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第一次世界大戰到底有多少炮灰 談談一戰爆發時各國兵力
國內出版的一戰史著作雖然不算多,但實際上也不算很少。但書讀的越多,我反而越迷惑了,一個很顯而易見的事實是:這些書的很多數據是對不上的。
最簡單的例子就是戰爭爆發時的各國兵力。
請點擊此處輸入圖片描述
「起初,法國集合了大約62個師,165萬人,後來增加到350萬人。」漢森·鮑德溫 《第一次世界大戰史綱》
「男性最先於20歲時入伍,經過3年的常備役,即是11年的後備役;最後是兩階段7年的役期,分別在地方自衛隊或地方後備隊服勤。這種兵役制度使法國在開展之初,相較德國的五百萬人,擁有近四百萬經過訓練的戰鬥力。」——李德哈特《第一次世界大戰戰史》
第一個294.4萬或許指初步動員後的法軍(包括海陸)人數,第二個後來增加到350萬,其前面提到62個師,對應進一步動員後的法國陸軍人數,第三個近四百萬經過訓練的戰鬥力,指根據上述兵役制度,可動員人數也不少。
本文出自北朝論壇,作者:折劍頭
想看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北朝論壇公眾號beichaoluntan。
獲取更多軍事歷史方面的知識,北朝論壇歡迎您。
❷ 一戰以前各國的人口和軍隊數量多少
1913年各大國總人口(單位:百萬人)
俄國175.1
美國97.3
德國66.9
奧匈52.1
日本51.3
英國45.6
法國39.7
義大利35.1
1914年列強陸海軍人員數量
俄國135萬2千
法國91萬
德國89萬1千
英國53萬2千
奧匈44萬4千
義大利34萬5千
日本30萬6千
美國16萬4千
❸ 世界一戰中,當法國和俄羅斯聯盟打德國的時候,當時各國有多少士兵,又是怎麼俺怎麼樣的路線進攻的德國。
1914年戰爭爆發前各國常備陸軍:
英國 160,000 733,500
法國 777,000 3,780,000
德國 812,000 4,500,000
俄國 1,400,000 5,971,000
奧匈 800,000 3,350,000
義大利 300,000 1,251,000
1914年總動員後陸軍總額:
英國 733,500
法國 3,780,000
德國 4,500,000
俄國 5,971,000
奧匈 3,350,000
義大利 1,251,000
法國為進攻德國准備的計劃稱為「第17號計劃」 核心思想是從南路重點進攻德國,奪回阿爾薩斯和洛林,北路以防守為主,如果有在德國先破壞比利時中立的情況下(法國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則向東北方向發起攻擊穿過比利時、盧森堡在阿登山區迎戰德軍。
俄國的作戰計劃是分兩路:一路進攻東普魯士,另一路進攻奧匈的加利西亞,從而緩解西線的壓力。
但事實上德國猜到法國人的意圖,在阿爾薩斯和洛林死守頂住了法國的進攻,然後進攻比利時,繞過了法軍的防線,一路逼近巴黎才被擋住,之後戰線一直在法國北部。俄國由於軍隊建設的落後,動員緩慢,攻入東普魯士後很快被打的落花流水,之後一直在東線處於劣勢。
❹ 第一次世界大戰參與的國家與人數分別是多少
第一次世界大戰里交戰雙方軍民的死亡人數的比例,協約國士兵佔36%,協約國平民佔20%;同盟國士兵與平民各佔22%。請注意戰爭里平民大多是死於西班牙甲型流感。
協約國士兵的陣亡: 5,497,600
·比利時: 13,700
·英國: 908,000
·澳大利亞:60,000
·加拿大:55,000
·印度:25,000
·紐西蘭:16,000
·南非:7,000
·大英帝國:715,000
·法國:1,240,000
·法國殖民地:114,000
·希臘:5,000
·義大利:650,000
·中國:2800
·日本:300
·黑山:30,000
·羅馬尼亞:336,000
·俄羅斯帝國:1,700,000
·塞爾維亞:450,000
·美國:50,600
同盟國士兵的陣亡:3,382,500
·奧匈帝國:1,200,000
·保加利亞:87500
·德意志帝國:1,770,000
·奧斯曼帝國:325,000
平民被殺:6,493,000
·奧匈帝國:300,000
·比利時:30,000
·英國:31,000
·保加利亞:275,000
·法國:40,000
·德意志帝國:760,000
·希臘:132,000
·羅馬尼亞:275,000
·俄羅斯:3,100,000
·塞爾維亞:650,000
·奧斯曼帝國:1,000,000
第一次世界大戰(The Great War)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爭霸性質的掠奪戰爭
戰爭的簡介
日期:1914年7月28日—1918年11月11日
位置:歐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中東
結果:協約國獲勝
直接原因/ 導火線:薩拉熱窩事件
大約15億人卷進戰爭
死亡(約數):1669萬人=將士:900萬+平民:700萬
發起國家:同盟國、協約國
主要參戰國:
協 約 國
英國
俄國
法國
塞爾維亞王國
比利時
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
日本
義大利王國(1915年5月,義大利退出同盟國,加入協約國)
羅馬尼亞
希臘
美國
中國等
同盟國
義大利
德意志帝國
奧匈帝國
奧斯曼帝國(又稱奧斯曼土耳其)
保加利亞
❺ 一戰前主要歐洲列強人口和經濟數據比較
人口:1818年,奧地利(哈布斯堡帝國范圍內)2981萬人,法國2988萬人,德國(1914年邊界范圍內,1870年以前不包括阿爾薩斯和洛林)2537萬人,英國(英格蘭、威爾士、蘇格蘭和愛爾蘭)2010萬人,沙俄(1914年邊界范圍內,不包括芬蘭)4720萬人。 1837年,奧地利哈布斯堡帝國3541萬人,法國3369萬人,德國3145萬人,英國2564萬人,沙俄6100萬人。 1870年,奧匈帝國3392萬人,法國(1869年以後不包括阿爾薩斯和洛林)3687萬人,德國4080萬人,英國3126萬人,沙俄8450萬人,義大利2586萬人。 1890年,奧匈帝國3884萬人,法國3838萬人,德國4924萬人,英國3748萬人,沙俄11780萬人,義大利3025萬人。 1900年,奧匈帝國4253萬人,法國3890萬人,德國5605萬人,英國4116萬人,沙俄13290萬人,義大利3235萬人。 1913年,奧匈帝國4734萬人,法國3977萬人,德國6698萬人,英國4565萬人,沙俄17090萬人,義大利3842萬人。 首都人口:1850年,柏林41.9萬人,聖彼得堡48.5萬人,倫敦266.5萬人,巴黎105.3萬人,羅馬17.5萬人,維也納44.4萬人。 1910年,柏林207.1萬人,聖彼得堡196.2萬人,倫敦725.6萬人,巴黎288.8萬人,羅馬54.3萬人,維也納203.1萬人。 每十年移出歐洲人口數:1851-60年,奧匈帝國3.1萬人,法國2.7萬人,德國67.1萬人,義大利5千人,英國131.3萬人,沙俄無。 1861-70年,奧匈帝國4.0萬人,法國3.6萬人,德國77.9萬人,義大利2.7萬人,英國157.2萬人,沙俄無。 1871-80年,奧匈帝國4.6萬人,法國6.6萬人,德國62.6萬人,義大利16.8萬人,英國164.9萬人,沙俄5.8萬人。 1881-90年,奧匈帝國24.8萬人,法國11.9萬人,德國134.2萬人,義大利99.2萬人,英國325.9萬人,沙俄28.8萬人。 1891-1900年,奧匈帝國44.0萬人,法國5.1萬人,德國52.7萬人,義大利158.0萬人,英國214.9萬人,沙俄48.1萬人。 1901-10年,奧匈帝國111.1萬人,法國5.3萬人,德國27.4萬人,義大利361.5萬人,英國315.0萬人,沙俄91.1萬人。 1911-20年,奧匈帝國41.8萬人,法國3.2萬人,德國9.1萬人,義大利219.4萬人,英國258.7萬人,沙俄42.0萬人。 煤產量:1830年,奧地利帝國(包括匈牙利和義大利省份)20萬噸,法國190萬噸,德國180萬噸,英國3050萬噸。 1860年,奧地利帝國360萬噸,法國830萬噸,德國1840萬噸,英國8790萬噸,沙俄30萬噸。 1867年,奧匈帝國(義大利省份已經失去)640萬噸,法國1270萬噸,德國稿悔3080萬噸,英國1.06億噸,沙俄40萬噸,義大利10萬噸。 1880年,奧匈帝國1430萬噸,法國1940萬噸,德國5910萬噸,英國1.49億噸,俄國330萬噸,義大利10萬噸。 1900年,奧匈帝國3250萬噸,法國3340萬噸,德國1.495億噸,英國2.29億噸,沙俄1620萬噸,義大利50萬噸。 1913年,奧匈帝國5420萬噸,法國4080萬噸,德國2.772億噸,英國2.92億噸,沙俄3600萬噸,義大利70萬噸。 粗鋼產量:1871年,奧匈帝國3.6萬噸,法國8.0萬噸,德鍵燃國14.3萬噸,英國33.4萬噸,沙俄0.7萬噸,義大利無。 1880年,奧匈帝國12.4萬噸,法國38.9萬噸,德國69.0萬噸,英國131.6萬噸,沙俄30.7萬噸,義大利0.3萬噸。 1890年,奧匈帝國51.6萬噸,法國68.3萬噸,德國213.5萬噸,英國363.6萬噸,沙俄37.8萬噸,義大利10.8萬噸。 1900年,奧匈帝國117.0萬噸,法國156.5萬噸,德國646.1萬噸,英國498.0萬噸,沙俄221.6萬噸,義大利11.6萬噸。 1910年,奧匈帝國217.4萬噸,法國341.3萬噸,德國1310.0萬噸,英國647.6萬噸,沙俄331.4萬噸,義大利73.2萬噸。 1913年,鍵亮正奧匈帝國261.1萬噸,法國468.7萬噸,德國1760.9萬噸,英國778.7萬噸,沙俄491.8萬噸,義大利93.4萬噸。 生鐵產量:1841年,奧地利13.7萬噸,法國37.7萬噸,德國18.5萬噸,英國133.0萬噸,沙俄17.9萬噸,義大利無。 1870年,奧匈40.3萬噸,法國117.8萬噸,德國126.1萬噸,英國605.9萬噸,沙俄35.9萬噸,義大利2.0萬噸。 1880年,奧匈46.4萬噸,法國172.5萬噸,德國246.8萬噸,英國787.3萬噸,沙俄44.9萬噸,義大利1.7萬噸。 1890年,奧匈96.5萬噸,法國196.2萬噸,德國410.0萬噸,英國803.1萬噸,沙俄92.8萬噸,義大利1.4萬噸。 1900年,奧匈145.6萬噸,法國271.4萬噸,德國755.0萬噸,英國910.4萬噸,沙俄293.7萬噸,義大利2.4萬噸。 1910年,奧匈200.7萬噸,法國403.6萬噸,德國1311.1萬噸,英國1017.3萬噸,沙俄304.7萬噸,義大利35.3萬噸。 1913年,奧匈238.1萬噸,法國520.7萬噸,德國1676.1萬噸,英國1042.5萬噸,沙俄464.1萬噸,義大利42.7萬噸。 鐵路里程:1837年,奧匈14公里,法國159公里,德國21公里,英國870公里。 1847年,奧匈1048公里,法國1511公里,德國4306公里,英國6352公里,俄國368公里,義大利286公里。 1860年,奧匈2927公里,法國9167公里,德國11089公里,英國14603公里,俄國1626公里,義大利2404公里。 1870年,奧匈6112公里,法國15544公里,德國18876公里,英國21858公里,俄國10731公里,義大利6429公里。 1880年,奧匈11429公里,法國23089公里,德國33838公里,英國25060公里,俄國22865公里,義大利9290公里。 1890年,奧匈15273公里,法國33280公里,德國42869公里,英國27867公里,俄國30596公里,義大利13629公里。 1900年,奧匈19229公里,法國38109公里,德國51678公里,英國30079公里,俄國53234公里,義大利16429公里。 1910年,奧匈22642公里,法國40484公里,德國61209公里,英國32184公里,俄國66581公里,義大利18090公里。 1913年,奧匈22981公里,法國40770公里,德國63378公里,英國32523公里,俄國70156公里,義大利18873公里。 國民賬戶:1913年,奧匈帝國GNP為102.1億先令,按當年匯率計算,法國GDP為95.22億美元,德國NNP為124.77億美元,義大利GNP為40.65億美元,英國GDP為117.85億美元,俄國無數據。 (以上數據來源於《世界歷史統計·歐洲篇》
❻ 第一次世界大戰參與的國家與人數分別是多少
日期:1914年6月—1918年11月位置:歐洲、非洲、太平洋、大西洋、結果:協約國獲勝印度洋、中東死亡(約數)將士:900萬平民:700萬合計:1669萬發起國家:同盟國、協約國主要參戰國:協約國·塞爾維亞王國·俄羅斯帝國·法國·比利時·大英帝國與其殖民地·日本·黑山·義大利王國(1915年5月,義大利退出三國同盟,加入協約國)·羅馬尼亞·希臘·美國·中國等同盟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奧斯曼帝國·保加利亞第一次世界大戰(簡稱一戰,1914年8月—1918年11月)是一場主要發生在歐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戰。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都捲入了這場戰爭。戰爭過程主要是同盟國(TripleAlliance)和協約國(TripleEntente)之間的戰斗。德意志帝國和奧匈帝國是同盟國,英國、法國、義大利、俄羅斯帝國和塞爾維亞是協約國。在1914年至1918年期間,很多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的國家都加入了協約國。戰場主要在歐洲。值得注意的是義大利雖是同盟國,但是後來英國、法國及俄國與義大利簽訂密約,承諾給予義大利某些土地,結果義大利加入了協約國對抗同盟國。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0,000人參戰,10,000,000人失去了生命,20,000,000人受傷。戰爭的導火索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戰線主要分為東線(俄國對德奧作戰),西線(英法比對德作戰)和南線(又稱巴爾干戰線,塞爾維亞對奧匈帝國作戰)。其中西線最慘烈,著名的戰役有馬恩河戰役、凡爾登戰役和索姆河戰役。
❼ 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的陸軍人數各有多少
各個時期不同,無法逐一描述出,下面給出開戰初各國兵力
德國(施利芬計劃):西線左翼8個軍團(crop)320000
中間11個軍團,400000
右翼16個軍團,700000
東線大約西線的1/8,150000左右
總計1600000,包括了預備部隊
法國(17號計劃):全部兵力集中於德法邊界,第一集團軍280000
第二集團軍180000
第三集團軍200000
第四集團軍160000
第五集團軍240000
總兵力約1000000人,沒有包含預備部隊,因為法國認為他們沒有實力參加第一線戰斗
俄國:和平時期就1423000,戰時擴充軍力為3115000,預備部隊為2000000,總計約為6500000,龐大的壓路機。
英國:由約翰弗倫奇爵士(sir John French)率領的遠征軍赴法作戰,約為150000
❽ 一戰前後英法德3國人口數二戰前後英法德3國人口數
一戰前:
1913年,德國本土人口6506萬,英國為4565萬,法國4146萬。
二戰前:
1936年,德國本土人口為6929萬,同一時間,英國本土為4799萬人口,法國為4190萬。
一戰死傷亡情況:
協約國總士兵陣亡: 5497600人
同盟國總士兵陣亡: 3382500人
交戰雙方受傷總數:約1000萬人
平民死亡總數:6493000人
二戰傷亡情況:
全世界一共約7000萬人死亡
全世界一共約1.3億人受傷
一戰評價:
第一次世界大戰是一場非正義的帝國主義之間的戰爭,給全世界各國人民帶來了沉重的的災難,同時也帶來了科技上的一大進步,是各國的政治,經濟,科技,文化以及軍事等許多方面大大加強,同時一戰加快了人權實現的步伐。
二戰評價:
第二次世界大戰深刻地改變了人類歷史。其影響廣泛地涉及到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文化和科技各個層面。以軍事科技的發展為中介,人類的智慧與自然界的能量完美地結合在一起,被極大地釋放出來。
戰爭的破壞力空前增大、戰爭手段空前增多、戰爭樣式空前豐富、戰爭空間空前廣闊。人類的戰爭活動由此由盲目走向自覺、由浮躁走向理智、由幼稚走向成熟,進入到一個新的歷史階段。
❾ 第一次世界大戰波及多少人口,(是波及人口)答句要有波及2字,高分懸賞!!!!!!!!!!
1914到1918 主要發生在歐洲,波及全世界30多個國家兩億多的人口
這場戰爭是歐洲歷史上破壞性最強的戰爭之一。大約有6500萬人參戰,1000萬左右的人喪生,2000萬左右的人受傷。戰爭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據估計損失約1700億美元(當時幣值)。
主條目:第一次世界大戰各國傷亡統計
第一次世界大戰里交戰雙方軍民的死亡人數的比例,協約國士兵佔36%,協約國平民佔20%;同盟國士兵與平民各佔22%。請注意戰爭里平民大多是死於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協約國總士兵陣亡:5,497,600
比利時:13.7萬
英帝國—澳大利亞:60萬
英帝國—加拿大:55萬
英帝國—印度:25萬
英帝國—紐西蘭:16萬
英帝國—南非:7千
英帝國—聯合王國:71.5萬
法國—本土:112.6萬
法國—殖民地:11.4萬
希臘: 5千
義大利:65萬
中國:3千
日本:3百
黑山:3萬
羅馬尼亞:33.6萬
俄羅斯帝國:170萬
塞爾維亞:45萬
美國:50.6萬
同盟國總士兵陣亡:3,382,500
奧匈:120萬
保加利亞:8.75萬
德國:177萬
土耳其:32.5萬
平民總被殺:6,493,000
奧匈:30萬
比利時:3萬
英國:3.1萬
保加利亞:27.5萬
法國:4萬
德國:76萬
希臘:13.2萬
羅馬尼亞:27.5萬
俄羅斯:310萬
塞爾維亞:65萬
土耳其:1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