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人為什麼不打包剩菜

法國人為什麼不打包剩菜

發布時間:2023-05-29 15:04:52

① 有人說在餐廳吃飯不應該把吃剩的菜打包,理由是什麼

讓我們來看看法國人是如何看待包裝行為的。為什麼法國人不敢打包剩菜?法布里斯·莫亞在法國里昂做了12年的法國「勢利小人」,他不介意客人打包他們不能吃的食物,但這種事很少發生。他告訴《紐約時報》平均每周有500人來吃飯,最多隻能有一個人打包。根據法國政府最近發布的一份報告,法國每年因食物浪費損失200億歐元(1378億元人民幣)。起草該報告的社會黨議員伽羅瓦認為,這意味著「食品生產和消費體系的危機」。伽羅瓦提出的36項建議中,包括推廣餐後打包的「狗食袋」。

"他認為這種習慣使得法國人根本不需要打包。"如果你不能吃自己的食物,並把它裝在袋子里四處炫耀,你肯定會遭到來自四面八方的譴責。這就像不知道如何說「謝謝」或者不為女士開門一樣粗魯,這證明一個人的家庭教育不好。法國法律不允許我們允許顧客將食物帶出餐館。如果顧客因這些剩菜食物中毒,他們可以起訴餐廳,餐廳老闆將承擔責任。「在法國餐飲業,關於包裝的爭論已經持續了許多年,洛朗說,這完全是對法律的誤讀。"

② 法國留學 留學生活一定要注意當地飲食文化

法國留學“分餐”的手虧讓吃法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浪費現象。首空早先,每人根據自己的胃口大小“量力而行”,不必為別人操心。另外,飯店免費提供麵包和水,這可起到“補差”的作用。如果有人單吃一個套餐還不夠,則可多吃點麵包。既使是點的同樣的菜,其分量也有“伸縮性”。比如,如果客人點了一份乳酪,侍者可能會端上一個由不同乳酪組成的大拼盤,客人根據自己剩餘的胃口來“自助”,要幾種都無所謂,只要能吃完就行。有的餐廳還在菜單上註明了菜的分量,或是標明供幾個人享用,以避免客人不小心多點而造成浪費。值得一提的是,法國人在朋友聚餐時實行“AA制”,每人結賬時將自己點的菜從賬單中選出來。一次同幾位朋友吃飯時,光埋單就花了近一個小時。在這種習俗下“撮飯”,是很難出現浪費情況的。 一頓飯吃三四個小時,無論如何也不會剩下

法國人中午很少回家吃飯,因為午休時間有限,很多人喜歡找個小飯館吃個大沙拉,或是買份三明治。晚餐則不同,往往要挑選一家舒適溫馨的餐廳,同家人或朋友慢慢享用。雖然點的東西比午餐豐盛,但法國人的晚餐一吃就三四個小時,這種長時間“作戰”往往就一邊吃一邊消化了,所以很少出現剩菜的情況,許多人吃完菜後往往還用麵包將盤中的湯湯水水蘸干,並一齊送下肚。

請客不一定非要去餐館,在家裡招待更顯盛情

法國人請客往往不上飯館,尤其是請好朋友時,更是要在家裡做頓飯,以顯示對客人的盛情。同中國的大吃大喝相比,法國的家宴方式就顯得比較“摳”了。雖然也有冷盤、主菜、乳酪和甜點,但每道菜都是“自助”,主人會將菜盤在桌子上轉一圈,每人想吃多少就盛多少,主人不會勸你多吃一碗。記者有畢局一次還遇上了一次“速凍席”,所有吃的東西都是從速凍食品超市買來的,放在微波爐里加熱後就端上桌了。當然,公司請客時則在餐廳吃飯。記者曾應邀到一家“米其林二星餐廳”吃飯,那頓飯則遠遠不止四道菜,前後足有十來道。不過,每道菜的量並不大,只是做得非常精緻。自始至終吃下來,既大飽了口福,也沒有浪費什麼東西。

③ 中外商務禮儀的差異

中外商務禮儀的差異

引導語:中西方商務禮儀之間有很大的差別,隨著各國經濟貿易往碧穗來日益頻繁,學習中西方禮尚交往之間的習慣差異是很有必要的,下面是我為你帶來的中外商務禮儀的差異,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一)國際轎慎商務禮儀的八大要點

1.了解和尊重各國的特殊習俗。出國前最好是多查閱些有關訪問國資料,了解其特殊的風俗習慣和禮節;否則會使訪問國的主人誤以為對他們不尊重,以致整個商務訪問活動賓主雙方不愉快,甚至徹底失敗。

2.見面要有禮有節。一般在做自我介紹時要先講自己的身份,然後請教對方。此外,國際上往往在互相介紹時有交換名片的習慣。

3.參加商務活動要守時,因為出席商務活動抵達時間的遲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對訪問國主人的尊重程度。

4.參加宴請活動要有禮節。出席宴會應正點或提前二、三分鍾抵達,告辭時要等主賓退席後才能退席。確實有事需提早退席,應向訪問國主人道歉後悄悄離去。

5.選擇適當之稱呼方式。在國際交流中,一般在招呼上均稱先生、女士和小姐。但要注意在招呼地位高的官方人士時,要選用「閣下」或稱呼其「職銜」方式。

6.帶備適當之禮品。在國外,大多數商業機構有鼓勵或禁止送禮,有時贈送禮品會使訪問國主人處於一種在道德上進退兩難的境地。但適當之友誼禮品,如國產的一些很有特色且花銷不大的紀念品或帶有公司標志的小禮品等都具有獨到的意義。

7.穿著服飾要合適。參加商務活動或宴請,正統的西服和領帶是必要的,對女士來說一般也應著禮服或西服。

8.交流方式要注意。在國外幾乎所有的會談都是英語,如果語言上有障礙,可隨團帶備或在當地聘請一位翻譯。此外,在多數會談中,開場白都非常簡短,交流也都很快進入正題;切忌在會議中斜靠在椅子上,或把手放在頭後面,或二、三人竊竊私語,或閉目小睡,或無精打采等,這些都是對交談雙方的不尊重並會引致反感。(二)國際商務交往中的饋贈常識

世界各國,由於文化上的差異,不同歷史、民族、社會、宗教的影響,在饋贈問題上的觀念、喜好和禁忌有所不同。只有把握好這些特色,在交往饋贈活動中才能達到目的。

亞洲國家的饋贈

亞洲國家雖然社會、民族、宗教情況有很大不同,但卻在饋贈方面有很多相似之處。

1.形式重於內容。對亞洲國家人士的饋贈,名牌商品或具有民族特色的手工藝品是上好的禮品。至於禮品的實用性,則屈居知識性和藝術性之後,尤其是日本人和阿拉伯人,非常重視禮品的牌子和外在形式。

2.崇尚禮尚往來,而且更願意以自己的慷慨大方表示對他人的恭敬。在亞洲,無論何地,人們都認為來而不往是有失尊嚴的,這涉及到自身形象。因此,一般人都傾向於先送禮品予他人。而且,收到禮品,在回禮時則常在禮品的內在價值、外在包裝上更下功夫,以呈現自己的慷慨和對他人的恭敬。

3.講究饋贈對象的具體指向性。選擇和饋贈禮品時十分注意饋贈對象的具體指向性,這是亞洲人的特點。一般說來,送給老人和孩子禮品常常是令人高興的,無論送什麼,人們都樂於接受。但若是送他人妻子禮品,則需考慮交往雙方的關系及對方的忌諱;如阿拉伯人最忌諱對其妻子贈送禮品,這被認為是對其隱私的侵犯和對其人格的侮辱。

4.忌諱頗多。不同國家對禮品數字、顏色、圖案等有諸多忌諱,如日本、朝鮮等對"4"字有忌,把"4"視為預示厄運的數字。而對9、7、5、3等奇數和108等數頗為青睞,對"9"及"9"的倍數尤其偏愛(但日本人不喜歡9)。阿拉伯人忌諱動物圖案,特別是豬等閉慧敬圖案的物品,而日本人則忌諱狐狸和獾等圖案。

西方國家的饋贈

西方國家與東方國家不同,在禮品的選擇喜好等方面沒有太多講究,其禮品多姿多彩。

1.實用的內容加漂亮的形式。西方人對禮品更傾向於實用,一束鮮花,一瓶好酒,一盒巧克力,一塊手錶,甚至一同游覽、參觀等,都是上佳的禮品。當然,如果再講究禮品的牌子和包裝,就更好了。

2.贈受雙方喜歡共享禮品帶來的歡快。西方人饋贈時,受贈人常常當著贈禮人的面打開包裝並表贊美後,邀贈禮人一同享受或欣賞禮品。

3.講究贈禮的時機。一般情況下,西方人贈禮常在社交活動行將結束時,即在社交已有成果時方才贈禮,以避免行受hui之嫌。

4.忌諱較少。除忌諱"13和星期五"這個災難之數和一些特殊場合(如葬禮),禮品的種類顏色等有一定講究外,大多數西方國家在禮品上的忌諱是較少的。

國際交往中饋贈舉例

由於各國文化的差異,社會、宗教的影響和忌諱,送禮成了一種復雜的禮儀。如果運用得當,送禮能鞏固雙方之間的業務關系;運用不當則會有礙於業務聯系。選擇適當的禮物、贈送禮物的時機以及讓收禮人做出適當的反應,都是送禮時要注意的關鍵問題。

1.亞洲國家

(1)日本:日本人有送禮的癖好,因此給日本人送禮,往往採取這樣的做法:即送對其本人毫無用途的物品以便收禮的人可以再轉送給別人,那個人還可以再轉送下去。日本人對裝飾著狐狸和獾的圖案的東西甚為反感。狐狸是貪婪的象徵,獾則代表狡詐。到日本人家裡作客,攜帶的菊花只能有15片花瓣,因為只有皇室徽章上才有16瓣的菊花。另外,選擇禮物時,要選購"名牌"禮物,日本人認為禮品的包裝同禮品本身一樣重要,因此要讓懂行的人把禮物包裝好。

(2)韓國:韓國商人對初次來訪的客人常常會送當地出產的手工藝品,要等客人先拿出禮物來,然後再回贈他們本國產的禮品。

(3)阿拉伯國家:在初次見面時送禮可能會被視為行hui;切勿把用舊的物品贈送他人;不能把酒作為禮品;要送在辦公室里可以用得上的東西。盯住阿拉伯主人的某件物品看個不停是很失禮的舉動,因為這位阿拉伯人一定會認為你喜歡它,並一定會要你收下這件東西。阿拉伯商人給他人一般都是贈送貴重禮物,同時也希望收到同樣貴重的回禮。因為阿拉伯人認為來而不往是有失尊嚴的問題,不讓他們表示自己的慷慨大方是不恭的,也會危害到雙方的關系。他們喜歡豐富多彩的禮物,喜歡"名牌"貨,而不喜歡不起眼的古董;喜歡知識性和藝術性的禮品,不喜歡純實用性的東西。忌諱烈性灑和帶有動物圖案的禮品(因為這些動物可能代表著不吉祥)。送禮物給阿拉伯人的妻子被認為是對其隱私的侵犯,然而送給孩子則總是受歡迎的。

2.歐美國家

歐洲國家一般只有在雙方關系確立後才互贈禮物。贈送禮物通常是此次交往行將結束時才進行,同時表達的方式要恰如其分。高級巧克力、一瓶特別好的葡萄酒在歐洲也都是很好的禮物。登門拜訪前則應送去鮮花(花要提前一天送去,以便主人把花布置好)。而且要送單數的花,同時附上一張手寫的名片,不要用商業名片。

(1)英國:在這里應盡量避免感情的外露。因此,應送較輕的禮品,由於花費不多就不會被誤認為是一種hui賂。合宜的送禮時機應定在晚上,請人在上等飯館用完晚餐或劇院看完戲之後。英國人也像其他大多數歐洲人一樣喜歡高級巧克力、名酒和鮮花。對於飾有客人所屬公司標記的禮品,他們大多數並不欣賞,除非主人對這種禮品事前有周密的考慮。

(2)法國:初次結識一個法國人時就送禮是很不恰當的,應該等到下次相逢時。禮品應該表達出對他的智慧的贊美,但不要顯得過於親密。法國人很浪漫,喜歡知識性、藝術性的禮物,如畫片、藝術相冊或小工藝品等。應邀到法國人家裡用餐時,應帶上幾支不加捆紮的鮮花。但菊花是不能隨便贈送的,在法國只是在葬禮上才用菊花。

(3)德國:"禮貌是至關重要的",故此贈送禮品的適當與否要悉心注意,包裝更要盡善盡美。玫瑰是為情人准備的,絕不能送給主顧。德國人喜歡應邀郊遊,但主人在出發前必須作好細致周密的安排。

(4)美國:美國人很講究實用,故一瓶上好葡萄酒或烈性酒,一件高雅的名牌禮物,一起在城裡共度良宵,都是合適的。與其他歐洲國家一樣,給美國人送禮應在此次交往結束時。

3.拉丁美洲國家

黑和紫是忌諱的顏色,這兩種顏色使人聯想到四旬齋。刀劍應排除在禮品之外,因為它們暗示友情的完結。手帕也不能作為禮品,因為它與眼淚是聯系在一起的。可送些小型家用電器,例如一隻小小的烤麵包爐。在拉美國家,征稅很高的物品極受歡迎,只要不是奢侈品。

(三)中外禮俗七不同

《禮記曲禮上》說:「入境而問禁,入國而問俗,入門而問諱」。隨著國際交往的頻繁和普遍,這就要求商務人士了解並得體運用國際商務禮儀,才能友好、真誠地進行交流、溝通和合作。

中國和西方國家商務交往最多。由於文化背景的不同,導致在具體禮儀上有很多截然不同的地方。具體來說有七個方面,必須首先有所了解。

1.對待贊美

中國和西方人在對待贊美的態度上大不相同。別人贊美的時候,盡管內心十分喜悅,但表面上總是表現得不敢苟同,對別人的贊美予以禮貌的否定,以示謙虛:「還不行!」、「馬馬虎虎吧!」、「那能與你相比啊!」、「過獎了!」等。而西方人對待贊美的態度可謂是「喜形於色」,總是用「 Thank you 」來應對別人的贊美。

2.待客和做客

中國人和人相處的時候,總是習慣從自己的角度去為別人著想。這表現在待客和做客上,盡責的客人總是盡量不去麻煩主人,不讓主人破費,因而對於主人的招待總是要禮貌地加以謝絕。比如,主人問客人想喝點什麼,客人一般會說「我不渴」或「不用麻煩了」;主人在餐桌上為客人斟酒,客人總要加以推辭,說「夠了,夠了」,而事實上,客人並不一定是不想喝,往往只是客氣而已。所以,稱職的主人不會直接問客人想要什麼,而是主動揣摩客人的需求,並積極地給予滿足。在餐桌上,殷勤好客的主人總是不停地給客人勸酒勸菜。所以,中國人的待客和做客場面往往氣氛熱烈:一方不停地勸,另一方則不停地推辭。

而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無論是主人還是客人,大家都非常直率,無需客套。當客人上門了,主人會直截了當地問對方「想喝點什麼」;如果客人想喝點什麼,可以直接反問對方「你有什麼飲料」,並選擇一種自己喜歡的飲料;如果客人確實不想喝,客人會說「謝謝!我不想喝」。在餐桌上,主人會問客人還要不要再來點,如果客人說夠了,主人一般不會再向客人勸吃請喝。

3.謙虛和自我肯定

中國人一直視謙虛為美德。不論是對於自己的能力還是成績,總是喜歡自謙。如果不這樣可能會被指責為「不謙虛」、「狂妄自大」。比如,中國學者在作演講前,通常會說:「我學問不深,准備也不充分,請各位多指教」;在宴會上,好客的主人面對滿桌子的菜卻說:「沒有什麼菜,請隨便吃」;當上司委以重任,通常會謙虛地說:「我恐怕難以勝任。」

而外國人特別是西方人沒有自謙的習慣。他們認為,一個人要得到別人的承認,首先必須自我肯定。所以,他們對於自己的能力和成績總是實事求是地加以評價。宴請的時候,主人會詳盡地向客人介紹所點菜的特色,並希望客人喜歡;而被上司委以重任的時候,他們會感謝上司,並表示自己肯定能幹好。

4.勸告和建議

無論是中國人,還是西方人,都喜歡向自己的親朋好友提一些友好的建議和勸告,以示關心和愛護。但中西方人在提勸告和建議的方式上卻有很大區別。

中國人向朋友提建議和勸告的時候,往往都非常直接,常用「應該」、「不應該」,「要」、「不要」這些帶有命令口氣的詞。比如,「天氣很冷,要多穿點衣服,別感冒了!」、「路上很滑,走路要小心!」、「你要多注意身體!」、「你該刮鬍子了!」、「你該去上班了!」等。

西方人在向親朋好友提勸告和建議的時候,措詞非常婉轉,比如,「今天天氣很冷,我要是你的話,我會加件毛衣」、「你最好還是把鬍子颳了吧。」一般來說,雙方關系越接近,說話的語氣越直接。但即使是最親密的人之間,也不會使用像我們那樣的命令語氣。否則,會被認為不夠尊重自己獨立的人格。

5.個人隱私權

西方人非常注重個人隱私權。在日常交談中,大家一般不會涉及對方的「私人問題」。這些私人問題包括:年齡、婚姻狀況、收入、工作、住所、經歷、宗教信仰、選舉等。同時,人們還特別注重個人的私人生活空間。別人房間里的壁櫥、桌子、抽屜,以及桌子上的信件、文件和其他文稿都不應隨便亂動、亂翻。假如別人在閱讀或寫作,也不能從背後去看對方閱讀和寫作的內容,即使對方只是在閱讀報紙或雜志。

空間距離上也很在意。即使在公共場所,大家都十分自覺地為對方留出一定私人空間。比如,排隊的時候他們總是習慣和別人保持 1 米以上的距離。我們的個人隱私觀念比較淡薄。特別是在親朋好友之間,大家喜歡不分你我,共同分享對方的私人生活。另外,長者往往可以隨意問及晚輩的私人生活,以顯示關心。

6.時間安排

西方人大多時間觀念很強,日程安排很緊湊。如果要拜會或是宴請西方人,一定要提前預約,預約時間通常在一周以上。如果你沒有預約而突然拜訪或是臨時約請對方,對方一般會拒絕你。而且,對於工作時間和個人時間有嚴格的區分。如果是工作交往,應選擇在對方的工作時間里進行;如果是私人交往,就要選擇在對方下班的時間里進行。

另外,時間上,忌諱日期 13 和星期五。特別既是 13 號又是星期五的日子,往往不安排任何外出事宜。

而中國很多人的時間觀念不是太強。沒有預約的突然造訪和臨時約請都相當普遍,即使提前預約也往往在一周以內。

另外,職業人在時間分配上往往公私不分,下班以後談公事或是上班時間談私事都是尋常之事。

7.禮尚往來

西方人不是很重視禮尚往來,盡管他們也常常在節日、生日和拜訪時向親朋好友贈送禮物。他們一般不看重禮品的價值,認為向朋友贈送禮物不是為了滿足朋友的某種需求,而只是為了表達感情。而中國人大多比較看重禮品的價值,禮品的價值一定程度上代表了送禮人的情意。

另外,在送禮的方式上,東西方也存在明顯的.差異。西方人在收到禮物的時候,一般要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禮物包裝,並對禮物表示贊賞。如果不當面打開禮物包裝,送禮人會以為對方不喜歡他送的禮物。

而中國大多不會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禮物包裝,除非送禮人要求對方這么做。這么做的目的是為了表示自己看重的是相互間的情誼,而不是物質利益,如果當著送禮人的面打開禮物包裝,就有重利輕義的嫌疑。

(四)中外商俗禁忌比較

1.數字禁忌比較

由於中外各自不同的文化傳統、宗教信仰、風俗習慣,逐漸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數字文化觀,對於不同或相同的數字,有不同的崇尚或禁忌習俗。

在西方最富有神秘性和迷信色彩的不祥數字是「13」,人們在高層建築和醫院病房的標號上對13都有意避開。有些航空公司沒有第13號班機,飯店沒有第13號房間等等。這可能與古代北歐關於煞神起源的傳說有關。相傳有12位北歐神祇聚餐,煞神不請自來,於是一桌坐了13尊神,餐後煞神搞惡作劇,害死了一位最受人尊敬的神靈。另外,《聖經》講出賣耶穌的猶大因為遲到,在最後的晚餐上也是第13個人。於是,13就成為了不吉利的數字。

「13」號又逢星期五,則更加不祥了。因為星期五在西方也被認為是凶日。這可能與《聖經》的某些記載有關。有些古手抄本記載亞當、夏娃被蛇引誘偷吃了禁果的時間就是星期五;耶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也是星期五。因此,這一天一直就被認為罪惡累累。而且在19世紀以前,星期五多曾是行絞刑之日,儈子手的薪金是13個金幣,絞環有13個繩圈,絞台有13級等等,正是如此多的歷史文化因子積淀,引起了許多西方人對數字「13」和星期五的恐懼、避諱。

「13」數字禁忌上,歐美主要是受基督文化的影響。在中國人的觀念中,並不忌諱「13」這個數字。

由於受儒家文化的影響,中國人特別崇拜「3」、「5」、「9」這幾個數字。

由於諧音的緣故,中國人還認為「6」與「8」是吉祥數字,由此還產生了吉祥數字經濟。

日本人忌「4」,他們認為這是一個表示死亡的數字。不僅在日常的出行、交通、住宿上忌諱,就是在商品包裝上,如果「4」只(個)組裝,也銷路不佳。

日本人也忌諱「9」,因為「9」在日語發音中與「苦」字音近,意味「9」會帶來苦難。同時,「4」與「9」相加的「13」,也在日本人的忌諱之中。

日本人還忌諱「6」,因「6」在日本是強盜的標志。

中國人眼中,「6」與「9」都屬於吉祥幸運數字。

2.顏色禁忌比較

紅色為中國文化中的基本崇尚色,源於古代對太陽的傳說。「紅」與太陽相關,象徵吉祥、喜慶、成功。在喜慶日子裡要掛大紅燈籠、穿紅色服飾。結婚要點紅蠟燭,新娘要用紅蓋頭巾。「紅紅火火」、「鴻(紅)運當頭」等是中國人的吉祥語。

但在西方,紅色常帶有貶義色彩,表示憤怒、殘酷、狂熱、災禍、血腥、暴力、恐怖,等等。比如英語中:「to see red」是「發怒、冒火」的意思;「to paint the town red」來源與古羅馬士兵用戰敗者的鮮血將所征服城市的牆壁塗紅,以示勝利,充滿血腥味。在英語中「in the red」是「to be losing money」的意思,漢語是「虧損、負債」,中世紀墨水是稀少珍貴物品,傳教士記賬時買不起墨水,只好用動物血來替代,今天所講的「財政赤字」就源於此。

日本最忌諱綠色,認為綠色是不祥之色。也不喜歡紫色,以為那是悲傷的色調。他們視白色為死亡的象徵,但同時也代表純潔。

日本人喜歡紅色,認為吉祥、幸福。每逢節日,都要吃紅豆飯。他們還溺愛黃色,認為黃色是陽光的顏色,給人以生存的喜悅和安全感。紅白相間或金黃相間的顏色也受歡迎。

3.圖案禁忌比較

菊花圖案是日本皇室家族的標志,日本人對它極為尊重,因此不在商品包裝設計、商標、商業廣告中使用。

菊花在中國則象徵高潔、與梅花、蘭花、竹子並稱「歲寒四友」。

日本人忌諱荷花圖案,他們視荷花為不祥之物,是「鬼花」,只能用於祭奠。

荷花在中國則大受歡迎,有「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香遠益清」的高潔君子之風;「荷」與「和」諧音,比喻為和和美美;「蓮」與「戀」諧音,故常象徵愛情,「並蒂蓮」更是比喻恩愛夫妻。

拓展閱讀

1. 當你被介紹的時候,一定要起身站立。

"起身站立可以幫助你建立存在感。如果你一直坐著,會很容易被人忽視。如果突然被介紹給其他人,讓你猝不及防,不能及時起身站立,你的身體應該前傾,表示如果可以的話你會起身。」

2. 使用你的全名。

在商務場合,你應該使用自己的全名,但是你要注意其他人希望自己怎樣被介紹給別人。

如果你的名字很長或者很難念,你可以考慮把名字改掉或縮短。你還可以考慮把名字的發音備注中在名片上。

3. 級別高的人或者是主人應該主動伸手與他人握手。

「在現如今的工作場合,主人或者級別高的人,不論性別,都應該主動伸手與他人握手」,Pachter在書中寫到:「但如果級別高的人沒有和你握手(一般都是考慮到性別的原因:女士主動伸手與他人握手),級別低的人應主動伸手與之握手。」

就是說,無論誰先伸手,都必須握手。「在美國,握手是一種商務問候。如果你想被別人認真對待,你必須要和別人握手,而且要正確的握手。」

4. 著裝得體。

"服裝,是非語言交際的一種重要形式,它可以提升一個人的職業聲譽也能損毀一個人的信譽。如果你想從你的著裝選擇上傳遞「專業」的信息,那你要時刻留意你將參加的活動、會議或是用餐的dresscode,以確保你的著裝符合標准。

5. 在一次談話中,說「謝謝」的次數不要超過2次。

說太多謝謝只會沖淡它的影響力,也讓你看起來多少有點無助。

6. 分開說謝謝。

如果你要發感謝便條,最好在24小時之內完成,並且給每一個你要感謝的人單獨一個便條。

使用電子郵件發送感謝便條既方便又快捷,切記不要群發。

7. 讓手機老老實實待兜里。

現代人和手機形影不離,人走哪就把手機帶到哪兒,但是你要記得在開會的時候避免拿出手機。

無論你的雙手多麼的被簡訊或郵件吸引,都不要在開會的時候掏出手機,你以為自己的行為很隱蔽,其實很容易被人發現,而且顯得很沒有素質。

而且,不要在開會的時候把手機擺在桌上。因為這是一種明顯的暗示:告訴和你一起開會的人,你隨時會因為電話那頭的人而忽略他們。

8. 絕不要為他人拉椅子。

為異性拉椅子似乎很正常很紳士,但是Pachter說:「在商務場合,不需要考慮性別因素。」

「無論男女,都應該自己拉開椅子。」

9. 不要交叉雙腿。

無論男女都會有這樣的動作,但是這樣的動作在商務場合容易讓人分心,而且太性感。

10. 當你指向某物的時候,記得並攏你的手指。

「指向某物的時候用整個手掌,而且要把手指並攏。如果你只用食指指向某物,這樣顯得很有侵略性。」 Pachter寫到。」「盡管男女都會這樣做,但是女性更傾向於用食指指物。」

11. 仔細檢查你的郵件收件人。

格外注意郵件的收件人姓名,因為很容易選錯名字,特別是那些你不想讓他們收到你郵件的人。

12. 記得用手撕開麵包。

Pachter說:「在商務用餐場合,絕對不要用刀切開麵包卷,而是用手撕開。」

13. 不要點太貴的菜。

假如你點了一個昂貴的牛排或龍蝦,會讓你看起來在佔主人的便宜。但是,如果你的主人推薦你點這些,你可以根據主人的推薦來點菜,但還是盡量不要選擇太貴的。酒也一樣。

另外,點「特色菜」的時候要格外小心,因為很多服務員在介紹特色菜的時候不會提價格。而特色菜的價格一般比普通菜餚貴10%-40%,但是你又不方便在商務場合詢問特色菜的價格。所以,最好避開。

14. 不要自己收拾餐盤。

你不是服務員,還是讓服務員來做他的工作吧。而且你早早的收拾餐盤,會讓和你一起用餐的人覺得你很著急甚至覺得你很粗魯。

15. 和你的客人選擇差不多的菜。

意思就是如果你的客人選擇了開胃菜和甜點,你也要選擇開胃菜或甜點。而不應該選擇主菜,這會讓你的客人感覺不舒服。

16. 絕對不要打包剩菜。

你是來談生意的,不是來打包剩菜的。你可以在家庭聚餐的時候打包食物,但是絕對不要在商務場合這樣做。

17. 知道如何正確放置盤子和餐具。

記得英文單詞左邊left有四個字母,而右邊right有五個字母。

Pachter寫到:

食物放在餐盤的左邊。食物food和左邊left的英文單詞都是四個字母。類似的,飲料放在餐盤的右邊,杯子glass和右邊right都有五個單詞,所以都放在餐盤的右邊。

左右原則也適用於你的餐具。你的叉子fork放在左邊,刀子knife和湯勺spoon放在右邊,因為它們都有五個字母。

另外,還有一個BMW原則可以幫助你記得如何放置盤子和杯子,BMW在這里的意思是麵包bread,飯meal,和水water,所以記得你的麵包和黃油的盤子放在左邊,中間放主食meal,右邊放水杯。

18. 主人付賬。

「如果你邀請他人用餐,你就是主人,主人負責買單結賬,不論你是男性還是女性。但是如果你的男性客人想付賬,女性主人可以說:'不是我請客,是公司買單。' 或者借口上洗手間的時候提前買單。這招同樣適合男性。」

「當然,如果男性客人一定要堅持付款,那就讓他付吧,沒必要為此爭的面紅耳赤。」

19. 准備一個有禮貌的離場。

如果你要離場,不要默默的離開,你可以提前准備好離場台詞,例如很高興見到你,和你聊天很愉快,或者期待下次與您會面等等。

;

④ 在餐廳里吃剩的剩菜是否要打包

打包是節儉的,節儉又是一種美德。在提倡節儉打包的同時,如何打包剩菜剩飯也有學問。 一、首先,並不是所有剩菜都適合打包,素菜就不宜打包。這是因為在素菜製作過程中,一般用鹽較少,做好的素菜在溫度比較高的情況下放的時間一長,菜里的細菌就會大量繁殖,硝酸鹽在細菌的作用下會被還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在自然界極易與胺合成亞硝胺,亞硝胺是強致癌物。如果長期食用剩下侍鎮的蔬菜,對健康是不利的。 二、打包剩菜再吃時必須回鍋熱一下,而剩菜加熱也有學問。魚類加工的菜中細菌很容易繁殖,所以打包的魚類一定要加熱四五分鍾。但加熱時間過長,會使魚中所含的蛋白、魚脂和豐富的維生素吵談纖流失。 三、肉類和動物類的食物打包回家後再次加熱,最好加上一些醋。因為這類食品都含有比較豐富的礦物質,這些礦物質加熱後,會隨著水分一同溢出。加熱時加點醋,這些物質遇上了醋酸就會合成為醋酸鈣,不僅提高了營養,同時還有利於人體的吸收和利用。 四、海鮮類的食物在加熱時最好另外加一些酒、蔥、姜等作料,這樣不僅可以提鮮,還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防止引起腸胃不適。 五、打包回來的富含澱粉類的食物,最好在4小時內吃完,因為它們容易被葡萄球菌寄生。而這類細菌的毒素在高溫加熱之下也不會被分解,解決不了變質的問題。所以,如在短時間內還沒有吃完,那麼即使從外觀上看沒升仿有變質,也不要再吃了。

⑤ 法國餐廳打包文化為何遭受層層阻力

法國食品浪費十分嚴重,政府希望在餐館推行打包文化,卻遭受層層阻力。餐館認為“打包是扒派在侮辱我們的菜”;消費者則介意他人的眼光,稱“不敢打包”。

法國人為何不敢打包剩菜

不打包的法式“傲嬌”

在法國里昂開飯館12年的法布里斯·莫亞,一點都不介意客人將吃不完的食品打包帶走,但這種情況很少發生。他告訴《紐約時報》,平均每星期有500人來就餐,最多隻有1個人會打包。

法國政府最近公布的報告稱,每年法國因為浪費食品損失200億歐元(約合人民幣1378億元)。起草這份報告的社會黨國會議員加洛特認為,這意味著“生產和消費食品的體系出現了危機”。

在加洛特提出的36項建議中,包括推廣餐後打包的“狗食袋”(西方國家對打包袋的戲稱)。

英國《每日電訊》報稱,在很多法國人看來,餐後打包剩菜與以美國快餐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餐館”緊緊聯系在一起,是“重視分量而輕視口味”的表現。法國人的傳統做法是“或者吃掉,或者剩著”。

法國圖爾大學社會學家讓-皮埃爾·卡伯稱,上層社會和貧苦人群都沒有打包的概念。對於工薪階層來說,他們難得出外就餐,餐盤上通常不會剩下食物。有錢人則富有到了不屑於打包的地步。

法國“the local”網站稱,法國人排斥將剩菜打包帶回家的觀念從小就形成了,成年之後則因為對法律的誤解而強化。

加洛特承認,在法國推廣打包面臨著文化障礙。客人不敢要求,餐館會將這樣的要求視為冒犯。但食物浪費的嚴重性,迫使人們改變習慣。

歐洲非升中政府組織“可持續餐飲聯盟”稱,浪費食物在法國是“個人主義”和“利己主義”的象徵。根據政府數據,法國有350萬人依靠慈善機構的免費食物過活。

打包只能偷偷摸摸

據統計,90%的法國人在理論上支持餐後打包。實踐中,只有23.6%的受訪者這樣做過。那些拒絕打包的人給出的理由是,打包剩菜顯得小氣、不禮貌,甚至是不衛生的。

法國《世界報》發現,人們對於打包的顧慮多種多樣。59歲的埃里克直言,“我不敢這么做”。“上周我和太太還有幾個朋友一起出去吃飯,誰都沒有吃完自己面 前的食物。當時我冒出打包的念頭,並且和朋友們進行了熱烈的討論,最後一桌子人誰都不敢開口要‘狗食袋’。打包不符合法國文化,我們甚至心照不宣地忽略了 這個話題。”他說。

47歲的塞西爾告訴《世界報》,她嘗試過打包,卻不敢經常這樣做。她的打包頻率差不多是“一年一次”。當她打包時,周圍人都驚訝地看著她,好像她做了什麼 出格的事情。塞西爾說,她這樣做是因為自己被食品浪費的數字震驚了。她很想更加經常地打包,但她在環境高雅的餐廳用餐時,不敢張嘴索要打包盒。“周圍的環 境在告誡你,不能那麼做。”

68歲的亨利每次打包都要偷偷摸摸。“我和妻子有時會打包,但只能偷著進行。”他不敢向服務員索要打包袋,所以去餐館用餐時,妻子總會在身上藏一個塑料 袋。用餐完畢,亨利的妻子動作迅速地將剩下的食物裝到袋子里,亨利則負責望風,隨時告訴她,“右邊有人經過,小心”。“每次我們成功了,都會發自內心地開 懷大笑。我們為恥於打包而羞愧,這些食物我們付了錢,打包本應是我們的權利。”

自稱索菲的女士告訴《世界報》,每次她在餐館要求打包時,服務員都會瞪著無辜的大眼睛看著她,似乎不明白她在說什麼,或者她應該為自己提出的要求而尷尬。 索菲氣憤地吵此山表示:“我想等餓的時候吃完我花錢買的食物,難道錯了嗎?是時候停止浪費了,我認為餐後打包很快就會普及。”

剩飯說明沒家教?

法國餐飲咨詢公司的一名工作人員向“the local”網站透露,上世紀90年代,一些法國餐飲業的“大咖”曾嘗試推廣打包文化,卻以完敗告終。法國文化似乎天然地與打包相悖。

該國一家環保包裝公司的創始人洛朗支持餐後打包,但他也指出,自己從小受到的家教是,要吃光碟子里所有的食物。“和很多法國人一樣,小時候大人總是告訴我不許剩飯,所以現在出去吃飯,無論菜量有多大,我都會全部吃完。”

他認為,這種習慣讓法國人根本用不著打包袋。“如果你無法吃完自己的食物,還將它們裝到袋子里招搖過市,一定會遭遇周圍譴責的目光。這和不知道說‘謝謝’,以及不為女士開門一樣粗魯,證明一個人家教不好。”

也有人表示,法餐的菜量並不大,因此多數情況下,確實用不著餐後打包。

另一方面,法國的餐館老闆擔心,讓客人把食物帶出餐廳,會讓他們攤上食品衛生問題的官司。

法國餐飲業集團俱樂部的高層讓-克洛德·厄德公開表示,允許客人使用打包袋違反了法律中關於餐飲安全的規定。“法國法律不允許我們讓顧客將食品帶出餐廳,如果客人因為這些剩菜而食品中毒,可以訴餐館,餐館老闆就要承擔責任。”

在法國餐飲業,關於打包的爭論持續了多年,洛朗表示,這完全是對法律的誤讀。

給“狗食袋”改個名字好嗎?

多數法國人承認,打包是環保的正確做法。但法新社指出,法國人畢竟是法國人,想要推廣打包觀念,得有人站出來改一改“狗食袋”這個名字。

美國“史密森尼”網站介紹了打包文化的由來。早在公元6世紀,人們會自帶餐巾參加宴請,飯後用它將剩餘的食物帶回家。

到了上世紀40年代,食物短缺影響了美國人的日常生活。由於經濟不景氣,養寵物的人會用剩菜喂養寵物。1943年,舊金山的咖啡館出於保護動物的考慮,主 動提供盒子,讓客人將吃剩的食物帶回家給寵物。幾乎同一時段,西雅圖和華盛頓的餐館也為顧客提供紙袋,上面寫著“狗狗的骨頭”。一時間,“狗食袋”的風潮 席捲美國。

很快,那些家裡沒有寵物的人也開始在餐後索要“狗食袋”,將剩菜帶回家二次加工,這樣的行為在上世紀60年代遭到了美國精英階層的抵制和諷刺。但隨著這樣做的人越來越多,餐後向服務生索要“狗食袋”成了美國普通的文化現象。

法國酒店及餐飲業工會(UMIH)已與一家餐飲打包袋生產公司簽訂了協議,後者將為法國餐館量身定做打包用品。UMIH副主席讓·土倫表示,他們決定給 “狗食袋”改個名字,叫“美食包”,袋子上還會印上口號,比如“這些食物真好吃,我要回家吃完它!”,“誰說我是小氣鬼?不,我是環保美食家!”

⑥ 法國餐桌禮儀

法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度,也是一個美食大國,以下是為大家介紹的法國餐桌禮儀,希殲蔽望大家喜歡!

法國餐桌禮儀——在餐廳就餐禮儀

1.座位預定: 座位一定要提前預定,說明人數,時間,還有位置要求(吸煙或非吸煙區)。

2.入座: 入座通常由侍應帶領,侍應更會為女士拉椅子。法國人喜歡比預定用餐時間提早到達,先在酒吧吃點小吃如橄欖及來杯開胃酒。

3.開胃酒: 侍應在遞上餐牌前,都會先問你要不要來杯開胃酒。喊改臘

4.點菜: 法國菜的菜單很簡單,主萊不過10來種,但都製作精美,點菜的順序是:頭道菜一般是涼萊或湯,盡管菜單上有多個品種的“頭道菜”供你選擇,但只能選擇一種,在上菜之前會有一道麵包上來,吃完了以後服務員幫你撤掉盤子再上第2道菜。第2道是湯,美味的法式湯類,有濃濃的肉湯、清淡的蔬菜湯和鮮美的海鮮湯。第3道菜是一頓飯中的正菜,這是法式菜中最為發揮的一道菜。往往做得細膩、考究,令食客難忘。正餐里最多的是各種“排”一雞排、魚排、牛排、豬排。這所謂的排是剔除骨頭和刺的凈肉,再澆上配製獨特的汁,味道鮮美,吃起來也方便。

5.點酒: 點菜後,不妨可來杯house wine。

6.麵包: 上菜前,通常都會先給客人麵包,法國長條麵包(baguette)是必備的。法國人在早餐時才用牛油塗麵包,所以想要牛油便要開口叫。法國菜注重醬汁,不妨以麵包把醬汁蘸到碟底乾乾凈凈,以示對廚師的贊賞。

7.開胃菜: 高級餐廳在正式上菜前,還有一道開胃菜,通常是以簡單的蔬菜做的冷盤。上主菜或吃完海鮮後會先給你一杯雪葩,用來清洗口腔殘余的味道,迎接下一道菜的來臨。

8.主菜: 開餐時可說“Bon Appetit”(即慢慢吃之意)。

9.芝士: 芝士是在上甜品前的一道菜,侍應通常會拿一盤芝士到你跟前任你選擇,而芝士盤通常會給你一些提子或合桃伴吃,紅酒更是最佳拍檔。

10.甜品: 法國人習慣了吃完甜品才飲咖啡,而不會邊吃邊飲咖啡。有些人更會點杯“餐後酒”(pousse-cafe)才算圓滿。

【注意事項】

由椅子的左側入座。最得體的入座方式是從左側入座。當椅子被拉開後,身體在幾乎要碰到桌子的距離站直,領位者會把椅子推進來,腿彎碰到後面的椅子時,就可以坐下來鄭滑。

用餐時,上臂和背部要靠到椅背,腹部和桌子保持約一個拳頭的距離,兩腳交叉的坐姿最好避免。

正式的全套餐點上菜順序是:①菜和湯 ②魚肝油③水果④肉類⑤乳酷酪 ⑥甜點和咖啡 ⑦水果,還有餐前酒和餐酒。沒有必要全部都點,點太多卻吃不完反而失禮。

餐巾在用餐前就可以打開。點完菜後,在前菜送來前的這段時間把餐巾打開,往內摺三分之一,讓三分之二平鋪在腿上,蓋住膝蓋以上的雙腿部分。最好不要把餐巾塞入領口。

法國餐桌禮儀——餐具介紹和用法

法國人浪漫的情懷從餐桌可以窺見一斑,那麼,法國餐桌上那些刀叉勺又是怎麼回事呢?

一般在用餐之前,侍者會根據所點的菜品,將所需的刀叉全部放置完畢。叉子放在盤子的左邊,尖部朝上。刀放在盤子右邊,刀刃朝著盤子方向擺放。刀、叉、勺又各分成三種:前菜刀、前菜叉、前菜勺;主菜刀、主菜叉、主菜勺;甜點刀、甜點叉、甜點勺;還會有黃油抹刀,可以塗抹黃油在麵包上食用。用的時候要注意:左手拿叉,右手拿刀,依次從外用到裡面。具體可以參考上圖。

【餐盤】

盤子要放在離餐桌邊緣一到兩厘米的地方。深盤,用於喝湯;平盤,用於主菜(肉,魚等);麵包盤,一般會在主餐盤左前方,用來放麵包;裝飾盤,是自始至終從第一道菜到最後一道菜,唯一不會被收走的盤子。其他所有的菜盤都是在上菜時放置在裝飾盤上,在吃乳酪之前它會被撤掉。

【酒杯】

杯子放在盤子右前方,從左到右從大到小遞減。一般在餐桌上會放有至少兩個高腳杯,一個盛水,另外一個盛酒。還有細長的酒杯是用來喝香檳或起泡酒的。在換酒喝的時候,也需要同樣換杯子。

【餐巾】

除了餐具的擺放,浪漫的法國人還將生活享受到極致,連餐巾的擺放和使用也體現著貴族情節。歲餐具一起擺放整齊的餐巾,其目的是為了避免進食時弄臟衣服,此外,用餐間歇或完畢後還可以用它來擦手上、嘴上的油漬。

參加正式的宴請,女主人使用餐巾代表著宴會的開始和結束。當女主人把餐巾鋪在腿上,是宴會開始的標志;女主人把餐巾放在桌子上,則是宴會結束的標志。當宴會開始時,你要做的就是把餐巾打開,向內折三分之一,平鋪在雙腿上。

帶著嘴角的油漬與旁人說話,顯然是件不太禮貌的事情。每當吃下一口食物,准備和餐桌上的其他人說話時,一定先用餐巾的末端順著嘴唇輕按幾下,並將弄臟的部分向內側捲起。

用餐結束後,你要做的是將腿上的餐巾拿起,隨意疊好,把它放在餐桌的左側,然後起身離座。

法國餐桌禮儀——紅酒禮儀

法式生活格調的精髓在:浪漫和享受,浪漫是愛情,享受是紅酒。做一個有品位的人,先從喝紅酒開始。

一、擺放

紅酒杯一定要放在水杯右邊,這是西餐的講究和注意事項。

二、倒酒

1、紅葡萄酒倒滿1/3,白葡萄酒倒滿1/2,起泡酒(如香檳)倒滿3/4.

2、在倒完一杯酒的最後晃一下瓶子,為的是不讓滴液留下。

三、端杯

端酒杯的時候,記得像圖上左邊那樣捏住杯莖,這樣既可以避免酒溫升高,也能欣賞到紅酒的純澈和光澤,看起來也更高雅。

四、碰杯

1、與女士碰杯時,目光要直視對方,法國有一個古老傳說,若不這樣做,接下來的七年將運氣不濟。

2、若你不太會喝酒,可不必每次都喝,保持微笑並謙遜有禮即可。

法國餐飲禮儀——不同菜品的品嘗方式

前菜、沙拉的享用方式

首先在學會在吃沙拉之前,先學會如何靈活運動刀子吧。對於萵苣這樣的野菜,要重復折疊幾次,折出一定的厚度之後用刀切成適當的大小。因為像萵苣這樣厚度不足,且面積過大的葉菜,很難直接用叉刺起來,吃之前得多花一點功夫。

大片的萵苣則可以用刀切開,然後用刀把葉子重復折疊,積累厚度之後就能用叉子輕松享用了。

湯的飲用方式

法國的做法是用湯勺從外向里舀起湯。湯快要喝完時,需要將碗側放,要將靠外的一側微微抬起。

相比起“喝的”,湯應該說是“吃的”。注意不要從湯勺把湯吸進去,要把湯勺放到嘴裡然後把湯吃進去。不過,如果湯是用小咖啡杯那樣的帶手把的容器裝著的話,可以直接拿到嘴邊飲用。小的湯勺是用在有湯料的時候將其舀起來吃的。

海鮮的享用方式

隨著烹飪技術的發展,現在已經很少看到帶骨頭的整條魚的料理了,不過如果真有這樣的情況的話,記得不要將魚身翻轉,要首先吃朝上的半邊,然後用刀叉將骨頭剔出,放在盤子的外側,再吃剩下的部分。

遇到連殼的蝦或者蟹的時候,如果桌子上放有洗指缽,就代表“用手剝殼也沒問題”。手指弄臟了的話,就在洗指缽里輕輕洗一下,然後用餐巾擦乾水分。

肉類料理的享用方式

有洗指缽的時候,就直接用手吧。用刀叉的話,先把肉切成一塊塊一口的大小,然後將叉換到右手來吃肉,這樣的做法其實是不太妥當的。最好是吃一塊就切一塊,然後趁熱盡快享用。

有帶骨頭的肉類料理的時候,同樣有洗指缽提供的話,就請直接用手拿起享用吧。

有時候,伴碟的豆類會滾來滾去,用叉子舀的時候很難穩在上面。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可以用叉子的背面輕輕按壓一下豆子,壓出扁平面之後再舀起就不會到處滾了。

乳酪的點單方式

如果是正式的法國料理,在上甜品之前會用餐車送上乳酪。選擇喜歡的種類和合適的分量,然後和咸餅干或者法式麵包一起享用吧。不過,因為之後還有甜品,要想好乳酪的量。如果已經感到飽的話,當然可以不點乳酪的。

另外,多數餐廳餐車送上的乳酪多數是要另外付費的,這一點要注意一下。

甜點的享用方式

就算刀叉湯匙都准備齊全,也不一定全都要用上,所以請選用自己認為容易操作工具來享用甜點。吃的時候操作特別困難的代表要數千層糕了,因為一不小心就會把它弄倒,所以可以用刀小心地切開,反而不會顯得狼狽。

法國餐桌禮儀——關於三大敏感問題的討論

1. 在飯桌上可以吸煙嗎?

你也許知道,法國人在飯桌上也會常常吸煙。但是,在用餐過程中吸煙可能不太禮貌,大家有時會等到飯後在客廳里才邊抽煙邊享用餐後飲品。

2. 你應該提供幫助嗎?

除非你是和20個室友一起吃休閑披薩晚餐,否則女主人肯定會換餐盤,至少在乳酪前換一次,甜點前再換一次,但她不會在大家吃完之後立刻換。當大家飯後愉快地交談時,剩菜和盤子還會一直放在桌子上,直到女主人決定清理餐桌。

如果是非正式的宴飲邀請,女性來賓可以提供幫助——這當然會被拒絕。你可以堅持並起身去幫助,特別是在晚餐結束的時候。但具體要不要去幫忙,由你來評估。幫忙固然是好的,但女主人可能不會讓你在飽餐一頓之後看到她的廚房。

所以我建議如果只是普通飯局就不必提議去幫忙了。朋友之間可以問“我可以幫你嗎”,但不必堅持。在比較輕松的家庭聚餐中,你可以幫著端端盤子,但不用去廚房幫忙洗盤子。女主人可能會在廚房呆很長時間,這樣才能回來接待宴會來賓。

3. 什麼時候離開?

晚餐可能會持續到很晚。在法國,吃完晚飯就與朋友告別不太禮貌。如果主人暗示到時間,或者打哈欠了,那就是對你要離開的暗示了。如果主人沒有暗示,你要注意看看與你一同前來的同伴,因為她/他可能會在你之前就累了,想回家了。

法國餐桌禮儀——注意事項

1.就座時,身體要端正,手肘不要放在桌面上,不可蹺足,與餐桌的距離以便於使用餐具為佳。餐台上已擺好的餐具不要隨意擺弄。將餐巾對折輕輕放在膝上。

2.使用刀叉進餐時,從外側往內側取用刀叉,要左手持叉,右手持刀;切東西用左手拿叉按住食物,右手執刀將其鋸切成小塊,然後用叉子送入口中。使用刀時,刀刃不可向外。進餐中放下刀叉時,應擺成“八”字型,分別放在餐盤邊上。刀刃朝向自身,表示還要繼續吃。每吃完一道菜,將刀叉並攏放在盤中。如果是談話,可以拿著刀叉,無需放下。不用刀時,也可以用右手持叉,但若需要作手勢時,就應放下刀叉,千萬不可手執刀叉在空中揮舞搖晃,也不要一手拿刀或叉,而另一隻手拿餐巾擦嘴,也不可一手拿酒杯,另一隻手拿叉取菜。要記住,任何時候,都不可將刀叉的一端放在盤上,另一端放在桌上。

3.每次送入口中的食物不宜過多,在咀嚼時不要說話,更不可主動與人談話。

4.喝湯時不要啜,吃東西時要閉嘴咀嚼,不要咂嘴發出聲音。如湯菜過熱,可待稍涼後再吃,不要用嘴吹。喝湯時,用湯勺從里向外舀,湯盤中的湯快喝完時,用左手將湯盤的外側稍稍翹起,用湯勺舀凈即可。吃完湯菜時,將湯匙留在湯盤(碗)中,匙把指向自己。

5.吃魚、肉等帶刺或骨的菜餚時,不要直接外吐,可用餐巾捂嘴輕輕吐在叉上放入盤內。如盤內剩餘少量菜餚時,不要用叉子刮盤底,更不要用手指相助食用,應以小塊麵包或叉子相助食用。吃面條時要用叉子先將面條捲起,然後送入口中。

6.麵包應掰成小塊送入口中,不要拿整塊麵包咬。抹黃油和果醬時也要先將麵包掰成小塊再抹。

7.吃雞時,歐美人多以雞胸脯肉為貴。吃雞腿時應先用力將骨去掉,不要用手拿著吃。吃魚時不要將魚翻身,要吃完上層後用刀叉將魚骨剔掉後再吃下層。吃肉時,要切一塊吃一塊,塊不能切得過大,或一次將肉都切成塊。

8.不可在餐桌邊化妝,用餐巾擦鼻涕。用餐時打嗝是最大的禁忌,萬一發生此種情況,應立即向周圍的人道歉。取食時不要站立起來,坐著拿不到的食物應請別人傳遞。

9.就餐時不可狼吞虎咽。不願吃的食物也應要放在盤中,以示禮貌。主人勸客人添菜,如有胃口,添菜不算失禮,相反主人也許會引以為榮。

10.不可在進餐時中途退席。如有事確需離開應向左右的客人小聲打招呼。飲酒乾杯時,即使不喝,也應該將杯口在唇上碰一碰,以示敬意。當別人為你斟酒時,如不要,可簡單地說一聲“不,謝謝!”或以手稍蓋酒杯,表示謝絕。

11.在進餐尚未全部結束時,不可抽煙,直到上咖啡表示用餐結束時方可。如在左右有女客人,應有禮貌地詢問一聲“您不介意吧?”

12.進餐時應與左右客人交談,但應避免高聲談笑。不要只同幾個熟人交談,左右客人如不認識,可先自我介紹。別人講話不可搭嘴插話。

13.喝咖啡時如願意添加牛奶或糖,添加後要用小勺攪拌均勻,將小勺放在咖啡的墊碟上。喝時應右手拿杯把,左手端墊碟,直接用嘴喝,不要用小勺一勺一勺地舀著喝。吃水果時,不要拿著水果整個去咬,應先用水果刀切成4或6瓣,再用刀去掉皮、核,用叉子叉著吃。

14.進餐時,不要解紐扣或當眾脫衣。如主人請客人寬衣,男客人可將外衣脫下搭在椅背上,不要將外衣或隨身攜帶的物品放在餐台上。

⑦ 飲食的不文明陋習

不文明鏡頭一:
大聲喧嘩,餐桌「陋習」太掉價

吃飯本身,或細嚼慢咽,或大快朵頤,並沒有大多約束。可是,在公共場合就餐,大聲喧嘩、亂丟垃圾等行為,不僅會破壞整體就餐秩序,也會影響周圍人的心情。

當記者走進大良游泳場附近的一家烤魚店看到,大聲說話和劃拳的聲音不絕於耳。觥籌交錯之間,一位年輕人還從座位上站起來,和同桌的朋友劃起了拳頭,還不時大聲地吆喝著,聲音在整個店裡顯得尖銳刺耳,其它桌上的人想要正常交談都受到了干擾。

不文明鏡頭二:
露天燒烤「烤」出不文明

吃燒烤,喝啤酒,已經成為了很多人夏天的習慣。記者在皇帝酒店附近巡城時發現,隨著天氣逐漸變熱,街頭一個個露天燒烤攤也逐漸露出了頭。

同時,新基市場前有兩家露天燒烤攤,遠遠就能看到燒烤攤的煙四處飄散、極為熏人。同時,記者還看到不少食客們隨手就把吃完的燒烤的木簽扔到地上,直接影響了街道的環境衛生。

不文明鏡頭三:
你是否堅持「光碟行動」了?

中午吃飯時間,記者來到大良新世界中心商場三樓,發每間餐廳內都坐滿食客。記者看到,除了個別餐廳貼了「嚴禁吸煙」等標識外,沒有任何一家餐廳張貼有關「光碟行動」的標語。

點餐時,服務員沒有任何「節儉」提示,並在無提醒情況下端上兩碟小菜。記者問其「光碟」行動,服務員對此一無所知。服務員說,顧客想點什麼就點什麼,他們無法干涉。同時,記者注意到,沒有一桌態鍵閉食客真正做到「光碟」,大多數顧客沒有將剩菜打包。

龍江一麵包黑作坊被查

不文明鏡頭四:
龍江一麵包黑作坊被查

5月10日,龍江市監分局接到群眾舉報,查處了轄區某居民內隱藏著一無證麵包黑作坊。

據爆料稱,該麵包黑作坊生產環境簡陋,衛生條件惡劣,未配備衛生消毒工具。另外,麵包作坊的負責人現場也未能提供有關證照,設限未經許可擅自從事食品生產,屬於無證照「黑作坊」。

隨後,執法人員依法取締了該麵包加工黑作坊,當場查扣了該無證作坊用於只做麵包的壓面機、攪面機等生產工具,以及成品麵包一批。

不文明鏡頭五:
「隨地吐痰」最令人討厭

在很多飯店的餐桌旁,都會放置一個紙簍,方便客人扔垃圾,但總有客人不「領情」,用不完的餐巾紙,總是習慣隨手扔在地上。

記者帆裂在大良南國路大潤發超市附近的一間沙縣雲吞店看見,當最後幾個客人離開店子,服務員撇著嘴,極不願意地掃著客人吃飯時扔在地上的餐巾紙和垃圾,當她掃過一塊餐巾紙後,發現地上有好幾口痰,在被掃帚打掃過後,更加惡心地分散到地上。「在餐廳服務時,最討厭就是遇到顧客隨意吐痰。」說這話時,服務員臉上掛著厭惡的表情。

不文明鏡頭六:
挑來挑去,餐桌一片狼藉

一場場飯局中,各色菜餚擺滿桌,有人舀湯不用公勺,夾菜挑來選去;嘴裡含著食物還要滔滔不絕講話,飯渣菜渣亮鋒亂飛……這些不文明行為不僅影響其他食客的食慾,還破壞了餐廳的就餐環境。

近日,記者在均安一間飯館吃飯,發現鄰桌一位客人吃飯時口中「吧唧」,當服務員上了一盤西蘭花炒肉絲時,他將菜轉到自己面前翻來翻去,挑選肉絲全都扒落在餐桌上,一桌的客人面面相覷。

■市民心聲
打包不再丟面子,文明餐桌人人有責

其實,自順德啟動了「文明餐桌」活動後,不少酒店、食肆都會在大堂、包廂、餐桌上,擺放著提醒食客「文明用餐」的提示,而對文明的堅守也為這些飯店留住老顧客的同時,也迎來了很多新顧客。可以說,市民的配合、商家的推動,共同營造了「文明餐桌」的良好氛圍。

「吃多少就點多少,不要浪費,實在吃不下就打包回去,第二天加熱一下還能吃。」市民陳小姐告訴記者,雖然自己不會亂點餐,但「文明餐桌」的標識對自己也是一種提醒,讓她注意自己和家人就餐時的言行舉止。「現在不僅是家庭聚餐勤儉節約,有時候我們公司請客戶吃飯,都不會為了排場點太多,然後又大量浪費,我覺得這是很大的進步。」

其實,像陳小姐這樣,越來越多的順德市民習慣了打包,不少酒店也開始有意識地培訓服務員,要對顧客點餐進行適時提醒。「現在真的極少見到桌面有大量剩菜剩飯的痕跡,一是市民越來越自覺,二是我們也會讓服務員在客人點餐時,善意提醒顧客點菜的分量已經夠了。」

皇帝酒店餐飲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種善意的提醒令顧客對餐廳的印象加分不少。「反響很好,客人都會覺得很溫馨,對我們的評價比以前更好了。」她告訴記者,該行動所倡導的行為,以前酒店也會提倡,但很難落實。有了這個行動之後,酒店及時對服務員進行了專門的培訓,使得倡導的內容得以真正落到實處,「這樣令浪費現象降到了最低。」

■部門行動
舌尖上的順德要打造「舌尖上的文明」

作為世界美食之都的順德,一直以來都十分重視文明餐桌行動,營造文明消費、勤儉節約的良好社會風氣。

自從順德啟動「文明餐桌」行動後,得到了多家餐飲企業積極響應,順德區委常委、區委宣傳部部長王勇在「文明餐桌」行動宣傳日表示,節約是一種習慣,更是一種美德。區創建辦、文明辦及相關職能部門將進一步加強「文明餐桌」的宣傳教育,不斷擴大影響力和覆蓋面,逐步將「文明餐桌」行動推廣到全區各層面。

此外,為了讓餐館增添更多的文明氣氛,順德區文明辦也是煞費苦心。「許多餐館可能沒有精力來製作相關的文明標語、用品或海報。」相關負責人表示,順德區文明辦印刷數百份海報、百餘個文明宣傳牌及數百個塑料牌,發放給餐飲企業,讓餐飲企業主動根據「文明餐桌」各項承諾,為市民提供滿意的服務,最終營造文明有序的城市新風尚。

■記者手記
餐桌文明請從一件一件小事做起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下個館子上趟酒樓已經很普遍,但是還得在一些細節上注意餐桌文明。總而言之,餐桌文明是社會文明的一個縮影,更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窗口。

可以理解的是,朋友聚會都想吃個高興,點多少菜並不是一個容易掌握的分寸,因此出現多和少都很正常,關鍵是要養成吃不完打包的好習慣,還要真正認識到,打包並不丟人,這應該是理所當然的。勤儉是中國的傳統美德,自古就有「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在物質生活越來越富足的今天,市民更應該樹立這種勤儉觀念。

俗語說,民以食為天。在形形色色的餐桌文化中,我們不僅可以從餐飲禮儀中,不僅是觀察到一個人的品德素養、更是體現了一個地方的社會風尚。以節儉為榮、以浪費為恥,合理飲食、文明用餐,從小處看反映的是個人的人格美德;從大處看,折射的是一個城市的文明程度乃至一個國家的國民素質。

記者相信,隨著開展一系列的「文明餐桌」主題宣傳活動,從倡導節儉、安全、衛生、合理用餐的細節入手,努力在全社會營造「文明用餐,節儉惜福」的良好氛圍,一定也會順德注入更多的全新內涵。

■延伸閱讀
學學外國的文明餐桌行為

加拿大:剩菜都要打包帶走

外出去餐館吃飯時,加拿大人一般根據食量和人數一道一道地點菜。他們不會一下點很多食物,而是在開始的時候先點一些,如果不夠吃,再加點。無論剩菜多少,他們都要求打包,而且會先滿足單身的人,因為他們覺得有家庭的人做飯比較容易。而且他們認為,家境富裕並不意味著可以吃完飯不打包。

法國:用麵包將盤子蘸干凈

浪漫的法國人其實很會「精打細算」。無論是與家人還是朋友,法國人聚餐時都習慣AA制。點菜時,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胃口大小隻點自己的這一份,不需要為別人操心。

因為午休時間有限,法國人中午很少回家吃飯,一般買份三明治,更有節儉者一根「法棍」麵包就把午飯搞定了。晚餐則不同,往往會在家裡或是選擇一家舒適溫馨的餐廳,同親人朋友一道慢慢享用。法國人在吃完飯之後,喜歡用麵包將盤子里的湯湯水水蘸干凈,一齊送下肚,更有甚者,連手指頭上的油水都不放過。

法國人每次在公共場所用餐時,會特別注重周圍的環境衛生。他們會在餐後簡單打掃用餐的地方,使之保持原來的樣子。

⑧ 結婚為什麼不能打包剩菜

首先,可能是因為一些地方的風俗習慣不同。有些地方認為婚宴上打包菜是對新人的祝福和尊重,是表示對新人不浪費的態度。有些地方則認為婚宴上打包菜是不禮貌和不尊重的,是表示對新人吝嗇和貪婪的態度。因此,有些人可能是因為不了解或者不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才會在婚宴上打包菜。其次,可能是因為一些人的經濟狀況不好,或者對物質的慾望太強。有些人可能覺得婚裂游兄宴上的菜很貴很好吃,自己平時吃不到,所以想趁機多打包一些帶回家。有些人可能覺得自己交了份子錢,就有權利拿走菜,甚至覺得份子錢比菜還多,所以打包菜是合理的。這些人可能沒有意識到,婚宴上的菜不是他們一個人的,而是要和其他客人共享的。他們也沒有意識到,婚宴上的菜不是新人的成本,而是新人的心意。他們打包菜不僅損害了其他客人的權益,也傷害了新人的感情。再次,可能是因為一些人的道德素質低下,或者對社會規范漠視。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些人可能覺得在婚宴上打包菜沒有什麼大不了的,反正別人也不會說什麼。有些人可能覺得自己年紀大了,或者和新人關系近了,就可以隨心所欲地做事。有些人甚至覺得在婚宴上打包菜是一種樂趣和榮耀,可以向別人炫耀自己有多能吃多能拿。這些人可能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行為已經違反了社會的公序良俗和道德准則。他們也沒有意識到,磨旁他們的行為已經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了負面的影響和評價。根據上述情況,我們可以看出,在婚宴上打包菜是一種非常不合理和不文明的行為。它不僅影響了婚宴的氣氛和秩序,也暴露了一些人的無知和自私。我們應該對這種行為進行譴責和制止,同時也應該加強對這種行為的教育和引導。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明白,在婚宴上打包菜不是一種智慧和節約,而是一肆襲種愚蠢和浪費。我們應該讓更多的人尊重新人和其他客人的感受,在婚宴上保持禮貌和風度,享受美食和美好時光。

⑨ 酒店明文禁止服務員打包客人剩菜,酒店定這樣的規定是出於什麼原因

因為你也不知道客人是不是有肝炎之類的隱形疾病,所以酒店不讓打包剩飯也是預防這種乎埋情況的發生

現在很多酒店每天都會接待大量的客人,但是很多客戶點餐之後卻未必能吃完,也就造成了大量的剩菜剩飯。但是往往酒店卻明確規定禁止服務員打包客人的剩菜。那麼為什麼呢?

畢竟為了省那麼一些剩菜剩飯,讓自己的員工染上病,也是老闆手頃消不願意看到的情況。說不定老闆還要對他們進行補償,畢竟是在自己的酒店內染病的。

所以為了預防因為吃客人剩菜而染病,很多酒店都明確規定了服務員禁止打包客人的剩菜,但是如果服務員自己偷偷打包的話,致使自己染上什麼病的話,那麼酒店自然就不用承擔什麼責任了,畢竟當初酒店也明文規定了的

閱讀全文

與法國人為什麼不打包剩菜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