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十七世紀是哪個時期

法國十七世紀是哪個時期

發布時間:2023-07-03 18:37:40

『壹』 法國各個王朝的順序表是什麼

法國國名來源於公元4~5世紀自萊茵河東岸入侵的一個日耳曼蠻族——法蘭克人;法蘭西意即法蘭克人的王國。嚴格地說,法國立國應從公元 843年查理曼帝國分裂後算起。

史前與高盧時期(公元5世紀以前)
羅馬人曾在高盧推行奴隸制建立奴隸制庄園。418年西哥特人在阿基坦建立王國。443年勃艮第人在索恩河與羅訥河流域建立王國。公元5世紀後期,在國王克洛維率領下大舉西侵,佔領除勃艮第王國和地中海沿岸外的全部高盧,並移駐巴黎,建立法蘭克王國。

中世紀時期(5~18世紀末)中世紀時期是封建制度在法國形成、發展和衰落時期,它又可分為初期、中期、晚期3個階段。
中世紀初期(5~10世紀)該時期包括兩個王朝:墨洛溫王朝和加洛林王朝。9世紀初諾曼人開始入侵,911年在北部建立了諾曼底公國。從9世紀末起,加洛林家族與羅貝爾家族為爭奪王位紛爭達100年,987年,羅貝爾家族的於格.卡佩登上王位,建立了卡佩王朝。
中世紀中期(10~15世紀)1328年因卡佩家族嫡系無男嗣,由其旁支瓦盧瓦家族的腓力六世繼承王位,建立了瓦盧瓦王朝。
中世紀晚期(16~18世紀)16世紀上半葉,英法百年戰爭的創傷尚未癒合,又發動了侵略義大利的戰爭,並與神聖羅馬帝國皇帝爭奪德法邊境土地,1562年又爆發了長達30餘年的宗教戰爭,即胡格諾戰爭。1589年,波旁王朝的第一個國王亨利四世(1589~1610在位)繼位後極力恢復和平,休養生息,到路易十四親政時期,法國專制王權進入極盛時期。

近代現代時期(18世紀末~ ) 1789年開始的法國大革命是法國歷史上重要的分水嶺,它結束了1000多年的封建統治,開始了資本主義確立和發展時期。法國大革命以來近200年的歷史可分為3個時期:

從法國大革命到巴黎公社(1789~1871) 這個時期可稱為「革命的世紀」,在這82年中共進行了5次革命(1789、1830、1848、1870、1871)。1789年法國革命的歷史任務是推翻封建專制統治,廢除封建制度,建立資產階級政權,發展資本主義。1789~1794年,革命沿著上升路線發展,從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起經過君主立憲制、吉倫特派共和國和雅各賓派民主專政3個階段。

1794~1814年,革命沿下降路線發展。熱月黨人和督政府(見法國大革命)力圖鞏固資產階級共和國,然而經濟困難未能克服,左右兩派政治力量難於平衡,1799年11月,拿破崙.波拿巴將軍發動霧月政變,建立執政府(見法國大革命),1804年,拿破崙稱帝為一世,改共和國為法蘭西帝國,取消民主自由,加強中央集權,頒布《民法典》,從法律上維護和鞏固了資本主義所有制和資產階級的社會經濟秩序,對法國的資本主義發展起了積極作用。

1814年復辟王朝的路易十八(1814~1824在位)頒布《憲章》,保證不改變大革命確立的經濟秩序和資產階級自由權利。1820年,王黨極右分子當權,背棄《憲章》,激起資產階級自由派和人民群眾的憤怒,1830年七月革命推翻了查理十世(1824~1830在位),代之以七月王朝,政權落入大資產階級手中。從1830年起,工業革命在法國興起,掀起建築鐵路熱潮,30~40年代,工人運動如里昂工人起義、共和運動、民主運動此伏彼起,最後匯為巨流。1848年二月革命推翻七月王朝,建立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51年12月2日路易.拿破崙.波拿巴發動政變,翌年稱帝,為拿破崙三世,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1870年9月初拿破崙三世在普法戰爭中的潰敗引起了9月4日革命,巴黎人民推翻帝制,宣布共和。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政治上動盪不定是第三共和國的一個顯著特點。到1914年的44年內共換了近50個內閣。1877年,麥克-馬洪,M.-E.-P.-M.de總統解散議會,法國共和制面臨新的考驗。共和黨人粉碎了麥克-馬洪的5月16日政變企圖。80年代溫和派共和黨人執政。1888~1889年,G.-E.-J.-M.布朗熱將軍策劃控制政府,但未得逞(見布朗熱事件)。1894年,反動勢力誣告猶太軍官A.德雷福斯出賣軍事機密,妄圖藉以接管共和政府。保衛共和國再次成為群眾運動的政治口號(見德雷福斯案件)。90年代後期,激進派共和黨人占優勢,1905年議會通過政教分離法。

1958年 5月在阿爾及利亞的法國殖民者發動政變,對法國政府施加壓力。6月1日,議會以多數票授權戴高樂組織政府。戴高樂提出加強總統權力、削弱議會權力的修改憲法原則,於1958年 9月以公民投票方式通過,第四共和國宣告結束。1959年 1月戴高樂總統就職,第五共和國時期開始。

『貳』 簡單概括17世紀歐洲的社會歷史概況

17世紀時歐洲正是處在封建社會解體和資本主義興起的階段。

經濟方面,農業、手工業的技術進步和商品經濟的發展,在地中海沿岸和西北歐一些地區,產生了資本主義萌芽。

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初期階段——工場手工業興起。

航海貿易開始繁密。

(1)17世紀英國贏得了海上貿易和殖民霸局瞎權。

當時的世界貿易分為太平洋和大西洋兩大貿易圈。

太平洋的貿易主要集中於歐亞,歐洲明顯偏愛進口,而且進口商品的種類不斷大眾化。

而與美洲殖民地的廣袤市場則更大程度上為英國工場手工業和對外貿易多元化提供了條件。

大西洋貿易圈則在17世紀中期荷蘭的主導下發展成為「非洲——歐亞」貿易和世界經濟分工的一個重要附屬部分,人口貿易和殖民地貿易不僅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必要的資本積累,更重要的是形成了以貿易為主要內容、以歐洲為中心的世界市場,是工業革命能夠持久進行的原動力,「世界貿易和世界市場在16世紀揭開了資本的近代生活史」。

(2)農業革命,15世紀末羊毛產業的發展直接推動16世紀的英國宗教改革和圈地運動的過程中,公有地和份地成為最先被侵蝕的對象,大租佃制經營在英國農村中也逐漸居於統治地位。

農業勞動力的釋放、農業技術的改良和應用為工業革命提供了勞動力、消費品和原料,同時也為工業發展提供了國內市場。

(3)歐洲大陸資本主義緩慢發展。

法國專制制度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發展,法國藉助由地中海到北歐的過境貿易中產生的大量商業資本的增加,而不主要是像英國那樣由根植於本國的商品生產的增長在歐洲較早發跡。

大量游離於生產之外的商業資本較早和超量出現,使法國庄園經濟較早解體,庄園農奴和土地較早分離。

商業資本增長進一步導致勞動力與土地生產資料的分離速度加快。

由於當時法國資本主義工業非常脆弱以至不足以吸收大量游離於生產領域之外的貨幣資本和勞動力,這些剩餘勞動力便從農村流入城市並成為社會動盪的源頭

政治方面

新航路開辟後引起商業革命,商業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轉到大西洋沿岸,英國處於有利的位置,貿易發達,促使英國工場手工業發達,特別是制呢業(羊毛加工業:英當時民族工業),羊毛需求量大增,出現圈地運動(實質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在農村中的擴展過程,變地主和農民土地所有制為資本主義大土地所有制,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原料、市場等),產生了資產階級和資產階級化的新貴族。

都鐸王朝時期推行重商主義,對外爭奪海上霸權。

英國出現清教徒運動。

由於斯圖亞特王朝的封建專制統治嚴重阻礙資本主義的發展,引發了1640年—1688年的資產階級革命(新議會的召開:資產階級提出政治要求),內戰,建立共和國,護國主制,斯圖亞特王朝的復辟:說明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是曲折的,1688年「光榮革命」,資產階級革命完成:確立資產階級和新貴族的統治地位。

有利於資本主義發展,標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

1689年議會頒布《權議法案》為限制王權提供法律保障,在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資本主義制度確立(最終是在工業革命後)。

資襪旦本主義萌芽的出現也為歐洲文化復興和啟蒙提供了可能。

歐洲資本主義處於萌芽狀態,資產階級正在形成之中,新興資產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經濟和政治利益,要求在意識形態上打破教會的神學觀,改變維護封建制度的各種傳統觀念。

(註:啟蒙運動發生在十八世紀的歐洲,最初產生在英國,而後發展到法國、德國與俄國,此外,荷蘭、比利時等國也有波及。

18世紀的歐洲處在資本主義的大發展時期

18世紀上半葉的資本主義國家是兩個1荷蘭,2英國

由於1789的法國桐好空大革命,之後就是三個,加上法國(北歐的情況不是很清楚,18世紀瑞典的便帽派和禮帽派做過斗爭,不知有沒有建立君主立憲制)

封建國家很多,主要是普魯士,奧地利,俄國,波蘭,義大利各邦,西班牙,葡萄牙等等,主要是1848年歐洲革命之後,資本主義大力發展起來

首先聲明,英國的資產階級革命是在17世紀。

英國英國的革命是多方面的原因,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英國自15世紀結束與法國百年戰爭後,進行圈地運動,加上地理大發現時代的到來,英國藉此機會大大開拓海外殖民地,進行了大量的資本原始積累,資產階級形成了,為革命准備了階級基礎,加上亨利八世和伊麗莎白一世的政策支持和16世紀重商主義的流行,英國的經濟發展很快,革命的物質基礎也形成了

相比之下,17世紀的法國經歷路易十三和路易十四的專制主義,封建勢力達到巔峰,18世紀路易十五還統治了多年,17世紀的德意志經歷了三十年戰爭的浩劫,更加分崩離析,18世紀在普魯士的崛起下慢慢發展,18世紀的奧地利經歷了瑪麗亞特雷莎和 約瑟夫二世的開明專制,封建主義還有待於發展,18世紀的俄國經歷彼得一世和葉卡捷琳娜的統治和擴張,農奴制進一步鞏固

17、18世紀的西班牙已經衰落,義大利依然分裂,總的說來,進行革命的條件尚未成熟,就想1566年荷蘭進行革命時,英國處於伊麗莎白時代還沒有條件進行革命一樣;1640年,英國革命的時機成熟了,可是法國不行;1789法國進行革命了,德國還是等到了1866年對丹戰爭才進一步發展資本主義,國家與國家的政治經濟文化狀況不一,革命條件不一

一般來說,改革是統治階級發起的自上而下的變革,革命是被統治階級自下而上的變革,改革比較緩和,革命比較劇烈,改革往往保留大量殘余,革命比較徹底

『叄』 17、18世紀的法國繪畫是如何發展的

法國的17世紀被稱為路易十四時代,這位稱霸歐洲的君主不忘建立統一的官方藝壇。為國王及其精英服務的藝術把古代和現代思想、天主教和世俗思想兼收並蓄,並讓現實描寫帶上神話的外表。它崇尚古典精神,表現出嚴正、高貴、酷愛秩序的特點。其主要畫家大多到義大利觀摩學習,甚至長期居住,他們以希臘、羅馬為典範,受到卡拉奇折衷主義、卡拉瓦喬強烈對比的手法及威尼斯色彩的影響。

烏埃(Vouet,1590—1649)在義大利生活13年,歸國後任路易十三的首席畫師,在巴黎地區的香底恰、聖日耳曼昂萊、楓丹白露作了大量壁畫。從現存盧浮宮的《豐盛》、《神廟中的拜見》、《對神廟的獻祭》中可以看到他明亮豐富的色彩,宏大的氣魄,優美的環形節奏,以及和諧的衣褶造型。

普珊(Poussin,1594—1665)18歲瞞著家裡到巴黎學習雕塑和繪畫,30歲定居義大利。1640年,他被請回法國,為楓丹白露王宮和聖日耳曼大教堂作畫,任宮廷首席畫師,並領導裝飾王宮的工作。但法國畫家的敵視與不合作態度終使他憤憤而去。《薩賓婦女被掠》、《摩西遇救》、《詩人的靈感》等作品使我們感到這位古典主義大師既崇尚古代藝術,又善於發掘自然的美;既服從感覺,又尊重理論;既有純熟技巧,又有高昂熱情。《阿爾卡迪牧人》以一塊石碑作為畫面中心,上面的銘文指出這便是傳說中的樂土。竭力辨認字跡的幾位牧人或立或跪,環狀的構圖把人體與幽雅的風景組成詩一般和諧的世界。普珊晚年最傑出的作品是歷史風景畫《四季》,其中《冬季》尤其巧妙地選取了《聖經》中大洪水的場面,掙扎逃命的人群加強著陰冷凄慘的氣氛。這位被認為最正統不過的畫家其實是一位最勇敢的革新者,他那情景交融、飽含寓意的畫風與畫中反映出來的崇高思想境界,不愧是該時代一切畫家的楷模。

勒絮埃爾(Le Sueur,1617—1655)的畫使人難以相信他從未去過義大利。事實上,他的確沒有離開過法國。或許正因為如此,他的作品才具有那種令人感到親切可及的朴實自然。《朋友聚會》在氣氛渲染上有卡拉瓦喬之妙,《三纓斯》又不乏卡拉奇的華美。德拉克羅瓦說得好:「要仿效勒絮埃爾的幽雅和樸素,就如同要效仿普珊構圖的氣魄與其完整性等優點一樣,是極不容易的。」

勒布侖(Le Brun 1619—1690)在造就法國統一藝術風格方面的作用是無人能比的。他15歲人烏埃畫室,23歲又與普珊同赴羅馬。在上述兩位大師的指導下,他迅速掌握了該時代繪畫技巧的精華。其油畫代表作《塞古埃大臣》宏偉壯觀。畫中人春風得意,雍容華貴,服裝與坐騎富麗堂皇,馬側的兩排隨從安排得錯落有致,動態神情極具變化。無論是小幅的《牧人來拜》,還是巨幅的《亞歷山大與波魯斯》,都表現出畫家在處理人物眾多的場面時的游刃有餘。他在擔任首席宮廷畫師的同時,還領導美術學院和戈伯蘭壁毯廠,主持凡爾賽宮鏡廳和盧浮宮阿波羅廳的裝飾工作,建立起以普珊的古典主義為主,從義大利巴洛克藝術中汲取營養的官方風格。

榮譽無加的勒布侖在暮年卻由於米涅爾(Mignaxd,1612—1695)的出現而暗淡無光。這位後起之秀從義大利一回國,便以婦女肖像和大幅天頂畫聞名遐邇。他在瓦爾德格拉斯教堂繪制的《天堂》有200多個人物,是法國現存17世紀最重要的天頂畫。《持葡萄的聖母》著筆精妙,人物的端莊純潔與拉斐爾相比,也不多讓。

較之上述畫家,瓦朗丹(Valentin,1591—1634)和拉圖爾(IJaTour,1593—1652)受卡拉瓦喬的影響要多一些。瓦朗丹很年輕時便赴義大利。他擅用黑色畫出濃重陰影,並把樂師、衛兵、賭徒、吉普賽女人放入其中。《有算命者參加的聚會》、《音樂會》的濃郁生活氣息和在人們心中激起的美妙質朴印象是無與倫比的。《所羅門的裁決》則把驚惶失色的母親,恐怖萬分的嬰兒,凶神惡煞的武士,密切注意兩位婦女反應如何的所羅門王畫得栩栩如生。拉圖爾以燭光、火把作為其藝術表現的核心,富有獨創性和神秘感。其構圖往往能出奇制勝,手法的簡練也令人驚訝不已。《燈前的瑪德萊娜》冥思苦想的面部和扶著骷髏、代表善惡決斗的手在黑夜之中格外傳神。《木匠聖約瑟》運用大角度透視,突出木匠前傾的頭和用力的雙手,而讓其餘的一切都淹沒在陰影之中。幾乎平塗而就的持燈小童的臉更造成畫面極為奇特的繁簡對比。《寡婦伊萊娜照料聖塞巴斯蒂安》是畫家最後的作品之一,藍色的衣袍似乎在火紅的色調中發出震響,凝練概括的藝術處理,在對角線上對明暗、動態所作的安排,使氣氛的悲壯達到極點。

更加忠實於傳統,不為義大利影響所左右的法國畫家代表應推香拜涅(Champaigne,1602—1674)和勒南(Le Nain)兄弟(安東尼,1588—1648;路易,1593—1648;馬修,1607—1677)。香拜涅生於布魯塞爾,1628年定居巴黎,成為王後的畫師。其肖像嚴謹、雄強、傳神,令上流社會趨之若騖。盧浮宮陳列的《男子肖像》和《畫家之女神奇地恢復健康》使克洛埃父子奠定的傳統發揚光大。勒南兄弟幼年生活在父親的農庄之中,對農村有深刻了解和特殊感情。他們經常共同作畫,署名勒南。其中路易成就最大,粗礦的農民形象,簡陋的鄉村環境在他的筆下發出迷人的魅力。《農民進餐》、《農民家庭》雖無任何華美的顏色,卻能感人至深。手法的樸素與畫家感情所達到的崇高,除了19世紀現實主義大師米萊、柯羅之外,可以說無人能及。《鐵匠鋪》、《乾草車》(該畫也可能是安東尼所作)根據畫面需要,隨心所欲地安排光線,和倫勃朗的《夜巡》有異曲同工之妙。

洛蘭(Lorrain,1600—1682)在義大利度過平靜的一生,其畫同其人一樣平和明朗。開闊的海平線總給天空留出巨大位置,近景則總是帶有羅馬式建築、船隻、人物的逆光海濱。《克婁巴特拉在塔爾斯登岸》、《烏利西斯將克莉賽絲交還其父》、《聖保羅登舟》都以海空一色,寧靜優美的畫面令人賞心悅目。

18世紀的法國繪畫之所以取得公認的領銜地位,是由於它的畫家把握住了時代精神。步入繁榮的歐洲正需要對女性彬彬有禮的交際往來,巧妙幽默的言談舉止和更加輕松的藝術風格。

被稱為羅可可的艷情藝術主宰了18世紀前半期,它以上流社會男女的享樂生活為對象,描繪全裸或半裸的婦女和精美華麗的裝飾。路易十五的情婦蓬巴杜夫人、杜巴莉夫人的趣味左右著宮廷,致使美化婦女成為壓倒一切的藝術風尚。它一方面不免浮華做作,缺乏對於神聖力量的感受;另一方面卻以法國式的輕快優雅使繪畫完全擺脫了宗教題材。愉悅親切,舒適豪華的場景取代了聖徒痛苦的殉難,從而在反映現實上向前大大地邁進了一步。它的主要代表是華多、布歇、弗拉戈納。

華多(Wateau,1684—1721)少時貧窮,曾靠給畫商臨畫維持生計。《舟發西苔島》是其一生的轉折點。它描繪一群情侶依依惜別地離開神話中的愛情之島,返回現實生活之中,每個人物的姿態都被賦予了同愛情有關的象徵意義。畫家以理性駕馭感覺,運筆用色騰奇爍妙,樹立了纖弱苗條的女性典型形象。華多絕大多數作品取材戲劇,但《熱爾桑畫店》可算是一個例外。為了「活動活動手指」,而在幾個半天之內畫就的這幅傑作本是為其好友在聖母院橋上的畫店作招牌的。畫上有不同階層的人物,賣畫者的忙碌、認真和買畫者的聚精會神都生動無比。它把社會生活的一個側面反映得如此真實,以至於人們看到裝向箱內的油畫像,就必然聯想到「太陽王」統治的完結。華多的另一名畫《小丑》原也是作招牌用的,畫中主要人物是位流動劇團的演員,他身著白衣,麻木的外表掩蓋著內心的悲愴。從該畫上,我們可以了解到為什麼華多輕音樂一般的藝術總帶有一縷淡淡的哀愁,而對於供人取笑的演員和一切藝術家的深切同情正是華多高出於其他羅可可畫家的原因。

布歇(Boucher,1703—1770)有神童之稱,從義大利歸國後,又備受蓬巴杜夫人賞識,擔任美院教授、首席宮廷畫師、戈伯蘭壁毯廠總監,真是一帆風順。他技巧純熟,畫得迅速,不乏大幅作品,而且能運用明亮色彩和新穎手法使古典神話題材盡麗極妍。《沐浴的黛安娜》一畫的女人體在景物的襯托下明亮耀眼,削弱素描明暗對比而加強色彩透明感的技巧使後來的印象派大受啟發。《裸女(奧莫爾菲小姐)》動作的大膽和肉感近乎色情,床上鮮亮奪目的綢緞也最合路易十五宮廷的胃口,足以代表羅可可風格。在以神話為題材時,布歇往往有濫用玫瑰紅和天藍色的傾向,人物膚色的蒼白和鮮紅也浮於表面,但如果有真實對象在眼前,他的畫面頓時出現勃勃生氣,《午飯》、《帶磨坊的風景》的作者和《維納斯與武爾坎》的作者簡直判若二人。

弗拉戈納(Fragonard,1732—1806)是最受社巴莉夫人關照的畫家,擅於在嫵媚的人物和華貴的服裝上逞其逸筆。《鞦韆》一畫中的少女故意踢落鞋子,要為他盪鞦韆的男士去拾,在取悅婦女上可謂登峰造極。《浴女》構圖突兀,女人體似乎同雲朵、樹木、河流一起在急劇旋轉,別致而誘人。《蒂布爾瀑布》更是戛戛獨造,強光在曬台衣服上造成的點點閃光和豐富層次,甚至可和兩個世紀以後的風景畫相比。不過,弗拉戈納最拿手的還是肖像,大塊的厚色、飛舞的筆觸與傳統手法大相徑庭。《狄德羅》、《讀》、《舞蹈家吉瑪爾》等畫,至今仍以其瀟灑奔放的手法而膾炙人口。

勒莫阿納(Lemoyne,1688~1737)和柯瓦貝爾(Coypel,1688—1772)追隨華多、布歇的風格,用神話題材壁畫和粉紅色的女人體裝飾了巴黎大量的宮室和府第。前者的《赫拉克利斯與奧菲爾》和後者的《老人像》都表現出素描的精到和運筆設色的大膽沉著。

法國肖像畫從17世紀向18世紀過渡的代表是利戈(Rigaud,1659—1743)和拉傑利埃爾(LargiUiere,1656—1746)。利戈專為國王繪制標准像,其代表作《法國國王路易十四》很有氣派。拉傑利埃爾則給上層社會留影。他的代表作《畫家及其妻女》把自己一家的親密和諧表達得淋漓盡致。在女肖像方面名重一時的納吉埃(Natier,1685—1766)能把貴婦們畫得漂亮,如《黛散伯爵夫人》。納吉埃的女婿托蓋(Tocque,1696—1772)更能使貴婦們迷人,《王後萊金絲卡》堪稱宮廷肖像少見的佳作。拉都(IJa Tour,1704—1788)和佩羅諾(Perronneau,1715—1783)不但在油畫上同他們不相上下而且還使色粉畫的逸韻達到前所未有的境界。感覺敏銳,色調微妙,善於捕捉瞬間表情,在真實的基礎上美化對象是他們的共同特點。

隨著羅可可風遭到猛烈抨擊,藝術的美化逐漸讓位於再現生活。以理性反對自由放任,以回歸自然反對矯揉造作的風俗畫、靜物畫取代了裝飾畫、歷史畫。開辟風俗畫新路的格勒茲(creuse,1725—1806)在1761年沙龍展出《鄉村的訂婚》,大獲成功,它真實地展現了法國農村家庭最重要的事件。畫中小夥子送聘金時的恭敬,姑娘內心的喜悅和外表的靦腆,公證人的全神貫注,小妹妹的難舍難分,大姐的滿腔妒忌使狄德羅欣賞不已,認為「畫上的每個人都恰如其位」。格勒茲極重題材的選擇,《父親的詛咒》、《被懲罰的兒子歸來》、《打破的水罐》都以出色的藝術語言,巧妙地宣揚了資產者的道德觀念,受到公眾的盛贊。不過,這位「提倡貞操的畫家」從1780年起,便幾乎專門致力於肖像畫了。他感情真摯,筆調靈妙,色彩透明。《送奶女》、《小鳥死了》把平凡人家女孩的心靈畫得純潔高尚,使宮廷肖像相形見絀。

在萬事崇尚奢華的路易十五時代,夏爾丹沉穆凝重的靜物畫愈顯醇美動人。畫家的眼睛靜靜地注視著碟子、魚、水果、麵包這些極其普通的東西,從中發掘深藏的美。人們司空見慣、以致不屑一顧的物品被點石成金地賦予了雋永深長的詩意。它們是《鋼水罐》、《樂器》、《廚桌》、《蛋糕》、《帶高腳杯的靜物》。夏爾丹的人物畫同樣渾博精深,《祈禱》只畫了一位母親和兩個兒童,便充分展現了市民階層的生活境遇和品格情操。《集市歸來》的那位家庭主婦正靠著油亮的舊櫥櫃,喘著粗氣,筆調的自然和質感的逼真使人們很容易地感受到畫中的溫暖、生命、時代氣息,而這卻是其他靜物畫家和風俗畫家望塵莫及的。

在風景畫上值得一提的是威爾奈(Vemet,1714—1789),其《燈塔》、《洛托之橋》在手法的大膽和色彩的明亮上,遠遠地超過了那一時代,說它們預示著柯羅的義大利風景並非溢美之詞。羅伯爾(Robert,1733—1808)描繪羅馬遺跡的風景使古代廢墟帶上真實美麗的天空。《戛爾橋》構圖的巧妙和運用色調對比抒寫晚霞的新穎手法則表現出他過人的敏感。

『肆』 法國17到18世紀是什麼王朝

17世紀到18世紀(1600年到1799年)這兩百年的時間統治法國的王朝叫波旁王朝.1589年,昂古萊姆王朝國王亨利三世遇刺身亡後,因為法王無嗣所以波旁公爵亨利·德·波旁順利即位為法國國王.一直到1792年波旁王朝被巴黎民眾的起義推翻。最終,路易十六在1793年1月21日成為法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送上斷頭台的君主。 也就是法國大革命,後面是法蘭西第一共和國.不久共和國就被拿破倫的法蘭西第一帝國取代,後來在1815年反法同盟在滑鐵盧打敗拿破倫.波旁王朝又復辟了.不過到了1830年法國又發生了七月革命,波旁王朝又被推翻.在法國的統治結束,但是現在的西班牙國王胡安卡諾斯他也是波旁家族的成員,波旁王朝雖然在法國失去了王族的地位,但是在西班牙他們還是王族

『伍』 17世紀的法國為什麼稱為「太陽王」路易十四的時代

17世紀的法國被稱為「太陽王」路易十扒判四的時代,他統治下的法國是當時歐洲量為強大的國家。在他統譽沖治期間,君主專政制度也春虛改達到了其力量的頂峰。

閱讀全文

與法國十七世紀是哪個時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