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二戰法國如何短時間恢復國民經濟

二戰法國如何短時間恢復國民經濟

發布時間:2023-07-09 04:24:49

1. 二戰中亡國的法國如何在5年內恢復大國地位

各位小主,人見人愛的我又來給你們講故事嘍

1945年5月,200多萬蘇軍攻入了德國的首都柏林,納粹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此時在西歐地區,也就只有英國還擁有一定的實力可以對抗蘇*聯。但是在沒有美軍幫助的情況下,英國最多自保。為了對抗正在逐步擴張的蘇*聯,美國開始支援剛剛被解放的法國和戰敗國德國。到了1950年,德法兩國基本恢復了元氣。一、二戰初期,法國大敗虧輸一戰結束以後,法國為了遏制德國,在巴黎和會中提出了一系列苛刻的要求。不準德國擁有空軍,海軍規模小的可憐、陸軍規模不能超過10萬。德法邊境的萊茵河地區被設置未非軍事區,德國需向法國賠償30億美元的戰爭賠款。這些條款幾乎足以讓德國永世不得翻身,但是1929年德國的機會來了。全球性的金融危機爆發,各國的經濟均遭受重創,英法德各國均不例外。英法兩國在一戰中根本沒有恢復元氣,緊接著就爆發了經濟危機,這讓兩國的經濟雪上加霜。而德國的納粹勢力開始抬頭,1933年,希特勒就任德國總理。在經過一系列的擴軍備戰以後,德國開始對外擴張,以求尋找之前喪失的尊嚴。巴黎和會1939年9月,德國150萬軍隊進攻波蘭。作為波蘭名義上的盟友,英法兩國在退無可退的情況下,宣布對德國宣戰。但是英法兩國出工不出力,100多萬軍隊在德法邊境上按兵不動。由於蘇*聯和德國已經簽訂了臭名昭著的條約,德國可以放心大膽的調動主力進攻西歐。荷蘭和比利時兩國小國根本不是德國的對手,很快就被德軍佔領。此時抵抗德國的重擔就落在了法國的肩上,但是法國的表現讓各國深深的失望。由於法國統帥部出現了戰略失誤,以至於德驅直入,法軍一敗再敗。最終法國僅僅抵抗了不到40天就宣告投降,140多萬法軍放下了武器。希特勒趾高氣昂的在巴黎檢閱著德軍部隊,希特勒宣稱:「整個歐洲都被我踩到了腳下。」

二、戴高樂領導自*由法國抗擊德軍

法國宣布投降以後,戴高樂將軍逃往英國,並且在英國成立了流亡政府。只不過流亡政府畢竟沒有多少實際權力,英國當時了各國的流亡政府,如法國、波蘭、衣索比亞等等。戴高樂在英國建立了戰鬥法國陣線,號召法國海外的殖民地不要聽從維希政權的傀儡統治,團結起來對抗德軍。1943年,戴高樂在阿爾及利亞站穩了腳跟,此時他手裡擁有23萬陸軍、5萬海軍。只不過這么點家底,各大國根本不放在眼裡,無論是開羅會議還是德黑蘭會議,都把戴高樂排除在外。戴高樂十分生氣:「1500年來,法國早已習慣了一個大國的地位,請不要忘記這一點。」這樣的說法顯然站不住腳,1500年來,中國比法國輝煌的多。

美國總統羅斯福非常不喜歡戴高樂,他感覺戴高樂有成為獨裁者的可能。後來的發展完全在羅斯福的意料之內,戴高樂在法國的統治長達20多年。1944年,美英軍隊進行了諾曼底登陸戰。戴高樂也返回法國,他號召法國青年加入法軍。1945年年初,法軍的總兵力達到了97萬,只可惜這個數字在美蘇的眼裡不值一提。但還是美國總兵力為1200萬,蘇*聯擁有1400萬,即便是英國也擁有510萬軍隊。1945年4月,法國以五大國的身份出席舊金山會議。但是明眼人都明白,此時法國的地位還在中國之下,法國充其量也就是一個准二流的國家。1945年5月,蘇軍佔領了柏林。美英兩國抬舉法國一起進入了柏林,但是德軍俘虜根本看不起法國人。

三、冷戰爆發以後,美國開始全力扶持法德兩國

隨著二戰的結束,冷戰隨之而來。由於整個西歐地區已經滿目瘡痍,各國的經濟凋敝,完全無法應對蘇*聯可能出現的進攻。此時整個西歐除了英國還算有一些家底,但是英國也是元氣大傷,根本無力領導歐洲的復興。為了整形歐洲,對抗日益強大的蘇*聯,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了經濟刺激計劃。這個計劃的重點就是法國和德國,美國不斷的給西歐輸血,西歐各國在幾年之內先後恢復了元氣。法國人好了傷疤忘了疼,立刻就開始佔領那些之前已經獨立殖民地,其中就包括中國的鄰國越南。剛剛從戰俘營里走出來的法軍就被重新武裝派往了越南戰場,等待法國人的是無盡的苦難。到了50年中後期,再也頂不住的法國宣布從中南半島全面撤軍。

小主虐我千百遍,我待小主如初戀,我們下次見

2. 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其戰後經濟是怎樣一點點恢復的

二戰後的德國和日本主要從國內國際兩個方面進行戰後經濟恢復的,國內採取的措施包括:推行民主政治、發展科技和教育、採取比較寬松的人口政策;國際方麵包括:倡導積極的外交政策、爭取國際援助等方式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於1939年,結束於1945年,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世界戰爭。據史料調查統計,戰爭中共傷亡9000萬餘人,對於世界各個國家經濟造成嚴重破壞,各國經濟百廢待興。其中德國和日本是戰敗國。他們是怎樣恢復國民經濟的呢?具體如下:

3. 第二次世界大戰 法國

德國「閃擊」波蘭得手後,更助長了希特勒稱霸世界的勃勃野心。於是,他一手舉著「尊重中立國家」的招牌,一手簽發了進攻西歐的第6號指令,制定了代號為「黃色方案」的計劃,將重兵壓在北海至瑞士一線,張開了吞並西歐的血盆大口。
德軍的預備隊共 47個師,配置在萊茵河地區,在德國的魔爪准備伸向西歐之時,法國仍執迷不悟,認為德國打敗波蘭後,將東侵蘇聯,即使進攻法國,也需 4—5年以後。荷、比、盧三國卻天真地認為,只要嚴守中立,就可免遭戰禍。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軍才嗅出戰爭的氣味,在法軍總參謀長和英、法盟軍總司令甘末林主持下,倉促制定了代號為「D」的作戰計劃,並調集135個師、3000輛坦克和 1300多架飛機(必要時,還可利用駐英倫三島的 1000架飛機支援戰斗),准備抗擊入侵之敵。
6月3日,德軍數百架飛機開始空襲法國機場及重要目標,法國失去了制空權, 900餘架飛機被摧毀。 5日拂曉,德軍兵分兩路在180km的正面上實施進攻。「B」集團軍群由於遭法軍頑強抵抗,每晝夜僅前進5-7km。為了增強突擊力量,德軍投入預備隊 22個師,於13日突破法軍防線;「A」集團軍群在瓦茲河和埃納河之間實施突破,於 12日到達巴黎東北的馬恩河後繼續向縱深發展。「A」、「B」兩集團軍群實施鉗形攻擊,迂迴巴黎,前出到馬奇諾防線後方。 14日,德軍「C」集團軍群按計劃在 50km寬的正面上向馬奇諾防線發起進攻,法軍腹背受敵,其防線很快被突破。同時,德軍未經戰斗便進入巴黎,埃菲爾鐵塔上掛起了德國的「+」字旗。 17日德軍攻佔斯特拉斯堡,近 50萬法軍被殲。 22日法國全權代表查理·享茨格將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戰事遂告結束。戰爭中法軍亡 6萬餘人,傷 30萬人,被俘 200萬人;德軍共傷亡 14.6萬餘人。

4. 概括二戰後法國政府實行的經濟政策

二戰後,法國逐步形成一套較為完整的城市發展、農村改革、山區開發和保護及老工業區結構改造政策,對縮小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加快落後地區發展,乃至整個國民經濟發展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第一,城市發展政策的主要方針是控制大城市的發展,鼓勵地方中小城市的發展,建立中心城市,以促進地區經濟平衡發展,改變欠發達地區落後面貌,主要內容有:採取措施嚴格限制巴黎等特大城市的發展;調整全國城市結構,改革舊有城市體系,加速發展里昂、馬賽、里爾等地區中心城市,促進人口和經濟活動向這些城市流動;制定城市發展規劃,鼓勵發展中小城市和衛星城鎮。

第二,農村改革政策的主要目標是通過對農村實行結構改革,重點開發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欠發達農業區,主要內容包括:

1、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法國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等地區交通相對落後,缺少通訊手段。為迅速改變這些地區的面貌,法國政府先後制定了一系列發展交通和通訊的計劃,並投入大量資金。20世紀70年代初,專門制定了有關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的特別條例,由中央同地方合作,興建基礎設施大型項目。經過努力,歷史上形成的東西部之間交通網路分布不均的狀況正在逐步消失。

2、加速欠發達地區農業現代化進程。20世紀70年代起,法國政府把欠發達地區的農業現代化作為改變地區落後面貌,促進農業區域平衡發展的重要手段,並制定相關法令,推行農業現代化開發計劃。政府通過低息貸款、財政補貼等形式,鼓勵欠發達地區農場進行設備更新和現代化投資。開發計劃的實施大大促進了欠發達地區農牧業的發展,對穩定這些地區的青壯年勞動力留在當地發展起了很大作用。

3、鼓勵發展農村工業和第三產業。法國政府在促進農業現代化的進程中,還十分重視扶持適合各地區特點的工業、手工業和第三產業的經營活動,尤其在西部、西南部和中央高原等重點改革區,實行了一系列財政激勵和扶持政策,鼓勵這些地區發展農村工業和第三產業,增加農民收入。

4、穩定農村人口,特別是青壯年人口。20世紀70年代以來,欠發達地區農村人口不足和農業勞動力老化問題日益突出。為此,法國政府把穩定農村人口作為執行區域發展政策的重要目標,採取多項獎勵措施,鼓勵人口向農村流動。

5、發展農村文化、教育事業。20世紀60年代起,法國政府不斷增加農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貸款和補貼。到80年代中期,這方面的支出約占國家農業撥款的3%。政府還通過補貼等措施,普及落後地區的視聽和影像教育。政府還同地方簽署文化教育合同,促進農村地方教育的發展。

第三,實施山區開發與保護政策。山區約佔法國國土總面積的2%。20世紀60年代起,法國政府提出應根據山區的不同特點,在保護山區自然資源的同時,大力發展旅遊業和其他經濟活動,繁榮山區經濟。80年代初,又出台了保護和開發山區的四條方針,包括因地制宜,發展適合本地區特點的經濟活動,尤其是扶持山區工業和手工業的發展;大力發展旅遊業;有效保護資源;重點改善人煙稀少、偏僻山區的交通和通訊基礎設施,發展服務業,改善山區生活條件等。

第四,推動老工業區結構改造。1979年以來,法國政府對老工業區採取了一系列結構調整措施。20世紀60-70年代是改造的第一階段,先後提出了「鋼鐵工業改組計劃」和「拯救鋼鐵工業計劃」,主要通過增加投資來推動企業現代化,但未取得預期效果。80年代初社會黨執政後,對老工業區的改造進入第二階段,初期實行擴大煤、鋼生產的「振興」計劃,結果加劇了原有的「結構性危機」;後由於經濟嚴重不景氣,又轉而實施「緊縮」政策,加速結構調整,使生產由「低效數量型」步向「高效質量型」轉變。

(四)實施有利於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的財政和稅收制度

20世紀50年代起,法國政府實施了一系列有利於縮小地區發展差距的財政獎勵制度,先後設立經濟和社會發展基金、地區開發獎金、手工業企業裝備獎金、農村開發與國土整治部際基金、工業現代化基金等,為巴黎和其他大城市外遷企業和機構提供補貼,並重獎在邊遠、落後地區進行投資的企業主。80年代初社會黨執政後,將這些名目繁多的獎金和補貼一律改稱「國土整治獎金」,並對資助手段作出重大改革。此外,對參與區域發展的企業,政府還根據地區和就業人數予以不同程度的稅收減免。

(五)實施地方分權政策,調動地方積極性

二戰後,法國採取一系列措施加強中央政府的權力,但中央權力主集中,限制了地方積極性,造成地區之間條塊分割,不利於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自20世紀60年代起,法國開始實施向地方分權的政策,中央政府行使的部分權力下放到大區和省。80年代起,進一步下放權力,實行自治管理體制,擴大地方自主權,各地區可按本地區的特點和需要制定發展規劃,從而調動了地方的積極性。右翼政府2002年重新上台執政後,於今年3月在議會通過有關地方分權的修憲法案。右翼政府強調,地方分權是一場重要的政治改革,將使各地區釋放出可達國內生產總值1%的新的經濟活力。

5. 簡析二戰結束後的法國重建之路,法國如何重奪世界強國地位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戰局莫過於曾經不可一世的歐陸強國——法國,在德軍的攻擊之下只堅持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便投降停戰,直至1944年諾曼底登陸,在國內外反抗力量的互相配合下,在1945年5月9日迫使德國代表簽訂投降書,法國終於得以光復。在敵國控制下的法國在二戰中遭受了全面而深刻的打擊——從經濟上的嚴重摧殘到國家形象和國際地位的一落千丈,此時的法國連歐美世界的二流國家都稱不上,顯然這種落差是掌握歐陸霸權上百年的法國無法接受的,因此從戰爭一結束法國便開始絞盡腦汁,為恢復自己在經濟、外交等領域的地位而努力。

6. 戰後歐洲是如何實現經濟復甦

二戰之後的歐洲經濟復興之路

1,著名的美國馬歇爾援助計劃,因為擔心歐洲全盤社會主義化,美國對歐洲各國尤其是土耳其,希臘進行了大規模資金援助,提供了財力上的保障。

2,戰後歐洲各國普遍放棄了或者壓縮了軍隊建設,特別是聯邦德國完全去軍事化,把所有資金都投入到經濟發展上來。

3,長時間的戰爭使民生經濟遭受重大損失,所以人民有迫切發展民生經濟的願望和巨大的市場,為工農業復興奠定了巨大的群眾基礎。

4,各國政府擔心人民窮困會導致社會主義的入侵,所以全力提高國民經濟水平,把共產主義排除出去,為發展經濟提供了政府支持。

5,歐洲各國在戰前都是世界上最發達的地區,即使戰爭的損失,但是良好的教育和工業基礎,龐大的暫時還沒有崩潰的殖民地系統提供的原料,都為振興經濟提高必要的條件。

閱讀全文

與二戰法國如何短時間恢復國民經濟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