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為什麼法國要分成第一、二、三、四、五共和國他們有什麼不同
國家為了能夠變的更加強大,它就需要進行相對的變更,相對的進化,這就好比一個機器,為了能夠變得更加的精良,為了能夠變的更加的好用和耐用,就需要不停的更新,不停的變換當中的零件設計和材料。歐洲國家體制的變化,是從古老的封建社會進化到較為先進的資本主義,這種進化所依靠的便是一個國家內民眾的思想進化、開化程度;因為盧梭等一系列思想家的努力下,使得法國的人民們有了可以革命、可以革新的“思想”和“思維”。
之所以法國人和世界要將法國做出一、二、三、四和五的劃分,為的就是讓人們明白,每個時代的共和國是具有不同意義的,是經歷了很多的挫折的,是來之不易的。
雖然之前的幾個共和國失敗了,但是失敗了的一、二、三和四卻是珍貴的經驗,這么劃分也有著紀念的味道。
Ⅱ 法國共和政體對於法國的意義與作用
法蘭西王國(843年—1791年)〔君主專制(大革命前)〕
君主立憲制(1791年—1792.8)〕→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年9月—1804年)→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年—1815年)→
波旁王朝復辟(1815年—1830年)→
七月王朝(1830年—1848年)→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年—1852年)→
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1870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年—1940年)→
維希政權(1940年—1945年)→
臨時政府(1945年—1946年)→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46年—1958年)→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1958年—現在)。
評論 | 1 1
2013-09-13 14:11熱心網友 最快回答
法蘭西共和國多次建立又多次被推翻,現在的法國全名是法蘭西第五共和國,你可以想像前面有多少共和國了。舊王朝的復辟,包括拿破崙的稱帝,都是共和國建立後發生的,所以促進了工業資本主義的發展
評論 | 1 0
舉報| 2013-09-13 14:19熱心網友
(一) 、民主共和制的形成和主要權力機關 1、民主共和制 (1) 、形成——是各階級力量不斷角逐、彼此斗爭的產物 法國是典型的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制國家。今日法國政體的形成始於 1789 年法國大革命,歷 經二百多年的演變,是各階級力量不斷角逐、彼此斗爭的產物。 相關鏈接: 1789 年,法國爆發了震撼歐洲的資產階級大革命。列寧說:「這次革命給本階級,給它所服 務的那個階級,給資產階級做了很多事情,以至整個 19 世紀,即給予全人類以文明和文化 的世紀,都是在法國革命的標志下度過的。」這次革命比較徹底地摧毀了封建專制制度。 (2) 、發展歷程: 法國資產階級政權建立後,其具體政權組織形式,先後採用過共和制、帝制、君主立憲制、 議會共和制、總統制和半總統制等。依據法國現行的《第五共和國憲法》 ,法國是民主共和 制國家。人們根據它的政體特徵,又把「半總統半議會制」國家。 2、主要權力機關——總統、政府、議會 (1) 、總統及其主要職權: ①地位、產生方式及任期: 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的統帥,任期五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法國不設副總統,一 旦總統不能履行職務,由參議院議長代理總統。 ②主要職權: 法國總統的主要職權: ◇任命總理,並根據總理提名,任命其他政府成員; ◇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 ◇有權解散議會; ◇擁有外交權(與總理分享,但總統權力更大); ◇可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公民投票表決。 (2) 、政府首腦(總理)及其主要職權: ①地位、產生方式: 總理是政府首腦,由總統任命。 ②總理的主要職權: 總理的主要職權: ◇領導政府活動,負責制定和執行國家政策; ◇向總統建議任免政府各部部長和國務秘書; ◇除憲法規定的例外情況,副署總統的文件、法令和命令; ◇對國家防務負有責任; ◇可代替總統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 (3) 、議會的構成及各自的職權——議會由國民議會和參議院兩院組成。 ①國民議會 A、國民議會成員的任期和產生方式: 國民議會由 577 名議員組成,議員任期五年,由選民直接選舉產生。 B、國民議會的主要職權: a、立法權。 議會的立法權集中在公民權利與義務、婚姻與繼承、稅收與貨幣制度、公共機構的設立等領 域。 b、財政權 議會有權對政府的財政法案和經濟計劃大綱進行審議、 辯論和表決。 法國國民議會召開會議 c、監督權 議會的監督權包括對政府的法律監督和活動監督。 其中, 彈劾是國民議會對政府監督最嚴厲 的手段。 ②參議院成員 A、參議院成員的產生方式: 參議院共 321 個議席,由國民議會議員、省議會議員、市議會議員組成的選舉團選舉產 生。參議院保證共和國各地方單位的代表性,居住在國外的法國人在參議院中應有代表。 B、參議院的主要職權: 在行使立法權方面,參議院和國民議會有同等的權力。 專家點評: 從原則上說,法國兩院在立法權方面有同等權力,但在實際立法過程中,國民議會的地位要 優於參議院。兩院議員均有權提出法案,但財政法案必須首先提交國民議會。如果兩院對議 案發生分歧, 經協調仍達不成一致時, 政府可以要求國民議會作出最後裁決。 在監督權方面, 國民議會擁有主要權力。國民議會可以使用彈劾手段對政府進行監督。 (二) 、法國政體的運行 1、歷史上的議會制: 法國歷史上曾經實行過議會制。第四共和國時期(1946~1958),法國議會的權力達到巔 峰。議會擁有選舉總統、決定政府組成、任免總理和批准政府施政綱領等權力。當時,法國 是典型的議會制國家。 相關鏈接: 實行議會制的法國第四共和國遇到的最大問題是政局不穩。 由於法國政黨林立(最多時達 200 個),各黨派在議會翻雲覆雨,導致政局持續震盪。1947~1956 年,平均不到十個月就更換 一屆內閣,其中有兩屆政府僅存在兩天。 2、權力中心的轉移及其原因: 為了克服議會濫用權力的弊端,第五共和國(1958 至今)制憲者有意識地調整了總統、議 會和政府之間的權力分配,權力中心從議會轉移到總統。 3、總統及其主要職權: 總統利用憲法賦予的權力,在法國政治舞台上發揮主要作用。 (2) 、職權: 總統通過任免總理和組織政府、主持內閣會議,直接領導國家行政權力的實施,尤其在國防 和外交領域發揮著決定性作用。在國家遇到重大問題時,總統可以通過解散國民議會、舉行 公民投票、宣布緊急狀態等,控制國家局勢,決定國家命運。 專家點評: 從法國外交政策出台的過程中, 人們可以看出總統在外交決策方面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制定 重大外交政策時,外交部首先提出方案,然後總統召開專項咨詢會議,聽取外長、總統外交 顧問等人對方案的意見。如果認為方案可行,總統召集內閣會議討論通過後,由外交部具體 執行。 4、總理與總統的關系: (1) 、權力交叉——都有行政權 (2) 、地位不同——總統掌握大政方針,總理負責具體行政;總統佔主導地位,總理聽命於 總統 (3) 、施政重點不同——總統的施政重點是國防外交,總理的施政重點在內政經濟。 總理領導政府具體行使國家行政權力。 由於總統和總理都有行政權, 人們把法國行政領導體 制稱為「行政雙頭制」。一般來說,總統和總理有基本分工:總統掌握大政方針,總理負責具 體行政;總統佔主導地位,總理聽命於總統;總統的施政重點是國防外交,總理的施政重點 在內政經濟。 相關鏈接: 不同的執政環境,對法國總統和總理行使行政領導權的影響大不一樣。如果總統、總理 同出一個黨派, 總統對總理和政府的支配權要大得多, 也廣泛得多, 體現出強勢總統的特點。 如果總統與總理不是一個黨派,出現「左右共治」局面,總統權力就要受到很大的限制,這時 總統會更多地關注憲法賦予其特權的外交和國防領域,總理則主要處理內政事務。 5、議會及其主要職權: (1) 、擁有立法權和監督權 (2) 、對政府監督的表現 議會擁有立法權和監督權, 在國家政治體制運行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議會對政府的監督和制 約表現在多方面:政府施政綱領及各項改革方案、立法修正案和提案,必須經過兩院議會通 過才能生效;年度財政預算須經議會通過;議會可以通過「政府對議會負責」的規定製約政府 行動,可以通過質詢、投不信任票甚至彈劾等方式,追究政府的政治責任。 (三) 、法國政體的特點: 1、半總統半議會制 (1) 、總統——地位高,權力大 (2) 、議會監督政府,削弱總統權力 (3) 、議會對總統有直接和間接的監督權 (4) 、總統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總理副署 在法國政體中,總統處於很高的地位,權力很大,但不能說法國是「總統制國家」,因為總統 權力受到一些結構性因素的限制。其一,盡管總統任命總理並主持內閣會議,但憲法規定政 府應對議會負責, 議會可以通過多種方式限制政府的行為或追究政府的政治責任, 從而使總 統權力大打折扣。其二,議會對總統有直接和間接的監督權。其三,總統的重要文件、命令 要由總理副署。這些限制使總統的實際權力受到很大制約,因此人們把法國稱為「半總統半 議會制」國家。 補充:「副署」即是正式命令或文件在正職人員簽署之後連同簽署。 2、「左右共治」 現象及其原因 「左右共治」,是法國政體結構導致的一種特有現象。法國第五共和國期間,一共經歷過三次 「左右共治」。「左右共治」對總統和總理都是一種挑戰,處理不好,就會引發危機。 專家點評: 法國「左右共治」現象出現的原因是總統和總理權力來源不同。總統由選民直接選出,議會無 法制約選民。總理雖由總統直接任命,但總理要對議會負責。因此總統任命總理時,必須接 受議會多數黨推舉的總理候選人, 否則總理領導的政府就無法正常運行。 議會多數黨不一定 與總統是同一黨派,因而會出現總統與總理不是一個黨派的「左右共治」局面。 3、多黨制 多黨制也是法國政體的一個特點。法國目前有四十多個政黨。這種多黨制的主要表現是:始 終未能形成兩個左右政治局勢的大黨; 黨外有黨, 黨內有派, 黨派林立; 隨著中間階層壯大, 左右翼政黨都出現向中間靠攏的趨勢。法國人民運動聯盟召開會議 小結:本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有: 4 個特點:即法國政體的 4 個特點 (1) 、半總統半議會制 ①、總統——地位高,權力大 ②、議會監督政府,削弱總統權力 ③、議會對總統有直接和間接的監督權 ④、總統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總理副署 (2) 、「左右共治」 現象及其原因 (3) 、多黨制 3 主要權力機關:即總統、政府、議會 2 對主要關系:即總統與總理的關系、議會與政府的關系 (1) 、即總統與總理的關系 ①、權力交叉——都有行政權 ②、地位不同——總統掌握大政方針,總理負責具體行政;總統佔主導地位,總理聽命於總統 ③、施政重點不同——總統的施政重點是國防外交,總理的施政重點在內政經濟。 ④、總統的重要文件、命令要由總理副署 (2) 、議會與政府的關系:議會對政府監督 1 個權力中心:即
Ⅲ 簡述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建立
資本主義的發展過程中法國產生了法蘭西第一和第二共和國。 1792年法蘭西第一共和國成立的背景;在大革命中法國已得到初步改造;1792年4月外國武裝干涉開始;路易十六反革命面目暴露;1792年8月起義,國民公會開幕,建立共和國。1848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的背景:七月王朝只維護金融資產階級利益,在工業革命中壯大起來的工業資產階級非常不滿,發起「宴會」運動;二月革命爆發,建立共和國。演變趨勢:資本主義制度取代了封建制度;在資本主義制度下進行工業革命;由手工工場階段向工業資本主義階段轉變。
Ⅳ 什麼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第二共和國,第三共和國
1789年法國爆發大革命,廢除君主制,並於1792年9月22日建立第一共和國。1799年11月9日(霧月18日),拿破崙·波拿巴奪取政權,1804年稱帝,建立第一帝國。1848年2月爆發革命,建立第二共和國。1851年路易·波拿巴總統發動政變,翌年12月建立第二帝國。1870年在普法戰爭中戰敗後,於1871年9月成立第三共和國直到1940年6月法國貝當政府投降德國,至此第三共和國覆滅。
Ⅳ 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後的舉措有哪些有什麼意義
1799年11月9日,(霧月十八日)拿破崙發動政變,推翻督政府,建立三人執政。
1800年6月14日,拿破崙在馬倫哥大敗奧地利軍,迫使第二次反法同盟解體。拿破崙利用歐洲大陸短暫的和平,勵精圖治,發展國力,一時間法蘭西共和國出現了繁榮昌盛的局面。
1802年8月4日,法蘭西共和國頒布《共和十年憲法》,拿破崙為法蘭西共和國終身執政。
1804年3月21日,拿破崙正式頒布《法蘭西共和國民法典》。
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蘭西共和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帝國皇帝。
1804年12月2日,拿破崙在巴黎聖母院舉行加冕典禮,稱拿破崙一世。
1805年8月9日,奧、英、俄結成第三次反法同盟,拿破崙率軍東進應戰,取得了烏爾姆、奧斯特里茨等大戰的勝利,俄皇、奧帝狼狽而逃。拿破崙乘勝在南德、中德、西德各諸侯國組成「萊茵同盟」,把它置於自己的保護之下。1806年秋,英、俄、普等國組成第四次反法同盟。10月1日,普魯士率先對法宣戰。14日一天當中,法軍同時在耶拿和奧爾斯塔特打了兩個漂亮仗,普軍幾乎全軍覆沒。10月27日,法軍進占柏林,海涅曾誇張的說:「拿破崙一口氣,吹去了普魯士。」接著,法國東擊俄軍。
1807年6月14日,拿破崙在弗里德蘭大敗俄軍,俄皇被迫求和。為了窒息英倫三島,嚴格實行「大陸封鎖」政策,1807年10月,拿破崙發動了征服伊比利亞半島戰爭。法軍入侵激起島上人民的強烈反抗,法軍很快陷進了民眾戰爭的泥潭難以自拔。拿破崙不得不吞下自己種下的苦果。
1809年初,因對付普、奧等國的第五次反法同盟,拿破崙不等西班牙戰事結束,就匆匆率兵一部回國,東征奧地利。拿破崙憑著他那鋼鐵般的意志,轉敗為勝,迫使奧地利再一次割地求和。
1810年4月,拿破崙與奧地利長公主瑪麗·路易絲結婚,拿破崙是第一個在任內有結婚事件的法國總統。拿破崙帝國達到極盛時期。
1812年6月21日,50萬法軍兵分三路進入俄羅斯。軍事准備的欠缺、俄國寒冷的天氣和俄軍堅壁清野的戰術使得法軍幾乎全軍覆沒。
1812年12月18日,拿破崙返回巴黎。對俄戰爭以失敗告終。
1813年,歐洲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拿破崙率軍與聯軍作戰並取得了一系列的勝利,但經歷連年戰爭的法蘭西帝國終於抵不上整個武裝起來的歐洲,最終在萊比錫戰役中戰敗。
1814年,聯軍向法蘭西帝國本土進軍。3月31日,法蘭西帝國元帥馬爾蒙拱手將巴黎讓給聯軍。
1814年4月6日,拿破崙被迫簽署退位書。
1814年5月4日,拿破崙被放逐到義大利的厄爾巴島。波旁王朝復辟。
1815年2月16日,拿破崙離開厄爾巴島,避開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即英國)艦隊的監視,乘船向法國本土進發。
1815年3月20日,拿破崙重返巴黎,建立「百日王朝」。
1815年3月25日,英、俄、普、奧等國組成第七次反法同盟。
1815年6月,法軍在滑鐵盧戰役中覆沒,拿破崙第二次退位。10月,被流放至聖赫勒拿島。
1821年5月5日,拿破崙在聖赫勒拿島上病逝,終年52歲。四天以後,島上的人為這位征服者舉行了葬禮。在禮炮的轟鳴中,棺木徐徐下葬在聖赫勒拿島上的托貝特山泉旁。在這幽靜的峽谷深處,幾棵垂柳掩映著一條流水,秋海棠、海芋和美人蕉競相開放。拿破崙,這位一度叱吒風雲、有功也有過的蓋世英雄,便長眠在這些綠葉鮮花之下。
1840年12月15日,法國七月王朝儒安維爾親王率軍艦前去聖赫勒拿島,將拿破崙的遺體接回祖國。90萬巴黎市民冒著嚴寒,滿懷深情地參加了隆重的葬禮。拿破崙的遺體由儀仗隊護送,經過凱旋門,安葬在巴黎老殘軍人退休院(即榮譽軍人院)的園頂大堂。15年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維多利亞女王攜王子,即後來的愛德華七世,親自來到這里,女王讓王子在「偉大的拿破崙墓前跪下。」
總之,評價拿破崙應當把他放在法國大革命的歷史中,綜合地考察他的全部活動。這樣,我們就會看到,拿破崙作為新興資產階級的軍事家、政治家,他鎮壓了叛亂,粉碎了歐洲「反法聯盟」的多次武裝干涉,打亂了歐洲的封建秩序,促進了歐洲各國人民的覺醒,穩定了法國大革命的社會成果,這是他活動的主要方面,是他的主要功績。當然,一個偉大的歷史人物不可能是完人,都有他的缺點,錯誤或罪行。作為資產階級的軍事家、政治家的拿破崙更是如此。恩格斯曾經指出過:「拿破崙最大的錯誤在於:他娶奧國皇帝的女兒為妻,和舊的反革命王朝結成同盟」。同時指出拿破崙的主要錯誤在於「拜倒在正統主義原則之前」。
Ⅵ 歷史上的法國為什麼會出現法蘭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這樣的叫法
最近很多人在說這個法國歷史上的一些問題,最近很多人估計也都發現了,那就是法國當時不僅僅只有一種叫法,而是有很多個,什麼法蘭西第一帝國、法蘭西第二帝國、法蘭西第三帝國、法蘭西第四帝國、法蘭西第五帝國等等一些叫法了,那麼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一個叫法呢?下面我們一起來簡單的分析看看吧,感興趣的別錯過了。
法蘭西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共和國這樣的區別,恰恰體現了法國現代政治的變遷,某種意義上,法國憲政史上這幾個共和國,可以說與政治制度有關,也與法國國內政治的發展演變有關。
5、法蘭西第五共和國(French Fifth Republic,1954-今)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國旗、紋章(非官方)、在歐盟中的法國(深綠為法國、淺綠為歐盟其他國家和地區))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是根據戴高樂主持制定的1958年10月4日全民公決通過的第五共和國憲法建立的半總統制共和制政體,這一政體從建立一直運作到今天。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憲法是法國歷史上第16部憲法,曾經過多次修改。根據這一憲法,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武裝部隊總司令,任期5年,由選民直選產生。總統的權力包括:(1)任免總理,並批准總理提名的部長;(2)主持內閣會議、最高國防會議和國防委員會;(3)解散議會,但一年內不得解散兩次;(4)不經議會將某些重要法案直接提交全民公決;(5)在非常時期總統有「根據形勢需要採取必要措施」的全權。當總統不能履行職務或空缺時,由參議院議長暫行總統職權。而議會實行兩院制,由通過兩輪多數決的直接選舉產生的任期5年的議員組成的國民議會,與由國民議會和地方各級議會組成的選舉團間接選舉產生的任期6年的議員組成的參議院共同組成,擁有立法權、監督政府、通過預算和宣戰權等權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