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蒙娜麗莎介紹
《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代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繪的麗莎·喬宮多的肖像畫。它的擁有者法國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盧浮宮供公眾欣賞。另外,《蒙娜麗莎》也有同名電影,同名歌曲以及同名劇本。2012年7月17日,義大利考古學家日前聲稱找到了「蒙娜麗莎」模特本人的遺骨。英媒稱,通過對這具遺骨的還原,或許能幫助人們揭開「蒙娜麗莎微笑之謎」。
《蒙娜麗莎》是一幅享有盛譽的肖像畫傑作。它代表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一位城市有產階級的婦女形象。畫中人物坐姿優雅,笑容微妙,背景山水幽深茫茫,淋漓盡致地發揮了畫家那奇特的煙霧狀「無界漸變著色法」般的筆法。畫家力圖使人物的豐富內心感情和美麗的外形達到巧妙的結合,對於人像面容中眼角唇邊等表露感情的關鍵部位,也特別著重掌握精確與含蓄的辯證關系,達到神韻之境,從而使蒙娜麗莎的微笑具有一種神秘莫測的千古奇韻,那如夢似的嫵媚微笑,被不少美術史家稱為「神秘的微笑」。
達·芬奇在人文主義思想影響下,著力表現人的感情。在構圖上,達·芬奇改變了以往畫肖像畫時採用側面半身或截至胸部的習慣,代之以正面的胸像構圖,透視點略微上升,使構圖呈金字塔形,蒙娜麗莎就顯得更加端莊、穩重。另外,蒙娜麗莎的一雙手,柔嫩、精確、豐滿,展示了她的溫柔,及身份和階級地位,顯示出達·芬奇的精湛畫技和他觀察自然的敏銳。另外蒙娜麗莎的眉毛因化學反應而不見了,背景曾有藍天。據考證,蒙娜麗莎的微笑中含有83%的高興,9%的厭惡,6%的恐懼,2%的憤怒。作者簡介
達芬奇畫像
作者列奧納多·達·芬奇(1452-1519)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名人,和米開朗琪羅、桑迪·拉斐爾並稱文藝復興三傑,也是人類文明史上罕見的全才。他不僅是天才的畫家、雕塑家、建築師、詩人、哲學家和音樂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學家、數學家、物理學家、天文學家、地理學家和工程師等等。十多年來,人們一談起人類的文化進步,就會提及其中燦爛輝煌的一頁——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就要聯想到達·芬奇的那些豐功偉績。
1452年4月15日 義大利佛羅倫薩共和國的文西村近郊,賽爾·皮耶洛·達芬奇與卡特莉娜·卡芙所生
1466年 進入韋羅基奧的工作室成為入門弟子(14歲)
1475年 創作《聖告圖》
1476年 被告密與韋羅基奧的其他弟子犯了同性戀之罪,由於他矢口否認,最後被釋放(24歲)
1481年 繪制《三賢王的膜拜》,返往米蘭(29歲)
1482年 接受聖佛郎西斯克,格蘭德教會訂作《岩石上的聖母》(30歲) 作者
1499年 開始繪制《最後的晚餐》(47歲)
1503年 回到佛羅倫薩,開始繪制《蒙娜麗莎》(51歲)
1515年 應姬之邀,赴法國安伯瓦茲(63歲)
1519年5月2日 去世於安伯瓦茲(67歲)
編輯本段相關探索微笑之謎500年來,人們一直對《蒙娜麗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觀者或在不同的時間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時覺得她笑得舒暢溫柔,有時又顯得嚴肅,有時像是略含哀傷,有時甚至顯出譏嘲和揶揄。在一幅畫中,光線的變化不能像在雕塑中產生那樣大的差別。但在蒙娜麗莎的臉上,微暗的陰影時隱時現,為她的雙眼與唇部披上了一層面紗。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現在眼角和嘴角上,達·芬奇卻偏把這些部位畫得若隱若現,沒有明確的界線,因此才會有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學應用「情感識別軟體」分析出蒙娜麗莎的微笑包含的內容及比例:高興83%,厭惡9%,恐懼6%,憤怒2%。
蒙娜麗莎[1]
哈佛大學神經科專家瑪格麗特·利文斯通博士說,蒙娜麗莎的微笑時隱時現,是與人體視覺系統有關,而不是因為畫中人表情神秘莫測。利文斯通博士是視覺神經活動方面的權威,主要研究眼睛與大腦對不同對比和光暗的反應。利文斯通說:「笑容忽隱忽現,是由於觀看者改變了眼睛位置。」她表示,人類的眼睛內有兩個不同部分接收影像。中央部分(即視網膜上的淺窩)負責分辨顏色、細致印記。環繞淺窩的外圍部分則留意黑白﹑動作和陰影。據利文斯通說,當人們看著一張臉時,眼睛多數集中注視對方的雙眼。假如人們的中央視覺放在蒙娜麗莎的雙眼,較不準確的外圍視覺便會落在她的嘴巴上。由於外圍視覺並不注重細微之處,無形中突出了顴骨部位的陰影。如此一來,笑容的弧度便顯得更加大了。不過,當眼睛直視蒙娜麗莎的嘴巴,中央視覺便不會看到陰影。利文斯通說:「如果看著她的嘴巴,便永遠無法捕捉她的笑容。」蒙娜麗莎的笑容若隱若現,源於人們的目光不斷轉移。利文斯通指出,若要臨摹《蒙娜麗莎》,描繪口部時便要望著別處。
1993年,加拿大美術史家蘇珊·吉魯公布了一項令人震驚的研究成果。她說蒙娜麗莎那傾倒無數觀賞者的口唇,是一個男子裸露的脊背。這一論斷既新鮮又荒誕,然而論證是有力的。集畫家、雕刻家、建築師、工程師及科學家等多種才藝於一身的達·芬奇,可謂是個「怪傑」。他喜歡穿粉紅色外套,在胡須上毫無顧忌地塗上五顏六色,還常稱自己解剖過不下30具死屍。他還是個左撇子,習慣從右到左倒著書寫,別人要藉助鏡子才能讀出他寫的東西。因此藉助鏡子亦不失為欣賞者讀畫的一種方法。旋轉90度後從鏡中看蒙娜麗莎抿著的笑唇,恰好是一個背部線條分明的結實男性脊背以及左臂和肘部的一角;再說,表現人體美和呼喚人性的覺醒,既是大師的人生哲學,又是他的藝術觀。
確實,在不同角度不同光線下欣賞這幅畫,人們都會得到不同的感受。那微笑時而溫文爾雅,時而安詳嚴肅,時而略帶哀傷,時而又有幾分諷嘲與揶揄,神秘莫測的微笑顯露出人物神秘莫測的心靈活動。
幾百年來,「微笑」的新解層出不窮。諸如微笑不露皓齒是因原型雖典雅美麗卻口齒不齊;原
專家揭秘蒙娜麗莎隱藏四種動物
型因愛女夭折,憂郁寡歡,難掩凄楚之態;更有甚者,把蒙娜麗莎從貴婦寶座上推落下來,把原型貶為妓女,故而微笑中帶著譏嘲和揶揄。
美國馬里蘭州的約瑟夫·鮑考夫斯基博士認為:「蒙娜麗莎壓根就沒笑,她的面部表情很典型地說明她想掩飾自己沒長門牙。」
法國里昂的腦外科專家讓·雅克·孔代特博士認為蒙娜麗莎剛得過一次中風,請看,她半個臉的肌肉是鬆弛的,臉歪著所以才顯得微笑。
英國醫生肯尼思·基友博士相信蒙娜麗莎懷孕了。他的根據是:她的臉上流露出滿意的表情,皮膚鮮嫩,雙手交叉著放在腹部。性學專家推測:蒙娜麗莎剛剛經歷了性高潮,所以才表現出令世人傾倒的微笑。
還有一種近乎無稽之談的說法:她的表情就像吃了苯氨基亞胺似的,顯得很陶醉,這是吃完巧克力後人體內產生的一種歡愉激素。這種說法很少有人相信,因為當時還沒有巧克力呢。
比利時安特衛普大學人類學教授辛科爾·肯瑞爾認為蒙娜麗莎有這樣的微笑是因為她把飯吃飽了,因為她嘴角的弧度和她手輕放在自己的腹部上的動作與人類在飽食一頓之後的反應完全相同。
畫中,左邊的地平線比右邊的低,蒙娜麗莎的左側看上去比右側大。歷史上左邊代表女性,體現達·芬奇崇拜女性。其實蒙娜麗莎與達·芬奇的自畫像有很多共通之處,埃及傳說中主管男性生殖器的神叫阿蒙(Amon),主管女性生殖器的神叫伊西斯(Isis)——古代文字中曾將其讀做LISA,因此Mona Lisa就是暗示AMON LISA,即蒙娜麗莎非男非女,是兩性的結合體。真偽之謎按照以往的說法,達·芬奇的《蒙娜麗莎》收藏於巴黎的盧浮宮。但在收藏界卻有一種說法稱,掛在盧浮宮的不是《蒙娜麗莎》,真正的《蒙娜麗莎》是在倫敦一所公寓的牆上。
這間寓所和這幅作品的保管者普利策博士說,《蒙娜麗莎》完成後,作品就留在了麗莎·德·佐貢多家。後來,又有一個貴族請達·芬奇為他的情婦畫一幅肖像,這個被稱為「拉喬康達」(意為「微笑的人兒」)的女子,和蒙娜麗莎長得很像。於是,一時懶惰的達·芬奇把《蒙娜麗莎》的臉部換成拉喬康達。畫作完成後,那個貴族拋棄了拉喬康達,因而沒有買下這幅畫。後來達·芬奇應弗朗西斯一世的邀請去法國,帶去了這幅畫。普利策說,使盧浮宮增添光輝的是拉喬康達的肖像畫。《蒙娜麗莎》後來流落到英格蘭,本世紀初被一家博物館館長、藝術鑒賞家威廉·布萊克買下,後來又為瑞士一財團收購,普利策便是其中的成員。
本世紀初,曾經有許多人大規模地復制、偽造藝術名作,有理由懷疑倫敦的那幅是贗品。但是,普利策博士對他的這幅畫的真實性深信不疑。他用顯微攝影技術證實,倫敦這幅畫上的指紋同達·芬奇其他作品上的指紋相同;根據記載,蒙娜麗莎比拉喬康多年輕19歲,被畫時披著一條表示悼念的面紗,在兩幅畫中,只有倫敦那幅顯示一個更顯年輕的女人披著漂亮的面紗;另一個證據是,拉斐爾當年在達·芬奇作這幅畫時曾經作過速寫,速寫中的蒙娜麗莎背後有兩根圓柱,這兩根圓柱出現在倫敦的肖像畫里,而盧浮宮那幅的背景是山崖、小徑、石橋、樹叢與潺潺的流水。
幾百年以來,不少收藏家各自聲稱他們藏有真正的《蒙娜麗莎》,數量居然達60幅之多。更有趣的是,美國緬因州伯特蘭美術館在1984年收到一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經測定,此畫確實是當年達·芬奇的手筆,畫中的人物除了不微笑以外,其餘都酷似蒙娜麗莎本人。專家由此推測,這幅《不微笑的蒙娜麗莎》可能是作者同時畫的一幅底稿。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目前盧浮宮內收藏的《蒙娜麗莎》是一幅贗品,其依據在於1911年發生的那起盜竊案。在那起盜竊案中,《蒙娜麗莎》失竊。兩年後,它出現在義大利,但是畫面上蒙娜麗莎身後兩旁的廊柱已經被切掉了。幾年後,《蒙娜麗莎》被歸還盧浮宮。但許多專家都認為,這次失而復得只是一場煙幕,真正的《蒙娜麗莎》已經被一位富有的收藏家重金收購,掛在盧浮宮內的只是一件贗品而已。價值之謎《蒙娜麗莎》數百年來一直被譽為最名貴的肖像畫,60年代估計此畫價值已達1億美元。經過政府允許,從1962年12月14日至1963年3月12日,先後到美國的華盛頓和紐約市展出,轟動了全美國,許多人專程從外地趕來,一睹為快。由於參觀的人太多,據說展覽會規定每個觀眾只能在《蒙娜麗莎》畫像前面停留3秒鍾。以後該畫又借到日本展覽,轟動的程度更勝於美國,據說每位觀眾只能看2秒鍾。背景之謎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卡羅·佩德雷蒂認為,蒙娜麗莎身後的背景是義大利中部阿雷佐市布里阿諾橋附近的景色。佩德雷蒂的證據是,達·芬奇出生在距阿雷佐約100公里的芬奇鎮,並曾經在阿雷佐生活過,這一地區的原始景觀與《蒙娜麗莎》的背景幾乎完全一樣,因此,達·芬奇很有可能採用這一地區的田園景色作為《蒙娜麗莎》的背景。當佩德雷蒂的這一觀點在達·芬奇繪畫國際研討會上宣布後,許多美術史專家都對他的研究結果表示肯定。
英國《衛報》網站2011年1月9日報道:義大利藝術史學家卡拉·格洛里說,畫中蒙娜麗莎肩上方的背景大橋和一條道路屬於義大利北部小鎮博比奧。
此前人們普遍認為,《蒙娜麗莎》里的背景是虛構的。格洛里表示,近期在畫作上發現的數字密碼支持她的推斷。格洛里聲稱,她將在今年發表自己的新發現。她說:「畫中蜿蜒曲折的道路可以在義大利北部小鎮博比奧找到,那座拱形大橋亦然。達·芬奇可以透過小鎮城堡的窗戶看到這座大橋。」
格洛里在研究《蒙娜麗莎》畫中人物真實身份期間得出上述結論。她認為,畫中女子有可能是比安卡·焦萬娜·斯福爾扎,15世紀米蘭公爵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的女兒。而流傳較廣的一種說法是,畫中女子真名為莉薩·焦孔多,是義大利佛羅倫薩一名商人的妻子。格洛里說:「博比奧當時在盧多維科治下,那裡的圖書館很有名,和其他許多藝術家及科學家一樣,達·芬奇有可能去過那兒。」中世紀時期的博比奧以其修道院而聞名,《蒙娜麗莎》畫作中的背景大橋就坐落在特雷比亞河上,後者曾被美國作家海明威稱為世界上最美麗的地方。
去年一些義大利研究人員聲稱,《蒙娜麗莎》背景中橋拱上寫著數字「72」。格洛里認為,這個數字代表著1472,因為這座大橋在1472年被大水沖毀,後又重建。但也有人反對這種說法。義大利研究人員西爾瓦諾·溫切蒂認為,這個數字另有含意。他說:「這里沒有丹·布朗密碼,只是傳遞一些信息,表達他的想法。數字7和2在卡巴拉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溫切蒂的小組還在研究其他可能成為達·芬奇模特的女子。但他表示:「我們認為比安卡·焦萬娜·斯福爾扎不太可能是畫中女子,因為她15歲就去世了,而畫中女子至少有22歲。」格洛里則表示,在完成畫作的那些年裡,達·芬奇可能故意把斯福爾扎的臉畫得更成熟,以在其父親垮台後掩蓋畫中女子的真實身份。[2]原型之謎500多年來歷史學家們一直為達·芬奇名畫《蒙娜麗莎》的原型眾說紛紜,爭論不休。尤其是畫中人臉上神秘的微笑是人們猜測的不解之謎。最近,義大利佛羅倫薩市一位普通教師吉烏塞普·帕蘭蒂又提出了新的說法,蒙娜麗莎是一位有5個孩子的「家庭主婦」。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日報道,帕蘭蒂對佛羅倫薩市檔案進行了長達25年的研究,而後得出一個結論:《蒙娜麗莎》原型是達·芬奇父親一位朋友的妻子麗莎·格拉迪尼,她是一名有5個子女的家庭主婦。
據帕蘭蒂考證,麗莎在1495年16歲時嫁給佛羅倫薩絲綢商人弗蘭西斯科·吉奧康杜,而吉奧康杜則是達·芬奇父親皮耶羅的好友兼鄰居。麗莎是吉奧康杜的第二任妻子。這對夫妻的感情很好,育有5個子女。吉奧康杜在自己的遺囑中稱,麗莎是他「心愛的」和「忠實的」的妻子。
帕蘭蒂認為,《蒙娜麗莎》的畫像完成於麗莎24歲那年。達·芬奇的父親安排了一切,自己花錢讓兒子為朋友的妻子畫了這幅畫。當時達·芬奇正被一場財務糾紛所困擾。他的父親大概想通過這種方式來幫助自己的兒子。
在關於《蒙娜麗莎》原型的傳說中,有人說畫中人是當時佛羅倫薩城內的一個名妓,也有人說畫中人是達·芬奇本人的女人版自畫像。去年,一個名為謝文·紐蘭德的美國教授聲稱,他已經發現了《蒙娜麗莎》微笑背後的真正秘密。《蒙娜麗莎》臉上之所以永遠帶著微笑,是因為畫中的主人當年在做達·芬奇的模特兒時正好懷了身孕,是一個母親對新生命即將誕生時產生的那種神秘的微笑。
目前,帕蘭蒂正趁暑假期間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整理成書,計劃在8月正式出版發行。
達·芬奇《蒙娜麗莎》原畫蔵於巴黎盧浮宮。但是幾百年來,收藏家們聲稱自己收藏的《蒙娜麗莎》畫作竟達60多幅。失蹤之謎因喬遷展廳要中斷展覽,30年來第一次將在盧浮宮展廳里「消失」
《蒙娜麗莎》一直在盧浮宮中默默向觀眾微笑。2001年4月4日她終於可以休息一天了。
4月4日,遊客們將不會在盧浮宮看到《蒙娜麗莎》那迷人的微笑。根據盧浮宮的聲明,《蒙娜麗莎》將於那天喬遷展廳,「休假」一天,這將是這幅名畫30年來第一次在盧浮宮中斷展覽。
盧浮宮方面在聲明中說,時隔4年,《蒙娜麗莎》將於4月4日那天搬遷到重新裝修過的舊展廳中去。2000年時,因為舊的展廳年代久遠,保存條件和安全措施都存在問題,因而盧浮宮將《蒙娜麗莎》轉移到了現在的臨時展廳之中。
根據館方的解釋,中斷展覽一天將是無可避免的,因為在那天工程人員需要給搬遷後的《蒙娜麗莎》安裝照明設施和特殊的反光玻璃,以及設置更合理的參觀路徑。為了避免到時慕名而來的大批遊客失望,盧浮宮已經通知了全世界將近6000家旅行社,同時在自己的主頁上用10種文字做了說明。
達·芬奇名畫《蒙娜麗莎》是盧浮宮最負盛名的藝術品,據統計,盧浮宮90%的參觀者都不會錯過這個「微笑」。博物館的紀念品店每年售出的《蒙娜麗莎》紀念品超過33萬件,包括明信片、磁鐵和拼圖。
自1789年盧浮宮成立,《蒙娜麗莎》入住以來,除了幾次意外事件外,館方一直避免中斷此畫的展覽,按照該館一個工作人員的說法,「倫勃朗、提香和格里柯都可以被束之高閣數周,但《蒙娜麗莎》不可以」。甚至這幅名畫的監護人本人都只能在盧浮宮閉館的時候接近此畫,進行研究工作,對此畫的X光探射研究就是在半夜進行的。
《蒙娜麗莎》最後一次在盧浮宮參觀者的視野中消失是在1974年,那次,她遠渡重洋去了日本巡展。據專家估計,今後這樣的巡展將不太可能再發生,而升級後的展廳也有足夠的能力應付每小時1500人的遊客流量,因此2001年4月4日將是很多年內《蒙娜麗莎》惟一的一次休假。死因之謎按照記載,麗莎·迪·格拉爾弟尼(畫中人物)在46歲時抑鬱而死,但一位日本心臟病專家說他發現蒙娜麗莎的左眼上有一塊黃斑,這是膽固醇含量過高的徵兆。這個日本心臟病專家說蒙娜麗莎應該死於心肌梗塞。
也有人說她是因為愛上了達·芬奇憂郁而死。遺骸之謎蒙娜麗莎原型的遺骨被丟棄在垃圾場
據英國《每日電訊報》10月11日報道,一位義大利學者日前驚爆,因為不知墓穴中死者的身份,早在30年前,有人從墓穴中挖出達·芬奇不朽名作《蒙娜麗莎》原型麗莎·蓋拉爾迪尼的遺骸,並當成垃圾傾倒在了佛羅倫薩市郊的一個垃圾場。
建停車場挖掉墓地
研究顯示,麗莎於1542年在佛羅倫薩去世,葬於當地一座名為「聖奧爾索拉」的女修道院的墓園里。經過幾百年的歲月,該修道院早已不復存在,後來這片場地上建起了一家煙草廠和一所大學的教學大樓,在上世紀80年代又成為義大利警察的宿舍區。
義大利藝術史專家朱塞佩·帕蘭蒂日前宣布,經過長達數十年對歷史檔案和資料的研究,他發現30年前開發商在那片地區修建地下停車場時,將當地的墓園連同地基一起挖走,而麗莎的遺骸混同著石塊被當成建築垃圾傾倒在了佛羅倫薩市郊的一個大型垃圾場,如今那裡已是一座高達30米的垃圾山。
開發商竟不知古跡
帕蘭蒂著有《蒙娜麗莎揭秘:達·芬奇模特的真實身份》一書,他近日接受采訪時表示:「可惜的是,麗莎的墓穴已被毀掉,當時人們不知道裡面埋的是什麼人,他們也沒有認識到保護古跡的重要性,他們只想給警察修宿舍。」遺骸發現據英國媒體7月18日報道,義大利一支考古隊日前宣布,在佛羅倫薩的聖厄休拉修道院挖掘到「蒙娜麗
蒙娜麗莎遺骸發現(3張)
莎」的遺骸,並向人們揭開「蒙娜麗莎」本人的身世。原來,為達·芬奇不朽畫作《蒙娜麗莎》擔當模特的這名女士叫麗莎·格拉迪尼,曾經是佛羅倫薩絲綢富商弗朗西斯科的妻子。據史料記載,這名女子在丈夫死後就做了修女,並在聖厄休拉修道院度過餘生。格拉迪尼死於1542年7月15日,享年63歲。她生前有兩個孩子,他們死後葬在格拉迪尼附近。
以考古學家希爾瓦諾·文塞蒂為首的義大利考古隊早在2011年就開始了對「蒙娜麗莎」遺骨的搜尋工作。當時,聖厄休拉修道院早已被廢棄,意政府准備將該地區改建成軍事駐地。考古隊員不得不爭分奪秒地搜尋,最終在修道院地下5英尺處發現一座地窖,並在其中找到一名女性的頭骨。然而,由於資金短缺,進一步的挖掘工作暫被擱淺,今年6月才繼續開工。令人驚喜的是,本周他們在這個地窖中找到一具完整的人類骨骼。
報道稱,考古隊員現在面臨的工作就是認證這具骨架和去年發現的女性頭骨是否匹配。如匹配成功,他們將進一步提取骨骼中的DNA,同格拉迪尼孩子的遺骨進行比對。英媒體稱,若能確認這具骸骨就是格拉迪尼本人,科學家將還原「蒙娜麗莎」本人的面貌,此舉有望解開困擾人們數百年的「蒙娜麗莎微笑之謎」。[3]身世大白幾百年來,有關畫中女子真實身份的論證從未停止過。德國海德堡大學專家在圖書館的歷史文件書頁旁註筆記中獲得最新線索,揭開了蒙娜麗莎的身世之謎。
海德堡大學專家宣稱,通過分析圖書館內一本約500年歷史的藏書頁空白處潦草的筆記,他們可以確認,這位有著神秘微笑的女子閨名麗莎·蓋拉爾迪尼,是義大利佛羅倫薩布商弗朗切斯科·德焦孔多的妻子。這份文件由大學筆跡部負責人阿邁恩·施勒希特博士兩年半前發現。文件原所有者阿戈斯蒂諾·韋斯普奇與達·芬奇熟識,是當時佛羅倫薩政府官員。他文件空白處所留筆記中,把達·芬奇比做古希臘藝術家阿佩萊斯,說達·芬奇正同時創作3幅作品,其中之一便是麗莎·德焦孔多的畫像。文件標注日期為1503年10月,與專家判斷作品完成的大致時間1503至1506年間剛好吻合。
《蒙娜麗莎》是法國巴黎羅浮宮(前譯「盧浮宮」)的鎮館之寶,也被稱為「德焦孔多夫人」,其中的姓氏在義大利語中有歡欣快樂之意。說不盡的蒙娜麗莎蒙娜麗莎,這是一個永遠探討不完的問題。自問世至今,將近五百年,後人不知做過多少品評和揣測,留下越來越多的迷局。當今,世上有研究《蒙娜麗莎》的專著數百部,而有近百名學者將此畫作為終身課題。時間的推移不會使疑團得到解決,只會隨著研究的深入,將更多的疑惑留給後人。
人們過分地喜愛她。無止境地探討她那難以覺察的、轉瞬即逝然而亘古不變的微笑,那洞察一切而又包容一切的眼神,那端莊沉穩的姿態,高貴而樸素的裝束,以及無懈可擊的完美構圖。人們驚嘆:列奧納多,惟有列奧納多,上帝一樣的智慧,才能採集那麼多美的元素,將眾多美好合為一個完美。於是,美、智慧、永恆,三位一體,極致的搭配,再無超越的可能。就這樣,蒙娜麗莎帶給人們無限美好的遐想,也給人們無限沉重的壓力。人們既願意棲身她的庇蔭,吸取滋潤的營養;又渴望走出她的陰影,呼吸自由的空氣。多少年了,無數醉心繪事的人,都為這一重矛盾所困擾。
這是一個神話,它與達·芬奇無關,完全是後人製造的。神話像雪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滾動,無限膨脹,最終連神話的製造者也被吞沒。如今,蒙娜麗莎坐在盧浮宮一處顯要的位置,隔著厚厚的防彈玻璃,每天以我們熟知的、神秘而永恆的微笑迎候數以萬計的來訪者。這些朝聖般的觀眾心中裝著各式疑問,他們渴望通過這一張溫柔嫻靜的臉龐讀出答案,然而離開時卻將更多的問題帶走。問題是五花八門,許多與蒙娜麗莎並無關系。有人會問:蒙娜麗莎究竟是畫中人的名字,還是微笑的別稱?畫中人究竟是銀行家喬·貢多的妻子,還是伊薩貝爾王妃?此畫確有真人模特,還是憑想像畫成?畫中人物沒有眉毛,這是當年佛羅倫薩的審美時尚,還是像某人所說,其人正在懷孕,是妊娠反應?畫中人是否剛經歷流產的傷痛,所穿衣裳是喪服?蒙娜麗莎那令人迷惑的表情真的是微笑嗎?難道不是面部麻痹症造成?蒙娜麗莎到底是男是女?其原型是否就是達·芬奇本人?問題越問越離奇,距離畫本身越來越遙遠,不僅無助於解讀該畫,反而將人不斷引向迷途。
近期發現
蒙娜麗莎微笑讓人迷戀,蒙娜麗莎雙眼暗藏玄機。義大利研究者藉助顯微鏡在藝術巨匠萊奧納多·達芬奇的名作《蒙娜麗莎》眼中發現神秘字元,或許能為揭開畫中人真實身份開啟新途徑。
義大利國家文化遺產理事會主席西爾瓦諾·溫切蒂藉助顯微鏡觀察油畫中蒙娜麗莎的眼睛,發現微小字元。英國《衛報》12日援引溫切蒂的話報道:「肉眼看不出來。她綠褐色的右眼球上畫有黑色的LV字樣,很明顯這是萊奧納多·達芬奇的姓名首字母。」
相比起右眼,蒙娜麗莎左眼中的內容更值得探索。溫切蒂說,左眼球上的字元尚未辨明。「很難清楚分辨……但看起來是字母CE,也可能是B或者S。」
除眼睛外,畫作其他位置也藏有字元。溫切蒂說:「在背景中橋拱上可以看到數字72,也可能是字母L和數字2。」
達·芬奇不僅是文藝復興時期義大利傑出畫家,還在科學和哲學領域表現出過人能力。他熱衷於用符號和密碼來傳遞信息。發現眼中字元為蒙娜麗莎的真實身份更添神秘色彩。溫切蒂推測,達芬奇希望別人從蒙娜麗莎眼睛裡發現她究竟是誰。
② 蒙娜麗莎在法國的哪一個博物館
蒙娜麗莎在法國的盧浮宮博物館。中世紀時,盧浮宮所在地是位於塞納河畔的一座存放王室檔案和珍寶的城堡。14世紀時,查理五世對城堡加以擴建,並作為王室行宮。1546年,佛朗索瓦一世想在此建造一座文藝復興式的宮殿,遂下令將所有的建築拆除,著手興建盧浮宮。在盧浮宮動工的第二年,佛郎索瓦一世便去世了,以後歷代王朝不斷的加以擴建。
盧浮宮博物館設計
盧浮宮博物館聞名天下,不僅在於其豐富,珍貴的文物展品,也在於博物館本身便是一部傑出的藝術品。盧浮宮博物館包括庭院在內佔地19萬平方米,自東向西橫卧在塞納河右岸,整個建築古樸端莊,精緻典雅,值得一提的是,在盧浮宮的拿破崙庭院內,一座21米高的玻璃金字塔拔地而起。這就是由著名的美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為博物館設計的出入口。
③ 蒙娜麗莎是哪國人
蒙娜麗莎是義大利人。
蒙娜麗莎是麗莎·格拉迪尼(1479年-1542年),義大利人,她曾經是佛羅倫薩絲綢富商弗朗西斯科的妻子,在丈夫死後就做了修女,並在聖厄休拉修道院度過餘生。
多年來段則,歷史學家們一直為達·芬奇名畫《蒙娜麗莎》的原型爭論不休,最後得出結論:《蒙娜麗莎》原型是達·芬奇父親一位朋友的妻子麗莎·格拉迪尼,她是一名有5個子女的家庭主婦。
《蒙娜麗莎》創作背景
在文藝復興時期,社會到處都彌漫著反宗教的氛圍,提出人是生與自然並非神創造。在14到17世紀也就是中世紀時期,人們的思想觀念也被像達芬奇這樣的藝術家教化,人的思想脫離神宗凱察教的束縛,文藝復興也是思想大解放的時期。
蒙娜麗莎也充分展現了中世紀時期人們對美的自由嚮往,對女性不同的看法,思想上的自由。關於蒙娜麗莎這幅畫的傳說有很多,對於蒙娜麗莎的「腦洞」也不少。
達芬奇在創作蒙娜麗莎時是為一個新貴盯燃茄族所創作的個人畫,也僅僅是拿來做個紀念。中世紀那個新貴族為了感謝妻子麗莎夫人而邀請達芬奇為其創作一幅畫像,這也引起後世的眾說紛紜。
④ 蒙娜麗莎為什麼在法語中叫做joconde
La Joconde (ou Portrait de Mona Lisa) est un tableau de Léonard de Vinci, réalisé entre 1503 et 1506. Huile sur panneau de Bois de Peuplier de 77 x 53 cm, il est exposé au Musée Louvre à Paris. La Joconde est l'un des rares tableaux attribués de façon certaine à Léonard de Vinci.
Selon l'hypothèse admise depuis Giorgio Vasari, le modèle s'appellerait à l'origine Lisa Del Giocondo, née Lisa Maria Gherardini en mai 1479 à Florence (Toscane). Issue d'une famille modeste, elle épousa à 16 ans le fils d'un marchand de soie, Francesco di Bartolomeo del Giocondo. Déjà veuf à deux reprises, Giocondo a 19 ans de plus que Lisa. Elle lui donna trois enfants, Piero Francesco — né en 1496 — une fille au prénom inconnu morte en 1499 et Andrea — né en 1502.
以上是從法語網路里節選的解釋,看過之後也懂了,根據【La Joconde (ou Portrait de Mona Lisa) 】這一句,Joconde也是Mona Lisa這個人的一種稱呼,再往下,結合另一部分,猜測蒙娜麗莎原型的模特的段落,可得知Mona Lisa原型極有可能是一個叫Lisa Del Giocondo的義大利女性。
根據你所理解的,我也發現,你大概知道點,Lisa Del Giocondo這個名字,所以這部分的解釋你應該是懂了,再往下就涉及到了語言學:
法語會把其他語言「同化」到它自己的系統裡面,用它自己的一套發音來【重塑】,尤其是人名。Giocondo是義大利語,用法語不好念【說到這里我再碎碎念一句,法國人對自己語言的語音的執著真是……完勝日本人,汗】,於是會把它改成法語的發音,就成了Joconde。
類似的,比如Fernando,法語里就會變成Fernande,Estella法語里就會變成Estelle。
其實同樣的道理,看看法語怎麼處理地名或城市名的吧:最典型的,羅馬,原文Roma【意】,而法語里呢?沒錯,Rome。再看看幾大洲的名字:Asia,法語里變成了Aise;America法語里變成了Amerique。。。
你若再問個「為什麼」……啊哈:有沒有發現以上例子,都是結尾是非e字母的其他母音字母?尤其是a和o?因為這些是【西語】【意語】【葡語】范疇,會用詞尾的-o來表示陽性,-a來表示陰性,而法語呢?對的,沒有這樣的標記,而只會經常性地想辦法在陽性後面加-e來轉陰性。於是,假如有個非母音結尾的外來詞,比如Juan【西】,轉法語還是同樣的拼法Juan,只是發音變了,因為這個詞本來的寫法,用法語念就很順口了,所以他們沒必要去改!你很少見法語本源的詞彙里出現非-e母音結尾的單詞吧?也是這個原因,【發音】!!!他們對發音真執著…………法語語音系統不習慣詞尾以開放式母音結尾【其實我們很多人學法語都會覺得詞尾的e發音,但是法國人自己的意思實際上是詞尾的e不發音,只是為了讓它前面的輔音發音而已!】,所以才會有如此改動。
現在,再看看,Lisa Del Giocondo的Giocondo【意】,是不是不符合法語的發音規范呢?而若是法語再用G開頭的話又會變成Gioconde,再想想法語里是不是一般不會出現i和o貼合的雙母音?而意語的Giocondo在發音上Gio部分,雙母音-io-的主體是-o-,於是演變成了Joconde.
這樣,我覺得我一般解釋這種東西都會從本源一直推導到結果,雖然可能你會覺得啰嗦了點,但我認為應該是【詳細】的,所以你看到這里,應該要明白了,否則我就太失敗了……哈哈。
⑤ 蒙娜麗莎現在在哪
蒙娜麗莎在法國盧浮宮博物館。
《蒙娜麗莎》是達·芬奇最喜愛的作品,作者生前一直把它留在自己的身邊。直到達·芬奇去世後,法國國王弗朗西斯一世用了一萬二千里弗(法國金幣名),才從達·芬奇的弟子手中買下。從此,該作品被收藏於法國盧浮宮。
《蒙娜麗莎乎虧》代表了文藝復興時期的美學方向;該作品或喚折射出來的女性的深邃與高尚的思想品質,反映了文藝復興時期人們對於女性美的審美理念和審美追求。
創作背景:
文藝復興是盛行於14世紀到17世紀的一場歐洲思想文化運動。在中世紀晚期發源於佛羅倫薩,後擴展至歐洲各國。歐洲源自對基督教統治下中世紀的批判,產生了世俗價值觀念。
人的觀念在達·芬奇等藝術家的觀念里居於核心的地位,《蒙娜麗莎》也展現了神性和人性的光輝,肯定了人從自然狀態脫衫頃凱離而存在的意義。
⑥ 蒙娜麗莎的微笑為什麼在法語中叫做joconde
蒙娜麗莎的義大利語名是La Gioconda,翻譯成法語是La Joconde。蒙娜麗莎只是英語國家的叫法。
根據後人推測,畫中的女子是弗洛倫薩人Lisa Gherardini,Francesco del Giocondo的妻子。Giocondo是弗洛倫薩的大家族。義大利語中la+姓名表示這個家族的女人,故這幅畫義大利語名叫La Gioconda,說明畫得是Gioconda的太太。
蒙娜麗莎是列奧納多·達·芬奇的名畫,代表了達·芬奇的最高藝術成就,大約在1503-1506年間完成。現在法國巴黎盧浮宮中展出。
⑦ 蒙娜麗莎在哪個國家
蒙娜麗莎在法國。
《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時代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所繪的麗莎·喬宮多的肖像畫。法國政府把它保存在巴黎的盧浮宮供公眾欣賞。
《蒙娜麗莎》被公認為世界最大博物館之一的巴黎盧浮宮鎮宮三寶之一,據稱其市值超過了34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