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南京哪些地方有梧桐樹
1、傳說當年宋美玲特別喜歡法國梧桐,蔣介石愛妻心切,特意從法國引進兩萬棵梧桐樹種,從美齡宮一路種到中山北路。
2、南京的梧桐最開始是一位法國傳教士引進的。1872年,一位法國傳教士在南京石鼓路種下了南京第一棵法國梧桐樹,到了1928年,為迎接孫中山奉安大典,時任南京特別市市長的劉紀文主持修建了一條從下關碼頭至中山陵的迎櫬大道,在中山南路等沿途栽種了2萬棵法國梧桐,特別是從中山門到陵園的大路兩側,一共種了1034株法國梧桐,成就了今日中山路等街道綠蔭蔽日、連綿不斷的梧桐盛景,為南京留下不可多得的文化遺產。
3、相傳孫中山先生尤其喜歡梧桐樹。當年先生在南京建立中華民國,宣揚三民主義,恰巧梧桐樹是三球懸鈴木 ,可象徵三民主義。因此,孫先生在南京廣種梧桐。後來,為了紀念孫先生,南京各屆民主人士又陸陸續續在南京種了很多梧桐樹。最多的時候,南京的梧桐樹有20多萬棵。
㈡ 南京哪裡種植法國梧桐的
種植法國梧桐+天黑後覺得很陰森+有一定歷史的街道,在南京不少的。感覺最「到位」的,就是出了中山門往中山陵走的那條陵園路,梧桐樹樹干筆直,樹冠把整條路面遮蔽,不要說天黑了,就是傍晚去,只要人少,感覺就很陰森了。因為工作關系有段時間我經常凌晨天未亮走那條路,總有回頭看看有沒有啥不幹凈東西跟著的沖動——但是不敢回頭,怕丟魂!
如果一定要市區的街道的話,類似感覺的,還有鍾山賓館旁的黃浦路,本身車流不多,梧桐樹也是近半世紀的老樹,天黑走一走也很陰沉的。
㈢ 南京網紅梧桐樹在什麼路
南京網紅梧桐樹在環陵路。
環陵路是連接南京人和紫金山之間的脈絡,全長近4000米,道路兩側是鬱郁蔥蔥的法國梧桐,隨處可見騎行人員和背著單反拍照的攝影愛好者。依傍「城市綠肺」紫金山,這里是南京含氧量最高的地方。
南京大規模種植法國梧桐是在解放後,南京首任市長劉伯承對高大挺拔、鬱郁蔥蔥的梧桐情有獨鍾,1953年,南京掀起「種植熱潮」,當時南京市內的梧桐樹達到了約10萬株。南京現有法桐,只有2%是民國時種的。
㈣ 南京梧桐樹在哪條路
南京梧桐樹在陵園路。
從中山碼頭一直到中山陵的沿線都是梧桐樹,出了中山門的陵園路和植物園路,更有一種與市區造型不同的梧桐樹。
相關信息:
1、陵園路,是南京東郊最美的綠色通行。1929年,為迎接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國民政府闢建了中山大道和陵園路,一萬多棵法國梧桐悄然種好,似為先生守靈。
2、對南京人來說,無事的周末,去陵園路走完3公里。或者騎輛單車,穿梭在這綠色拱廊間。那一刻會無比慶幸,生活在南京這座城。
3、谷寺路不像陵園路整日車水馬龍,這里的梧桐也沒有任意生長,而是筆直地直沖藍天。有人把靈谷寺路的梧桐比作士兵,整齊地排列著。綠滿枝頭時,把自己安置在這一片梧桐的海洋里,所有的情緒都被安撫了。
4、北京西路,東西向的北京西路,以寧海路為界,往東種的是銀杏,往西則是梧桐。它的沿線,任意一個路口,都能走進一段故都的迷幻。梧桐樹影里,林立的民國建築群,省委省政府等各類機關大院,過濾掉車馬喧囂,自有一份低調庄嚴。
㈤ 小弟問下,/ 南京哪條路上最多法國梧桐阿。
幾條民國時期規劃的道路上法國梧桐較多,包括中山路,中山東路,中山南路,漢中路,北京西路,北京東路,長樂路,升州路,長江路等等。
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一首《聲聲慢》,給梧桐增添了不少靈性,南京人因此對梧桐情有獨鍾。喜愛梧桐的市民劉先生近日發現,南京路邊的「法桐」已經大量掛果,但令他不理解的是,同樣是「法桐」樹,有的是「一球果」,有的是「兩球果」。
「全都亂套了,南京市民所說的『法桐』其實是懸鈴木,不但不是『法桐』,而且它和梧桐差別較大。」江蘇省中科院植物所原植物馴化育種研究室主任蔡劍華研究員告訴記者,古代詞人所說的梧桐,原產地就是中國,南北各省都有栽培,它是梧桐科梧桐屬的落葉大喬木,樹干挺直,樹皮綠色,平滑,其種子形如豌豆,成熟時棕色,有皺紋。而市民俗稱「法桐」的懸鈴木,在植物分類學上屬懸鈴木科,原產東南歐、印度及美洲,大約在晉代傳入我國,其葉子和梧桐葉相似,人們常將其誤稱為梧桐。
「懸鈴木按相連果實的個數分,有一球、二球、三球之別,一球稱美國梧桐,二球名為英國梧桐,三球以上才叫法國梧桐。」蔡劍華說,南京街頭的懸鈴木多為「二球」的英國梧桐,少數地方偶爾也能見到「一球」的美國梧桐,如:中山陵、南大校園、中山植物園等,「三球」以上的法國梧桐比較少見,「在我印象中,中電五十五所附近好像有一棵法國梧桐」。
為什麼會有誤讀為「法桐」現象呢,這要從七八十年前說起。
孫中山先生奉安於紫金山前夕,當年由宋美齡帶領中外專家,經過勘查選定,曾留學法國的東南大學教授常宗惠奉命從上海法租界購得懸鈴木數千株,單種植於陵園大道的就有一千多株,餘下的植於中山北路、長江路、江蘇路等處。後來的南京,又陸陸續續引進這種樹木作為行道樹。而來自於法租界的這種樹木,就這么一直被稱作「法國梧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