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現代法國文學是什麼
1870年的普法戰爭導致了法蘭西第二帝國的滅亡。1871年巴黎工人武裝起義,推翻資產階級政府,成立巴黎公社,實現了人類歷史上第1次無產階級專政。公社失敗後,反動的資產階級獲得勝利,1875年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法國的工人運動在70年代末有了新的開展。1879年,法國第一個真正的工人政黨成立,提出社會主義的主張,並且通過由馬克思、恩格斯、蓋德和拉法格起草的黨綱。但由於資產階級改良主義思潮的影響,工人運動內部也產生了形形色色的機會主義如可能派、無政府工團主義,展開了長期、復雜、尖銳的斗爭。90年代以後,國際上的許多重大事件(第二國際的活動、1905年的俄國革命)都對法國工人運動和人民群眾的革命熱情起過巨大的影響。
在左拉最後確立自然主義理論以前,在60年代,愛德孟·龔古爾(1822~1896)和於勒·龔古爾(1830~1870)兄弟二人合寫的《日爾米尼·拉賽德》(1865)已經是一本典型的自然主義小說。
自然主義在詩歌方面的表現是60年代開始形成的巴拿斯派。巴拿斯派宣揚藝術至上,不問政治;他們標榜創作「冷靜的」、「客觀的」、「無我」的詩,宣揚為藝術而藝術,單純注重藝術形式,刻意追求造型美感。巴拿斯派的創始人是勒貢特·德·里爾。另一個重要代表詩人是洛賽·瑪麗亞·德·愛瑞狄亞(1839~1907)。
象徵主義作為一種文學運動,是在1886年《費加羅日報》發表若望·莫瑞亞斯(1856~1910)執筆的《象徵主義宣言》,但是在這以前,象徵主義的基本精神和創作原則,在魏爾侖、韓波和馬拉美等人的作品中已經有具體的表現。魏爾侖把詩歌看作個人感情和感官的直接表現;韓波把詩歌看作對不可知的世界的一種神奇的認識手段;對於馬拉美,詩歌則是為了揭示隱藏在一切事物背後的「理想世界」,即事物的「純凈」狀態。他們都把客觀世界看作主觀世界的「象徵」,發展了波德萊爾「宇宙是一座象徵的森林」的神秘主義觀點。這種主觀唯心主義的創作方法充分反映了資產階級的沒落。
20世紀80年代末,著名的小說家保爾·布爾澤(1852~1936)認為必須以君主主義思想和天主教信仰來教育青年,才能復興法蘭西民族。莫里斯·巴萊斯(1862~1923)以宣揚頹廢的個人主義的《自我崇拜》(1888~1891)三部曲開始他的創作。後來他成為「民族復興」的鼓吹者,成為德萊福斯事件中反動陣營的領袖之一。
他在第2個三部曲《民族精力小說》(1897~1903)里頌揚的一個富有精力的樂觀主義者,實際上是信奉狹隘民族主義的典型人物。彼埃爾·洛蒂(1850~1923)是宣揚殖民主義的代表作家,他繼承了消極浪漫主義的傳統,在他的描寫遠方國家「原始狀態」(即所謂異國情調)的小說中,貫穿著愛情、死亡、憐憫等「永恆」的主題;他想讓人相信人的命運是不變的,但實際上是掩蓋了殖民主義者和當地居民之間的真實關系。同時,他以歐洲「文明人」的姿態去描寫遠方國家的「原始狀態」,鼓勵了殖民主義擴張政策。
在上述各種文學流派活躍的年代裡,巴黎公社文學同自然主義、象徵主義以及反動文學尖銳地對立著,它反映了無產階級革命斗爭的高漲,表現了國際共產主義必勝的信念,發揚了法國文學的優秀傳統,給文學為革命服務提供了光輝的範例。與此同時,一些進步作家也在努力接近社會主義和工人運動,在作品中用論戰的形式對第三共和國政府展開尖銳的批判,法朗士和羅曼·羅蘭是這方面的代表人物。在反對各種消極、頹廢、反動的文學流派的斗爭中,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家拉法格作出了顯著的貢獻。
❷ 17世紀法國文學是什麼
1598年法王亨利四世發布南特赦令,法國君主專制制度鞏固,出現封建王權與資產階級妥協的局面。路易十三時期,紅衣天主教黎世留任首相,繼續實行重商主義,法國資本主義在王權庇護下發展。17世紀上半期,法國除了貴族沙龍文學與市民寫實文學外,古典主義文學成為了文學的主流。
1608年起,以朗布耶侯爵夫人的文學沙龍為中心聚集了一群貴族作家,他們的作品矯揉造作、裝腔作勢,是「巴羅克」風格的產品。代表作有杜爾菲(1568~1625)的牧歌式的愛情小說《阿絲特萊》、斯居代里小姐(1607~1701)的美化貴族感情的歷史小說《阿塔梅納,或居魯士大帝》、阿爾迪(1569~1632)粗製濫作的七八百個劇本等等。
市民寫實文學反對封建道德和貴族沙龍文學,表現中下層市民要求擺脫王權控制的願望。這種文學重真實,寫得粗俗而自由,以諷刺詩、喜劇、市民小說為主。
其代表作家有德·維奧(1590~1626),他的《防不勝防》、《偽君子們》對莫里哀頗有影響。市民小說多用流浪結構,反映廣闊生活,其風格粗獷滑稽。代表作家有斯卡龍(1610~1660),他的《滑稽小說》寫流浪劇團在勒芒城演出時,演員與居民之間的滑稽糾紛,逼真地揭露了外省腐朽習氣。
作為17世紀文學主潮的古典主義文學,在17世紀前半期處在醞釀和上升階段。在它的形成中,馬萊伯和法蘭西學士院的夏普蘭、巴爾查克在理論上曾做出了努力。
在藝術創作方面,詩歌的代表是古典主義奠基人馬萊伯(1555~1628),他繼承「七星詩社」的傳統,寫作了大量的頌詩。他的《為亨利大王利穆桑之行》祝福(1605)得到國王亨利四世賞識,從而成為宮廷詩人。
散文方面的代表有巴爾查克(1597~1654),他的書信,文辭優美,近於貴族沙龍文學。
帕斯卡爾(1623~1662)是科學家,他的18封《給一個外省人的信》(1656)為啟蒙思想家與散文創作提供了範例。
這個時期成就最高的是高乃依的悲劇。彼埃爾·高乃依(1606~1684)一生寫了33個劇本,其中最著名的是4大悲劇《熙德》、《賀拉斯》、《西拿》、《波利厄克特》,它們是17世紀上半期古典主義戲劇的最高成就。受高乃依影響,此時期還有劇作家杜·黎耶(1605~1658)、隱士特里斯(1601~1655)、讓·羅特魯(1609~1650)等。
1661年路易十四親政,建立絕對王權,這位「太陽王」想當歐洲霸主。到1688年,是法國古典主義文學全盛時期,作家輩出,創作繁榮。波瓦洛(1636~1711)在《詩的藝術》(1674)中總結了古典主義的原則,使這種流派與思潮的文學,達到高度自覺。此時期,涌現了法國古典主義最傑出的代表、世界喜劇大師莫里哀及其他重要作家。
17世紀後半期古典主義悲劇作家的代表是讓·拉辛(1639~1699)。他的第一部悲劇《忒拜依德或者兄弟讎》(1664)還模仿高乃依,以後就寫出了有自己獨立風格的悲劇。他的代表作是《安德洛瑪克》(1667)和《費德爾》(1677)。此外,在70年代還寫有《布里塔尼居斯》等5部悲劇,80、90年代寫有《愛絲苔爾》等悲劇。
寓言方面的代表作家是拉·封丹(1621~1695),他的《寓言詩》(1668,1679,1694)共12部239篇,發展了伊索寓言,展示了17世紀法國社會生活畫圖,富於教諭意義。
1685年路易十四廢除南特赦令,90年代君主專制走向反動,至1715年路易十四逝世,這是古典主義衰落時期。這個時期突出的有拉·布呂耶爾(1645~1696)的散文《性格論》(1688)、費納龍(1651~1715)的傳奇小說《忒勒馬科斯》(1699)。它們對社會的批評預示了啟蒙運動將要興起。1687年童話作家貝洛(1628~1703)反對古典主義的保守與厚古薄今,掀起「古今之爭」,也預告了啟蒙思想家與作家的自由批判精神之來臨。
❸ 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簡介
由於法國大革命的曲折莫測,決定了法國浪漫主義文學具有更加鮮明的政治色彩。弗朗索瓦-勒內·德·夏多布里昂(1768年-1848年)和史達爾夫人(1766年-1817年)是法國浪漫主義早期代表。前者帶有貴族傾向,《基督教真諦》主張復興中世紀禮教,但其作品對美洲叢林和大草原奇異風光以及古代廢墟富於抒情色彩的描寫,成為浪漫主義文學異國情調和描繪「廢墟美」的濫觴。他的小說《勒內》和《阿達拉》都描寫世俗愛情和宗教信仰的矛盾,悱惻纏綿。而史達爾夫人則具有民主傾向。她的《論文學》和《論德國》致力於傳播浪漫主義理念,不遺餘力的抨擊法國的古典主義傳統。 法國浪漫主義中期的代表包括阿爾封斯·德·拉馬丁(1790年-1869年)和阿爾弗萊·德·維尼(1797年-1863年)。前者擅長寫抒情詩,是法國浪漫主義詩歌的先驅,《沉思集》情景交融,善用對照和象徵筆法;後者則以哲理詩著稱,《古今詩集》和《命運集》宣揚孤傲堅忍精神,表達悲天憫人的思想。 1830年以後,維克多·雨果成為法國浪漫主義文學的領導者,他也是整個西方浪漫主義文學的集大成者。1830年,雨果的劇作《歐那尼》的上演標志著浪漫主義在法國最終戰勝了古典主義。雨果是浪漫主義作家中鮮有的全才,在詩歌、小說、戲劇等領域都有重大建樹。其小說《巴黎聖母院》 、《九三年》、《悲慘世界》等具有史詩般雄壯的風格,是浪漫主義小說的經典之作。雨果一生支持共和,反對帝制,在1851年曾流亡海外,直至1870年才返回法國。在詩歌和戲劇領域,雨果也取得很高的成就。他在最大程度上拓展了法語詩歌的表現形式和創作筆法,極大的豐富了法語詩歌的修辭技巧,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雨果逝世的時候,全歐洲共有逾200萬人來到法國參加他的國葬。 和雨果同時代的法國浪漫主義作家還包括女作家喬治·桑(1802年-1876年)。她的創作拓展了浪漫主義文學陰柔的特性,尤其擅寫女性問題小說和田園小說。代表作《康素愛蘿》和《魔沼》都是典型的浪漫主義小說,充滿詩情畫意和真摯情感。曾和喬治·桑有過短暫戀情的青年詩人阿爾弗萊·德·繆塞(1810年-1857年)是這一時期法國詩壇的一股新生力量,《四夜組詩》具有夢幻般的色彩。小說《一個世紀兒的懺悔》第一次將「世紀病」這一概念引入浪漫主義小說創作中。熱拉爾·德·奈瓦爾(1808年-1855年)的抒情詩奇詭深邃,形式精美絕倫,對20世紀現代詩歌影響深遠。大仲馬(1802年-1870年)創作了大量歷史小說,《三個火槍手》和《基督山伯爵》將通俗小說的發展推向極致。
俄國和東歐
俄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是在1812年拿破崙入侵失敗和1825年十二月黨人革命之後出現的。俄國浪漫主義文學以詩歌為主,富有強烈的戰斗精神。茹科夫斯基(1783年-1852年)對俄國浪漫主義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被譽為第一位俄國抒情詩人。他的《俄國軍營的歌手》歌頌軍人的愛國壯舉,贊美俄羅斯民族偉大的復興。雷列耶夫(1795年-1826年)創辦《北極星》,宣傳浪漫主義思想。俄國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如普希金、果戈理等早年都是浪漫派,後來轉向現實主義。萊蒙托夫(1814年-1841年)是俄國最堅定的浪漫主義詩人,長篇敘事詩《童僧》和《惡魔》塑造具有叛逆性格的英雄形象,表達反暴政的革命理念。小說《當代英雄》第一次塑造「多餘人」形象,是心理分析小說的先驅。 在東歐,浪漫主義文學的代表人物是波蘭的亞當·密茨凱維奇(1798年-1855年)和匈牙利的裴多菲(1823年-1849年)。東歐浪漫主義文學的特徵是和反對異族奴役、爭取民族獨立的斗爭結合起來。密茨凱維奇的《先人祭》抨擊沙俄侵略者的血腥屠殺,揭露賣國貴族的行徑。裴多菲則以《民族之歌》和《自由與愛情》等詩作歌頌為爭取自由的斗爭。
美國
由於美國和歐洲在歷史、文化上的種種不同,以歐洲通行的文學流派的概念來衡量美國文學的發展實際上並不十分准確。但由於美國文學也是整個西方文學的一個部分,因此通常人們也將美國文學史放入整個西方文學史的框架內來研究。 美國的浪漫主義文學深受西歐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19世紀上半葉,美國資本主義迅速發展,民族意識和愛國熱情高漲,擺脫英國文學的束縛、重視人的精神創造和追求自由的超驗主義蔚為大觀,至此美國浪漫主義文學開始蓬勃發展。 愛默生(1803年-1882年)和梭羅(1817年-1862年)是超驗主義理論家,最先提出浪漫主義的主張。他們強調人的精神作用和直覺的意義,認為自然界充滿靈性,人應該回歸自然。梭羅的《瓦爾登湖》是美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 美國前期浪漫主義作家的代表人物包括華盛頓·歐文(1783年-1859年)、詹姆斯·庫柏(1789年-1851年)和愛倫·坡。歐文被稱為美國文學之父,在他的小說中,「美國文學」這一概念第一次浮出水面,不再深受英國文學的拘束。庫柏是美國民族文學的奠基人之一,他開創了以《皮襪子故事集》為代表的邊疆傳奇小說,最重要的一部是《最後一個莫希幹人》。愛倫·坡主張藝術要使讀者獲得刺激而達到靈魂的升華,他的小說大部分以死亡、兇殺、復仇為題材,揭示人的幻覺狀態和變態心理,他和法國詩人波德萊爾共同被尊為象徵主義文學的先驅。 美國後期的浪漫主義文學以納撒尼爾·霍桑(1804年-1864年)、沃爾特·惠特曼(1819年-1892年)和赫爾曼·梅爾維爾(1819年-1891年)為代表。霍桑在作品中對「隱秘的惡」進行挖掘,《紅字》反映清教徒殖民統治的黑暗以及教會的虛偽和不公,象徵手法運用純熟。惠特曼的耗一生的經歷編纂、擴充詩集《草葉集》,歌頌美利堅民族意識的覺醒,成為美國現代文學的鼻祖。梅爾維爾是美國浪漫主義小說家中成就最高者,擅長描寫航海奇遇和異域風情,代表作《白鯨》是美國文學史上最傑出的小說之一,小說中的「白鯨」已經成為一種超然的、對人類懷有敵意而又難以征服的神秘物的圖騰。
❹ 法國現實主義文學
法國現實主義作家有誰
司湯達,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巴爾扎克 ,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居斯塔夫·福樓拜,19世紀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埃米爾·左拉,19後期現實主義作家。莫泊桑,批判現實主義,羅曼·羅蘭,傑出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
法國現實主義文學的特點
一是細節的真實性:要有真實的細節描寫,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要求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人物與事件,經過個性化和概括化的藝術加工,創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環境。
三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別地說出來。
法國現實主義怎麼產生的
現實主義文學是西歐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發展時期的產物。1830年法國爆發「七月革命」,從此,法國資產階級取得了統治地位;1832年英國實行了議會改革,英國資產階級的統治地位得到了進一步鞏固。這兩大政治事件,是西歐資本主義制度確立的標志。歐洲各國在英、法資本主義勢力的影響下,相繼經歷了從封建制度向資本主義制度的歷史性過渡。這種特定的社會政治經濟形勢,直接影響著文學,成為現實主義文學形成與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現實主義文學思潮是西歐資本主義制度確立和發展時期的產物,由於資本主義制度種種弊病的暴露,由於 現實主義文學理論書籍
人們的浪漫熱情和「理想王國」的幻想破滅了,於是形成了一種冷靜務實的社會心理。現實主義文學就是這種尖銳復雜的階級矛盾和社會心理在文學上的反映。在思想方面,辯證法、唯物主義哲學、空想社會主義學說以及自然科學的新成就,都對現實主義文學的興起產生了不同的影響。現實主義文學繼承了古希臘以來的文學優良傳統,而十八世紀的啟蒙文學又為十九世紀現實主義的勃興做了直接准備。現實主義文學的基本特徵是:①反映生活的真實性;②強烈的暴露性和批判性;③人道主義思想;④描寫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 法國——現實主義在十九世紀三十年代首先形成於法國,其奠基人為司湯達和巴爾扎克。其後的雨果、大仲馬、福樓拜、莫泊桑等亦做出了很大的貢獻。
參考資料:網路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作品是什麼?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奠基之作:司湯達的《紅與黑》
法國為什麼最早出現現實主義文學
差也,這是有人用「現實主義」這頂帽子套在法國文學作品頭上的說法,這天下的任何一個「主義」都是先出現在人的嘴巴上
為什麼說法國是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源地
法國是歐洲現實主義文學的發源地,是浪漫主義的繼承和發展。許多_ :判現實主義作家,都曾經經歷過浪漫主義創作時期。 《歐那尼》和 《紅與黑》都在1830年出版。40年代達到 *** 。50~60^代以福樓拜為主的創作已經略遜一籌。藝術上比較成熟,尤其是結構方面堪稱典範,長於探索,較少因襲傳統。19世紀中期,特別是30和40年代,法國文學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這種繁榮至少體現在兩個方面:第一,浪漫主義文學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相互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1830年雨果所寫的戲劇《歐那尼》演出成功,盤踞在法國舞台上達200多年之久的古典主義戲劇從此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表現人的正常 *** 和對生活真實渴望的浪漫主義戲劇,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同年,司湯達的《紅與黑》正式出版,標志著一種完全不同於先前的、批判和揭露現實丑惡的創作方法誕生了。第二,這一時期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大多都經歷浪漫主義的創作階段,在他們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透露出浪漫主義文學所特有的 *** ;而浪漫主義作家因受到批判現實主義日益彰顯的影響,在他們的作品中也加入了對現實黑暗不滿的批判意味。兩者的交相呼應,使法國這一時期文學成為了世界文學園地的一朵奇葩。不過,就時代的先鋒意識而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則無疑是這一時期的主流文學。
現實主義文學的主要特點
現實主義文學作品具有三個特點:
一是細節的真實性
著名油畫傳達出來的現實主義文學特徵要有真實的細節描寫,用歷史的、具體的人生圖畫來反映社會生活。
現實主義作品是以形象的現實性和具體性來感染人的,因此能使讀者如入其境,如見其人。
二是形象的典型性
通過典型的方法,對現實的生活素材進行選擇、提煉、概括,從而深刻地揭示生活的某些本質特徵。可以說,典型化是現實主義的核心,是區別於自然主義的標志。生活現象是紛紜復雜的,如實記錄生活,不過是照相師的手藝;現實主義則要求作者從豐富多彩的現實生活中選取有意義的人物與事件,經過個性化和概括化的藝術加工,創造出典型的人物和典型的環境。正如恩格斯說的,要「真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
三是具體描寫方式的客觀性
作者要通過對現實生活的客觀,具體的描寫,從作品的場面和情節中自然地體現出作者的思想傾向和愛憎感情,而不要作者自己或借人物之口特別地說出來。法國文學史家愛彌爾·法蓋解釋說:「現實主義是明確地冷靜地觀察人間的事件,再明確地冷靜地將它描寫出來的藝術主張。……要從幾千幾萬的現實事件中,選擇出最有意義的事件,再將這些事件整理起來,使之產生強烈的印象,」這同恩格斯所說的「除了細節上的真實之外,現實主義還要求如實地再現典型環境中的典型人物」的定義基本一致。如果我們不把現實主義簡單地理解為各種真正藝術所固有的現實性,而是理解為單獨具有一整套性格描寫的原則和藝術方法的話,那末,在西歐來說,現實主義的形成,一般認為在文藝復興時期。從文藝復興的現實主義到十九世紀二十年代的批判現實主義,其中又有十八世紀啟蒙時代的現實主義。文藝復興時期的現實主義以描寫人物生動的豐富的感情,慾望和感受而著稱它表現出人類的崇高,人物性格的完整,純潔,而且富有詩意。但在分析社會關系方面又不及啟蒙時代的現實主義。後者具有更多的社會性和分析性,強調創作要有明確的社會目的和思想教育作用。
❺ 法國文學的介紹
法語文學(法語:La littérature française)是指用法語寫成的文學,有時特指法國人用法語寫成的文學,也可以指法國文學。法國文學通常都以標志法蘭西王國建立的第一份羅曼語文獻,即842年的《斯特拉斯堡誓詞》作為起源的標志。也就是說,它最初的形態屬於中世紀文學。
❻ 中世紀法國文學的介紹
中世紀法國文學基本上都是韻文,是便於行吟詩人傳誦的口頭文學。按類型分有宗教文學、英雄史詩(武功歌)、宮廷文學、騎士文學、經院文學、市民文學等;按體裁分則有詩歌、戲劇、編年史和韻文故事。法蘭西民族具有熱情浪漫的天性,加上法國騎士制度最為發達等社會原因和位於南歐地中海濱的地理條件,使法國的中世紀文學幾乎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成就,例如英雄史詩《羅蘭之歌》市民文學中《列那狐的故事》和《玫瑰傳奇》等等。市民抒情詩的代表有呂特博夫和弗朗索瓦·維庸。
❼ 近代法國文學是什麼
18世紀法國啟蒙運動興起。啟蒙運動的代表是孟德斯鳩、伏爾泰、狄德羅、盧梭,他們常以哲理小說宣傳啟蒙思想。盧梭主張返回自然,小說《新愛洛綺斯》等表現出浪漫主義先兆。
法國資產階級和封建勢力復辟與反復辟的曲折斗爭,決定了法國浪漫主義具有更為鮮明的政治色彩。夏多布里昂和斯塔爾夫人的創作分別代表著法國早期浪漫主義文學的貴族傾向和民主傾向。
弗朗索瓦·勒內·德·夏多布里昂(1768~1848)的《基督教真諦》(1802年)鼓吹基督教的復興,但對美洲叢林和大草原的奇異風光以及古代廢墟賦予抒情色彩的描寫,成為浪漫主義文學中異國情調和描繪廢墟美的範例。
作為一個沒落貴族思想情緒的體現者,他曾用自己的作品《阿達拉》煞費苦心地論證了基督教、上帝、靈魂不死等等問題,在表現世俗愛情與宗教信仰的矛盾時,誇大宗教的力量,同時他又把這個殉教故事寫得纏綿悱惻,情感動人。
在另一部小說《勒內》里,他塑造了法國大革命後一代貴族沒落青年的典型——勒內。在勒內身上所表現出的「世紀病」,實際上就是沒落貴族階級孤獨頹唐、悲觀厭世的精神病。「世紀病」也是在法國大革命後所建立的新制度下產生的,是對資本主義制度和現實強烈不滿的產物。
具有民主傾向的斯塔爾夫人(1766~1817)在自己的文論著作《論文學》(1800年)、《論德國》(1813年)中肯定了浪漫主義文學;在書信體小說《黛菲妮》(1802年)中,把批判的矛頭直指封建道德和宗教偏見。阿爾封斯·德·拉馬丁(1790~1869)善寫愛情和自然,他的《沉思集》(1820年)是法國浪漫主義詩歌的開篇之作。
另一位詩人阿爾弗雷·德·維尼(1797~1863)以寫哲理詩著稱。他的《古今詩集》(1826~1837)、《命運集》(1864年)宣揚孤傲堅韌精神,表現出不滿現實、悲天憫人的思想。在他的後期詩作里,對未來的憧憬處處可見。龔斯當、賽南古、諾蒂埃等作家的小說,都出現了資本主義秩序確立後,人與社會矛盾對立從而要逃向大自然的主題。
雨果是法國新一代浪漫派的領袖。他的《〈克倫威爾〉序言》是浪漫主義向古典主義發起總攻的宣言書;其劇本《歐那尼》的上演成功,標志著浪漫主義在斗爭中大獲全勝。他遵循藝術美醜對照原則塑造人物形象,用熱情奔放的語言、瑰麗的想像、誇張的手法來使自己的理想世界與現實中的丑惡相對立。
女作家喬治·桑(1802~1876)從創作婦女問題小說到社會問題小說,再發展到寫田園小說。《康素愛蘿》(1842~1843)在18世紀歐洲黑暗醜陋的現實背景中,塑造了一個不慕虛榮、不畏強暴的女歌唱家形象。《安吉堡的磨》(1845年)反映了作者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魔沼》(1846年)是作家最成功的田園小說,贊美了生活在充滿詩情畫意的農村田園生活里的善良質朴的農民。
阿爾弗雷·德·繆賽(1810~1857)的詩歌感情真摯,小說《一個世紀兒的懺悔》(1836年)塑造了一個「世紀病」形象沃達夫。
熱拉爾·德·奈瓦爾(1808~1855)的詩歌和小說、大仲馬(1802~1870)的歷史小說均是浪漫主義文學中的佳作。
浪漫主義運動在法國得到了充分的發展,無論是詩歌還是小說和戲劇,都出現了許多傑作,將歐洲浪漫主義運動推向高峰。
19世紀中期,特別是30和40年代,法國文學出現了空前繁榮的局面。這種繁榮至少體現在二個方面:
第一,浪漫主義文學和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相互都取得了重大的成果。1830年雨果所寫的戲劇《歐那尼》演出成功,盤踞在法國舞台上達200多年之久的古典主義戲劇從此一蹶不振,取而代之的是表現人的正常激情和對生活真實渴望的浪漫主義戲劇,受到了極大的歡迎。同年,司湯達的《紅與黑》正式出版,標志著一種完全不同於先前的、批判和揭露現實丑惡的創作方法誕生了。
第二,這一時期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大多都經歷過浪漫主義的創作階段,在他們的作品中都或多或少地透露出浪漫主義文學所特有的激情;而浪漫主義作家因受到批判現實主義日益彰顯的影響,在他們的作品中也加入了對現實黑暗不滿的批判意味。兩者的交相呼應,使法國這一時期文學成為了世界文學園地的一朵奇葩。不過,就時代的先鋒意識而言,批判現實主義文學則無疑是這一時期的主流文學。
法國19世紀30年代的現實主義文學承繼了自文藝復興以來充溢著人文精神的批判意識傳統。從拉伯雷的《巨人傳》中,人們會清楚地體認到作品中所流露出來的對宗教愚昧的批判,以及對社會弊病的針砭。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直接思想淵源是18世紀啟蒙思想家對現實的思考與認識,從孟德斯鳩的《波斯人信札》到伏爾泰的《老實人》,從狄德羅的《修女》到盧梭的《新愛洛伊斯》,我們都可以看出啟蒙思想家對不合理社會現實的指責和控訴。法國批判現實主義作家們要做的工作是將這種批判建立在更廣泛的領域中,表現得更為激烈,觀察得更為細微。
法國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的前期代表作家主要是司湯達、梅里美和巴爾扎克。他們創作的共同特點是都受到了浪漫主義文學的影響,如巴爾扎克還親自參加了標志著法國浪漫主義戲劇登上法國劇壇的「歐那尼」決戰。因此在他們的作品中都存在著強烈的激情,故事情節多帶有較強的戲劇性。但是這3個作家在創作中卻又具有各自鮮明的特色,在以文學為武器批判法國社會弊端的前提下,司湯達多從政治角度介入生活,巴爾扎克多從經濟角度介入生活,而梅里美則多從倫理道德和人性角度介入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