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休克療法在俄羅斯宣告失敗,為何卻能在玻利維亞成功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休克療法,大家一聽是不是以為我要說的是治病,醫學上的休克。其實不是,你們有沒有了解過在治理國家上,當時玻利維亞使用的休克療法,也就是一個反危機措施,是為了刺激經濟的發展,猜則是在20世紀80年代,玻利維亞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就在這時,美國的經濟學家薩克斯用了這個休克療法,也就是把物價放開,實行的是自由貿易,可以充分發揮市場機制。
這個事件告訴我們我們什麼道理呢?不要有病亂投醫,東歐國家和前蘇聯一直是計劃經濟,後來經濟越來越低迷,西方經濟發展越來越快,也就是這些國家產生了心理落差,所以他們會認為只要跟隨西方,就可以解決問題,一味的相信西方思路,卻讓國家付出了慘重的代價。
B. 簡述俄羅斯經濟改革中實施的「休克療法」及其後果。
【答案】:(1)休克療法的含義
所謂「休克療法」本來是醫學上的治療方法,在經濟學中是指通過實施財政貨幣緊縮政策、治理惡性通貨膨脹的一系列嚴厲經濟措施。這里是指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上採取一步到位的激進方式,以區別於漸進式改革,旨在遏制通貨膨脹,克服財政危機,使經濟復甦。
(2)「休克療法」的基本內容
1992年1月2日開始,俄羅斯實施「休克療法」式的經濟轉軌。休克療法的基本內容一般歸結為自由化、穩定化和私有化。俄羅斯在1992年初圍繞這「三化」推行的激進改革措施包括:①價格自由化。從1992年1月2日起,一次性大范圍放開商品價格,使90%的零售商品價格和85%的工業品批發價格由市場供求關系決定;②外大則貿自由化。取消國家對外貿的壟斷,允許所有在俄境內注冊的經濟單位參與對外經濟活動,放開進出口貿易;③匯兌自由化。盧布在俄境內可以自由兌換,由原來的多種匯率制過渡到雙重匯率制攜模,並過渡到統一匯率制;④穩定化。實行嚴厲的雙緊政策,即緊縮財政與貨幣,以便迅速達到擺脫赤字預算、降低通貨膨脹率和穩定經濟的目的;⑤私有化。俄羅斯政策規定,在1992年內要把20%~50%的國家財產私有化。到1996年俄基本上完成了私有化的任務;私有化的企業已佔企業總數的60%、非國有經濟創造的產值已達俄羅斯GDP的70%。
(3)俄羅斯「休克療法」改革的後果
俄羅斯激進式的改革方案引起了社會經濟的一片混亂,把俄羅斯推到了崩潰的邊緣,葉利欽時期的經濟形勢陷入前所未有的糟糕局面。作為昔日超級大國主要繼承國的俄羅斯,在經濟上淪為世界上的二流國家,經濟大幅度下滑,惡性通貨膨脹嚴重,失業率急劇上升,收入分配嚴重不公,貧富差距迅速擴大,各利益集團矛盾激化,政治上的不穩定使經濟進一步惡化。
(4)俄羅斯「休克療法」改革的教訓
俄羅斯激進改革的慘痛後果其根本原因在於在消除原蘇聯模式弊端中遵循的以「自由化」、「私有化」和「西方化」為主要特徵的指導思想和以「休克療法」為准繩的改革方法。其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盲目崇拜西方制度;②盲目滾隱棚推崇自由競爭市場經濟;③沒有以發展生產力為標准來衡量經濟轉軌的得失;④忽視了國家的經濟安全。
C. 在東歐國家中,經濟轉軌上採取「天鵝絨式的休克療法」的國家是( )
b、捷克
在東歐國家中,經濟轉軌上採取「天鵝絨式的休克療法」的國家是捷克
D. 波蘭經濟:從滿目瘡痍到脫胎換骨,30年間到底經歷了什麼奇跡
1989年的波蘭,還是屬於東方陣營的國家,但是死板的計劃經濟將這個國家帶入了經濟的沼澤。
那個時候,波蘭國內物價飛漲,商品匱乏,通貨膨脹率超過2000%,國內生產水平大幅下降,生產總值低至觸目驚心,而外債更是高達490億美元這個龐大數額。
此時的波蘭民怨沸騰,所有的民意調查都顯示,再不改變經濟形勢,95%以上的家庭都要面臨生存危機。
從1989年波蘭團結工會政府上台後,推行市場經濟開始的。
波蘭是最早實施「休克療法」的東歐國家,比俄羅斯還要早。這種激進的經濟改革方案從某種程度上來說,是當時波蘭最好的選擇。
那個時候,波蘭剛開始從中央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的關鍵階段。也正是這樣的大膽舉措,得以讓波蘭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4%,堪稱經濟奇跡。
2006年,波蘭被《商業周刊》譽為全球第一的最佳投資國家。
從1990年到2006年,波蘭就完成華麗轉身,並成功加入歐盟,把當初那個滿目瘡痍、支離破碎的波蘭發展成如今的世界准發達國家。
如今, 波蘭2018年人均GDP已經達到了15424美元,遠遠超過眾多東歐國家,而且已經邁入了准發達國家行列。
時任副總統兼財政部長的巴爾采羅維奇,授意波蘭團結工會政府,接受美國經濟學家弗里·薩克斯提出的經濟「休克療法」。這個被稱作「巴爾采羅維奇綱領」指出,波蘭經濟必須從根本上做出體制變革。
1.改變所有制結構,將國營企業私有化。
2.建立完善國家財務制度。
3.改變國有銀行體制。
4.開辟專用資金市場。
5.建立勞動力儲備庫,促進貿易自由化。
改革的目的就是將發達國家現行的市場經濟體制發揚光大,阻止惡意通貨膨脹,從而實現經濟自由化和私有化。
1990年1月1日,新的改革方案正式啟動。
此舉不僅讓波蘭開啟了歐洲經濟轉軌的的先河,還對其他觀望中的東歐國家產生巨大影響。「華盛頓共識」穩定化、自由化和私有化的內在核心,成為主導東歐經濟改革的重要思想。
「休克療法」無疑是將波蘭整個經濟體系推倒重建,由此產生的痛苦在所難免。
1990--1991年,波蘭國內生產總值下降20%,還好痛苦的時間較為短暫,很快開始觸底反彈。
1992年,波蘭國內經濟增長2.6%,成為東歐最早實現經濟恢復增長的少數國家之一。相較於波蘭,烏克蘭就沒有這么幸運,他們整整用了十年的時間才得以恢復。
兩年後,波蘭一躍成為首個國民生產總值超過轉型前的國家,至今經久不衰,保持增長勢頭。人均GDP也從1990年的1547美元增長到2004年的6334美元。
縱觀波蘭這只「歐洲正在騰飛的雄鷹」,可以看出其迅速成功轉型主要有三大成因。
一、實行現實主義制度期間的波蘭,先後三次做出重大經濟改革調整。尤其是中間一次,曾提出突破傳統計劃經濟框架, 實行企業「獨立自主、自籌資金、自負盈虧」的方針,大膽引進市場機制,只不過這一計劃,因為當時政治氣候不允許而被迫夭折。
二、成功實施「休克療法」,為市場機制充分發揮作用掃清道路。消除短缺經濟, 從賣方市場轉化為賣方市場。減少價格扭曲,向國際市場迅速靠攏,使波蘭經濟快速且穩定地發展。
三、加快國企私有陪攔化進程,讓私有經濟發揮主力作用。與其他的東歐國家不同, 波蘭私有化非常徹底,不但有序推進,還能先從「小私有化」著手,將小型商業和服務業率先私有化,然後全面鋪開,直至全國。波蘭當局也沒有將效益較好的企業留存,價高而估,反而是知亂灶首批就將他們拍賣或者轉讓,實現私有化。
1990年波蘭頒布《私有化法》並於1996年進行了修改,為經濟私有化提供了法律依據。
為加速私有化推進,波蘭當局專門成立國庫部門來進行監督。換言之,私有化從根本上改變了波蘭經濟體制。
這一舉措使得國有企業從1990年的8453家減為2003年的1736家。GDP國有經濟佔比也從1990年的69.1%下降為2002年的26%。
私營經濟的大顯神通,填搭扮補了放棄計劃經濟後出現的空白。
同時在蘇聯控制波蘭期間,波蘭的土地就是私有制。 當東歐國家推行農業私有化時,波蘭農民已經完成私有農業的蛻變,並不存在農業改革的事情。
當然,波蘭經濟成功轉型和歐盟密不可分。
與德國接壤的波蘭地處中東歐,所以與西歐國家接觸較多。在1989年東歐巨變時,他們飛快恢復與西歐國家的經濟聯系,可謂左右逢源。
得到西歐的資金和技術援助後,波蘭有了質的飛躍。一度成為東歐國家最喜歡投資的去處。
恢復經濟增長的波蘭,開始積極籌劃加入歐盟,期望能夠完成轉型後的華麗轉身,盡快實現貿易擴展和資本引進,當然還有個小私心,藉由外部競爭壓力迫使本國企業加快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從而縮短與西歐國家的經濟差距,維護國內政治穩定。
所謂榜樣的力量無窮,波蘭看到西班牙、葡萄牙、愛爾蘭及希臘加入歐盟後的經濟發展迅猛,也想奮起直追。
波蘭從1993年到2004年,用了十一年蓄力,為加入歐盟做准備。
所以,按照歐盟專業要求改造出來的波蘭,處處能夠看到歐盟標記的影子。這也是在大多數原歐盟國家經濟不景氣時,波蘭還能夠長足穩步增加經濟的關鍵之處。
1996年,波蘭早於歐盟先加入了經合組織。 因為加入發達國家組成的國際經濟組織,積極參與國際競爭是波蘭增強經濟競爭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在東歐幾個轉型成功的國家中,波蘭的經濟轉型無疑是最傑出。
只是波蘭起點太低,與歐盟其他15個成員國比較,人均GDP僅相當於人家的三分之一。加之經濟轉型期間存在很多 歷史 遺留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這些因素都成為波蘭經濟和 社會 發展史上的攔路虎。 再者,波蘭加入歐盟,相當於二次經濟轉型,由此帶來的壓力需要漫長的過程消化分解。
經濟轉型初期,東歐國家普遍存在三個不切實際的幻想:市場無所不能;私有化可以解決一切問題;體制轉變後西方援助會大量湧入,情況會立即變好。
所謂實踐是最好的發言權,沒有經歷過就盲目下定論未免為時過早。後期事實證明,期望往往過於樂觀。
以東歐國家私有化為例,他們更傾向於先出手效益好的企業,而效益較差的企業則無人問津,只能砸在政府手裡,這對政府財政來說,無疑增添很多壓力。 因此,東歐各國面臨不同程度上的公共財政危機,依附於政府財政的公共部門,如教育、文化、科研、衛生保健、公共交通及其他的公共服務部門均有不小影響。
這也是東歐國家頻繁出現公共部門罷工事件的關鍵所在。改革成本分攤不均衡,勢必會造成有人收益,有人受損的局面。
拿波蘭來說,收益的是新生企業家、國有企業管理階層、技術工人這類適應制度轉變比較快的知識分子, 而那些失業工人、退休員工、學徒和公共部門的小職員,就是受損者。
波蘭因改革造成的兩極分化空前嚴重,貧困階層隊伍擴大迅速,導致本來支持團結工會政府的基本群體失去信心。
因此,在1993年秋季舉辦的議會大選上,代表團結工會勢力的黨派失利,丟了政權淪為野派。對此, 對此波蘭報紙就曾評論說,這是團結工會政府實行「休克療法」而必須付出的代價。
目前,大多數東歐國家失業率節節攀升,基本都為兩位數。馬其頓失業率高達近45%,波蘭還算好,但也高達17%,如此一來, 社會 保障體系岌岌可危。失 業的民眾不滿情緒即將達到頂峰, 社會 不安定因素一觸即發。
而波蘭為加入歐盟,不惜支付昂貴的「達標」費用,政府開支空前龐大。首批5個中東歐國家總共需要支出1200億歐元,歐盟補貼在這樣的「巨款」面前,無疑杯水車薪。
當時反對加入歐盟的東歐國家主要是農民為主,進口農產品價格過低,會對本國農產品市場有不小沖擊。
再就是結構調整後,農民收入會斷崖式下降,農業失業率居高不下。一旦將新入盟的東歐國家加入歐盟共同農業政策體系中,就會出現很多不可知問題。
但不少專家學者認為,這對於波蘭經濟發展前景其實是有促進和推動作用的。 比如16年前的波蘭,建築單一且多為蘇式樣板樓,而如今卻是充滿華沙建築風格,甚至還有德國地標建築標准,材料和工藝都日趨成熟。
16年前的波蘭擁有私家車還是夢想,而現在工薪家庭三分之二都有私家車代步。存款也比是全球平均數的兩倍之多,並且以每年增長15%的速度遞增。
波蘭的變化放眼世界都是高效率且時間間隔短的國家。他的成功雖然也付出過慘痛代價。如,高失業率、銀行倒閉、國有資產流失等,當時的做法放在現在或許很難理解,但對於當時來說,確是眾多辦法中唯一靠攏曙光的一條。
當時推行「休克療法」的副總理巴爾采羅維奇,至今在波蘭仍是個傳奇人物。
他的經典語錄:我覺得任何國家都要找到適合自己的改革路徑——這就是教訓。
波蘭實行經濟轉型改革時間上雖然同俄羅斯差不多,但用時卻遠超俄羅斯。
當然,不得不說,波蘭沒有先進的製造業和服務業,即使波蘭進入發達國家行列之後,註定也只能是中低段位水平,根本無法繼續晉級到高段位發達國家。
這也是波蘭能夠成功的原因,而俄羅斯卻不能。
因為波蘭永遠不會成為西方的競爭對手,而俄羅斯卻不行,同樣的休克療法在俄羅斯卻落得一地雞毛。
波蘭休克了,有醫生治療輸血;
而俄羅斯休克了,有路人等著他死,好器官摘取!
E. 俄羅斯經濟「休克療法」是什麼
1.俄羅斯休克療法的內容:
休克療法的重頭戲,也是第一步棋是放開物價。俄羅斯政府規定,從1992年1月2日起,放開90%的消費品價格和80%的生產資料價格。與此同時,取消對收入增長的限制,公職人員工資提高90%,退休人員補助金提高到每月900盧布,家庭補助、失業救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物價放開的頭三個月,似乎立竿見影,收效明顯。購物長隊不見了,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習慣了憑票供應排長隊的俄羅斯人,彷彿看到了改革帶來的實惠。可沒過多久,物價像斷了線的風箏扶搖直上,到了4月份,消費品價格比1991年12月上漲65倍。政府原想通過國營商店平抑物價,不料黑市商販與國營商店職工沆瀣一氣,將商品轉手倒賣,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盤落了空,市場秩序亂成一鍋粥。由於燃料、原料價格過早放開,企業生產成本驟增,到6月份,工業品批發價格上漲14倍,如此高價令買家望而生畏,消費市場持續低迷,需求不旺反過來抑制了供給,企業紛紛壓縮生產,市場供求進入了死循環。
休克療法的第二步棋,財政、貨幣「雙緊」政策與物價改革幾乎同步出台。財政緊縮主要是開源節流、增收節支。稅收優惠統統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繳納28%的增值稅,同時加征進口商品消費稅。與增收措施配套,政府削減了公共投資、 軍費和辦公費用,將預算外基金納入聯邦預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銀行貸款彌補赤字。緊縮的貨幣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貸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備金制,實行貸款限額管 理,以此控制貨幣流量,從源頭上抑制通貨膨脹。可是,這一次政府再次失算。由於稅負過重,企業生產進一步萎縮,失業人數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濟補貼和直 接投資,財政赤字不降反升。緊縮信貸造成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短缺,企業間相互拖欠,三角債日益嚴重。政府被迫放鬆銀根,1992年增發貨幣18萬億盧布,是1991年發行量的20倍。在印鈔機的轟鳴中,財政貨幣緊縮政策流產了。
休克療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規模推行私有化。蓋達爾認為,改革之所以險象環生,危機重重,主要在於國有企業不是市場主體,競爭機制不起作用,價格改革如同沙中建 塔,一遇到風吹草動,便會轟然倒塌。為了加快私有化進程,政府最初採取的辦法是無償贈送。經有關專家評估,俄羅斯的國有財產總值的1/3約為1.5萬億盧布,剛好人口是1.5億,以前財產是大家的,現在分到個人,也要童叟無欺,人人有份。於是每個俄羅斯人領到一張1萬盧布的私有化證券,可以憑證自由購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啟動,已是1992年10月,時過境遷,此時的1萬盧布,只夠買一雙高檔皮鞋。因此這個措施使大批國有企業落入特權階層和暴發戶手中,他們最關心的不是企業的長遠發展,而是盡快轉手盈利,職工既領不到股息,又無權參與決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生產經營無人過問,企業效益每況愈下。1992年12月,蓋達爾政府解散。
2.俄羅斯休克療法的實行過程:
1991年底,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獨立,繼承了原蘇聯的大部分家底。豐厚的遺產令葉利欽喜上眉梢,可窮家難當,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業,外加1萬億盧布內債和1200億美元外債,也讓新總統夙興夜寐,坐卧不安。作為前蘇共的反對派,葉利欽認為,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補補,白白斷送了蘇聯的前程。痛定思痛,俄羅斯要避免重蹈覆轍,重振大國雄風,不能再做小腳老太太,應該大刀闊斧,進行深刻變革。此時,年僅35歲的蓋達爾投其所好,在薩克斯的點撥下,炮製了一套激進的經濟改革方案,葉利欽「慧眼識珠」,破格將其提拔為政府總理,1992年初,一場以休克療法為模式的改革,在俄羅斯聯邦全面鋪開。
3.俄羅斯休克療法的結果:
休克療法的失敗使俄羅斯GDP幾乎減少了一半,GDP總量只有美國的1/10。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燃料、電力和冶金工業成了民族經濟的關鍵部門,其比重在GDP中約為15%,在工業總產品結構中為50%,在出口中為70%多。實際經濟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極其低下,如果說原料和能源部門的勞動生產率還算接近世界平均指標的話,其它部門則遠遠低於美國同類指標20%~24%。70%多的生產設備服務期超過十年,高於經濟發達國家一倍。這種局面是國內投資特別是實際經濟部門的投資大幅度減少的直接後果。外國投資不願進入俄羅斯,吸收的外資總額累積只有115億美元。俄羅斯科技開發支出全面減少,投資不足,對創新重視不夠,使得俄羅斯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價格和質量競爭力的產品越來越少,特別是在民用科技產品市場上受到外國競爭對手的排擠,俄羅斯產品還占不到1%的份額。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羅斯人的貨幣收入總量不足美國人的10%,健康狀況和平均壽命也在惡化。有專家估計,俄羅斯人均GDP生產要達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長速度也需要15年的時間。
4.休克療法的定義:
「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這一醫學術語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美國經濟學家傑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引入經濟領域。是薩克斯被聘擔任玻利維亞政府經濟顧問期間所為。薩克斯根據玻利維亞經濟危機問題,提出了一整套經濟綱領和經濟政策,主要內容是經濟自由化、經濟私有化、經濟穩定化。實行緊縮的金融和財政政策,由於這套經濟綱領和政策的實施,具有較強的沖擊力,在短期內可能使社會的經濟生活產生巨大的震盪,甚至導致出現「休克」狀態,因此,人們借用醫學上的名詞,把薩克斯提出的這套穩定經濟、治理通貨膨脹的經濟綱領和政策稱為「休克療法」。
F. 俄羅斯休克療法是什麼意思
俄羅斯休克療法是一種經濟綱領和政策,是由美國經濟學家薩克斯提出的。
薩克斯根據玻利維亞經濟危機問題,提出了一整套經濟綱領和經濟政策,主要內容是經濟自由化、經濟私有化、經濟穩定化,實行緊縮的金融和財政政策。
由於這套經濟綱領和政策的實施,具有較強的沖擊力,在短期內可能使社會的經濟生活產生巨大的震盪,甚至導致出現「休克」狀態,因此,人們借用醫學上的名詞,把薩克斯提出的這套穩定經濟、治理通貨膨脹的經濟綱領和政策稱為「休克療法」。
休克療法的作用:
經濟轉軌需要穩定的宏觀經濟環境,而在經濟轉軌的國家中,都程度不同地存在著宏觀經濟失控的狀況。對於那些發生惡性通貨膨脹、社會總需求極度擴張、經濟秩序 嚴重混亂而陷入經濟困境的國家而言,擺在第一位的任務顯然不是經濟轉軌,而是穩定宏觀經濟。
隨著宏觀經濟的不斷惡化,這些國家不可能用傳統的方法一步一步地解決問題。休克療法可以為這些國家提供有效的應急方案,使這些國家在短期內獲得宏觀經濟穩定,
從而為經濟轉型創造良好的經濟環境和有利的外部條件,奠定穩定的基礎。從這個意義上說,休克療法對經濟轉型至關重要,具有特殊的作用和功能。
G. 俄羅斯經濟「休克療法」是什麼
1.俄羅斯休克療法的內容:
休克療法的重頭戲,也是第一步棋是放開物價。俄羅斯政府規定,從1992年1月2日起,放開90%的消費品價格和80%的生產資料價格。與此同時,取消對收入增長的限制,公職人員工資提高90%,退休人員補助金提高到每月900盧布,家庭補助、失業救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物價放開的頭三個月,似乎立竿見影,收效明顯。購物長隊不見了,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習慣了憑票供應排長隊的俄羅斯人,彷彿看到了改革帶來的實惠。可沒過多久,物價像斷了線的風箏扶搖直上,到了4月份,消費品價格比1991年12月上漲65倍。政府原想通過國營商店平抑物價,不料黑市商販與國營商店職工沆瀣一氣,將商品轉手倒賣,牟取暴利,政府的如意算盤落了空,市場秩序亂成一鍋粥。由於燃料、原料價格過早放開,企業生產成本驟增,到6月份,工業品批發價格上漲14倍,如此高價令買家望而生畏,消費市場持續低迷,需求不旺反過來抑制了供給,企業紛紛壓縮生產,市場供求進入了死循環。
休克療法的第二步棋,財政、貨幣「雙緊」政策與物價改革幾乎同步出台。財政緊縮主要是開源節流、增收節支。稅收優惠統統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繳納28%的增值稅,同時加征進口商品消費稅。與增收措施配套,政府削減了公共投資、 軍費和辦公費用,將預算外基金納入聯邦預算,限制地方政府用銀行貸款彌補赤字。緊縮的貨幣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貸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備金制,實行貸款拆源限額管 理,以此控制貨幣流量,從源頭上抑制通貨膨脹。可是,這一次政府再次失算。由於稅負過重,企業生產進一步萎縮,失業人數激增,政府不得不加大救濟補貼和直 接投資,財政赤字不降反升。緊縮信貸造成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短缺,企業間相互拖欠,三角債日益嚴重。政府被迫放鬆銀根,1992年增發貨幣18萬億盧布,是1991年發行量的20倍。在印鈔機的轟鳴中,財政貨幣緊縮政策流產了。
休克療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規模推行私有化。蓋達爾認為,改革之所以險象環生,危機重重,主要在於國有企業不是市場主體,競爭機制不起作用,價格改革如同沙中建 塔,一遇到風吹草動,便會轟然倒塌。為了加快私有化進程,政府最初採取的辦法是無償贈送。經有關專家評估,俄羅斯的國有財產總值的1/3約為1.5萬億盧布,剛好人口是1.5億,以前財產是大家的,現在分到個人,也要童叟無欺,人人有份。於是每個俄羅斯人領到一張1萬盧布的私有化證券,可以憑證自由購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啟動,已是1992年10月,時過境遷,此時的1萬盧布,只夠買一雙高檔皮鞋。因此這個措施使大批國有企業落入特權階層和暴發戶手中,他們最關心的不是企業的長遠發展,而是盡快轉手盈利,職工既領不到股息,又無權參與決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生產經營無人過問,企業效益每況愈下。1992年12月,蓋達爾政府解散。
2.俄羅斯休克療法的實行過程:
1991年底,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獨立,繼承了原蘇聯的大部分家底。豐厚的遺產令葉利欽喜上眉梢,可窮家難當,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業,外加1萬億盧布內債和1200億美元外債,也讓新總統夙興夜寐,坐卧不安。作為前蘇共的反對派,葉利欽認為,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補補,白白斷送了蘇聯的前程。痛定思痛,俄羅斯要避免重蹈覆轍,重振大國雄風,不能再做小腳老太太,應該大刀闊斧,進行深絕御好刻變革。此時,年僅35歲的蓋達爾投其所好,在薩克斯的點撥下,並鉛炮製了一套激進的經濟改革方案,葉利欽「慧眼識珠」,破格將其提拔為政府總理,1992年初,一場以休克療法為模式的改革,在俄羅斯聯邦全面鋪開。
3.俄羅斯休克療法的結果:
休克療法的失敗使俄羅斯GDP幾乎減少了一半,GDP總量只有美國的1/10。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燃料、電力和冶金工業成了民族經濟的關鍵部門,其比重在GDP中約為15%,在工業總產品結構中為50%,在出口中為70%多。實際經濟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極其低下,如果說原料和能源部門的勞動生產率還算接近世界平均指標的話,其它部門則遠遠低於美國同類指標20%~24%。70%多的生產設備服務期超過十年,高於經濟發達國家一倍。這種局面是國內投資特別是實際經濟部門的投資大幅度減少的直接後果。外國投資不願進入俄羅斯,吸收的外資總額累積只有115億美元。俄羅斯科技開發支出全面減少,投資不足,對創新重視不夠,使得俄羅斯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價格和質量競爭力的產品越來越少,特別是在民用科技產品市場上受到外國競爭對手的排擠,俄羅斯產品還占不到1%的份額。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羅斯人的貨幣收入總量不足美國人的10%,健康狀況和平均壽命也在惡化。有專家估計,俄羅斯人均GDP生產要達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長速度也需要15年的時間。
4.休克療法的定義:
「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這一醫學術語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美國經濟學家傑弗里·薩克斯(Jeffrey Sachs)引入經濟領域。是薩克斯被聘擔任玻利維亞政府經濟顧問期間所為。薩克斯根據玻利維亞經濟危機問題,提出了一整套經濟綱領和經濟政策,主要內容是經濟自由化、經濟私有化、經濟穩定化。實行緊縮的金融和財政政策,由於這套經濟綱領和政策的實施,具有較強的沖擊力,在短期內可能使社會的經濟生活產生巨大的震盪,甚至導致出現「休克」狀態,因此,人們借用醫學上的名詞,把薩克斯提出的這套穩定經濟、治理通貨膨脹的經濟綱領和政策稱為「休克療法」。
H. 想了解下俄羅斯的」休克療法「.
「休克療法」(shock therapy)原是醫學上臨床使用的一種治療方法.電休克療法亦稱電抽搐治療,系指以一定量電流通過患者頭部,導致全身抽搐,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是一種很有效的療法.
適應症有:
①嚴重興奮躁動、沖動、傷人損物者,需盡快控制精神症狀者;
②有嚴重抑鬱,有強烈自責自罪、自傷、自殺行為者;
③拒食、違拗和緊張木僵者;
④葯物治療無效或對葯物不能耐受者.出現軀體或精神病性症狀,以及以前對ECT療效好,似乎是療效好的預測因子.
進行電休克治療前,要詳盡做好軀體和神經系統檢查,如胸透、心電圖、腦電圖等,排除腦部疾患,掌握適應症和禁忌症,掌握正確的操作程序.電休克的副作用遠比抗精神病葯少,而且見效快.不要產生恐懼心理.那種傳說精神病院給病人坐電椅或精神科大夫身上帶有電棒的說法,這純屬無稽之談.
電抽搐治療是一種治療精神病的有效方法.但人們往往認為其副反應大,擔心對大腦造成損害,事實並非如此.
做鉛閉電抽搐治療時,電量為80~120V,在此電量下,電流直接通過人的大腦,導致全身抽搐,病人意識喪失,沒有痛苦.治療結束後,少部分患者會出現頭痛、惡心及嘔吐,輕者不必處理,重者對症治療即可緩解.還有一少部分患者可出現意識模糊、反應遲鈍,這取決於治療次數的多少和間隔時間的長短,一般7~10天內逐漸消失.據資料表明,電抽搐治療可引起腦電圖改變,導致記憶力下降,但這種情況持續很短時間.一般認為,電抽搐治療後1月內可恢復正常.對有嚴重自殺行為的抑鬱性精神病患者,經過葯物治療需2~3周才獲得最佳效果,如採用電抽搐治療在一周內即可生效.國外有研究證明,經電抽搐治療100次以上的病例,並無明顯的腦功能影響,現一個療程僅有8~12次,據電抽搐萬次治療的分析表明,未發生危及生命的合並症.因此,可以說電抽搐治療是一項安全有效的治療方法.
步 驟
在ECT中,在病人頭部使用電 *** 可誘發癲癇大發作.當今,推薦麻醉下進行ECT,可減少副作用(如骨折)的風險,並且增加其可接受性.病人在電休克治療前,用快速起效的催眠劑和肌松劑麻醉.治療通常是每周3次,門診病人、住院病人皆可,總共為6-12次治療.
治療前手續
在治療開始前,臨床醫師必須說明心理和醫學問題,僅僅提及電休克治療常常引發病人和家屬的嚴重焦慮.他們必須接受關於電休克和其他治療的好處以及不良效應的教育,不恰當治療嚴重抑鬱發肢扒作的風險.當臨床醫師感到病人和家庭恰當地理解這個程序,病人和家屬或監護人應簽署知情同意書.治療前評價應包括完整的麻醉史、軀體檢查、心電圖以及可能的實驗室檢查來排除電解質紊亂、心肺或神經系統的危險因素.
副反應
與ECT相關的常見副作用是,短暫的治療意識混濁和記憶喪失.雖然,在治療的病程中,記憶損害幾乎成定論,但是6個月的隨訪資料提示,幾乎所有病人恢復到原來的認知水平;有些病人主訴持續的記憶困難,但是,單側運用電 *** 非優勢大腦半球,並且用產生正方波電流的儀器取代正弦電波電流儀器,減少記憶損害的風險的嚴重程度.
後來,這一醫學術語被用來形容治療經濟危機的「後遺症」———通貨膨脹.此種經濟葯方的基本用意在於:採取嚴格從緊的金融貨幣政策,輔以壓縮消費的手段,強行彌合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缺口,達到短時間內遏制通貨膨脹的目的.由於上述經濟措施具有很強的沖擊性,社會經濟會受到極大的震盪,甚至處於「休克狀態」歷激昌,故有了醫學上的「休克療法」的比喻.後來被引用為經濟術語,被用來稱謂一整套激進的反經濟危機措施和畢其功於一役的經濟轉型方式.此種經濟葯方的基本用意在於:採取嚴格從緊的金融貨幣政策,輔以壓縮消費的手段,強行彌合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缺口,達到短時間內遏制通貨膨脹的目的.由於上述經濟措施具有很強的沖擊性,社會經濟會受到極大的震盪,甚至處於「休克狀態」,故有了醫學上的「休克療法」的比喻.
20世紀80年代中期,被美國年輕的經濟學家傑弗里·薩克斯引入經濟領域.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在南美一些國家施行並獲得巨大成功.玻利維亞爆發嚴重的經濟危機,通貨膨脹率高達24000%,經濟負增長12%,民不聊生,政局動盪.薩克斯臨危受聘,向該國獻出錦囊妙計:放棄擴張性經濟政策,緊縮貨幣和財政,放開物價,實行自由貿易,加快私有化步伐,充分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上述做法一反常規,短期內造成經濟劇烈震盪,彷彿病人進入休克狀態,但隨著市場供求恢復平衡,經濟運行也回歸正常.兩年後,玻利維亞的通貨膨脹率降至15%,GDP增長21%,外匯儲量增加了20多倍.薩克斯的反危機措施大獲成功,休克療法也名揚世界.
蘇聯東歐劇變以後,這一地區的國家立即開始實施從原有的以公有制為基礎的計劃經濟體制向以私有制為基礎的市場經濟體制轉型. 於是,在西方國際金融組織的舉薦下,以俄羅斯、波蘭為代表的大多數東歐國家都採用了這種激進方式.(還有少部分國家,以匈牙利為代表,施行的是漸進的轉型方式.)然而,卻多付出了巨大的代價,宣告失敗.
最為國人所熟知的「休克療法」是:
1991年底,蘇聯解體,俄羅斯聯邦獨立,繼承了原蘇聯的大部分家底.豐厚的遺產令葉利欽喜上眉梢,可窮家難當,一大堆半死不活的企業,外加1萬億盧布內債和1200億美元外債,也讓新總統夙興夜寐,坐卧不安.作為前蘇共的反對派,葉利欽認為,20世紀50年代以來的改革,零打碎敲、修修補補,白白斷送了蘇聯的前程.痛定思痛,俄羅斯要避免重蹈覆轍,重振大國雄風,不能再做小腳老太太,應該大刀闊斧,進行深刻變革.此時,年僅35歲的蓋達爾投其所好,在薩克斯的點撥下,炮製了一套激進的經濟改革方案,葉利欽「慧眼識珠」,破格將其提拔為 *** 總理,1992年初,一場以休克療法為模式的改革,在俄羅斯聯邦全面鋪開.
休克療法的重頭戲,也是第一步棋是放開物價.俄羅斯 *** 規定,從1992年1月2日起,放開90%的消費品價格和80%的生產資料價格.與此同時,取消對收入增長的限制,公職人員工資提高90%,退休人員補助金提高到每月900盧布,家庭補助、失業救濟金也隨之水漲船高.物價放開的頭三個月,似乎立竿見影,收效明顯.購物長隊不見了,貨架上的商品琳琅滿目,習慣了憑票供應排長隊的俄羅斯人,彷彿看到了改革帶來的實惠.可沒過多久,物價像斷了線的風箏扶搖直上,到了4月份,消費品價格比1991年12月上漲65倍. *** 原想通過國營商店平抑物價,不想黑市商販與國營商店職工沆瀣一氣,將商品轉手倒賣,牟取暴利, *** 的如意算盤落了空,市場秩序亂成一鍋粥.由於燃料、原料價格過早放開,企業生產成本驟增,到6月份,工業品批發價格上漲14倍,如此高價令買家望而生畏,消費市場持續低迷,需求不旺反過來抑制了供給,企業紛紛壓縮生產,市場供求進入了死循環.
對此,俄 *** 似乎早有準備,休克療法的第二步棋,財政、貨幣「雙緊」政策與物價改革幾乎同步出台.財政緊縮主要是開源節流、增收節支.稅收優惠統統取消,所有商品一律繳納28%的增值稅,同時加征進口商品消費稅.與增收措施配套, *** 削減了公共投資、軍費和辦公費用,將預算外基金納 *** 邦預算,限制地方 *** 用銀行貸款彌補赤字.緊縮的貨幣政策,包括提高央行貸款利率,建立存款准備金制,實行貸款限額管理,以此控制貨幣流量,從源頭上抑制通貨膨脹.可是,這一次 *** 再次失算.由於稅負過重,企業生產進一步萎縮,失業人數激增, *** 不得不加大救濟補貼和直接投資,財政赤字不降反升.緊縮信貸造成企業流動資金嚴重短缺,企業間相互拖欠,三角債日益嚴重. *** 被迫放鬆銀根,1992年增發貨幣18萬億盧布,是1991年發行量的20倍.在印鈔機的轟鳴中,財政貨幣緊縮政策流產了.
休克療法的第三步棋是大規模推行私有化.蓋達爾認為,改革之所以險象環生,危機重重,主要在於國有企業不是市場主體,競爭機制不起作用,價格改革如同沙中建塔,一遇到風吹草動,便會轟然倒塌.為了加快私有化進程, *** 最初採取的辦法是無償贈送.經有關專家評估,俄羅斯的國有財產總值15萬億盧布,剛好人口是15億,以前財產是大家的,現在分到個人,也要童叟無欺,人人有份.於是每個俄羅斯人領到一張1萬盧布的私有化證券,可以憑證自由購股.可是,到私有化正式啟動,已是1992年10月,時過境遷,此時的1萬盧布,只夠買一雙高檔皮鞋.因此這個措施使大批國有企業落入特權階層和暴發戶手中,他們最關心的不是企業的長遠發展,而是盡快轉手盈利,職工既領不到股息,又無權參與決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生產經營無人過問,企業效益每況愈下.1992年12月,蓋達爾 *** 解散.
休克療法的失敗使俄羅斯GDP幾乎減少了一半,GDP總量只有美國的1/10.經濟結構也發生了重大變化,燃料、電力和冶金工業成了民族經濟的關鍵部門,其比重在GDP中約為15%,在工業總產品結構中為50%,在出口中為70%多.實際經濟部門的勞動生產率極其低下,如果說原料和能源部門的勞動生產率還算接近世界平均指標的話,其它部門則遠遠低於美國同類指標20%~24%.70%多的生產設備服務期超過十年,高於經濟發達國家一倍.這種局面是國內投資特別是實際經濟部門的投資大幅度減少的直接後果.外國投資不願進入俄羅斯,吸收的外資總額累積只有115億美元.俄羅斯科技開發支出全面減少,投資不足,對創新重視不夠,使得俄羅斯在國際市場上具有價格和質量競爭力的產品越來越少,特別是在民用科技產品市場上受到外國競爭對手的排擠,俄羅斯產品還占不到1%的份額.
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到2000年底俄羅斯人的貨幣收入總量不足美國人的10%,健康狀況和平均壽命也在惡化.有專家估計,俄羅斯人均GDP生產要達到葡萄牙或西班牙的水平,GDP每年保持8%的增長速度也需要15年的時間.
俄羅斯把休克療法當作靈丹妙葯,本想一步到位,創造體制轉軌的奇跡.可是南美小國玻利維亞的治療方案,到了歐洲大國俄羅斯,卻是葯不對症.玻利維亞原來搞的就是市場經濟,國有企業少,經濟總量也不大,加上有西方大國幫襯,靠市場機制來熨平通脹,容易取得成功.這些條件,俄羅斯一樣也不佔,卻偏要一口吃個胖子, *** 來個大撒把,大搞市場自發調節,滿以為播下的是龍種,可到頭來收獲的卻是跳蚤.1992年12月,蓋達爾 *** 解散,俄羅斯的休克療法也隨即宣告失敗.
I. 何謂"休克療法"這一改革的歷史背景產生哪些作用結果如何
「休克療法」原是醫學上臨床使用的一種治療方法。後來,這一醫學術語被用來形容治療經濟危機的「後遺症」———通貨膨脹。此種經濟葯方的基本用意在於:採取嚴格從緊的金融貨幣政策,輔以壓縮消費的手段,強行彌合總供給與總需求之間的缺口,達到短時間內遏制通貨膨脹的目的。由於上述經濟措施具有很強的沖擊性,社會經濟會受到極大的震盪,甚至處於「休克狀態」,故有了醫學上的「休克療法」的比喻。 其實很多人看不透前蘇解體的實質,讓我來告訴你們,凡是支持前蘇休克療法的,恰恰是不重視人民利益的人。他們認為政治第一綱,經濟第二綱。也就是所謂支持制度決定一切的人。(實際上是西方制度決定一切)。如果用自由主義的觀點看,這些人就是披著多元論外衣的一元論刺蝟。實際上,他們還不懂,按照自由主義理論,世界上沒有能決定一切的東西。制度、文化、政治、經濟都是相對而言。 改制,無非是讓制度更先進,讓人民能決定國家大事。但是改制改出了大貪污犯,改出了寡頭家族,改出了恐怖分子,而且這些人將利用改制的名義,逍遙法外。支持他們的人是真關心人民大眾么?我看這些人才是被YSXT沖昏了頭。 不要被仇恨蒙蔽了眼睛。你們恨是應該的,但是不能打倒一個王八蛋,又捧起一個王八蛋。但是這個世界王八蛋太多了。而很多人都是憤青,被荷爾蒙控制,經常干打倒一個王八蛋,又捧起一個王八蛋的事情。 休克療法與溫和療法 ○是的,這個問題不論是在國內國外爭論都很大。我們首先要確立統一的標准。比如許多德國學者把休克療法理解為財政、貨幣雙緊縮,從而認為前東德是惟一避免了"休克"的地方,但波蘭學者科沃德科,卻從私有化的角度認為只有前東德搞的才算"休克療法",其他東歐國家包括波蘭,實際上都沒有出現這種實踐。 ○"休克療法"本是指以財政貨幣雙緊縮來治理通貨膨脹,這個術語在拉美經濟實踐中出現時就是此意,其下葯雖猛,但只是一種技術手段而與"主義"無關,其目的在於糾正經濟失衡而非改變經濟體制,是一種穩定經濟而非改造經濟的葯方。但在東歐,這個術語有時被泛化為指稱變革經濟體制的一切激進做法,包括放開價格,大規模私有化,對外開放等等。狹義的"休克療法"只追求經濟穩定,與意識形態無關。廣義的"休克療法"則追求經濟改造。正是在這個意義上,人們把捷克和波蘭視為東歐實行"休克療法"的典型,而左派復出以前的匈牙利則是不搞"休克"的典型。俄羅斯和愛沙尼亞是前蘇聯的"休克"典型,而經濟水平與俄相當的烏克蘭和白俄羅斯是拒絕"休克"的典型。 ○的確,蓋達爾的"休克療法"搞得很糟糕,但別的辦法是否會好一些則很難證明。畢竟進行了激進改革的波蘭、捷克等東歐國家與波羅的海三國經濟轉軌都比俄羅斯強得多,而沒搞休克療法的白俄羅斯與烏克蘭,如今的經濟狀況況決不比俄羅斯好。其實,就前蘇東地區各國的比較而言,激進改革的國家在中長時段上付出的總代價一般要小於"漸進"的國家。在1992年初的俄國,狹義與廣義上的休克療法實際上都很少迴旋餘地。當時俄國已經連續兩年經濟滑坡,又突然面臨經互會"大家庭"經濟空間與聯盟統一經濟空間雙重解體的沖擊,1992年通脹率已達到1354%,經濟失衡已到了無論什麼"主義"者都無法容忍的地步,以緊縮制通脹的"休克"大概是誰在台上都難免要搞的。事實上,無論激進還是漸進的方案都不是萬應靈葯,但也不失為一種選擇,關鍵在於任何方案都有其行為邏輯,其有效性取快於這種邏輯能否貫徹到底,無論激進還是漸進,都比一忽兒激進,一忽兒保守,沒有章法要好。而在當時葉利欽與議會的拉鋸戰中,任何療效都不能貫徹到底,其療法不佳也就不奇怪了。]△緊縮從邏輯上說是可以糾正失衡的,但這種糾正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如果一直找不到根治的措施,它還會產生更糟糕的效果。從緊縮的實際效果看,許多國家都產生了暫時的療效。這種"療效"的不能持久是"休克療法"的特點之一。 ○它的邏輯關系是這樣的:財政一緊縮就導致企業生產萎縮,生產萎縮就會帶來"二度失衡"。這個難題困擾著所有的東歐國家。不緊縮失衡得不到治理,經濟狀況就一直無法改善,但不會象"休克"、"陣痛"感到的難么難受,社會黨上台前的匈牙利、保加利亞以及烏克蘭、白俄羅斯就是這種情況。但一緊縮,雖然立竿見影就有效果,但若改造措施跟不上,不能恢復企業生機,短暫的"舒適。後新的不平衡帶來的"二度陣痛"就會接踵而來。所有搞過"休克"的國家短期效果都有,長期效果只有波蘭和波羅的海國家比較突出。只有捷克例外,它的平衡問題不嚴重,"休克"是直接與私有化相聯系的。 △新自由經濟學有個理論,說"休克"壓縮的需求是有效需求,而它壓縮的供給是無效供給。按照這種說法,在"休克療法"中遭到破產的是沒有競爭能力、產品無市場的企業,有競爭能力、產品對路的企業在大浪淘沙的選擇是能夠留下來的。 ○實際操作中情況比較復雜。在俄羅斯"休克"中受打擊最大的就不是在經濟中處於長線地位的重化工業,而是輕工業、消費品工業,這恰恰是俄國最需要發展的領域。造成這種狀況的原因是放開以後還有一個外部環境。在一國之內搞緊縮或許可以見效,但如同時又在一個國際環境中,就會產生消費品需求轉向進口產品,國內廠家就會同時面臨資金短缺和改造壓力兩難處境。解決的辦法只有一個,就是大規模外來資金的介入。做到這一點的有兩個國家,一是東德,被西德徹底買斷。二是匈牙利,徹底開放市場,門戶暢開到任何領域,以外來投資解決國內產業的資本更新問題。俄羅斯的悲劇在於首先它的緊縮是不徹底的,緊縮了幾個月又放鬆銀根,接下來又緊縮又放鬆,反反復復,等於說從來沒真正徹底搞"休克療法",但又始終一直處在"休克"狀態。其次,俄國在"休克"過程中,企業體制改革一直陷於"內部人控制"的陷阱,外資無法進入,同時對國外產品又全面放開市場,造成的結果是第一壓縮需求的成效遠遠不及壓縮供給的成效大。第二,壓縮有效供給的成份也遠遠超出人們的預期,具體說,對消費品工業的打擊最大。道理很簡單,在一下子放開的情況下,國家沒有加大資金支持,外資又不進來,企業無法進行資產更新、結構改造,自然無法與國外產品競爭。俄國的主導思想與匈牙利不同,它為外資進入設置了很多障礙,使得在轉制過程中很少有新資金注入。 總而言之,如果僅從技術層面看,"穩定"這個措施是需要的,是和"主義"無關的,是無論哪個主義的人在台上都要搞的。但是,正因為"穩定"是個技術措施,它實際上是不能解決體制問題的。如果體制本身有問題,採用這個辦法只能延緩矛盾,不能根治矛盾,危機還在積累,過一段時間它會以更嚴厲的形式表現出來,所以穩定是不能單獨見效的,它必須要有一整套的配套措施跟上來。 △是否可以這樣概括:狹義"休克療法"只是以嚴厲的緊縮來糾正經濟中的破壞性失衡以不良穩定經濟,由於它是向以前造成失衡的邏輯原因對症下葯的,因此它的"療效"具有邏輯保證。但同時具有邏輯性的是,"休克療法"可以創造平衡,卻不能維持平衡。要把平衡維持下去,就得有"看得見的手"(行政性的計劃機制)或"看不見的手"(市場機制)。前蘇東各國的"療效"逆轉現象,雖然各有其具體原因,但從根本上說,共同原因就在於"休克療法"作為一種緊縮政策只能穩定經濟而不能改造經濟,因此它本身不能維持平衡。從這點上來說,東歐既不同於80年代的拉美諸國也不同於1988年後的越南、中國。前者原有市場機制,"休克"創造的平衡可以用"看不見的手"維持之;後者原有計劃機制,"休克"創造的平衡可以用"看得見的手"維持。對於東歐國家來說,"休克"之後選擇便只剩下一個:加速經濟改造,趕快產生"看不見的手",這就使大力推進私有化成了轉軌第二階段的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