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醫療水平怎麼樣了

法國醫療水平怎麼樣了

發布時間:2023-05-28 02:42:44

1. 發達國家的醫療是怎樣的

提起看病,不少人會羨慕發達國家的一些醫療福利,其實發達國家醫院里的久待候診、昂貴費用、誤診事故等情形也屢見不鮮。醫療福利「看上去很美」,享受起來卻並不容易,本報駐外記者在此跟大家分享他們在發達國家看病的體會
看病離不開「等、等、等」
不久前,一則德國37歲孕婦流產的新聞令人痛心。在德國南部巴伐利亞州的一個小鎮上,一名懷孕3個月的孕婦因突然腹痛被丈夫送往附近醫院急診。然而,由於只有一名急診醫生,前台護士又認為孕婦無大礙,在經過長達4小時的漫長等待後,孕婦因為大出血才被緊急推進手術室,此時胎兒早已死亡。德國看病「治病不救急」的特點可見一斑。
類似事情,本報駐德國記者也領教過。一次凌晨1點,記者突發急性腸胃炎,疼得滿頭冷汗,打車去附近一家醫院急診,發現急診室里人滿為患。前台護士簡單問詢後,便開啟了等待模式。在熬過一小時後,一名建築工人模樣的男子終於被醫生叫號。「在手指骨折4小時後,我終於要見到醫生了!祝福我還能擁有完整的手指吧!」男子高舉簡單包紮、滲著血跡的手指,向所有人鞠了一躬,戲謔的語氣里充滿憤怒與無奈。聽完男子的發言,記者放棄了等待,好在臨走前護士給了幾包能緩解症狀的葯物,熬過了那晚。此後,記者一般情況下再不去看急診。
根據德國相關法律,每位擁有行醫執照的醫生都有義務定期參與急診服務。然而,這一義務一般只在工作合同中提及,聯邦層面並沒有統一規定醫生參與急診服務的最低頻率和時間。結果,德國現有急診醫生力量遠遠不能滿足病患的需求,名為「急診」,病人卻急不得,只得漫長等待。
在梅克倫堡—前波莫瑞州,當地政府為鼓勵醫生多值急診班,甚至補貼每小時18歐元的值班費。德國聯邦消費者中心協會專家福格爾指出,這依舊不能解決德國醫療最本質的問題,就是醫生資源過少。
在加拿大,有一年4月份,本報駐加拿大記者的牙齒出了點小毛病,給一家牙醫診所打電話,對方的回答讓人吃驚不小:「我們已經預約到7月中旬了,可以給你安排在7月下旬。」記者連忙詢問,有無可能提前一些,畢竟3個月的等待太長。對方答,如有人取消預約就安排。後來確實有人取消了,但記者也無法繼續等待,只得提前去葯店拿了些葯緩解症狀。與朋友聊到在加拿大看病難,這位朋友建議道,如果你有慢性病,需要處方葯,而又沒有家庭醫生,最好找醫生朋友一次開個兩年的,省得以後看醫生麻煩。
澳大利亞生產力委員會今年1月底公布了最新的政府醫療服務報告,披露了諸多讓人觸目驚心的醫療事故。報告指出,給不該做手術的病人做手術,手術部位錯誤、手術器械留在病人體內、輸錯血液等,都是澳大利亞醫院里常見的醫療事故。雖然歐美等國家建立了完備的醫療體系,但醫院效率、普通醫生和護士的水平卻遠遠跟不上現代醫學的發展步伐,加之高福利制度監管不嚴等,導致這些國家醫療事故高發。
此前世界衛生組織對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等7個發達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每300名住院病人中就有一人死於醫療事故。失誤除了使用復雜葯物的原因外,還包括醫療人員勞累過度、人手不足、溝通不暢等。
另一份來自法國參議院的報告也指出,法國每年有1.8萬人死於治療方法不當、劑量不當、後續監測不力等原因。在澳大利亞,每年有1.8萬人因醫療疏忽死在醫院;每年有5萬人因醫療疏忽遭受永久性傷害;每年有8萬人因醫護人員用葯錯誤不得不住院治療。
去年年初,法國布雷斯特市一家醫療中心因2009年一起人工流產中的子宮肌意外穿孔事故,被判處總額超過54萬歐元的罰款。據法國國家醫療事故賠償機構主席勒魯介紹,2016年該機構共收到4500多項賠償要求。這也從側面反映出醫療事故的數量之眾。
德國患者安全聯盟的醫療事故數據更為驚人,光是醫生把手術紗布或棉球遺落病患體內的事故,每年就有約3000起。德國醫生協會的統計顯示,每名德國人平均每年需就診19次。德國人口約為8000萬,與37萬名現職醫生相比,後者的工作強度不小。近年來,德國政府頻頻向外國醫生伸出橄欖枝,然而,外國醫生因語言不通交流不暢,加之高強度的工作,也增加了就診失誤幾率。
此外,高福利制度監管執行不嚴,養出蠹蟲。以法國為例,2018年年初兩名前醫護人員因從醫療保險中欺詐獲利63萬歐元(約合人民幣492萬元)被地方法院判刑,其中一人在2010年到2014年間利用助產士的便利,採用虛報發票金額、開具假發票、濫計出診費等方式,從疾病保險金庫獲利27.7萬歐元;另一人作為自由執業的護士,在一年間開立了1.8萬份醫療票據,是正常水平的3倍之多。
不可否認,發達國家的醫療體系有其優點。以加拿大為例,加拿大居民不論居住在什麼地方都有健康卡,憑卡看病,絕大多數的醫療服務都是免費的。但正如一個硬幣有兩面,渥太華醫學院教授雅格·布萊文津指出,因為看病免費,人們即使沒有嚴重或緊急病情,也會預約醫生進行檢查,導致候診名單很長,並且造成醫療資源浪費。同時,政府為醫生規定了接診人數上限。此舉本意是為保障醫生權益、保證醫療水平、控制支出,但無疑進一步延長了患者的等待時間。布萊文津表示,加拿大的醫療資源分布不夠優化。外國人如果無法進入加拿大的醫療體系,不僅享受不到免費醫療,而且看病會更難更貴,因為找不到家庭醫生,多數情況下只能去醫院看急診。
在澳大利亞看病也是免費的。但患者在公立醫院沒有權利選擇醫生,也不能選擇何時住院或者手術。澳大利亞華裔醫生劉英在堪培拉從業已經近28年。她認為,澳公立醫院效率低下情況比較嚴重。「如果一名醫生在私立醫院每小時可以做4個腸鏡檢查,那在公立醫院每小時最多隻能做2個。由於效率低,病人等待手術的時間一拖就是幾個月甚至一兩年。」
發達國家的醫療體系,一方面是致力於發展全民醫保,另一方面是社保體系下的嚴重赤字和公立醫院的不堪重負,為醫療系統增添重重危機。以法國為例,由於國家財政捉襟見肘,醫療保健預算一再被壓縮,公立醫院醫生面臨著越來越大的壓力。工資不高、工時超長,直接導致醫生大量流失。如何在減少開支的情況下更合理地分配公共資源,確保民眾和醫護人員雙向滿足,將是發達國家醫療模式不得不應對的問題。(記者馮雪珺、吳雲、李鋒、王遠采寫 來源:中國江蘇網)

2. 法國真實的生活水平

今天,根據法國過來人的經驗分享一下個人眼中的歐洲生活水準,當然有主觀感受在內,請各位自行體會。下面來說說法國真實的生活水平,一起來看看。

2012年歐洲之行:感覺很牛逼

天空藍白相間,農村風景絕美,人們禮貌素質高,社會節奏閑適,城市整潔干凈,人與人之間尊重隱私保持距離。

你隨便穿成什麼樣,隨便做什麼,只要不影響他人,沒有人會用異樣的眼神看你,真的是一個文明而包容的社會。

在歐洲看不到裸露的土地,每一片土地,要麼用水泥瀝青,要麼就是草地覆蓋。在歐洲坐火車旅行,真的是愉快的體驗,高速鐵路同樣可以達到接近300公里的時速,火車在風景如畫的大地上飛馳,穿過森林地帶,沿著多瑙河,當時感覺資本主義國家好牛逼。

當時我在歐洲的同事,一個月到手有2000歐元,在當地算得上平均水平,以2012年的匯率算到手有16000人民幣以上,這是普通人的收入水平,而且擁有很好的社會福利。

但是當時我也覺得歐洲可能會出現問題,就是覺得節奏明顯比國內要慢。每天一下班人就走了,這跟我在深圳經常加班的氣氛和環境完全不一樣。

當時我在想一個問題,雖然他們現在很厲害,但是中國人每天幹活10小時,他們每天幹活8小時,這樣下去領先優勢會被迅速縮小。

5年過去了,這個差距縮小了多少?

2017年這次訪歐給了我完全不一樣的感受。

總體的感受,歐洲依然是個文明社會,但是和五年前相比,我開始明顯的感覺到歐洲有不少落後於中國的地方了。

1.中國的影響力

一到戴高樂機場,就感受到了天朝的力量,巴黎機場所有的指示牌,都是三種文字,英文、法文和中文。即使你完全不認識英文,也可以暢通無阻。

實際上,歐洲不只是法國機場,像荷蘭阿姆斯特丹機場也都到處是中文,中國人認路毫無壓力。埃菲爾鐵塔有中文的指示牌,走在香榭麗舍大街上,到處都能聽到中文。

在巴黎春天,老佛爺這些購物店,中文店員是標配,在巴黎春天百貨的退稅點,連負責蓋章的法國小帥哥都和我講中文。

連巴黎的自動全款機也可以選擇中文,這完全出乎我意料,其中有一次我還是在郊區取錢,發現ATM一樣可以選取中文進行操作,圖片我就不上了,這確實讓中國人的生活方便不少。真的是萬萬沒有想到。

還有微信,我曾經在中東、東南亞、東歐用微信打開附友喚近的人,發現微信用戶當地人居多,說明微信在這些地方已經有很高的普及率。

這次在法國我也試了下,90%以上還是中國人,但是也能找到幾個法國微信用戶,還有法國女孩子微信用戶在簽名里用中文寫道想認識中國朋友學習中文,說明天朝的即時通信也在向發達國家滲透。

2.巴黎對中國人越來越便宜

感覺歐洲變便宜了,當然其實不是巴黎物價便宜,巴黎物價很貴,但是和五年前比較,我已經不覺得歐洲特別貴了,很顯然是我的收入增加和國內好族凱物價上升直接帶來感受的改變,以我所在的深圳為例。

2012年作為深圳市平均工資的社保繳費基數為4595元,按照當時的匯率只有550歐元左右。

2017年深圳市平均工資社保繳費基數已經調整為7480元,由於人民幣對歐元升值,按照現在的匯率已有970歐元了,按照歐元計算,五年的時間,國人的收入增長了70%--80%。

3.和法國人比,中國人真的吃的好

拿啤酒和西瓜做例子,在這里不是和深圳比,而是和整個中國的平均水平比。

其實很多在國內生活的人沒有意識到,中國除了房價貴,日常用品東西大都很便宜。因為中國不僅是工業製造大國,也是農業生產大國。

而巴黎不只是房價貴,其他東西也很貴,無怪乎這個地方適合旅遊,不適合長居,長居還是要去法國其他地方,這樣東西便宜點。

法國人平均穗態月收入是2800歐左右,差不多26萬人民幣一年,法國扣除的社保費用高,到手2200歐元左右,差不多20萬人民幣一年。

當然中位數收入低得多,法國人收入中位數是1750歐元,這意味著什麼呢,你只要年入16.2萬人民幣,你就比一半的法國人收入高。

實際上,由於法國婦女工作參與率比中國低,很多人不工作在家帶孩子,中國人家庭收入和法國的差距更小。中國婦女勞動參與率76%左右,全球第一的水平,法國婦女勞動參與率遠比我們低。如果老婆在家全職,法國男人年入16萬人民幣在巴黎養全家,其實是件並不輕松的事情。

當然,巴黎的收入水平比法國總體要高,但是也就是20萬人民幣左右的樣子。

我們就以一個簡單的水果——西瓜為例子,蒼老師就抱怨過日本的西瓜很貴,所以她來中國,一定要買西瓜吃。

這次我和巴黎,和蒼老師的感覺是類似的,那就是回中國了一定要買西瓜吃。

法國超市裡面的西瓜價格之高,反正我是沒怎麼捨得買,下圖是在家樂福拍的,7.95歐元一公斤,差不多60元一公斤。當然其他有的超市或者路邊水果攤也有便宜的,例如3歐元多點一公斤,一公斤也要20元人民幣以上。

中國的西瓜產量佔了全球60%,在中國,國人買西瓜喜歡直接買一個或者半個,大塊大塊的吃,這跟中國西瓜便宜有關系。在法國吃西瓜,都是切成小塊,總感覺吃不過癮。

以至於回了深圳,我就在路邊買了一個西瓜,又大又甜,吃了個痛快,在深圳一個西瓜一般才24元人民幣左右,這個價格在巴黎只能買一公斤。

咖啡啤酒也是一個例子,在巴黎,法國人喜歡喝咖啡,或者喝啤酒,這是他們日常休閑的一種方式,在辦公室里的法國人,不管上班還是下班都有去路邊咖啡館喝一杯咖啡或啤酒的習慣。

不管是一杯啤酒,一杯咖啡,這一杯可不便宜,一般起步價在3歐元左右,有的也有5歐元,算成人民幣23—38元一杯,均價就算30元人民幣吧。

即使不在咖啡館,在超市買啤酒回家喝,一瓶啤酒,還是小支的,也要2歐元多,差不多15元人民幣,跟中國完全不能比。

4.一流的落後交通系統

為什麼是又先進又落後的交通系統呢?

1)管理和運營水平一流

巴黎的公共交通工具堪稱世界一流,不管是公交還是地鐵,都很准時,而且運營時間一直到很晚,可以到凌晨一點。站台上也有電子顯示牌,顯示下一班車還有多少分鍾到。

但是這個一流,僅僅是指管理和運營水平,其硬體設施就真的比較差了。

2)硬體設施已經落後中國

舉個例子,巴黎的公交車和地鐵居然沒有空調,上下班高峰期,人非常多,夏季天熱時,我每次下車,都有一種從地獄回到人間的感覺。

而且巴黎地鐵的車廂也不是全封閉的,像中國的綠皮車一樣,窗戶可以打開通風,整個地鐵車廂也很老舊。在巴黎坐久了不覺得,剛從深圳過去,坐上巴黎的地鐵,用手機打電話的時候就感覺地鐵行駛噪音怎麼這么大,打個電話聲音開到最大都聽不清。而在深圳的國產地鐵車廂,噪音要小得多,打電話可以聽的很清楚。

還有一個就是站台,中國的地鐵站台大多數已經實現了全封閉化,而巴黎相當一部分地鐵站台,可以說是大部分仍然是沒有自動護欄的,當然新線也已經有封閉門了,但也只是一小部分。

巴黎地鐵的衛生狀況,完全出乎我的意料,放一張圖感受下,這是2017年夏天巴黎地鐵的清潔水平。

3)昂貴的交通和落後的付費系統

巴黎交通真的太貴了,公交車和地鐵,不管距離遠近,一律一張票2歐元,算下來15元人民幣一張。出門往返一次要30元人民幣,如果一天之內去到多個地方,這個車費簡直是要崩潰啊。

當然你可以在自動售票機或者售票窗口,一次性買10張票,這樣可以打個折扣,算下來每張1.45歐元,也就是大約一張11元人民幣,但是依然很貴。你在中國坐公交車,大多數情況一張票也就是1-2元人民幣。

最省錢的辦法是買公交卡,公交車地鐵都可以坐,

興沖沖的買了卡,被告知可以一次性充值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在一個星期或者一個月內,可以無限次乘坐交通工具。

我一聽覺得挺劃算,就說都買票便宜多了。

結果被告知,一次充值一個月,公交卡生效只能從下個月1號開始,到下個月月底30日為止。我當時就無語了,國內都是即時生效的,這邊怎麼那麼差。

那我先充值一個星期吧,22.15歐元可以不限次數乘坐交通工具,算下來一個星期170元人民幣,結果被告知,充值一個星期,也只能等到下星期一才能生效,有效期是下周的星期一到星期日,所以當天要坐車還得另外買票。

這TM都是什麼落後的充值系統啊。

最搞笑的是,公交卡上你還要貼自己的照片,不然被查到要罰款 ………這個系統和中國比較,已經完全落後,不知道他們什麼時候會改變。

5.巴黎30歲以下的年輕人都合租

還有一個就是房租,巴黎的房租非常昂貴,以至於巴黎年輕人跟人合租是普遍現象,我問了好幾個法國人,他們全部都是跟人合租。

在巴黎,自己租一個單間,一個35-40平米的單間,在巴黎1000歐元是起步價,我問了一個當地人,他甚至40平米租金高達1400歐元一個月。

合租就便宜了,五六百歐元一個房間,我和一個大學畢業沒多久的法國年輕人聊了聊,他月工資1600多歐元,大約1.23萬人民幣一個月,跟其他2個人合租,一個月支付月租500歐元,剩下1100歐元,也就是7000多人民幣,這個7000多人民幣工資還要扣社保,扣完社保後還要用於吃飯交通上網等各種生活開支。

我問他什麼時候買房,他說等三十多歲吧,現在肯定買不起。不過有一點好,法國人沒有買房結婚的習慣,不像天朝壓力這么大。

下面是從Quora上看到的,一個巴黎的IT工程師的一個月賬單,他的收入在巴黎是高於平均水平的。

這個IT工程師一個月工資3250歐元,這在法國算是高工資了,至今和另外2個人在巴黎郊區合租一套100平米的公寓。

去掉房租、日常花銷每個月也剩不了多少錢,無怪乎我在巴黎遇到的法國人,一大堆都是30多歲,40多歲才買房子,而且房子不一定有多大。

法國人把35歲以後買房,看成是很正常,理所當然的事情,這和中國人20多歲買不了房就覺得人生沒有希望了完全不一樣。

6.深圳生活水平高於巴黎

可以說,在深圳到手一萬人民幣,生活水平遠遠高於在巴黎到手一萬人民幣。

就拿吃飯來說,巴黎只要是在外面吃飯,在路邊小店,哪怕是麥當勞這種最便宜的,一個人基本都在10歐元以上,我們就算10歐元吧,差不多77元人民幣。我在深圳路邊小店吃個炒飯,或者吃個套餐,或者吃個沙縣小吃什麼的,25元肯定能搞定。巴黎是深圳的三倍。

在巴黎,去餐館吃一頓是非常正式的事情,因為花費不菲,當然也可以在路邊咖啡館簡單的和朋友吃一頓,但是那種是小桌子,招待朋友顯得不太正式。

這跟中國人經常沒事下館子,川菜,湘菜,火鍋各種吃非常不一樣,我們東西便宜的多。我們在巴黎吃中餐館,五個人一頓飯就能吃掉100多歐元,想想巴黎年輕人普遍月工資也就一兩千歐元,請人正式吃一頓還是要考慮考慮的。無怪乎巴黎的法國人聚會,都喜歡buy drink喝喝東西就好了,或者吃薯條、漢堡之類。

當然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什麼呢?整個中國的經濟還在以6.9%的速度增長,深圳經濟還在以8%以上的高速度增長,再過5年,我們的收入將比現在要多的多,而巴黎人的收入, 則基本處於停滯狀態,10年前什麼樣,現在還是什麼樣,更要命的是,10年後他們很可能還是這樣。

7.底層法國人的悲哀

巴黎有很多街區,外來移民越來越多,北非的穆斯林、黑人聚集。在巴黎,我試著去這些街區走了走,雖然是白天,但是總有一種不安全感。

在這個街區的路邊,有一個法國人開的小便利店,我進去買東西,店老闆看了我一眼,就繼續看電視。然後進來了兩個黑人,法國店老闆立即站了起來,眼睛盯著那兩個黑人。我當時就明白了,是怕那兩個黑人偷東西。即使再給我結賬的時候,這個小店老闆的眼睛也監視著那兩個黑人。我意識到,他肯定不是第一次被偷了,所以才如此警惕。

出了這個便利店,我就在想,這種底層巴黎人,居住的街區已經不安全了,但是他卻無力搬走,他的妻子,他的小孩也居住在這種不安全的地方,肯定每天晚上回家都會擔心吧。法國今年的總統大選,20%的人投了極右翼的勒龐,這些人來自哪裡?我想這個便利店老闆一定是其中之一。

這邊的法國朋友告訴我,巴黎的公交車雖然運行到很晚,但是最好不要坐午夜的公交車,因為會很亂,會有很多喝醉了的人,成群結隊的人。

我到巴黎機場,收到的第一個忠告就是,如果你在午夜或者是凌晨到達巴黎,千萬不要坐機場快線到市區,那個時段的機場快線地鐵乘客非常少,被搶劫的幾率非常高。

在巴黎的幾個月,巴黎又遭受了恐怖襲擊,當然我沒有遇到,我走在街上仍然感覺所有人都在做自己的事情,咖啡照樣喝,公園照樣跑步,但是看電視上面又是一派緊張的氣氛。

巴黎有哪些地方比國內好?

他們100年前就是這樣了

實話實話,巴黎整個城市到處是公園,藍天白雲,生活閑適,如果不是有的區域不安全,物價貴的話,巴黎真的是個很好的城市。

在埃菲爾鐵塔上俯瞰巴黎,可以看到各種草坪,塞納河,凱旋門和各式歐式建築,埃菲爾鐵塔來過很多歷史名人,包括希特勒等等。可以想像,當徐志摩這樣的中國文人來到這里,以當時東西方的發展差距,得到的是怎樣一種震撼。

朱自清就說過:「巴黎人誰身上大概都長著一兩根雅骨吧。你瞧公園里,大街上,有的是噴水,有的是雕像,博物院處處是,展覽會常常開」……

今天在巴黎有的東西,埃菲爾鐵塔,公園,巴黎大街,凱旋門,噴水,雕像,博物院,他們一百年前就有了。那時候的中國還處於什麼時代呢?年年餓死人,精英分子還在尋找解決國家民族前途命運的道路。

巴黎對底層普通勞動者還是非常好的選擇

我在這里遇到了一對安徽來的夫妻,他們在巴黎做什麼呢,賣中餐盒飯,他們也沒有店面,直接用微信介紹的形式,不斷的發掘新客戶。賣的中餐盒飯也便宜,一個盒飯7歐元、8歐元,只做附近區域的生意,拉著個小車就可以送飯,一天下來,午餐+晚餐能賣100多份。

兩夫妻一天收入流水就有1000歐元,七八千人民幣,有時候周六日也不休息,這樣算下來一個月下來流水有二十萬人民幣,當然他們利潤率多少我不知道,即使只有15%,一個月也有3萬人民幣啊,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收入。

兩夫妻四十多歲,學歷不高,兒子在國內讀大學,他們也覺得在這邊掙錢比國內多。

當然他們也說了,現在競爭者越來越多,不知道以後生意還好不好做,實在不行以後還是回國,畢竟在這邊攢下的錢還算可觀。

所以說,我個人的想法,移民這件事情,底層低學歷國人如果在國外有親戚照應,可以考慮下出國,因為收入肯定比國內同樣的工作要高。

有錢的國人也可以考慮移民,畢竟只要有錢,到哪裡都一樣,選擇一個不同於中國的生活方式有何不可。

中產階級的話,我個人覺得就沒有必要了,因為你要想在歐美找同等職位的工作,真的很難,除非你願意降低對工作的期望,接受做藍領的工作,工資不會比你現在高。而且在發達國家經濟普遍停滯的大背景下,要做好工資20年不怎麼漲的心理准備。

想說巴黎的好,雖然住了幾個月,竟然也想了半天也才想起這兩條,感覺有點慚愧。

吃穿住行 看深圳VS巴黎

老百姓最在意的也就是吃穿住行。

吃的方面我最想的是回深圳喝啤酒吃西瓜,再去木屋燒烤整個串串,同樣是一萬多的收入,在深圳可以經常下館子,遍地的川菜館,湘菜館,東北餃子館,廣東早茶都算不上貴,人均幾十元完全可以搞定。實在不行還有路邊攤可以大快朵頤,只要不嫌臟。

我一想起巴黎一瓶啤酒20元人民幣,一公斤西瓜20--80元人民幣我就覺得不幸福,要知道大多數巴黎人月工資到手也就是一萬多人民幣,房租還比深圳更貴。無怪乎,很多白人老外來中國當個外教,一個月一萬人民幣工資就不想回國了。

行的方面巴黎的公交地鐵硬體條件遠不如深圳了,深圳不僅公交地鐵很新,還有空調!不僅有空調,而且今年實現100%純電動化!不僅純電動化,充值巨方便,還可以手機刷卡!

住的方面巴黎人住的基本都是路邊的公寓,一個大門就上去了,我造訪過好幾個法國人住的公寓,雖然還算干凈,但是內部設施老舊,因為房子修了多年了。

看過《這個殺手不太冷》的朋友,2017年法國巴黎市區的公寓結構,房間裡面的陳設基本就是電影裡面那個樣子,木頭樓梯上去,一層N個房門,每個房門後面就是一個小房間,有的20多平,有的40多平,有的更大一點。

而且基本沒有小區,像中國這樣全部小區化,內部各種草坪,游泳池和健身器材的小區,在巴黎基本沒有。郊區或許有,我問了不少法國人,他們都覺得小區這個概念離他們很遠,因為從公寓的一樓出來,就是巴黎的街道了。

穿也不用比較了,如今品牌已經全球化,你在深圳能看到的店面,在巴黎基本也有,反過來也差不太多。巴黎的優衣庫也同樣很火爆,H&M最大旗艦店就在巴黎,同樣的還有ZARA。

巴黎人的收入我也不羨慕,像上面那個IT工程師,在巴黎算工資很高了,一年總收入3.9萬歐元,差不多30萬人民幣,扣除社保實際到手22.17萬人民幣。

跟2個人在郊區合租,注意這還是郊區,一年房租+各種房屋稅和個稅要8.8萬人民幣,一年就剩13.5萬人民幣不到在巴黎生存。這13.5萬人民幣要擔負一年的交通費,手機費用,吃飯費用,社交費用,實在是不寬裕。

實際上,大多數法國人收入還到不了這個水平,平均工資2800歐元,到手2200歐,也即是一年到手20萬人民幣。中位數工資就更低了,1750歐元,也就是一年16萬人民幣。

我相信在中國一線城市,一年收入16萬,算不上什麼高不可攀的收入吧。當然更重要的是,法國人的工資不會繼續上漲了或者說已經停滯了,這是他們最大的問題所在。而只要在中國,收入繼續上漲是大概率事件。

我的大學本科同學,在巴黎留學畢業後,留在巴黎工作,作為外籍人士,法語非母語,找電子工程類的工作並不容易,最終找到的工作工資2000多歐元,在當年比我們這些在國內的要高多了。但是過了好幾年,他的工資也沒怎麼變動,所以他果斷離開法國去了德國。

德國那邊機械、電子方面的工作更多,工資水平也比法國更高,在那邊他的收入比法國要高很多。如今生活也算是滿意,一個月到手有3000多歐元,差不多兩三萬人民幣,年底還有獎金,還有很多假期,而且更重要的是,德國的物價比巴黎便宜多了,所以他准備長居德國。

他每年回國之後感受更加強烈,感覺每次回國中國變化都很大。他在德國雖然現在工資還可以,但是從5年,10年的角度看,幾乎肯定會逐漸落伍。所以有時候也會動起回國的念頭,只是在歐洲已經呆了這么長時間了,孩子也生了,工作也穩定了,動起來確實工程浩大。

3. 英國和法國的醫療體制

英國NHS是財政撥款,也就是花全體納稅人的錢,但是個人不用單獨買醫療保險。如果持有超過6個月的簽證的外國人,同樣享受這個待遇。看病的時候,醫院免費的提供治療。如果不是住院的話,葯品需要自己拿著醫生的處方,到葯店買。英國的體系,是政府直接資助醫院,來實現的。

歐洲大多數國家都差不多,每人每年只要交很少很少的錢,就可以享受醫療保險(保險金額有區別)。只要買了保險的人,都可以享受醫療,不分國籍。換句話說,歐洲是通過政府資助個人來實現的。

目前中國的醫保改革也正是在英國體系和歐洲體系之間徘徊不定。

沒有保險就自費啊。包括英國,雖說英國是全民的免費醫療體系,但是英國還是有不少私立醫院,富人如果需要更好的醫療條件,就會選擇私立醫院自費治療。
法國醫療保險體系的優勢在於,可以鼓勵醫院和醫生的積極性。英國的免費體系就不一樣了,每年就到政府撥款吃飯,基本上在英國要是開刀的話,如果是急症,也就是說不開刀要死人的,還有希望,如果不是致命的症狀,排隊排上半年到一年也是經常的。

我曾經在泰晤士報上看到一條新聞,一個肺炎患者,排隊排了4個多月了,還沒排上呢。恐怖。

4. 世界上最好的醫療衛生體系會是咋樣

雖然,世界上也許並沒有最完美的國家醫療衛生體系,但是也確有許多優秀的案例能應對各種挑戰,並使醫療衛生事業顯著進展!

馬克·布里特內爾(Mark Britnell)概括了12個國家的醫療衛生體系的特點與優勢,他認為如果世界上存在一個完美的醫療衛生體系的話,起碼應該具有以下12個特點:一是英國的價值觀和全民覆蓋,二是以色列的初級保健,三是巴西的大敗社區服務,四是澳大利亞的精神衛生和福祉,五毀仿敗是北歐國家的健康促進,六是非洲部分地區的病人和社區賦權,七是美國的研發,八是印度的創新、天分和速度,九是新加坡的信息、通訊和技術應用,十是法國的選擇權,十一是瑞士的籌資,十二是日本的老年照顧。

第一,健康和福利的價值觀是前提。英國國家醫療衛生服務體系(NHS)是世界上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全民覆蓋的醫療衛生體系,始建於二戰後的1948年。2008年,NHS制定了自己的憲章,宣稱它的存在是為了改善全民的健康和福利,支持人民身心安適,生病時能得到治療,難以治癒時,能保持最高的生活質量。在科學認知的極限內救治生命和改善健康,在最需要照顧和同情時,與人民聯系在一起。這種價值觀幾乎接近宗教信仰。

第二,初級保健是基本內核。以色列具有很好的初級衛生保健,他們認為這是衛生事業發展的內核,起碼有四個特徵應當具備。一是人口的預期壽命要較長(以色列為82.1歲);二是衛生支出佔GDP的比例比較合適(以色列為7.2%);三是健康維護組織既有預防性的服務,也有治療性的服務,這些服務的可及性應當很高;四是診療中心、急救中心和連續性照纖顫顧、家庭照顧服務應形成一個系統。以色列是將初級衛生保健引入到醫院醫療服務中的第一個國家。

第三,社區服務是必要的條件。巴西在1988年建立了統一的醫療衛生體系和家庭健康項目,這在很大程度上是通過一種稱之為「社區賦權」的形式來落實的。盡管這種模式被認為主要適合於全民醫療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範例。事實上對於慢病的流行與防治,老齡化加深與預防等發達國家的醫療衛生事業也有重要的借鑒意義。巴西將碎片化的個人醫療保健和醫院保健、醫院醫療服務,在社區實現了落地和結合。

第四,精神衛生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個方面。事實上,未來二十年,世界因精神疾病引發的經濟負擔將超過癌症、糖尿病和呼吸系統疾病的總和,這是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一份最新研究報告的預測。澳大利亞的創新在於將傳統的醫院倉庫化模式轉向主動提前干預的社區服務模式。澳大利亞的研究和創新表明,精神衛生的早期干預與居家治療是必要的內容。

第五,健康促進應當是國家政策。北歐五國(丹麥、芬蘭、冰島、挪威和瑞典)最早在世界上發起了健康促進的國家政策和福利模式,強調國家在健康和福祉政策的制定方面,必須發揮主導作用,不僅在投入機制和政策機制方面對健康促進要給予優先的位置,同時還要制定國家政策來控制影響健康的危險行為因素(如吸煙、飲酒、超重和不運動等)。北歐國家自1987年赫爾辛基會議上,就規定了他們的健康促進必須在國家層面、地方政府層面、公共組織層面、民營組織層面以及公民個人層面,應當聯合行動的承諾。

第六,研究創新是引領的力量。也許,美國這個世界上最富有的國家,其排名不領先會有些奇怪。但正如奧巴馬前總統所指出的:「美國還必須把健康福祉上升到與太空競賽相似的高度才行」的認識。毫無疑問,美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健康研發中心,一年用於醫學研發的投入超過1300億美元,這幾乎等同於歐盟國家的總和。它造就了世界上最多的諾貝爾獎獲得者和數量眾多的高影響力的葯物和設備。美國引領醫學創新是通過經濟的投入、科研的產出來塑造比較卓越的案例。

第七,社區賦權是可持續發展的保障。非洲地區只有世界上3%的衛生工作者,卻承擔了世界上25%的疾病負擔。因此,非洲國家不得不將病人訓練成合作夥伴,將社區發展為照顧者。非洲的患者賦權能夠改善健康,提高滿意度、公平和可持續性。考慮到全球的醫生和護士短缺(WHO估計有超過700萬缺口),所有國家都能夠不同程度的受益於患者積極性的調動。一些研究估計:社區賦權可以降低醫療服務成本的8%-20%。在非洲,有許多患者自身領導的非政府組織,如家庭健康協會、抗擊艾滋病協會和肺結核協會等,他們在社區成為專家型客戶,能幫助醫院管理葯品的配送和對新病人的指導。這種案例在欠發達地區尤具意義。應該說,一個可持續的國家衛生體系需要更多、更強的患者參與。

第八,創新發明和交叉是發展的空間。印度在這一方面可以說是走到了前頭。印度的阿波羅集團是印度最大的醫院服務集團,目前聲稱其膝蓋手術、冠狀動脈和前列腺手術的並發症等於或好於世界平均水平。許多這樣的機構不僅服務高端客戶,也為低端社群提供服務。這就形成了一種健康的交叉補貼而保持了低的費用水平。美國《哈佛商業評論》列出了印度的醫院創新案例,認為它有三個優勢:一是中心輻射型的布局優勢,二是對崗位職責界定的創新優勢,三是聚焦於提高成本效果而非僅僅是成本控制的優勢。

第九,信息技術也是重要的支撐。衛生信息化是這個時代的一個特徵,也是醫學發展的一個重要內涵。新加坡具備很多這樣的特質。2004年,它們所有的醫院就開始共享了患者的數據。2011年,從國家層面建立了電子健康檔案系統,將所有醫院、社區機構、全科醫生和護理院全部聯通起來,使得對診斷、費用和運行數據進行全面分析,並評估醫療服務的價值成為可能,對於衛生的成本和產出控制,都有積極的意義。新加坡大約有40%的患者可以獲得他們自己的完整醫療信息,而在美國這一比例只有17%。

第十,知情選擇是患者的重要權利。法國一直是以公民在醫療衛生體系中擁有選擇權為驕傲的。他們認為醫療的自由是基於三個原則:病人的個人支付、醫生的選擇和醫療的自由。在法國,他們的醫療過程大多數是混合式的,既有初級保健醫生,也有全科醫生,還有專科醫生,他們的支付和報銷比例都不相同。因此,法國的患者權利表現為可以自己確定請什麼層次的醫生診治,病人的滿意度也高,費用的承擔也是一致的。

第十一,籌資是衛生發展的來源。每個國家的醫療衛生體系可能都面臨著巨大的經濟壓力,然而世界上可能沒有一個國家會有瑞士這樣的條件。瑞士人說:你付出什麼代價,就會得到什麼醫療服務。瑞士的醫療支出佔GDP的比例為11.5%,相當於人均高於10000美元,比美國的9146美元略高。如果一個國家能夠將GDP的12%用到醫療衛生體繫上,那麼這個體系將會運轉十分良好,這是畢馬威全球醫療主席馬克·布里特內爾(Mark Britnell)的觀點。瑞士和新加坡建立了高水平的、比較復雜的醫療保健制度,來平衡社會責任、個人責任和國家責任的復雜關系。瑞士的思路是「管理式醫療」,在國家支付為主的基礎上,居民和患者都願意承擔各自的支出。

第十二,老年照顧是未來醫療的重任。日本的平均期望壽命是全世界最長的,有83.3歲,但很少有人意識到它的人口將從2015年的1.22億縮減到2055年的9000萬,這對醫療保健和老年照顧體系形成巨大的壓力。日本在2000年建立了一個普遍覆蓋的強制性長期照顧保險計劃。所有40歲以上的人繳費,為所有65歲以上的人依據其需要提供社會性照顧。支付能力不納入評估,但是有些服務需要10%的共付。日本有居家照顧患者的強大傳統。日本也開始在社區和護理院開展了「護理機器人」的試驗。日本也有世界上最多的老年人日間照護中心。這種選擇是需要國家來指引和做出的。

5. 澳大利亞醫療水平世界排名

其他信息:

截止2020年3月,比利時排名第15名。世界各國醫療水平排名如下所示:

1、冰島。

冰島福利基金雄厚,社會福利和醫療保險制度完善。醫療費用由個人、國家和保險公司按比例分擔。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1年冰島全國醫療衛生總支出佔GDP的9.2%,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3361美元。2006-2012年間,平均每萬人擁有醫院床位32張。

2、挪威。

3、荷蘭。

荷蘭擁有完善的健康醫療網路,可提供初級診斷和專門護理,因此在荷就醫十分方便。此外,荷蘭急救系統發達,只要撥打112電話,可迅速得到急救服務。在荷蘭,葯品須在葯店購買,處方葯須有醫生簽發處方。在一些大城市,葯店輪流在夜間和周末值班,24小時對外營業,值班日期可在葯店和當地報紙上查詢。

4、盧森堡。

5、澳大利亞。

澳大利亞公民和永久居民都可以在全國的公立醫療機構享受免費的醫療服務,根據美國中央情報局的資料顯示,在2006年至2010年的世界各國人口預期壽命排名中澳大利亞以平均壽命81.2歲排在世界各國第五位。

6、芬蘭。

7、瑞士。

瑞士有全球發達的公共醫療保健系統,擁有高水平的醫療專家以及採用最先進醫療技術的診所和醫療機構。發達的醫院體系為每個人提供醫療服務。瑞士公共衛生系統主要分兩部分:一部分是聯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衛生部門,另一部分是各類醫療機構。

8、瑞典。

2010年,瑞典共有醫生3.4萬人,護士10.2萬人。男女平均壽命分別為78.8歲和83.5歲,老齡化較嚴重。

9、義大利。

10、安道爾。

1996年,安道爾全國有醫院1所,每千人有2.2個床位,醫生148人。2010年,全國有健康中心363家,其中綜合性醫院1所,全國醫護人員共計995人。

11、愛爾蘭。

12、日本。

13、奧地利。

14、加拿大。

15、比利時。

16、丹麥。

17、德國。

18、西班牙。

19、法國。

20、斯洛維尼亞。

21、新加坡。

22、英國。

23、希臘。

24、韓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冰島

6. 浪漫的法國醫療實力全球第一,法國護照也是歐盟身份頂配嗎

氣球是法國發明,這個是真的嗎?在站口上親吻確實合法嗎?下邊告訴你有關法國的30個有趣的知識。不論你是住著法國又或者是旅遊觀光,了解一些關於那個我國這一迅扒沒事實會幫助自己更好的了解它,更不用說在下一次知識答題盛典給你的好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了。

國海關出口數據:1~6月份進口紅酒總產量達29979.2萬,中國是全世界第五大紅酒消費的國畝納家,以法國紅酒為代表的進口紅酒在中國增速是國產葡萄酒增速的5倍左右。亞太奢侈品雜志《PalaceMagazine》評價:盡管經歷戰爭和歲月的侵蝕,一些歐洲古城堡和鎮上仍然從歐洲中世紀詳細存留迄今,令人嘆為觀止。

7. 在法國如何就醫

對習慣了「有病就去醫院」的許多華人朋友來說,法國的醫療體系乍看頗為復雜,手續也很繁瑣,尤其是挑選醫生和醫院最令人頭痛。今年開始實行的醫療改革更使求醫問葯成了一件費心費力的事。針對這種憂慮,我們為巴黎大區的華人朋友們匯集了一些有關信息。
法國醫生制度簡介
在西方國家,醫生是是最受尊敬的職業之一,報酬也豐厚。這和他們所經歷的殘酷篩選和長期嚴格的訓練是分不開的。

首先,進入醫學院學習並不難。所有獲得HK類業士畢業文憑(Bac)的學生均可到醫學院注冊。但一年後必須通過篩選嚴格的資格考試後,才能繼續學習。這項考試的錄取名額只有200個,高達80%的學生會遭到淘汰。而且這項考試一個考生最多隻能參加兩次。失敗後意味著此生再也沒有成為醫生的機會了。所以社會上有各種針對醫科學生的補習班,幾乎所有考過的學生都參加過。

過了這一關,醫科學生需再經過至少6年的培訓,其中3年為醫學基礎教育,3年為臨床實踐,課程採取積分制,每年有考試,考不過還可以補考。在醫學基礎教育階段結束之後,還有一項更為嚴格的專科醫生資格考試(Internat)等著他們,考過者才能成為專科醫生(Spécialiste),並且分高者優先挑選專業。不參加考試或沒考過者成為通科醫生(Généraliste),或稱全科醫生。相對來說,專科醫生的社會地位更高,診費也貴一些。另外,他們還可以在國家規定的診費基礎上「隨行就市」地提高收費,而對患者來說,增收的這一部分是一般社會保險(Sécuritésociale)不給報銷的。

接下來,未來的通科醫生和專科醫生會分別接受3年和5年的醫院實習,然後寫出一篇畢業論文,通科學生可以自己選題目。也就是說,要成為通科醫生至少需要學習9年,而專科醫生至少11年。在法國,一般只要有了醫學院畢業文憑,便可以行醫了。醫師公會(L'ordre des médecins)是決定醫生是否具有行醫資格並發放行醫執照的機構。它主要考慮各地區醫生的分布是否均衡,並杜絕有不良行為紀錄的醫生繼續行醫。

醫學院的學生畢業後到醫院工作,被稱作住院醫師(interne),職位相當於醫學院的助教,工作性質屬於培訓。工作兩年後,再寫一篇論文並獲得通過,才能由住院醫師升任主治醫師(chef de clinique),相當於講師。住院醫師的階段最長為4年,而且服務的部門和跟隨的教授每半年要換一次,避免了學術圈內「近親繁殖」。

從醫生的角度來說,在私立醫院(Clinique)或診所行醫的純收入高,但有客源、房租、器材投入等方面的壓力。因此,許多醫生選擇掛靠在公立醫院,每周有幾天在醫院上班,其餘時間在自己的診所或私立醫院工作。甚至有的一周只需來公立醫院上一次班,或只來參加每周的會議。好處是可以將需要長期治療的重症病人由自己的診所轉到公立醫院來,以減少成本壓力。另外,由於成立自己的診所或加入私立醫院的投入很高,所以剛入行的專科醫生一般選擇先做頂替醫生,以建立起較固定的病人網,即客源。而私立醫院也分封閉和開放式兩種,封閉式醫院的醫生數量是固定的,沒有空位不會招新人。想進入的醫生可以花錢購買醫生空位,但好的醫院非常昂貴,一個位置可達一兩百萬歐元。開放式的醫院則體現在醫生可帶自己的病人加入,然後向醫院交付一定費用。

醫科學生畢業後要留在醫學院工作,需要經過嚴格的考試。最後能成為醫學院教授的人少之又少,是真正的權威。他們的社會地位非常高,一般去世後才會重選。與之對應的是他們優厚的報酬,一般由兩部分組成,一份來自醫學院,一份來自醫院。

法國醫院里還有許多外聘的專家、學者和外國醫生等,他們被稱作pratician attaché,即「客座醫生」,一般都專長突出,醫術過硬。佟效貢醫生就被巴黎七大的Bichat醫院和Bizet私立醫院聘為了消化外科客座醫生。他對世界先進的肝膽碎石和腹腔鏡手術尤為擅長。他認為,法國醫學界對優秀外國醫生的才華有非常客觀的評價和高度的尊重。

醫生這一職業是需要不斷積累經驗並更新知識的。法國的通科醫生每年有定期的醫學院培訓,以掌握最新醫療技術和葯物。而專科醫生還要定期參加同行會診,如果有三次在會議上不發言,即會被認為專業落後,職位難保。

如何挑選醫生和醫院

在法國看病,挑選醫院固然重要,而挑選醫院里的醫生才是關鍵。尤其是新的醫療改革規定,今年7月1日起看病必須先經過自己的社區醫生(Médecin traitant,也叫家庭醫生或經手醫生),再由他推薦其它專科醫生,否則診療費無法按社會保險的最高額度報銷(精神病等專科除外)。

當然人人都希望找到語言溝通順利、藝術高明的醫生。所以一般都會選擇親友推薦的華人。這當然沒錯,但我們建議您同時考慮以下方面:

1,診所離您的住址較近。因為生病的人畢竟不願意花很多時間和體力去坐車看病,由於嫌醫生診所遠而懶得診治有時會延誤病情,甚至造成嚴重後果。如果沒有語言問題,您也可以藉助電話黃頁(Pages jaunes)或上網查詢住處附近的醫生。

2,醫生擁有充足的自由問診(consultation sans rendez-vous)時間。有的醫生很有名,正是因為這樣,找他看一次病甚至要提前一、兩個月預約,這對大部分患者來說是很不方便的。其實每個社區都有一些醫生每周有固定時段(比如周二和周五下午)接待沒有提前預約的病人,隨到隨看,就方便多了。

3,最好找熟悉你的病史的醫生。比如有的患者對某種葯物過敏,或服用某些葯品時會產生較大副作用而必須同時配合以別種治療。熟悉你的病史和體質的醫生會找到最好的方案,降低不必要的風險。

如果突然受傷或急症發作,則必須送去醫院看急診。巴黎大區公立醫院和私立醫院各有一百多家。Assistance publique為最大的醫療救助機構,或可稱為巴黎的「衛生局」(網址為www.aphp.fr,可在線查詢各醫院詳細信息),董事長即法國總統希拉克。該機構囊括多家公立醫院,在巴黎市就擁有幾萬張床位。

法國注重醫學經濟學,為了避免不必要的浪費,醫院的急診室白天幾乎全部開放,而且科類較全。但晚上的專科急診只有部分醫院才有。比如據佟醫生介紹,巴黎市居民夜間看眼科急診最好去巴黎聖母院旁邊的HOTEL DIEU醫院(1, place Parvis Notre-Dame,75004 PARIS),它還是專門的警察醫院和刑事案件傷情鑒定醫院;耳鼻喉科和頜面創傷去歐洲最大的PITIE-SALPETRIERE醫院(47-83, boulevard de l'Hopital,75013),或者北方火車站附近的LARIBOISIERE醫院(2, rue Ambroise-Paré,75010 PARIS),此外PITIE醫院還擁有血管外科、牙科、心臟外科的夜間急診。巴黎市郊的BEAUJON醫院(100, boulevard Général Leclerc 92110 CLICHY)擁有血管外科、手外科創傷、消化外科中的肝、膽、胰臟夜間急診;靠近巴黎西部布洛涅森林的AMBROISE-PARE醫院(92100 BOULOGNE-BILLANCOURT)也有血管外科夜間急診;燒傷可去COCHIN醫院(27, rue Faubourg Saint-Jacques 75014 PARIS);手外科創傷、心臟外科、尤其是傳染科,都可以去附屬於巴黎第七大學的BICHAT醫院(46, rue Henri-Huchard,75018 PARIS)。HOPITAL EUROPEEN GEORGES POMPIDOU(20-40, rue Leblanc 75015 Paris)也擁有手外科創傷、心臟外科急診。如果需要看兒科急診,尤其是腎病,則最好去NECKER兒科醫院(149, rue de Sèvres,75015 PARIS);看血液病和皮膚科急診去SAINT-LOUIS醫院(1, avenue Claude-Vellefaux,75010 Paris);腫瘤病和肝臟移植去巴黎南郊的PAUL-BROUSSE醫院(12, avenue Paul-Vaillant-Couturier,94804 VILLEJUIF),消化外科中的腸道病去SAINT-ANTOINE醫院(184, rue Faubourg Saint-Antoine,75012 PARIS);等等。如果不了解應去的醫院,可直接撥打急救電話15或112。

以上介紹的都是大型公立醫院。私立醫院的情況在此不便詳細介紹,其特點主要有:80%的私立醫院都是外科醫院,但只有大型私立醫院才有重症監護(service reanimation)。私立醫院只有主治醫師,可保證較高的治療水平,並可以直接指定名醫做手術等等。

華人在法就醫誤區及建議

除此之外,華人在法國就醫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或誤區可能還有:

1,語言不通。對此,我們建議法語不夠流利的朋友最好找語言表達較好的親友陪同去看病。再不然,可在家中准備一份法語的書面說明,將症狀詳細地描述一下,包括症狀表現、發作的時間、頻率、服用過的葯品、吃過的可能對病情有影響的食品等等。家中也要常備一本比較輕便的漢法詞典,如中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袖珍型《外研社·漢法分類詞彙手冊》,描述病症的一般日常用語都囊括在內。

2,不熟悉法國就醫習慣。在中國看病直接去醫院,而在法國看病一般是到社區醫生的診所,而且非急診均需要和醫生電話預約,去找一般醫院里的醫生看病也是如此,除非是在醫生的自由問診時段內。

3,就醫心理與法國人不同。華人一般希望詳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療方法,而法國患者則習慣於完全聽醫生安排。佟醫生就舉了個例子,說有個法國病人去醫院看病,醫生問他問他過去得過什麼病,他答不上來,讓醫生去查病歷或問他過去的醫生。醫生又征詢他的意見要不要動手術,他只有一句話:「應該您來決定,因為您是醫生。」這在法國是很常見的,而在中國卻較難想像。手術前的簽字也是如此,在法國,成年人手術前只要自己簽字同意就可以了,兒童需要其監護人簽字。但在中國則還需要病人家屬甚至單位領導簽字。在2002年的Kouchner法生效之前,法國的醫生甚至有權利不向病人解釋治療方法和所用的葯物。但現在,法國的所有患者均有權利查詢自己的病歷和所有有關治療的信息。

4,希望直接找專科醫生治療。其實,患者常常只是憑猜測認為自己應當去看哪一科的醫生,但可能判斷並不準確,因而導致誤診或拖延治療。另外,法國有一些專科醫生(如神經、內分泌、心臟科等)都要求病人先去找通科醫生完成前期檢查,才會根據具體情況加以治療。所以,看病的第一站務必是找自己的社區醫生,咨詢各種醫療信息和轉院也都少不了通過他們。另外,所有有關醫療制度方面的信息可向自己的社區醫生或社會保險管理部門咨詢。比如在法國,有社會保險者均可享受每5年一次的全面體檢(包括造相、心電圖、驗血等),50歲以上的女性每3年享受一次免費乳腺造影,具體體檢地點可詢問保險部門。

華人在法國就醫所遇到的主要問題或誤區有:
1.語言不通。對此,我們建議法語不夠流利的朋友最好找語言表達較好的親友陪同去看病。再不然,可在家中准備一份法語的書面說明,將症狀詳細地描述一下,包括症狀表現、發作的時間、頻率、服用過的葯品、吃過的可能對病情有影響的食品等等。家中也要常備一本比較輕便的漢法詞典,如中國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出版的袖珍型《外研社·漢法分類詞彙手冊》,描述病症的一般日常用語都囊括在內。
2. 不熟悉法國就醫習慣。在中國看病直接去醫院,而在法國看病一般是到社區醫生的診所,而且非急診均需要和醫生電話預約,去找一般醫院里的醫生看病也是如此,除非是在醫生的自由問診時段內。
3. 就醫心理與法國人不同。華人一般希望詳細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療方法,而法國患者則習慣於完全聽醫生安排。佟醫生就舉了個例子,說有個法國病人去醫院看病,醫生問他問他過去得過什麼病,他答不上來,讓醫生去查病歷或問他過去的醫生。醫生又征詢他的意見要不要動手術,他只有一句話:「應該您來決定,因為您是醫生。」這在法國是很常見的,而在中國卻較難想像。手術前的簽字也是如此,在法國,成年人手術前只要自己簽字同意就可以了,兒童需要其監護人簽字。但在中國則還需要病人家屬甚至單位領導簽字。在2002年的Kouchner法生效之前,法國的醫生甚至有權利不向病人解釋治療方法和所用的葯物。但現在,法國的所有患者均有權利查詢自己的病歷和所有有關治療的信息。
4. 希望直接找專科醫生治療。其實,患者常常只是憑猜測認為自己應當去看哪一科的醫生,但可能判斷並不準確,因而導致誤診或拖延治療。另外,法國有一些專科醫生(如神經、內分泌、心臟科等)都要求病人先去找通科醫生完成前期檢查,才會根據具體情況加以治療。所以,看病的第一站務必是找自己的社區醫生,咨詢各種醫療信息和轉院也都少不了通過他們。另外,所有有關醫療制度方面的信息可向自己的社區醫生或社會保險管理部門咨詢。比如在法國,有社會保險者均可享受每5年一次的全面體檢(包括造相、心電圖、驗血等),50歲以上的女性每3年享受一次免費乳腺造影,具體體檢地點可詢問保險部門。

8. 人均床位 世界排名

人均床位世界拆派排名如下:

美國,每10萬人有34.7張。

德國,每10萬人有29.7張。

義大利,每10萬人12.5張。

法國,每10萬人11.6張。

韓國,每10萬人10.6張。

西班牙,每10萬人9.7張。

日本,每10萬人7.3張。

英國,每10萬人6.6張。

中國,每10萬人3.6張。

印度,每10萬人2.3張。

世界上公認最好的十家醫院。

1、梅奧診所

梅奧診所,是世界著名的私立非營旅孫賀利性醫療機構,於1863年由梅奧醫生在明尼蘇達州羅切斯特市創建,是世界最具影響力和代表世界最高醫療水平的醫療機構之一。

它是全美規模最大、設備最先進的綜合性醫療體系,同時擁有自己的醫學院和涵蓋周邊幾個州的數十家醫療診所,其臨床專家及科學家已達2700多名,57個研究中心。

2、克利夫蘭診所

克利夫蘭醫學中心是世界最著名醫療機構之一,機構集合醫療、研究和教育三位一體,提供專業醫療和最新治療方案的非營利性機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始建於1921年2月28日,隸屬於俄亥俄州一家非營利性公司——克利夫蘭臨床基金會,並由其經營。

3、新加坡中央醫院

新加坡中央醫院是新加坡的公立醫院,建於1821年,是新加坡最好的醫院之一,也是新加坡規模最大,歷史最悠久的醫院,該院擁有29種醫學專科,是全國的專科服務中心,每年為超過100萬名患者提供醫療服務。

4、約翰·霍普金斯醫院

約翰·霍普金斯醫院,位於美國馬里蘭州巴爾的摩市的一家醫院,和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共享一個校區。

該醫院的衛生系統包括6家學術性和營利性醫院,4家醫療和外科中心以及40多個患者護理中心,每年接收多達300萬名患者,已連續24年被《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評為全美最佳醫院。

5、夏里特醫院

柏林夏里特醫學院,是歐洲最大的大學附屬教學醫院。該醫學院作為一家綜合性醫院,服務范圍包括了現代醫學的各個領域,並能夠為幾乎任何診斷提供合適的治療。

這里有大約100家診療所和研究所,總共17家柏林夏里特醫學院中心匯聚了大量的醫學專家,全球各種疾病症狀都能夠在這里接受診治。

6、麻省總醫院

麻省總醫院,建立於1811年,坐落於美國波士頓,是一家綜合型的醫院。麻省總醫院是美國歷史悠久的醫院之一,也是哈佛大學醫學院下屬的教學醫院。麻省總醫院主導著全美規模最大的以醫院為基礎的研究項目,年度研究經費超過6億美金,至今已產生了13位諾貝爾獎獲得者。

7、多倫多綜合醫院

多倫多全科醫院,位於加拿大安大略省多倫多市,是市內一座主要教學醫院,亦是大學醫療網路的一分子,與多倫多大學醫學院關系密切。這里是加拿大最大、資金最充足的研究機構,也是北美最大的移植中心。

8、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

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是支撐起日本近代醫學教育的富有歷史與傳統的醫院。東京大學醫學部附屬醫院除凱姿了推進醫學研究和臨床實踐,還負責日本頂級醫生和研究人員的教育,截至目前,這里培養的優秀醫學界人才輩出,為日本的醫療做出不可磨滅的貢獻。

9、洛桑大學附屬醫院

洛桑大學附屬醫院,位於瑞士洛桑日內瓦,是服務瑞士公民的教學醫院,在許多領域進行著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研究,包括生物技術領域和醫療用材領域。

10、舍巴醫療中心

以色列舍巴醫療中心,建於1948年,是以色列乃至中東地區規模最大、最全面的醫療中心,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每年為超過100萬名患者提供服務。

9. 醫學留學哪個國家最好

醫學生留學推薦國家:

(一)美國:美國有滾物野很多醫學院校,每個學校都有很好的實力,所以很難選擇。然而,作為世
界上最大的醫療體系和最先進的醫療技術的發源地,美國在醫學領域有許多優勢和特點。

優勢:

美國的大學主要是私立大學,所以成本相對較低;而公立大學的學費較高。

美國大學的醫學院都有自己的附屬醫院和教學醫院,可以為學生的臨床實踐提供更多的機會和
保障;在美國學習醫學的學生也可以申請實習!

(五)日本:

日本地理位置優越,日本生活成本低,日本醫療服務水平高,日本社會福利待遇好。這些都是
吸引大家去日本的原因~~但是過去在日本學醫需要學生有一定的語言基礎,日語能力要過硬。

(六)德國:

德國是世界上最早建立現代西醫的國家之一。德國的醫生數大喊量居世界第一。德國的醫療服務水
平也很高。在德國學習臨床醫學是一個很好的選擇。

(七)法國:

法國的醫療保健體系非常健全。法國有著悠久的高等教育歷史。法國公共衛生事業發達醫療衛
生服務體系完善。總之,法國是一個非常適合學習和生活的國家。

(八)新加坡:

新加坡政府對外國學生的政策非常開放,只要螞伍成績合格,就可以申請獎學金去新加坡留學。

10. 留學法國,你知道法國醫保那些事嗎

在歐洲,高昂的醫療費用讓很多留學生感到害怕,好像看一次病就相當於破產一次。其實,歐洲很多國家的醫療保險已經相當健全,大部分花費都可以報銷,所以即使生了病也沒有想像的那麼可怕,法國也是如此。今天一分錢就帶大家扒一扒醫療保險那些事兒。

法國的醫療保險有兩種,第一種是基礎的主險,也就是社會醫療保險(Sécurité Sociale),是強制性的,可獲得最高70%的報銷額度,在法生活的人都必須辦理,留學生也不例外;第二種是額外補充的副險,即補充醫療保險(Mutuelle),是自願購買的,完全或部分覆蓋社會醫療保險報銷之後剩下的費用。

急診及夜間值班
如在法國遇到車禍、心臟病發、早產等突發性需治療的緊急情況,需要去急診就醫。為保證醫葯緊急服務,法國城鄉各地都採用醫生和葯劑師值班制度。有關值班醫生和葯劑師的名單可以向葯房詢問或在地方報紙的服務欄中查找。

總體來說,法國的醫療體系和國內是有不小差別的,比如法國的醫院是不售葯的,醫院的葯房只負責病人在醫院期間的治療用葯,所以醫生開處方後要自己去葯房買葯;再比如一些在國內可以看急診、輸液的情況,像突發高燒,在法國即使你叫急救醫生(SOS Médecin)來家裡看病,通常也只會給你開葯、要求好好休息,而不是輸液降燒。因此十分建議大家在購買保險時順便向保險公司了解一下特殊情況的基本處理方法,以備不時之需。

不論身在何處,健康和安全永遠是第一位的。請大家牢記以下應急電話號碼,萬一在法國遇到緊急情況時可以立即使用:
1. 緊急醫療救護處 (SAMU):15
2. 24小時在線,急救醫生(SOS Médecin):3624
3. 歐洲通用緊急呼救電話:112

【法蘭西一分錢】 法國本地資訊博主,擅長買買買,從日常生活到精品小眾,不怕剁手吃土,只想物有所值。 ID:francepromo

閱讀全文

與法國醫療水平怎麼樣了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