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1940年阿登戰役:德國坦克翻山讓法國防線成擺設
繼1939年侵佔波蘭之後,1940年5月,納粹德國啟動入侵西歐的「黃色方案」,德軍在波蘭戰場嘗試過的「閃電戰」又用到英法聯軍身上。德軍裝甲部隊繞開法軍重兵雲集的馬奇諾防線正面,轉而穿越地勢險峻的阿登山區,然後沖過馬斯河,兵鋒直指法軍防線的結合部和薄弱點,法軍經營多年的馬奇諾防線一下子變成了無用的擺設。
戰前部署
當時,德軍在西線展開了B、A、C三個集團軍群,共計115個師,約300萬官兵,2700輛坦克和突擊炮,約7500門火炮、1815架作戰飛機。其中,A集團軍群是進攻西歐的主力,將在德國、比利時、法國、盧森堡四國交界處進行主要突擊,該集團軍群下轄第4、12、16集團軍以及克萊斯特指揮的裝甲集群(下轄第19、15、41裝甲軍)。
由於法國早在20世紀30年代就修築了針對德國的馬奇諾防線,使法德邊界「要塞化」,德軍若正面突擊,肯定遭受慘重傷亡,因此德國人決心「另闢蹊徑」。按照「黃色方案」,A集團軍群中的第4集團軍負責右翼進攻,首先突入比利時境內的阿登山區,爾後掩護在其南面進攻的友軍推進至法國馬斯河,霍特指揮的第15裝甲軍(轄第5、7裝甲師)在突破比利時邊境防禦後,立即在第4集團軍突破的戰線缺口上渡過馬斯河。中路的第12集團軍和配置在後方的第41裝甲軍(由萊茵哈特指揮)、第19裝甲軍(由古德里安指揮)將協同作戰,第一步是佔領兵微將寡的盧森堡,接著粉碎比利時軍隊在比盧邊境的抵抗,擊退可能來援的法軍,然後在日韋和色當之間強渡馬斯河,向法軍馬奇諾防線的後方實施穿插。至於左翼的第16集團軍,則穿過盧森堡南部,隨後向南展開所屬兵團,掩護友軍側翼
反觀英國、法國、比利時和盧森堡軍隊,他們共有135個師,約330萬人,3469輛坦克、2000架飛機。聯軍以為有馬奇諾防線作為依託,坐等德軍前來「自投羅網」,誰都沒有想到德軍會把主攻方向放在阿登。當時,負責阿登方向防務的只有比軍兩個師和法軍三個師,全是二線部隊,不少部隊連反坦克炮都沒有,工事也比較簡陋,一旦遭到猛攻,這些部隊很容易一鬨而散。
戰役經過
5月10日凌晨,龍德施泰特指揮的德國A集團軍群開始行動,規模空前的坦克裝甲縱隊集中在德、比、盧邊境的阿登山區,其中在德比邊境上是霍特的第15裝甲軍,德盧邊境上是第41、19裝甲軍。在這兩股裝甲突擊力量後方,緊跟著德國第4、12、16集團軍。德軍進攻首日非常順利,古德里安指揮的第19裝甲軍橫穿盧森堡,進入比利時國境,並在10日晚突破比軍邊境防禦。第15裝甲軍遇到比軍一個師的抵抗,但很快將其粉碎,第15裝甲軍離馬斯河只有一步之遙。
起初,法軍認為德軍在阿登的進攻不過是佯動,只派出第2、5騎兵師前去增援比利時納鋒森友軍。10日下午,法軍第2騎兵師遭遇德軍第10裝甲師,因武器低劣,被打得落花流水。11日,法軍第5騎兵師被德軍第1、2裝甲師打垮。嚇破膽的法軍指揮官居然把所有呆在馬斯河東岸的部隊全都撤到西岸,放棄既設陣地,主動為德國人讓開了道路。12日下午,德軍第19裝甲軍陸續進至馬斯河東岸,比計劃提前了一天。
同樣在比利時境內橫沖直撞的德國第15裝甲軍以第7裝甲師(師長隆美爾)為先導,繼續向西突擊,他們的目標是迪南。當時,德國第15裝甲軍和友鄰的第41、19裝洞畝甲軍之間有長達30多千米的空當,如果法軍或比軍來個反突擊,保不齊能扭轉戰局,但法比軍隊已被德軍的「閃電戰」打得驚慌失措,根本沒想過組織反擊。12日下午,德國第15裝甲軍也到達馬斯河東岸。
12日晚,法國第9集團軍司令科拉發現馬斯河對面已布滿德軍,頓時感到情況不妙,他立刻向法軍總部求援,法軍總司令甘末林先後調動10個師增援,但這些部隊分布在法國內陸各地,最快也要到17日才能抵達前線,實在是「緩不濟急」。
5月13日上午,德國第19裝甲軍率先強渡馬斯河。10時起,德軍以有限的火炮轟擊對岸,德國空軍也同步展開空襲,Ju-87俯沖轟炸機持續在法軍陣地上空盤旋,該機俯沖時發出的嘯叫聲讓法國士兵心驚膽戰。德軍的炮擊和空襲摧毀了法軍士氣,到了下午,許多法國士兵連敵人都沒看見就扔掉武器逃之夭夭。入夜時分,德軍已登上馬斯河西岸,並架起浮橋。
幾乎與此同時,德國第41裝甲軍也在梅濟耶爾附近的紐松維、蒙丹梅渡口橫渡馬斯河。德國第15裝甲軍則向馬斯河西岸的迪南發動猛攻,該軍基櫻第7裝甲師遭到對岸法軍的猛烈抵抗,師長隆美爾命令坦克沿河岸展開,以直瞄火力壓制對岸的法軍,掩護步兵乘橡皮艇搶渡,他自己親自乘橡皮艇指揮渡河。盡管法軍火力很兇猛,但到了13日中午,德國步兵終於奪下了布維涅,並前出至格朗熱和絮蘭沃森林。至此,A集團軍群的3個裝甲軍都已突破馬斯河,德軍的計劃已成功了一半。
德軍突破馬斯河的消息傳到法軍總部,甘末林慌忙投入自己的戰略預備隊實施反擊。5月14日,法軍對德軍在馬斯河西岸的橋頭堡展開總攻擊,令人遺憾的是,法軍的所有反擊都顯得虎頭蛇尾,許多部隊稍遇德軍空襲或坦克沖擊即告潰散,還有一個法國師剛取得反擊效果,沒想到指揮官害怕孤軍深入,竟然命令部隊撤回,等待友軍跟上來。
德軍充分利用對手的失誤,第1裝甲師向西快速前進,於14日黃昏渡過阿登運河,切斷法軍第2、9集團軍之間的聯系。至15日晚,德軍大部隊均已開過馬斯河,向著英吉利海峽猛撲過去,法國及英國、比利時的重兵集團被合圍在敦刻爾克至麥茨之間的狹長地帶,他們與法國南方的聯系被完全切斷,這意味著整個法國戰局已無可挽回。
戰役結果
此次戰役中,德軍正確選擇了主攻方向,在空軍掩護下,數以百計的坦克穿行於阿登密林之中,然後橫渡馬斯河,抄襲英法比盧聯軍後路,這樣一來,德軍通往巴黎和英吉利海峽的道路敞開了,而增援比利時的英法部隊一下子掉入「戰略陷阱」里,隨時面臨被殲的風險,而陳兵馬奇諾防線的法國大軍也將腹背受敵。5月14日,英法曾試圖通過空襲來扭轉危局,當天下午,馬斯河上空爆發了規模空前的空戰,英法轟炸機在戰斗機的掩護下,直撲馬斯河渡口,德軍則出動約5個聯隊的戰斗機升空攔截,雙方投入的飛機各有500餘架。戰至夜幕降臨,損失慘重的英法空軍不得不撤出戰斗,德軍浮橋全都完好無損。
德軍長驅直入,令法國陷入恐慌之中。1940年5月15日,法國總理雷諾給英國首相丘吉爾打電話:「這一仗我們恐怕要輸了。」丘吉爾驚得目瞪口呆:「我真沒想到,德國『閃電戰』竟會如此厲害。」為了探明戰局真相,並為感到絕望的法國盟友打氣,5月16日,丘吉爾從倫敦急飛巴黎,他在自己的回憶錄中寫道:「我一見到法國總理雷諾和法軍總司令甘末林,我就意識到局勢比想像的還要糟糕,他們每個人臉上都是灰溜溜的。」甘末林承認自己手裡已經沒有戰略預備隊了,現在沒有任何拿得出手的軍隊擋在德國裝甲集群與英吉利海峽之間了,德國人可以毫不費力地「向著大海進軍」,「法國輸掉了這場戰爭」。
㈡ 第二次世界大戰 德國打法國
法國的戰斗
法國是德軍在西線戰役中的首要目標。5月10日凌晨在德軍突襲荷蘭和比利時的同時,戰斗就在不利於法軍的情況下打響了。德國空軍中型轟炸機和俯沖轟炸機在戰斗機的有效掩護下,開始了對法國空軍基地進行了有系統的突擊。停機坪,跑道,倉庫等作為首要目標遭到了輪番轟炸,法軍大量飛機未能起飛即在地面被毀。德國空軍同時還攻擊了法國的鐵路樞紐和公路系統,以遲滯法軍。面對德軍的強大攻勢和瘋狂突擊,法國政府和軍事當局倉促應戰,應變遲疑,決心猶豫,指揮慌亂。空軍指揮部沒有及時組織力量射炸德軍入侵部隊,減緩德軍前進速度,為己方軍事展開贏得時間。甚至因為害怕德軍報復,竟然禁止法軍轟炸機轟炸德國城鎮。法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獲勝,於是頑固地抱著一戰經驗不放。鑒於德法邊境經營多年的要塞防線,法國統帥部認定德軍地面主力仍須佔領荷蘭和比利時後贏得進攻法國的通道才會大舉進攻法國,並與之進行一戰形式的大規模會戰以決定勝負!實際上,德軍計劃地面主力部隊仰仗空軍突襲和有效掩護,集中裝甲力量,沿盧森堡邊境,經阿登森林,度過馬斯河,向法國腹地迅猛穿插。而法軍在落後的軍事思想指導下,還將能夠動員的有限的空軍派去轟炸阿爾貝特運河上的橋梁!法軍希望在比利時頂不住時通過這一手段延緩德軍推進速度(法英均認為重點在東北面荷,比方向,英軍在歐洲大陸的部隊也主要在這一戰略方向)。即使如此,攻擊橋梁的法國空軍也遭到慘敗,前往轟炸的盟軍飛機竟然全遭擊落,損失慘重。在這一地段,德國空軍也掌握著制空權。 5月10日佛曉時分,德軍輕松渡過奧爾河及蘇雷河。11日夜至12日,德軍繼續越過塞穆瓦河。在全部的軍事行動中,德國空軍始終為其裝甲部隊提供全面的空中偵察,空中掩護和對地支援。甚至由於害怕敵人竊聽,連部隊的軍事命令都是由德國空軍空投給地面的裝甲兵指揮官們的。
5月12日,由於德軍的進攻如此的順利,裝甲指揮官們決心不等步兵到來,即強渡馬斯河。5月13日,德國空軍集結大量部隊,包括12個「斯徒卡」俯沖轟炸機中隊在內的大量德國飛機前來支援強渡。上午11時,在渡河之前,德國空軍開始分批轟炸河對岸的法軍指揮所,炮兵陣地和步兵掩體。德國「斯徒卡」飛機對地攻擊時垂直俯沖到幾乎接近地面才拉起,除了掃射和轟炸以外,飛機巨大的噪音對當時接觸飛機不多的法國陸軍普通士兵來說也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壓力。德國空軍的掩護戰術也非常的有效,鑒於當時的空軍對地攻擊仍然有很大限制,德軍採用少架多批,低強度高烈度的方式。雖然每次轟炸時間短,威力不大,但是每隔一會就來一次,以此掩護乘橡皮舟分批渡河的德軍。盡管法國空軍猛烈轟炸河上僅有的一座橋梁和河中的德軍,但遭遇了德國空軍戰斗機部隊的驅逐。下午4時德軍大部均已到達河對岸,法軍沿河工事與炮兵陣地均遭摧毀。午夜時分,德軍已經進至河以南8公里之遠!德軍及時控制了馬斯河渡口,並陸續將大量部隊運過河,至此,法軍已呈敗像!
面對德軍的進攻,法軍尤其是法國空軍,在開戰之初的慌亂之後,也進行了殊死的抵抗。5月14日,鑒於德軍涌過馬斯河並輕松佔領軍事要地色當,為了給法第2集團軍贏得時間進行軍事展開以反擊入侵的德軍裝甲部隊。法國空軍集中力量對色當進行了一次大規模的轟炸。法空軍布雷蓋-693型飛機在不洛希152和英國空軍的「颶風」戰斗機的掩護下,對德軍進行輪番轟炸,此外還有13架老式的143M夜間轟炸機也隨同進行了晝間轟炸。然而,由於為了避開德軍戰斗機,法機飛得很低,遭德軍地面炮火猛烈射擊,有一定的損失。同日,為了阻止德軍越來越多的涌過馬斯河。以英空軍為主,法空軍為輔,轟炸馬斯河上的德軍橋梁(德國工兵早在14日即架起第一座浮橋,以後更是越架越多)。第一次攻擊英國空軍就損失了85架轟炸機,德軍只是3橋微損,很快就修復了。接下來的3天,英空軍繼續攻擊,前後損失250多架各種飛機。由於當時英軍早期型的「颶風」不是德國空軍戰斗機的對手,盟軍飛機必須低飛以躲過德空軍的戰斗機。這一情況造成盟軍飛機多損失於德軍地面猛烈的高射炮火。(英國空軍在法國進行了英勇頑強的戰斗,除大陸派遣部隊以外,又先後調集261架「颶風」戰斗機以及後來補充的飛機。從5月10日戰鬥打響至19日,被擊落75架,傷120架,到後來撤回英國的只有66架!)
5月19日,德軍佔領阿拉斯,20日,佔領阿布韋爾,至此,法軍北線全壞,戰局已近不救!
在接下來的敦刻而克大撤退中,英德空軍激烈爭奪制空權,以實現戰場控制。德國空軍在戈林的親自指揮下,集中所有能夠集中的空軍計800多架(內轟炸機300多),全力轟炸敦刻而克,甚至在港區投擲水雷封鎖港口,阻止英軍接援,力爭將英法軍消滅在灘頭上。面對極其險惡的戰場態勢,英空軍更是傾其所有,以每日300多架次的力度與德軍爭奪制空權。其中,從英國本土出發的戰斗機共達2739架次,並在戰斗中投入大量的新型「噴火」式戰斗機。由於英軍的奮力拚殺和地理及氣象條件對德軍的限制(英空軍從本土起飛,海峽只有40-70公里,德國機場較遠,且戰役期間德國一側氣象條件惡劣,不利空軍出動),英空軍逐步掌握多佛兒海峽上空的制空權,有力的支援了陸軍。德國空軍未能阻止盟軍撤退。
敦刻而克陷落當天,德軍猛攻法軍臨時拼湊的魏剛防線,第二天即渡過索姆河。此時,法軍自知前途險惡,於是集中了全部空中力量,在英國皇家空軍的協助下反復攻擊了亞眠,肖恩,配隆等橋頭目標,但仍然未能阻止德軍大量集結。9日,德軍在魯昂,貢比涅突破魏剛防線。同日,法國政府宣布遷都。法空軍此時已所剩無幾,器材油料等也已經不能保證有效作戰了。
5月10日,義大利對法國宣戰。法國海軍航空兵部隊與義大利空軍進行了戰斗。
5月14日,德軍佔領巴黎。
5月17日,貝當政府要求停戰。18日,英國空軍全部撤出法國。
5月22日,法國簽字投降。
法國宣布停戰後,仍有大量法軍尤其是空軍紛紛逃往北非,其餘部隊等待德軍解除武裝。至此,法國戰役結束。
㈢ 德國是如何攻破號稱上帝都無法摧毀、固若金湯的法國堡壘的呢
當時的馬其頓防線被稱為固若金湯的法國堡壘,但德國軍隊並沒有正面去攻破這道防線,而是走了一條被稱為「無法穿越的地區」——阿登森林,從而快速突破,從馬其頓防線的背部,擊垮法國堡壘,最後徹底拿下法國。所以這些固若金湯的法國堡壘,事實上並沒有起到作用,德國只用了35天的時間,就攻破了首都巴黎。
但結果就是,德國裝甲部隊沒有愚蠢地攻擊法國的馬其諾防線,而是沖破了法國總司令眼中的「不可逾越地區」阿登森林。通過「鐮刀行動」,德軍像收割稻穀一樣,直接進入法國腹地,來到巴黎。
㈣ 在二戰德國進攻法國初期,是誰提供的作戰計劃內容如何呢
在德國進攻西歐初期的時候,作戰計劃首先是由德國陸軍參謀總部制定出來的,代號是「黃色方案」,這個計劃跟第一次世界大戰德國進攻法國的「史里芬計劃」類似,就是把德軍主力放在右翼,通過比利時進攻法國。
但是A集團軍群參謀長曼施坦因很討厭這個計劃,認為比較老套,然而希特勒也很討厭這個計劃。
曼施坦因即而提出里自己的看法:把德軍的進攻矛頭對准中央,而不是右翼。用強大的德國裝甲部隊對阿登森林地帶實施主要突擊,也可以說阿登森林地帶是一個具有戰略決定性的突破口吧。但是德國陸軍司令布勞希奇拒絕把曼施坦因的這個計劃轉交給希特勒。
也許是註定?,1940年1月10號,攜帶「黃色方案」的空軍軍官的飛機迷航迫降在比利時,有部分文件落入了英,法手中,於是曼施坦因再次提出他的作戰計劃。然而陸軍總司令布勞希奇與總參謀長哈爾德強烈反對這個計劃,但是你再怎麼司令也沒元首管用,最終屈服了。
1940年2月22日,希特勒把曼施坦因的設想命名為「揮鐮行動」,根據當時第十九裝甲軍軍長古德里安說,「除了元首,曼施坦因和他本人外,幾乎沒有任何人對這個計劃有信心」。
這個計劃幫助德國攻佔了法國,為法國成就了歷史上最著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而最終這個號稱歐洲最大的陸軍強國淪陷。
㈤ 為什麼法國在二戰時那麼有名的馬其諾防線會這么輕易的被德軍打敗
第一次世界大戰總共造成法軍近500萬人的死傷,戰後,慘痛的教訓使法國民眾陷入一種極端的情緒中,那就是必須不惜一切代價阻止敵人的再次侵略。在這種背景下,一條長約700公里,耗資近50億法郎的軍事防線建成了。這就是以當時法國戰爭部長安德烈·馬其諾的名字命名的聞名於世的馬其諾防線。但就是這樣一條曾經號稱「固若金湯」的鋼鐵防線卻成了世界軍事史上最大的笑柄。 馬其諾防線始建於1929年,建成於1936年。由北往南,依山傍河,長達700多公里,這一構想,恐怕只有中國的萬里長城可與之相比了。馬其諾防線工程之浩大簡直超乎想像,共建有大型要塞工事44個,開挖地下坑道100公里,大小碉堡則有1533個之多。工程總土方量為1200萬立方米。來自法國殖民地的大量勞工日夜勞作,從1929年到1935年,總共用了6年時間才將工程的主體部分基本完成。工程總造價高達50億法郎,相當於當時法國一年的財政預算總額。 此外,馬其諾防線技術之先進也令人嘆為觀止。工事內部,指揮部、宿舍、食堂、炮塔、彈葯房、修理廠、醫院甚至專門的牙醫診所,應有盡有。最能體現馬其諾防線技術水平的,恐怕就是它的炮火指揮系統了。伸出地面重達好幾噸的活動炮塔,可以上下自由升降和進行360度旋轉。而這些,在一架龐大的機械設備的幫助下,只需一名女士手工就可輕易完成。戰時,炮塔升出地面,可以向來自任何方向的敵人射擊。平時,則可以將炮塔降到與地面齊平,不注意根本不會發現這里潛藏著一門大炮。敵人進攻時,分布在工事各重要觀察哨所的士兵可以用潛望鏡觀察敵情,並向工事內部的炮兵指揮部報告。指揮部則將敵情位置加以分析,隨後通過一套機械傳輸系統將數據傳達到炮塔指揮所,再由指揮所根據指揮部的指令調整火炮角度,向敵人實施准確打擊。這一連串的動作只需短短的幾分鍾就可完成。要塞工事內部都建有窄軌小火車,可以將彈葯補給及時運送到各個作戰點。要塞內部儲存的彈葯、糧食以及發電燃油可以保證士兵堅守3個月而無需出洞一步。為避免長時間在陰暗潮濕的地下生活造成士兵體格下降,建設者們還在要塞內部裝上暖氣系統,以保證洞穴的乾燥和恆溫。每一個要塞里都建有一個大廳,平時用來放電影、演話劇。一旦遇上戰事長時間無法出去,士兵們則可以到這里接受由高功率燈泡強光模擬的「陽光」照射。 可笑恐怕就在於,這樣一個龐大、先進而又史無前例的防禦工事居然不廢一槍一炮就被德軍輕易攻破。1940年5月,德軍機械化部隊突襲比利時,翻越阿登山區,侵入法國,直接插到馬其諾防線的背後,同時兵臨巴黎城下。而此時,固守在馬其諾防線的法國士兵居然沒有向首都方向抽調一兵一卒,還在頑強地等待著敵人的正面進攻,結果自然可想而知了。在戰爭後期,德國人也偶爾把防線當做倉庫、訓練基地和戰地醫院來使用。在阿登戰役中,防線也曾一度被用來抗擊美國軍隊。戰後,法國軍隊收回防線,但是,在現代戰爭中這座防線已毫無使用價值。法國士兵把那些大鐵門哐當哐當地鎖上,帶著鄙夷不屑的神情走開了。
㈥ 第二次世界大戰,德國為什麼能打敗法國
其實原因很多:
蘇聯幅員遼闊,人口是德國的幾倍。有這么個調查,每個在華北的日軍要管理100個中國人,而每個德軍士兵要管理1000個蘇聯人,你說能不敗嗎?
希特勒的戰略方針錯誤。有很多關鍵性的戰役都是由於希特勒猶豫不決,給盟軍很多機會反擊。最有名的敦刻爾克大撤退就是由於希特勒的戰略失誤導致盟軍撤到了英國。
蘇聯天氣惡劣。蘇軍常年在冰天雪地的土地訓練、作戰,武器裝備也是相應地適應寒冷的天氣。而且,德軍的機槍坦克大炮在冬天全部凍住,坦克連動一動都成問題,槍膛炮膛都凍住了,根本發不出子彈炮彈,甚至說槍械炸膛是常有的事。而蘇軍的裝備以波波沙沖鋒槍為主,結構簡單,而且較為耐用,在冬天不會出現和德軍一樣的情況。
蘇軍的作戰意識越來越強大。初期的蘇軍處於被動狀態,士氣較為低落,顯然是無法與德軍的囂張氣焰相比。但是從列寧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三大戰役的反擊成功,蘇軍一發不可收拾,士氣高漲,連柏林都是乘餘威拿下的。在此期間,蘇軍涌現出的老一代將領,他們經驗豐富;新一批的將軍戰術新穎,令德軍吃盡苦頭。
蘇聯人民的齊心協力。蘇德戰爭剛開始的那一陣,的確蘇聯內部有些動亂,但是很快就平息下去了,生產恢復,而且武器裝備的產出越來越多。蘇聯人民和紅軍一起大勝德軍於列寧格勒(聖彼得堡),期間開展的巷戰就有蘇聯人民的一份功勞。
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美蘇英三國首腦會晤,決定開辟歐洲第二戰場,這就是諾曼底登陸戰的開篇。法國人帶著復國復仇的心理也參與了作戰,在戴高樂將軍的帶領下拿下法國。期間中國參與了中南半島的戰斗,與美英兩國一起消滅了存在於中南半島的日軍,而且中國牽制了絕大部分的日軍,令美軍沒有後顧之憂,間接地支援了蘇聯的衛國戰爭。
而且英軍支援下的埃及軍隊大勝義大利,給希特勒和墨索里尼的心理帶來沉重打擊最後總結。德國人在後期期盼著奇跡的來臨,希望能像腓特烈二世那樣,盟軍陣營會有叛徒出現。可惜杜魯門不是他們的救星,而是給他們帶來了毀滅。
㈦ 二戰時擁有強大陸軍的法國,為何還慘被德軍吊打
戰術思路還留在一戰外加戰略性的失誤才導致法國人崩盤這么快。
首先法國人的陸軍整體數量是大於德軍的,但是裝備相對德軍並沒有明顯優勢。除了他們的坦克皮更厚點,其他的步兵、炮兵裝備還多是一戰留下來的(畢竟大把錢都咋進馬奇諾防線了)。打贏了一戰的法國人堅信防禦才是現代戰爭的打法,因此對於機械化部隊獨立作戰的理解很渣,坦克也只是作為步兵協同的輔助。火炮數量雖然比德國人多很多,但威力和射程也不及德國。另外空軍更是弱雞,數量不及德國一半,而且性能落後。
但德國人從阿登這個法國人以為不適合坦克行進的丘陵直接插入。
接著在色當,德國人用空軍給法國人上了一堂生動的空優學說課程,告訴他們坦克皮厚是沒用的,空中炸B才是爸爸(後來美國人也同樣給德國人上了這堂課)
在就沒然後了,從阿登殺出的德軍裝甲師配合在比利時的德軍步兵把在北邊的英法聯軍包了餃子。斷了後援的英法聯軍這時候已經成了壇子里的王八,要沒有敦刻爾克估計全交代在這里。
回到主要問題,法國陸軍整體實力不弱於德軍。但是整體士氣、訓練水平、戰術思路遠遜於德軍。裝備的代差不大,但是偏向於防守性質,在閃電戰中的空優學說和裝甲學說面前就是被吊打的命。
㈧ 一戰中德國對法國的作戰情況是怎樣的 越詳細越好
原本是依照施里芬計劃快速突破,但威廉二世和小毛奇擅自改動計劃,導致突破力量不足,在法國西北被擋住,因為當時技術的限制,機槍陣地幾乎是不可突破的,所以就打成拉鋸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