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法國人的藝術是什麼
法國人以豐富的文化遺產而自豪,這是毋庸置疑的。法國相當重視教育藝術和知識性討論被認為是每天生活的一部分。
羅馬時代(公元前56—公元476)
羅馬人首次為法國帶來文明。這個時期的建築以稱頌羅馬帝國為主。現存的建築有阿爾勒(Arles)和尼姆的圓形競技場、尼姆和維埃納(Vienne)的神殿,以及嘉赫渠(aquect of Pont Gard)。
羅馬時期(11—12世紀)
隨著羅馬帝國的衰敗,法國進入黑暗時期,這個時期一直延續到公元8世紀的加洛林王朝。這個時期遺留下來的建築非常少,多數是11世紀羅馬教會建築。這類建築以石材代替木材做圓頂,使用厚重的拱壁,裝飾也增多了。羅馬式建築風行法國各地,並發展了地方特色,尤其在勃艮第的維熱雷(Vezelay),人們可以看到許多令人驚嘆的美麗建築。
這個時期所遺留的另一種主要建築是堡壘,不過絕大多數不是成為廢墟,就是被整修或重建過。昂熱(Angers)仍保存了巨大的圍牆(見184—185頁);朗基亞(Langeais)依然保留著具有中世紀外貌的建築。
本時期的文學作品,目前流傳下來的多為韻文,以歌頌忠誠和騎士精神為主。最主要的是歌頌英雄的武功詩(Chansons de geste),最有名的是《羅蘭之歌》(Chansons de Roland,約1098年),敘述加洛林英雄,在查理曼大帝對抗異教徒的戰爭中,於龍塞斯瓦列斯(Roncesvalles)之役犧牲的故事。
宮廷浪漫故事於12世紀首度出現並盛行。描述性的詩歌詠頌理想式的騎士之愛。這類傳奇故事受古人影響很大,著名的傳奇作家特魯瓦(Chretien de Troyes,約卒於1183年)就認為自己和同時代的人都是希臘及羅馬文學的繼承人。到了13世紀,傳奇故事被亞瑟王傳奇(Arthurian legend)取代。這種文學形式對中世紀的影響相當大,像《玫瑰傳奇》(Roman de la Rose)就是夢幻式的宮廷愛情寓言故事。同樣的主題對普羅旺斯的游吟詩人(Provencal troubadours)也有重大影響,這些游吟詩人對法國的音樂有相當大的貢獻。
哥特時期(12—15世紀)
哥特式建築有催人向上的精神(見114—115頁),哥特式的大小教堂都有著高聳的尖塔和飛拱柱、鑲著彩色玻璃的大型花飾窗格。位於沙特爾(Chartres)的大教堂(見98—99頁)即為典型代表。建築內部的裝潢日趨繁復華麗,擁有聖壇隔屏(Rood-and-Choir-Screen),祭壇後方有圖畫等裝飾物,還有許多雕塑品。
書籍的裝飾和圖片也越來越多,最出名的代表就是祈禱書(Books of hours)——記載教徒祈禱時所說的話。這種風氣在14世紀達到顛峰。與此同時,出現了架上繪畫(easel painting),從對細節的注意和完美的空間表現,可知法國藝術受到藝術前輩義大利和佛蘭芒學派(Flemish school)的影響很大。主要的代表人物為富凱(Jean Fouquet,生於1420年,卒於1481年),他是法王路易十一的御用畫家。
修道院對法國中世紀的音樂發展貢獻最大。修道院將單旋律的聖歌改編為復音音樂。勃艮第宮廷在音樂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它僱傭了許多音樂家和作曲家,各自均有優異的成就。代表人物為迪費(Guillaume Dufay,約1400—1474年)。中世紀法國最傑出的詩人當首推15世紀的維永(Francois Villon),他用傳統的詩歌形式,加入「韻文故事」(fabliaux)的精髓,生動地描繪了15世紀巴黎下層人民的生活。
本時期最值得一提的散文作家首推編年史家。其中最著名的是傅華薩(Jean Froissart),他是百年戰爭史的主要撰述者。更特別的是,他本人曾經歷了1346年的克雷西戰役(Battle of Crecy)。
文藝復興(16—17世紀)
法國在15世紀末進攻義大利,使得法國的藝術家、建築家和老百姓注意到義大利的文藝復興。最明顯的影響可以在皇家和貴族的城堡建築上看到。此時的城堡已從防衛的功能,變成精緻華麗的居所。起居空間變寬,窗戶加大,護城河、城堡主樓、塔樓變成純粹的裝飾建築,不再有防禦的功能。城堡不再依山而建,而是傍水矗立,水景將景緻裝點得更豪華。原本應該與自然環境條件協調,但越來越多的建築因設計的需求而改變地貌。本來城堡有許多不同的建築形式,但受到了文藝復興的影響,建築變得規則,多了幾何味。1634年的雪佛尼(Cheverny),線條的單純之美展現無遺。對照興建於13至17世紀的布盧瓦(Blois,見167頁)可以清楚地看見法國的建築風格從封建主義轉變為古典主義。尚博爾(Chambord,見168—169頁)是盧瓦爾谷(Loire)最大的城堡,最能代表義大利文藝復興風格。
16世紀起,法國文學開始受文藝復興影響,學者重新研究古希臘和拉丁文作品。這股風潮使人民視野更加廣闊,並開始置疑中世紀末以來穩固的宗教思想。1470年,巴黎首度出現出版社;到了1515年時,已有100多家出版社同時在運轉。方言文學興起,拉伯雷(Francois Rabelais)最擅長表達方言文學中的自由、活力和熱情。他的《巨人傳》(Gargantua and Pantagruel)雖然是騎士傳奇模仿文(parodies),但也表達了嚴肅的哲理。
文藝復興者,同時也是方法學家和理性主義者的蒙田(Michel de Montaigne),著有《隨筆者》(Essais)三部曲,他認為「人都一樣」,為文藝復興所提倡的人文主義做了最完美的詮釋。
16世紀最重要的詩人,首推七星詩社(Pleiade)的領導者龍薩德(Pierre de Ronsard,1524—1584年)。七星詩社揚棄中古時期的詩歌形式,提倡回歸古希臘羅馬的詩風。有12音節的亞歷山大詩體(the Alexandrine),成為法國是詩壇的主流。
古典主義(17世紀)
古典主義(Classicism)興起於路易十三統治時期,而於路易十四時達到顛峰。專制時期的建築強調誇大和對稱,藉以反映出古希臘和羅馬的光榮錄事。路易十四早期的顛峰代表作為沃勒維康特宮(Chateau of Vaux-le-Vicomte),這座建築於1656年至1661年興建,是為馬薩林(Mazarin)時期的財務大臣富凱(Nicolas Fouquet)所建。路易十四十分眼紅這座華麗的城堡,於是邀請原設計人馬(由拉旺Louis le Vau 領導),另外蓋了一座比沃勒維康特宮大一百倍的建築凡爾賽宮。1648年皇家美術於雕塑學院(Royal Academy of Painting and Sculpture)成立,這里畢業的學生,都符合正統的標准和品味。此學院發揚了古典主義,將藝術創作和欣賞視為理性的活動,藝術不再只是教條和規則,而是可以被教導和學習的。
義大利的影響
義大利的美術風格主宰全歐洲。重要的畫家像卡拉瓦喬(Caravaggio),其作品深淺分明、構圖誇張且色彩絢麗。他將寫實主義融入傳統的宗教主題,作品有現藏於羅浮宮的《聖母之死》(Death of Virgin)。17世紀的法國畫家像瓦倫廷(Moise Valentin)、拉圖爾(Georges de LaTour)和武埃(Simon Vouet),明顯地受到卡拉瓦喬的影響。另外,將古典主義精神表達得最完美的兩位法國畫家分別為洛林(Claude Lorraine)和普桑(Nicolas Poussin)。洛林出身阿卡迪亞(Arcadia),描繪出沐浴在黃金時代光輝里的寧靜田園。武埃的繪畫作品給人以單純、清澈和平靜之感。
在宮廷里,精緻的芭蕾舞表演是最主要的音樂娛樂。來自佛羅倫斯的呂里(Lully),是當時重要的舞者和作曲者。義大利戲劇並不流行;悲劇抒情詩(tragledies lyriques,一種以芭蕾形式演出的歌曲)顯然更適合法國人的品味。呂里寫了大量的悲劇抒情詩,並深深影響了當時的教會音樂。他為王室禮拜堂寫了庄嚴的聖歌,其中包括獨唱曲、合唱曲和交響樂。接下來的夏龐第埃(Gustave Charpentier)、庫伯蘭(Francois Couperin)、德拉朗德(Michel-Richard Delalande)將此樂風發揚光大,並為嚴謹的對位音加上宏亮的合音。
法國文學
法國的古典文學是以蒙田的作品為基礎發展出來的。蒙田認為文學不但可以啟發人類的自然天性,也可以發掘宇宙的本質,並將文學從哲學中獨立出來。笛卡兒(Descartes)認為人是理性的動物,造物者賦予人類追求真理的天性,對於當時的知識分子有很大的促動。繼承這類學說的文學創作者,則以單純的語言和風格,並使用戲劇性的手法聯接時間場景,用來表現文學。他們還將文學分門別類,像喜劇(comedy)和悲劇(tragedy),並於1643年創辦法蘭西學院(Academie Francaise),捍衛法國語文和文學。這個時期所謂的「沙龍」(Salon)開始流行,這些沙龍由上流社會仕女主持,像著名的朗布依埃(the Marquise de Rambouillet),並時常進行文學討論。
許多有趣的文學作家創作非小說類的文體。例如拉羅什富科(La Rochefoucauld)的著名作品《詞話》(Maximes)里說道:「虛偽和道德不過是一體兩面。」以及「對於別人家的不幸,我們都能堅強地承受。」流露濃厚的犬儒主義和道德悲觀主義。塞維尼夫人(Madame de Sevigne)的《書信集》生動地描繪當時的日常生活,已經她自己的感想。巴斯噶(Blaise Pascal)的《鄉巴佬書信集》(Lettres Provinciales)以及《思考》(Pensees),為17世紀狹隘、過度嚴謹和自信的理性主義思想,帶來一帖清涼的解葯。他的名言:「『心靈』有許多東西,是『理性』不能理解的。」顯示出他是一位古典主義者。
戲劇
17世紀的詩大多以戲劇表現。當然,也不要忘記拉封丹(Jean de La
Fontaine)既狡詐陰險,又譏諷嘲弄的寓言故事,這些寓言多數取材於希臘的伊索寓言(fabulist Aesop)。高乃依(Pierre Corneille)和拉辛(Jean Racine)的戲劇表明悲劇是當時的戲劇主流。高乃依的作品《勒熙德》(Le Cid)和《波力厄科特》(Polyeucte)都是相當悲壯的悲劇故事,強調感情和道德責任的對比,劇中的人物具有「超人性」,性格平板且缺乏心理特點,有的只是貴族和英雄主義的象徵罷了。拉辛也同樣使用「責任對抗慾望」為主題,但他的作品《安德羅瑪克》(Andromaque)和《菲德拉》(Phedre),表達的境界更高。拉辛也創作了其他古典勵志戲劇作品。除此之外,拉辛還是一位偉大的詩人。他塑造的人物都是充滿感情的無名小卒,使用的語言有難以形容的魅力,戲劇的誇張效果極佳。
喜劇
在此同時,喜劇亦非常盛行,這要歸功於莫里哀(Jean-Baptiste Moliere)。莫里哀是首位採取社會評論為題材的法國戲劇家。他和莎士比亞(Willianm Shakespeare)以及瓊森(Ben Jonson)同是歐洲喜劇發展史上的重要人物。莫里哀的作品融合了鬧劇(farce)、芭蕾和喜劇的特點,嬉笑怒罵中的冷嘲熱諷常常引起當局的不滿。他攻擊自以為是的知識分子之作《矯揉造作》(Les Precieuses ridicules),觸犯了當時的沙龍分子,成為眾矢之的。〈〈達爾杜弗〉〉(Tartuffe,又名〈〈騙子〉〉)除了批判教會里的偽君子,同時也攻擊了宗教,結果被查禁了五年。從莫里哀的巨作〈〈憤世嫉俗〉〉(Le Misanthrope)中可以看出,他不僅是技巧高超的諷刺家,同時也是偉大的喜劇作家。從他的作品的字里行間我們感受到的是,喜劇和悲劇的差別其實是相當微小的。
洛可可時代(18世紀)
不可避免的,路易十四極度壯麗豪華的風格給社會帶來了影響。就建築的風格而言,內部變得較小,但也較隱密;裝潢繁復華麗,並搭配精緻的傢具。大量使用曲線,如進口的木材、上漆的鑲嵌板、花卉圖案的鑲嵌、金邊的鑲嵌。
畫家華托(Antoine Watteau)、布歇(Francois Boucher)及弗拉戈納爾(Jean-Honore Fragonard)是最能表達洛可可精神的人物。華托也許曾受到魯本斯(Rubens)的影響,但他仍是典型的18世紀法國人。華托用色豐富,但色彩柔和清淡,作品〈〈快樂青春〉〉(fetes galantes)以田園為背景,以細致的工筆,描繪夢幻般的寧靜景象。蓬巴杜夫人(Madame de Pompadour)最喜歡的畫家布歇,其最著名的作品是路易十五的情婦畫像。18世紀中葉的法國宮廷,是相當膚淺輕佻的。布歇的學生弗拉戈納爾也畫過一些色情作品,像才華洋溢、色彩明亮絢麗的生動作品〈〈愛的行進〉〉(The Progress of Love),是為路易十四的情婦巴瑞夫人(Madame Barry)而作,充分反映了洛可可的特點
『貳』 法國的藝術類專業有哪些
1、動畫設計
法國動畫向來以風格明顯著稱,許多短片動畫都是各種獲獎,長篇動畫由於風個性較強且語言不通在中國並不是特別有名,但在國際上都是享有盛譽的。
『叄』 19世紀法國有哪些主要藝術流派與思潮其代表畫家及其代表作品有哪些
一。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術流派
19世紀以來在西方流行的主要美術流派:新古典主義美術、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美術、印象畫派、現代主義美術五大流派。
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的社會背景:新古典主義美術產生於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法國,與資產階級革命有關。18世紀末19世紀初,法國社會動盪不安,伴隨著啟蒙運動和法國大革命的到來,資產階級反對舊制度下的陳腐藝術風格,他們需要藝術成為宣傳革命,鼓吹自由、平等和共和的有力武器;需要用藝術培植人們的斗爭勇氣,樹立英雄主義的氣概。他們追求古代希臘羅馬的英雄主義精神,新古典主義美術應運而生。
它的基本特點是:採用古典形式,體現理性和新制度,大多選取了古代希臘羅馬的歷史和神話題材,人物充滿著為自由和共和而戰的英雄氣概;畫風古樸、庄嚴、典雅,注重素描,強調線條的清晰和准確,追求形式上的完美。
該流派的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法國畫家大衛《馬拉之死》和《拿破崙加冕式》,安格爾《泉》。
二,浪漫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浪漫主義美術產生於大革命失敗以後的波旁王朝復辟時期,人們對啟蒙運動宣揚的理性王國越來越感到失望,一些知識分子感到苦悶,他們反對權威、傳統和古典模式,從而產生了浪漫主義美術。
浪漫主義美術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法國的德拉克洛瓦是最偉大的浪漫主義畫家之一,西奧島的屠殺》描繪了希土戰爭中希臘人民遭受土耳其軍隊虐殺的情景,畫家表現了對希臘人民極大的同情。《自由引導人民》描繪的是1830年7月革命,法國的工人、市民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走上街頭反對封建政權的場面。浪漫主義繪畫另一位傑出代表是西班牙畫家哥雅,他的藝術具有鮮明的「民族特性、現代性和實際的歷史性感覺。」他最有代表性的繪畫是《槍殺馬德里市民》,畫家描繪了1808年西班牙人民起來反對拿破崙入侵的史實,他以無法抑制的熱情歌頌了愛國的人民。
現實主義美術出現的社會背景、基本特點
現實主義美術產生於19世紀中期的法國。資產階級奪取政權後,資本主義社會的黑暗使得人民及先進的知識分子產生了不滿和苦悶的情緒。因此他們要求真實的表現現實,並且對現實加以暴露和批判。現實主義的基本特點是:強調藝術的時代特點,直接描寫當前的時代風貌和斗爭。
現實主義美術代表人以及代表作品
米勒出身於農民,擅長用農民的眼睛看這個農民的世界,他的藝術像一面鏡子真實地反映了法國19世紀40~60年代農村的面貌。他既歌頌農民的善良、淳樸、熱愛勞動的本質,也表現他們的保守、虔誠、逆來順受的弱點。代表作品《播種者》和《拾穗者》都反映了這樣的特點。列賓是俄國現實主義繪畫的主要代表之一,《伏爾加河上的纖夫》是他的成名之作。列賓曾去伏爾加河寫生,纖夫的生活給他留下了難忘的印象,畫中列賓畫了十一個飽經風霜的勞動者,他們在炎熱的河畔沙灘上艱難地拉著纖繩,纖夫們有著不同的經歷和個性,他們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但這是一支在苦難中練成堅韌不拔,互相依存的隊伍。
四。「印象畫派」
印象畫派的藝術特點、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教材通過《日出·印象》、《櫻桃和桃子》兩幅作品表現了印象畫派不同時期的藝術表現風格。
(1)印象畫派產生的原因和基本特點
19世紀後半期,一些青年畫家對統治歐洲藝術的種種清規戒律表示不滿;在科學證明「顏色是物體反射出來的光線」的啟發下,主張戶外寫生,他們從畫室里走出來發現了千變萬化的大自然。在描繪自然景色時,他們重視光、色和大氣的表現,他們把光看作是「繪畫的主人」,光的強弱變化在印象派畫家的作品裡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他們大多用原色作畫,因此色彩特別清新、明亮。他們努力去觀察自然,要達到的目的是「對自然既有力而又敏感的移植」。
(2)印象畫派的代表人和代表作品
早期印象畫派的代表人物是法國的莫奈和馬奈。莫奈曾同其他青年畫家組成了一個「無名畫家協會」,在巴黎舉行畫展,引起了很大轟動。其中,莫奈的畫《日出·印象》更是令人矚目。這幅畫表現了在勒阿弗爾港口一個多霧的早晨,透過晨霧觀看太陽初升的瞬間印象。一位評論家在看了畫展後,寫了一篇文章,對這幅畫大加嘲諷,說莫奈等畫家是一群「印象主義者」,不料,「印象派」這個名稱從此在畫壇上確立,《日出·印象》成了這一畫派的標志。馬奈的畫注重光色關系,色彩艷麗,光線清澈明快。他的代表作品是《草地上的午餐》,畫家想表現外光下的人體和色塊的對比,這幅畫在當時曾引起激烈的爭論。
(3)後期印象畫派
19世紀末20世紀初,產生了後期印象畫派,他們反對印象畫派對客觀世界的描繪只是停留在表面的現象上,主張藝術應區別於照相,要揭示主觀世界,重要的不在於寫形而在於寫意,重視自我的表現,強調變形和誇張。荷蘭畫家梵高的作品表現出追求光明、熱情、熱愛生命的主題。《向日葵》寫意重於寫形,表達了主觀的熱情。法國的塞尚特別注重物體的結構,他認為「世界上的一切物體都可以概括為球體、圓柱體和圓錐體」。他對幾何形體的探索和變形啟迪了後來的立體派,他被推崇為「現代藝術之父」。法國畫家高更的藝術風格是人物的形象稚拙、單純,平塗色彩,缺乏立體感,沒有明暗,卻有著濃郁的裝飾味道。其代表作是《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誰?我們往哪裡去?》。
五。「現代主義美術」
現代主義美術產生的原因、藝術特點、代表人及代表作品。通過《舞蹈》《格爾尼卡》《那不勒斯來的男人》《紫紅色上的黑色》等作品展示了現代主義美術的藝術特點。
(1)現代主義美術的概念、出現的原因和基本特點
20世紀以來出現的許多與傳統美術流派不同的美術流派統稱為現代主義美術。它出現的原因是:20世紀以來,爆發了兩次世界大戰,給人們的心靈造成了巨大創傷;工業化帶來的快節奏生活也加劇了人們的緊張感,使人們不再滿足於傳統的藝術表現形式;科學技術的發展拓展了藝術家認識世界的視野,他們開始用新的表現形式和藝術精神進行創作;
(2)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被稱為野獸派的法國畫家馬蒂斯是現代主義美術代表之一。其代表作《舞蹈》。
現代主義美術最有影響的是西班牙畫家畢加索。他作為立體主義的創始人,以《亞威農的少女》一畫完全顛覆了過去具象寫實的傳統手法,
。《格爾尼卡》壁畫,
此畫結合立體主義、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風格表現痛苦、受難和獸性。
『肆』 現代法國各個方面藝術的特點
法國是一個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的國度,文化底蘊非常的濃厚,藝術的歷史氛圍自古流傳到了今天,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的文化古跡,比如說巴黎聖母院,凱旋門,埃菲爾鐵塔,香榭里舍大街,盧浮宮等旅遊勝地。
法國是一個浪漫的國家,充滿了浪漫的色彩。法國的文化是很有多元化的,接下來就為大家詳細的介紹下法國的文化。從文化方面了解一下法國。
法國是一個擁有悠久的發展歷史的國度,中世紀以來,一直是在歐洲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悠久的歷史為法國留下了非常多的在全世界都非常有名的文化古跡,比如說巴黎聖母院、凱旋門等等好多。法國的文化底蘊非常的濃厚,藝術的歷史氛圍自古流傳到了今天,可以說法國就是因為游覽這么悠久的歷史,這么多令人神往的風景,這么多古樸典雅的建築還有法國人從小受到的藝術的熏陶,才讓這個美麗的國度充滿了浪漫的色彩。
戲劇與歌劇
法國的國家劇院、國家戲劇中心、國家舞台和其它私營劇場每年總計演出5萬多場節目,吸引8百多萬定期觀眾。除了巴黎市及其郊區和外省城市的戲院外,還有諸如阿維儂(Avignon)等地的著名戲劇節,全國各種規模的獨立劇團有一千多家。法國的大城市都有一個歌劇院,用於演出舞蹈、音樂會、古典和現代歌劇。
戲劇演出的票價因劇目和場內座位的不同而差異極大,可以從10至60歐元不等。所有劇院都對大學生實行優待價,並有各種預定優惠形式。許多城市還對同一天內看兩場演出者提供半價優惠。相關的信息可與當地城市的旅遊觀光服務處聯系。
音樂
法國全國共有16200名音樂和歌唱藝術家,250個音樂、抒情藝術與舞蹈節以及8700名綜合文藝藝術家。除那些最著名的藝術家在大型演出場所和知名俱樂部演出外,各種音樂藝術節、小型俱樂部甚至咖啡館則安排接待各類樂隊作輪回演出。每年夏季的第一天為法國的音樂節(FêtedelaMusique),各類專業和業余樂隊和音樂愛好者都會紛紛走上各大城市的街頭,以各種風格的音樂和歌聲迎接夏季的到來。
電視
電視是法國人的首選娛樂活動。法國人每人每天平均收看電視的時間為3小時15分。法國的電視業隨著近幾年有線電視和衛星電視的發展而發92To.COM生了很大的變化。全法國目前共有130多個電視台。
廣播電台
法國廣播公司旗下集中了所有法國國營電台,如:FRANCEINTER法國國內台、FRANCEINFO法國連續新聞台、FRANCECULTURE法國文化台、RADIOBLEUE藍色台、FIP台、LEMOUV台、法國國際廣播電台(RFI)。
新聞報刊
法國的報亭和新聞書刊店裡共出售2300多種不同類型的新聞報刊雜志,其中包括全國性或地區性日報、周刊和專門雜志。地區性新聞報刊很受歡迎,因為從中可以獲得與當地生活相關的各類必不可少的信息。在大學校園里一般設有大學新聞報刊亭(OFUP),可按優惠價格辦理報刊雜志的訂閱。
法國人普遍喜歡閱讀。無論在上下班乘坐地鐵,還是在出門旅行乘火車、飛機或其它公共交通工具時,經常會隨身攜帶書刊,隨時抽空閱讀。據調查統計,36%的法國人每天購買閱讀一種日報。法國共有七大全國性日報-例如:《世界報》、《解放報》、《費加羅報》等;此外還有160份地區性日報和周報,全國每年的報刊發行量為90億份。
法國文化代表有哪些
埃菲爾鐵塔
矗立在塞納河南岸法國巴黎的戰神廣場,它是世界著名建築、法國文化象徵之一、巴黎城市地標之一、巴黎最高建築物。被法國人愛稱為鐵娘子埃菲爾鐵塔2011年約有698萬人參觀,在2010年累計參觀人數已超過25億人,每年為巴黎帶來15億歐元的旅遊收入。
巴黎聖母院
一座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西堤島上的教堂建築,也是天主教巴黎總教區的主教座堂。聖母院約建造於1163年到1250年間,屬哥特式建築形式,是法蘭西島地區的哥特式教堂群裡面,非常具有關鍵代表意義的一座。始建於1163年,是巴黎大主教莫里斯·德·蘇利決定興建的,整座教堂在1345年全部建成,歷時180多年。
香榭里舍大街
香榭麗舍大道是巴黎一條著名的大街,聞名世界,她橫貫首都巴黎的東西主幹道,全長1800米,最寬處約120米,為雙向八車道,東起協和廣場,西至戴高樂廣場(又稱星形廣場),東段以自然風光為主;兩側是平坦的英氏草坪,恬靜安寧;西段是高級商業區,世界一流品牌、服裝店、香水店都集中在這里,火樹銀花、雍容華貴。因此這里被稱為世界上美麗的大街每年七月十四號的法國國慶大閱兵都在這條大道上舉行。
盧浮宮
位於法國巴黎市中心的塞納河北岸,位居世界四大博物館之首。始建於1204年,原是法國的王宮,居住過50位法國國王和王後,是法國文藝復興時期最珍貴的建築物之一,以收藏豐富的古典繪畫和雕刻而聞名於世。
『伍』 法國藝術
交際習俗
注重服飾的華麗和式樣的更新。婦女視化妝和美容為生活之必需。時間觀念強,工作計劃性強,奉行「女士第一」的原則。習慣行握手禮,有一定社會身份的人施吻手禮。少女常施屈膝禮。男女之間,女子之間及男子之間,還有親吻面頰的習慣。社交中不願他人過問個人私事。反感向婦女贈送香水及初次見面就送禮。
信仰禁忌
大多信仰天主教。忌「13」和「星期五」。忌黃色和墨綠色。忌孔雀和仙鶴。視菊花、杜鵑花與核桃等為不祥之物。喜愛藝術和娛樂活動。
飲食特點
法國人會吃,也講究吃。法國菜風靡世界。法國人喜歡吃蝸牛和青蛙腿,最名貴的菜是鵝肝。喜歡喝酒。法國菜的特點是鮮嫩。法國人也非常喜歡中國菜。
服飾
法國時裝在世界上享有盛譽,選料豐富、優異,設計大膽,製作技術高超,使法國時裝一直引導世界時裝潮流。在巴黎有2000家時裝店,老闆們的口號是:「時裝不賣第二件」。而在大街上,幾乎看不到兩個婦女穿著一模一樣的服裝。目前高級時裝最有名的有:「吉萊熱」、「巴朗夏卡」、「吉旺熙」、「夏奈爾」、「狄奧爾」、「卡丹」和聖洛朗」。近年來,特別引人注目的是巴黎女郎的裙子,其式樣之多。款式之新,在別國很難見到。法國人是把收入的最小部分用於穿著的歐洲國家,法國人一般很注意服裝方面的鑒賞力,也接受比較便宜的而不十分講究的仿製品。
小動物
當今法國家庭,對小動物恩寵倍加,不惜耗費巨金收買哺養。有一半以上家庭飼養各種小動物,總頭數在3000萬只以上。1/3的家庭養狗,狗的數量已近4萬條。各種狗醫院、狗服裝店屢見不鮮。動物不僅給法國人帶來了樂趣,也造成一定災難。法國每年發生狗傷人的事件50多萬起。
禮儀
法國是一個講文明禮貌的國家。對婦女謙恭禮貌是法國人引以自豪的傳統。法國人見面打招呼,最常見的方式莫過於握手。不過握手時一是握時間不應過長,二是沒有必要握住人家的手使勁晃動。一般是女子向男子先伸手,年長者向年幼者先伸手。上級向下級先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