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科拉斯岩洞史前壁畫(法國)資料
是拉斯科洞窟
拉斯科洞穴,位於法國韋澤爾峽谷。1940年9月,4名少年在法國多爾多涅的拉斯科山坡偶然發現了該洞。洞穴中的壁畫為舊石器時期所作,至今有已有1.5萬到1.7萬年歷史,其精美程度有「史前西斯廷」之稱。
最早的作品可以上溯到奧瑞納文化(舊石器)早期。洞內各壁面和頂上描繪了大量的野牛、馴鹿、馬、矮種馬等動物,可能出自好幾代人之手。原始畫家用粗壯簡練的黑線勾畫出輪廓,用紅、褐、黑色渲染出動物的體積和結構。氣勢雄壯,富有動感,充滿野性的原始生命力。代表作品是長達5米的大公牛圖。
⑵ 拉斯科洞窟是怎麼被發現的
1940年是史前藝術史研究的重要年代,因為在這一年,發現了法國拉斯科洞窟。帶有美麗壁畫的拉斯科洞窟位於法國西南部佩里戈爾地區的蒙蒂尼亞克城,在該城區周圍有很多的史前遺址。
1940年9月12日,法國西南部道爾多尼州鄉村的3個兒童帶著狗在追捉野兔。就在他們快要追上的時候,突然野兔不見了,緊追的狗也不見了。孩子們在附近找了好一會兒,這才發現兔和狗跑進一個洞口極其隱蔽的山洞。3個孩子互相看了一眼,他們不能讓一下午的努力白費呀,於是決定3個人一起到洞里把野兔給逮回來。洞窟的入口僅有80多厘米寬,當時洞口被一些落葉遮蓋起來。他們帶著電筒和繩索進入洞內,沿洞口往下是幾乎與地面垂直的山洞,最後可以看到一些歷史遺跡及一些亂石堆。走著走著,他們發現這個長長的、寬狹不等的通道就像一個原始人龐大的畫廊。走到裡面,發現其中有一個外形不規則的圓廳最為壯觀,洞頂畫有65頭大型動物形象,有從2米到3米長的野馬、野牛、鹿,有4頭巨大公牛,最長的約5米以上,真是驚世的傑作。隱藏了20000多年的拉斯科洞窟壁畫就這樣和世人見面了。
拉斯科洞窟頂上所繪的牛馬
⑶ 拉斯科洞穴位於哪裡
拉斯科洞穴位於法國南部蒙底涅附近,1940年由幾名少年偶然發現,全洞包括3個較大的洞穴和連接它們的通道。洞頂和大部分通道兩側的岩壁上,畫著大量氂牛、野馬、冰鹿等原始時代的動物,奔逐馳躍,生機盎然。從畫法和風格來看,可能出自好幾代人之手,最早的屬於距今達3萬年的奧瑞涅晚期,這時的作品以勾勒輪廓為主,畫幅較小,線條也比較零亂,所畫動物不甚強調表現動勢。尼奧克斯洞穴的猛獁圖大量的作品屬於馬格德林期,即製作於公元前14000年左右。畫家以准確而簡潔的線條畫出有各種動態的動物的側面像,有的用紅、黑兩色,渲染出明暗和體積,氣勢磅礴,賓士跳躍的姿態充滿了生動有力的節奏。拉斯科洞穴壁畫中已經出現人物自身的形象,在一幅紀念一位酋長的犧牲的畫面上,畫著被負傷的野牛角牛氐而亡的酋長形象,他阿爾塔米拉洞穴壁畫摹寫圖頭頂上束有發辮、臀部有尾飾,與我國青海上孫家寨出土舞蹈紋彩陶盆中的人物形象非常相似。
尼奧克斯洞穴的猛獁圖
⑷ 法國拉斯科和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是歐洲最早的洞窟壁畫,同時也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兩處洞窟壁畫。
法國拉斯科和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壁畫是歐洲最早的洞窟壁畫,同時也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兩處洞窟壁畫。
二、拉斯科(Lascaux)洞窟崖壁畫
拉斯科洞窟位於法國多爾多涅省蒙尼克鎮附近,是韋澤爾河谷中的一座洞窟。1940年,多爾多涅鄉村的四個兒童帶著狗在追捉野,突然野兔不見了,緊追的狗也不見了,孩子們這才發現兔和狗跑進一個山洞,他們帶著電筒和繩索也進入洞里,結果發現一個原始人龐大的畫廊,這就是同阿爾塔米拉洞齊名的拉斯科洞窟壁畫,被譽為「史前的盧佛宮」。在此之前,拉斯科洞窟崖壁畫的存在是完全不為人們所知的。從遠古的時代起,洞口就被障礙物全部堵塞住,直到現在洞口也還沒有找到――那幾個孩子是挖開洞頂爬進去的,因為他們的狗是在那裡丟失了。
這個洞窟因石灰岩縫隙水流的侵透,在地質年代的第三紀形成大型的岩洞。它由一條長長的、寬狹不等的通道組成,面裝飾著大約1500個岩刻和600個繪畫,有紅、黃、棕和黑等多種顏色,其中以外形不規則的圓廳――野牛大廳――最為壯觀。廳頂畫有65頭大型動物形象(馬匹、紅鹿、5米多長的巨大野牛等)及一些意義不明的圓點和幾何圖形。在這樣垂直的崖壁上作畫,必定要使用梯子和架子:事實上已經發現了安裝架子用的插洞。在洞窟的地面上,還發現了作畫用的木炭、顏料和雕刻工具等。對那些含碳材料放射性碳素的斷代測試表明,洞窟絕大多數的岩畫作品繪於約公元前15000年。
拉斯科洞窟崖壁畫給人的印象是線條粗獷、氣勢磅礴、動態強烈,與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穴的靜態恰好形成對比。畫面已經初顯構圖意識,比如:前洞的六隻大牛,組成圓圈,朝一個方向奔跑;一匹馬跌落阱陷的畫也是如此。此外,符號也被大量使用,如一種被理解為陷阱的符號(法國哥摩洞窟也有許多符號,其中以房屋形的符號最為引人矚目,而且往往畫在動物的身上)。
拉斯科洞窟崖壁畫還曾使法國的現代畫家亨利・馬蒂斯贊不絕口,慶幸自己的所作與原始人的畫跡有相通之處。
在拉斯科洞里一個井狀坑底部一塊突出的岩石上,畫著一著名的人類古老場景:一頭野牛正沖向一個鳥人,鳥人附近有一隻鳥站立在枝頭,野牛身上則已被一枝矛剌穿,腹下流出大量的腸子,單還在拚命地掙扎,向人沖去。圖中的人物很值得注意,其形態被圖案化了,長著鳥頭或是戴著鳥冠,右手握著頂端呈鉤狀的工具,可能是矛棒或標槍,雙手各生長著四個指頭,腳下還殘留著矛棒的斷片,和野牛組合在一起,似乎受了傷的樣子。該鳥人有人認為是偽裝成動物的獵人,有人認為是巫師正在為祈求狩獵的豐收施行巫術。獵人偽裝成動物以便狩獵時接近獵物的作法在我國少數民族中至今仍有使用,如鄂倫春族戴的狍頭帽。學者們認為該畫可能是在表現某種觀念,或者有某種紀念性目的。類似的畫例不僅在其它洞窟岩畫中可以找到,稍後時代的非洲岩畫中也可以找到。
拉斯科洞窟壁畫的馬中,最令人囑目的是所謂的「中國馬」,其因形體頗似中國的蒙古馬種而得名。畫中的馬正處於懷孕期,這與祈求增殖的觀念有關;馬的造型輪廓分明,線條流暢,比例造當;製作時巧妙地利用岩石的高低變化而與雕畫結合,盡管是採用單色平塗,卻取得了立體效果,有一定的體積感;在色彩的處理方面也有其獨到之處,大面積的馬身著明亮的黃色,馬鬃塗黑色,形成明快的對比。就藝術上的成就而論,把該畫列為傑作應是沒有異議的;並應想到原始藝術家是在粗笨的打制石器、簡陋的油脂燃燒物照明的條件下完成該畫的!
游泳的鹿群。洞穴藝術家們用有色的土和石頭研磨成粉末狀,然後用水調劑成液態或膏狀的顏料,少見地用紅色、黃色和更多的黑色點染出鹿群的輪廓。
三、西班牙阿爾塔米拉(Altamira)洞窟岩畫
1879年的夏天,西班牙考古學者桑圖拉(一位當地的紳士)發現了阿爾塔米拉洞窟。他是第一個把該洞窟岩畫的年代確定為舊石器時代的人。但遺憾的是,他這個有歷史意義的重大發現,直到到二十多年以後才被人們接受。
阿爾塔米拉在西班牙的桑坦德附近,這個西班牙遺址的發現具有雙重意義:它既是舊石器時代的洞窟藝術遺址,也是19世紀中葉第一個被發現的洞窟藝術遺址。歐洲舊石器時代洞窟崖壁畫最顯著的特點是:①寫實的大型動物形象;②形象之間沒有相互的聯系;③各種抽象的符號。這些特徵在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崖壁畫中體現得最為鮮明。
阿爾塔米拉洞窟窟頂崖壁畫,觀賞者必須躺倒仰視,從藝術的角度來考察,阿爾塔米拉洞窟很有代表性。西方人稱它為「史前的西斯廷教堂」(西斯廷教堂以米開朗基羅的巨幅天頂畫名聞遐邇,是西方人心目中的藝術聖殿)。《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外景》,西班牙阿爾塔米拉洞窟岩畫
1879年,桑圖拉帶著小女兒再次來到阿爾塔米拉山洞尋找古代遺物。他專注於在地下發掘,無事可做的小瑪麗雅東張西望,突然驚叫「爸爸看,這里有牛!」當父親抬頭順著女兒的手指望向崖壁面時,發現洞頂和壁面上畫滿了紅色、黑色、黃色和深紅色的野牛、野馬、野鹿等動物。其中最重要的是畫在洞頂上的,長達15米的群獸圖,共有20多頭,動物的身長從一米到兩米多。畫法是先在洞壁上刻出簡單而准確的輪廓,然後再塗上色彩。另外,生動有力的線條以及控製得很好的光影,加上善於利用洞壁的凹凸,原始畫家創造出了極富立體感的形象。
窟頂畫中有兩只負傷的野牛,它們的身軀卷縮成一團,外輪廓被處理為穩定的三角形狀。而在細節方面,諸如抽搐的四蹄、甩動的尾部、斜剌如劍的雙角、直豎的耳朵,都採用寓動於靜的手法,把野牛處於生命的最後時刻,困獸猶斗的特點表現得惟妙惟肖。野牛倒在地上兩腿無法站立起來,卻低著頭來保護自己,也是極為生動的一個畫面,表現了動物的尊嚴與力量,及它為生命最後一刻的掙扎。由此,原始藝術家敏銳的觀察力,以及有活力的藝術表現手法,都一一得以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