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事件概要
英法聯軍劫掠圓明園事件發生後,為什麼還要將園林燒毀?圓明園又稱圓明三園,清代的大型皇家園林。圓明園坐落在北京的西北郊,與頤和園相鄰。因為圓明園與長春園、綺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
不管是什麼原因,英法聯軍燒毀圓明園對我們來說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么宏偉的建築被焚毀,的確令敬橋我們心痛。2. 圓明園中的寶貝被英法聯軍搶走之後都現在都在哪兒了
圓明園當年被掠奪的寶物現今大多數蔽兆在英法兩國的博物館或圖書館,私人藏家手中也有一定的珍藏,日本,美國的博物館或圖書館也有可觀收藏。歐洲其他各國的博物館或圖書館也有少量收藏。
一,英法聯軍侵佔圓明園的過程: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
1860年10月18日,火燒圓明園。
二,圓明園簡介:
北京最大型的公園之一。圓明園坐落在北京西郊,與頤和園毗鄰,由圓明園、長春園和綺行帆春園組成,所以也叫圓明三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面積五千二百餘畝,一百五十餘景。建築面積達16萬平方米,有「萬園之園」之稱。
圓明園始建於1709年(康熙48年),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禛的。1744年雍正即位後,拓展原賜園,並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期間除對圓明園進行局部增建、改建之外,還在緊東鄰新建了長春園,在東南鄰並入了萬春園, 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1860年英法聯軍洗劫圓明園,文物被劫掠,同治帝時欲修復圓明園,後因財政困難,被迫停止宏帶租,改建其他建築。八國聯軍之的毀滅打擊中,終變成一片廢墟。
3. 英法聯軍毀掉了圓明園的什麼
1856年10月,英國和法國在沙皇俄國和美國的支持配合下,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1860年10月6日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住在園內的常嬪受驚身亡。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法聯軍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15]
共5張
抗英法聯軍英雄馮婉貞
1860年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崙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英法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敬做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15]
圓明園可搶的東西實在太多。據一個英軍目擊者稱,在整個法軍營帳內滿堆著很多裝潢異常華麗的各色鍾表,在士兵的帳篷周圍,到處都是綢緞和刺綉品。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國二等帶兵官,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
英法侵略者究竟搶走了圓明園多少寶物,由於園內的陳設及其賬目都一並被搶毀一空,所以已永遠無法說清。以下資料或許可藉以管中窺豹。清室史料表明,圓明園內當時僅陳列和庫存的歐洲各式大小鍾表即達441件,劫後倖存的只有一件大鍾。事後查繳被土匪搶走和侵略軍「委棄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達1197件,這充其量只不過是園內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據當時《泰晤士報》一則通訊稱:「據估計,被劫掠和被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600萬鎊。」實際上,被英法侵略軍搶走和破壞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實屬無價之寶。這摧殘人類文化的滔亮歲衡天大罪,實在令人發指![16]
共38張
長春園遠贏觀遺址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
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涌進圓明園,縱情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藍瓷瓶;有的貪戀綉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鍾;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藍寶石、珍珠和水晶石等珠寶;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一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里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3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蹋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雀脊們帶著大斧,把傢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
當1860年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的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瘡痍。[15]
1860年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命令米切爾中將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3500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
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驚」,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戰俘,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15]
1860年10月18日,3500名英軍沖入圓明園,縱火焚燒圓明園,大火三天三夜不滅,煙雲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被一齊付之一炬。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圓明園及附近的清漪園、靜明園、靜宜園、暢春園及海淀鎮均被燒成一片廢墟,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成為世界文明史上的暴行。
4. 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後是怎麼做的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聯軍繞經北京城東北郊直撲圓明園,當時,僧格林沁、瑞麟殘部在城北一帶稍事抵抗,即行逃散。法軍先行,於當天下午經海淀,10月6日傍晚,侵略軍闖入圓明園大宮門。此時,在出入賢良門內,有二十餘名圓明園技勇太監同敵人接仗,「遇難不恐,奮缺絕力直前」,但終因寡不敵眾,圓明園技勇「八品首領」任亮等人以身殉職。至晚7時,法侵略軍攻佔了圓明園。管園大臣文豐投福海而死。 10月7日,英法侵華頭目闖進圓明園後,立即「協派英法委員各三人合議分派園內之珍物。」法軍司令孟托邦當天即函告法外務大臣:「予命法國委員注意,先取在藝術及考古上最有價值之物品。予行將以法國極罕見之物由閣下以奉獻皇帝陛下(拿破崙三世),而藏之於法國博物院。」英國司令格蘭特也立刻「派軍官竭力收集應屬於英人之物件。」法英侵略軍入園的第二天就不再能抵抗物品的誘惑力,軍官和士兵們都成群打伙沖上前去搶劫園中的金銀財寶和文化藝術珍品。 圓明園可搶的東西實在太多。據一個英軍目擊者稱,在整個法軍營帳內滿堆著很多裝潢異常華麗的各色鍾表,在士兵的帳篷周圍,到處都是綢緞和刺綉品。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國二等帶兵官,因在圓明園劫掠致富,享用終身,得了個「中國詹姆」的綽號。 圓明園
英法侵略者究竟搶走了圓明園多少寶物,由於園內的陳設什物及其帳目都一並被搶毀一空,所以已永遠無緩含法說清。以下資料或許可藉以管中窺豹。清室史料表明,圓明園內當時僅陳列和庫存的歐洲各式大小鍾表即達441件,劫後倖存的只有一件大鍾。事後查繳被土匪搶走和侵略軍「委棄道途」的一部分失散物件即達1197件,這充其量只不過是園內物件的千分之一二。據當時《泰晤士報》一則通訊稱:「據估計,被劫掠和被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600萬鎊」。實際上,被英法侵略軍搶走和破壞的物件,有很大一部分實屬無價之寶。這摧殘人類文化的滔天大罪,實在令人發指! 據參與的目擊過劫掠現場的英法軍官、牧師、記者描述:軍官和士兵,英國人和法國人,為了攫取財寶,從四面八方涌進圓明園,縱倩肆意,予取予奪,手忙腳亂,紛紜萬狀。他們為了搶奪財寶,互相毆打,甚至發生過械鬥。因為園內珍寶太多,他們一時不知該拿何物為好,有的搬走景泰蘭瓷瓶,有的貪戀綉花長袍,有的挑選高級皮大衣,有的去拿鑲嵌珠玉的掛鍾。有的背負大口袋,裝滿了各色各樣的珍寶。有的往外衣寬大的口袋裡裝進金條和金葉;有的半身纏著織錦綢緞;有的帽子里放滿了紅藍寶石、珍珠和水晶石;有的脖子上掛著翡翠項圈。有一處廂房裡有堆積如山的高級綢緞,據說足夠北京居民半數之用,都被士兵們用大車運走。-個英國軍官從一座有500尊神像的廟里掠得一個金佛像,可值1,200英鎊。一個法國軍官搶劫了價值60萬法郎的財物。法軍總司令孟托邦的兒子掠得的財寶可值30萬法郎,裝滿了好幾輛馬車。一個名叫赫利思的英軍二等帶兵官,一次即從園內竊得二座金佛塔(均為三層,一座高7英尺,一座高6.4英尺)及其他大量珍寶,找了7名壯夫替他搬運回軍營。。侵略者除了大肆搶掠之外,被他們糟踏了的東西更不計其數。有幾間房子充滿綢緞服裝,衣服被從箱子拖出來扔了一地,人走進屋裡,幾乎可遮沒膝蓋。工兵們帶著大斧,把傢具統統砸碎,取下上邊的寶石。一些人打碎大鏡子,另一些人兇狠地向大燭台開槍射擊,以此取樂。大部分法國士兵手掄木棍,將不能帶走的東西全部搗碎。當10月9日,法國軍隊暫時撤離圓明園時,這處秀麗園林,已被毀壞得滿目狼瘡。 火燒圓明園 正當清政府對侵略者屈膝退讓,答應接受全部「議和」條件,擇日簽約時,英國侵華頭目額爾金、格蘭特,為了給其侵華行為留下「赫然嚴厲」的印象,使清政府「惕然震驚」,竟借口其清政府逮捕公使和劣待戰俘,悍然下令火燒圓明園。額爾金想通過燒毀圓明園傳遞這樣一個信息:應該為逮捕公使和劣待俘虜等暴行擾扮笑負責的是中國皇帝和他的走卒,而不是中國老百姓。報復行動的前幾天,額爾金命令在北京全城張貼如下公告,宣示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目的:「任何人——哪怕地位再高——犯下欺詐和暴行以後,都不能逃脫責任和懲罰;圓明園將於(1860年10月)18日被燒毀,作為對中國皇帝背信棄義的懲罰;只有清帝國政府應該對此負責,與暴行無關的百姓不必擔心受到傷害。」(譯自英文) 10月18日、19日,三四千名英軍在園內到處縱火,大火三晝夜不熄,煙雲籠罩北京城,久久不散。這座舉世無雙的園林傑作被一齊付之一炬。事後據清室官員查奏,偌大的圓明三園內僅有二三十座殿宇亭閣及廟宇、官門、值房等建築倖存,但門窗多有不齊,室內陳設、幾案均盡遭劫掠。自此同時,萬壽山清漪園、香山靜宜園和玉泉山靜明園的部分建築也遭到焚毀。 據有關材料記載,10月18日,英國侵略軍燒毀安佑宮時,因他們來得突然,主事太監又反鎖著安佑宮的大門,所以,當時有太監、宮女、工匠等共300人,被活活燒死在安佑宮。 圓明園陷入一片火海的時候,額爾金得意妄行地宣稱:「此舉將使中國與歐洲惕然震驚,其效遠非萬里之外之人所能想像者」。放火的主使者把這種行徑看作了不起的業績,而全世界的正直人們卻為這野蠻的罪行所激怒。雨果在1861年寫道:「有一天,兩個強盜闖進了圓明園,一個洗劫,另一個放火。似乎得勝之後,便可以動手行竊了……兩個勝利者,一個塞滿了腰包,這是看得見的,另一個裝滿了箱篋。他們手挽著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歐洲。 「將受到歷史制裁的這兩個強盜,一個叫法蘭西,另一個叫英吉利。」這段話代表著千百萬正直人的心聲。
5. 英法聯軍合搶圓明園,為何後面英軍看不起法軍
這是因為法國首先到達圓明園,法國到達之後,要對這些金錢的誘惑,就率先洗劫一輪,英軍到達之後,看到法軍的作為,就非常鄙視在,所以英軍看不起法軍。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清朝扣押英法兩軍猛神共20個俘儒,將這些俘虜囚禁在圓明園中。其實這兩個國家的本質都是一樣,因為是他們共同洗劫圓明園,並且用一場大火燒毀了圓明園,這就是他們的紳士作為,真是,讓人感到非常的鄙夷。
中華歷史上的悲痛火燒圓明園可以說是讓中國讓世界失去了一個文化寶庫,這也是歷史上最惡劣、最野蠻的文化毀滅行為,那些自認為很有修養的西方人,最後都變成了一個個強盜。如今圓明園只剩下殘垣,而且那些殘遠中可以看出圓明園曾經是多麼的美麗,這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污點,也是世界上的一個痛點。
6. 圓明園被英法聯軍搶劫了幾天火燒了幾天
1860年鬧啟10月6日傍晚,侵略軍檔斗闖入圓明園大宮門。。從第二天開始,軍官和士兵就瘋狂地進行搶劫和破壞。為了迫使清政府盡快接受議和條件,英、法聯軍洗劫兩天後,向城內開進。
1860年10月11日英軍派出1200餘名騎兵和一個步兵團,再次洗劫圓明園,英液蠢如國全權代表詹姆士·布魯斯以清政府曾將巴夏禮等囚於圓明園為借口,將焚毀圓明園列入議和先決條件。命令米切爾中將10月18日率領侵略軍三千五百餘人直趨圓明園,縱火焚燒。這場大火持續了三天三夜。
7. 為何英法聯軍搶劫圓明園後,十天以後才把圓明園燒毀
英法聯軍搶劫圓明園後,十天以後才把圓明園燒毀的原因是巴夏禮事件(轟動西方的外交沖突)。
從1860年10月6日開始,在北京的英法聯軍到圓明園里一直持續地洗劫了三天,然後各自搶走天價的各種寶貝,然後高高興興地撤離了被洗劫一空的圓明園。同年的10月18日,三千五百名英軍卻又重新回到圓明園,然後一把火燒了這個園子。
火燒圓明園是歷史上最野蠻最惡劣的文化毀滅行慎慧為,法國人說這就如同同時毀了盧浮宮和法國國立圖書館。
8. 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的經過是怎樣的
一、爆發原因: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
二、經過:
1、1856年,英國借口廣東水師在廣州黃埔捕捉中國船「亞羅」號上的海盜,派兵進攻廣州。法國借口法籍天主教神甫馬賴在廣西西林被殺,亦出兵入侵中國。
2、1858年5月20日英法聯枝帆軍炮轟大沽炮台後,清政府在英法侵略者威逼恐嚇下,分別與俄、英、法、美簽訂《天津條約》。
3、第二次大沽口之戰英法聯軍慘遭失敗。1860年英法聯軍由北塘登陸,進占天津後攻入北京,搶劫焚毀圓明園。清廷派奕欣為全權大臣議和,簽訂中英、中法《北京條約》。
三、結果:英法聯軍撤離,清政府與侵略者簽訂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大量國土被割讓,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化進一步加深。
四、影響:
1、政治上,它使中國損失了更多的主權和領土,中國喪失了100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2、經濟上,外國侵略勢力擴張到中國沿海各省,並伸向中國內地,方便了列強傾銷商品,掠奪廉價原材料和勞動力,使中國受到資本主義經濟的侵略性沖擊。
3、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會進一步加深。
第二次鴉片戰爭是英、法在俄、美支持下聯合發動的侵華戰爭。是英國與法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擴大在華侵略利益、趁中國太平天國運動之際,以亞羅號事件及馬神甫事件為借口,聯手進攻清朝政府的戰爭。
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了北京,清帝逃往承德,英法聯軍闖入圓明園並掠奪珠寶、將其焚毀。戰爭中沙俄出兵後以「調停有功」自居,並脅迫清政府割讓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從而成為最大的贏家。戰爭以清政府被迫簽訂《北京條約》結束。
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先後簽訂《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俄《璦琿條約》等游旁和約,列強侵略更加深入神搭橡。中國因此而喪失了東北及西北共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戰爭結束後清政府得以集中力量鎮壓了太平天國,維持統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