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和法國打架

英國為什麼和法國打架

發布時間:2023-06-04 06:13:13

㈠ 有人說英國與法國是世仇而且戰爭不斷,是這樣嗎為什麼

國際關系錯綜復雜,每個國家在外交時都努力爭取自己國家利益的最大化。「沒有永遠的朋友和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十九世紀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一句話,成為了英國外交的立國之本。

法國一直認為自己是老大,英國就是一個島國,看不起英國,而英國同樣也看不起法國,兩者雖相看兩厭,但在國際大勢下該合作還是會合作。

㈡ 為什麼說英國與法國是宿敵

英國與法國在中世紀到19世紀初,一直都是宿敵。他們打過的戰爭大大小小幾十個,我就說說我知道的幾場大戰爭。
第一次;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年。起因是因為法國國王查理四世死後無嗣,而英王愛德華三世要以近親的身份繼承王位,結果腓力六世繼承王位,英王繼而向法國宣戰,而此時英國早已經擁有法國半壁江山了。這場戰爭出現了最先進的武器:大弓。英軍用這種武器大量射殺法國騎士。當時論人口來說,英國遠遠少於法國。但一直到出現聖女貞德解救法國之前,在100年間的戰爭中,英國可以說是百戰百勝。
第二次:奧地利王位繼承戰是歐洲兩大聯盟為爭奪奧屬領地,因奧地利王位繼承權問題而引起的,它於1740—1748年以中歐為主要戰場展開。奧皇查理六世於1740年10月20日死後無嗣,其長信唯纖女瑪利亞·特蕾西亞承襲父位。查理六世死後,普魯士、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西班牙、皮埃蒙特、撒丁、那不勒斯王國拒絕承認瑪利亞·特蕾西亞的繼承權,而奧地利、英國、捷克、匈牙利、荷蘭、西里西亞、俄國從其各自的既得利益出發,則全力支持瑪利亞·特蕾西亞的繼承權。由此而爆發了長達8年之久的由兩次西里西亞戰爭所構成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其中英法在比利時、殖民地和大海上進行戰爭。

第三次歐洲七年戰爭(英法七年戰爭),又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之稱,1756~1763年。這是一場殖民爭霸戰爭。英國自始自終就是法國的宿敵,而法國也是英國宿敵,英國一直都在大陸尋找盟友一起對付法國。英國的盟友在1700年前後都是奧地利,而普魯士要在中歐的崛起,最大的敵人就是奧地利。戰爭不可避免。當奧地利人正忙於和普魯士戰斗時,他們對法國的關注自然沒那麼強了,而英國看他們的盟友真在忙別的事情是,英國人決定從新找一個盟友。他們找到了同樣對法國有矛盾的普魯士王國。於是歐洲變成了一個火葯桶,而普魯士新的國王將成為那個火星。而奧地利和法國拋棄前嫌,要做好基友。腓特烈二世即位沒幾個月,就向奧地利宣戰,進攻西里西亞地區。隨後法王路易十五向普魯士宣戰,英國向法國宣戰,俄國早已垂涎歐洲大陸,與法奧結盟宣戰普魯士。這是主要戰爭國還有不少小國,其中就有漢若威王國是幫英普的,其他還有好多就不說了。
這是歐洲局勢,在美洲:法國與英國上演了殖民戰爭,法國失去了加拿大和俄亥俄地區。在亞洲即印度次大陸:英國在海上以少勝多並在陸上突擊法軍據點,法國在印度元氣大傷,法軍被迫轉為守勢,與孟加拉將軍結盟。在決戰時,英國買通了孟加拉將軍,英軍將領羅伯特 克萊武率領英軍進攻法軍陣地,孟加拉將軍拒不出戰,直到英軍攻下法軍陣地,擊敗法軍。七年戰爭結束後法國僅在印度保留幾個港口。
第四次,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1775年4月,馬薩諸塞總督兼駐軍總司令托馬斯·蓋奇得到一個消息:在距滑仿波士頓不遠的康科德鎮上,有「通訊委員會」的一個秘密軍火倉庫。蓋奇立即命令少校佛朗西斯·史密斯和約翰·皮特凱恩率800名英軍前往摧毀,以挫傷民兵士氣。部隊連夜出發了,4月19日凌晨,他們來到了離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莊--萊剋星頓。在途中英軍遇到了幾十名民兵,英國軍官勸他們不要和自己的祖國戰斗不要受到蠱惑反抗國王。。。就在民兵准備繳械時,一個民兵向英軍開了一槍,導致了戰斗,英軍打敗他們後來到目的地發現軍火被轉移了,就在這時後面出現了上百名民兵,英軍死傷慘重突圍出去(這些是殖民山迅地列兵,不是歐洲的線列步兵)。 在與英軍的歷次交鋒中,屢敗屢戰,終於在一次戰斗中重創英軍,告訴了世人美利堅人民獨立的意志。法西荷等國看到了希望於是幫助美國獨立,在法國王室陸軍的幫助下,打敗了英國。
第五次:拿破崙戰爭1799—1815年。拿破崙執政(1799—1804)和拿破崙一世帝國(1804—1814,1815)時期,法國資產階級為了在歐洲建立法國的政治和經濟霸權,同英國爭奪貿易和殖民地的領先地位,以及兼並新的領土而進行的戰爭。這些戰斗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是在侵俄戰役慘敗後,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
關於你們說的二戰的英法戰爭可有可無,主要對手是德意,在亞洲是日本,和法國的作戰除了馬達加斯加島戰役就沒了,英國害怕日本在維希政府控制下的馬達加斯加建立潛艇基地才打的,打了了幾個月(包括從英國調兵去那裡的時間),法軍投降。在北非除了和德意作戰,在後期登陸阿爾及爾的計劃還沒實施,北非的維希政府就投降了。歐洲大反攻,諾曼底登陸成功後打到法國南部,法國維希政府立刻投降。但二戰還是有法國人打德國的,法國的一個組織『自由法國』由戴高樂將軍領導,還創立了精銳的柯菲爾突擊隊

㈢ 二戰中,英國和法國海軍為何交戰

1942年,當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氣焰囂張時,他們又把眼光放到了印度洋海域。當時整個印度洋中大大小小布署著英國的海軍基地,只有馬達加斯加島上的迪耶果——蘇瓦雷斯港還掌握在法國維希政府手中。日本人做著「黃粱美夢」,想要通過外交手段,使聽命於納粹德國的這個傀儡政權輕易將這里的設施提供給日本聯合艦隊使用,這樣日軍就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切斷盟軍在印度洋上的交通線。但是,日本人還是慢了一步。當日本人還在計劃著這步棋子如何走時,英國情報機構已經獲知了日軍的企圖。為防止日本人捷足先登,英軍搶先發起了代號「裝甲」的馬達加斯加登陸戰。

馬達加斯加北部的迪耶果——蘇瓦雷斯港是印度洋上的著名良港,當時被法國維希政府在此修築了大量的防禦工程,把這里變成了一座巨大的天然要塞,登陸難度相當大。英軍根據實地情況放棄原定的戰略戰術,從塞得港出發,改成分兩批繞道前往馬達加斯加。5月4日艦隊到達指定地點,5日拉方利號掃雷艇開始在入口港處的水道掃雷,隨後船隻陸續進入。在英軍大規模登陸前,第五水陸突擊隊已偷偷上陸,佔領了一處法國炮台,俘虜了300多名法國士兵。隨後英軍飛至迪耶果——蘇瓦雷斯上空,對其實施了轟炸,摧毀了法軍的艦隊和機場。由於當時英軍的主要目的是奪取迪耶果——蘇瓦雷斯港,而島內法軍駐守並不多,因此英軍沒有馬上展開攻佔。同時英軍當時運輸力量缺乏,無力將大批士兵及急需彈葯輸送至前線,並且當時與友鄰部隊聯系不上,直到九月,第五突擊隊登陸,法國維希政府宣布停戰,迪耶果——蘇瓦雷斯才真正掌握在盟軍手中。

㈣ 法國和英國明爭暗鬥了上千年,為什麼吃虧的總是法國

在許多國人的印象中,歷史上的英法似乎是穿同一條褲子。無論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狼狽為奸的兩個強盜,還是兩次世界大戰中鐵打不動的軍事聯盟,英國和法國總是喜歡成雙成對。

可以說,英國得天獨厚的地緣優勢,使其在戰略上已經立於不敗之地。這是法國所不具備的,被動挨打,幾乎已成定局。如果想改變這一局面,要麼法國稱霸歐洲,無人敢惹,要麼再出一個諾曼底公爵。

㈤ 英法百年戰爭的原因有哪些

英國和法國兩國王室之間,長期存在領土糾紛問題。自1066年法國諾曼底公爵征服英國,成為英國國王以來,兩國之間的糾紛就從來沒有停止過。諾曼底公爵成為英國國王以後,在法國仍然擁有大片領地。他的子孫後代通過聯姻和繼承關系,到12世紀中期金雀花王朝時,英正在法國擁有的領土甚至六倍於法國正室本身擁有的土地。

英王在法國的領地,一直是兩國爭執、斗爭的中心。其後通過一系列戰爭,法國奪回了英王在法國的大部分土地,但是英國王室從來不甘心罷休,力圖奪回失去的領地,而法王則竭力奪取仍殘留在英王手中的南方領土,雙方矛盾尖銳化。

1328年,法國卡佩王朝的查理四世逝世,死後沒有留下可以繼承王位的後代,英王愛德華三世作為查理四世的外甥,是法國王位的繼承人候選人選之一。但是,法國害怕英國勢力在法國繼續增大,最終推選查理四世的堂弟、支裔華洛瓦家族的腓力繼承王位,即腓力六世(1328—1350年)。王位繼承問題激化了英法之間的矛盾。愛德華三世心生不甘,腓力六世也宣布要收回英國在法境內的全部領土,戰爭遂起。

這場戰爭除王位繼承原因外,還為了爭奪法國境內富庶的佛蘭德爾和阿基坦地區。佛蘭德爾形式上是處於法國國王的統治之下,但實際上卻是獨立的。佛蘭德爾以毛紡業著名,與英國有著密切的經濟聯系,它的羊毛原料主要來自英國。

1328年,佛蘭德爾爆發了城市上層和農民的起義,法國派軍隊進入佛蘭德爾,建立起法國的直接統治,並於1336年逮捕了在那裡經商的英國商人。英王愛德華三世採取報復措施,下令禁止羊毛向該地出口。佛蘭德爾地區為了保持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反法政策,承認愛德華三世為法國國王和佛蘭德爾的最高領主,並希望英國出兵法國。佛蘭德爾使英法兩國矛盾進一步加深。這也是導致戰爭發生的一個基本原因。

㈥ 描述18世紀英國和法國為爭奪北美殖民地的戰爭,過程,結果,具體原因。

一、戰爭名稱:北美殖民地戰爭

二、戰爭過程:

1、威廉王戰爭(威廉王之戰)

1689年,因光榮革命成為英王的威廉三世參加歐洲的奧格斯堡同盟,英法的對立開始。因此,在北美的英屬美洲和法屬加拿大也發生戰爭,但是,未獲得決定性的結果,因1697年的雷斯威克條約而停戰。

2、安妮女王戰爭(安妮女王之戰)

呼應歐洲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而開始的北美殖民地戰爭(1702年~1713年),英軍佔領法屬阿卡迪亞的皇家港,根據1713年的烏特勒支條約,獲得加拿大東部的紐芬蘭島和哈得遜灣地域。

三、結果:

戰爭進行中,英國漸次掌握優勢。但是,英國獲得壓倒性的勝利反而導致新英格蘭殖民地的喪失。法國的威脅消失後,新英格蘭殖民地不再需要英國的軍事保護。《巴黎條約》簽訂的12年後,爆發美國獨立戰爭(1775年-1783年)。

四、原因:主因是擴張中的英法北美殖民地因西部或內陸地域支配權的競合,另外,歐洲爆發戰爭也必定波及北美大陸。

(6)英國為什麼和法國打架擴展閱讀:

英法百年戰爭:

北歐維京海盜騷擾侵略法國海岸由來已久。卡洛林王朝時期,法蘭克統治者查理三世同意這些北歐人在法國海岸諾曼底定居下來,他們後來建立了諾曼底公國。

1066年諾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統帥下成功地入侵英格蘭,他們同時統治著英格蘭和諾曼底。

1216年盎格魯—諾曼統治者失去了對諾曼底的控制,

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領地,

12~13世紀,法國國王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佔領的土地。

14世紀初,英國仍占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法國人試圖把英國人由法國西南部趕走,從而統一法國。英國當然不願退出,並欲奪回祖先的土地如諾曼底、曼恩、安茹等。

當時英法兩國因為貿易利益的關系,均對佛蘭德斯作出爭奪,使它們之間的沖突加深。

1328年,法國佔領佛蘭德,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蘭德因失去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百年戰爭中戰場上的法軍反法政策。

亨利二世採取耍賴戰略,他一方面承認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對法王的命令置若罔聞,根本不履行作為法國貴族的任何義務。

對於一個不但擁有國王頭銜、而且領土比自己大兩倍以上的強橫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嚴和權力欲的封建君主一樣,把亨利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想盡一切辦法戰勝亨利,奪回本應屬於自己、屬於法蘭西國王的法國領土。

㈦ 英國為什麼和法國是世仇

㈧ 為什麼英法兩國是世仇

英法世仇開始於諾曼征服,至1336年,雙方一直有大大小小的沖突,1336年,英王愛德華三世要求繼承法國王位,被法王菲利普六世拒絕,百年戰爭爆發,百年戰爭以法國最終勝利告終,英國喪失了所有歐洲大陸領地,後來的七年戰爭和拿破崙戰爭英法都是死敵,到了二戰,法國被德國打敗,英國作為盟友仍然不忘削弱法國,集結艦隊悍然襲擊了法國艦隊,因此英法世仇的程度要遠大於德法

㈨ 【請教】為什麼在歷史上,英國和法國之間曾經爆發過「英法百年戰爭」

一、英法百年戰爭爆發的起源:
英法百年戰爭爆發是有其歷史淵源的:關系的糾纏不清和英國對法國長期積累的怨恨。諾曼底公爵威廉征服英國之後,大部分官員都是由法國貴族擔任。英國的盎格魯-撒克遜人對法國人的憎惡越來越深,認為法國人是到英國來當主人。近200年間王公貴族上等人士只使用法語,英語成了農夫或商人使用的語言。滲透到英國的法國的語言、文化很自然地收到了英國平民百姓的厭惡,並且英國作為法國的臣民只能向法國低頭。
對於瞧不起英國人、事事干預英國並且總是高高在上的法國人,不僅是英國百姓,連已轉變為英國人的諾曼底王和貴族也感到很憤恨。英國已痛下決心,要擺脫與法國的君臣關系,平等地與法國對話。這也是百年戰爭爆發的很大一個原因,當然,除了英法之間「歷史淵源」外,英法百年戰爭爆發還有以下的原因:
1、英法百年戰爭爆發的直接導火線是法國加佩王朝查理四世1328年死後無男嗣所引起的王位繼承問題。
1154年,法國最強大的貴族——安茹伯爵亨利因其母親的血緣關系,得以繼承英格蘭王位,是為英國金雀花王朝的建立者——亨利二世。亨利二世扮演著十分罕見的雙重角色:作為國王,他是英國的統治者;作為公爵和伯爵,他又是法國的臣民。因此除非他自願放棄法國國籍、放棄在法國的一切權利,否則他作為一個法國公民理所當然必須對法蘭西國王唯命是從。
老奸巨猾的亨利二世一方面承認法蘭西國王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對法王的命令置若罔聞,根本不履行作為法國貴族的任何義務。對於一個不但擁有國王頭銜、而且領土比自己大兩倍以上的強橫逆臣,路易七世當然會想盡辦法奪回本應屬於自己、屬於法蘭西國王的法國領土!英法之間這種君不君、臣不臣,利害關系糾纏不清的混亂局面,在雙方的後代之間一直延續下去,直到百年戰爭的前,金雀花王朝的愛德華三世就正式提出了繼承法國王位的要求。
2、加斯科尼問題是英法百年戰爭爆發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愛德華一世以來,加斯科尼問題一直在英法關系中居中心地位,即加斯科尼取代諾曼底和安茹成為英法兩國爭奪的焦點。」加斯科尼是位於現代法國西南部的一個地方。在愛德華一世時,這個繁榮的盛產酒的省份是英格蘭僅存的一塊法國領土,他與英格蘭的政治關系由於甜酒的出口貿易和把英國織品和穀物海運到波爾多和巴約訥而得到加強。在12世紀時,該地區因亨利二世享有的繼承權而轉移到英格蘭的金雀花王朝手中。
英格蘭國王要求威爾士人、蘇格蘭人和愛爾蘭人承認他們的宗主權,但是這些國王作為阿基坦的公爵,自1204年以後一直是法蘭西國王的附庸,卻拒不承認法國國王在加斯科尼的宗主權。在「百年戰爭之前和之間,加斯科尼一直在安格魯—法蘭西關系中居於中心位置;它取代諾曼底和安茹成為兩國爭奪的焦點」重重矛盾和矛盾的激化,在弗蘭德商人的挑撥之下,積怨頗深的英國和法國之間終於爆發了戰爭。
二、影響:
1、戰爭體制。
戰爭開始時,兩國主要以西歐原來的貴族兵源制,由各領主募集軍隊,有服役時間考量。這對跨海遠征的英格蘭很不利,於是轉而招募更多來自下層人民的雇傭兵,並配合以有名的長弓兵戰術。法國則迫於初期戰局失利,必須擴張王室統治權力以抵擋外敵。因此在戰爭結束時,雙方都已走上中央集權的道路。
英格蘭在數次戰役得勝,嚴重挑戰了西歐貴族騎兵的軍事壟斷地位。戰後,勝利的法國仍保留許多重騎兵傳統,但步兵能夠打敗騎兵的思想已經流傳四方,步兵的重要性從此不斷提升,騎兵最終則消失了。
2、戰術思想。
戰爭初期,法國在各次大會戰都使用重騎兵正面沖擊,到了1415 年的阿金庫爾戰役,已模仿對手讓部分騎兵下馬徒步戰斗,這說明騎兵步兵的戰場角色已大幅改變。法國藉由平民出身的聖女貞德鼓舞士氣取得最後勝利,更突顯騎士貴族為主的法軍於戰爭中屢屢失敗,標識出貴族騎士階層的衰退和民族戰爭特性的興起。
3、武器裝備。
百年戰爭中,雙方的武器裝備也經歷了改良和演化,14世紀開戰時,當時最好的盔甲仍然為鎖鏈甲,這和之前數個世紀相比並沒有本質上的進化和改善,而15世紀戰爭中後期時,新形態的板甲已經成為了貴族騎士們的普遍裝備。在連續不斷的圍攻戰中,雙方也重視攻城武器的設計和應用,在後期,法軍開始大規模使用火葯及火炮作為武器而取得勝利,並在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領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態的戰爭方式。

㈩ 為什麼英國在歷史上總能揍法國

因為英國人牛叉哄哄😂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和法國打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