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法國電影<<熊的故事>>是怎麼拍的
一、主題設置:每個生命都應得到尊重,人與自然應和諧相處。
影片為表現此主題設置了兩組對比:
1、動物界的斗爭和人與動物間的斗爭;
2、動物間的溫情和人與動物間情感的轉變。
同時,這兩組對比也是一種潛在的對比,使得主題更加突出。為成功完成影片的表達,導演和編劇在以下幾個環節上都做了精心安排。
在情節設置上,《子熊的故事》主要分兩部分:小熊成長中身邊發生的事和獵人抓熊。這兩部分有各自完整的內容表述,自成一條線,卻在影片中被交替剪輯播放,使兩者間展現了鮮明的對比。
小熊成長中充滿了喜悅,而獵人卻顯得殘酷,觀眾在悲喜間自會悟出一番道理。
另外,矛盾點設置得也十分明顯,如:獵人擊中了熊的肩膀,激怒熊殺了獵人的馬,進而獵人反擊報復抓走了小熊。之後大熊逼近一個獵人卻又放了他,使他有所觸動放走了小熊。這一連串的情節,從捕獵,到被熊放,再到放走小熊,體現了人的反思。
在角度設置上,影片以熊的視角看世界,人是一個配角。這種特殊的設置有利於推動情節發展、表現主題。這其中也運用了「擬人化」,如小熊做夢、揮手告別、舔舐傷口等情節。
這是按照人類的情感去鋪敘熊的故事,產生了將心比心的效果,如大熊站起來,小熊也跟著站起來和他們的背影等畫面。
在情緒和節奏把握上,因為《子熊的故事》題材的特殊性,影片中幾乎沒有對白,以畫面敘事為主。影片中輕松、緊張的場面交替出現,從而有了波瀾,可以在幾乎無對白的情況下抓住觀眾。
在形象塑造上,影片將熊和獵人的形象都刻畫得十分到位。其中,大熊嚴肅、穩重,有大情懷,符合他的身份;小熊可愛、天真,惹人喜愛,很吸引觀眾;獵人與狗之間感情的表現使得他們被塑造的不至於兇殘,為之後的轉變做了鋪墊。
二、鏡頭的運用
影片中的鏡頭主要有三大類:
1、熊在草地、森林裡。這些鏡頭以綠色為主,穿插著黃色、紅色的小花和彩色的蘑菇,以自然觀為主,聲音為自然音響,小熊被擬人化。
2、獵人商量如何捕熊的畫面。這些畫面常發生在黑夜,伴著火光。
3、空鏡頭:落日等。
這三類鏡頭間的關系是:
1、熊的鏡頭多,獵人的鏡頭少。這種安排便於塑造熊,使主角突出,觀眾會喜歡上熊。這是一種情感和立場的引導。
2、大部分鏡頭中熊和獵人是分別出現的,這降低了拍攝難度。
3、空鏡頭參與了敘事,有一定的情節預示作用,如落日的柔和之美預示著獵人與熊之間的和解。同時,空鏡頭也極具美感,是一種藝術的提升,使觀眾陶醉其中。
(1)法國高大上怎麼拍擴展閱讀:
《熊的故事》是一部介於紀錄片與故事片之間的奇特電影,由《情人》、《兩只老虎》(又名《虎兄虎弟》)、《兵臨城下》的法國著名導演讓-雅克-阿諾執導。
電影講述了兩只熊在森林中的驚險經歷,電影完全是寫實主義風格,沒有任何旁白,而是憑著絕佳的跟蹤拍攝與剪輯,構成一個關於熊的完美故事。
兩只熊在其中像兩位一言不發、毫不做作的演員,人類在其中出現,但完全是配角,他們只是熊的生活的一個闖入者,影片再次證明人與自然界其它生命要和諧相處的深刻命題,故事改編自1885年發生在美國洛基山脈中人與熊之間的真實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