憲法確定的半總統制政府。國家宣稱自己是一個「不分的、世俗的、民主的、社會主義的共和國」。憲法規定三權分立並聲稱法國是「由1789年宣言明確的人權和國家主權原則的連接體」。法國國家政府被分為行政、立法和司法分支,許多像美國政府。總統和由他任命的總理分享行政權。整個內閣,包括總理,能被國民議會,國會的低級院通過「不信任案」撤銷;這確保總理總是被議院多數議員支持。國會包括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它通過法規並就預算案做表決;它通過在國會大廈的底層正式的質詢並由成立調查委員會控制行政機構的行為。法規的合憲性由憲法委員會檢查,委員會成員由共和國總統、國民議會議長和參議院議長任命。共和國前總統也是委員會成員。獨立的司法基於從拿破崙法典演變來的民法系統。它被分為司法分支(處理民事法律和刑事法律)和行政分支(處理對行政決定的申訴),每個分支都擁有自己的獨立的最高上訴法院:針對司法法院的翻案法院和針對行政法院的國務委員會。法國政府包括各種檢查權力濫用的機構和獨立機構。法國是單一制國家。然而,各種法定區劃——大區、省和市鎮——有各種不同的來源,並且國家政府被禁止干擾它們的正常立法活動。法國是歐洲煤鋼共同體,後來的歐洲聯盟的創建成員。因為這,法國把它的部份主權移交給歐洲機構,如同由它的憲法所提供。法國政府因而必須遵守歐洲的條約、指令和規章。 法國有一個獨創的系統,其行政分支由兩位官員——總統和總理領導。 傳統上,政府包括三個級別的成員。部長是政府最高級的成員;副部長在部長職責的特殊領域協助部長;國務部長在不太重要的領域協助部長,並偶爾出席內閣會議。在第五共和國之前,一些有特殊政治重要性的部長被叫做「國務秘書」;這種做法在第五共和國以一種純粹表示敬意的方式繼續;被命名為國務秘書的部長在政府中被虛設有較高的重要性。部的數量和職責的拆分和它們之間的行政管理從一屆政府到另一屆政府不斷變化。當每個部的名字和確切的職責領域可能變化時,一個人通常至少發現:經濟、工業和就業部(稅務、預算), 內政部(法律執行、與地方政府的關系), 司法部(監獄、運行法院系統、訴訟事務的監管), 國民教育部, 國防部, 外交部, 運輸部。 獨立機構的一些例子:法蘭西銀行,中央銀行,是獨立的。這是歐洲中央銀行系統整合的先決條件。 電子通訊和郵政規章監管局,從前的名字是電信規章監管局,是對電信和郵政服務的開放市場的一個獨立行政機構。 能源規章監管局是一個煤氣和電力的開放市場的獨立行政機構。 金融市場監管局監管金融市場。 視聽設備高級理事會監管無線電廣播和電視以及公共廣播的發射頻率的發放和收回。 國家競選活動帳戶和政治融資委員會監管政黨和政治競選活動的融資和開支。 政府也為它自己的活動的看守者做准備;這些獨立行政機構由通常由高級律師或國會議員組成的委員會領導。國會兩院之一時常有它自己的委員會,但有時他們合作創建一個單獨的國家調解委員會(Commission nationale mixte paritaire)。舉例說:國家計算和自由委員會;公共服務機構必須在創建關於個人信息的檔案前請求它的核准,而且它們必須聽從它的建議;私立機構只須申報它們的檔案;公民在反弊端委員會前有追索權。 國家安全偵聽控制委員會;有關國家安全形勢的有限數量的行政機構委員會的竊聽核准(在其它形勢中,竊聽可能只在司法-行政刑事調查中被核准)。 政府也規定監管關鍵性的市場和有限的資源,以及由法規創設的市場的專門機構。雖然,作為行政部門的一部份,它們次於部長,但它們時常以高度獨立性活動。競爭、消費和舞弊抑制總指導機構監管和控制在對所有經濟角色和私人消費者開放競爭的市場上可得到的產品和服務,並能在弊端情況中發送行政制裁。 民用航空總指導機構監管國家航空交通並發出對航空公司和其它私營或公共組織及民眾的核准。 國家就業局維持失業民眾的社會利益分配的公共注冊處(但現在一個單一的注冊處與獨立的工業和貿易就業協會,一個僱主聯合會和工會的共同協會共享支付給他們),協助他們成為與僱主尋求人的一樣好的人,並控制他們。法國國家指派它的董事長,國會提供它的經費和人事,但它在它的董事會只擁有三分之一的席位(其它席位由僱主聯合會和工會平等享有)。
Ⅳ 為什麼法國的全稱是法蘭西共和國 它是共和國嗎
因為實行共和體制,所以全稱是法蘭西共和國。是共和國。
判斷一個國家是不是共和國,取決於該國家是否實行國和政治。
共和政治的基本含義就是,國家和政府是公共的,而不是私人的,國家和政府應當為公共利益而努力,而不應當為私人利益而奮斗。
共和政治的另一個基本含義是,國家各級政權機關的領導人不是繼承的,不是世襲的,也不是命定的,而是由自由公正的選舉產生的。因而,公正而自由的選舉,是判斷一個國家是否真正實行共和政治的又一基本准則。
(5)法國政府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一個國家是不是「共和國」,並不在於它的國名是否稱之為「共和國」,而是在於它的政體是否「行共和之政」。
有些國家,雖然國名不稱為「共和國」,實際上卻是共和國。例如:英國雖然保留了君主,並且稱之為「王國」,但實際上卻是「行共和之政」的「虛君共和國」。
有些國家,雖然國名稱之為「共和國」,實際上卻並不是共和國,而是「實質上的君主專制國家」。例如:薩達姆統治時期的「伊拉克共和國」。
所以說,法國是共和國。相反,在很多西方國家眼裡,社會主義就相當於獨裁,所以有很多人認為,中國,古巴不是共和國。
Ⅵ 法國的全名叫什麼
國名:法蘭西共和國(法語,la République française, RF,英語,The Republic of France)
國名釋義:「法蘭西」由法蘭克部落之名演變而來,意為「勇敢的」「自由的」
民族:法蘭西人為主,還有布列塔尼、巴斯克、科西嘉、弗拉芒、加泰隆等少數民族
語言:法語
宗教:天主教為主
首都:巴黎(Paris) ,人口6339.21萬(2007年)。
現為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現任總統:尼古拉·薩科齊
現任總理:弗朗索瓦·菲永
國慶日:7月14日(1880年議會立法確認攻克巴士底獄日為國慶節以紀念法國資產階級大革命)
遺產日:9月的第三個周六和周日(1984年正式開始,最初的活動在9月的第三個周日舉辦,在當時的文化部長雅克·朗的推動下,諸多深宮中的歷史文化遺產敞開大門向公眾開放,目的是讓更多的人了解熱愛進而保護人類歷史和文化遺產,最初名稱為「國家文物開放日」,到1992年,開放時間延長為周六和周日兩天。)
國旗:法國國旗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國旗之一,對後世界各國國旗的發展都有重要影響。
形狀與圖案:
法國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旗面由三個平行且相等的豎長方形構成,從左至右分別為藍、白、紅三色。最早的三色旗色彩的排列與今天不同,紅色在左。藍色是聖馬丁長袍的顏色,象徵自由。白色紀念民族英雄聖女貞德,象徵平等。紅色則是聖但尼軍旗的顏色,象徵博愛。
來源和歷史:
法國的國旗以三色旗著稱,最早出現在1789年的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法國大革命時期),巴黎國民自衛隊就以藍、白、紅三色旗為隊旗。白色居中,代表國王,象徵國王的神聖地位;紅、藍兩色分列兩邊,代表巴黎市民;同時這三色又象徵法國王室和巴黎資產階級聯盟,三色旗也曾是法國大革命的象徵。1794年2月15日,旗幟最終被確定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國旗。
波旁王朝復辟時,三色旗曾經被廢除,而用王室的鳶尾花旗(fleur-de-lis)。然而1830年7月革命後,三色旗再度成為法國的國旗,並延續至今。
法國國旗被法國人稱呼為:
le drapeau tricolore
le drapeau bleu-blanc-rouge
le drapeau de la France
有時也叫le tricolore,口頭稱作les couleurs。
法國國旗也被使用英文的人叫做French tricolor(美式英語),或French tricolour(英式英語)。
國徽:法國沒有正式國徽,但傳統上採用大革命時期的紋章作為國家的標志。紋章為橢圓形,上繪有大革命時期流行的標志之一——束棒,這是古羅馬高級執法官用的權標,是權威的象徵。束棒兩側飾有橄欖枝和橡樹枝葉,其間纏繞的飾帶上用法文寫著「自由、平等、博愛」。整個圖案由帶有古羅馬軍團勛章的綬帶環飾。
國歌:《馬賽曲》
國花:鳶尾花
國鳥:公雞
國石:珍珠
公元前高盧人在此定居。公元前1世紀,羅馬的高盧人總督愷撒佔領了全部高盧,從此受羅馬統治達500年之久。公元5世紀法蘭克人征服高盧,建立法蘭克王國。10世紀後,封建社會迅速發展。1337年英王覬覦法國王位,爆發「百年戰爭」。初期,法大片土地被英侵佔,法王被俘,後法國人民進行反侵略戰爭,於1453年結束百年戰爭。
15世紀末到16世紀初形成中央集權國家。17世紀中葉,君主專制制度達到頂峰。隨著資產階級力量的發展,1789年7月14日,手持武器的巴黎市民正在進攻巴士底監獄。監獄里當時只關押著7個人,但是市民們卻為此激戰了一天,犧牲了98個人。1789年8月26日,法國大革命的綱領《人權和公民權宣言》正式通過。 1789年,伏爾泰和盧梭去世11年後,法國大革命爆發。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1804年12月2日,巴黎聖母院舉行了一個盛大的加冕典禮,拿破崙·波拿巴成為法蘭西第一帝國的皇帝。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遭德國侵略。1944年,象徵勝利的法國凱旋門,終於迎來了一次真正的凱旋。
在戴高樂的帶領下,為了自由而戰的法蘭西民族不僅為戰勝法西斯做出了應有的貢獻,而且為戰後法國的復興鋪就了道路。
1944年6月宣布成立臨時政府,戴高樂擔任首腦,1946年通過憲法,成立第四共和國。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第五共和國成立,同年12月戴高樂當選總統。1959年,法國宣布接受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的民族自決,由此開始告別殖民主義;
1963年,法國和聯邦德國簽訂《法德友好條約》,從此與宿敵德國和解;
1964年1月27日,法國與新中國建交,成為第一個承認新中國的西方大國;
1966年,法國宣布退出北約,並限令美國在一年內撤除在法國領土上的駐軍和基地。
堅持獨立外交政策的法國,成為世界格局的制衡力量。正是在這一追尋理想的過程中,法國以它卓爾不群的氣質走出了自己的道路。
Ⅶ 二戰時的法國政府
1939年9月至1940年6月是屬於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的政府;而1940年6月法國戰敗後成立了傀儡政府(貝當政府),流亡到海外堅持抵抗的戴高樂將軍成立了自由法國運動;1944年8月巴黎光復後,戴高樂將軍回國組建了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只至戰爭結束。
Ⅷ 法國的政體是什麼
半總統共和制。
半總統共和制總體特徵
第一、總統由全民普選產生,擁有一定的行政權。在內政外交中起著較大的作用,總統不對議會負責(但政府要對議會負責),政府成員不能兼任議會議員。
第二、內閣仍設總理,領導政府活動。總統命令要由總理及有關部長副署,政府向議會負責。議會可以通過不信任案迫使總理辭職,同時總統在徵得議會領袖同意的前提下可以解散議會,總統對議會通過的法案無否決權。
(8)法國政府是哪個國家擴展閱讀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是典型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
法國第三、第四共和國實行多黨議會制,但政府極不穩定。
1958年戴高樂政府主持制定了新憲法,加強了總統權力和行政權力。
1958年9月全民公決通過,法國進入第五共和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半總統共和制
Ⅸ 法國的什麼是最高行政機關
法國的(政府)是指法國最高國家行政機關——
法國政府由總理、國務部長、部長、國務秘書等成員組成。總理由總統任免,政府其他成員由總統根據總理建議任免。
政府成員不得兼任議會議員。政府對議會負責,除擁有決定和指導國家政策、掌管行政機構和武裝力量、推行內外政策等權力外,還擁有警察權和行政處置權、條例制定權和命令發布權。總理是政府首腦,領導政府的活動,負責國防,以政府的名義宣布戒嚴令,行使制定條例權,任命文武官員,並代表政府享有立法創議權和修改憲法的建議權。總統在宣布解散國民議會或決定行使非常權力前,必須與總理磋商。
Ⅹ 法國的全稱是什麼
法國的全稱是:法蘭西共和國
語法的全稱是:République française
法國的英文名稱全稱是:the French Republic
為什麼稱作第五共和國,是因為下面的原因: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於1958年,是延續至今的法蘭西共和國政府,1958年9月通過新憲法,10月5日新憲法正式頒布,第五共和國宣告成立。
按歷史排序,在它之前的是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46-1958),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1944-1946),維希政府(1940-1944),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1940),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1870) 前面還有第二共和國、第一帝國、第一共和國,它們都是法國,但是因為掌握的階級以及掌權階級所代表的利益不同,所以歷史學家為了區分它們,這些不同階級治下的法國就被冠以不同的名稱,就像中國的朝代一樣。
是一個本土位於西歐的半總統共和制國家,海外領土包括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的一些地區。
國土面積為歐洲第二大,2015年人口約為6680萬人,主要民族為:法蘭西人、科西嘉人、布列塔尼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