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巴金的家和法國的哪個小說相似

巴金的家和法國的哪個小說相似

發布時間:2022-02-21 18:44:37

㈠ 嘿!巴金的著名作品除了《家》、《春》、《秋》還有哪些

散文集《隨想錄》(包括《隨想錄》《探索集》《真話集》《病中集》《無題集》)。
中篇小說《滅亡》
《死去的太陽》《新生》《砂丁》《索橋啊故事》《萌芽》和著名的《激流三部曲》

㈡ 類似曹雪芹的紅樓夢,巴金的家,這樣關於家,家族的書還有嗎

有啊。紅樓夢問世後,很多書本都仿照它,和它差不多。張恨水的《金粉世家》,曹禺的《雷雨》,美國的《小婦人》,巴金的除了家,期中春,秋,《寒夜》都是家庭小說,期中《寒夜》是他的小說藝術創造最高峰。

㈢ 關於巴金的小說《家》

以巴金的《家》為例來看看現當代男性在塑造天使性女性時所暗含的男性中心意識。我們先看鳴鳳跳湖自殺這件事。我們先想一想鳴鳳可以不可以不死。鳴鳳如果不死,那麼只有兩條路:一條路是堅決反抗爭取自己的愛情幸福,一條路是活著嫁給馮樂山。前一條路接近琴和覺民的路,後一條路是婉兒的路。作家寫小說當然不應該讓一個人物的道路重復其他人物的道路。但是除了藝術構思的角度之外,我們還應該考慮作家安排鳴鳳跳湖是否還有其他心理因素。我們不妨想一想鳴鳳的愛人覺慧願意不願意鳴鳳不死。鳴鳳死了,覺慧很痛苦,這是真的的。但是如果鳴鳳要以爭取愛情幸福的方式進行反抗,覺慧願意不願意呢?如果鳴鳳一定要爭取愛情幸福的話,會讓覺慧很難辦的。她這麽做,一定會把覺慧牽扯進去,逼得覺慧跟她一起反抗,至少讓覺慧受到來自女性方面的壓力。而我們知道覺慧這時候其實是不想反抗的,所以從覺慧的角度考慮鳴鳳最好不要這麽做。覺慧心目中的好女人是不應該給男人壓力的。那麼,讓鳴鳳嫁給馮樂山,覺慧願意不願意呢?恐怕覺慧更願意讓鳴鳳死了讓他去憑悼、去痛惜。因為覺慧其實是非常在乎自己對鳴鳳精神和肉體兩方面的所有權的。當覺慧第一次得知鳴鳳和婉兒中的一個要被送去當姨太太時,他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幫助鳴鳳逃脫這可能的厄運,也不是「我們」這一相愛的共同體如何去面對可能的封建壓迫,而是急於再一次確認女性對自己的忠貞程度。所以,他「激動地」問鳴鳳「你不要騙我。假使有一天人家當真把你選去了,你怎麼辦?」這里是「你怎麼辦」,而不是「我們怎麽辦」、「我怎麽辦」。得到鳴鳳堅決不去的承諾時,覺慧只是放心地說「我相信你,我不要你賭咒!」這里,覺慧關心的只是他對鳴鳳的所有權,而不是鳴鳳的命運、鳴鳳的生存境遇。覺慧在鳴鳳承諾反抗時也不承諾自己作為同盟者的任何責任。所以說鳴鳳投湖、以死抗爭,正是以恰如其分的剛烈在精神、肉體雙方面為覺慧都保持了貞節,同時又讓覺慧獲得了不抗爭甚至不同情的自由。這個情節的設置,正是以女性生命為代價,最大限度地成全了男性全面佔有女性的虛榮和男性可以不為愛情負責的自由。這一部小說中,隱含作者、敘述者的立場,與人物覺慧的立場最接近。作家不自覺地處處替覺慧考慮,那麼鳴鳳只有這樣去死才最合適。

鳴鳳死了,作家對她節烈行為的獎勵,就是把她寫成現當代文學史上最富有詩意美的女性。我們再想想這種詩意來源於哪裡呢?很大一部分來源於她跳湖前的那一大段獨白。那一段獨白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一方面的內容是憐惜、感嘆自己的生命,另一方面是表達對覺慧無怨無悔的愛。

㈣ 有沒有什麼作品和巴金的家情節藝術風格相似

《紅樓夢》,事實上巴金的《家》是有點模仿紅樓的味道的。

㈤ 《紅樓夢》與《家》的相似之處

作為中國古典小說的巔峰之作,《紅樓夢》對中國現代小說創作影響深廣,或隱或顯受其影響或對之有所借鑒的現代小說難以盡數。舉其顯者,茅盾的《霜葉紅似二月花》甫一面世,便有人說它象《紅樓夢》。這部未完成長篇中的某些人物如張恂如、張婉卿使人聯想到《紅樓夢》中的男男女女,作品對日常生活瑣事的描寫亦頗得「紅樓」神韻。張愛玲畢生酷嗜《紅樓》,晚年作有專著《紅樓夢魘》;她雖未創作與《紅樓夢》類同的長篇,但從她的中短篇中人們仍可發現《紅樓夢》潛移默化的影響。然而,在中國現代小說中,最明顯與《紅樓夢》有對應關系、顯示出「紅樓」血緣的長篇,當首推巴金的《家》和林語堂的《京華煙雲》。

一、 《紅樓夢》與《家》:哀悼與詛咒

讀過《家》的讀者,首先感受到的是它與《紅樓夢》在人物與情節上的對應。高老太爺類似賈母,錢梅芬類似林黛玉,李瑞珏類似薛寶釵,鳴鳳類似晴雯或鴛鴦。賈寶玉一角在《家》中則分化成了覺新與覺慧兄弟二人,他們分別在愛情婚姻與異端精神方面與寶玉類似。兩部作品都展示了封建大家族由盛而衰的過程,表現了包辦婚姻對青年男女愛情自由的禁錮,以及封建家長對青年一代非正統思想的憂慮、恐懼與壓抑,同時表現了對下層青年女性的同情,甚至都是以男主人公的最後出走為結局。

但是,相似並非等同。任何文學史上的優秀作品都不可能沒有其獨特原創之處。《家》雖與《紅樓夢》有些類似,但這是暗合而非有意模仿。正是那些差異決定了《家》在文學史上的地位。值得注意的是,巴金在其有關「創作談」及《家》或《激流》的各種序跋中從未談及《紅樓夢》的影響,他談的較多的反而是對於外國文學的借鑒。在晚年,巴金曾表示:「在中國作家中,我可能是最受西方文學影響的一個。」①他又說:「我對《紅樓夢》可以說是『一無所知』。十幾歲時翻看過它。我最後一次讀《紅樓夢》是在一九二七年一月,在開往馬賽的法國輪船上,已經是五十年前的事情了。」②盡管如此,兩部作品之間的血緣關系是存在的。巴金第二句話可以看作其自謙。事實上,巴金從小就受《紅樓夢》熏陶,他全家都酷愛《紅樓》,藏有三種不同版本。他說「最後一次」雲雲,恰恰證明在寫《家》之前他已讀《紅樓夢》多遍。另一方面,他不談《紅樓》,也可能是為避免讀者把《家》看作對前者的模仿。

確實,《家》在許多方面與《紅樓夢》不同。激發巴金創作熱情的不是模仿古典名著的慾望,而是強烈的生活實感。象《紅樓夢》一樣,《家》有明顯的作家自敘傳成分。雖然作者一再辯白他本人並不就是覺慧,但巴金的經歷與覺慧十分相似;至於覺新,巴金就明白地說寫的是他大哥。小說對高公館及其周圍環境的描寫,就是以巴金故宅為藍本的。

《家》與《紅樓夢》的不同,首先表現在作者的創作目的方面。關於《家》的創作意圖,巴金明確指出:「我寫《家》,也只是為了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提出控訴,替橫遭摧殘的年輕生命鳴冤叫屈。」③至於《紅樓夢》的創作意圖,則要復雜得多。在小說第一回中,作者提到「敷演出一段故事來,亦可使閨閣昭傳」,這似乎與「替橫遭摧殘的年輕生命鳴冤叫屈」類似,但巴金所指「年輕生命」並不限於女性,曹雪芹的「昭傳」也重點不在「鳴冤」而在贊美。另外,曹雪芹寫《紅樓夢》似乎也不意在控訴封建制度、封建家庭,而是為封建家庭的衰落唱輓歌,為無材補天而痛悔遺憾。創作目的的差異,導致了兩部作品主題的不同。《家》的主題比較簡單明了,就是鞭撻封建家庭制度,贊美對黑暗勢力的反抗,批判妥協。《紅樓夢》的主題則復雜隱晦,「紅學」研究的歷史其實也是對《紅樓夢》主題闡釋的歷史。在各種闡釋中,筆者無法贊同「反封建」說,而傾向於「輓歌說」。《紅樓夢》客觀上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批判封建制度的資料,「文革」期間的「紅學」研究者從作品中發掘出的「血淚賬」④也不能說毫無根據。然而,如果把《紅樓夢》作為一個有機整體看其思想情感傾向,我們印象最深的卻不是「批判」或「控訴」,而是作者對大家族衰亡的痛惜、傷感,對青年女性(不論是「正統派」還是異端)的贊美或同情,對無法扭轉大家族衰亡趨勢的遺憾、自責,在無可奈何之際對塵世人生的幻滅和由此導致的內心痛苦,以及對解脫痛苦之道的探索尋求。書中賈寶玉尋求的解脫之道是出家,是對世俗生活的棄絕,而作者曹雪芹的解脫之道是藝術創作。

《紅樓夢》中的賈寶玉與《家》中的覺新、覺慧在人生態度及價值觀念方面有很大不同。他的人生態度是純粹審美的,或如王昆侖先生所言,他過的是「直感生活」。⑤他畢生所追求的是美。由於獨特的生長環境,他的審美理想是陰柔之美、女性之美,確切說是少女之美、處女之美。他的「重女輕男」完全是從其審美理想出發,並不是要講男女平等,也不是要反封建(雖然客觀上有反封建的意義);他也並不像有些人說的那樣具有人道主義思想,他喜歡襲人、晴雯及金釧兒等主要是因她們是漂亮少女,他對於其乳母李嬤嬤及劉姥姥就未必肯給予多少疼愛或同情。他是封建等級制的既得利益者,若無這種制度,他就不會被那麼多美貌青年女子簇擁伺候。在封建大家族中,他因被最高權威賈母嬌寵,享有無人可比的自由,甚至可以逃避正統教育。因此,被騙成婚後,他雖極度痛苦,卻從未表示對導致林黛玉死亡的賈母、王夫人、王熙鳳的怨恨、不滿,他只把這些歸之於「金玉良緣」的宿命。

金釧兒、晴雯、黛玉,這三個青年女性之死都與寶玉密切相關。筆者特別注意到他對這三個事件的態度與行為。三人之中,寶玉與金釧兒關系最淺,但金釧兒之死畢竟與他直接相關。得知金釧兒被逐,他沒有為之說情,甚至沒有出來澄清事實;獲悉金釧兒投井,他雖感痛苦,但即使在內心裡也絲毫未表示對王夫人不滿。晴雯被逐時,他「不敢多言一句,多動一步」;他很傷心,卻將此事解釋為「過於生得好了,反被這好所誤」。為平息襲人的醋意,他又說「全當他們(指晴雯等)三個死了,不過如此。況且死了的也曾有過,也沒有見我怎麼樣」。⑥他對晴雯確實有情,在其死後專為之作了篇《芙蓉女兒誄》以示悼念。但得知晴雯死訊,他首先關心的是晴雯最後一刻是否惦記著他,因為他以天下美貌女子都為自己垂淚為最高人生理想;他作這篇悼文時專注於雕琢詞句,過後還與黛玉研討;念悼文時雖曾「泣涕」,念完後聽到黛玉稱贊

寶玉聽了,不覺紅了臉,笑答道:「我想著世上這些祭文都蹈於熟濫了,所以改個新樣,原不過是我一時的頑意,……。

聽了黛玉的修改意見後:

寶玉聽了,不禁跌足笑道:「好極,是極!……。」⑦

可見他作此文雖不乏真情,卻也出於游戲之意,是為了自我欣賞,欣賞自己的「公子多情」;雖不能說是「為文造情」,卻也不純是「為情造文」。文中「鉗 奴之口,討豈從寬;剖悍婦之心,忿猶未釋」之句顯示,他把幾位美女離他而去遷怒於「 奴」、「悍婦」,絲毫沒有對真正的罪魁反抗的意思。

筆者以為,《紅樓夢》表現的是曹雪芹對自己一生經歷的反思。小說中對賈寶玉的貶詞固然是反諷,不能代表作者真意,但曹雪芹對賈寶玉也不全然是贊美。賈寶玉的「意淫」固然不同於賈珍、賈璉、賈瑞之流的「皮膚淫濫」,然而賈寶玉類型後代的出現同樣也是封建大家族敗亡的預兆。冷子興評價賈府「主僕上下,安富尊榮者盡多,運籌謀畫者無一」,賈寶玉肯定屬於「安富尊榮者」而非「運籌謀畫者」。我認為,寫作《紅樓夢》時的曹雪芹肯定對自己青年時代、對賈寶玉類型的人物不能將大家族挽狂瀾於既倒而感痛悔羞愧,「舉家食粥」之時,他肯定對自己「過去的好時光」無比懷念,為今日家道敗落而無限傷感。雖然他不滿於社會的腐敗黑暗,不屑於去做祿蠹國賊,但他不會認為大家庭、認為整個封建制度是罪惡的。他痛恨的是捉弄人的命運。也許,他的理想是讓王熙鳳、探春式的改革家重整乾坤。

與此形成對照,巴金的《家》由於是徹底、鮮明地反封建,對封建大家庭採取的是徹底棄絕的態度,小說中人物的性格、命運及人物之間的關系亦與《紅樓夢》明顯不同。覺新、覺民、覺慧三兄弟在家中雖也有歡樂時光,雖然物質上也很富足,但精神上基本處於被壓抑狀態。高老太爺作為家族最高權威與賈母不同,他決不嬌寵孫輩,只有威嚴而無隨和風趣的談吐。說一不二是他與賈母的共性,但賈母尚且阻止賈政管教寶玉,高老太爺卻唯恐克字輩對覺字輩管教不嚴。在《家》中,「賈寶玉」分化成了覺新、覺慧二人。賈寶玉對長輩絕對尊敬、絕對服從,但又恃寵恣意,時有越軌;覺新、覺慧的父親不象賈政那麼嚴厲,祖父又不象賈母那麼可親,缺乏了家中的潤滑、制約機制,他們便走向兩個極端:一個只信「無抵抗主義」,另一個則公開反抗。覺慧對造成鳴鳳、梅和瑞珏三個女性之死的罪魁有清醒認識,並發誓「讓他們也犧牲一次」。覺新、覺慧雖也從小與姐妹、與丫鬟們相處相交,卻均無賈寶玉式的「處女崇拜」。他們都受到「五四」新思潮影響,受到西方人道主義思想影響。覺慧便自稱「人道主義者」。他不分男女貴賤,把一切人當人看。覺慧兄弟對其奶媽非常尊敬,因為他們的生母教導他們厚待下人。覺慧不坐轎子。他還對丫頭鳴鳳說:「鳴鳳,我想起你,總覺得很慚愧,我一天過得舒舒服服,你卻在我家裡受罪」。⑩正月里,他看到五叔克定對著玩龍燈的放花炮時,憤憤地說:「難道人就沒有一點同情心嗎?」並對琴說:「你以為一個人應該把自己的快樂建築在別人的痛苦上面嗎?你以為只要出了錢就可以把別人的身體用花炮亂燒嗎?……」。11 性別在覺慧的心目中不是一個「關鍵詞」,他被高老太爺監禁不是因為生活不檢點,而是因為參加政治活動;覺慧的出走不是因為失戀,不是因為家道中落,也不是因為對塵世人生的幻滅,而是因為對封建家庭罪惡的痛恨與對創造新生活的渴望。

《家》中的人物有一定的復雜性,如覺新既喜讀《新青年》,行動上又沒勇氣反抗舊勢力的迫害;覺慧信奉人道主義,潛意識中卻仍不能把鳴鳳與琴同等看待;覺慧痛恨封建家長對青年一代的壓抑,對高老太爺卻仍未完全喪失人倫情感。但是,總體來說,與《紅樓夢》相比,《家》的內涵要單純明了得多。《紅樓夢》是「形象」遠遠大於「思想」,人們從中發掘出的東西肯定遠遠超出了曹雪芹的創作意圖;《家》則是「形象」與「思想」基本一致,不論誰讀這部書,都無法否認它的主題是「反封建」,是對大家族罪惡的控訴。

㈥ 有沒有誰給我推薦幾部小說,不是言情小說,文學小說,和巴金《家》,三毛的書相似的,這種有故事情節的,

解憂雜貨鋪,東野圭吾的。偷影子的人,馬克李維的。活著,余華的。

㈦ 有沒有像巴金 的《家》《春》《秋》

五四以來對於舊文化的批判,依然選擇家族小說為載體。中國現代最早的白話小說,魯迅的《狂人日記》就是寫一個舊家族的叛逆者對其所屬的家族及家族所代表的一整套文化體系的批判。

縱觀整個現代文學史,以家族為書寫對象的小說層出不窮:張恨水的《金粉世家》、巴金的《激流三部曲》、老舍的《四世同堂》、路翎的《財主底兒女們》……這些小說描寫新舊交替時代的家族生活,往往以老式家長和新式青年構成一組二元對立的關系,展示兩種文化的碰撞和沖突。隨著歷史車輪的滾滾向前和革命的不斷深入,這種碰撞和沖突必然越來越尖銳,並最終為革命的統一敘述方式收編,於是有了《三家巷》,有了《紅旗譜》。

新時期以後,文藝創作中過分的意識形態壓力漸趨向於減輕,家族小說再一次繁榮,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藝術質量上都達到了一個高峰。《白鹿原》、《古船》、《家族》等一系列作品涌現,備受批評界和廣大讀者的肯定。

㈧ 除巴金的家外還有什麼與家有關的小說

<<家>>,<<春>>,<<秋>>是巴老的<<激流三部曲>>,是一個整體.其中<<家>>寫得最好.

㈨ 有關巴金《家》的作品

著作書目

《無政府主義與實際問題》(理論,與他人合著),1927,上海民鍾社
《滅亡》(中篇小說),1929,開明書局
《從資本主義到安那其主義》(理論),1930,上海自由書店
《死去的太陽》(中篇小說),1931,開明書店
《復仇》(短篇小說集),1931,新中國書局
《霧》(「愛情三部曲」之一,中篇小說),1931年,新中國書局
《海的夢》(中篇小說),1932,新中國書局
《春天裡的秋天》(中篇小說),1932,開明書店
《海行》(散文集),又名《海行雜記》,1932,新中國書局
《光明》(短篇小說集),1932,新中國書局
《雨》(「愛情三部曲」之二,中篇小說),1933, 良友圖書公司
《砂丁》(中篇小說),1933,開明書局
《電椅》(短篇小說集),1933,新中國書局
《抹布》(短篇小說集),1933,北平星雲堂書店
《家》(「激流三部曲」之一,長篇小說),1933,開明書局
《萌芽》(中篇小說,又名《雪》),1933,現代
《新生》(中篇小說),1933,開明書店
《旅途隨筆》(散文集),1934,生活書局
《將軍》(短篇小說集),1934,生活書局
《巴金自傳》(傳記),1934,第一出版社
《電》(「愛情三部曲」之三,中篇小說),1935, 良友圖書公司
《點滴》(散文集),1935,開明書店
《神·鬼·人》(短篇小說集),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巴金短篇小說集》(1——3卷),1936——1942,開明書店
《生之懺悔》(散文集),1936,商務印書館
《沉落》(短篇小說集,又名《淪落》),1936,商務印書館
《愛情三部曲》(《霧》、《雨》、《電》合集)1936, 良友圖書公司
《憶》(回憶錄),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發的故事》(短篇小說集),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長生塔》(童話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雷》(短篇小說集),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短簡》(散文集),1937, 良友圖書公司
《控訴》(散文集),1937,重慶烽火社
《春》(「激流三部曲」之二,長篇小說),1938,開明書店
《夢與醉》(散文集),1938,開明書店
《感想》(散文集),1939,重慶烽火社
《黑土》(散文集),1939.文化生活出版社
《秋》(「激流三部曲」之三,長篇小說),194O,開明書店
《利娜》(中篇小說),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火》(共三部,長篇小說),1940—1945,開明書店
《星》(英漢對照,中篇小說),1941,香港齒輪編輯社
《無題》(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龍·虎·狗》(散文集),1941,文化生活出版社
《還魂草》(短篇小說集),1942,文化生活出版社
《廢園外》(散文集),1942,重慶烽火社
《小人小事》(短篇小說集),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憩園》(中篇小說),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第四病室》(中篇小說),1946, 良友圖書公司
《旅途雜記》(散文集),1946,上海萬葉書店
《寒夜》(長篇小說),1947,晨光
《懷念》(散文集),1947,開明書店
《靜夜的悲劇》(散文集),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納粹殺人工廠—奧斯威辛》(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華沙城的節日—波蘭雜記》(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等合集),1951,開明書店
《慰問信及其他》(散文集),1951,平明出版社
《生活書局在英雄們中間》(散文通訊合集),1953,人民文學出版社
《英雄的故事》(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3,平明出版社
《保衛和平的人們》(散文、通訊合集),1954,中青
《巴金短篇小說選集》1955,人民文學出版社
《巴金散文集》1955,人民文學出版社
《談契河夫》(理論),1955,平明出版社
《大歡樂的日子》(散文集),1957,作家出版社
《堅強的戰士》(散文集),1957,少年兒童出版社
《明珠和玉姬》(兒童短篇小說集),1957,少年兒童出版社
《—場挽救生命的戰斗》(報告文學),1958,中國青年出版社
《巴金文集》(1—14卷),1958—1962,人民文學出版社
《巴金選集》(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59,人民文學出版社
《新聲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59,人民文學出版社
《友誼集》(散文集),1959,作家出版社
《豬與雞》(短篇小說),1959,作家出版社
《贊歌集》(散文集),1960,上海文藝出版社
《李大海》(短篇小說集),1961,作家出版社
《傾吐不盡的感情》(散文集),1963,百花文藝出版社
《賢良橋畔》(散文集),1964,作家出版社
《大寨行》(散文),1965,山西人民出版社
《巴金近作》(第1、2集,散文集),1978—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海的夢》(中短篇小說合集),1979,人民文學出版社
《煙火集》(散文集),1979,人民文學出版社
《隨想錄》(散文集),1979,香港三聯書店
《巴金中短篇小說選》(上下冊),1980,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選集》(上下卷),1980,人民文學出版社
《探索集》(《隨想錄》第1集,散文集),1981,香港三聯書店
《巴金選集》(散文、短篇小說合集),1981.香港昭明出版社
《創作回憶錄》1981,香港三聯書店
《探索與回憶》(《巴金近作》第3集,散文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巴金選集》(1—10卷,小說、散文等合集),1982,四川人民出版社
《創作回憶錄》(散文集),1982,人民文學出版社
《序跋集》(散文集),1982,花城出版社
《巴金散文選》(上下冊),1982,浙江人民出版社
《憶念集》(散文集),1982,寧夏人民出版社
《真話集》(《隨想錄》第3集,散文集),1982,香港三聯書店
《巴金論創作》(理論),1983,上海文藝出版社
《巴金散文選》1983,中國文聯出版公司
《文學回憶錄》(與老舍等合著 ) 1983,四川人民出版社
《病中集》(《隨想錄》第4集,散文集),1984,香港三聯書店
《童年的回憶。(回憶錄),1984,四川少兒
《願化泥土》(散文集),1984,百花文藝出版社
《控訴集》(散文集),1985,海峽文藝出版社
《心裡話》(《巴金近作》第4集,散文集),1986,四川文藝出版社
《十年一夢》(散文集),1986,人民日報出版社
《巴金六十年文選》(散文集),1986,上海文藝出版社
《巴金全集》(1—26卷),1986—1994,人民文學出版社
《無題集》(《隨想錄》第5集,散文集),1986,香港三聯書店
《巴金》(短篇小說、散文合集),1986,香港三聯書店
《當代雜文選粹·巴金之卷》1986,湖南文藝出版社
《尋找理想的少年朋友》(書信集),1987,少兒出版社
《雪泥集》(書信集),1987,三聯書店
《巴金書簡·新編》1987,四川文藝出版社
《隨想錄》(散文集), 1987 ,三聯書店
《巴金散文精編》,1991 ,浙江文藝出版社
《巴金書信集》, 1991 ,人民文學出版社
《域外小說》,1992 ,上海文藝出版社
《憶》(回憶錄),1994 ,中國華僑出版社
《短簡》,1994 ,河北教育出版社
《再思錄》(散文集),1995 ,上海遠東出版公司
《巴金自傳》,1995 ,江蘇文藝出版社
《十年一夢》,1995 ,人民日報出版社
《中華散文珍藏本叢書·巴金卷》,2001,人民文學出版社
《中國國外獲獎作家出版社作品集·巴金卷》,2001,雲南人民出版社
譯文集:
《科學的社會主義》(理論),阿里斯著,1927,民鍾社
《麵包略取》(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7,上海自由書店;又名《麵包與自由》,1940,平明出版社
《獄中與逃獄》(回憶錄),俄國克魯泡特金著,與李石曾合譯,1927,廣州革新書局
《薇娜》(短篇小說、劇本合集),波蘭廖·抗夫著,與李石曾合譯,1928,開明書店
《人生哲學:其起源及其發展》(上下編,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8—1929,上海自由書店
《為了知識與自由的緣故》(短篇小說集),俄國普利洛克等著,1929,新宇宙
《一個賣魚者的生涯》(傳記),義大利凡宰特著,1929,上海自由書店
《蒲魯東的人生哲學》(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29,上海自由書店
《前夜》(劇本),波蘭廖·抗夫著,1930,上海啟智書局
《丹東之死》(劇本),蘇聯A·托爾斯泰著,1930,開明書店
《草原故事》(短篇小說集),蘇聯高爾基著,1931,上海馬來亞書店
《秋天裡的春天》(長篇小說),匈牙利尤利·巴基著,1932,開明書店
《過客之花》(劇本),義大利阿美契斯著,1933,開明書店
《自傳》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33,上海新民書店
《獄中記》(傳記),美國柏克曼著,1935,文化生活出版社
《俄國虛無運動史話》(史話),俄國斯特普尼亞克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門檻》(短篇小說集),俄國屠格涅夫等著,1936,文化生活出版社
《夜未央》(劇本),波蘭廖·抗夫著,1937,文化生活出版社
《告青年》(理論),俄國克魯泡特金著,1937,美國舊金山平社出版部
《一個家庭的戲劇》(傳記,又名《家庭的戲劇》),俄國赫爾岑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叛逆者之歌》(詩集),俄國普式庚等著,1940,文化生活出版社
《父與子》(長篇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遲開的薔薇》(短篇小說集),德國斯托姆著,1943,文化生活出版社
《處女地》(長篇小說),俄國屠格涅夫著,1944,文化生活出版社
《散文詩》(散文詩集),俄國屠格涅夫著,1945,文化生活出版社
《快樂王子集》(童話、散文詩合集),英國王爾德著,1948,文化生活出版社
《回憶托爾斯泰》(回憶錄),蘇聯高爾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回憶屠格涅夫》(回憶錄),俄國巴甫洛夫斯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草原集》(短篇小說集),蘇聯高爾基著,1950,平明出版社
《屠格涅夫中短篇小說集》俄國屠格涅夫著(與肖珊合譯),1959,人民文學出版社
《巴金譯文全集》,1997,人民文學出版社

閱讀全文

與巴金的家和法國的哪個小說相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1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4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4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8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5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7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7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51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8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72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