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1919法國是什麼時代

1919法國是什麼時代

發布時間:2023-06-11 01:29:55

⑴ 急切想了解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的背景,文化,狀況

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的背景:

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

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

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0年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1871年3月18日,巴黎人民舉行武裝起義,成立巴黎公社。同年5月底,被法國軍隊殘酷鎮壓。

十九世紀的法國社會的文化:

19世紀的啟蒙運動是一種意識形態的解放運動,代表人物包括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啟蒙思想家強烈批評封建專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描繪了未來「理性王國」的藍圖,為資產階級獲得支配地位提供了思想和意識形態,理論准備。

(1)1919法國是什麼時代擴展閱讀:

十九世紀對於法國文學來說,是從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向「現代性」轉折的歷史關鍵時刻;而處於初生狀態的「現代性」,在法國十九世紀的文學中,從一開始便顯示出它那生氣勃勃、同時充滿矛盾的「不確定性」的品格特徵。

不同風格和氣韻的文學同時並存和交錯,使當時的法國文壇成為燦爛絢麗的自由創作園地;文學大師輩出,天才巨星雲集;而巴黎塞納河「左岸」的「拉丁區」的「咖啡沙龍」,由此更成為靈感交集、激情遞起的各種創作流派的聚匯處。

各種文學浪漫神話,在左岸的一個又一個咖啡館之間,此起彼伏,沉浮流轉,不脛而走,更使此處天空重疊著層層鮮艷奪目的氛圍光寰。

十九世紀法國文學的發展,大致經歷了相互連接、又相互穿插和彼此滲透的三大階段:第一階段是浪漫主義時期,囊括了十九世紀整個上半葉。

浪漫主義的先驅者們,德斯泰爾夫人、本雅明.康斯坦、施農古爾和夏多布里昂 等人,在十九世紀的最初二十年,面對著法國大革命和拿破崙稱帝執政之後所激起的社會變革,在新舊兩種社會制度交接時刻,作家和詩人們表現出矛盾、困惑、懷舊、憧憬等復雜情感相互交錯的特徵。

他們試圖在已被毀滅的舊秩序中,尋找記憶裂痕里仍然保留著的精神慰藉,又對新起而尚未穩定的社會,寄託某種連他們自己也無法確定的不清不楚的期望。

因此,他們把激情轉向現實社會的彼岸,作品中凝聚著對於超現實結構的各種夢幻,寧願歌頌客觀中立、而又內涵豐富的自然,幻想著一種漫無邊際的游盪生活,以為可以在那裡建構和實現他們所嚮往的理念和價值。

⑵ 法國歷史年表是什麼

公元前49年:羅馬共和國獨裁者愷撒征服高盧(法國)。
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高盧遭受法蘭克人入侵。
6世紀:法蘭克王國在法國立足。
8世紀末:法拉克國王查理曼統一西歐。
800年:查理曼被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987年:卡佩王朝開始。
1066年:諾曼底的威廉一世征服英格蘭。
1187年:法國參加第三次十字軍東征。法王腓力二世入侵英格蘭的法國領地。
1214年:腓力二世在布汶戰役中大敗英德聯軍。
1216年:腓力二世的王子路易八世同英國貴族一起反對英王約翰,第一次諸侯戰爭爆發。
1250年:法國十字軍在埃及登陸與穆斯林作戰,遭到慘敗。
1309年:法王腓力四世囚禁羅馬教皇卜尼法斯八世,史稱阿維尼翁之囚。
1328年:瓦盧瓦王朝取代卡佩王朝。
1337年-1453年:英法百年戰爭。
1429年:聖女貞德領導法軍在奧爾良戰役中取勝,成為百年戰爭的轉折點。
1494年:法國發動義大利戰爭。
1547年:法國宗教戰爭爆發。
1589年:亨利四世結束宗教戰爭,波旁王朝取代瓦盧瓦王朝。
1643年:路易十四即位,法國王權達到全盛。
1648年:威斯特伐利亞和約簽訂。法國稱雄歐洲大陸。
1667年-1668年:法國與西班牙的遺產戰爭。法國因此戰奪得西屬荷蘭的12個城市。
1672年-1688年:法荷戰爭。此戰導致荷蘭軍事實力衰弱。
1688年-1697年:法國與反法同盟的大同盟戰爭。法國擴張收到阻礙。
1701年-1713年:法國與反法同盟的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波旁王朝因此戰成為西班牙王室,但同時法國與西班牙永不合並。
1740年-1748年:法國與英奧聯盟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
1756年-1763年:法國與英普聯盟的七年戰爭,此戰導致法國喪失其大部分海外殖民地。
1789年-1804年:法國大革命推翻波旁王朝,革命黨建立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並擊敗兩次反法同盟。最終拿破崙建立獨裁政府。
1804年-1814年:拿破崙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滅亡後波旁王朝復辟。
1815年:拿破崙帝國滅亡後的短暫復辟。第七次反法同盟導致復辟失敗。
1830年:七月革命,路易·菲利普的七月王朝取代波旁王朝。
1848年:二月革命,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取代七月王朝。
1851年-1870年:拿破崙三世的法蘭西第二帝國。
1870年-1871年:普法戰爭和巴黎公社。
1940年:法國戰敗,北部淪為納粹佔領區,南部為傀儡政府維希法國。
1944年:法國解放。
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聯合國成立,法國成為五個常任理事國之一。
1993年:歐盟成立。

⑶ 法蘭西歷史

1870—1871年的普法戰爭和一戰中的德法戰爭,兩次戰爭給法國帶來的影響極深。由於法國一敗一勝,兩次戰後環境不同,加上其它因素(尤其地緣因素或實力因素)影響,法國在兩次戰後時期採取的對德政策不同,前者是由忍讓到強硬,後者是由強硬到綏靖。但是這兩個時期的法國對德政策又存在很多共同點。

(一)普法戰爭後的法國對德政策經歷了一個由忍辱退讓、對德妥協和對德復仇的過程,而一戰後法國對德政策時強硬時軟弱,是一個遏制、無力遏制到綏靖的過程;兩者都不是從一而終的,都是變動發展的。

普法戰爭的殘敗和割讓阿爾薩斯—洛林之痛,使法國在戰後初期籠罩在深深的陰影下。法國復仇情緒強烈,但當時的法國情況是極其困難的,加上新生的第三共和國政權尚處於磨合期,軍事實力也需要復原的時間。而此時的德國優勢突出,法國是沒有能力與優勢突出的德國作對的,更不用談收復失地了。談復仇只能有心無力。抵抗派領袖甘必大雖一再強調復仇之心「永志於心頭,莫掛在口頭」,但包括其在內的戰後初期幾閣政府都不敢對德國有劇烈的反抗,且小心謹慎地避免在德法邊界上發生沖突。①法國只能謀求寶貴的和平時間,耐心等待反擊時機。法國作出了很大的努力來修復戰爭留下的創傷(募集公債以盡早還清戰債,爭取德軍早日撤軍等等)。到1873年,法國已經開始重整軍備,經濟出現了復興,力量也得到了很大恢復④,復仇主義也日漸抬頭。經過1875年「戰爭在望」危機⑴,法國外交上最困難的年頭過去了,執政者更加能正視並接受根本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對德復仇的現實。「具有挑釁性的愛國主義宣傳不斷降溫,色厲內荏的故作姿態得到了力戒」。連甘必大也擺出和德國妥協的架勢,溫和地向德國傳遞和解的誠意。

1885年費里下台結束了法德關系緩和的走勢,次年布朗熱上任陸軍部長,布朗熱不負責任地發表好戰言論,製造反德復仇的言論。俾斯麥也在1887年初再次採取強硬措施,蓄意經營法德緊張關系,如製造「希內貝爾事件」——歐洲局勢在相對平靜多年之後風雲突變。法國政府態度派表現出強硬態度,但拋棄布朗熱輕率的沙文主義做法,在俾斯麥政府的挑釁前表現克制。②

1898年6月始德爾卡塞開始了為期7年的法外長生涯,他改變先前的對德和解政策,轉而主張對德復仇。德爾卡塞主要是以爭取國際盟友作為對德復仇的籌碼(採取加強法俄聯盟、改善法意關系和法英矛盾等措施),經過多方面的努力法國得到多方的保障,國際地位也得到了加強。雖在「摩洛哥危機」法國清楚自己對戰爭的准備很不充分以致又一次採取妥協政策,但隨後1913上台的普恩加萊更大程度地推行對德復仇的強硬外交政策。他在各種場合大肆宣傳「民族觀念」,為戰爭製造輿論,進行大規模的擴軍備戰——作好對德復仇戰爭的一切准備。③一戰爆發之前法國早已躍躍欲試。

與普法戰後相比,一戰後的對德政策有很大的波動性。作為一戰的主要戰勝國,法國戰後歐洲勢力大大加強,在對法處置上享有主動權。但法國對德國的處置問題一點都不放鬆,杜美格總理就職時公然宣布:「任何時候,我皆對德國實行強硬政策,我將對它寸步不讓」18。對於賠款和德國的國際聯盟身份問題,法國都懷著一種堅持,要給德國嚴厲的懲罰,這與美國等國家的寬大對比鮮明。法國議會和公眾輿論都集中於繼續削弱德國並壯***國以避免德國的反擊。法國國內甚至有許多人叫嚷著肢解德國。法國要求歸還阿爾薩斯—洛林;奪取德國的殖民地,解散德國海軍——總之剝奪德國作為一個世界強國的地位。法國還要接管薩爾區作為德國法國東北部煤區的補償。⑤

但法國的遏制德國政策卻得到很大阻撓,巴黎和會上法國的幾個提議幾乎都被口口聲聲和解的英美等操縱者駁回。法國找到恰當的機會宣洩對普法戰爭的復仇情緒——德國拖延支付一戰的賠款。1923年以普恩加萊為首的法國政府聯合比利時,出兵佔領了德國的工業心臟——魯爾,直到1929年德國政府接受楊格計劃,1930年6月法比佔領軍才全部撤出。魯爾危機卻給法國造成不幸結果,法國被迫將賠款問題的大權交給英法兩國。這種結果已經表明強硬方法的無效,法國的對德強硬態度到此有所克制。從此對德政策不得不由攻勢轉為守勢,從前那種以鄰為壑的強硬政策迅速轉化為以鄰為友的軟化政策。⑥到賴伐爾上台,他更願意把歐洲的霸主地位讓給德國,「如果這是避免又一場戰爭的代價的話」⑦。雖然法國政府當時在具體問題上也做了一些微調(如1933年批准了法蘇互不侵犯條約),但總體上對德政策並未有根本性調整。到最後法國只能跟隨英國走向綏靖道路,僅求暫時的國家安全。

法國在一戰後的對德政策的軟弱直接與國內社會的衰落有關。雖然在一戰中的德法戰役里取得勝利,但作為主戰場的法國損失特別慘重,戰後初期任外長的白里安他的國家面臨「荒廢破產」的境地。然而德國不足數量的賠款不能使法國得到長足的發展,加上通貨膨脹和法郎疲軟影響嚴重;除了經濟上的困境,政治上內閣更迭不斷也使法國漸漸失去比如普法戰爭後的團結的國家特性。

法國出現普法戰爭後和一戰後對德戰爭的分歧的主要原因是「國家的實力是國家對外政策的基礎」。普法戰爭後的法國從此失去在歐洲稱雄的能力,以致法國雖復仇之心強烈,但對德態度平和,到一戰前法國由於長期的殖民擴張等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措施提高了國家綜合國力,法國對德也日漸強硬起來,對德復仇就順利提上議程。而一戰後法國戰略地位提高,也出於對安全的考慮,對德政策自然激烈,想對德趕盡殺絕,但戰後的法國國力實質是十分虛弱的,無法對德國採取過硬的實質措施,並隨著德國的日益壯大,漸漸走向唯英國馬首是瞻、不敢對抗德國的綏靖道路。另外那時的如英國,美國等大國出於自身利益而對法國的態度搖擺不定也是一個關鍵因素。

(二)從指導思想看,普法戰爭後和一戰後的法國對德政策主要是以防守為主,後期向進攻轉變;而一戰後法國則以防禦為主,而且這種防禦還是消極的。

普法戰爭之後的法國經過短暫的休生養息期便一轉先前的退讓其進攻性戰略慢慢揭開了面紗,到普恩加萊上台後更是毫不忌諱地推行對德復仇。德爾卡塞為法國找到了強而有力的盟友;普恩加萊任總理和總統期間,大規模擴軍備戰,並在此基礎上法國不斷修改和完善從1875年就開始的對德作戰計劃。但最初階段防禦思想佔主導地位。隨著歐洲政治局勢和法國勢力的增強,及反德情緒的不斷高漲,作戰方案就逐漸朝進攻方向轉變。

而一戰法德戰役進攻戰術的失敗和長期防禦戰的成功使戰後的大多法國將領們對防禦戰略深信不疑,這種心態很大程度決定了法國戰後對德的戰略主要是防禦的。我們可以看到1919年之後法國的軍事准備越來越有防禦性:陸軍是為塹壕戰裝備起來的;軍人得到的訓練都是純防禦性的;沿邊界築起了耗費巨額資金和時間的防禦工程——馬其諾防線⑧。其防禦政策表現在外交上是確保凡爾賽條約規定的現狀和維護安全為中心。凡和賽條約的最後文本中法國擁有了三種防禦的辦法(1)同盟國派兵於具有戰略意義的萊因河地區,並根據德國履行條約的情況分階段撤出(2)美國和英國針對德國可能的攻擊行為作長期保證(3)德國終將加入國際聯盟(這就意味著德國對法國的政治獨立和領土完整作出尊重)。⑨法國為了實現這些安全保障措施,作出了很大的讓步。但結果卻是美國沒能加入國聯,英國也隨之撤回了他們的承諾,最後「真正的凡爾賽條約從來就沒有存在過」。⑩法國的三種防禦方案有兩種永遠失效。11

法國的防禦與其地緣因素密切相關。普法戰後的德國接壤於法國,構成嚴重的威脅,法國在國防上客觀極度需要防禦德國;特別是阿爾薩斯——洛林的割占使德國在戰略上獲取了很大的利益:法國被拋到孚日山的西邊,使其進攻德國又多了阻力;而德國人卻因佔領洛林而有了突襲巴黎的通道。

(三)結盟是法國對德政策的產物。無論是普法戰爭之後,還是一戰之後,法國都極重視結盟的作用,極力夥同其他國家聯合對付德國;從實際功效來說,普法戰後的聯盟政策明顯比一戰後的多方聯盟較派上用場,一戰後的多方聯盟實力不濟,只是一張脆弱的防護網。

普法戰爭之後,志於報仇的法國很清楚,單靠本國的力量是絕對無力保障自身安全的,更不用說復仇了所以尋找同盟國家是戰後法國緊迫的任務,是法國對德戰略中必要的組成方略。但七十年代的法國外交活動遲遲沒有取得成果。這不僅因為戰前拿破崙三世「神經質」的外交手段使法國失去了其先前的盟友,更重要的是俾斯麥的「大陸政策」的推行。各大國在普法戰爭後,都不願意開罪新崛起的德國,反而樂於從法國的削弱中尋求自身的利益。法國只能等待時機,盡量在歐洲事務中保持低調,避開德國的鋒芒,減少同其他國家的沖突,把注意力集中於海外殖民和勢力范圍去。

但德國越發咄咄逼人起來,他大肆製造法國要打復仇戰爭的謠言,欲以之作為對法作戰的借口。法國面對這種有利於德國的局面,外交大臣德卡茲反過來利用德國的恐嚇來引起其他歐洲大國對德法危機的注意,製造有利於法國的輿論,向他們呈出德國打算發動先發制人戰爭的證據,將德國戰爭機器的真相公諸於世。同時各大國愈發不願看到德國過分強大和法國日益積弱,以次法國沒費多大力氣就取得國際輿論的同情和支持,特別是英法兩國政府。其他大國出於均勢原則不願意法國被繼續削弱而德國勢力繼續膨脹,雖然同時他們也不願意幫助法國恢復1870以前的地位,只僅僅想維護《法蘭克福和約》下的和平。德卡茲利用幾大國的這種心態,「把法國從一場不存在的危機中拯救出來」,並且法國國際地位開始上升,擺脫其孤立境地。雖然因俾斯麥的活動,法國沒有取得明確的國際盟友,但在制止德國過早地發動對法戰爭方面還是取得了成功。

隨著1890年德俄矛盾的深化和德國一系列的外交失誤,法國的轉機終於來到。由於長時間的對俄關系的努力改善,最終1894年俄國和法國建起軍事同盟關系,以至擺脫了近20年的外交孤立。從軍事戰略與地緣政治角度看,法俄聯合不僅增強了雙方的地位,也大大增加了軍事上的戰略迴旋餘地;德、奧漸陷於俄、法東西兩線夾擊的不利地位。德爾卡塞在1899年又加強了這一聯盟。1904年面對德國的威脅,法國開始同英國接近,兩國消除了長達數世紀的宿怨,簽訂《英法協定》,後來這種協約擴大為英法俄三國協約——至此法國的同盟政策充分實現。法國得以與德奧意三國同盟抗衡,並進一步得到安全保障。隨後德爾卡塞又與羅馬簽定秘密條約,把義大利從三國同盟拉出來,法國的聯盟政策更是達到頂峰。12

而一戰法國雖勝,但其相對脆弱的局面並沒有改變,因此法國如上般積極開展聯盟外交,構建聯盟體系。然而法國早在一戰時失去了俄國這重要的歐陸盟國,從傳統的歐陸同盟轉向大西洋同盟,求助於英美。1918年12月29日克雷孟梭明確對議會說:「為了這個協約,我願意作任何犧牲。」13在巴黎和會上甚至忍痛以萊因蘭問題的妥協為代價換取英美對法安全的保證,但最終不了了之。在歐陸聯盟和大西洋盟約未能實現的困境中,法國退而求次轉而同中東歐國家結盟。1919年至1923年間法國就同比利時、波蘭、捷克等締結了軍事同盟。另外在法國的授意下中東歐小國家互相也締結了軍事同盟——這樣就構成所謂的反德包圍。法國在歐洲的地位和自身的防衛得到了加強,同時也防止德國在東方擴展其勢力。

中東歐盟國勢力貌似強大,但各國幾乎都是農業國,經濟力量相對弱小,且彼此間積怨頗深,沒有共同利益。這樣的同盟的根基是十分脆弱的。它難以與普法戰後的法俄同盟等相比。另外法國也時常把注意力轉向實力雄厚的英美。英法簽定的協約同中東歐聯盟並不互相補充,反而兩者之間有不可調和的矛盾——只有獲得英國的支持,法國才能以攻勢行動去援助波蘭或捷克斯洛伐克;同時只有在法國以防禦行動保護她自身而不是去保護遙遠的東歐國家時,英國才給予支持。14更重要的是法國過於贏弱以致無法塑造一個強大的同盟。面對英法協約和中東歐同盟的矛盾,最後法國還是選擇了犧牲中東歐盟國的利益,尾隨英國對德綏靖,求片刻安寧。

(五)普法戰爭後的法國對德政策時刻透露著強烈的復仇心,與一戰後的法國對德國的恐懼情緒形成鮮明對比。

「1870年,在很長一段時間中,我們在已發生的事件中只看到自己的不幸。只看到離我們最近的不幸。那就是國土被支解、資金外流、我們的地位下降和我們所受的屈辱。」17如上所書,在歐洲長期制霸的法國,對結束普法戰爭的《法蘭克福和約》有沉痛的恥辱感,民眾中民族主義情緒激烈,絕多數法國民眾把「矯正」這一不公平的和約視為自己的使命。自1871年來輿論始終交織著渴望復仇和懼怕德國的雙重心理——主要以前者為主。戰後的法國就象一頭舐傷的困獸,把爪牙藏起,隨時准備反擊。民族主義在共和國初期具有相當大的市場。無論共和派還是非共和派均信奉一個至上的價值觀——愛國主義。15雖然國內黨派林立,不過幾乎所有的黨派都一致認為人人有義務保護祖國免外來入侵。16隨著20世紀初由於法德矛盾的逐步激化,民族主義和法蘭西民族中收復失地、對德復仇的潛意識相結合,又活躍起來。這表現在宣揚法國青年好占情緒的文學作品和獨立團體的日漸增多。民族主義者利用摩洛哥危機多次遊行示威,民族主義的盛行以致在對外政策上實行忍讓政策的卡約失去民心。1912年卡約被迫辭去總理職務。對德強硬的普恩加萊組閣後在各種場合大肆宣傳「民族觀念」,為准備戰爭製造輿論。1911年至1914年法國的年輕人中間興起了一股民族主義之風,民族主義者大肆叫囂戰爭,沙文主義的狂熱在法國大地上繼續燃燒,直到一戰前。

對德的恐懼並沒有隨著一戰的結束而得到消除,法國對普法戰爭和一戰仍心有餘悸。戰後法國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心理壓力,戰爭造成的破壞幾乎使法國陷入絕境。加上和平主義的盛行,壓抑了法國民族的愛國熱情。對內憂患和對外恐懼,使凡提及戰爭人們都會本能地抗拒,反戰情緒強烈。這剛好和普法戰後相反。這反映到政治和軍事的決策上。法國在國際事務中面臨有可能導致戰爭的挑戰時,為了避免戰爭簡直什麼代價都可付出。國民因戰爭的消耗和傷亡筋疲力遏,退伍軍人喊出了「決不再戰」的口號20,促成1914年「神聖同盟」的愛國主義已經死亡,人們中間滋長著一種與日俱增的混亂、絕望和奮世嫉俗的情緒。21

法國民族情緒前後表現如此不同:在普法戰爭後,是否開戰幾乎成為判斷一個人是否愛國的准繩,後人曾哀嘆法國的和平主義者為何如此之少;與此相反,一戰後是否主張避免戰爭又幾乎成為判斷一個人是好是壞的唯一標准,後人曾為此哀悼法國的和平主義者如此之多。22

普法戰爭後的對德政策基本取得預期的遏制德國的效果,一戰後的對德政策的實行可以說幾乎都是得不償失。這與以上幾方面有深刻聯系。

⑷ 法蘭西共和國史(從第一到現在的)

1792年9月22日,正式宣告成立法蘭西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共和國成立鼓舞了人心,不久法軍便把普奧入侵軍全部趕出了法國境內。共和國的建立,標志著一千年的封建君主專制被推翻,也標志著自巴黎第一次武裝起義勝利後三年的君主立憲政體的結束。當然,共和國的建立也引起歐洲各國統治集團的恐慌,以英國為主組織了一次又一次的反法同盟。

1789年到1794年的法國大革命是世界歷史上最大的、也是最為徹底的一次資產階級革命。它不僅推翻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確立了資本主義制度,而且震撼了整個歐洲的封建制度,也鼓舞了拉丁美洲的民族獨立運動。1792年9月22日法蘭西共和國的誕生和吉倫特派統治的建立,是這場大革命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階段,也是法國大革命深入和發展的必然產物。

1792年4月反法戰爭開始後,法軍節節敗退。法國人肩緊急行動起來,各地紛紛成立義勇軍,開赴前線。8月10日,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沖進王宮,囚禁了國王,推翻了君主政體,結束了3年來君主立憲派的統治。9月20日,法國軍隊在凡爾登附近兩次打退普魯士軍隊的進攻,取得了法國反對外國武裝干涉的第一次勝利。幾天後,法軍開始反攻,最終把敵人趕出法國領土,法國革命得救了。

9月21日,在全國選舉中產生的國民公會在巴黎開幕。在國民公會中,吉倫特派由於得票最多而占優勢,從此,法國開始了資產階級共和派——吉他特派的統治時期。國民公會通過了《廢除君主政體案》。9月22日,又通過了成立共和國的決定,這個共和國史稱「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國民公會還公布了革向歷法,以9月22日為新紀元的開始,1792年為共和元年。

1804年,拿破崙·波拿史稱帝,法蘭西第一共和國被法蘭西第一帝國代替。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建立的資產階級共和國。1792 ~1804年法國曾建立共和國,史稱第一共和國,故稱1848 年建立的共和國為第二共和國。 1848年的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成立臨時政府。2 月25日共和國宣布成立。4月23日選舉制憲議會,這是法 國歷史上一個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產生的議會,溫和共和派佔多數。5月9日成立執行委員會代替臨時政府。6 月22日執行委員會下令解散國家工場,引起工人不滿,23 日工人起義。24日l.-e.卡芬雅克將軍被授予獨裁權,殘酷鎮壓起義。卡芬雅克於28日擔任共和國的行政首腦。

11月,制憲議會制定共和國憲法,確立立法和行政分立原則。由750名議員組成立法議會,任期3年。總統 任期4年,掌管行政權,任免部長與頒布法律,支配武裝力量,但不親自指揮部隊,也無權解散或延長議會。議會和總統皆由男性公民直接普選產生。參政院由議會任命,它預先審定政府的法案,並監督行政機構。12月10 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見拿破崙三世)當選總統。 1849年 5月13日選舉立法議會,以保王派和天主教教士為核心的秩序黨獲多數席位。憲法規定總統不能直接連任,波拿巴要求修改憲法,立法議會多數反對。波拿巴於1851年12月 2日發動政變,解散議會,建立專政體制。 1852年12月 2日宣布成立帝國,波拿巴被封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第二共和國告終。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1940)
French Third Republic
1870年9月4日巴黎革命推翻法蘭西第二帝國後建立共和國。史稱第三共和國。新政權開始時,由資產階級共和派與保王派聯合組成國防政府,1871年1月28日國防政府與德意志帝國簽訂停戰協定。2月選出由保王黨人占絕大多數的國民議會,L.-A.梯也爾被選為政府首腦,後任總統,他與德國正式簽訂了《法蘭克福條約》,並聯合德國鎮壓了巴黎公社起義。

梯也爾力圖建立保守共和國,但遭保王派與共和派的反對 ,1873年5月 ,梯也爾被迫辭職,極端保王派人M.-E.-P.-M.de麥克-馬洪當選總統。右翼勢力繼續加強,建立合乎天主教規范的「道德秩序」。正統派與奧爾良派加緊勾結,圖謀恢復王朝體制,以L.甘必大為首的共和派為確立共和制進行長期而激烈的斗爭。國民議會終於通過1875年憲法,以法律的形式肯定共和制,在 1876 年眾議院選舉和1879年1月參議院選舉中,共和派取得穩定多數,在人民群眾支持下,甘必大迫使麥克-馬洪辭職,共和派F.-P.-J.格雷維當選總統,終於確立共和派的共和國。
共和派分為溫和與激進兩派,從格雷維當選總統到19世紀末,為溫和派執政時期。他們進行一系列改革:實行世俗的義務免費教育,宣布新聞自由與組織工會自由,以及大赦巴黎公社人員等。普法戰爭後,法國的經濟發展相對緩慢,工業產量居世界第四位,但金融資本的增長迅速,80年代法國繼續對外進行殖民擴張,在非洲、印度支那、中國等地發動侵略戰爭,其中有1883~1885 年的中法戰爭和1900年的八國聯軍掠奪土地和資源。到1899年,法國已成為僅次於英國的第二殖民帝國。80~90年代,法國相繼出現布朗熱事件、巴拿馬丑聞和德雷福斯案件,溫和派威信掃地,被迫下野。
1899~1914年為激進派執政時期,法國資本主義已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壟斷組織迅速發展,金融資本高度集中。1914年前,法國資本輸出僅次於英國,佔世界第二位,其資本輸出主要採取高利貸形式,V.I.列寧稱之為高利貸帝國主義。
激進派反對教會干預政治,1905年通過《政教分離法》。激進派多次鎮壓工人運動。對外繼續進行侵略擴張,准備戰爭,先後與俄國、英國結盟,成立法、英、俄協約國,以對抗德、意、奧三國同盟。1913年R.普恩加萊當選總統後,繼續擴軍備戰,企圖重新瓜分世界。1914年8月3日,德國向法國宣戰,法國參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大戰開始後,法國成為西線的主要戰場。1917年11月,激進派G.克列蒙梭再度執政,動員一切力量進行戰爭。1918年9月,F.福煦率領盟軍對德國發起總攻擊。11月11日,雙方在貢比涅附近的雷東車站簽署停戰協定。1919年1~6月,召開巴黎和會,簽訂凡爾賽和約。
戰後,克列蒙梭政府和國民聯盟右派內閣的反動政策引起廣大人民的憤慨和反抗。20年代中期由社會黨等組成左翼聯盟內閣,執行民主主義的改良政策。後來,普恩加萊又重組國民聯盟內閣,整頓財政,穩定法郎幣值,使經濟得到較快發展,政局亦漸趨穩定。但法國於1930年底陷入嚴重的經濟危機,法西斯勢力趁機抬頭。1934年2月6日,右翼分子和法西斯組織火十字團在巴黎發動騷亂,包圍波旁宮,企圖推翻議會。1936年,由共產黨、社會黨、激進社會黨等黨派團體組成人民陣線。同年6月,L.布魯姆組成第一屆人民陣線政府,簽訂了馬蒂尼翁協定,實施一系列社會改革。1937年2月,布魯姆宣布「暫停」實施人民陣線綱領。1938年,由於激進社會黨退出,人民陣線瓦解。此後,達拉第政府對內執行反動政策,對外依靠英國,推行縱容德國侵略的綏靖政策,簽訂了慕尼黑協定。
1939年9月1日,德軍侵犯波蘭。3日 ,法國向德國宣戰,實際是宣而不戰,史稱奇怪戰爭。1940年5月10日,德軍在西線全面進攻,突破色當防線,法軍節節敗退,不久巴黎陷落。6月22日簽訂停戰協定,法國投降 ,成立維希政府,第三共和國宣告終結。

⑸ 世界第二大殖民帝國,法蘭西殖民帝國是如何走向衰退的

亞非拉獨立運動的發展,各個國家的紛紛宣布獨立,使得泛濫西殖民帝國走向衰退。法蘭西殖民帝國的衰退是歷史的必然,就像英國日不落帝國一樣。隨著殖民地去人民的覺醒,人民日益看渴望自由和平的生活,所以紛紛開始了對殖民者的反抗。


法蘭西殖民帝國的衰退可以說是歷史的必然。在一百多年的殖民歷程中,殖民的也得到了發展。在此同時,帝國主義的野蠻殘暴也給殖民的的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災難。所以在獨立運動中各個國家紛紛獨立。

⑹ 法國的發展歷程

法國的資本主義發展歷程
17世紀初參與殖民擴張,在北美建立了廣闊的殖民地.
1789年開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世界上規模最大.最徹底的資產階級革命.
1804年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普法戰爭失敗:1871年3月28日巴黎公社建立——世界上第—個無產階級政權。
19世紀上半期完成工業革命。
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法國
經濟狀況:法國經濟發展緩慢,工業產值位居世界第四。
原因:資本大量輸往國外。
對外政策:參加協約國,法德矛盾加深。參加一戰,並成為戰勝國,
1919年巴黎和會上總理克里孟梭成為會議「三巨頭」之一,華盛頓會議上參與簽訂了所有條約。
二戰前後同樣採取縱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
1939年對德宣而不戰。
1940年6月對德投降。
1944年8月巴黎解放。
二戰後至50年代初,接受美國經濟援助,後進入經濟發展「黃金時期」,1967年組織並加入歐共體,「冷戰」期間
加入北約組織。

⑺ 求法國的20世紀末(差不多1950年以後的)歷史大事年表

14-15世紀歐洲出現資本主義萌芽
14世紀末朝鮮王朝建立
14-16世紀歐洲文藝復興運動
1487-1488迪亞士遠航到達非洲南部沿海
1492哥倫布遠航到達美洲
1497-1498達伽馬遠航到達印度
1519-1522麥哲倫船隊環球航行
16世紀早期印度莫卧兒帝國建立
1520-1570西歐宗教改革
1566-1581尼德蘭革命
1600英國東印度公司建立
17世紀初期荷蘭侵入印度尼西亞,法,英,荷開始在北美掠奪殖民地;德川幕府開始統治日本
1640英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688英國光榮革命,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確立
17世紀英法成為販賣奴隸的主要國家
1689俄國彼得一世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法國路易十四開始改革
17時機後半期牛頓力學體系確立
18世紀中期普魯士腓特烈二世改革
18世紀中後期奧地利特雷西亞女皇和約瑟夫改革
18世紀60年代英國工業革命開始
1775-1783北美獨立戰爭
1776北美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宣布美利堅合眾國獨立
1785瓦特的改良蒸汽機投入使用
1789.7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
1792.9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
1793.6-1794。7法國雅各賓派專政
1794法國熱月政變
1799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
1804海地宣布獨立
1804拿破崙稱帝,法蘭西第一帝國開始
1810-1826拉丁美洲反對西班牙殖民統治的獨立運動
1815維也納體系的確立
1830法國七月革命
1831,1834法國里昂工人起義
19世紀30年代法拉第證明了電磁感應現象
1836-1848英國憲章運動
1844德意志西西里工人起義
1848.2《共產黨宣言》發表
1848-1849 1848年歐洲革命
1853-1856克里米亞戰爭
1857-1859印度民族大起義
19世紀中期達爾文創立生物進化論學說
1861俄國農奴制改革
1861-1865美國內戰
1864第一國際成立
1868日本明治維新開始
1870-1871普法戰爭
19世紀70年代初義大利統一最終完成
1871德意志統一最終完成
1871.3-5巴黎公社
19世紀70年代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
1881-1899蘇丹馬赫迪反英大起義
1882德意奧三國同盟形成
19世紀80年代法國最終確立了對越南的統治
1889第二國際建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完成向帝國主義過渡
20世紀初世界殖民體系最終形成
20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
1903俄國社會民主工黨第二次代表大會
1905-1908印度民族解放運動的高漲
1907英法俄協約的最後形成
1910日本正式吞並朝鮮
1910-1917墨西哥資產階級革命
1914-1918第一次世界大戰
(20世紀初到20世紀90年代)
1917.11.7(俄歷10月25日)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8.11德國十一月革命爆發
1918-1922印度民族解放運動高漲
1919-1922土耳其凱末爾革命
1919.3.1朝鮮三一運動
1919.3匈牙利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共產國際建立
1919.1-6巴黎和會
1921.11-1922。2華盛頓會議
1922.10墨索里尼在義大利上台
1922.12蘇聯成立
1925.10洛迦諾會議
1929-1933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
1931.9.18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
1933.1希特勒在德國上台
1933.3羅斯福就任美國總統,實行新政
1935共產國際第七次代表大會
1935-1936衣索比亞抗擊義大利侵略的民族解放運動
1936-1939西班牙反對法西斯的民族革命戰爭
1937.7.7中國全面抗日戰爭的開始
1938.9慕尼黑會議
1939.8蘇德互不侵犯條約
1939.9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
1940.6法國投降
1940秋不列顛之戰
1940.9德意日三國同盟條約簽訂
1941.6蘇德戰爭爆發
1941.12太平洋戰爭爆發
1941秋大西洋憲章
1942初《聯合國家宣言》形成反法西斯同盟
1942莫斯科保衛戰
1942.6中途島戰役
1942.7-1943。2斯大林格勒戰役
1943.12.1中美英發表《開羅宣言》
1943.11-12蘇美英舉行德黑蘭會議
1944.6美英軍隊在諾曼底登陸,歐洲第二戰場開辟
1945.2蘇美英舉行雅爾塔會議
1945.5.8德國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945.9.2蘇美英舉行波茨坦會議日本簽訂無條件投降書
10世紀四五十年代第三次科技革命開始
1945.10聯合國建立
1947美國提出杜魯門主義
印巴分治,印度,巴基斯坦獨立
1948以色列建立,第一次中東戰爭爆發
美國開始實施馬歇爾計劃
1949北大西洋公約組織建立
1949.10.1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
1950-1953美國侵略朝鮮戰爭
20世紀50年代初-70年代初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史上的黃金時期
1954《關於恢復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內瓦協議》簽字
1955亞非國家召開的萬隆會議
華沙條約組織成立
1956波蘭波茲南事件,匈牙利事件
第二次中東戰爭(蘇伊士運河戰爭)
1959古巴革命取得勝利
1960非洲有17個國家獨立,這一年被成為「非洲獨立年」
20世紀60年代初不結盟運動形成
20世紀60年代初-1973美國侵略越南的戰爭
20世紀60年代中期七十七國集團產生
20世紀六七十年代亞洲出現經濟發展迅速的國家和地區
1967歐洲共同體成立
1968蘇聯出兵佔領捷克斯洛伐克
1971中國在聯合國的合法地位得到恢復
1972.2美國總統尼克松訪華,上海公報發表
1973美國在《關於在越南結束戰爭,恢復和平的協議》上簽字
第四次中東戰爭
1979中美建交
20世紀80年代末東歐劇變
1991蘇聯解體
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歐洲聯盟建立

閱讀全文

與1919法國是什麼時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6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30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5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6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6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7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400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6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4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8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9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4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6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72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203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70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4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21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3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