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戴高樂將軍如何從機場逃往英國
6月17日清晨,戴高樂將軍在機場送別英國斯皮爾斯將軍。當兩位朋友握手告別,飛機即將緩緩起飛時,戴高樂將軍突然敏捷地一跳,躍上飛機舷梯,鑽進飛機的機艙,並"砰"地一聲關上機門。飛機飛上了藍天,騰空而去。機場上的人大為吃驚,但已無可奈何。戴高樂將軍當時是法國國防部和陸軍次長。竭力反對貝當政府的賣國行徑,失敗後,他決定逃離法國,到國外重新組織力量繼續抗擊德國侵略者。
逃離法國的第二天,在英國首相丘吉爾的支持下,6月18日下午,戴高樂將軍在英國廣播電台發表了《告法國人民書》,他向法國人民和全世界庄嚴宣布:"法國的事業沒有失敗,……法國並非孤軍奮戰!它不是單槍匹馬!它不是四處無援!……法國的抵抗火焰決不應該熄滅,也決不會熄滅……"戴高樂將軍希望自由的法國官兵們和他聯系。戴高樂將軍的宣言激勵了三千萬法國人民的心靈。他們在失敗的痛苦中重新昂起頭來。巴黎的學生在凱旋們集會,表示他們對戴高樂的熱烈擁護。戴高樂將軍高揚"自由法國"的旗幟,以頑強的毅力開始拯救法國的斗爭
B. 1966年法國總統戴高樂為何執意要退出北約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
1966年,西方資本主義世界,發生了一件十分的重大的事件。法國總統戴高樂,直接給美國總統約翰遜一封簡短的信。涉及的內容,十分的震動,戴高樂聲稱「法國決心在全境恢復行使主權」,通俗一點說,就是法國退出北約組織,法國的軍隊不受北約支配,北約成員國軍事力量,必須撤出法國。
那麼疑問就來,戴高樂為什麼會做出這樣的決定,其中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肯尼迪也想維持美國對西歐地區主導權地位,可是也不願意冒犯法國的獨立,一直採取保守、模稜兩可的態度。1963年肯尼迪被刺殺之後,約翰遜成為總統,美國的外交,出現了很多敗筆,尤其是將越南戰爭升級,飽受外界的批評。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戴高樂更加堅定了走自主外交之路,1964年,戴高樂不顧美國的反對,直接和中國建交,1966年,宣布退出北約組織。
可是悲催的是,2009年,法國在保持核力量的情況下,又加入了北約組織。時至今日,美國在特朗普的領導下,竟然開始逼迫北約成員,分擔所有的防務支出,如果不答應,就從北約中開始。如果戴高樂知道法國的現狀,他會做什麼感想,會不會大罵一聲不肖子孫。
C. 戴高樂生什麼病去世的
1970年11月9日因病(心臟病) 逝世。
在他第二任總統任期中,提倡東西方「緩和與合作」,主張與蘇聯以及東歐國家進行貿易和文化交流。1964年他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他還主張美軍退出越南,並周遊許多國家以加強法國國際地位。
一個偉人的遺囑:
我希望在科龍貝教堂舉行我的葬禮。如果我死於別處,我的遺體必運回家鄉,不必舉行任何公祭。
我的墳墓必須是我女兒安娜安葬的地方,日後我的夫人也要安息在那裡。墓碑上只寫:夏爾·戴高樂(1890——)。
葬禮要由我的兒子、女兒和兒媳在我私人助手們的幫助下安排,儀式必須極其簡單。我不希望舉行國葬。不要總統、部長、議會代表團和公共團體參加。只有武裝部隊可以以武裝部隊的身份正式參加,但參加的人數不必很多。不要樂隊吹奏,也不要軍號。
不要在教堂或其他地方發表演講。國會里不要致悼詞。舉行葬禮時,除我的家庭成員、我的解放功勛戰友和科龍貝市議會成員以外,不要留別的位子。法國的男女同胞如果願意的話,可以陪送我的遺體到達它的最後安息之地,以給我的身後遺名增光。但我希望要靜默地把我的遺體送到墓地。
我聲明,我事先拒絕接受給予我的任何稱號、晉升、榮譽、表彰和勛章,不論是法國的還是外國的。授予我上述任何一項,將違背我的最後願望。
D. 戴高樂恢復了法國,強大了法國,為什麼最後被人趕下台
一個國家領導人是誰,他在做什麼或者准備做什麼,一定都會有人支持或反對,目的和原因不一而同。一直以來就有很多人反對戴高樂,而不是因為某件事情引發。
戴高樂戰爭時期是個軍人,在軍旅生涯中就因為受排擠而邊緣化,可以說他一直不精於政治斗爭。1944年,戴高樂回到巴黎,原本可以領導法國走向復興,但還是因為政治斗爭不熟練,在政府中被第四共和國的政客們排擠,政治活動被迫中止,從那時直到到1958年,他在政治上都處於弱勢狀態,導致反對人數增多。
即使多數人支持他,也沒有太大意義,因為戴高樂推行的改革已經讓他在精英階層和知識階層裡面已經威望大失,最終因為壓力和一個政治家的高傲,他自行退場了。
E. 戴高樂使法國強大,為什麼他最後被人們趕下了台
一·戴高樂當時的政治理念過於先進導致與許多上層人物不滿
我們知道戴高樂是法國歷史上最為偉大的人物之一,是他帶領法國人民從"二戰"的泥潭中走了出來。但是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這個道理,任何偉大的人都有支持者與反對者,作為戴高樂也毫不例外。
在這種情況下,戴高樂根本沒有任何復出的機會,可是在政黨日益混亂的政治斗爭下使法國遭受了空前的危機,如1953年丟失越南;50年代中期法屬阿爾及利亞獨立運動興起等事件,致使當時的法國政府逐漸失去民心。最終落得了悲鳴不已。"
F. 戴高樂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是怎樣的
1940年6月18日,法國敗亡的前夕,戴高樂在倫敦發表演說,號召法國人民繼續團結抗戰,開始了他所領導的「自由法國」運動。這是法國抵抗運動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它最初依靠英國的支持,繼而在西非和赤道非洲建立抗戰基地,克服重重困難,不斷發展和壯大。1942年7月,「自由法國」改名為「戰鬥法國」,並先後同國內各抵抗組織和黨派建立聯系,隨著盟軍在北非的登陸,又把活動中心轉移到阿爾及利亞。1943年6月3日,以戴高樂為首的法蘭西民族解放委員會正式成立,成為全國所有抗戰力量的領導機構。次年6月3日又組成以戴高樂為主席的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配合盟軍勝利地完成了解放祖國的任務。
因為你們要記住法國不是孤單的……無論發生什麼事情,法國抵抗的火焰不能熄滅。 」他號召目前在英國或將來可能來英國的法國官兵、軍工廠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與他取得聯系,共同為拯救法國而斗爭。戴高樂堅定的聲音穿過夜空,越過波濤洶涌的英吉利海峽,飛向巴黎,飛向里昂,飛向所有法國的城鎮和農村。當時知道戴高樂的法國人還不多,然而他簡短有力的講話卻在每個人的心裡燃起希望的火花。6月18日的講話就這樣載入了法國的史冊。不少法國統治集團的成員在法蘭西民族處於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動搖徘徊,有的甚至完全喪失民族氣節,戴高樂卻能挺身而出,呼籲全國抗戰到底,這在當時確是難能可貴的。
G. 法國總統戴高樂最後是被迫下台的嗎
是被迫下台的。
軍人能在歐洲執政的其實非常少。能打戰的人往往搞經濟是不行的。中國當代歷史就是明證。丘吉爾也是二戰後就基本退出政治舞台。
法國人把他請回來當總統也是因為阿爾及利亞的戰事。可是戴高樂搞內政水平確實是不高,法國人民對經濟不景氣強烈不滿,戴高樂最後被迫下台。
H. 戴高樂:戰敗流亡到法蘭西國父,預言歐盟成立,力主擺脫美國
在近代的法國 歷史 上,有這么兩個 歷史 人物,可謂是讓後人推崇備至,其一就是名聲家喻戶曉的法國頭號戰神拿破崙。在十九世紀初,他幾乎以一己之力在危亡之際帶領才剛歷經革命分崩離析的法國打下了歐陸的半壁江山,使法蘭西的名號在近代史的長河中閃閃發光。
而第二位享譽盛名的法國人,則是在二戰時期組織自由法國對抗納粹的將軍戴高樂。戴高樂雖然沒有拿破崙那般征服世界的光環,但他卻是現代法國不可或缺的締造者之一。在法國2005年的一次投票中,他更是擊敗了拿破崙,而成為了法國人公認最偉大的英雄。
恰逢戴高樂生日,來簡單講講戴高樂的生平吧!
西元1890年,夏爾‧戴高樂出生在法國北部城市裡爾的一個天主教家庭。他的家族是當地一個 歷史 悠久的書香門第,從拿破崙的時代開始就已在科學文化的領域里深耕,戴高樂的父親老戴高樂是一位愛國的 歷史 老師,同時也是一位忠誠的保皇派。
然而,在戴高樂出生二十年前,鄰國普魯士的鐵蹄踏進了法國大地,而法國在這場戰役中落敗,皇帝被俘虜,法國人曾經引以為傲的君主制不復存在,轉而變為共和體制。
普法戰爭的失敗使得老戴高樂在內的眾多法國人的民族信心,也受此影響,在戴高樂出生後,他的父親就常常給他灌輸作為一個法國人該有的愛國情懷、以及對法國 歷史 的驕傲。
在父親的教導下,戴高樂從小就萌生出了對時政以及 歷史 的興趣,並立志從軍報效國家。1909年,戴高樂考入軍校,在軍校就讀期間,戴高樂因為他仿若章魚哥的鼻子大小而有了個綽號叫做大蘆筍。三年後,「大蘆筍」從軍校畢業,隨後便加入了上校貝當統率的步兵團,接著更參加了一次大戰當中有絞肉機之稱的血戰凡爾登戰役,期間多次負傷,甚至還被德軍俘虜。
但即使如此,戴高樂也不放棄任何一點的學習機會,在被俘的這段期間,戴高樂硬是靠著獄中的派發的德文報紙自學德文,同時觀察德國人使用的戰術,就這樣硬是撐完了蹲苦牢的兩年等到戰爭結束,才隨著德國投降而被釋放回國。
在被德軍俘虜的這些日子裡,戴高樂除了自學德語,還有一個讓他很有收獲的是,他秘密觀察了德國人的戰術並整理出了一套戰略思想。其中,戴高樂以其獨特的眼光,看出了坦克這一在當時十分新穎的武器,認為這種配備強大火力且無懼壕溝的鋼鐵巨獸將在未來的戰爭里不可避的佔有一席之地。
於是便在戰後將心力投入坦克等機械化部隊的研究中,1934年他更寫出了一本書《未來的軍隊》來推廣自己的戰略思想,鼓吹法國應該組建屬於自己的機械化部隊,才能應對未來的戰爭。
然而,當時的戴高樂只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小軍官,講出來的話人微言輕根本沒人理睬,就連與他感情不錯的貝當也對他這種天馬行空的想法不看好。更多人則相信與其研究那種東西,還不如把金錢投資在德法邊境的馬其諾防線,能打防禦戰就好。
法國軍界消極進攻、仰慕權威的種種特性,最終使得戴高樂的新書只能享有區區十五法郎的售價,然而,諷刺的是,戴高樂的書在法國乏人問津,但沒想到在鄰國卻引起了德國軍方的高度重視,著名的德軍將領古德里安對此書更是如獲至寶。
他把戴高樂的思想與自己的理論糅合在一起,結合成了一種新的戰術。然後就是再來大家所熟知的 歷史 結局: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彌漫著復仇之火的德軍依靠所向披靡的機械化部隊席捲法國大半疆土,一個月後,巴黎就遭攻陷,曾經叱吒歐陸的高盧雄雞不支倒地,被迫向德軍投降……
看著敵人拿自己的理論把自己的祖國打趴在地,戴高樂的心理陰影面積不知道該有多大。在法國投降數日前,戴高樂跟著被召回的英國大使撤退潛逃倫敦。而之後,讓戴高樂更悲憤的是,他的團長貝當,此時已經開始曲線救國,不但成為了納粹傀儡政權的領導,還把戴高樂判處死刑。
戴高樂從小受的就是最純正的愛國教育,他實在無法接受貝當與敵人合作的行徑,為了表示自己寧死不屈的精神,在潛逃到英國後,戴高樂旋即發表《告法國人民書》另立自由法國政府與納粹控制的維琪政府分庭抗禮,宣稱:
法國抵抗的火焰都不能熄滅,也絕不會熄滅!自此,曾經的學生與老師已經決裂,此時的戴高樂雖然只是個准將,但在他勇氣過人的號召下,法國的非洲殖民地紛紛響應,加入了自由法國,而戴高樂的這個政府,也隨著戰爭的擴大,從一開始的只有英國承認,得到了其餘同盟國各個成員的認同。
在戰爭期間,自由法國雖然兵力薄弱,但卻也不遺餘力地參與盟國在近東、非洲、巴爾乾的諸多戰事,並於1944年克復首都巴黎,接受駐巴黎的德軍投降書。
隨著納粹德國的敗亡,戴高樂的聲望已經來到了人生的巔峰,被譽為法國守護神的他在法國各地都受到人民的熱烈歡迎。
戰爭結束後,戴高樂組織了一次全民公決,宣布法蘭西第四共和國的成立,他本人也被選為是共和國首任總理。然而這總理的位子還沒坐幾年,1946年,戴高樂就因為與議會的分歧過大所以選擇主動引退。
面對這種與政界的分歧,他絲毫不打算用自己在戰爭中累積的名望與權勢繼續,而是選擇不戀棧直接回家。比起紛亂的政界,戴高樂其實更喜歡的是農家樂寫寫回憶錄的愉快生活。
後來還是因為1958年法國的殖民地阿爾及利亞爆發戰爭,這才讓法國政府再一次請戴高樂出山,戴高樂此次出山後,重新成立了一個第五共和國擔任總統。
在這次出山的總統任內,戴高樂除了致力調解政府內左右派的嚴重分歧,同時也制定了一套自己理想的治國方針。
除了支持法國成為擁核國家,同時也主張歐陸要團結,團結真有力,成立一個以法國為中心的歐洲共同體,走一條獨立自主擺脫美國的外交路線,戴高樂當時所提出的這些想法,被後人統稱為戴高樂主義。
即使到戴高樂去世後五十年,他的思想,我們也仍然可以在歐洲的政局中找到影子。像是今天的第二大經濟體歐盟,其實就是一例與戴高樂主義十分契合的例子。
自戴高樂去世以後,法國政界實際上有很長一段時間都把戴高樂主義視為金科玉律,直到近年才有了些許改變,但不知道如今的法國與歐盟,是不是戴高樂當初想像的那個樣子呢?
——————————
我是@文明向導歡迎關注!
I. 二戰期間,為什麼說改變法國命運的只有5分鍾
1940年6月,德軍前鋒已逼向巴黎,法國危在旦夕。總理保羅.雷諾面對這種局勢,決定對政府進行改組,結果是擁護停戰的人佔了大多數。當然,為了平衡新政府的勢力關系,將主戰的戴高樂拉了進來,任命為國防部次長。
這個位置雖然不是很高,但對協調全國的抗戰來說,還是讓戴高樂感覺到了最後一絲希望,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將全國的軍事力量和英國的幫助結合在一起,繼續對德作戰。然而,人微言輕的戴高樂,卻被迫離開法國,前往英國,這是為什麼呢?
最驚險的是,就在戴高樂離開沒有5分鍾,剛接管國防部大權的魏剛,上任第一件事,就是詢問戴高樂的下落。當他得知戴高樂已「遠走高飛」時,他暴跳如雷,下令派飛機追趕,但於事無補了。
「決定一個人的一生,以及整個命運的,只是一瞬之間。」就是這短短的幾分鍾,改變了戴高樂的一生,更是改變了法國的命運。沒有戴高樂的「自由法國運動」,恐怕投降後的法國人將長期地生活在屈辱之中,看不到一絲光亮。
大家認為呢?歡迎討論和留言。
參考文獻:《第二次世界大戰》、《戴高樂》
歡迎搜索關注「白楊樹下談歷史」//學習歷史,傳播文化正能量//未經授權,請勿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