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諾曼征服:2萬多法國人殺死英王,英國淪為殖民地,貴族滅了一半嗎
諾曼征服:2萬多法國人殺死英王,英國淪為殖民地,貴族滅了一半
外族入侵,這是一個在中國會產生很多聯想的詞語。
但是,對於古代的英國人來說,已經是日常節目。
英國四面臨海,常常受到海盜的侵襲。
這次戰爭記載不是很詳細,頗有點春秋的意味。1066年9月,威廉召集諾曼貴族組成聯軍入侵英格蘭。
現英王哈羅德,也就是之前那個伯爵,組織本土貴族抵抗。10月,威廉在黑廷斯打敗了哈羅德,並且斬殺了哈羅。
倫敦稍作掙扎,只能認命開門迎接威廉入住。12月,威廉就搖身一變,成為了英格蘭國王,即威廉一世。
02 好運的威廉威廉是一個私生子,他母親是一個皮革工人的女兒。
一般來講,私生子沒有繼承權。
② 英法戰爭打過幾次
英法自1066年諾曼底征服至今已有900多年的恩恩怨怨,雙方在歷史上結盟不下5次,而交戰次數更是數十次之多。我大致數了下英法沖突稱得上戰爭的至少有16次(英法百年戰爭斷斷續續分4個階段,在這里算作一場戰爭;義大利戰爭那幾場我並作一場;方便起見英國的前身英格蘭也稱作英國)
1.英法戰爭(1202-1204)參戰方:法國、布列塔尼、呂西尼昂 VS 英國結果:法國勝過程:戰爭期間法王腓力二世征服了英國安茹王朝在諾曼底的大部分地盤,並通過白色城堡之圍取得決定性勝利,確定了法國成為戰爭贏差爛家,致使安茹帝國的威望和士氣受到重創,安茹帝國失去了諾曼底和曼恩以及安茹。其在歐陸的領土大幅減少
2.英法戰爭(1213-1214)參戰方:法國 VS 英國、神羅、佛蘭德伯國、布倫結果:法國勝過程:戰爭期間法國三戰兩勝,特別是布紋之戰,法國以劣勢兵力重創聯軍,使法國取代神羅成為基督教世界第一強權,神羅喪失歐陸霸主地位。而法國王室還獲得了布列塔尼公國和諾曼底公國,鞏固了在安茹、緬因和圖賴訥的領主權,導致金雀花王朝下的安茹帝國崩潰
3.第一次諸侯戰爭(1215-1217)參戰方:法國、蘇格蘭 VS 英國(支持安茹帝國一方)結果:英國勝過程:因之前英國對法戰爭一系列失利而引發英格蘭的一場內戰,叛亂貴族邀請法國王太子路易登陸,一時間倫敦及英國南部都在叛亂貴族和法國控制之下,直至第一代彭布羅克伯爵攝政後,代理剛繼位的亨利三世治國形勢開始轉變,1217年英國逐步收復失地,法國王太子路易被迫簽訂和平協議,法軍撤出英國
4.聖冬日戰爭(1242-1243)參戰方:法國 VS 英國結果:法國勝過程:1242年英王亨利三世入侵法國,法王路易九世曾兩次親自上陣並在1242年塔耶堡之圍取代決定性勝利,最後法國又通過桑特之圍取得戰爭的最後勝利,英國在戰爭中的人員損失是法國的7倍以上。由於路易對第七次十字軍東征的倍加關注,使他沒有因戰爭勝利而進一步兼並金雀花王朝在吉耶訥的領地
5.英法戰爭(1294-1303)參戰方:法國、蘇格蘭 VS 英國、吉耶訥結果:法國軍事勝利過程:戰爭分兩個階段,英文愛德華一世先後兩次入侵法國均無虛檔漏功而返,而在第二階段蘇格蘭與法國結盟導致英國又陷入與蘇格蘭的持久戰,使英國力漸不支,出現財政問題和厭戰情緒,也讓愛德華一世與貴族關系緊張,最後不得不與法國議和,恢復戰前狀態
6.百年戰爭(1337-1453)參戰方:法國、蘇格蘭、卡斯蒂利亞、阿拉貢等 VS 英國、勃艮第、神羅等結果:法國勝過程:戰爭分四個階段,第一階段英國勝,第蠢清二階段法國勝,第三階段英國勝,最後法國取得戰爭勝利。英國幾乎喪失在歐陸的所有領地,只剩加萊。戰後英國又陷入了一段內戰,國勢一度大減而法國則從最艱難的歲月中熬出來。百年戰爭後英法徹底分家,各自走上獨立發展道路
7.義大利戰爭中的5次交戰(1494-1559)參戰方:法國 VS 英國結果:雙方互有勝負,英國略處下風最終英國失去加萊,徹底成為島國過程:義大利戰爭英國並非主角,當時是法國與查五的哈布斯堡帝國爭奪歐陸霸權,法國與英國的海戰和陸戰皆有勝有負,但英國最終因連年戰爭導致財力虧空,削弱自身實力,而法國在義大利戰爭最後的亮點就是奪取加萊
8.英法戰爭(1627-1629)參戰方:法國 VS 英國結果:法國勝過程:英國白金漢公爵主導下的第二次英西戰爭由於接連失利,使其不甘失敗繼續籌措資金但又讓英國捲入與法國的戰爭,插手法國的胡格諾戰爭(宗教內戰),在拉羅謝爾之圍中英國又一次遭受慘重失利,最後對西、法戰爭的接連失利加速英國內戰爆發
9.遺產戰爭 The War of Devolution
參戰方:法國VS西班牙、荷蘭、英格蘭、瑞典
發生在1667~1668年,法國與西班牙的戰爭是由遺產繼承引起的。路易十四的王後是西班牙國王腓力四世之長女,1665年腓力死後,路易以其後之名義要求繼承西屬尼德蘭的遺產,因此這場戰爭史稱「遺產繼承戰爭」。當時荷蘭與法國在貿易上有競爭,便改變傳統政策,轉而同西班牙結成聯盟。雖然昔日的同盟英國和瑞典一起來阻止侵略,但這場戰爭還是以法國的勝利而告終。戰後的《亞琛和約》使法國得到了南尼德蘭的某些地區。
10.大同盟戰爭(1688—1697年)又叫奧格斯堡同盟戰爭、巴拉丁王位繼承戰爭、九年戰爭。(1688-1697)參戰方:法國 VS 奧格斯堡同盟結果:平局過程:戰爭中法國是以一己之力力抗歐洲各大國,陸上法國前期占優,但在1692那慕爾之圍後進入僵局。海上法國前期通過1690比奇角海戰力壓英荷聯合艦隊制霸大西洋,但在1692拉和岬海戰後喪失優勢,但依靠劫掠戰打成僵局。最後雙方議和互相讓步,而法國霸權受到削弱
11.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1701-1714)參戰方:法國、波旁西班牙 VS 新大聯盟(增加一個普魯士)結果:法國慘勝過程:戰爭中法國在陸上前期不順,中後期逆轉,通過德南會戰取得戰爭最後勝利,海上則是敗多勝少,英國則因俄國崛起而中途退出,最後法國成功使費利佩五世統治西班牙,根據和約法國保有其征服的所有領土,但承認英國對魯珀特及紐芬蘭的主權,並將阿卡迪亞和聖基茨島的法屬一半讓與英國
12.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1740-1748)參戰方:法國、普魯士、西班牙等 VS 英國、奧地利、俄國等結果:平局過程:英國在1744年加入戰爭後在大西洋獲取優勢,但在地中海和印度洋吃癟,法國通過豐特努瓦戰役大敗聯軍重塑陸軍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失去的威望,在陸上在西北歐攻勢的咄咄逼人和盟友普魯士發揮的關鍵作用,最終雙方議和,條約中雙方也各有讓步
13.七年戰爭(1756-1763)參戰方:法國、奧地利、俄國等 VS 英國、普魯士、漢諾威等結果:英國一方勝過程:戰爭中普魯士和英國、漢諾威的陸軍在歐陸牽制了法、奧、俄的許多精力,英國在海外前期雖略有不順,但在中後期各種大逆轉,並挫敗法國入侵英國的企圖,獲取了海上霸權和海外殖民地霸權。為日不落打下堅實基礎,法國則因戰爭失利,國力和影響力一落千丈
14.美國獨立戰爭(後半程)(1778-1783)參戰方:法國、西班牙、荷蘭、美國等 VS 英國及其他土著結果:法國勝過程:這場屬於美國獨立戰爭一部分,法國在七年戰爭後積極發展海軍,因而在這次戰爭中表現出色,與英國海軍的正面較量中互有勝負,法國通過切薩皮克灣海戰有力幫助了美國在約克鎮戰役的勝利,最後美國成功獨立,法國藉此戰爭獲取一些地盤,國際地位也一度恢復
15.法國大革命戰爭(1792-1802)參戰方:法國、西班牙(1795後)、荷蘭 VS 英國、奧地利、普魯士、俄國等結果:法國勝過程:戰爭中法國的盟友表現基本弱不禁風,但法國以驚人的爆發力,挫敗歐洲各國組成的前兩次反法同盟,只是法國對英國的海戰基本失利,畢竟1789後法國海軍實力銳減,法國倒是通過一些劫掠戰打英國一個措手不及獲得大量戰利品。而最後法國獲得勝利,法蘭西共和國得到各國承認
16.拿破崙戰爭(1803-1815)參戰方:法國、西班牙(至1807)、奧斯曼等 VS 英國、奧地利、俄國、普魯士等結果:反法同盟勝過程:戰爭中法國連續挫敗歐洲各國組成的第三到第五次反法聯盟,使法國歐陸的霸權達到頂峰,這是路易十四時代後法國軍事上又一高峰,但法俄戰爭和半島戰爭的爛尾讓拿破崙帝國衰落,在1814年拿破崙被流放,雖然1815又卷土重來,但在滑鐵盧再遭失敗,英國則藉此成為日不落帝國"
③ 我不知道200個俄羅斯人是怎麼毆打1000個英國人的
呵呵
這些人是訓練有素的足球流氓,全世界橘歷惡名昭彰跡或的英國足球流氓在他們面前就是一群烏合之眾。
你只能用訓練有素的人跟他們比較。
打個比方吧,你不能讓平民和軍隊姿伍伍相比較。
④ 英國和法國有過戰爭嗎
英法百年戰爭即百年戰爭(英法歷史上的戰爭)。
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百年戰爭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武器。戰爭勝利使法國完成民族統一,為日後在歐洲大陸擴張打下基礎;英格蘭幾乎喪失所有的法國領地,但也使英格蘭的民族主義興起。
北歐維京海盜騷擾侵略法國海岸由來已久。卡洛林王朝時期,法蘭克統治者查理三世同意這些北歐人在法國海岸諾曼底定居下來,他們後來建立了諾曼底公國。1066年諾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統帥下成功地入侵英格蘭,他們同時統治著英格蘭和諾曼底。1216年盎格魯—諾曼統治者失去了對諾曼底的控制,
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領地,12~13世紀,法國國王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佔領的土地。14世紀初,英國仍占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法國人試圖把英國人由法國西南部趕走,從而統一法國。英國當然不願退出,並欲奪回祖先的土地如諾曼底、曼恩、安茹圓團等。當時英法兩國因為貿易利益的關系,均對佛蘭德斯作出爭奪,使它們之間的沖突加深。
1328年,法國佔領佛蘭德,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蘭德因失去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國的百年戰爭中戰場上的法軍反法政策。
地圖
亨利二世採取耍賴戰略,他一方面承認法蘭西國王(路易七世)是他法律上的主人,另一方面又對法王的命令置若罔聞,根本不履行耐銷作為法國貴族的任何義務。對於一個不但擁有國王頭銜、而且領土比自己大兩倍以上的強橫逆臣,路易七世和世界上任何有尊嚴和權利慾的封建君主一樣昌腔游,把亨利視為眼中釘肉中刺,想盡一切辦法戰勝亨利,奪回本應屬於自己、屬於法蘭西國王的法國領土。
⑤ 法國和英國什麼時候打過仗
百年戰爭(Hundred Years' War)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第,於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百年戰爭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武器。
12世紀中,英國金雀花王朝在法國佔有廣闊領地,12~13世紀,法國國王逐漸奪回部分被英王佔領的土地。14世紀初,英國仍占據法國南部阿基坦地區,成為法國政治統一的最大障礙。雙方還爭奪富庶的佛蘭德地區。佛蘭德毛紡業主要依賴英國的原料,英國則從羊毛貿易中獲取巨利。1328年,法國佔領佛蘭德,英王愛德華三世(1327~1377在位)下令禁止羊毛出口。佛蘭德因失去原料來源,轉而支持英 國的百年戰爭中戰場上的法軍反法政策。戰爭的導火線主要是王位繼承問題。1328年,查理四世去世,法國卡佩王朝絕嗣,支裔瓦盧瓦王朝的腓力六世繼位,英王愛德華三世以法王查理四世外甥的資格,與腓力六世爭奪王位,觸發戰爭。
1337年11月英王愛德華三世率軍進攻法國,戰爭開始。1340年,英法兩國發生海戰,法軍戰敗。英國控制了英吉利海峽。1346 年8月,雙方在克雷西會戰,英軍大捷,乘勝進入諾曼底。1347年攻佔法國的加來。1356年9 月,普瓦提埃之戰,法軍大敗,法王約翰二世(1350~1364在位)及眾臣被俘,英藉此向法國索取巨額贖金。1360年法國王子查理被迫簽訂屈辱的《布勒塔尼和約》,把加來及法國西南部大片領土割讓給英國。
1364年,王子查理繼位,稱查理五世(1364 ~ 1380在位 ), 為了奪回失地, 改編軍隊,整頓稅制,緊張備戰。1369年起連續發動攻勢,幾乎收復全部失地,1396年雙方締結二十年停戰協定。
1415年8月,英王亨利五世(1413~1422在位)趁查理六世(1380~1422在位)即位後法國統治階級發生內訌之機,領兵進攻法國,10月佔領法國北部。1420年,雙方簽訂《特魯瓦條約》,條約規定法國王太子的王位繼承權轉歸英王亨利五世。亨利五世與查理六世之女結婚。這項條約實際上將法國分為由亨利五世、勃艮第公爵和法國王太子查理分別統轄的三個部分。1422年法王查理六世與英王亨利五世先後去世,英方宣布由未滿周歲的亨利六世(1422~1461,1470~1471在位) 兼領法國國王。1428年10月,英軍圍攻通往法國南方的要塞奧爾良城,形勢危急。法國人民組成抗英游擊隊,襲擊敵人。1429年,法國女民族英雄貞德率軍擊退英軍,解奧爾良城之圍。此後,法國人民抗英運動繼續高漲,英軍節節敗退。1429年7月,王子查理在蘭斯加冕,稱查理七世。1435年勃艮第公爵臣服於法王。1453年10月,駐波爾多英軍投降,除加來外,法國領土全部收復。至此,百年戰爭以法國的勝利而結束。
⑥ 法國與英國歷史上發生過戰爭有幾次嗎
18世紀初勃蘭登堡稱王算起吧,年年打月月打天天打,其他國家太多我就盡量不寫了
18世紀初爆發了兩個歐洲大混戰,分別是: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 法國對英國 普魯士與法國對抗
大北方戰爭 普魯士肯定參加了 英國好像參加了 總之瑞典很慘
普魯士不停地變換盟友
1740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 法國和普魯士一夥 英國在另一方
1756 七年戰爭 普魯士和英國一夥 法國在另一方
三次西里西亞爭奪戰 普魯士與奧地利等作戰
法國與英國又交戰多次,聽說法國罵人話里就有你全家是英國人,英國罵人話里都是罵荷蘭,大概是報復威廉三世給英國財政下的緊箍咒
美國獨立期間法國派志願軍作戰,並且荷蘭西班牙都在牽制英國【好像是共濟會的陰謀吧】
拿破崙戰爭,從法國大革命起,英國多次組織反法同盟,普魯士除1812年外大多數時候都是跟著英國
克里米亞戰爭 英國和法國一夥【我玩Victoria的俄羅斯被虐得慘呀,印象深刻】
第二次鴉片戰爭 英國和法國一夥
布爾戰爭 英國打荷蘭殖民地
英國在全世界如阿富汗印度非洲侵略弱小國家
1864年起王朝戰爭(普魯士統一戰爭,好像是這么叫的吧)1871年普魯士打敗法國
然後西歐就是玩軍備競賽玩到1914年,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
不過還有不為人知的是,
⑦ 二戰期間英法兩國各自有多少軍隊人口又有多少
英國:參戰兵力1 200萬人,當然有大量英聯邦國家在內。減員人數1 233 796人,減員率10.3%.其中陣亡佔28%,傷員佔38%,失蹤佔34%。
二戰期間法國只有在淪陷前,才可以稱得上有軍隊,大約200萬不到。戰爭中後期的自由法國軍隊,才幾千人。當德國佔領了波蘭、挪威後,將軍隊轉向西線,當時的法國軍隊,除了在比利時的63個師外,在馬其諾和東南部還駐扎有30多個師,合計100來個師,軍隊規模在120萬左右.。
1939年,英國人口4700萬,法國人口4100萬。 蘇聯人口1.6億+,美國人口1.3億+,日本人口7800萬,南斯拉夫有1300萬,中國1937年人口4.4億+,二戰前德國本土大概有7000多萬,把奧地利,蘇台德和波羅地海的日耳曼人都算進去滿打滿算也不過八千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