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關於法國的國王們你知道些什麼

關於法國的國王們你知道些什麼

發布時間:2023-07-15 09:29:40

『壹』 歐洲歷史上英法等國的國王分別叫什麼

英國國王:
諾曼王朝
1、威廉一世(征服王)(法文:Guillaume le Conquérant; 英語:King William I The Conqueror; 拉丁文:Willielmus Rex Anglorum,1028年9月-1087年9月9日)諾曼底公爵(1035年-1087年)、英格蘭國王(1066年-1087年在位)。 2、威廉二世·魯弗斯 (英文名William II Rufus,約1056年~1100年8月2日),英格蘭國王,由1087年到1100年在位。 3、亨利一世 Henry I (1068年—1135年12月1日),英格蘭諾曼底王朝國王(1100年—1135年在位)。 4、斯蒂芬(英文名Stephen,1096年~1154年10月25日),英格蘭國王,由1135年到1154年在位。
安茹王朝
1、亨利二世(短斗篷)Henry II Curmantle(1133年3月25日—1189年7月6日)是英格蘭國王(1154年—1189年在位),他也是法國的諾曼底公爵(1150年起)、安茹伯爵(1151年起)和阿基坦公爵(1152年起)。 2、理查一世(Richard I,1157年9月8日-1199年4月6日),又名獅心王理查(Richard the Lionheart),是英國金雀花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他在位期為1189年至1199年。 3、約翰(英文名John,1166年或1167年12月24日~1216年10月18日或19日),英格蘭國王,由1199年到1216年在位。 4、亨利三世 (英文名Henry III,1207年10月1日~1272年11月16日),英格蘭國王,由1216年到1272年在位。雖然他的在位時間相當長,他是英格蘭歷史上最無名的國王之一。 5、愛德華一世 (英文名Edward I,1239年6月17日~1307年7月7日),英格蘭國王,由1272年到1307年在位。 6、愛德華二世 (英文名Edward II,1284年4月25日~1327年9月21日),英格蘭國王,由1307年到1327年在位。 7、愛德華三世 (英文名Edward III,1312年11月13日~1377年6月21日),英格蘭國王,1327年到1377年在位。 8、理查二世 (英文名Richard II,1367年約1月6日~1400年2月14日),英格蘭國王,由1377年到1399年在位。
蘭開斯特王朝
1、亨利四世 (英文名Henry IV,1367年4月3日~1413年3月20日),英格蘭國王,由1399年到1413年在位。 2、亨利五世 Henry V(1387年8月9日或9月16日—1422年8月31日)英格蘭蘭卡斯特王朝國王(1413年—1422年在位)。 3、亨利六世 Henry VI (1421年12月6日—1471年5月21日或5月22日)蘭卡斯特王朝的最後一位英格蘭國王(1422年—1461年;1470年—1471年)。
約克王朝
1、愛德華四世 (英文名Edward IV,1442年4月28日~1483年4月9日),英格蘭國王,由1461年3月4日到1483年4月9日在位。 2、愛德華五世 (英文名Edward V,1470年11月4日~約1483年),英格蘭國王,1483年在位。 3、理查三世(英文名Richard III,1452年10月2日~1485年8月22日),英格蘭國王,1483年到1485年在位。
都鐸王朝
1、亨利七世(英文名Henry VlI ,1457年1月28日~1509年4月21日),英格蘭國王,1485年8月22日到1509年4月21日在位。 2、亨利八世(生於1491年6月28日–卒於1547年1月28日)是英國都鐸王朝的第二位國王,亨利七世次子。他自1509年4月22日開始在位。 3、愛德華六世(英文名Edward VI,1537年10月12日~1553年7月6日),英國國王,1547年1月28日到1553年7月6日在位。 4、琴·格蕾或者簡·格雷(可能1537年10月12日出生,1554年2月12日逝世)是一位英格蘭女王。她在位僅於1553年內數日。但她的女王地位有爭論(在位只有九天,一般不正式算作英國女王)。 5、瑪麗一世,(Mary I, 1516年2月18日-1558年11月17日)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理論上她是從1553年7月6日, 實際上從7月19日在位一直到1558年11月17日她去世時)。 6、伊麗莎白一世(Elizabeth I,1533年9月7日出生於格林尼治,即今日倫敦的格林尼治,1603年3月24日逝世於薩里),於1558年11月17日至1603年3月24日任英格蘭和愛爾蘭女王,是都鐸王朝的第五位也是最後一位君主。
[編輯本段]大不列顛聯合王國
斯圖亞特王朝
1、詹姆士一世(英文名James I,1566年6月19日~1625年3月27日),英國國王,1603年3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並成為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六世(英文名James VI),1567年7月24日到1625年3月27日在位。 2、查理一世,英國斯圖亞特王朝的國王(Charles I,無頭查理,1600~1649,1625~1649在位)。詹姆斯一世之子。 3、查理二世 (King Chales II,復辟,1630~1685,1660~1685在位) 4、詹姆斯二世(KING JAMES II,1633~1701,1685~1688在位) 5、威廉三世和瑪麗二世 (King William III,1650~1702,1689~1702在位, Queen Mary II,1662~1694,1689~1694在位) 6、安妮女王 (Queen Ann,1665~1714,1702~1714年在位)
漢諾威王朝
1、喬治一世 (King George I,1660~1727,1714~1727在位) 2、喬治二世 (1683~1760,1727~1760在位, George II) 3、喬治三世 (King George III,1738年6月4日-1820年1月29日,1760年~1820年在位)是英國及愛爾蘭的國王,漢諾威王朝的第三任君主。喬治二世的孫子,1760年即位,直到1820年去世,終年81歲。 4、喬治四世( King George IV,1762~1830,1820~1830在位) 5、威廉四世 (King William IV1765~1837,1830~1837在位) 6、維多利亞女王(Alexandrina Victoria 1819年5月24日 - 1901年1月22日,1837年~1901年在位) 是英國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也是第一個以「大不列顛和愛爾蘭聯合王國女王」和「印度女皇」名號稱呼的英國君主。
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
愛德華七世 (King Edward VII,1841~1910,1901~1910在位)
溫莎王朝
1、喬治五世( King George V1865~1936,1910~1936在位) 2、愛德華八世(King Edward VIII1894~1972,1936年在位11個月) 3、喬治六世(King George VI,1895年12月14日~1952年2月6日),原名艾伯特·弗雷德里克·阿瑟·喬治·溫莎(1)(Albert Frederick Arthur George Windsor)英國國王,1936年12月11日至1952年2月6日在位。他是最後一位印度皇帝(1936-1947)、最後一位愛爾蘭國王(1936-1949),以及唯一一位印度自治領國王(1947-1949)。 4、伊麗莎白二世女王陛下(Her Majesty Queen Elizabeth II,生於1926年4月21日,1952年2月6日即位),全名伊麗莎白·亞歷山德拉·瑪麗·溫莎(Elizabeth Alexandra Mary Windsor),現任英國君主,是英國和英聯邦15個成員國的國家元首,同時也是英格蘭教會的最高首領。她的頭銜全稱為「大不列顛及北愛爾蘭聯合王國與其國土和領地之女王,英聯邦元首,(基督教)信仰的保護者」。她於1953年6月2日加冕,是目前在位時間第三長的國家元首,在她作為國家元首的國度中大約生活著1.25億人。

法國國王:
波旁王朝(1589-1848) 1. 亨利四世(1589-1610) 又一位偉大的國王,在繼位之初,為了獲得國內天主教民眾的支持,於1593年毅然再次宣布改宗,改信天主教。不久順利進入巴黎,得到了大多數法國人的支持。1596年,亨利四世擊敗天主教派領袖馬延公爵,摧毀了天主教聯盟,結束了內斗。1598年,將西班牙干涉軍逐出法國,同年頒布南特敕令,給予新教徒相當大的自主權,結束了宗教戰爭。1609年,亨利四世與英國、荷蘭、義大利結盟,准備再次與西班牙開戰,但一年後被刺身死。幼子路易繼位。 2. 路易十三(1610-1643) 初期由其母瑪利亞攝政,1614年親政。後與其母發生矛盾,放逐其母,引起了內戰,直到1620年母子二人方停戰和好。1621年,路易十三的親信律因病死,瑪利亞及其親信黎塞留掌握了大權。黎塞留勵精圖治,努力加強王權。1628年,攻陷了新教徒最後一個堡壘拉羅舍爾,自此法國新教徒不再擁有軍事力量。1630年,黎塞留挫敗了太後瑪利亞企圖推翻他的陰謀,迫使太後及反對派首領逃往國外。後黎塞留使法國加入歐洲的三十年戰爭,反對世仇哈布斯堡家族。但他沒能等到戰爭結束就於1642年病死,其任首相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18年,發展工商業,打擊割據力量,貢獻很大。馬薩林繼黎塞留為首相,繼續推行黎塞留的政策。1643年,路易十三繼黎塞留之後死去,幼子路易繼位。 3. 路易十四(1643-1715) 歐洲著名帝王,號「太陽王」,是法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國王。繼位後因年幼,由其母安娜攝政。法國繼續參與三十年戰爭,並多有勝利。1648年,戰爭結束,法國獲得了阿爾薩斯、凡爾登等大片土地。同年,不滿首相馬薩林統治的巴黎法官發動了第一次投石黨運動,但不久即與王室妥協。1651年,發生了以大貴族為首的第二次投石黨運動,其領袖是三十年戰爭中的名將孔代親王。最終迫使安娜罷免馬薩林。但在後來的權力角逐中,孔代喪失了民心,被迫於年逃出巴黎,投靠西班牙,馬薩林東山再起。隨後,孔代率西班牙軍攻入法國,戰爭持續到1655年,最後法西議和,孔代得到赦免,返回法國。1661年,馬薩林死,路易十四親政,任命柯貝爾為財政大臣,推行重商政策。後法國與荷蘭、西班牙、帝國發生了多次戰爭,法軍屢戰屢勝,獲地甚多。1685年,路易十四撤銷南特敕令,迫使很多新教徒逃離法國。1686年,帝國、西班牙、荷蘭、瑞典等國組織大聯盟共同反法,戰爭持續了十一年之久,法軍雖佔有優勢,但在戰後簽訂的和約中獲益甚少。1700年,西班牙國王病死,遺命其外孫即路易十四之孫菲利浦繼位,引起了各國的極大不滿,戰事再起,英國加入反法聯盟,西班牙則支持法國。但由於缺乏良將,法西軍屢敗,西班牙在尼德蘭和義大利的領地喪失殆盡,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很多也被英國奪走。1713年雙方達成和約,菲利浦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承諾法西永不合並,自此波旁家族進入了西班牙王室。但西班牙在義大利的領地落入了哈布斯堡家族之手。1715年,路易十四病死,其孫路易繼位。 4. 路易十五(1715-1774) 初期由其叔奧爾良公爵攝政。1717年,為解決財政困難,任用蘇格蘭冒險家約翰建立銀行、公司多家,約翰的金融業曾輝煌一時,但終於三年後失敗,使很多中小市民傾家當產。1726年路易十五親政,先後參加了波蘭王位繼承戰爭、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七年戰爭,但均遭失敗,造成國庫空虛,民不聊生,法國在海外的殖民地也全部為英國奪走。1768年,從熱那亞購入科西嘉島。1774年死後由其孫路易繼位,此時的法國已是危機四伏。 5. 路易十六(1774-1793) 繼位時法國財政問題十分嚴重,所以立刻著手解決,但連續撤換了多位財政大臣,都無法解決問題。又於1778年加入美國獨立戰爭,耗費了大量經費。1789年,被迫召開三級會議,以尋求解決財政問題的辦法。 但資產階級提出的條件無法為國王接受,路易十六試圖逮捕其首領人物,但遭到失敗。巴黎人民隨即發動起義,建立了共和國。1791年,路易十六試圖逃出法國,但遭到失敗。1792年,巴黎人民再次起義,攻下杜伊勒里宮,國王被囚禁。1793年,路易十六被推上斷頭台。其正在獄中太子路易被流亡的保皇黨人擁立為國王。 6. 路易十七(1793-1793) 並沒有繼位就死在了監獄里。路易十六逃亡在外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路易遂成為王位繼承人。 7. 路易十八(1814-1824) 被反法聯盟擁立復辟,1823年派兵入侵西班牙,幫助同是波旁家族的西班牙國王復位。1824年病死,其弟查理繼位。 8. 查理十世(1824-1830) 極端反動,1825年頒布賠償法,要求賠償法國貴族在大革命時期的損失,引起全國上下極大不滿。1827年又解散國民自衛軍。1830年頒布敕令五條,妄圖進一步加強專制,巴黎人民隨之發動起義,查理十世下台。其侄奧爾良公爵路易·菲利浦繼任為攝政王。 9. 路易·菲利浦(1830-1848) 比較傾向資產階級,也有一定能力。1832年佔領了安特衛普,1845年,在非洲又侵佔了多處殖民地。1847年,全歐爆發了經濟危機,法國國內也矛盾激化。1848年,巴黎人民推翻了七月王朝,路易·菲利浦逃亡國外。波旁王朝徹底滅亡,共計259年。 波旁王朝在法國的統治結束了,但西班牙的王室仍然屬於波旁家族,並一直延續至今,這恐怕是當初路易十四沒有想到的。

『貳』 法國的著名帝王和總統都有誰啊

路易十六
路易十六(Louis Χ Ⅵ,1754~1793),法國國王(1774~1792)。路易十五之孫。路易十六性格優柔寡斷,即位後多次更換首相和部長,任由內閣內訌,從激進的改革到保守的節儉措施,政策變化無常。路易十六無心朝政,經常來到自己的五金作坊里,與各式各樣的鎖為伍,路易十六制鎖的技術很高,且極富創意,幾乎每一把都是一件藝術品,他的成就有點類似中國的明熹宗朱由校,天才皇帝不補天。他高薪聘請著名的銅匠加曼,甚至可以自由出入他的寢宮。18世紀80年代法國陷入財政危機後,更經常借打獵等活動逃避復雜的國事。

路易十六大事年表
1765年其父死被立為王儲。擅長拉丁語和英語,對歷史地理知識頗有興趣。

1774年即位。大權受王後瑪麗·安托瓦內特左右。時法國專制制度陷入嚴重危機,宮廷大臣互相爭權,社會矛盾尖銳,國庫空虛,債台高築。曾先後任用杜爾哥、內克等為財政總監,實行財政改革,均遭失敗。

1787年接受財政總監卡洛納建議,召開「顯貴會議」,試圖向特權等級征稅,遭貴族抵制而失敗。

1789年5月被迫召開中止175年之久的三級會議,因頑固維護教士、貴族的封建特權,與第三等級形成嚴重對立。7月11日解除受第三等級擁護的改革派財政總監內克職務,並暗中調集軍隊,企圖驅散制憲議會,終於激發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

1789年7月14日法國大革命爆發後,王後瑪麗·安東尼特和王室親信多次勸說路易十六逃往外省避難。路易起先拒絕離開,等待革命自行滅亡。但局勢的發展使他改變了主意。

1789年10月6日,若乾巴黎婦女和數千名國民衛隊士兵闖入凡爾賽宮,要求國王遷入巴黎居住。他們與衛兵發生小規模沖突,幾名衛兵被殺死。王後一度衣冠不整地帶著孩子躲避。當晚路易十六一家被迫搬入巴黎蒂伊爾里宮(Tuileries Palace),行動自由受到了極大限制。拉法耶特侯爵(Marquis de Lafayette)和米拉波(Honoré Mirabeau)都勸說路易十六採取妥協立場,推行君主立憲制。路易在公開場合多次表示支持制憲會議,順從地簽署了大部分法令。

1790年7月14日攻陷巴士底獄周年紀念活動中公開宣誓將維護憲法。絕大多數法國民眾相信他誠意支持革命,對他衷心愛戴,將他視為法國人民的國王。

1790年11月27日制憲會議通過法令,要求教士宣誓效忠國家、法律和國王,引起法國天主教會危機,很多忠於羅馬教皇的教士拒絕宣誓。

1791年2月28日,有謠言稱國王處境危險,數百名年輕貴族前往王宮保護,與守衛王宮的國民衛隊發生沖突,一些貴族遭到毆打和侮辱,令路易大為憤怒。

1791年4月18日,路易十六企圖前往巴黎近郊的一座城堡,以便與拒絕宣誓的教士慶祝復活節,但在蒂伊爾里宮門口被大群市民包圍,最終未能離開。此事之後,路易十六堅定了出逃的決心。

1791年6月20日深夜,王室成員化裝後逐一悄悄穿過隱秘的通道溜出王宮。但拉法耶特和當時的巴黎市長巴伊(Jean-Sylvain Bailly)意外來到王宮找路易十六談話,使國王不得不推遲離開。費爾森將他們送上准備好的馬車,在巴黎郊區的邦迪(Bondy)離開了他們。此時他們已比原計劃推遲了兩個小時。國王的弟弟普羅旺斯伯爵(即日後的路易十八)也在當晚輕裝出逃,成功逃入布魯塞爾。國王一行人離開巴黎後十分興奮,而起初行程也比較順利。一路上,路易十六並不費心隱藏,甚至多次下車與附近鄉民交談。到達聖默努爾德(Sainte-Menehould)之前已數次有人認出國王,但震驚疑慮之餘都沒有作出反應。然而,馬車到達馬恩河畔沙隆(Châlons-en-Champagne)時已落後原計劃三個小時,原定在城外迎接國王的騎兵與當地農民發生沖突,又懷疑國王未能成功逃離巴黎,已經基本撤離。一行人傍晚來到了聖默努爾德的驛站,站長德魯埃(Jean-Baptiste Drouet)也認出了國王,並在馬車離開後通報了市議會,後者派德魯埃追趕國王。德魯埃搶在國王前面到達了距蒙梅迪三四十英里處的瓦雷納(Varennes),傳達了這個驚人的消息。瓦雷納敲響了警鍾,攔住了國王一行人。起初,代理市長答應幫助承認了自己身份的國王離開,但市議會討論後決定拖延時間,下令國民衛隊嚴陣以待,並向附近城鎮求援。布耶手下的騎兵隨後趕到,但無法救出國王。

1791年6月21日早晨,國王出逃的消息在巴黎傳開。路易十六臨行前在桌上留下了一份聲明,譴責制憲會議從王室手中剝奪了外交、軍事和地方行政權力,並宣布他在1789年6月23日以後批準的全部法令無效。拉法耶特將軍和制憲會議先後派人急速追趕。面對危機,制憲會議達到了空前的團結,通過法令開始行使行政權,同時下令法國各地開始緊急備戰。

1791年6月22日清晨,巴黎的使者到達了瓦雷納。當地市議會毫不猶豫地服從了制憲會議的命令。路易十六一行人在數千名國民衛隊的伴隨下啟程返回巴黎。一路上民眾從四面八方趕來,隨著馬車緩緩向巴黎進發。制憲會議派出的三名代表在馬恩河谷與國王會合,陪同王室在6月25日抵達巴黎。

1791年9月批准《1791年憲法》,接受君主立憲制,稱法蘭西人的國王,重新掌權。

1792年4月對奧地利宣戰

1792年8月10日起義中被捕,囚於丹普爾堡。

1792年9月21日立法議會宣布廢除王政。翌日,法蘭西第一共和國建立。

1792年11月密藏在杜伊勒里宮內的勾結外敵、陰謀鎮壓革命的大量文件被發現後,被國民公會以叛國罪處死刑。

1793年1月21日在巴黎革命廣場(今協和廣場)被處決。

路易十六與斷頭台
路易十六當年曾親自參與了斷頭台的設計,為加速斷頭台的殺人效率,他還命人將鍘刀改成三角形。

路易十六子女
路易十六的七歲的兒子路易·查理在獄中三年,一日僅有一餐,隨地大小便,連洗澡都得不到准許,最後被虐待致死。

路易十六後世評論
1989年7月14日,法國慶祝革命200周年的慶典上,法國總統密特朗表示,「路易十六是個好人,把他處死是件悲劇,但也是不可避免的。

『叄』 法國有名的國王是誰

路易十四 路易十四,以雄才大略,文治武功,使法蘭西王國成為當時歐洲最強大的國家,使法語成為整整兩個世紀里整個歐洲外交和上流社會的通用語言,使自己成為法國史上最偉大、也是世界史上執政最長久的君主之一,與康熙同時代的西方大帝,時人尊稱「太陽王」。

『肆』 法國國王列表

http://ke..com/view/1247919.htm

這里有。

『伍』 法國有哪些國王

加洛林王朝 禿頭查理 843年-877年 即查理二世。後為皇帝。 路易二世(結舌者) 877年-879年 路易三世 879年-882年 與卡羅曼共治。 卡羅曼 879年-884年 胖子查理 884年-888年 是從東法蘭克來的攝政。 厄德888年-898年 是卡佩家族成員(不屬加洛林王朝)。 (昏庸的)查理三世 893年-929年,期間與厄德並立。 羅貝爾一世 922年-923年,屬於卡佩家族,期間與查理三世並立。 拉烏爾 923年-936年,期間與查理三世並立。 (海外歸來的)路易四世 936年-954年 羅泰爾 954年-986年 路易五世(懶王) 986年-987年 卡佩王朝 雨果·卡佩 987年-996年 他的名字不應翻譯為休·卡佩,因字母H在法語中不發音。 羅貝爾二世(虔誠者) 996年-1031年 亨利一世 1031年-1060年 腓力一世 1060年-1108年 路易六世(胖子) 1108年-1137年 (年輕的)路易七世 1137年-1180年 腓力二世(奧古斯都) 1180年-1223年 路易八世(獅子) 1223年-1226年 (聖)路易九世 1226年-1270年 腓力三世(勇敢者) 1270年-1285年 腓力四世(美男子) 1285年-1314年 (愛爭吵的)路易十世 1314年-1316年 約翰一世(遺腹子) 1316年11月15日—1316年11月19日 夭折,但仍算國王。 (高大的)腓力五世 1316年-1322年 查理四世(美男子) 1322年-1328年 瓦盧瓦王朝 腓力六世 1328年-1350年 約翰二世(好人) 1350年-1364年 英明的)查理五世 1364年-1380年 查理六世(瘋子) 1380年-1422年 又稱可愛的查理。 查理七世(勝利者) 1422年-1461年 又稱終於職守的查理。 路易十一世 1461年-1483年 查理八世 1483年-1498年 路易十二世 1498年-1515年 屬於奧爾良支。 昂古萊姆王朝 弗朗索瓦一世 1515年-1547年 亨利二世 1547年-1559年 弗朗索瓦二世 1559年-1560年 查理九世 1560年-1574年 亨利三世 1574年-1589年 波旁王朝 亨利四世 (偉大的 le Grand) 1589年-1610年 路易十三 (英明的 le Juste) 1610年-1643年 路易十四 (太陽王 le Roi Soleil) 1643年-1715年 路易十五 1715年-1774年 路易十六 1774年-1792年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 1792年-1804年 法蘭西第一帝國 拿破崙一世 1804年-1814年 波旁王朝復辟 路易十八世 1814年-1824年 查理十世 1824年-1830年 七月王朝 路易·腓力1830年-1848年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 1848年-1852年 法蘭西第二帝國 拿破崙三世 1852年-1870年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 1870年-1940年 維希法國(傀儡政府) 1940年-1944年 自由法國(流亡政府) 1940年-1945年 法蘭西第四共和國 1946年-1958年 法蘭西第五共和國 1958年-現今

『陸』 最有名的法國皇帝是誰呢

路易十四
(1638年9月5日—1715年9月1日):自號太陽王(法語:le Roi Soleil,英語:the Sun King),是法國波旁王朝著名的國王,納瓦拉國王,巴塞羅那伯爵,1643年5月14日— 1715年9月1日在位。是法王路易十三的長子,出生於法國聖日耳曼昂萊,王弟奧爾良公爵菲利普則於1640年出生。他的母親奧地利的安娜攝政,直到1661年紅衣主教馬扎然死後他才真正開始親政。他的執政期是歐洲君主專制的典型和榜樣。

拿破崙·波拿巴
(1769年-1821年):法國政治家和軍事家,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8年-1814年)。生於科西嘉島阿雅克修城。畢業於巴黎軍事學院,曾任炮兵少尉、少校。1793年在土倫戰役中立下戰功,被破格提為准將。督政府時期率軍進攻義大利(1796年)和埃及(1798年)。1799年11月發動政變,成立執政府。1804年稱帝。1812年對俄戰爭潰敗,帝國瓦解。1815年在滑鐵盧戰敗。被流放到大西洋中聖赫勒拿島。

『柒』 法國波旁王朝有哪些著名的國王都有什麼事跡

波旁王朝(法語:Maison de Bourbon)是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續地統治納瓦拉(1555-1848)、法國(1589-1792、1815-1830)、西班牙(1700年至今)、那不勒斯與西西里(1734-1816)、盧森堡(1964年至今)等國和義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

路易十四,不到5歲登基,號稱「太陽王」,在他執政的54年中,他把國王權力發展到了頂峰,他的名言就是「朕即國家」。通過一系列加強王權的措施和對外戰爭,路易十四使法國成為了至高無上的歐洲霸主,巴黎是當時歐洲的政治、經濟、文化和時尚中心。路易十四本人還發明了現代意義上的第一雙高跟鞋。

路易十六,跳過路易十五不談,路易十六是波旁王朝的最後一任國王,在位期間,舊制度無可挽回地陷入了絕境。1789年,巴黎民眾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由此開始。1793年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台,是法國歷史上唯一被處決的君主。他的王後安托瓦內特因為豪奢極侈也非常出名,在其丈夫處死後九個月,她也被判處死刑。

『捌』 關於法國的歷代皇帝

法國稱皇帝只有波拿巴(即拿破崙),後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的總統拿破崙三世稱皇帝。
apoléon Bonaparte,(1769-1821),原名拿破崙·布宛納,人稱奇跡創造者。拿破崙·波拿巴法國近代資產階級軍事家、政治家、數學家。法蘭西共和國第一執政(1799-1804),法蘭西第一帝國皇帝(1804-1814)(1815),義大利國王,萊茵聯邦保護人,瑞士聯邦仲裁者。
波旁王朝(Bourbon,House of 1589~1792,1814~1830) 波旁(bang 四聲,去聲,通「傍」)王朝 (法語:Maison de Bourbon)是一個在歐洲歷史上曾斷斷續續地統治納瓦拉(1555-1848)、法國(1589-1848)、西班牙(1700至今)、那不勒斯與西西里(1734-1816)、盧森堡(1964年至今)等國和義大利若干公國的跨國王朝。由於其父系祖先為卡佩王室成員,因此亦被某些人稱為卡佩王朝波旁分支。 值得一提的是,波旁王室的近代成員都以保守著稱,因此在美式英語中,波旁一詞成為對極端保守主義者的稱呼。
國是法國大革命期間建立的法國歷史上第一個資產階級共和國。1792年9月22日,新選出的議會即國民公會開幕。國民公會通過廢除君主制的議案,宣布成立法蘭西共和國--歷史上稱為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經代表工商業資產階級利益的吉倫特派掌權和雅各賓派的專政。熱月政變後,又相繼有熱月黨人、督政府和執政府時期。1804年5月為拿破崙建立的「法蘭西第一帝國」所代替。
法蘭西第一帝國疆土
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 First Empire of France 法國拿破崙一世統治時期的資產階級軍事專制國家。1804年5月18日,《共和十二年憲法》頒布,宣布法國為法蘭西帝國,拿破崙為帝國皇帝,稱拿破崙一世。這就是歷史上的法蘭西第一帝國。
法國大革命期間不健全的政府制度,造就了拿破崙這個法蘭西人民的皇帝。但法國和拿破崙的霸業並不能維持很久。1814年,拿破崙倒台,在反法聯軍和法國國內拿破崙軍中的新貴的奉迎下,流亡英國的普羅旺斯伯爵返國即位為法王路易十八。在軍隊和資產階級的壓力下,路易十八被迫接受一部傾向自由主義的憲法。 但好景不長,拿破崙於1815年3月殺回巴黎,重建帝國,立百日王朝,路易十八落荒而逃。在滑鐵盧戰役過後,路易十八得以復位。而他和他的弟弟查理十世一直致力維護保王黨在國會的勢力。而一些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的政策,亦因被認為傾向於自由主義而被兩人廢除。這些舉動令波旁王朝漸失民心,最終導致1830年法國七月革命的爆發。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簡稱第二共和,是1848年11月4日到1852年12月2日間統治法國的共和政體。1848年法國二月革命爆發。二月革命成功後,七月王朝崩潰,資產階級取得政權,建立了法蘭西第二共和國,後被法蘭西第二帝國取代。在歷史上,第二共和是存在時間最短的政體。它是最後一個經暴力革命建立的政權,期間男性公民的普選權首次得到確認,奴隸制度也被正式完全廢除。

法蘭西第二帝國於1852年12月2日建立,1870年9月4日廢除。1866年面積擴展到550,986 km²。1860年代,普魯士的崛起令法國深感不安,最後兩國因1870年的7月危機釀成戰爭,國民議會被人入侵,共和派代表萊昂•甘必大在巴黎大會堂宣布帝國滅亡,成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皇後歐仁尼逃離杜伊勒里宮,到達英國,正式結束了被廢除的帝國。國號法蘭西帝國。 法蘭西第二共和國總統路易·拿破崙·波拿巴於1851年12月2日發動政變。翌年1月14日頒布憲法,加強總統權力,削弱議會的立法權。1852年11月 7日,元老院頒布法令建議恢復帝制。隨即舉行公民投票,絕大多數表示贊成。12月2日宣布恢復帝國,波拿巴為法蘭西人皇帝,稱拿破崙三世。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法語:La Troisième République)是在1870年至1940年統治法國的共和政府。共和國採用議會民主模式並在1870年9月4日成立.共和國在第二帝國因普法戰爭的失敗而倒台、巴黎公社被成功鎮壓後而建立。一直到1940年時,因為納粹德國入侵法國而垮台。第三共和雖然從未被認為能長期執政,但意外地她正是法國第一個長久而穩定的共和國,並贏得法國人對共和政體的支持。

閱讀全文

與關於法國的國王們你知道些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7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1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4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