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電磁爐是法國物理學家誰發現的
電磁爐的渦流現象是法國物理學家傅科發現的,它是由於一個移動的磁場與金屬導體相交,或是由移動的金屬導體與磁場垂直交會所產生,這個動作產生了一個在導體內循環的電流。
電磁爐的原理是電磁感應現象,即利用交變電流通過線圈產生方向不斷改變的交變磁場,處於交變磁場中的導體的內部將會出現渦旋電流,這是渦旋電場推動導體中載流子(鍋里的是電子而絕非鐵原子)運動所致。
2. 電磁爐是誰發明的
電磁爐又被稱為電磁灶,第一台家用電磁爐1957年誕生於德國。1972年,美國開始生產電磁爐,20互單皋竿薤放鴿虱龔僵世紀80年代初電磁爐在歐美及日本開始熱銷。電磁爐的原理是磁場感應渦流加熱。即利用電流通過線圈產生磁場,當磁場內磁力線通過鐵質鍋的底部時,磁力線被切割,從而產生無數小渦流,使鐵質鍋自身的鐵分子高速旋轉並產生碰撞磨擦生熱而直接加熱於鍋內的食物。
據悉,他已經去見帝哥了
3. 電磁爐是誰發明的
電磁爐是誰發明的
電磁爐是誰發明的,電磁爐是一種用電的廚房工具,不僅使用方便,而且干凈整潔,所以電磁爐作為最近幾年頗為人們所接受的烹飪器具,電磁爐的品牌很多,那麼電磁爐是誰發明的呢?
1、電磁爐是德國人發明個的;
2、電磁爐民用化是從1957年德國公司開始的,之後在1972年美國也開始了電磁爐的使用;
3、國內電磁爐市場比西方發達國家至少晚了5-10年的時間。
第一代產品有環保牌(包括雅達)電磁爐等,其特點為採用獨立振盪單元,多個功率管並聯、驅動放大電路採用分立元件,電路可靠性較好,工作穩定,缺點是電路復雜,維修不太方便。
第二代產品有上海德興和富士寶電磁爐、控制電路用3片LM339、採用大回環振盪工作原理,保溫功能用硬體電路實現(用74Lsl45),功率管用IGBT,可靠性尚可,缺點是電路較扮枝皮復雜,返修率略高。
第三代產品有美的PSD系列產品和浙江永康公司電磁爐產品等。美的PSD系列產品採用大回環振盪原理,其保護電路做得非常完善,重點解決了工作過程突然拔電燒機等長期困擾國內其他廠家的難題,是國內第一款較成熟的採用IGBT的電磁爐產品。其缺點是電路偏復雜,維修不太方便。
佳玲電磁爐由深圳拓邦公司開發生產控制板部分,採用獨立振盪單元,其可靠性很好。缺點是電路較復雜,生產測試不方便,第四代產品有美的PD系列產品和廣東南海威利寶電磁爐等。
一、電磁爐費電嗎
電磁爐所使用的是迅速升溫,每一款電磁爐的耗電量都比較大,如果是單頭的,那麼功率可以達到2200瓦。如果是雙頭的,那麼一個頭的功率就可以達到2100瓦,那麼兩個頭的功率可以達到3500瓦。另外也有電氣兩用的電磁爐,其耗電量可達到2100瓦。
按照普通家庭來講,使用一次電磁爐耗電量可以達到2~5度電,主要看使用的時間來決定。另外每個地區對於電費的收費標准也不同,所以花費也不同,但是電磁爐在使用時的確非常方便,迅速加熱迅速升溫,能夠迅速去烹飪美食。
並且電磁爐非常干凈,比燃氣爐具要干凈很多。電磁爐與普通的烹飪工具一樣,能夠煎炒烹炸,可以煮粥,煲湯等等。
二、電磁爐的輻射大嗎
電磁爐本身的功率比較大,所以具有一定的輻射,但是這種輻射對人的身體沒有太大的傷害。如果電磁爐正處於工作之中,那麼邊緣所產生的`輻射能夠達到160。其實相對比較電磁爐的輻射還沒有手機高,所以使用電磁爐非常安全。
電磁爐的面板磁場比較大,但是如果與電磁爐的面板距離5cm,那麼一般都不會有太大的影響。一口鍋與電磁爐相接觸的位置會產生電磁,如果沒有接觸到的位置,那麼不會產生電磁,也不會產生強大的磁場,這樣輻射相對比較就會小一些。
但是既然電磁爐有輻射,那麼妊娠期的人群盡量要遠離電磁爐。因廳差為輻射對胎兒會有一定的影響,這一點一定要特別注意。既然電磁爐利用到的是電磁,那麼大家知道電磁是誰發明的嗎?
如何選購電磁灶
一、應選購產品上有「3C」認證標志的合格產品。盡量選購大型企業生產的「知名品牌」,企業擁有可靠的服務網路,售後服務有一定的保證。
二、應根據家庭需要選購不同功率的電磁灶。目前市場上中高檔電磁爐功率一般為200~1300瓦,可以適應不同的烹調方式,保護裝置也比較完善。
還有一些高檔的電磁灶,機內加設了微電腦,以控制開機、關機、各種溫度的加熱時間,可以預設不同溫度,對食物自動加熱,不需要人在一旁看管、調節,大大方便了使用。目前市場上惠而浦的電磁灶就是輕觸式控制面板,簡單方便快捷。
三、外觀檢查:應光潔,無明顯的機械損傷、裂紋、變形、銹燭、塗覆層剝落等現象;表面的標志和文字應完整、清晰;塑料件應無氣泡、開裂、嚴重劃傷等;
調節旋鈕應靈活,無卡死、松動現象;緊固件無松動、脫落等現象;進風孔和排風孔通暢,無堵死現象;搖動電磁灶,機內應無異物及松動。
四、通電檢查:
1、將電磁灶放平,在鍋內放入500克冷水搭頃,然後插入電源插頭,將電磁灶的功率調節鈕置於最大功率位置,並開始計算時間。在電磁灶標稱功率為1000瓦和環境溫度為25度條件下,水應在5分鍾左右沸騰。
2、檢查電磁灶的噪音。電磁灶的噪音主要是由機內的馬達和風扇引起的,當然是越小越好。選購時,可靠近電磁灶細聽;除風聲外,不應有任何其他碰撞聲,離電磁灶1米處聽,應聽不到明顯的雜訊。用手放在進風處和排風處附近,應有明顯的氣流感覺。
3、檢查功率變化調節。調節鈕從低端調到高端,功率應依次變化,功率指示燈也應隨之變化。
4、檢查鍋子檢測功能和小物件檢測功能。當灶面加熱區上有合適材料、合適形狀及大小的鍋子時,電磁灶就進入加熱狀態,鍋子移去後,自動脫離加熱狀態而進入檢測狀態,此時蜂鳴器發出報警聲,發光二極體報警指示燈亮,並停止加熱。
當把鍋子放回灶面加熱區時,電磁灶的報警指示聲、光消失,並恢復加熱。這個檢查可反復幾次。小物件檢測功能是當較小的鐵器如刀、叉、小罐頭等放在灶面加熱區,電磁灶不加熱。一般規定,直徑在8厘米以下的炊具不加熱。
5、檢查灶面板過熱保護功能。當灶面板過熱時,具有保護功能的電磁灶會自動停止加熱;當溫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後,仍會恢復加熱。
6、檢查灶面微晶玻璃面板。電磁灶上的微晶玻璃面板應能耐酸鹼、耐高溫,膨脹系數近似為零,介電損耗小,強度高,硬度大,紅外線透過率高達90%,當灶面板溫度高達1000度以上時,潑上冷水也不會炸裂,標准溫差可達700攝氏度左右。
區別微晶玻璃和鋼化玻璃的方法是:微晶玻璃表面為不透明乳白色,印製的花紋有觸摸感;鋼化玻璃表面透明光亮,印刷的花紋無法觸及。
也可在高溫加熱後,將鍋子移去,關掉電源,拔掉插頭,將少量水潑在灶面中央,灶面板如是微晶玻璃就不會炸裂、變形、變色,而若是鋼化玻璃則會發生開裂現象。
4. 電磁爐是法國物理學家誰發現的
電磁納核爐是由法國戚茄宴物理學家阿爾弗雷德·法夫雷-德梅洛在20世紀初發明的。
他在實驗中發現,當電流通過線圈時,會產生磁場,而在磁場中放置導體時,導體內部會產生電流。這種現象被稱為電磁感應,基於這個原理,法夫雷-德梅洛發明了電磁爐。
他利用電磁感應原理來加熱食物,從而在烹飪中高銀節省能源,提高效率。電磁爐的發明不僅有助於提高了廚房的烹飪效率,也對推動電子技術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使用電磁爐時,應該根據食材的烹飪時間,適時控制加熱時間,以免因為過度加熱而對電磁爐造成損壞。在使用完電磁爐後,應該立即將其內部進行清洗,以保證下次使用時的衛生性。
使用電磁爐的注意事項
1、接通電源前要檢查:在使用電磁爐之前,應該檢查它的電源線是否良好,它的外殼是否有破損等。
2、放置要平穩:在使用電磁爐時,應該將其放在平穩的表面上,以保證其安定性。
3、選擇適合的鍋具:在使用電磁爐時,應該選擇適合的鍋具,如不銹鋼、鑄鐵等鍋具,以免因為使用不當而對電磁爐造成損壞。
4、不要空載運行:在使用電磁爐時,不要空載運行,即不要將鍋具放在電磁爐上不加熱,以免對電磁爐造成損壞。
5. 電磁爐誰發明的
1957年德國人發明的。
電磁爐民用化的最早記載是從1957年德國公司開始的,而後在1972年美國也開始了電磁爐的研發,而到上世紀年代初,電磁爐已經在西方普及開來了。美國研究電磁爐歷史悠久,100多年前已研製出電磁爐,由於該種電磁爐熱效率不是很高,並且易產生工頻雜訊,所以沒有大量推廣。
在20世紀70年代,美國率先研製出高頻電磁爐(工作頻率20一50KHz),緊接著日本也研製出高頻電磁爐。
國內電磁爐市場最初的啟動時間是上世紀年代末,在年代初期,由於技術不過關,難以適應國內電網質量不穩定以及中國人大火爆炒的飲食需求,曾經一度出現過空檔期,直到世紀末才出現起色,並引起國內家電行業的關注,隨之而來的是眾多家電品牌以及新品的誕生。
國內電磁爐市場比西方發達國家至少晚了5-10年的時間。隨著技術的進步,元器件質量的提高,國產電磁爐己走向成熟。
(5)法國哪個人發明的電磁爐擴展閱讀:
第一代產品有環保牌(包括雅達)電磁爐等,其特點為採用獨立振盪單元,多個功率管並聯、驅動放大電路採用分立元件,電路可靠性較好,工作穩定,缺點是電路復雜,維修不太方便。
第二代產品有上海德興和富士寶電磁爐、控制電路用3片LM339、採用大回環振盪工作原理,保溫功能用硬體電路實現(用74Lsl45),功率管用IGBT,可靠性尚可,缺點是電路較復雜,返修率略高。
第三代產品有美的PSD系列產品和浙江永康公司電磁爐產品等。美的PSD系列產品採用大回環振盪原理,其保護電路做得非常完善,重點解決了工作過程突然拔電燒機等長期困擾國內其他廠家的難題,是國內第一款較成熟的採用IGBT的電磁爐產品。其缺點是電路偏復雜,維修不太方便。
佳玲電磁爐由深圳拓邦公司開發生產控制板部分,採用獨立振盪單元,其可靠性很好。缺點是電路較復雜,生產測試不方便,第四代產品有美的PD系列產品和廣東南海威利寶電磁爐等。
6. 電磁爐加熱食物是物理學家誰發現的
電磁爐加熱食物是利用電磁感應渦流。渦流是法國物理學家傅科發現的。在物段敬理學其它領域中,他證實了光在水中的傳播速度比在空氣中小,並測得誤差在百分之一以內的光速值。他發現銅盤在強磁場中運動時出現渦流,並對望遠鏡裝置作過改進。
1845~1847年間,傅科和菲佐合作,改進了達蓋爾的照相技術,並把它應用於天文攝影;者羨1847年,改進了惠更斯的錐擺鍾,而製成了傅科鍾,後來用它測定地球的轉動;
1848年,發現當日光通過合鈉鹽的碳弧焰時,在其光譜的鈉D線處,出現兩條黑線,後來知道,這就是鈉的吸收光譜;1852年發明了回轉儀,並發現了回轉羅盤效應;1855年設計了光度計;
1855年,傅科發現在磁場中的運動圓盤因電磁感應而產生渦電流,被稱為「傅科電流」;1857年創制了「傅科棱鏡」,用於偏振光的研究並提出用鍍銀玻璃反握嫌慎射鏡代替金屬反射鏡;1858年,又設計了反射式望遠鏡的橢球面鏡;1860年發明了定日鏡的跟蹤系統。
7. 電磁爐加熱是法國誰發明的
電磁加熱技術,就是電磁爐技術 和IH扯不上關系的,是德國人最先使用的,要說是誰發明的,最終追溯,應該是「法拉第」因為「電磁加熱」全稱是「電磁感應加熱」其技術原理是利用「電磁感應」原理 「電磁感應原理」也叫法拉第原理 因此,是法拉第本人發明的 ,可以參考以下:不是什麼高科技,高端的,新技術,按照技術原理,是電磁感應原理,而電磁感應原理又叫法拉第原理,是法拉第發現的, 並非那個企業發明的,而市場上所鼓吹的IH電飯煲 ,正確名稱為「 電磁加熱電飯煲」正確的技術名稱為:電磁加熱技術,也就是電磁爐所用的加熱技術,和IH沒有任何關系。電磁加熱技術最早是運用到「電磁爐」上,電磁爐起源於德國,1957年由德國一家公司研製成為家用電磁爐。距今已經有半個多世紀了,半個世紀前電磁爐誕生時這種加熱技術一直被稱作為「電磁加熱」或者「電磁感應加熱」第一台電磁爐於1957年誕生於德國也是第一次被用到廚房電器產品上 。在我國也有近20年多年的歷史了,從來沒人把電磁爐上的這項技術稱作"IH",更沒人有把電磁爐;稱為IH爐;眾所周知長期以來人們把運用電磁加熱技術的電爐稱作為 : 電磁爐; 把運用電磁加熱技術的電茶爐被稱為 : 電磁茶爐; 把運用電磁加熱技術的電熱水器被稱為 : 電磁熱水器; 把運用電磁加熱技術的飲水機被稱為 : 電磁加熱飲水機; 運用了電磁加熱的電飯煲自然就是「電磁加熱電飯煲」或者」電磁電飯煲「並非稱作為「IH 」技術 ,也並非「IH電飯煲」 在電飯鍋行業標准中也是將其稱為「電磁加熱電飯鍋」 行業標准把電飯鍋按加熱方式分為 :「電熱元件加熱式 」 和「電磁感應加熱式」 電磁感應加熱 簡稱「電磁加熱」 「並非「IH電飯煲」,也並非 「 IH加熱」 「電磁加熱」在有道詞典中英文為「Electromagnetic Heating」,:專業釋義為:「電磁加熱」原理是通過電子線路板組成部分產生交變磁場、當用含鐵質容器放置上面時,容器表面即切割交變磁力線而在容器底部金屬部分產生交變的電流(即渦流),渦流使容器底部的鐵原子高速無規則運動,原子互相碰撞、摩擦而產生熱能。從而起到加熱物品的效果。
8. 電磁爐加熱是法國誰發明的
電磁爐加熱食物是利用電磁感應渦流,渦流是法國物理學家傅科發現的。
電磁爐是磁場感應渦流加熱,即利用電流通過線圈產生磁場,當磁場內磁力線通過鐵質鍋的底部時,磁力線被切割,從而產生無數小渦流,使鐵質鍋自身的鐵分子高速旋轉並產生碰撞摩擦生熱而直接加熱於鍋內的食物。
電磁爐的加熱原理決定了這個產品熱效高、安全、無污染、節能、使用方便等特點,也正是這些特點促成了電磁爐產品在國外的普及。
(8)法國哪個人發明的電磁爐擴展閱讀:
電磁爐打破了傳統的明火烹調方式,轉而採用磁場感應電流的加熱原理,電磁爐是通過電子線路板組成部分產生交變磁場、當用含鐵質鍋具底部放置爐面時,鍋具即切割交變磁力線而在鍋具底部金屬部分產生交變的電流。
渦流使鍋具底部鐵質材料中的自由電子呈漩渦狀交變運動,通過電流的焦耳熱使鍋底發熱(電磁爐煮食的熱源來自於鍋具底部而不是電磁爐本身發熱傳導給鍋具,所以熱效率要比所有炊具的效率均高出近1倍)。
交變電流使得器具本身高速發熱,用來加熱和烹飪食物,從而達到煮食的目的,電磁爐具有升溫快、熱效率高、無明火、無煙塵、無有害氣體、對周圍環境不產生熱輻射、體積小巧、安全性好和外觀美觀等優點,能完成家庭的絕大多數烹飪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