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聖女貞德發生在法國的哪個時代

聖女貞德發生在法國的哪個時代

發布時間:2023-06-20 08:16:01

❶ 貞德是一個怎樣的人物她有什麼的歷史背景

被法國人民千古傳頌的奧爾良姑娘———聖女貞德 : 一四二九年五月的某一清晨,在奧爾良城外英軍建築的堡壘之前,出現了一支法國軍隊。身先土卒者系一位高舉聖旗的少女。大旗上畫著最後的審判和百合花。少女腰懸長約一公尺的寶劍,身穿銀白色的鎧甲,頭上無盔,長發隨風飄盪。 奧爾良城,位於巴黎西南110公里,系法國中部的城市,羅亞爾河流經南側,河寬約三百公尺。自古即為商業繁盛的城市。遠在羅馬凱撤時代,已有不少羅馬商人定居於此,與當地居民發生爭執,以今日的九萬人口來加以推測,十五世紀時人口約近二萬。 當時的法國,以羅亞爾河為界,其北側絕大部分領域不含不列塔尼,都在英國及其盟友布根第黨的控制之下。英方並且宣稱英王身兼法王。法國皇太子被迫離開巴黎,顛沛流離於奧爾良以南的布爾茲(Bourges)城和羅亞爾河畔的小城市。 英軍包圍奧爾良城,自一四二八年十月至一四二九年五月長達七個月之久。索爾斯巴利伯爵統率四千名弓箭手和一千名騎土等五千人馬(依據另一傳說只有四千)。奧爾良市民亦不分老弱婦孺,同心協力。英軍統帥索爾斯巴利伯爵,於開戰二周後即陣亡,然而英軍迅即派遣統帥,奧爾良市民雖驍勇善戰,亦無力扭轉大局 英軍在奧城外圍的十個據點,建築各型大小攻城的堡壘。尤其在正對羅亞爾河的南門上所興建的橋頭堡,稱為瞭望台,極其堅固。它長寬約各三十公尺的小規模建築物,既高且厚的石壁建築,四周並設有戰壕和城牆。 奧爾良的存亡,在戰略上有決定性的地位。此城一旦淪陷,皇太子的「首府」布爾茲將危在旦夕。羅亞爾河沿岸以外的都市,也將會遭受一舉擊潰的命運。果真如此,則法國必定淪人英人手中,皇太子也只有流亡蘇格蘭,別無選擇。 身為皇太子者,此時不得下孤注一擲,決一勝負。然而皇太子缺乏魄力,在宮廷內亦缺乏承擔此一重任的人物。長期的圍困使奧爾良糧食告罄,市民飢餓難耐。 貞德是一個平平常常的農家少女,整天牧羊,連最簡單的字母都不認識。但是,國家的危急和各地人民保衛祖國的消息使這個偏遠農村的小姑娘異常激動,她覺得自己有責任拯救多難的祖國。1429年初,貞德17歲時,英軍圍困了巴黎南面的奧爾良城。這是法國南北交通的戰略重鎮,一旦失守,南方就可能全部失陷。消息傳來,貞德感到這正是自己為祖國獻身的時刻。她一再請求父母和叔叔帶她去見當地的法軍隊長。叔叔為她的熱誠所感動,帶她到了軍官面前。 「你這個小姑娘,連怎樣戴頭盔都不知道,怎麼能上戰場呢?」軍官問她。「我有決心和勇氣,我能學會戰斗。」貞德以堅定的口氣回答。 「你一個人怎麼和英國軍隊作戰呢?」 「我有祖國和人民,還有國王。我要先解救奧爾良城,然後讓國王正式加冕。」 貞德的話使軍官大吃一驚。他派7名士兵陪她去見國王。國王查理七世被貞德堅不可摧的意志感動,同意讓她帶一支三四千人的軍隊去解救奧爾良城。 貞德的武器只有一把劍和一面旗幟。在戰斗中,她總是高舉旗幟,沖在隊伍的最前面。她和她的旗幟在哪裡出現,法國士兵就奮不顧身地跟上去。經過無數次戰斗,貞德和她的部隊來到了奧爾良城下。守城的法軍卻不肯開城迎接,他們不相信貞德這個女孩子能帶兵打敗英軍,有人甚至認為她是妖怪巫女。貞德也不申辯,她巡視一周,看到城的另一邊還有一座最堅固的英軍堡壘,便指揮法軍攻擊敵堡。她首先躍過深壕,架起梯子爬上城堡,但摔了下來。不一會兒,她高舉戰旗又沖了上去。守城的官兵親眼看到這一切,大為感動,立即開門出擊。被英軍圍困長達209天的奧爾良解圍了。捷報傳開,整個法國一片歡騰。 奧爾良城門各教堂鍾聲齊鳴,祝賀勝利。 貞德繼續攻佔東南的城堡,五月七日攻擊南門正面的特雷爾城堡。在此戰役中,貞德肩膀中矢,然而仍不退縮,一馬當先,攀登城牆,一日之內即攻下此一固若金湯的堡壘。 橫跨奧爾良及其以南,亦即皇太子一黨所擁地區的道路,經此一戰為之暢通。八日後,英軍棄城,向北轉進,於是少女貞德創下歷史上的奇跡。 此後,遂指定奧爾良城解圍之日(五月八日)為聖女貞德紀念日。在法國各教堂的一隅,都樹有聖女貞德的塑像,每逢祭日,聖像之前燈火通明。巴黎羅浮宮外側,亦有一座金色的貞德馬上英姿的巨像,周圍不時塞滿了來自全國各地奉獻的花圈,充分顯示法國人對一代英雄的景仰。 一九二〇年,天主教宣布將貞德列為聖女。奧爾良市自十五世紀以來,年年慶祝五月八日解放日。紀念日當天,在花車上安置聖女貞德塑像,遊行市區。此種慶祝活動甚至在大革命時期依然如期舉行。

❷ 貞德資料

聖女貞德(法語:Jeanne d'Arc或Jeanne la Pucelle,1412年1月6日—1431年5月30日)是法國的民族英雄、軍事家,天主教的聖徒。在英法百年戰爭(1337年-1453年)中她帶領法國軍隊對抗英軍的入侵,最後被捕並被處決。

貞德原本是一位法國農村少女,她聲稱在十六歲時的一日,在村後的大樹下遇見天使聖米迦勒、聖瑪嘉烈和聖凱瑟琳,從而得到「神的啟示」,要求她帶兵收復當時由英國人佔領的法國失地。後來她幾番轉折,得到兵權,於1429年解奧爾良之圍,並帶兵多次打敗英國的侵略者,更促成擁有王位承繼權的查理七世於同年7月16日得以加冕。然而聖女貞德於1430年在貢比涅一次小沖突中為勃艮第公國所俘,不久為英國人以重金購去,由英國當局控制下的宗教裁判所以異端和女巫罪判處她火刑,於1431年5月30日在法國魯昂當眾處死。她17歲時便成為了聞名法國的女英雄,但在3年後的20歲便遭處死。20年後英國人被徹底逐出法國時,貞德年老的母親說服教宗卡利克斯特三世重新審判貞德的案子,最終於1456年為她平反。之後並於1920年5月16日由教宗本篤十五世封聖。

貞德死後成為了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角色。從拿破崙到現在,法國的政治人物都曾以她的偉大形象進行宣傳。主要的作家和作曲家,包括莎士比亞、伏爾泰、席勒、威爾第、柴科夫斯基、吐溫、蕭伯納和布萊希特都創作了有關她的作品,而大量以她為題材的電影、戲劇、和音樂也一直持續發展直到今天。

背景
在聖女貞德嶄露頭角前的法國,是法國歷史上最陰暗的一段時期,長期的戰爭讓法國人民遭受了大量苦難。法國北邊的一大片領土被英國軍隊所佔據,而且這些地區很可能就要被以「第二王國」的名義永久成為英國領土了。當時的法國國王為查理六世,查理六世大約在貞德出生的那年發瘋了,導致他完全無法處理政事。國王的兩個親戚,勃艮第公爵無畏的約翰與奧爾良公爵路易,經常為了攝政的權力與王室成員的監護權而爭吵不休。而當伊莎貝拉王後(Isabeau of Bavaria)的婚外情緋聞傳出後兩派的斗爭急劇升高,各自開始綁架王室的成員,斗爭在1407年達到最高潮,無畏的約翰策劃刺殺了路易公爵。這兩人的支持者各自被稱為勃艮第派(約翰)與阿馬尼亞克派(路易)。

貞德嶄露頭角前的法國。兩小圓點分別代表了當時被英國人和勃艮第人所佔據的巴黎,和在它東北方的蘭斯。英國的國王亨利五世借著這場政爭的混亂入侵法國,在1415年的阿金庫爾戰役中獲得戲劇性的勝利,並接著佔領了法國北部的城鎮。[1]未來的法國國王,查理七世,在他4個年長的哥哥都去世後,於14歲時承擔起了王儲的頭銜。[2]他第一項重大的行動是於1419年和無畏的約翰締結和平協議,但這次談判卻變成一場大災難,查理事先保證會保護約翰的安全,但在談判中約翰卻被阿馬尼亞克派刺殺了。繼任勃艮第公爵的是菲利普三世於是改與英國結盟,大片的法國領土都被英國和勃艮第人佔領了。[3]

1420年,伊莎貝拉王後簽下了特魯瓦條約(Treaty of Troyes),條約中承認了由英國的亨利五世和他的繼承人來繼承法國王室,這等於剝奪了王儲查理的繼承權。條約還引起了關於王儲其實是王後與奧爾良公爵的私生子、而不是國王查理所親生的揣測。[4]亨利五世和查理六世於1422年在2個月內相繼去世,留下了一個嬰兒—亨利六世,在名義上成為了英法兩國共同的國王,由亨利五世的弟弟貝德福公爵(Bedford)攝政。

到了1429年,幾乎法國的整個北部,以及西南方的一部分,都在外國的控制下。英國佔領了巴黎,而勃艮第人則佔有蘭斯。蘭斯的重要性在於,它一直是法國國王進行加冕典禮和祝聖儀式的傳統地點,尤其是這時主張擁有王位的法國王室成員都還沒有進行過加冕。英國這時展開了對奧爾良的攻勢,奧爾良處在盧瓦爾河(Loire River)上,它成為了最後一個能阻擋英軍長驅直入剩餘法國領土的戰略要地。法蘭西民族的存亡面臨了空前危機,依據現代歷史學家的說法「整個王國的命運都系在奧爾良上了」[5]。但當時卻沒有多少人對奧爾良的未來感到樂觀。[6]

生涯
[編輯]
童年

貞德的出生地,現在成了博物館。村莊的教堂就在右邊幾棵樹的後面,當時貞德經常前去進行禱告。貞德出生於法國香檳-阿登大區和洛林大區邊界一個叫做棟雷米的農村,父親為雅克·達克(Jacques d'Arc),母親為伊莎貝拉·達克(Isabelle Romée)。[7]她的雙親擁有大約50英畝的土地,並經營一座農場,同時她的父親也擔任了村莊里不太重要的的官員職務,負責收集稅金並領導看守村莊的工作。[8]這個村莊屬於法國東北部仍然忠誠於法國王室的一小塊孤立地區之一,周遭都被勃艮第人的領土所包圍了。在貞德的童年中,村莊遭受了幾次襲擊,其中一次甚至使村莊起了大火。

貞德後來證實了她在1424年遇見第一次神跡。她據稱遇見了大天使聖米迦勒、聖凱瑟琳和聖瑪桂萊德(這三位傳說人物在當時都非常知名),告訴她要趕走英國人,並帶領王儲至蘭斯進行加冕典禮。[9]在她16歲時她請求她的親戚杜蘭德·拉蘇瓦(Durand Lassois)帶她前往附近的沃庫勒爾,她在那裡向當地的駐防部隊指揮官博垂科特(Robert de Baudricourt)說明來意,希望能帶她前往王儲的所在地—希農。博垂科特只是嘲笑了她一番,但這並沒有讓貞德就此打退堂鼓。[10]

貞德在第二年的一月再次前來,隨同的還有兩個支持她的士兵:Jean de Metz和Bertrand de Poulegny。[11]在他們的支持下她獲得第二次接見,在談話中她並說出了一些神奇的戰情預報,預言奧爾良附近的法軍將會戰敗(也就是鯡魚戰役〈Battle of the Herrings〉)。[12]

[編輯]
邁向傳奇

聖女貞德,出自1505年的手稿。她總是帶著她的軍旗進入戰場。目擊者也指出她攜帶的武器包括劍、長矛或斧頭。在前線傳來的消息證實了貞德的預言後,博垂科特終於同意護送她前往希農。她偽裝成男性,穿越了廣闊的敵方勃艮第領土[13],最後到達王儲查理在希農的城堡。在會面中她給了查理極為深刻的印象,查理接著指示在普瓦捷對貞德進行背景的調查和神學上的檢驗以證實她的道德。在這個時候,查理的岳母約蘭德(Yolande of Aragon)籌措了資金以發起一場解救奧爾良的遠征。貞德請求參與這次遠征,並穿上了騎士的裝備,由於她沒有自己的資金,她的盔甲、馬匹、劍、旗幟與隨從花費都是他人捐贈的。歷史學家Stephen W. Richey對於貞德為何能受到任用提出了這樣的解釋:

「在戰場一年接著一年的可恥失敗,法國政府在軍隊和人民的領導地位上已經士氣低落而名聲敗壞。當查理王儲同意由貞德來領導他的軍隊並准備戰爭時,他一定是已經試過幾乎所有正規、理性的策略選擇而卻皆告失敗。只有一個已經到達了存亡最後關頭、卻全然無計可施的政權,才會在絕望下去相信一個自稱受到上帝指示的農村文盲女孩,讓她指揮國家的軍隊。」[14]
貞德的軍隊在1429年4月29日到達戰場,但當時的法軍指揮官迪努瓦公爵(Jean de Dunois)和其他將領自行擬定了作戰計劃,在沒有告知貞德的情況下展開作戰。貞德察覺後對此大發雷霆,無視於其他經驗豐富的指揮官計劃先補給奧爾良的判斷,貞德主張直接攻擊英軍,她投入了每一場小規模戰斗中,身處戰斗的最前線,並隨身帶著她那明顯的旗幟。對於貞德在戰場上的實際領導能力一直是歷史上的爭論之一,目擊者聲稱她常常在戰場上做出相當明智的決策,但士兵和將領們往往將她所獲得的勝利視為是上帝的神秘力量所成就的。傳統的歷史學家如Edouard Perroy則推斷貞德在戰場上的領導作用主要是在士氣上的。[15]這些分析往往是根據後來貞德在審判上的證詞,貞德聲稱她更注重她的軍旗、而不是她的劍。最近學者在審判證詞的解讀上則較常指出,跟隨她的軍官們將她視為一個足智多謀的戰術家和成功的戰略家。Stephen W. Richey主張:「她持續領導著軍隊進行了一系列不可思議的勝利,扭轉了整場戰爭的局面。」[16]不管在哪種情況下,歷史學家都同意,法軍在她的領導下都能創造相當非凡的勝利。

❸ 貞德是哪國人

聖女貞德(童貞St.
Joan
of
Arc,
Jeanne
d'Arc)
公元1412年,聖女貞德生於法國香檳省的多雷米小村。

❹ 貞德資料

聖女貞德

[size=4]一四二九年五月的某一清晨,在奧爾良城外英軍建築的堡壘之前,出現了一支法國軍隊。身先土卒者系一位高舉聖旗的少女。大旗上畫著最後的審判和百合花。少女腰懸長約一公尺的寶劍,身穿銀白色的鎧甲,頭上無盔,長發隨風飄盪。

奧爾良城,位於巴黎西南110公里,系法國中部的城市,羅亞爾河流經南側,河寬約三百公尺。自古即為商業繁盛的城市。遠在羅馬凱撤時代,已有不少羅馬商人定居於此,與當地居民發生爭執,以今日的九萬人口來加以推測,十五世紀時人口約近二萬。

當時的法國,以羅亞爾河為界,其北側絕大部分領域不含不列塔尼,都在英國及其盟友布根第黨的控制之下。英方並且宣稱英王身兼法王。法國皇太子被迫離開巴黎,顛沛流離於奧爾良以南的布爾茲(Bourges)城和羅亞爾河畔的小城市。

英軍包圍奧爾良城,自一四二八年十月至一四二九年五月長達七個月之久。索爾斯巴利伯爵統率四千名弓箭手和一千名騎土等五千人馬(依據另一傳說只有四千)。奧爾良市民亦不分老弱婦孺,同心協力。英軍統帥索爾斯巴利伯爵,於開戰二周後即陣亡,然而英軍迅即派遣統帥,奧爾良市民雖驍勇善戰,亦無力扭轉大局‧

英軍在奧城外圍的十個據點,建築各型大小攻城的堡壘。尤其在正對羅亞爾河的南門上所興建的橋頭堡,稱為瞭望台,極其堅固。它長寬約各三十公尺的小規模建築物,既高且厚的石壁建築,四周並設有戰壕和城牆。

奧爾良的存亡,在戰略上有決定性的地位。此城一旦淪陷,皇太子的「首府」布爾茲將危在旦夕。羅亞爾河沿岸以外的都市,也將會遭受一舉擊潰的命運。果真如此,則法國必定淪人英人手中,皇太子也只有流亡蘇格蘭,別無選擇。

身為皇太子者,此時不得下孤注一擲,決一勝負。然而皇太子缺乏魄力,在宮廷內亦缺乏承擔此一重任的人物。長期的圍困使奧爾良糧食告罄,市民飢餓難耐。

正當此時,出現一位身穿銀白色鎧甲的少女。此女名叫貞娜‧達克(Jeanne d'Arc 簡譯貞德),說服怯懦的皇太子編組大軍,自身騎坐白馬,身先士卒。她激勵並指揮因戰敗而喪失鬥志的法軍,首先攻佔東側英軍的堡壘,初次獲勝。奧爾良城門各教堂鍾聲齊鳴,祝賀勝利。

貞德繼續攻佔東南的城堡,五月七日攻擊南門正面的特雷爾城堡。在此戰役中,貞德肩膀中矢,然而仍不退縮,一馬當先,攀登城牆,一日之內即攻下此一固若金湯的堡壘。

橫跨奧爾良及其以南,亦即皇太子一黨所擁地區的道路,經此一戰為之暢通。八日後,英軍棄城,向北轉進,於是少女貞德創下歷史上的奇嘖。

此後,遂指定奧爾良城解圍之日(五月八日)為聖女貞德紀念日。在法國各教堂的一隅,都樹有聖女貞德的塑像,每逢祭日,聖像之前燈火通明。巴黎羅浮宮外側,亦有一座金色的貞德馬上英姿的巨像,周圍不時塞滿了來自全國各地奉獻的花圈,充分顯示法國人對一代英雄的景仰。

一九二O年,天主教宣布將貞德列為聖女。奧爾良市自十五世紀以來,年年慶祝五月八日解放日。紀念日當天,在花車上安置聖文貞德塑像,遊行市區。此種慶祝活動甚至在大革命時期依然如期舉行。

巧妙指揮法軍的聖女

聖女用兵如神,確實是史上罕見的少女。聖女誕生於法蘭西東境的小村都雷米(Domremy)。該村位於巴黎東方二百八十公里,已易名為「少女都雷米村」。當地保存了貞德的故居,據傳系貞德聞知神諭的地點,目前在此建有宏偉的教堂。

馬士(Meuse)河溪谷一帶,以風光明媚著稱於世。清澈的溪流上,兩岸翠柳白楊,草木扶疏,羊群低首默默咀嚼,附近盛產葡萄。

貞德乃農民之女,目不識丁。其後雖利用作戰閑暇習字,也僅能署名而巳,毫無閱讀能力。此一農家女,聞悉神諭後,立即前往附近城市佛庫勒(Vauconlears),對守將展開游說工作。雖屢遭拒絕,從不氣餒,守將終於派遣二名騎土及二名侍從,此外又請皇太子加派使者二名護送,一行共七人遠赴夕嫩(Chinon)謁見皇太子。

貞德謁見皇太子,私下相告一個秘密。此一秘密真相如何第三者無法得知,但是皇太子卻因此對貞德十分信任,並向其他貴族宣稱深信貞德所言。貞德獲知唯有神才能知曉的秘密,因此不得不相信她是神的使者。

貞德受命後遂前往普瓦泰,接受當時由一流學者組成的宗教調查團的盤問。此次盤問的記錄雖未保存,但是據傳,專家們對貞德極其簡明扼要的回答,十分滿意。

關於貞德的敏捷答辯,並非完全出自皇太子派御用學者的作偽欺瞞世人。稍後貞德為英軍所俘,被誣指為異端,遭受宗教裁判。此次法庭審訊紀錄遺傳至今,但是,她的對話微妙微肖的程度,甚至會令人懷疑一個未曾受過教育的農村少女居然如此有智慧。

一位擔任查問聖凱薩琳(St. CCtherine)和聖瑪格麗特(St.Marguerite)二位天使曾顯靈於貞德面前一事的法官,問她說:「聖凱薩琳和聖瑪格麗特是否憎惡英人,此事閣下是否知悉?」

倘若貞德回答神憎惡英人,效判官將以天使不可能憎恨信仰基督敦的英國人來加以駁斥,足見此一質問居心險惡。對此問題,貞德作以下回答:「此二位聖女愛神之所愛,惡神之所惡。」「神對英人是愛是惡,或者對英人的靈魂作何安排,本人一概不知。本人僅知將英人逐出法蘭西,只要法蘭西不亡,神就會以戰勝英軍為禮品贈予法蘭西。」

「神是否憎惡法人,我亦全然不知。然而我深信法人一旦有罪,必然會接受懲罰,此乃神的意旨。」

貞德解奧爾良之圍以後,襲擊帕提英軍,給予致命的打擊。英軍准備以他們所擅長的弓箭陣迎擊法軍的先鋒,並且為防止騎兵隊攻入,遂在陣前布署木樁,弓箭部隊列陣以待。貞德觀察敵情,決定暫不發動攻擊,靜待觀變。由於法軍兵力處於優勢,將領遂建議出擊英軍,貞德嚴加拒絕。因為是時貞德認為激勵軍心士氣,才是當務之急。

黎明時分,英軍開始撤退,法國騎兵乘機進擊。英國和布根第聯軍共有二千名陣亡,一千名破俘,英軍一蹶不振,短期內無法重整旗鼓。

一般而言,她的策略十分妥當,每戰皆捷。有一天貞德對來訪的都雷米村民說:「本人無所畏懼,唯恐內部遽變。」

貞德是一位毫無軍事常識的少女。她勉勵法軍英勇作戰,終於擊潰常勝的英軍。英國王室統治法國的妄想既已粉碎,皇太子於是在理姆斯教堂接受加冕,此即查理七世。

以一位少女的力量,居然能改變歷史,可以說是史無前例。

天真爛漫的聖女貞德

根據記載僅知貞德黑眼,發色濃暗。此外,由古畫和雕刻所見,可以想像她是位圓瞼少女。貞德身穿重達二十五公斤的鎧甲,還能馳騁沙場,身體即應十分魁偉。

貞德在戰場以外的場所卻是位天真無邪的少女。關於此點,曾與貞德接觸過的人在觀點上十分一致。「我常在浴室內邂逅貞德,據我所知,她確是處女,而且極其天真。這種是在戰場以外的場合。然而她一旦手執長槍「馳騁沙場,其英姿無與倫比。」(拉圖爾德夫人的證言)

天真爛漫的處女貞德,在戰場上和兵士朝夕相處,毫無隔閡。在此自稱為「神之使者」的少女面前,男子心中毫無邪念。

聖女貞德的信條直截了當。「對法蘭西此神聖國家挑戰,也就是向耶穌挑戰……。」

火刑台上高呼「耶穌』的聖女貞德

一四二九年七月,皇太子查理於理姆斯教堂加冕為法王。貞德跪在法王面前,喜極而泣,申致賀意。法王在當年歲暮,任命貞德及其二位兄長為貴族。賜予王室的百合紋章為其族徽。

翌年,貞德於康白尼(Compiegne) 一役中,為布根第黨所俘,以一萬法郎的代價轉賣給英軍。英軍即對貞德進行宗教裁判,以異端之罪名,在盧昂(Rouen)的廣場處以火刑。

法國北部諾曼第地方的盧昂城,即是火刑的地點,如今依然矗立著貞德塑像。十九歲少女,被指控為異端、偶像崇拜、喚起惡魔,以及其他罪名而定罪,慘遭逐出教會。接受火刑的命運。

貞德在炎烈焰中,依然頻呼「耶穌、耶穌」,執行士兵頗為所勤,因此英軍指揮官下令暫時遠離火刑台。此一行動是為挽回動搖的士氣,藉此證實聖女貞德屍體確實化為烏有,並未為天使拯救升天。英軍將已焚毀的衣物、赤裸的聖女屍體公開在眾人面前,然後再度點火焚燒。

依據傳說,貞德的心臟雖然數次潑油火化,然而始終無法焚毀,傳為奇聞。[/size]

閱讀全文

與聖女貞德發生在法國的哪個時代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1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3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2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4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8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6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9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