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英國為什麼能阻止法國

英國為什麼能阻止法國

發布時間:2023-06-28 03:49:09

1. 一戰後英國為何接受德國崛起而壓製法國稱霸

至今英國人心中最大的創傷是一戰而非二戰。然而一戰結束後,英國對戰場上敵人德國的態度遠比對盟友法國寬厚。英國歷史學家羅伯特·博伊斯在他的新書中宣稱,一戰里損失慘重的英國能在情感上能迅速地接受德國重新崛起,而壓製法國稱霸,更多原因是出於歐洲不同人種之間的復雜爭斗。歐洲佔主導地位的為三大人種:以法國為代表的拉丁人種,以俄羅斯為代表的斯拉夫人種,以及以英德為代表的盎格魯-撒克遜人種。羅伯特·博伊斯在新書中提到,英國和德國屬於同一種族,大部分英國人認為一戰是一場錯誤的戰爭,他們之所以與德國作戰,是因為當時的德皇威廉二世執行軍國主義擴張政策,脫離了盎格魯-撒克遜的民主政治路線。一戰結束後,德國成立民主政府,在英國人看來,戰爭使德國重新回到了盎格魯-撒克遜的大家族。因此在賠款問題上,英國傾向於袒護德國。賠款是一戰之後最復雜、影響最深遠的問題。巴黎和會上各國就賠款的問題明爭暗鬥,其中英法唱主角侍頃中。當時英國首相勞合·喬治在一戰後的議會選舉中,公開表示要求德國賠償戰爭的全部損失。勞合·喬治的同僚更是宣稱:「如果自由黨能夠再次當政,那麼德國將要賠償我們為戰爭付出的每一便士。我們要像擠壓檸檬一樣,擠出德國的最後一滴財富。我擔心的不是我們的政府能否對德國執行強硬的政策,而是德國是否有足夠的財富來賠償我們的損失。」1919年初,英國提出德國應支付總共250億英鎊的賠款要求。然而這種誇張的賠款要求只是英國的策略。在法國提出對德國的領土要求和賠款要求後,勞合·喬治很快改變態度,指責法國對德國的不合理要求將會使德國投向布爾什維克主義。接下來的幾年中,勞合·喬治在公開場合多次宣稱,一戰是法國為1870年德法戰爭復仇所挑起的。他和大部分英國人認為,英國是被迫加入一戰的。法國是英國的協約國夥伴,英國需要給予法國一定的支持。但英國人同時也認為,法國是他們天然的敵人,是一個同英國完全不同的種族。另一方面,德國雖然因為「德皇威廉的愚蠢」和他在擴張上的野心犯了錯,卻是英國天然的兄弟。一戰中英國有100萬人犧牲,英國的精英階層認為是法國將英國拖入了戰爭,他們認為是法國的拉丁人,為實現法國復仇的願望,收復法國在1870年德法戰爭中失去的領土,稱霸歐洲大陸,挑起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並且「用拉丁人的自私、狡猾和不道德的品質」,將英國拖入了同自己兄弟的戰爭之中,為法國的國家利益服務。法國在乎哪一戰後希望肢解德國,使德國失去任何復興的機會,但英國反對任何肢解德國的做法,甚至反對任何嚴厲懲罰德國的措施。英國人在一戰後不願意相信英國和德國之間還會進行任何戰爭,因此英國反對法國在歐洲大陸的激進行為。在英國人看來,德國有最具活力的種族,而拉丁人和斯拉夫人則是麻煩的製造者。羅伯特·博伊斯認為,法國在賠款問老山題上的激進行為同樣可以用人種進行解釋,尤其是對魯爾區的軍事佔領,可以說是人種沖突的體現。德國在1922年沒有按時提交賠款,美國和英國對此採取了寬容的態度,法國在尋求英國和美國支持失敗之後,得出了「盎格魯人無法滿足法國在大陸的利益要求」的結論。法國採取激進的軍事佔領德國魯爾區的決定。魯爾危機發生以後,英美兩國都傾向於偏袒德國,法國在高昂的佔領成本的壓力下和外交孤立的形勢中,撤出了魯爾區,喪失了一戰之後暫時取得的歐洲大陸的主導權。羅伯特·博伊斯的結論是,歐洲三大人種中,不同的種族代表著不同的文化和政治理念。文化上的同源性,使得英國在指責德國的同時,更注重抑製法國在歐洲大陸稱霸。傳統觀點認為,這是英國「大陸均衡」政策的實施。但羅伯特·博伊斯認為,從德法兩國的實力對比和國內資源來看,法國有天然的競爭劣勢,法國缺乏工業發展必需的能源,工業基礎在戰爭中被摧毀,國庫空虛只能依靠外國資本,因此法國不具備稱霸歐洲的實力。反觀德國,作為西歐國土面積最大的國家,具備在歐洲取得優勢地位的資源。因而僅用「大陸均衡」政策,無法解釋為何英國在一戰後,尤其是魯爾危機之後,執行偏向德國的政策。(杜河禾)

2. 英國為什麼阻止法國大革命

對法國大革命的干涉大概是因為法國革命者推翻了法國王室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政府,這在當時的歐洲是難以想像的,所以英國和歐洲大陸的各個王室群起干涉法國革命。後來對拿破崙法國的干涉是為了維持歐洲大陸的均勢,因為英國一直以來的對外政策都離岸觀望,但是不能讓歐洲大陸出現一個勢壓各國的強大國家。所以它會和普魯士結盟打法國(拿破崙戰爭),和法國結盟打俄國(克里木戰爭),和法俄結盟打德國(一戰)。

3. 英法本身能合並成一個超級強國,為何英國拒絕了法國合並的要求呢

英國和法國在歷史上本身就同屬一個國家,那就是羅馬帝國,後來羅馬帝國分成了43個國家,其中就包括了英國,法國,德國,義大利等等。自從這些國家獨立之後就再也沒有走到一起。歐洲如此多的國家,如果擰成一股力量,那麼其戰鬥力將是非常可觀的,畢竟都是老牌工業強國,如果把資源整合到一起是比較會嫌棄一番巨大的風浪。可是直到現在為止,我們看到歐洲眾多國家還是一盤散沙,英國甚至要脫離歐盟組織。



最終英國和法國並沒有結合在一起,到現在為止兩個國家都沒有發展強大起來,可以說逐漸的淪為了二流國家,甚至是三流國家。不知道他們有沒有後悔,當年沒有結合成一個強大的英法共和國。

4. 為什麼說英國與法國是宿敵

英國與法國在中世紀到19世紀初,一直都是宿敵。他們打過的戰爭大大小小幾十個,我就說說我知道的幾場大戰爭。
第一次;英法百年戰爭,1337—1453年。起因是因為法國國王查理四世死後無嗣,而英王愛德華三世要以近親的身份繼承王位,結果腓力六世繼承王位,英王繼而向法國宣戰,而此時英國早已經擁有法國半壁江山了。這場戰爭出現了最先進的武器:大弓。英軍用這種武器大量射殺法國騎士。當時論人口來說,英國遠遠少於法國。但一直到出現聖女貞德解救法國之前,在100年間的戰爭中,英國可以說是百戰百勝。
第二次:奧地利王位繼承戰是歐洲兩大聯盟為爭奪奧屬領地,因奧地利王位繼承權問題而引起的,它於1740—1748年以中歐為主要戰場展開。奧皇查理六世於1740年10月20日死後無嗣,其長信唯纖女瑪利亞·特蕾西亞承襲父位。查理六世死後,普魯士、法國、巴伐利亞、薩克森、西班牙、皮埃蒙特、撒丁、那不勒斯王國拒絕承認瑪利亞·特蕾西亞的繼承權,而奧地利、英國、捷克、匈牙利、荷蘭、西里西亞、俄國從其各自的既得利益出發,則全力支持瑪利亞·特蕾西亞的繼承權。由此而爆發了長達8年之久的由兩次西里西亞戰爭所構成的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其中英法在比利時、殖民地和大海上進行戰爭。

第三次歐洲七年戰爭(英法七年戰爭),又有第一次世界大戰之稱,1756~1763年。這是一場殖民爭霸戰爭。英國自始自終就是法國的宿敵,而法國也是英國宿敵,英國一直都在大陸尋找盟友一起對付法國。英國的盟友在1700年前後都是奧地利,而普魯士要在中歐的崛起,最大的敵人就是奧地利。戰爭不可避免。當奧地利人正忙於和普魯士戰斗時,他們對法國的關注自然沒那麼強了,而英國看他們的盟友真在忙別的事情是,英國人決定從新找一個盟友。他們找到了同樣對法國有矛盾的普魯士王國。於是歐洲變成了一個火葯桶,而普魯士新的國王將成為那個火星。而奧地利和法國拋棄前嫌,要做好基友。腓特烈二世即位沒幾個月,就向奧地利宣戰,進攻西里西亞地區。隨後法王路易十五向普魯士宣戰,英國向法國宣戰,俄國早已垂涎歐洲大陸,與法奧結盟宣戰普魯士。這是主要戰爭國還有不少小國,其中就有漢若威王國是幫英普的,其他還有好多就不說了。
這是歐洲局勢,在美洲:法國與英國上演了殖民戰爭,法國失去了加拿大和俄亥俄地區。在亞洲即印度次大陸:英國在海上以少勝多並在陸上突擊法軍據點,法國在印度元氣大傷,法軍被迫轉為守勢,與孟加拉將軍結盟。在決戰時,英國買通了孟加拉將軍,英軍將領羅伯特 克萊武率領英軍進攻法軍陣地,孟加拉將軍拒不出戰,直到英軍攻下法軍陣地,擊敗法軍。七年戰爭結束後法國僅在印度保留幾個港口。
第四次,美國獨立戰爭1775—1783年。1775年4月,馬薩諸塞總督兼駐軍總司令托馬斯·蓋奇得到一個消息:在距滑仿波士頓不遠的康科德鎮上,有「通訊委員會」的一個秘密軍火倉庫。蓋奇立即命令少校佛朗西斯·史密斯和約翰·皮特凱恩率800名英軍前往摧毀,以挫傷民兵士氣。部隊連夜出發了,4月19日凌晨,他們來到了離康科德6英里的小村莊--萊剋星頓。在途中英軍遇到了幾十名民兵,英國軍官勸他們不要和自己的祖國戰斗不要受到蠱惑反抗國王。。。就在民兵准備繳械時,一個民兵向英軍開了一槍,導致了戰斗,英軍打敗他們後來到目的地發現軍火被轉移了,就在這時後面出現了上百名民兵,英軍死傷慘重突圍出去(這些是殖民山迅地列兵,不是歐洲的線列步兵)。 在與英軍的歷次交鋒中,屢敗屢戰,終於在一次戰斗中重創英軍,告訴了世人美利堅人民獨立的意志。法西荷等國看到了希望於是幫助美國獨立,在法國王室陸軍的幫助下,打敗了英國。
第五次:拿破崙戰爭1799—1815年。拿破崙執政(1799—1804)和拿破崙一世帝國(1804—1814,1815)時期,法國資產階級為了在歐洲建立法國的政治和經濟霸權,同英國爭奪貿易和殖民地的領先地位,以及兼並新的領土而進行的戰爭。這些戰斗可說是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所引發的戰爭的延續。它促使了歐洲的軍隊和火炮發生重大變革,特別是軍事制度。因為實施全民徵兵制,使得戰爭規模龐大,史無前例。法國國勢迅速崛起,雄霸歐洲,但是在侵俄戰役慘敗後,一落千丈。拿破崙建立的帝國,最終戰敗,讓波旁王朝得於1814年和1815年兩度復辟。
關於你們說的二戰的英法戰爭可有可無,主要對手是德意,在亞洲是日本,和法國的作戰除了馬達加斯加島戰役就沒了,英國害怕日本在維希政府控制下的馬達加斯加建立潛艇基地才打的,打了了幾個月(包括從英國調兵去那裡的時間),法軍投降。在北非除了和德意作戰,在後期登陸阿爾及爾的計劃還沒實施,北非的維希政府就投降了。歐洲大反攻,諾曼底登陸成功後打到法國南部,法國維希政府立刻投降。但二戰還是有法國人打德國的,法國的一個組織『自由法國』由戴高樂將軍領導,還創立了精銳的柯菲爾突擊隊

閱讀全文

與英國為什麼能阻止法國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3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6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1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80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3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7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7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20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5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4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1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5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8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8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7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1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8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50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