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貴婦在哪個世紀

法國貴婦在哪個世紀

發布時間:2023-07-10 09:05:50

㈠ 描繪十九世紀末的法國貴婦的名畫有哪些

婦女側面像[義大利]威涅齊亞諾
照鏡子的婦人[義大利]貝利尼
蒙娜麗莎[義大利]迭·芬奇
抱貂女郎[義大利]達·芬奇
杜利聖家族[義大利]米開朗基羅
女預言家利比亞[義大利]米開朗基羅
入睡的維納斯[義大利]喬爾喬納
披紗巾的少女[義大利]拉斐爾
椅上的聖母[義大利]拉斐爾
花神[義大利]提香
維納斯與馬爾斯[義大利]維羅奈塞
根特祭壇畫[尼德蘭]凡·埃克兄弟
喬凡尼·阿爾諾芬尼夫婦像[尼德蘭]揚·凡·埃克
瑪麗亞·巴隆塞里像[尼德蘭]梅姆林
聖希羅尼穆斯·霍爾茨舒爾像[德國]丟勒
伊麗莎白像[法國]克魯埃
加百列·德斯特勒與其妹[法國]楓丹白露派
聖傑羅拉莫的禮拜[義大利]多梅尼基諾
掠奪薩賓女子[義大利]科爾托納
掠奪琉西波斯的女兒們[佛蘭德斯]魯本斯
瑪麗·美第奇來到馬賽[佛蘭德斯]魯本斯
蘇姍娜·芙爾曼肖像[佛蘭德斯]魯本斯
年輕女子像[佛蘭德斯]凡·代克
熱那亞貴婦[佛蘭德斯]凡-代克
達娜厄[荷蘭]倫勃朗
拉奧孔和他的兒子們[西班牙]格列柯
8歲的瑪嘉麗特公主[西班牙]委拉斯開茲
鏡前的維納斯[西班牙]委拉斯開茲
搶劫薩賓婦女[法國]普桑
克里奧、厄代爾普與達莉[法國]敘厄爾
黎賽留像[法國]尚帕涅
阿克列翁突然出現在黛安娜面前[法國]特魯瓦
威廉·蒙哥馬利爵士的女兒們扮演三美神[英國]雷諾茲
伊莎貝拉·法爾內塞皇後[法國]朗克
梳妝[法國]華托
索菲夫人[法國]納蒂埃
海格立斯與翁法勒[法國]勒穆瓦納
浴女[法國]勒穆瓦納
家庭女教師[法國]夏爾丹
考文垂伯爵夫人像[法國]利奧塔爾
德·蓬帕杜爾夫人[法國]布歇
畫家的妻子[英國]拉姆齊

㈡ 18世紀末 法國貴族的裝束

你所說的找不到啊,我就找到這些,你了解一下吧

18世紀洛可可風格優雅靈魂
閱歷17世紀巴洛克作風的洗禮,18世紀的衣飾作風從粗狂、強硬轉為纖細、精美。這種革命性變更被稱為「Rococofashion」。繁復的裝潢,豪華的面料,精緻的剪裁,是洛可可風格的顯明特點,女人,若要用更簡練的話來概括,即是「優雅」。 女人流行「Robe」,廣大的撐裙上有華麗的刺綉,那時鑽石還沒有流行,時髦女人們的頸部戴一根蕾絲做成的裝飾圈,以烘托胸部的飽滿。而男人的衣服則越來越合身,白襯衫、背心、絲綢馬褲、胸部裝飾、圍巾,這一套打扮是典範的男士打扮。
在法國路易十四時期,宮廷男女衣飾都以刺綉、折襇、蝴蝶結裝潢;貴婦人的高跟鞋鞋面有些也是用中國絲綢、織錦為面料,上面綉有各種優美圖案。倫敦的貴婦人視中國刺綉服裝為時興,這些服裝往往綉著象徵吉祥如意的麒麟、龍鳳圖案,古典華貴,深得貴婦們歡心;據說有些婦女愛好穿著中國刺綉的服裝,披著中國刺綉的披肩、圍巾,口袋裡有中國刺綉手帕,甚至別出心裁地請中國刺綉工匠精心綉織絲綢名片,把自己裝扮成中國傳統的大家閨秀,自誇「東方美人」而大肆誇耀。113 那些精明的東印度公司大班、船長和商人,捕捉商機,在廣州采購適銷對路的商品,還經常依據貴族豪門的請求,帶著絲織品樣品前往廣州訂制。
電影《絕代艷後》講述的是法國國王路易16的王後Marie Antoinette的故事,在服裝上展示了洛可可時代宮廷服飾非常柔和、非常女性化的特點。包含大裙撐,緊身胸衣,低低的領線,還有很多小花 邊、蝴蝶結,用一種誇大的語言,強調了女性的特色。
大約在1970年歐洲開始風行一款法國式連衣裙(robe à la fran?aise).它是由傳統的鑲邊飾禮服演化而成的,從後領處開始有兩組雙層圓褶兒排列在背部,並且一直垂落到底面.緊要身上衣前片呈大V字形.胸前的三角形或是用一片布料或是用蕾絲和兩邊相縫;這個部分也可以留空只是用絲帶把兩邊串連起來.

男裝

1789年5月5日,路易十六被迫召開的三級會議上,波旁家族最後的儀典長德爾·德·布萊哉提出了1614年規定的裝束令,認為市民代表只能以最簡單的黑色裝束來出席會議,但數周後,第三等級在自己召集的國民議會上,宣布廢止過去的身份裝束令,推行服裝上的民主化。過去作為不吉利的而受到鄙視的黑色,這時成為禮儀和公共場合的正式服色,具有新的權威。後來,拿破崙在他的宮廷中想恢復服裝上的階級標識,但沒成功。

大革命時期,男裝不再沿襲已經失去支配力的法國貴族樣式,拋棄了過去那種裝飾過剩、刺綉繁復的衣裝,沉重龐大的假發和裝飾性的配劍,把目光投向海峽彼岸的英國資產階級和貴族那田園式的服裝,向樸素機能化方向推移。

18世紀英國的男裝樣式可以參看電影《理智與情感》。

圖1

首先值得注目的是代表庶民階級的雅各賓派革命者的服裝,圖2。上衣稱做「卡爾瑪尼奧拉」(carmagnole),本來是在南法工作的義大利工人穿的茄克,這個名字來自義大利西北部的城鎮carmagnole,1792年馬賽義勇軍把這種茄克帶到巴黎,在當時的革命市民中流行起來,駁頭很寬、有挖兜和金屬或骨制的扣子。下穿長褲「龐塔龍」(pantalon),龐塔龍原是17世紀義大利戲劇演員龐塔萊奧奈(pantaleone)在舞台上穿的一種不扎褲腳的細筒褲,因此而得名。早在1780年,就曾有人穿過。這時,革命者們把它作為對貴族那種長及膝的半截褲的革命來穿用,因此也稱長褲黨。最初褲長只到靴深位置,後來逐漸變長,1793年長到一般的淺口皮鞋的位置。龐塔龍常用象徵革命的紅白藍三色條紋毛織物製作,與卡爾瑪尼奧爾和龐塔龍組合穿的還有雙排扣的背心和紅色無檐帽。

圖2

圖3

1793年,與桑·克尤羅特的共和黨革命分子的服裝相對抗,王黨派中的時髦男子穿上黑色阿比,金色的假發披散到領子上,脖子上的白色克拉巴特一直纏到下頜處。恐怖政治過後,王宮司令部的男子示威性的穿著灰色的夫拉克,系綠色的克拉巴特,下穿緊身的克尤羅特和短靴,手持文明杖,這種裝束被稱做繆斯卡丹(muscadin,來自義大利語,意為誇耀裝束和舉止的年輕人)

圖4

到督政府時代,王黨派中又出現被稱為「昂克羅瓦依亞布爾(Incroyables,意為難以置信的,出奇的)」奇異裝束,長發象垂下來的狗耳朵一樣披散著,或編成發辮,或在卷發上戴小小的兩角帽,身穿有巨大翻駁領的緊收腰身的雙排扣大衣,克拉巴特在脖子上圍數圈(最多達六圈)後繫上,緊身的半截褲克尤羅特用吊褲帶吊著,在膝下用華麗的緞帶系扎,腳登翻口皮靴或淺口皮鞋,手裡拿著文明杖。
洛可可風格是開始於17世紀初的法國,延續自巴洛克時期的藝術風格,強調優美纖細、精緻小巧和女性的柔弱,喜好於裸露肩膀鎖骨的設計,完美突顯女性身段的美態為主;而維多利亞風格起源自18世紀英國女皇所引導的流行風格,強調裝飾花樣多且繁雜的、過於精巧華麗的,而當時的衣服流行大量的蕾絲花邊、緞帶、蝴蝶結和束腰設計,展現十足的女性特質,塑造出高貴典雅的形象。 Lolita服飾其實是簡化版的 17-18 世紀的西方宮廷服,也是類似娃娃裝的洋裝,設計靈感則主要來自法國洛可可時期(Rococo)和英國維多利亞時期(Victorian)的設計

㈢ 法國18世紀20年代的娛樂方式有些什麼

18世紀法國上層十分流行沙龍文化。一般都是一些貴族有錢人,召集一些社會名流,藝術家,思想家,文學家等,大家在一起邊吃邊和邊交流,還會看戲劇。有一部介紹拿破崙的電影,開頭就是當時典型的沙龍場景,一幫貴婦喝著香檳酒,中間一個老者在會議他所認識的拿破崙皇帝。

㈣ 中世紀歐洲貴族的服飾是怎樣的

歐洲中世紀拜占庭樣式服裝繼承和發揚了古希臘與古羅馬的文明和藝術風格,同時又糅合了東方精美華麗的刺綉圖案,並以絲綢為貴為尚。

14—16世紀,在文藝復興思潮影響下,人們開始反對封建神學,反對教會的禁慾,提倡個性、人性解放,這些思想、文化、藝術等各方面對服裝產生了重大影響。

服裝開始改變了用符合人體的自然形態來表現服裝的做法。越來越無視人體,走向極端的追求服裝個性造型美道路。

從中世紀對女性美避而不談的宗教禁慾陰影走出來的女人們為了突出自己的曲線美,開始讓堅硬的緊身胸衣和龐大裙撐組合來完成自身的曲線美。

巴洛克,中世紀歐洲廣泛流行的一種藝術樣式,特點是宏大、絢麗、誇張、激情、宗教感。這一時期服裝充滿生氣和律動,強調裝飾性。

男裝不再像之前那麼短,並且前襟有很多排扣。繁多裝飾性的排扣密密麻麻的從上打到下,裝飾也頗為華麗,外套的扣子只扣上面幾個,剩下的都為裝飾用。

(4)法國貴婦在哪個世紀擴展閱讀:

貴族,可能是這個時代最時髦的詞之一,只是,其中以調侃與誤讀居多。在歐洲,貴族群體雖已逐漸沒落,但貴族文化卻沉澱下來,尤其是貴族服裝對藝術圈的影響,至今仍在。

從西歐4世紀末開始,日耳曼民族大遷移,低文化的日耳曼民族終於滅掉高文化的西羅馬帝國,成為西歐中世紀歷史舞台上的主要角色,為形成近代歐洲文明打下了基礎。

古代日耳曼民族生活環境地處山洪排水道口處,由於環境惡劣,造就了這個民族深思熟慮的頭腦,他們不得為了生存而拚命幹活。

可能是由於為了自身行動方便,他們慢慢脫離了古希臘古羅馬的傳統 文化,順應自然環境,形成了他們那種自然發生的四肢分離的體型服飾。而這種服飾就是現代西歐服裝的基礎。

㈤ 法國一貴婦,為何將自己的女兒囚禁25年,讓女兒瘦得只剩50斤

法國一貴婦囚禁自己的女兒二十五年,讓女兒剩的只剩下50斤,這件事是發生在20世紀初的布蘭妮蒙尼爾事件,當時這個案件震驚了西方。這個法國貴婦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和一個律師私奔,所以狠心把自己的女兒關了起來,而且她的女兒也是很倔強的人,就算被囚禁,也一直沒有妥協過。



後來經過審問,原來這個女人就是蒙尼爾夫人失蹤多年的女兒。原來當初布蘭奇愛上了一位年紀比他大很多的律師,而且這個律師馬上就要破產了,但是布蘭奇卻打算嫁給他,蒙尼爾夫人不同意,但是布蘭奇卻非常的堅定,甚至還要私奔,蒙尼爾夫人暴跳如雷,一狠心就把布蘭奇鎖到了閣樓里,還說他什麼時候願意斷絕和律師往來就可以放他自由,但是布蘭奇非常的倔強,在那樣的環境下依然是死活就不鬆口,就這樣在小閣樓里度過了25年。

㈥ 中世紀巴黎貴族生活是怎樣的

1、衣服的顏色、款式均以法律規定,非貴族者不得穿金戴銀,不能穿絲絨、毛皮衣服。農民只能穿黑、灰兩色,貴族可以追求華美,是當時服裝改革的推動者;但當時的服裝上仍然有不少缺陷,如無襯衣、睡衣,且男女衣服樣式區別不大。

2、在飲食上,有限制和經濟實力兩種區別。如野味:孔雀、鹿肉、天鵝屬於限制方面;而因為野味氣味大,當時的儲藏技術的落後,令得從東方而來的長途運輸香料可與黃金等值,成為當時貴族的專利。

3、在居住方面,中世紀貴族為土地貴族,他們依附土地而生,在庄園中心地帶有貴族的住宅,但主人不會長住;另一處則為代表權勢之地的城堡,起初是皇家特權,一般建立在山上,是易守難攻之地,一防衛性為主且代表權勢,不追求舒適,內部潮濕、陰暗;城堡的作用眾多,不僅是貴族家族的居住地和社交場所,也是在戰亂時周圍居民的避難場所。

4、婚姻家庭

中世紀貴族的婚姻為政治婚姻,貴族結婚的目的是為了延續後代和加強貴族家族之間的聯系。一樁婚姻可結成聯盟,化解矛盾。所以貴族長子更多考慮政治方面的因素,而無繼承權的次子則考慮經濟利益,所以當時追求寡婦就成為了一種習俗。

因為中世紀無自由戀愛,婚姻都由父母、家族安排,所以雖然那個時候的婦女地位較低,但是貴婦人卻是例外。她們都具有雙重角色,一方面而言是賢妻良母,擔負相夫教子,料理家族事物的責任;另一方面又是羅曼蒂克的典型,成為騎士所追逐的對象和崇拜理想;她們所代表的是純潔、高貴和愛情的理想。

當時的貴族家庭是一個意義上擴大的家庭,包括僕人、傭人和依附者,即窮親戚、寄養者和騎士等,如果一個人可以住入貴族家中滿一年零一天,就可成為此家庭中正式成員,因而貴族城堡中事物繁多。當時的家庭是以父權制為中心,但當時的寄養制,使得子女和親生父母的感情很淡薄。

貴族在中世紀社會中屬於上層,所以各個方面都有特徵,比如貴族只與貴族聯系,生活習俗固定、聯系固定,在封閉集團內大家共有貴族意識,並通過外部法令使其確立,使階層固定,與其他階層形成明顯的界限。

(6)法國貴婦在哪個世紀擴展閱讀

庄園是西歐封建制度在經濟上的表現形式。貴族的采邑領地可能是一個庄園,也可能是十幾個、幾十個。一個庄園包括一個或幾個村莊。庄園的耕地分兩類,一類是貴族直領地(自營地),一類是農奴份地。

在 11 世紀,采邑的多數居民是農奴.他們被束縛在土地上,未經領主許可不得離開采邑.其實當村外的世界還非常陌生、充滿危險並且到處都是同樣的采邑時,打算離開的人是很少的。因為采邑的村莊提供更多的安全、更多的家族聯系,並且使人們能更方便地找到鐵匠和神甫。

村民們輪流到領主的地里去勞動,向領主交上一部分他們自己生產的農產品。此外,還有人頭稅、年貢、磨坊使用費等。

按耕作制度,耕地分三部分:春耕地,秋耕地,休耕地,年年輪換,此為三圃制.每個農奴在每種地上都有一塊,一般是長長的一條。

耕作時需 4 ~ 8 頭牛牽引沉重的耕犁,故需相互合作;由於每家都是狹窄的長條地,種什麼和什麼時候種,也需要相互協調,因此農村公社在庄園內也往往存在.庄園內還有森林、牧場、水源,由農民共同使用。

至於領主這方面,他不能剝奪農民的財產,也不準把農民趕出他的份地,這是一條公認的封建法律。

與西歐封建庄園不同,中國封建庄園是地主式經濟,而不是領主式經濟;中國地主的土地所有權與政治統治權相分離,沒有西歐領主在庄園內的行政、司法等特權;中國庄園多搞代役租;佃戶、客戶也沒有西歐那樣強的人身依附關系。

㈦ 為什麼18世紀的法國貴婦都是金發碧眼

法國之所以被稱為風情浪漫的國度,除了華貴雍容的凡爾賽宮、旖旎誘人的塞納河、復古的街道,還有一個要素和這些相映生輝,那就是法國的美女。所有涉及法國的形容詞,無一不與愛情和女郎有著若隱若現的關系。

在游歷法國的時候,你的目光一定會被法國如雲的美女牽引左右。相比東歐和北歐女人的高大和亞洲女性的嬌小,法國女郎的身材恰到好處,將高挑嬌美融於一身。法國姑娘不忌諱將自己的美「公之於眾」,在度假的海邊,無數「天體愛好者」將自己與自 然盡情融合在一起,返璞歸真。加之法國女人天生麗質,金發碧眼,玉顏嬌美,真是風情萬種。

㈧ 法國大革命前貴族生活是什麼樣的

用什麼來界定「大革命之前」呢?如果嚴格界定的話,應該算是路易十五時代吧(1715-1775)?畢竟路易十五死後十四年大革命就爆發了。

提起「貴族」這個詞,我們很容易產生一種印象——在宏偉華麗的宮殿當中,一群衣著華貴鮮艷的男男女女要麼翩翩起舞,要麼傲慢無比地互相說著無聊的客套話,視賤民如無物(狄更斯在《雙城記》裡面描寫的厄弗里蒙第侯爵就是這樣的典型形象)。

無疑很大一部分貴族確實是這樣,但是用這樣典型刻板的印象去描述一個人數眾多的群體顯然是偏頗的(即使這個群體只佔當時法國2%不到的人口也有數十萬之多)。

首先,我們要確定,什麼算貴族?

當時的法國已經告別了中世紀嚴格的血統藩籬,已經實現了中央集權初步走向了近代化,成為了一個官僚制國家——路易十四最偉大的功績就是這一點,他將全國變成了一個個省,讓中央任命的地方官員來管理,廢除了地方領主的大部分統治權力。

同時,法國因為政府時常陷入到財政困難當中,所以賣官鬻爵乘風,哪怕是法律界也是如此,所以一大批資產階級和官僚,也隨之加入到了貴族的行列當中。

而在這個過程當中,大部分原本的地方領主要麼是融合到了這個全新的國家當中,要麼是在之前就已經消失。

無論是「穿袍貴族」還是「佩劍貴族」,他們都是新東西,於是在那時候的法國,「貴族」是一個很寬泛的詞,大部分路易十五時代的貴族,血統頂多也只能追溯兩三個世紀,早期的貴族,已經在一次次的外戰和內戰當中消磨殆盡了(英國也是如此,如今英國存世的幾乎所有貴族,爵位傳承都只能追溯到都鐸王朝之後,之前的貴族世系已經在多次戰爭當中基本上滅絕了)。

同時,經過歷史的演化,大革命之前法國貴族相比於中世紀那種對農奴生殺予奪的領主,權力已經萎縮了很多,大部分的統治和司法權力已經被轉移到了政府手裡。他們所擁有的法定主要特權也只剩下了幾項:不用繳納人頭稅,同時可以對原本領地內的土地交易收稅(哪怕這些土地已經被他們賣給別人了,在以後的土地交易當中還是可以收稅。)

雖然這確實是不公平的特權,但是相比於當時的歐洲其他國家,甚至相比於英格蘭,法國貴族的特權並不是很大,也並沒有更加胡作非為,托克維爾在《舊制度與大革命》中最迷惑不解憤憤不平的也就是這一點——「我們法國的貴族,封建權力和封建壓迫是最少的,暴民卻起來造反了!」

大革命是啟蒙運動的碩果,當人民身上背負的特權壓迫越少,他們就越發意識到特權的可惡和難以忍受。

可以說,在波旁王朝的末期,貴族完成了一個大分化,大致可以分為好幾個群體,他們當然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某種意義上甚至可以說不在一個世界裡面:
第一,顯貴群體,這個群體就是王室貴族,和一些出入凡爾賽、享有國王特別恩寵的高等級貴族。
這個群體是國家最為龐大既得利益群體,也是最為奢靡、揮霍成性的群體,他們過著紙醉金迷的生活,開銷龐大,他們就是我們常在歐美電影和動畫裡面看到的貴族形象。
在路易十五時代,這些人組成的宮廷,開銷經常占國家預算支出的三分之一,他們也是法國政府債台高築的主要原因之一。
後面的路易十六為自己的弟弟阿圖瓦伯爵一次就償還了兩千萬利佛爾的債務。
而在大革命之後,這群貴族也面臨著最嚴厲的清算,包括國王和王後,留在法國的幾乎都上了斷頭台。

第二,地方領主。
法國的中央集權雖然大體上實現,但是在一些邊緣地區則還有古老的中世紀殘留(沒錯,對1775年的法國人來說,哪怕1475年也是古代了,雖然我們時常忘了這一點)。

比如西部的旺岱和西北部的諾曼底、布列塔尼地區,這些地方殘留著一些仍舊擁有封建權力的地方貴族,這些貴族對領民仍舊施以嚴格的封建統治,捐稅和地租遠高於國內的平均水平。
他們過著的正是中世紀似的生活,居住在城堡當中,並且視自己的封建權力為理所當然。
(然而,當時封建權力和封建壓迫最厲害的西北部,反對革命也就最為激烈,因為農民越是被壓迫到一無所有,就越是極端虔誠於宗教,服從領主,聽從貴族和教士們的命令。)
而這些地方因為在大革命之後激烈保王,反對共和國政府,因此和共和國打了多年的平叛戰爭,(某些地方甚至發生了滅絕性的殺戮),在平叛過程當中,大部分領主也死於交戰,或者上了斷頭台。

第三,鄉村小貴族群體

在法國各地的鄉村,也有許多地方小貴族,這些要麼是大貴族家庭的小分支,要麼是官僚貴族的後代,他們負擔不起住在凡爾賽的開支,也從不奢望王上能聽到自己的名字、給予自己恩寵,一心只想著經營自己的田莊。

他們一般都是出色的地主,生活水平普遍不高,而且節儉,吃自己田莊裡面出產的東西,喝自釀的酒,極少進行奢侈品消費,這群人也沒有擁有什麼太大的特權,過著類似於鄉紳的相當簡朴的生活,和一般的富農地主沒有多大的區別。

在大革命最開始疾風暴雨的幾年當中,這群人也受到了嚴重沖擊,有些地方發生了針對貴族的大規模屠殺,而且根據共和國的法令,貴族一旦逃離國家即可被視為叛國,財產和土地將被國家直接沒收,所以他們的財產也蒙受了巨大的損失。

不過在躲過了最初風暴之後,在共和國末期和拿破崙時代,他們的生活又重新歸於了平靜。

第四,城市的官僚貴族
這些人是世代的官吏和法官,一般也居住在城市裡面,當然他們一般也在鄉下購置地產,說他們是城市貴族只是方便區分而已。
他們的生活和當時有錢的中產階級或者富商沒有多大區別。
這群人收入頗豐,而且地位較高,關鍵是和其他貴族群體相比,他們更加能夠感受時代的激盪變化,大部分人老早地就投身到了革命當中,因而他們的倖存率比以上貴族群體都要高,有些人甚至歷經共和國、拿破崙時代、復辟王朝而不倒。

第五,落魄的貴族群體
毫無疑問,經過了世代的繁衍生息,嚴格執行長子繼承製的貴族家庭一定會產出不少窮困的幼子,而這些幼子們繼續繁衍,就會帶來一個雖然屬於貴族卻窮困潦倒的群體,同時,貴族家庭也有可能因為本人的揮霍而陷於破產的境地。

這個群體是貴族當中生活最為艱難的群體,他們因為有一定的貴族身份,少有人肯去從事他們所蔑視的賤業,結果要麼從軍要麼游手好閑。

而這個群體因為和貧民接觸最多,而且個人前途也受到壓制,因而對王國的體制也心懷怨憤,很多人參與到了大革命當中,不少人還成為了共和國軍隊的中堅。

總體來說,在大革命之前,因為生活條件的改善和制度性的問題,法國的貴族群體已經空前膨脹,其中也出現了大規模的分化,他們已經變成了不同的群體,生活也各有不同,他們並非是一個模樣,也沒有共同的訴求,本質上除了貴族身份,他們之間幾乎沒有多少共同之處。

最後,那時候的貴婦們已經經常洗澡了……
友情提醒一下排名最高的答案,大革命前法國貴族沒有幾十萬,所有貴族男女老幼一共7萬人,也沒有法國人口的2%,法國當時人口2600萬,貴族只佔0.27%,這樣貴族中,真正的權貴,也就是有公侯伯子男騎士爵位的也就三千家,這在歐洲還算高的了,英國人口當時近千萬,貴族只有500餘家,差一點就是萬中無一。
金字塔模式的封建社會就是這樣,高居社會頂端的永遠是極少數極少數人(其實所有的人類社會都這樣)
英國貴族也普遍比法國貴族富裕,法國最有錢的貴族是後來七月革命篡位的奧爾良家,他家是波旁王朝的旁支,路易十三的後代,路易十四老弟的子孫,大革命前有1億1400萬法郎的財產,相當於三十多噸黃金,或者我韃清的兩千萬兩銀子,可是這位老兄比較奔放,欠了一屁股債,達到7000多萬法郎,最有意思的是他是個啟蒙思想信徒,很多錢都是資助了革命宣傳活動,用來推翻他祖宗亨利第四的波旁正統江山,(也有人說他是奧爾良家的篡位病發作,另有所圖)大革命時期這位爺波旁家的卡佩姓氏都不要了,改名路易.平等(對,這位哥們就真改姓平等了),結果他家那位後來當了國王的兒子不認同,腳底抹油開溜到國外,結果奧爾良的路易.平等公民被革命法庭送上了斷頭台
這是最有錢的,普通貴族就沒這么滋潤了,鄉下貴族像《人間喜劇.高老頭》裡面主角拉斯蒂涅他們家那樣,"多喝栗子湯,少吃白麵包"的,不在少數,他們家還是男爵呢,沒爵位的,比如拿破崙手底下最能打的元帥達武就是貴族出身,他就繼承了匹馬和一把劍,所以這種貴族很多都投了共,no,投了革命黨,比如大革命高潮部分雅各賓公安委員會的利劍和煞神,聖鞠斯特,就是個貴族
英國貴族就有錢得多,雨果《笑面人》裡面專門有一章描寫英國貴族的豪富,主角他老爹家裡有八萬個佃戶和家臣,十幾座宮堡和宅邸。後來即使某些英國貴族家衰落了他們還有一個絕招,那就是找美國暴發戶的女兒做媳婦賺陪嫁錢,丘吉爾就是這么來的,他祖上是英國名將馬爾波羅公爵,他老媽就是美國富二代白富美,英劇《唐頓庄園》裡面伯爵老爺太太也是這種組合
我上歷史課也沒有怎麼學到大革命之前法國貴族們過這怎麼樣的生活。只知道跟貧民比,那叫一個天一個地:聖職者和貴族不需要交稅,而貧民要交各種稅和保護費。而且前兩者做多不過是法國百姓的5%,卻掌握了所有的錢財權利。至於他們生活的如何,倒是對於凡爾賽宮時代的貴族們有些了解。

中世紀:法國貴族的來源
墨洛溫王朝:法蘭克國王保留了羅馬時期的貴族制度。簡單來說,此制度有兩大特點:一、想成為貴族必須成為公務員;二、此權利不能傳給下一代。
卡洛林王朝:九世紀,有了世襲。
卡佩王朝:很多在本地混的不咋地,都打仗去了(十字軍東征)
16世紀:依然在打仗(義大利戰爭,宗教戰爭)。文藝復興的開始。不同時代的貴族都是為了權利崛起衰敗。也有了來自資產階級的貴族。
17世紀至18世紀的貴族
投石黨亂:貴族力量被推翻,導致君主專制政體的建立路易十四:針對當時各地貴族的大查詢(1666-1727),之後有了各種各樣的貴族(國王賞賜的,首都外省的,等等)。簡單來說,路易十四的貴族盆友們算是做牛的時代,連他國都對路易十四羨慕嫉妒恨。
凡爾賽:凡爾賽的禮儀制度保留到路易十六。
異味:馬的味道,母牛和山羊的味道,人的味道(不洗澡,因為那個時候說你洗澡的越多,感冒生病的越快。不過不是完全不洗澡哈,還是會用毛巾洗洗干凈。)。加為了掩蓋這些異味的各種香草香料香水。
時尚:因為路易14的關系,男人的fashion更替比女人的fashion還要快。什麼高跟鞋啊,假發啊,都是從這位國王開始流行的。至於女人的fashion,開始的設計師都是男人所以花樣也不多,不過以後有了女設計師,花樣也就多了(從佩戴到衣料)。不過最主要是路易14的小三小四們(好像應該說「情婦」 不確定,中文成都有限,請諒解)將女人的fashion發揚光大:各種扇子,發型啥的,當時的女人們都是根據路易14的情婦們的喜好而成為時尚流行。
化妝:白色=純潔。所以當時喜歡白皮膚。女人們為了突出她們白色的皮膚(其實是白粉厚成牆),會畫美人痣,紅色也流行了(此顏色代表貴族的權利)因為女人為了吸引別人都會用紅色(特別是1673年以後,所有的女人都會用紅色)。從此也有了各種紅色的胭脂水粉(也苦逼了色盲的盆友們)
宴會:當時的貴族們也真會享受,也深刻影響到了凡爾賽宮的歷史和藝術歷史。路易14也支持特別多的大royal party。就連現在法國共和國,要舉辦什麼party都會在凡爾賽宮舉辦。若是想更詳細了解當時的宴會,以後會回來寫的。
Les plaîsirs de l'Ile enchantée (1664年5月7日至13日):路易14第一大宴會,為了慶祝他與他第一位情婦的重逢,並且正式想貴族們介紹她是他的情婦。(好像跟中國的小妾沒啥區別了…)
吃喝玩樂啥都有:芭蕾、莫里哀的劇場、等等
次征服,看莫里哀的劇場。
依然吃喝玩樂啥都有。雖然依然演莫里哀的劇場,但是他在去年死了。

1789:法國大革命
其實到底有多少貴族家庭歷史學家也不清楚。有的說是9000貴族,有的說是2,5萬貴族。
8月4日:廢除所有特權。
1790年6月19日:貴族制度和封號啥的都徹底廢除。
之後貴族的地位就更加微妙復雜了。
這個宴會是路易14第一次在凡爾賽宮李舉辦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活動。有騎兵競技表演,各種比賽,芭蕾,劇場(主要都是莫里哀的),各種參觀(凡爾賽宮李的花園啊,擺在宮里的雕刻畫像等等),抽獎,閱兵,煙火,等等(自然這些宴會也是貴族們泡妞的最佳機會)
此宴會也是第一次和莫里哀合作,也是因為這個宴會後來凡爾賽的名氣那麼大。
明面上是為了慶祝路易14的媽媽和他王後。不過其實是為了介紹他第一位情婦。呵呵(國王就這么任性)
是路易14 第二個在凡爾賽宮的宴會。也特別隆重。此開銷是1668年的三分之一!

雖然沒有什麼特別的主題,但是還是有各種活動:參觀凡爾賽宮的最新的創造(bassin dragon),盛大的午後便餐(有酒有肉有水果),看莫里哀的最新的劇場(地方布置的特別精緻,以至於後來人們認為此劇場最能代表巴洛克風格的宴會),煙火。
各種活動依然盛大,此宴會依然燒錢。不過怕啥,國王就這么任性!有午後便餐,莫里哀的最新劇場,在最新布置好的花園散步(順便泡妞),煙火,音樂等等。

閱讀全文

與法國貴婦在哪個世紀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3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07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893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32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55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46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72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32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01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0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22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32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33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4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74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4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69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995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32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