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二月革命的導火索是什麼

法國二月革命的導火索是什麼

發布時間:2023-07-16 16:19:53

⑴ 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是什麼

‍‍

法國大革命的導火線:三級會議的召開。法國大革命(法文:La Révolution française,英文:The French Revolution)法國特定歷史時期,是1789年在法國爆發的革命,統治法國多個世紀的君主制在三年內土崩瓦解。法國在這段時期經歷著一個史詩式的轉變:過往的貴族和宗教特權不斷受到自由主義政治組織及上街抗議的民眾的沖擊,舊的觀念逐漸被全新的天賦人權、三權分立等的民主思想所取代。對法國大革命結束的時間,世界史學界看法眾多,難成共識。

在中國,以熱月政變作為大革命結束標志比較普遍。1794年7月27日,熱月政變推翻了雅各賓派的統治,宣告了法國大革命中市民革命的結束。1830年7月巴黎人民發動七月革命,建立了以路易·菲利浦為首的七月王朝,至此法國大革命才徹底結束。在政變中建立了以熱月黨人為代表的政權。法國歷史進入維護大革命成果時期。革命發生的直接原因是1788年春法國的旱災。1788年法國還沒有從發生在3年前的乾旱中恢復過來,上次乾旱因飼料不足出現了大規模的屠宰牲畜的情況,造成以牲畜的排泄物為主要肥料的法國農田肥力不足大量閑置。1788年7月13日,周長達40毫米的冰雹連續敲打著農田,造成大量土地收成全無。同年冬天,法國處於嚴寒狀態。這致使法國大革命前夕,麵包的價格大幅度上漲(從正常情況下的一個4磅麵包8蘇到1789年底的12蘇),患病人數和死亡率上漲,大規模的飢荒和普遍的營養不良。飢荒甚至蔓延到歐洲的多個地區,而且政府缺乏足夠的運力致使食品無法運往災區。

‍‍

⑵ 第一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及經過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

第一次世紀大戰經過:1914年6月28日,奧匈帝國皇儲斐迪南大公這位竭力想吞並塞爾維亞的軍國主義分子,攜同妻子到波斯尼亞檢閱軍事演習,在薩拉熱窩遭到塞爾維亞民族主義者的暗殺。這次事件成了戰爭的導火線。

7月28日,奧匈帝國對塞爾維亞宣戰。把塞爾維亞視為爭霸前哨的俄國於7月30日宣布總動員。

8月1日、3日,德國分別向俄、法宣戰,因為比利時拒絕接受德軍通過本國領土的最後通牒,俄國同時向比利時宣戰。英國曾要求德國維護比利時的中立,遭拒絕後於8月4日對德宣戰。

第一次世界大戰就這樣打了起來。前後捲入戰爭的有六大洲的33個國家,15億人(占當時地球人口的三分之二以上),大戰期間大約有7000萬人被動員參軍。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導火索是德國閃擊波蘭,英法對德宣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此前,8月23日《蘇德互不侵犯條約》的簽署,使得希特勒得以放手入侵波蘭。在這份條約的秘密備忘錄中,雙方約定沿維斯瓦河、納列夫河和桑河一線瓜分波蘭。

除此之外,芬蘭、波羅的海沿岸的幾個共和國以及羅馬尼亞也進入了蘇聯的勢力范圍。 德國和波蘭政治上的交鋒在1939年春天就開始了,那是因為德國要求波蘭將分割東普魯士與德國其餘領土的丹齊克走廊拱手相讓。

為製造借口挑起戰端,德國特種部門組織特工喬裝波蘭軍,對西里西亞地區戈列維茨市的電台發動了進攻。英國和法國承諾保證維護波蘭的主權完整,並於1939年9月3日對德宣戰。

戰爭最高峰時期,全球有60%的國家參戰,戰火遍及亞洲、歐洲、美洲、非洲及大洋洲五大洲;交戰雙方同時也在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及北冰洋四大洋展開戰斗。

二戰的交戰雙方是以美國、蘇聯、中國、英國、法國等國組成的反法西斯同盟與以德國,日本,義大利等國組成的法西斯國家軸心國集團。

盡管在1939年9月前,中國的抗日戰爭,衣索比亞的抗意戰爭等反法西斯的抵抗已經開始,但一般認為戰爭從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開始,到1945年9月2日日本向盟國投降而告結束。

(2)法國二月革命的導火索是什麼擴展閱讀:

世界大戰是指對立的國家集團之間進行的全球性戰爭,為帝國主義的產物,因此它是進入帝國主義時代以來出現的一種特殊的社會現象。在帝國主義時代初期,已經發生過兩次世界大戰,分別為第一次世界大戰和第二次世界大戰。

它們都是由帝國主義列強為重新瓜分殖民地、爭奪世界霸權導致的。交戰雙方為了達成各自的戰爭目的,傾注國力,以武裝斗爭為主,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科技、外交等戰線上展開了激烈的大搏鬥,戰爭規模、消耗與危害,都是史無前例的,給世界人民造成了極大的災難。

「世界大戰」這個專有名詞據推測在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戰爭爆發前形成,可能是德語單字「Weltkrieg」的直譯。早在1904年德國作家奧古斯特威廉奧托尼曼反英小說《Der Weltkrieg: Deutsche Träume》(世界大戰:德國的夢),以英文出版作「即將來臨對英格蘭的征服」。

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與法蘭西第三共和國、俄羅斯帝國和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做成系統復雜的對抗聯盟雙方,爆發戰爭時容易導致全球發生沖突。

涉及大型海外統治的勢力幾乎保證了沖突是全球性的,因為殖民地資源會是一個重要的戰略因素。同樣的戰略考慮,也確保了戰斗人員會打擊對方的殖民地,進而戰斗的蔓延比前殖民地時代更為廣泛。

早在1887年,恩格斯在分析資本主義的發展規律時就預測到,資本主義的發展,在其爭霸世界的斗爭中,必然會導致「空前規模和空前激烈的世界戰爭」,從而首次提出了世界性戰爭的概念,以引起世界人民的警惕和防備。

帝國主義作為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從1898年到1914中先後在歐、美、亞三洲形成。這種戰爭是以世界霸權和掠奪為政治內容和目的的帝國主義政策的繼續和斗爭,也是一種殖民地的重新分配。

在1914年,爆發了第一次世界大戰,證明了恩格斯在27年前的預測是正確的。1939年德、日、意法西斯集團又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閱讀全文

與法國二月革命的導火索是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1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79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1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7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7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4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