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的上任總統奧朗德是哪個政黨

法國的上任總統奧朗德是哪個政黨

發布時間:2023-06-04 10:55:33

A. 法國現任總統是誰

法國現任總統是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出生於魯昂,法國左翼政治家,2012年始任法國總統兼安道爾大公。他25歲便擔任後來成為法國總統密特朗的經濟問題顧問;1997-2008年擔任社會黨第一書記;2000年奧朗德在格勒若布爾召開的代表大會上的提案成為社會黨2000年競選綱領的基礎。2012年4月22日,奧朗德在法國大選首輪投票中居首位;並在5月6日的第二輪選舉中當選為法國新一任總統。

法國總統是法國國家元首。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次。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賦予了總統很大的權力。現時法國的政治制度奉行半總統共和制,總統是國家的權力中心。法國總統手中的權力凌駕於行政、立法、司法三權之上,被稱作「帝王總統」。總統任期5年(舊憲法規定的任期為七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目前法國總統選舉程序依照的是1962年頒布的《法國選舉法》,採取「多數兩輪投票制」,由全民直接投票選舉總統。也就是首先進行第一輪投票,如果無人獲得50%以上絕對多數票,則第一輪中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第二輪投票將第一輪投票後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如果前兩位候選人中有中途退出競選的,則由得票次多者替補上來,以保證在第二輪投票中有兩位候選人。

B. 弗朗索瓦·奧朗德的為政舉措

奧朗德的政策帶有明顯的傳統左翼色彩,但也滲透著一定的自由主義的精神,可謂「左右通吃」,他立誓要做一個「團結的總統」,讓所有人都參與到建設其「法國夢」的進程之中。
奧朗德早就強調,自己不想做薩科齊那樣的「超級總統」,而要做一個「正常總統」,帶領法國人實現自己的「法國夢」。現在,他充分闡述自己對各個領域的看法,並將在明年1 月份正式提出自己的競選大綱。
奧朗德提出:在改革政治體制、加強民主方面,增加議會權力,建立自由的議會調查團,議會對政府成員能夠有監督權,政府要加強與之磋商;改革總統刑法地位,結束總統豁免權;政府向民意開放,在決策中更多征詢民眾意見;革新政黨體制,引入公民初選,增加民眾的政治參與度等。在歐洲政策方面,要建立「聯邦歐洲」,加強政治與社會歐洲建設,建立歐洲經濟政府,實行統一的歐洲預算和貨幣政策,擴大歐洲央行行動范圍,開展借貸和歐洲債券業務;在與國家的「去工業化」、對外遷移做斗爭的同時,打擊世界上的不公平競爭,提倡「利益置換」,維護法國和歐洲利益。 實行經濟緊縮,減少國家債務和公共赤字;改革稅收制度,增稅減支;改革金融市場,改變金融體系不負責任的局面;推動銀行提高透明度,禁止其從事投機業務,促其為實體經濟提供資金,推動中小企業發展;改變世界金融游戲規則,結束金融機構的食利行為,禁止其開展與實體經濟無關的業務,加強金融監管。
奧朗德計劃在兩年內落實其促進就業、競爭力和改善公共財政的政策,在一年內扭轉失業率曲線。
奧朗德認為,法國2012年經濟增長率會略高於零。根據法國政府的預計,2012年法國經濟增長率為0.3%,公共財政赤字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為4.5%。 2007年時任法國社會黨第一書記奧朗德在賀電中對中共十七大召開致以誠摯的祝賀,並祝中國共產黨十七大取得圓滿成功。並隨後致電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祝賀他當選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總書記。
2012年2月21日法國社會黨總統候選人奧朗德派出特使(前總理洛朗·法比尤斯)在北京會見了中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部長王家瑞。法比尤斯表示,奧朗德及其本人均高度重視法中關系,致力於建立政治上積極平穩、經貿上平衡的法中關系。
2013年4月25,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抵達北京,開始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這是奧朗德就任法國總統以來首次訪華 ,也是中國新一屆領導集體產生後首位訪華的西方大國元首。
2014年2月10日展開訪美行程,由於他與前女友瓦萊麗日前已分手,這次系單身赴美,有分析稱,這是奧朗德「情變」後的第一次重要出訪,他希望藉助在國際舞台上的曝光,拉抬跌到新低的支持率。 奧朗德前年上任以來推行積極外交政策,包括支持敘利亞問題美方立場,鞏固美法「傳統盟友」關系,因此此行獲美方高規格接待。奧朗德抵達華府後,立即與奧巴馬一起搭機前往維吉尼亞的蒙蒂賽洛,那是美國開國先驅之一的傑佛遜總統的故鄉,他曾出使法國。 2014年2月11日他與美國總統奧巴馬舉行會談,商討振興法國經濟、國安局監控等問題。此行,奧朗德還將造訪舊金山,到矽谷會見臉書、推特以及Google等龍頭網路業者的主管,法國因為稅率重導致許多企業出走,是否有可能調降企業稅,吸引產業迴流,是奧朗德訪問矽谷時可能要響應的問題。 奧巴馬及奧朗德日前在《華盛頓郵報》及法國《世界報》發表聯合署名文章,稱美法關系植根逾兩個世紀,雙方深化夥伴關系是國際合作典範。
2014年底,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自2012年5月就任以來,先後在巴黎接待了十幾位非洲國家元首(包括現任非盟輪值主席、貝南總統亞伊·博尼),先後於10月中旬訪問了塞內加爾和剛果(金)暨出席在剛果(金)首都金沙薩舉行的第十四屆法語國家組織首腦峰會,12月中下旬訪問了阿爾及利亞。2013年1月11日,應馬里總統請求,奧朗德派遣法國空軍打擊馬里北部叛軍據點,隨後,派遣地面部隊赴馬里參戰。
奧朗德承認法國歷史上曾對非洲殖民和參與殘忍的奴隸貿易,甚至承認在阿爾及利亞有過「血腥的鎮壓和屠殺」,但同時又聲稱,他到非洲去既不是為了道歉,也不是為了反省,而是為了帶去信任、友誼和團結的信息,為了結束過去「法非特殊關系網」和陰暗的秘密外交,翻開歷史新一頁,「著眼未來」並與非洲國家建立平等的夥伴關系(訪問阿爾及利亞期間,奧朗德與阿卜杜勒—阿齊茲·布特弗利卡總統簽署友好合作宣言,宣布法國與阿爾及利亞建立「平等、尊重、平衡、團結」的全面戰略夥伴合作關系)。

C. 法國的政治體制

法國實行多黨制,目前共有30多個政黨。
(1)社會黨(Parti Socialiste,簡稱PS):執政黨和議會第一大黨,左翼政黨。前身是1905年成立的「工人國際法國支部」,1920年發生分裂,多數派另組共產黨,少數派則保留原名。1969年改組成立社會黨,1971年與其他左翼組織合並,仍用現名。黨員近20萬人,多為公職人員和知識分子。第一書記哈萊姆·德西爾(Harlem DESIR),2012年10月當選。該黨對內注意體現左翼政黨色彩,主張維護勞工利益,同時採取務實的經濟政策;對外主張維護法國獨立核力量,推動歐洲一體化建設,並加強南北對話。歷史上曾多次執政。2010年3月在大區議會選舉中獲勝,2011年3月和9月,先後贏得省議會部分選舉和參議院改選,並與其他左翼力量共同贏得參議院多數席位。2012年5月,社會黨候選人奧朗德當選法國總統。2012年6月在立法選舉中獲勝,在國民議會中占據296席(2012年12月10日)。
(2)人民運動聯盟(Union pour un Mouvement Populaire,簡稱UMP):主要反對黨和議會第二大黨,屬中右政黨。前身系2002年總統大選中的競選聯盟,核心為原保衛共和聯盟(戴黨),並吸收了自由民主黨和法蘭西民主聯盟的主要力量。2002年11月17日正式宣告成立,取用現名。黨員約35萬人,多為職員、官員、自由職業者、商人、農民和工人等。屬中右政黨。
(3)國民陣線(Front National):極右翼政黨,成立於1972年10月。黨員約10萬人,多為中小工商業者。1986年議會選舉中首次進入國民議會。代表極端民族主義思潮,煽動排外情緒,強調「要把法國從歐洲控制和世界主義中拯救出來」,呼籲「進行一次反對新共產主義和世界主義的十字軍討伐」。現任主席讓-瑪麗娜·勒龐(Jean-Marine LE PEN),2011年1月起擔任現職。隨著國際金融危機爆發,法民眾購買力下降,失業人數激增,極右翼思想有所回潮。國民陣線借機大打移民、安全、就業牌,影響力再次上升。2012年4月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該黨候選人瑪麗娜·勒龐得票率17.9%,創歷史新高。2012年6月立法選舉中獲得2席,時隔20年再度進入國民議會。
(4)歐洲環保黨(即綠黨,Les Verts)。左翼政黨。上世紀70年代起,法國環保主義者開始以綠黨名義參與政治活動。2007年底,以綠黨為首的各環保組織負責人共商聯合事宜,並於2008年10月宣布成立歐洲環保黨,仍沿用綠黨稱呼。現任全國書記帕斯卡·杜朗(Pascal DURAND)。2010年3月大區議會選舉中,綠黨在首輪投票中再次位居第三。2012年4月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綠黨候選人若莉得票率2.31%。2012年6月立法選舉中獲得17個席位,自組黨團。
(5)民主與獨立派聯盟(UDI):中間派政黨,成立於2012年9月。黨員6.4萬人。核心力量為激進黨(PR)、新中間黨(NC)以及人運盟部分退黨要員。現任黨主席讓-路易·博爾洛(Jean-Louis BORLOO)。該黨定位為「開放、富有建設性的反對派」,「平和、可信的替代力量」,歐洲建設、綠色增長和經濟競爭力是其首要關切,提出建設「人性化的自由主義」。
(6)民主運動(MoDem)。前身是法蘭西民主聯盟(Union pour la Démocratie Française,簡稱UDF)中的偏左派,由法蘭西民主聯盟前主席弗朗索瓦·貝魯(François BAYROU)領導。民主運動成立後拒絕與其他政黨聯合備選,黨員一再流失。2012年4月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該黨候選人貝魯得票率9.13%。2012年立法選舉中僅獲2席,貝魯本人落選。
(7)共產黨(Parti Communiste Français,簡稱PCF):現有黨員約7-8萬,多為工人、雇員、教員、手工業者等。現任全國書記皮埃爾·洛朗( Pierre Laurent)。1920年12月成立。二戰後初期達到頂峰,最多時擁有黨員80多萬,曾是法第一大黨。但此後,在法經濟結構發生深刻變化和國內外政治風雲變幻的背景下,法共應對乏力,力量和影響不斷下降,逐漸淪為邊緣小黨。2008年底,法共三十四大召開,決定與左翼黨結成左翼陣線,在2011年省議會選舉與參議員改選中分獲118席與21席。2012年4月法國總統選舉第一輪投票中,左翼陣線候選人梅朗雄得票率11.11%。2012年,立法選舉中在國民議會中獲7個席位。
其他政黨有:
右翼:保衛法蘭西運動(Mouvement pour la France)、保衛法蘭西聯盟(Rassemblement pour la France)。
左翼:左翼共和聯盟(Association pour une Gauche Républicaine)、共和與公民運動(Mouvement Républicain et Citoyen)。
中間派:公民運動—共和之極(Mouvement des Citoyens-Pôle Républicain)。
極右:全國共和運動(Mouvement National Républicain)。
極左:工人斗爭黨(Lutte Ouvrière)、革命共產主義同盟(Ligue Communiste Révolutionnaire)、勞動黨(Parti des Travailleurs)。 分為兩個相對獨立的司法管轄體系,即負責審理民事和刑事案件的普通法院與負責公民與政府機關之間爭議案件的行政法院。
普通法院有三類:1、專門法庭(包括兒童法庭、負責處理僱主和職工之間糾紛的勞資調解委員會、審理商人之間或商業公司之間爭端事件的商務法庭和社會保險法庭)。2、民事法院。3、刑事法院(包括判決輕微犯罪案件的警察法庭、判決輕罪案件的輕罪法庭、判決重大刑事案件的重罪法庭)。
普通法院系統縱向上又分為四級:初審法庭、大審法庭、上訴法院和終審法院。終審法院是最高一級司法機關,負責受理對35個上訴法院所作判決的上訴。院長居伊·加尼韋(Guy KANIVET)。
行政法院是最高行政訴訟機關,下設行政法庭。行政法院對行政法令的合法性作最後裁決,並充當政府在制定法律草案方面的顧問。
法國的檢察機關沒有獨立的組織系統,其職能由各級法院中配備的檢察官行使。檢察官雖派駐在法院內,但行使職能獨立於法院。檢察官的管理權屬於司法部。最高法院設總檢察長1人,檢察官若幹人;上訴法院設檢察長1人,檢察官若幹人;大審法院設檢察官1人,代理檢察官和助理檢察官若幹人。

D. 2017法國黨派是什麼

今年的法國大選看點多多,尤其是極右翼政黨的勒龐大出風頭,讓法國傳統政治勢力和其他歐盟國家都倒吸了一口涼氣。

其實,除了極右翼的勒龐、中間派的馬克龍之外,還有傳統左翼、傳統右翼、極左翼.......

錯綜復雜的政黨和政黨聯盟,以及繁瑣多樣的政治觀點,著實讓人聽起來有點雲里霧里的感覺。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今天用左啊、右啊來指代不同政治觀點的做法正是起源於法國(難怪法國自己有那麼多的政治派別)。

1789年的時候,法國爆發了大革命,資產階級趕走了舊皇帝。

大革命期間,不同政治勢力的人們聚到一起商量法國未來的出路,召開制憲會議來制定法國歷史上第一部憲法。

在會議上,持有激進觀點的議員都坐在主席台的左側,而溫和派的議員則做到了右側。

時間一長,人們就把「左」賦予了激進和革命的含義,而「右」更多象徵著溫和與改良。

不僅在法國,全世界都開始用左和右作為不同政治勢力的分野。左和右的含義也隨著時代環境不斷發展變化。

當時只是屁股隨便坐坐的法國人,恐怕也想不到會給後世留下這么大的影響。

接下來先來個法國政治的小光譜。

極左翼:法國共產黨、激進左翼黨

法國共產黨當年也是靠著共產國際起的家。

二戰後,法共一直是法國左翼勢力的主要代表。

不過右派的戴高樂上台後一直都有意地打壓左翼的勢力,結果遲遲抬不起頭。

等到戴高樂離任後,又受到了新興的社會黨的沖擊。

總之就是鬱郁不得志。

到了九十年代,蘇聯的解體和東歐劇變,更讓與蘇聯緊密聯系的法共再次遭到了嚴重的打擊。

如今,它早已放棄了武裝斗爭,連黨章里的有關馬列主義內容都被刪去了。

為擺脫困境,法共也一直在積極轉型,並開始致力於團結包括社會黨左派在內的不同激進左翼派別,進行左翼力量的政治再結盟。

2009年的時候,主要的左翼政黨結成了左翼陣線。

比如,今年參加法國大選的梅朗雄就是左翼陣線的主要領導人。

梅朗雄曾在演講中說,「在地中海溺死的難民、在工作崗位自殺的職工、流落街頭餓死、凍死的人,這些都是人類的屈辱。為了展現人民的力量,那些不願做金融奴隸的人、那些向推翻錢權勢力的人、那些不願再看到總統君主制的人起來來一場人民起義,讓人民來主宰一切。」

這話聽起來為啥那麼耳熟......

這還不算啥,梅朗雄同志還在演講後帶著群眾一起唱《國際歌》。

畫面大概就是一群法國人在廣場上高唱:

起來,飢寒交迫的奴隸!

起來,全世界受苦的人!

滿腔的熱血已經沸騰,

要為真理而斗爭!

除此之外,梅同志還主張退出北約,和極右翼一樣質疑歐盟的一體化,反對現在的法國總統掌握過大的權力,要建立新的「法蘭西第六共和國。」

梅同志對中國還是很友好的。

在抵制2008年北京奧運會和西藏問題上,梅朗雄都曾選擇站在中國一邊。面對法國國內對他這一立場的指責,梅朗雄表示自己作為左派政治家,支持中國的民族主義。

梅同志,你辛苦了!

極右翼:國民陣線

極右翼勢力在法國歷史上不時地拋頭露面。

拿破崙戰爭後的布朗熱主義,二十世紀初的法蘭西行動、二戰期間的法蘭西團結、火十字團,五十年代的普扎特運動......

現在的國民陣線是老勒龐在1972年建立的。

勒龐是個殖民主義分子,曾在越南和阿爾及利亞服役,參與鎮壓當地的民族解放運動。

國民陣線基本上沒啥政治綱領,或者說,善於應變。

效仿里根提出人民資本主義;看柯林頓新經濟政策不錯,就鼓吹貨幣主義;等綠黨在歐洲風行時,它就提倡保護環境,說自己是最綠的黨.......

不過國民陣線沒變的一點就是,始終舉著民族主義的旗幟。

否認人類的共同性、反對人類平等的思想、鼓吹民族優勝論,並聲稱所有法國人的首要任務是使「法蘭西民族的法蘭西特性能永遠保持下去。」

而和以往不同的是,「國民陣線」從一開始就把民族主義的矛頭指向外來移民,他們把移民問題炒得沸沸揚揚,作為拉攏選民、擴張自己勢力的一個手段。

事實證明,這招兒還挺好使的。

國民陣線在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中都屢創「佳績」。

這也讓歐洲主流政黨很是擔心。

主流政黨

傳統左翼:社會黨

傳統右翼:共和黨

社會黨和共和黨是法國政壇上傳統的主流政黨。

比如,上一任總統奧朗德就是左翼社會黨的。

作為主流黨派,這倆政黨的主張沒有那麼極端,二者也只是少數意見上存在分歧。實際上,這一左一右倆政黨還總在一起執政。

因為,法國總統選舉和議會選舉時間、任期都不同,有時候總統是左翼的,但佔有議會多數議席的黨派卻是右翼的。

這就成為法國一個鮮明的政治現象「左右共治」。

傳統的政黨統治法國已經幾十年了,但是在今年的選舉中,兩個政黨的候選人在第一輪的選舉中就歇菜了。

這是自1958年戴高樂締造第五共和國以來,自稱戴高樂黨人的傳統右派首次未能進入第二輪;這也是50年來,兩大輪流統治著法國的執政黨——左翼社會黨與右翼共和黨沒有任何一黨進入第二輪。

不過,這倆政黨倒是挺支持馬克龍的。因為馬克龍被視作「中間派」,不左也不右,還表示要彌合法國的政治分裂。

說馬克龍是中間派,是因為他不屬於上述黨派中的任何一個。

為了參選總統,馬克龍自己建了一個黨。

叫En Marche!(前進!)

E. 法國總統的選舉

法國總統是法蘭西共和國(第五共和)的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最高統帥。總統任期5年(舊憲法規定的任期為七年),可連選連任一次。
目前法國總統選舉程序依照的是1962年頒布的《法國選舉法》,採取「多數兩輪投票制」,由全民直接投票選舉總統。也就是首先進行第一輪投票,如果無人獲得50%以上絕對多數票,則第一輪中得票最多的兩位候選人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第二輪投票將第一輪投票後的第二個星期日舉行。如果前兩位候選人中有中途退出競選的,則由得票次多者替補上來,以保證在第二輪投票中有兩位候選人。
自1962年實行總統普選以來,尚無一人能在第一輪投票中獲得50%以上的選票當選總統,因此歷屆法國總統大選都進行了兩輪選舉。
本屆法國總統選舉於4月22日舉行了首輪選舉,結果人民運動聯盟主席薩科齊和社會黨人羅亞爾得票名列前兩位而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
第二輪投票選舉在5月6日進行。結果薩科齊成為法蘭西新一任總統。
CNTV2012年5月7日凌晨消息,據最新消息,法國總統大選5月6日第二輪投票結果已經出爐,社會黨領導人弗朗索瓦-奧朗德以51.9%的支持率當選法國總統,成為近20年來首位社會黨總統,前總統薩科齊成為第11個因歐債危機下台的歐洲領導人。
奧朗德於1954年出生於魯昂,曾就讀於法國高等商學院、巴黎政治學院和國立行政學院,主修經濟和法律。他從政經驗豐富,25歲開始跟隨密特朗,27歲在密特朗成為法國總統後,任總統府經濟顧問,34歲當選國會議員,還曾擔任市長和省議會主席職位。從1997年至2008年,奧朗德擔任法國最大反對黨法國社會黨的第一書記,時間長達11年之久,是社會黨任期最長的第一書記。2011年10月16日,奧朗德贏得黨內初選,成為法國社會黨2012年總統大選候選人。2012年4月22日,奧朗德獲得最高支持率,擊敗其他的八名候選人,同薩科齊一齊勝出,進入第二輪投票選舉 。

F. 法國總統的歷任法國總統

一、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總統路易·拿破崙·波拿巴(Charles-Louis-Napoléon Bonaparte)1848年12月20日—1852年12月2日

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總統

1、路易-阿道夫·梯也爾(Louis Adolphe Thiers)1871年8月30日—1873年5月24日

2、帕特里斯·麥克馬洪(Marie Edme Patrice Maurice de Mac-Mahon)1873年5月24日—1879年1月30日

3、弗朗索瓦·保羅·儒勒·格雷維(Francois Paul Jules Grévy)1879年1月30日—1887年12月2日

4、瑪利·弗朗索瓦·薩迪·卡諾(Marie François Sadi Carnot)1887年12月3日—1894年6月27日

5、讓·卡西米爾-佩里埃(Jean Paul Pierre Casimir-Périer)1894年6月27日—1895年1月16日

6、弗朗索瓦·菲利·福爾(Francois Flix Faure)1895年1月16日—1899年2月16日

7、埃米勒·弗朗索瓦·盧貝(émile François Loubet)1899年2月16日—1906年2月18日

8、阿爾芒·法利埃(Clement Armand Fallières)1906年2月18日—1913年1月17日

9、雷蒙·普恩加萊(Raymond Poincaré)1913年1月17日—1920年2月18日

10、保羅·歐仁·路易·德沙內爾(Paul Eugene Louis Deschanel)1920年2月18日—1920年9月21日

11、亞歷山大·米勒蘭(Alexandre Millerand)1920年9月23日—1924年6月11日

12、加斯東·杜梅格(Pierre-Paul-Henri-Gaston Doumergue)1924年6月13日—1931年6月13日

13、保羅·杜美(Paul Doumer)1931年6月13日—1932年5月7日

14、阿爾貝·勒布倫(Albert Lebrun)1932年5月7日—1940年7月10日

三、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總統

1、樊尚·奧里奧爾(Vincent Auriol)1947年1月16日—1954年12月1日

2、勒內-儒勒-古斯塔夫·科蒂(René-Jules-Gustave Coty)1954年12月1日—1959年1月8日

四、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總統

1、夏爾·戴高樂(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959年1月8日—1969年4月20日 共和國民主聯盟

2、喬治·讓·蓬皮杜(Georges Jean Raymond Pompidou)1969年6月20日—1974年4月2日 共和國民主聯盟

3、吉斯卡爾·德斯坦(Valéry Marie René Georges Giscard d'Estaing)1974年5月19日—1981年5月19日法國民主聯盟

4、弗朗索瓦·密特朗(François Mitterrand)1981年5月19日—1995年5月17日社會黨

5、雅克·希拉克(Jacques René Chirac)1995年5月17日—2007年5月16日保衛共和聯盟/人民運動聯盟

6、尼古拉·薩科齊(Nicolas Sarkozy)2007年5月7日-2012年5月15日 人民運動聯盟

7、弗朗索瓦·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2012年5月15日—2017年5月14日 社會黨

8、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2017年5月14日—今「共和國前進」運動

五、總統資料:

1、瑪利·埃德姆·帕特里斯·莫里斯·德·麥克馬洪

馬堅塔公爵(Marie Edme Patrice Maurice de Mac-Mahon, Duc de Magenta,1808年7月13日—1893年10月16日),法國軍人。

在克里米亞戰爭及義大利馬堅塔戰役(1859年)中揚名,被升為法國元帥,並受封為馬堅塔公爵(c de Magenta),後成為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第二任總統(1873年—1879年)。

2、路易-阿道夫·梯也爾

路易-阿道夫·梯也爾(常被稱作阿道夫·梯也爾Adol-phe Thiers1797.4.15—1877.9.3),法國政治家、歷史學家,奧爾良黨人。早年當過律師和新聞記者。

七月革命後,先後擔任內閣大臣(1832年,1834年—1836年)、首相。(1836年)和外交大臣(1840年)之職。以後還擔任過立憲議會議員、國民議會議員等職。

1871年—1873年,梯也爾擔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首任總統,在梯也爾的政治生涯中,他留給各國人民最深的印象是,充當了殘酷鎮壓巴黎公社的罪魁禍首。

3、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里·戴高樂

夏爾·安德烈·約瑟夫·馬里·戴高樂(法語:Charles André Joseph Marie de Gaulle;1890.11.22—1970.11.09),法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作家,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創建者。法國人民尊稱他為「戴高樂將軍」。

戴高樂生於法國北部諾爾省的里爾,1912年畢業於聖西爾陸軍學校。於1913年從軍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創建並領導自由法國政府(法蘭西民族委員會) 抗擊德國的侵略;在戰後成立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並擔任第一任共和國總統。

在他總統任期間,提倡東西方「緩和與合作」,主張與蘇聯以及東歐國家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

1964年,戴高樂將軍與毛澤東主席以超凡的戰略眼光,毅然作出中法全面建交的歷史性決策,在中法之間同時也在中國同西方世界之間打開了相互認知和交往的大門。他還主張美軍退出越南,並周遊許多國家以加強法國國際地位。

2005年,法國國家二台舉行的「法國十大偉人榜」評選,電視觀眾評選戴高樂為法國歷史上最偉大的人。

4、喬治·讓·蓬皮杜

喬治·讓·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1911年7月5日-1974年4月2日),又譯龐畢度),法國總理(1962~1968)和總統(任期1969年至1974年,於任內去世)。他是第一位訪問中國的法國國家元首,也是西方國家元首訪華第一人。

5、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埃馬紐埃爾·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全名埃馬紐埃爾·讓-米歇爾·弗雷德里克·馬克龍(Emmanuel Jean-Michel Frédéric Macron)1977年12月21日出生於法國北部城市亞眠,法國政治家,曾任法國經濟部長。法國現任總統。

2017年5月7日,馬克龍贏得2017年法國總統選舉,成為法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5月14日,正式就任。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總統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帕特里斯·麥克馬洪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路易-阿道夫·梯也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夏爾·戴高樂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喬治·讓·蓬皮杜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埃馬紐埃爾·馬克龍

G. 法國是什麼黨執政現在

法國現任總統弗朗索瓦.奧朗德是社會黨成員。
法國社會黨由1902年3月由饒勒斯領導的獨立社會黨聯盟、布魯斯領導的社會主義工人聯合會(可能派)、阿列曼領導的革命社會主義工人黨等合並而成。 現任第一書記是哈萊姆·德西爾(Harlem Désir)。

閱讀全文

與法國的上任總統奧朗德是哪個政黨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1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