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二戰時法軍在多大的程度上抵抗了德國納粹,為何能在戰
二戰中法國開始表現的確不怎麼樣,准確的來說就是「非常差勁」,號稱歐洲大陸第一強國,被納粹德國幾個星期就打敗投降了,而二戰後法國還能獲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的地位,在世界上政治舞台還有一席之地。
但英國同時提出也讓法國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最後都獲得一致的政治妥協,英國目的非常明顯,英國是要用法國拉進來平衡美國和蘇聯的地位,法國這個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其實就是國際政治博弈的結果,撿了個大便宜。
綜上所述,法國在二戰中投降了,在戰後復國後依然能夠撿個大便宜——獲得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除了本身有實力外,運氣也很重要,最終還都是國際間錯綜復雜的關系以及博弈的結果。
2. 希特勒是怎麼一步步拿下法國的
英、法以為德國佔領了波蘭,一定會去進攻蘇聯。於是,他們仍舊靜靜地坐在」」馬其諾防線」」的工事後面,一坐就是半年。希特勒利用這一點,宣稱只要英、法承認德國吞並波蘭,德國就決不同英、法打仗。然而暗地裡,希特勒又在擴軍備戰,准備對英、法直接開刀。
1940年春,德國同西線的英法兩國處於戰爭狀態已經好幾個月了,可德國與英法的軍隊仍待在各自的防禦工事後面,沒有真正交火。德國士兵把這種戰爭稱」」靜坐戰」」,還有人乾脆稱它是」」假裝的戰爭」」。
希特勒正好利用這段時間,進行充分的戰爭准備和制定周密的作戰計劃,他的目的是一舉擊敗法國。希特勒首先對挪威和丹麥2個北歐小國發動突然襲擊,並且取得成功。這樣,就使德國對法國的攻擊處於更有利的地位。
第1個目標實現以後,希特勒又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於5月10日發動了對小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進攻。同一天,英國著名的反法西斯政治家、海軍大臣丘吉爾接替張伯倫擔任了英國首相。丘吉爾受命於危難之際,使國際反法西斯陣營中有了一位傑出的領導人。
5天以後,荷蘭政府宣告投降。18天後,比利時被德軍佔領,盧森堡也被德軍的鐵蹄一掃而過。第2個戰略目標也順利實現了。於是希特勒在歐洲大陸的最終目標——法國的側翼完全暴露在德軍的槍口之下。德軍馬不停蹄,揮師東北方向突入法國境內。這時候,法國人才如夢初醒,發現他們苦心經營的馬其諾防線竟是一堆廢棄的鋼筋混凝土。
德軍對這條防線根本不屑一顧,從它的側面迅速地穿過,以典型的運動戰的迂迴方式,沿著法國北部急速推進。5月下旬英國遠征軍和法軍約40萬人被鉗子形包圍在敦刻爾克附近的海灘上,陷入了絕境。如果不是希特勒莫名其妙地下達了停止攻擊的命令,這40萬軍隊不是投降就是被趕到海里喂魚去了。
英國人抓住這個寶貴的喘息機會,調動和徵集了各種戰艦、漁船拚命搶運被困的軍隊。從5月26日到6月4日,這支臨時拼湊的」」特混艦隊」」以驚人的效率,共把33.8萬余英、法士兵撤回到英國本土,保存了一支打擊納粹德國的有生力量。這就是被稱為」」戰爭史上一大奇跡」」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軍隊走了,但英國遠征軍10個師的武器裝備及車輛全成了德軍的戰利品。同時,這次撤退也決定了英法軍隊在西歐的敗局。
6月14日,德軍未發一槍就佔領了法國首都巴黎,一面黑白紅三色的納粹字旗高懸在舉世聞名的埃菲爾鐵塔上。當德國軍隊耀武揚威地通過由拿破崙建造的象徵著法蘭西驕傲的凱旋門的時候,法國的抵抗也宣告停止了。剛剛上台的法國總理貝當在就職的第2天即向德國提出停戰的請求。
希特勒指定,談判地點應選在巴黎東北的貢比涅森林中的一塊空地上,這是他早就盤算好的。1918年11月11日,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之一法國的福煦元帥,就是在這里,向戰敗的德國代表團口授投降條件。當時進行談判所使用的舊餐車被特意從馬黎的博物館里運來,安放在原來的位置上,一切都按希特勒的意圖准備就緒。
6月的一天,天氣非常炎熱,陽光照射下的榆樹和松樹在林中空地上布下了陰影。一輛黑色的梅塞德斯牌汽車駛到談判地點。全副戎裝、胸前掛著刺眼的鐵十字勛章的希特勒從車上下來,趾高氣揚地走向林間空地,戈林等尾隨著他。希特勒一言不發,徑直來到一塊矗立的花崗石前面,石碑上用法文雕刻著:」」1918年11月11日,德意志帝國在此屈膝投降……被它力圖奴役的自由人民所戰敗。」」
希特勒在碑前佇立了一會後轉過身來,用輕蔑的神態環視周圍的空地,突然,他雙手往臀部上一拍,兩肩一聳,來了個騎馬蹲襠式,擺出一副不可一世的挑戰架勢,彷彿這塊象徵著德意志帝國22年屈服的石碑已被他生吞進了肚子里。
不久,法國談判代表到了。希特勒在車廂里冷淡地接見他們以後,就離開車廂,走向停在林蔭道上的汽車。這時候,德國軍樂隊高奏起德國國歌《德意志高於一切》和納粹黨黨歌《霍爾斯特·維塞爾之歌》。這一瞬間,對希特勒來說又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時刻,他實現了1920年提出的撕毀《凡爾賽和約》的誓言,正是他而不是別人,為德國雪洗了1918後的恥辱。第2天,德法正式簽署了停戰協定。
3. 二戰德軍為什麼能夠以一國之力,抵抗英、法、美、蘇等眾多強國,並且長期立於不敗之地
只爭各體的利益,不管他人瓦上霜,冷漠和縱容會使罪惡更加極端,後果也不堪設想。二戰德國不是那麼不可戰勝的,我們試著分析一下。
1、客觀評價希特勒,不能抹殺他對德國經濟的貢獻,就經濟發展而言,從1932年到1937年,德國國民生產增長了102%,國民收入也增加了一倍。納粹創造了德國經濟恢復的奇跡。希特勒和他的納粹黨使得二十年前慘敗的德國,又重新崛起成為歐洲大國。
2、納粹德國前後動員兵力大約在1500萬左右,其中1200萬左右是納粹德國軍隊,其他為附屬國士兵。德軍自身的戰鬥力,德軍的戰鬥力、士兵素質、戰略、戰術都處於世界最先進水平,這一點從對法國戰爭中表露無疑。
3、英法企圖「禍水東引」與德國簽訂《慕尼黑協定》,德國侵佔波蘭時英、法指望德國擊潰波蘭後進攻蘇聯,因為波蘭是英、法的盟國,所以對德宣戰其實是宣而不戰。蘇聯同時從東線進攻波蘭.蘇聯希望德國能與英法作戰,英法也是如此,正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希特勒抓住了英法蘇這一心理,從中鑽了空子,不斷擴張獲取利益。
4、當英、法軍隊挫失戰機的時候,德國卻做好了西線進攻的准備,丹麥和挪威是控制北海和波羅的海必爭之地,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又是瑞典鐵礦輸往德國的交通要道。
5、二戰開始美國躲在遙遠的北美煽風點火,戰爭也影響不到他們他們的老窩,坐山觀虎鬥,不成想山本五十六的突襲才讓他們被迫參與進來,但損失還是很嚴重的,悔不擦眼啊。
總之,一時之利不是永遠的,德國的戰爭機器一旦發動就無法停止下來,因為納粹德國的軍備擴張和財政擴張是無止境的,這種無限度的軍備擴張和財政擴張已經摧毀了納粹德國的造血能力,迫使他們必須一次又一次的發動戰爭獲取其他國家的收益和財富,並徹底從經濟上掠奪猶太人以及各個佔領區,用掠奪到的財富來支付他們天文數字一樣的財政開支和軍費支出。假如這個過程一旦停止下來,那麼等待著他們的就是必然的經濟崩潰和軍事失敗!換句話說,納粹德國從發動戰爭起就註定會失敗。
4. 在二戰時期,納粹領導下的德國為何能在短時間內完全擊敗法國,並且壓制住了老牌帝國主義—英國
戰略上:
德國非常冒險的利用了英法綏靖,逐步吞並擊滅了,奧地利捷克波蘭等國。比英法更早開始了緊張的戰爭准備。戰前德國對西班牙內戰的干涉也積累了戰爭經驗。開戰時的國力而言,德國與英法之和相當,但是德國較早開始備戰,因此開戰時戰爭動員程度較英法高。德軍進攻低地國家時故意動作遲緩,成功把盟軍主力調動到了比利時方向。為阿登突破創造了機會。
戰術上:
二戰初期德軍在兵器性能上並不比英法更優勝。由於一戰戰敗,使得德國二戰戰前的擴軍有許多問題,兵器質量數量都不足,事實上在整個二戰中,德國兵工部門從未完全滿足過德軍的需要。大量裝備的I號、II號坦克在盟軍新式坦克面前顯得不堪一擊,III號IV號的產量不足,許多新建的裝甲單位不得不使用捷克造38t、35t坦克。主力步槍仍是過時的98K。德軍中非一線主力部隊只能使用更為老舊的一戰存貨或者中歐各國的各種雜牌武器。
德國德軍勝在靈活的戰術戰略,以及緊密的空地配合上。當時因戈林元帥得勢,德國空軍掌握了很多戰爭資源,德國的戰術空軍規模及建軍質量上相比此時的盟軍有很大優勢。其空軍橫掃了低地國家和法國上空。這使得戰場態勢呈現單向透明的態勢。並且提供了快速突破時非常重要的近接火力支援,這點是傳統牽引火炮無法做到的。
5.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能打敗法國
其實原因很多:
蘇聯幅員遼闊,人口是德國的幾倍。有這么個調查,每個在華北的日軍要管理100個中國人,而每個德軍士兵要管理1000個蘇聯人,你說能不敗嗎?
希特勒的戰略方針錯誤。有很多關鍵性的戰役都是由於希特勒猶豫不決,給盟軍很多機會反擊。最有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就是由於希特勒的戰略失誤導致盟軍撤到了英國。
蘇聯天氣惡劣。蘇軍常年在冰天雪地的土地訓練、作戰,武器裝備也是相應地適應寒冷的天氣。而且,德軍的機槍坦克大炮在冬天全部凍住,坦克連動一動都成問題,槍膛炮膛都凍住了,根本發不出子彈炮彈,甚至說槍械炸膛是常有的事。而蘇軍的裝備以波波沙沖鋒槍為主,結構簡單,而且較為耐用,在冬天不會出現和德軍一樣的情況。
蘇軍的作戰意識越來越強大。初期的蘇軍處於被動狀態,士氣較為低落,顯然是無法與德軍的囂張氣焰相比。但是從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三大戰役的反擊成功,蘇軍一發不可收拾,士氣高漲,連柏林都是乘餘威拿下的。在此期間,蘇軍涌現出的老一代將領,他們經驗豐富;新一批的將軍戰術新穎,令德軍吃盡苦頭。
蘇聯人民的齊心協力。蘇德戰爭剛開始的那一陣,的確蘇聯內部有些動亂,但是很快就平息下去了,生產恢復,而且武器裝備的產出越來越多。蘇聯人民和紅軍一起大勝德軍於列寧格勒(聖彼得堡),期間開展的巷戰就有蘇聯人民的一份功勞。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美蘇英三國首腦會晤,決定開辟歐洲第二戰場,這就是諾曼底登陸戰的開篇。法國人帶著復國復仇的心理也參與了作戰,在戴高樂將軍的帶領下拿下法國。期間中國參與了中南半島的戰斗,與美英兩國一起消滅了存在於中南半島的日軍,而且中國牽制了絕大部分的日軍,令美軍沒有後顧之憂,間接地支援了蘇聯的衛國戰爭。
而且英軍支援下的埃及軍隊大勝義大利,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心理帶來沉重打擊最後總結。德國人在後期期盼著奇跡的來臨,希望能像腓特烈二世那樣,盟軍陣營會有叛徒出現。可惜杜魯門不是他們的救星,而是給他們帶來了毀滅。
6. 希特勒怎樣打下法國的
德國向西歐進攻,法國只是它的戰略之一,同時包括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如果真正演算法國被進攻的時間,只有十幾天。
1940年5月10日開始執行其進攻西歐的「黃色方案」.。
12日進攻法國色當,26日拿下巴黎和整個法國全境。這時候可以說法國已經淪陷了。因為法國這時候已經沒的正規軍了,殘余的正規軍都敦刻爾克大撤退去英國,所以,只剩下零散的,小規模的抵抗.。
正式宣布投降是在6月16日。
7. 二戰時期德國侵佔整個歐洲,連法國都近乎滅亡,為什麼
二戰初期納粹德國在歐洲的勝利是有深刻的歷史原因的。
第一就是戰前英法對納粹德國的綏靖政策縱容了希特勒和納粹德國,原因是為了禍水東引,英法一相情願的認為納粹德國會對蘇聯開戰,坐視納粹德國先後兵不血刃的佔領了萊茵非軍事區,吞並了奧地利,通過「幕尼黑協定」縱容納粹德國吞並了捷克斯洛伐克,在1939年9月1日德軍閃擊波蘭時無動於衷,坐視波蘭被德蘇兩軍瓜分,期間在西線出現了靜坐戰爭的奇觀。納粹德國在歐洲的擴張充實了戰爭機器。
第二就是德國法西斯瘋狂的擴軍備戰,1919年簽定的《凡爾賽和約》對德國進行了嚴厲的懲罰,過分的和平條件在德國普通民眾心中埋下了復仇的種子,催生了像希特勒這樣的法西斯分子,1929年席捲全球的世界經濟危機讓法西斯在德國迅速崛起並掌握政權,隨後瘋狂的擴軍備戰開始了,希特勒甚至高喊要大炮不要黃油的口號!
第三是納粹德國相對先進的戰術理念和相對高素質的軍隊,德國是世界上最早組建總參謀部的國家,其歷史可追述到1871年德意志帝國誕生前的普魯士軍官團!一戰失敗,國破家亡的慘痛教訓使整個德國軍界進行了認真的反思,在馮曼施坦因、古德里安、埃爾溫隆美爾等一大批以後的二戰名將的努力下,形成了世界上最早的空地協同的閃擊戰理論,並圍繞這一理論形成了軍隊編組、兵器開發和戰術協同等多方面改革,而反觀英法,躺在一戰勝利的經驗上不思進取,被動消積的認為憑借堅固防線可以御敵國門之外,而免受戰火摧殘,結果導致一敗塗地!
以上以幾個方面原因進行了分析,望笑納。
8. 希特勒怎樣打下法國的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法國
1940年5月,希特勒在歐洲西線發動強大的攻勢,在佔領荷、比、盧之後,用裝甲部隊繞過法國的「馬其諾防線」(Maginot),從北面長驅直入法國。5月法英聯軍在敦刻爾克大撤退。6月14日巴黎淪陷。6月16日,剛剛上任的貝當(Pétan)總理代表法國政府向德國投降。根據法德雙方簽訂的停戰協議,法國的東部和北部約佔全國面積2/3歸德國佔領。貝當政府偏安維希,改稱「法蘭西國家」。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存在65年後終於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正當法國的大半壁江山遭受到德國法西斯蹂躪時,曾任雷諾政府(Renaud)陸軍部副國務秘書的夏爾·戴高樂隻身飛往倫敦,於6月18日通過英國廣播公司發表了《告法聞人民書》。在講話中,戴高樂高舉爭取民族獨立的大旗,號召法國人民繼續抗戰到底。他在英國組織「自由法國」運動。自此,戴高樂及其領導的「自由法國」(後改為「戰鬥法國」)的影響迅速擴大,並贏得了國內外、尤其是海外的支持。到1940年底,「自由法國」領導的殖民地人口已超過1200萬。法國的抵抗運動可以依靠法屬非洲的遼闊土地和豐富資源進行斗爭。「自由法國」還在法國本土開辟戰場,團結和協調法國本土的抵抗運動。到1942年,「自由法國」的軍隊已達到7萬以上,並擁有空軍和海軍。它們在北非和法國本土同德國法西斯的軍隊浴血奮戰。「自由法國」的空軍還被派往蘇聯參加戰斗。
在法國本土,從德國法西斯佔領開始就產生了自發的和各自分散的抗德斗爭。到1940年末,已經出現了許多抗德的組織,各個階層都有人參加。這些抗德組織散發傳單,出版地下刊物,收集德軍情報。從1941年夏季起,法國本土的各個抵抗組織加強了相互間的聯系,許多地方抵抗組織還紛紛響應法國共產黨的號召,建立了地區性和職業性的民族陣線委員會,從而使國內的抵抗運動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1942年游擊隊組織了276次破壞鐵路的活動,1943年則增加到2009次。1943年9月,科西嘉島的抵抗組織發動起義,趕走了德軍和意軍,解放了全島領土。
為了統一領導法國本土的抗德斗爭,戴高樂指派代表讓·穆蘭(Jeans Moulins)於1943年5月成立全國抵抗委員會,團結了8個抵抗組織(其中包括共產黨領導的「民族陣線」)、6個政黨(共產黨、社會黨、激進黨、人民民主黨、共和聯盟、民主聯盟)和兩個工會。在全國抵抗委員會領導下,各省和地方也相應建立了省和地方抵抗委員會(又稱解放委員會)。全國抵抗委員會還於1944年3月宣布了其綱領:懲辦賣國賊,保障民主自由,實行一系列改革(如壟斷組織國有化、消滅金融寡頭等)。同年,法國本土的所有抵抗組織聯合成為一個統一的軍隊,即「法國國內戰斗部隊」,簡稱「內地軍」,其數量已達到50多萬。在內地軍中,法國產黨領導的「游擊隊和自由射手」佔一半。在海外,戴高樂於1943年6月建立了「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作為法國的中央政權機構,從而使法國國內和國外的抗德斗爭有了一個領導核心。「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於8月獲得蘇、英、美的承認,先後與26個國家建立了外交關系。1944年6月,戴高樂在第二戰場開辟前夕,宣布將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改組為法國臨時政府,國內外的抗德斗爭。
當蘇軍對德國法西斯的軍隊展開全面大反攻時,美英聯軍於1944年6月6日在法國西北的諾曼底登陸,開辟了對德作戰的第二戰場。8月美英聯軍又在法國南部的土倫、馬賽登陸。此時,法軍與美英聯軍共同在法國國土上與德軍作戰。內地軍也在加緊打擊敵人,並解放了全國一半以上的領土。同年8月25日,巴黎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發動起義,並解放了巴黎。法國臨時政府遷往巴黎並進行改組,吸收國內抵抗運動成員參加。戴高樂回到法國後立即解決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於8月28日下令解散內地軍,9月19日又命令內地軍與正規軍合並,並解除了所有抵抗組織的武裝,從而鞏固了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此時,臨時政府繼續對德作戰,直到1945年法國全部解放。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法國許多文學家投身抵抗運動,如薩特、阿拉貢等。他們一掃以往頹廢的氣氛,創作了許多優秀的抵抗文學作品。
9. 二戰時期德軍如何打下法國的
過分相信馬其諾防線 而且對戰爭准備不足 更加不可思議的是 法國人相信比利時啊 周邊的小國沒這么快崩潰的 就一直悠栽著 真等到德軍進行閃電戰了 法國很快就崩潰了 投降 傀儡政府 這可說是法國的國恥了
10.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為何如此迅速戰敗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第如此迅速戰敗的原因如下:
1.法國人盲目建設馬其諾防線,一廂情願地認為德國人永遠無法逾越。
2.聯軍的作戰意識很是消極,是既不想打又不敢打。之所以如此主要是受一戰的陰影、波德戰爭的震撼,自身軍隊模糊的戰爭定位影響。以至於開戰前夕很多法軍因為喝高了而住院、支援物資里明確要求加入娛樂用具、拿自家產的葡萄酒去分界線和德軍換啤酒喝。
3.德軍及其周密的作戰部署,由曼施坦因元帥制定的黃色方案將兵力分為ABC三個集團軍,A集團軍部署於北部平原,負責進攻和掩護B集團軍;B集團軍部署中部森林,為主力部隊;C集團軍部署在馬其諾防線,負責牽制聯軍主力。
4.法國情報機構的無能。希特勒自編自導「黃色方案曝光」,使聯軍認為其主力部隊是A集團軍,為B集團軍贏得了絕對的勝利。
5.兩國治軍思想的嚴重差異。法軍雖然兵力遠高於德軍,但思維嚴重拖軌,在以坦克為主力的裝甲部隊配合步兵和空中力量的戰略時代,法軍還是側重以步兵為主,裝甲部隊為輔(肉盾)的陳舊思維,而且還是單純注重防禦(馬其諾防線),在運動戰大展神威之時還是沿襲一戰的老思維。
(10)納粹為什麼能打敗法國擴展閱讀:
法國戰役
法國戰役(又稱法蘭西戰役,法語:Bataille de France,德國將其稱為西方戰役(Westfeldzug)),是指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納粹德國從1940年5月10日開始進攻法國及比利時、荷蘭等低地國家。
結束了僵持半年多的假戰。號稱擁有「世界最強陸軍」的法國在戰爭歷時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便被納粹德國擊敗。戰爭最後,英國遠征軍和許多法軍士兵在發電機行動中成功地從敦刻爾克撤退至英國本土。
背景
1939年德國征服波蘭後,阿道夫·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議,但為英法所拒絕,於是希特勒便決心用實力來逼迫英法求和。10月9日他在給德國陸軍將領的一個指令中,闡明了他之所以堅信進攻西歐是德國唯一出路的理由。他擔心和蘇聯簽訂的條約,只有在符合蘇聯的目的時才會使蘇聯保持中立。因此一但英法向德國進攻,蘇聯很可能從背後給予致命的一擊。
所以他要提早在蘇聯准備好之前進攻法國。他還相信一旦法國失敗,英國也會就範。但以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為首的德國陸軍將領們堅決反對,理由是德國陸軍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擊敗西歐軍隊,一但開戰,德國必亡。希特勒嚴厲斥責勃勞希契等人膽小怕事,並命令他們無條件遵從他的主張。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戰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