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被譽為「中國名片」的青花瓷,傳入歐洲後,經歷了怎樣的變革
青花瓷在歐洲的變革其實是源於在與元朝時期的瓷器貿易,當時中國的瓷器開始走入以青花瓷為主導的時代,所以貿易到歐洲後,青花瓷逐漸成為了歐洲的主流瓷器款式。而青花瓷本身的魅力也由此而來,不過對於青花瓷而言,產生還是源於染料的進步和高嶺土的燒制工藝的改進,所以當時青花瓷成為了中國的一張獨特名片,而被世界所接受。
皇家哥本哈根的發展與梅森瓷器類似,但也得益於顏料工業的進步,因為在此之前它僅僅只是丹麥皇室自營的一家小作坊而已,每年的生產量比較低所以在顏料工業進步以後,皇家哥本哈根也做出了改革,引進了先進的生產技術,與梅森瓷器相比,它算是北歐地區規模最大的瓷器生產企業,也是在市場上與梅森瓷器競爭最為激烈的一個。
皇家哥本哈根是最早學習梅森瓷器首先在瓷器旁印一個公司的logo,然後再進行其他的瓷器繪畫。不過皇家哥本哈根的瓷器繪畫很特別,這種波浪形的紋飾,是不少人對皇家哥本哈根的第一印象,後來也是鑒別它的主要圖案的方法,本意還是更加突出這個公司文化與品牌文化的信念,所以在品牌文化上,梅森和皇家哥本哈根都比較佔有文化優勢。
當然這也是當時對付市場上強勁對手中國瓷器的方法,也是不得已而為之,因為中國瓷器在藝術繪畫上可謂是花樣繁多,所以在當時中國無論是民窯還是官窯相比於這邊些本土生產瓷器的公司而已都是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因此這些公司原先打算以數量取勝,後來又形成以繪畫風格來取勝,總之兩者都表現出歐洲在瓷器發展上要取勝於中國瓷器就必須通過加強印象的logo,以及集中的產品數量和迎合歐洲人欣賞水平的瓷器,這樣才能做到在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雖然歐洲青花瓷起步較晚,可是發展比較快,比較具有地方特色,最後還形成了股份制的製造瓷器公司,這些都體現出歐洲在瓷器發展水平上其實並不落後於中國,只是在一襲技術上的瓶頸突破以後走上了與中國瓷器發展差異比較大的路線。
習慣將瓷器作為一個繪畫的工具,而中國則喜歡將瓷器作為身份的一個象徵性表達。二者雖然有目的重合之處,可是歐洲更加偏愛於企業文化以及藝術的表達,所以權力在官方瓷器上表達並不多,而中國則不然,權力在瓷器上有一個完美的表達閉合,比如官窯和民窯有著巨大差異等等,這都是體現權力導致了價值的不同,而歐洲則是由里至外用藝術表達的獨特性來顯示出瓷器的價值所在,這也是後來歐洲瓷器受追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