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國外垃圾是怎樣處理的
日本
日本有家用分類垃圾箱,人們在家就可以輕易地給垃圾分類。同時,扔垃圾還要分日子——每戶都有統一發的表格,寫著可燃垃圾、不可燃垃圾、玻璃、罐頭、電池等十餘種。如可燃垃圾(包括果皮、菜渣等)是每周一、三、五扔;每周二可扔舊報紙;每月第四個周一可扔不可燃垃圾,如電池等。日本垃圾袋是半透明的,所以扔了什麼垃圾一目瞭然,偷不得懶。
英國
每個英國家庭都有3個垃圾箱:一個黑色,裝普通生活垃圾;一個綠色,裝花園及廚房的垃圾;一個黑色小箱子,裝玻璃瓶、易拉罐等可回收物。社區會安排三輛不同的垃圾車每周一次將其運走。普通生活垃圾主要是填埋,花園及廚房的垃圾用作堆肥;垃圾回收中心則回收42種垃圾,如眼鏡、傢具等。
美國
美國紐約的垃圾分類制度開始於1986年。為便於民眾分類,市政府規定,在學校、機關等地,垃圾桶分藍色和綠色。凡紙類垃圾都應放在藍色桶中;而瓶子罐頭等則放在綠桶里。秋季的落葉和冬季的聖誕樹則會在特定季節由專人回收——當落葉滿地時,市政府就會明確要求居民把落葉裝入紙垃圾袋中,按指定時間放在房屋前,由垃圾車收走。
澳大利亞
一般澳大利亞人家的院子里,都會有3個深綠色大塑料桶,蓋子的顏色分別為紅、黃、綠。綠蓋子的桶里,放清理花園時剪下來的草、樹葉、花等;黃蓋子的桶里,則放可回收資源,包括塑料瓶、玻璃瓶等;紅蓋子的桶放其他垃圾。
瑞典
瑞典的清掃公司由三家民間團體聯合組成,該公司給每戶居民四種纖維袋,分別盛放可以再利用的廢紙、廢金屬、廢玻璃瓶和廢纖維。清掃公司利用特製的廢棄物回收車每月登門收集一次,對其他垃圾則是每周收一次。此外在公寓、旅館等公共住宅區,還設有專門的收集裝置,用以回收各類廢棄物。
芬蘭
芬蘭各個城鎮的居民區和購物中心,都設有不同顏色的廢品分類回收箱。芬蘭人外出時習慣將家裡積攢起來的舊報紙、空玻璃瓶和舊衣服順手放到分類回收箱,或直接將垃圾送到赫爾辛基地區3個垃圾處理中心的廢品分類回收點。回收點再將金屬廢品送到金屬處理廠回爐,將玻璃瓶送到玻璃廠當原料,將廢木料送到熱電廠作燃料,而廢紙和紙板則被造紙廠再次利用。對於像廢油、硫酸、電池和葯品等有害垃圾,垃圾管理局每年春、秋兩季派專車進行回收,然後送到專門處理有害垃圾的工廠進行特殊焚燒處理,並利用焚燒產生的熱能發電。
選了幾個,呵呵。
㈡ 「垃圾圍城」怎麼破
法國:垃圾回收「兩大法寶」
城市化帶來的生活垃圾越來越讓全世界的管理者頭疼。如何減輕污染、變廢為寶,法國自有「兩大法寶」,這就是垃圾回收和低污染處理。
法國環境與能源管理署專家科特龍說,目前垃圾分類已成為法國人的日常習慣,幾乎每家每戶都有不同顏色的垃圾桶,每家超市都有電池回收處。
不過,科特龍也直言不諱地說,目前法國的垃圾回收率大約僅為30%,而且各領域差距較大,如汽車回收率已超過80%,包裝物回收率也高達75%,但某些領域則明顯不足。法國新環境法提出的目標是,力爭在2015年將整體回收率提高到45%。
科特龍說,根據環境與能源管理署公布的一份報告,法國生活垃圾的回收量呈上升趨勢,但仍有提高的空間。為此,一些地方利用經濟杠桿鼓勵公眾少扔垃圾,比如根據垃圾數量收取一定比例費用,多扔垃圾多付費等。另外,法國政府還提倡良好的消費習慣,控制資源浪費,並通過政府幹預推動垃圾回收新技術的開發。
對於不可回收的垃圾,法國則採取低污染處理。如位於巴黎郊區伊夫里的垃圾焚燒中心,每年可處理73萬噸垃圾,但它的過人之處還不僅在於它的規模,更在於它降低污染的能力和變廢為寶的「本領」。為減少污染,焚燒過程中產生的煙霧需經層層凈化才能排放到空氣中,而在這一過程中產生的熱量則不僅可為附近家庭供暖,而且可轉換成電力,在保證焚燒中心用電「自給自足」的前提下,還可將多餘電力賣給法國電力公司。至於焚燒後的廢鐵和爐渣,它們也會被運到回收中心「廢物利用」。
位於巴黎西南的依賽納垃圾處理中心是歐洲最大的地下垃圾處理廠。它的污染指標,包括廢氣、廢水、噪音等均大大低於歐盟標准。如廢氣中的粉塵處理率達到99%,二惡英的排放幾乎為零,排入塞納河的廢水也完全符合各項排污標准。此外,由於所有設備都深藏地下,公眾在地上幾乎聽不到任何噪音。
㈢ 垃圾的處理回收與利用: 國內外,垃圾的處理現狀和處理方法
國內外垃圾處理技術現狀
目前,國內外廣泛採用的城市生活垃圾處理方式主要有衛生填埋、堆肥法、焚燒法、發酵產沼氣法。2008年統計數據表明,發達國家處理生活垃圾方式以焚燒為主,日本、新加坡、法國、比利時、德國、荷蘭、瑞士、丹麥、瑞典等國所採用焚燒的比例分別為79%、41%、32%、36%、35%、39%、59%、54%、49%,國內主要以填埋法為主,填埋法、焚燒、堆肥法所佔比例分別為81%、14%、3%。
近年來,土地資源日益緊張,垃圾熱值的逐漸提高,國內焚燒法的比例呈上升趨勢,堆肥處理處於萎縮狀態,衛生填埋場處理場的數量和處理能力處於增長狀態。中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最近統計資料介紹:截止2010年9月,全國設市城市、縣及部分城鎮共建成生活垃圾無害處理設施849座,其中衛生填埋場676座,堆肥廠90座,焚燒廠90座,綜合處理廠76座。無害化處理能力399702噸/日,其中衛生填埋281927噸/日,堆肥1950噸/日,焚燒68865噸/日,綜合處理46960噸/日,衛生填埋、焚燒、堆肥處理能力所佔比重分別約為70.5%、17.2%、0.5%。
1.1 衛生填埋法
衛生填埋是目前國內外廣泛採用的垃圾處理技術,也是必不可少的垃圾最終處置技術(王巍,2008)。美國因土地面積大,填埋法較焚燒法的成本低而主要採用填埋法處理垃圾,填埋所佔垃圾處理比例為50%;英國土壤結構中有20~30m的天然土層,具有良好的防滲能力,較適合填埋,因此較普遍採用填埋工藝,填埋所佔比例為55%;我國填埋所佔比例為81%。
- 84 -
1.1.1 填埋法的技術現狀
填埋處理將垃圾埋入地下,通過微生物長期的分解作用,使之分解成無害的化合物,該處理技術成熟,操作管理簡單,處理量大,運行費用低,能處理處置各種類型的廢物並可利用垃圾填埋氣發電,向城市提供電能或熱能。
目前,國外現代化大型生活垃圾衛生填埋場大多採用單元填埋法,並對垃圾進行分層壓實和每日覆蓋,填埋場防滲處理採用人工合成材料作為襯底,通過收集管將填埋沼氣導排並使其安全直燃,或通過管網系統收集後經過進化處理作為能源回收利用。我國的生活垃圾填埋場可分為三類:簡易填埋場;受控填埋場;衛生填埋場,嚴格按照標准建設和運營的衛生填埋場的數量較少。我國多數採用厭氧填埋法。 1.1.2 填埋法存在的問題
在城市化發展越來越快的今天,填埋場的選址越來越困難,衛生填埋處理佔用大量土地資源,填埋場佔地時間很長,不利於土地資源再利用,而且垃圾填埋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滲濾液,填埋氣體和垃圾飄塵,對環境造成污染。
1.2 焚燒法
由於焚燒法處理量大、速度快、佔地面積小的優點,是生活垃圾達到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的有效處理方式。目前,日本、瑞士、比利時、丹麥、法國、盧森堡、瑞典、新加坡等國所採用焚燒的比例,已接近或超過填埋。垃圾焚燒也已成為我國垃圾處理的一個重要方向。然而由於我國生活垃圾成分復雜,缺乏有效的分類收集,熱值不高,雖然垃圾焚燒發電近幾年發展速度較快,但總比重仍然較低,主要集中在東部沿海發達地區。 1.2.1 焚燒法的技術現狀
焚燒是一種對城市生活垃圾進行高溫熱化學處理,將其變為無機灰渣的過程,在大約800~1000℃的高溫條件下,生活垃圾中的可燃組分與空氣中的氧發生劇烈的化學反應,在這個過程中釋放出能量,得到高溫燃燒氣體和少量性質穩定的固體殘渣。垃圾焚燒產生的高溫氣體可作為熱能進行回收利用,焚燒得到的性質穩定的殘渣可直接進行衛生填埋。該方法減量效果明顯,焚燒處理後一般可減容80%~90%。佔地面積小,選址靈活,可在市區建設,節省垃圾運輸費用。
國外的焚燒技術發展已比較成熟,機械爐排焚燒爐的類型已成熟,目前,美國、德國、日本等發達國家先後開展了生活垃圾氣化熔融技術的研究。我國垃圾焚燒處理技術主要包括爐排爐技術和流化床技術,其中爐排爐技術比例較大,主要引進國外技術,而流化床技術主要以國產化技術為主。 1.2.2 焚燒法存在的問題
垃圾焚燒面臨的最主要問題是垃圾焚燒尾氣的產生,包含顆粒物、SO2、SO3、NOX、HCl、HF、重金屬、二惡英等多種污染物,其中最受關注和爭議的為二惡英。尤其在我國,生活垃圾水分和灰分含量高,熱值低,需要較多的輔助燃料,除少數經濟較發達的城市外,其他城市的混合垃圾熱值較低,含渣量較高,而焚燒飛灰未得到安全處置(趙樹青,等,2011)。
因此,近年來,國內生活垃圾焚燒廠建設曾受到質疑。
1.3 堆肥法
目前,國內外堆肥法處理率呈逐漸下降趨勢,我國雖具有傳統堆肥技術的悠久歷史,但由於我國垃圾分類未有效執行,堆肥處理率不高。 1.3.1 堆肥法的技術現狀
堆肥法是利用自然界的微生物來降解垃圾中有機質,使其變為穩定的腐殖質,可作為肥料。目前,國外發展較快的堆肥方式為庭院垃圾堆肥、製造有機復合肥技術。我國常用的生活垃圾堆肥技術主要為簡易高溫堆肥技術、機械化高溫堆肥技術。
1.3.2 堆肥法存在的問題
堆肥處理設備技術水平低,發酵期間容易產生惡臭,工藝條件難以控制,難以保證堆肥設施的長期、連續、穩定運行,堆肥效率低。同時垃圾中有害成分對大氣、土壤及水源造成了嚴重污染,不僅破壞了生態環境,而且也嚴重危害人體健康。
1.4 厭氧發酵技術
厭氧發酵技術能較好地實現生活垃圾的資源化、無害化和減量化。2006年,歐洲運行和建造的厭氧發酵廠總數達到124座(Kelleher,2007)。目前,厭氧發酵技術在國內逐步發展,逐步建設厭氧發酵處理廠。 1.4.1 厭氧發酵處理的技術現狀
厭氧發酵處理是指在特定的厭氧條件下,微生物將有機垃圾進行分解,其中的碳、氫、氧轉化為甲烷和二氧化碳,而氮、磷、鉀等元素則存留於殘留物中,並轉化為易被動植物吸收利用的形式。國外厭氧發酵技術主要有高溫和中溫厭氧發酵;干法發酵和濕法厭氧發酵;單級和多級厭氧發酵。 1.4.2 發酵產沼氣法存在的問題
一般生活垃圾直接厭氧發酵制沼氣難度較大,進行工程化應用還不成熟,而且並非所有的生活垃圾都適用於厭氧發酵制沼氣。因此,為達到理想的處置效果,首先對垃圾進行分類,其次應對生產流程進行嚴格的控制。
2 國內外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的發展趨勢
填埋技術作為生活垃圾的傳統和最終處理方法,雖然填埋處理率有下降趨勢,但填埋場處理仍占據重要的地位,尤其在不發達國家。垃圾焚燒也已成為我國垃圾處理的一個重要方向,隨著我國城市生活垃圾焚燒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焚燒余熱利用特別是余熱發電進入了加速起步階段。同時,國外仍穩步發展焚燒發電和厭氧發酵產沼氣技術。厭氧發酵廠在我國也逐步建立起來。
然而,由於生活垃圾組分的復雜性,單一的垃圾處理技術存在一定的弊端,從而造成二次污染或者資源的浪費,從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的角度,垃圾分選回收利用,垃圾的綜
合處理是未來的一個發展趨勢。 2.1 垃圾分選、回收的發展
生活垃圾分類收集、回收是垃圾前處理,是根治生活垃圾污染的根本途徑和發展循環經濟的前提條件。通過分類收集,不僅使資源得以再生利用,而且使垃圾的體積變小,減少了運費,降低了垃圾處理的難度,最終降低垃圾處理的成本。同時,垃圾分類收集能簡化垃圾處理技術,提高垃圾處理效率。垃圾分類收集後,可將其中的可燃成分進行焚燒發電,提高熱效率;可以將易降解的有機物分選出來進行堆肥處理,提高堆肥的質量;可以減少用於填埋的垃圾中濕垃圾和有毒害垃圾的含量,減少環境污染。
目前,國外先進發達國家的生活技術分類,監督嚴格,在日本,垃圾分類已成為市民的生活習慣和社會的普遍要求,而在我國,目前大部分城市的生活垃圾仍採用混合收集,大量有害物質如干電池、廢燈管等未經分類直接進入垃圾填埋場,不僅增大了垃圾的運輸和填埋量,而且增大了垃圾無害化處理的難度,迄今國內還沒有一座城市全面推行垃圾的分類收集。
因此,我國應該借鑒國外發達國家實現垃圾分類,首先應該提高居民環保意識,使垃圾分類收集深入人心;借鑒國外經驗,倡導使用垃圾袋(筒)制度;構建垃圾回收的產業鏈;健全法律法規,政策引導,政府調控。
2.2 垃圾焚燒發電技術
城市生活垃圾的焚燒發電,是指利用焚燒爐對生活垃圾中可燃物質進行焚燒處理,通過高溫焚燒後消除垃圾中大量的有害物質,達到無害化、減量化的目的,同時利用回收到的熱能進行供熱、供電,達到資源化,垃圾焚燒後產生的惰性殘渣可以填埋處置,或作為二次建材加以利用,焚燒2噸垃圾產生的熱量大約相當於1噸煤。
垃圾發電在發達國家已是成熟的產業並進入了產業化、市場化的成熟期。發達國家已經審視垃圾焚燒發電技術的環境友好性,焚燒發電技術在發達國家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
我國於1985年開始首次引進垃圾焚燒發電技術,2007年6月發布的《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和《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均將垃圾焚燒發電作為一種減排二氧化碳的垃圾處理方式給予鼓勵發展。2009年,我國已有垃圾發電廠140多座,然而主要集中分布在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廣東、浙江、江蘇經濟發達城市和地區。2010年8月,北京高安屯垃圾焚燒廠正式通過了國家環境保護部的竣工環境保護驗收現場檢查,是北京市的第一座現代化大型垃圾焚燒廠,採用先進的機械爐排爐技術,能夠確保垃圾焚燒產生的大氣污染排放指標控制嚴於國家標准和北京市地方標准。預計「十二五」期間,我國將新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處理能力8萬~10萬t/d,新增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70~80座。
2.3 水泥窯與垃圾焚燒廠聯合處理
發達國家已尋求新的生活垃圾處理技術,以工業協同處
理廢物技術逐漸成為處理生活垃圾的新視點,現有工業處理固體廢棄物不僅能消除廢棄物對環境的污染,而且能為現有工業提供原料和燃料。國外已開發出多種水泥工業和生活垃圾協同處理的技術,並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如日本的水泥廠把垃圾焚燒廠焚燒生活垃圾時產生的灰渣、飛灰等廢物作為生產水泥的替代原料。
由於我國垃圾的特殊性,發達國家的處理技術,只能借鑒,因此,必須開發出適合我國垃圾成分和特徵的水泥工業生活垃圾處理技術。目前,我國已成功開發水泥窯和垃圾焚燒爐聯合技術,指在水泥回轉窯旁設置垃圾焚燒爐,由水泥窯和焚燒爐聯合處理生活垃圾,該技術可以全利用垃圾熱能和灰渣,污染物排放低,不需要二次處理,投資省,費用低。該處理技術不需外加燃料,垃圾焚燒溫度可達900℃,符合焚燒垃圾的溫度控制要求,煙氣在850℃以上停留時間超過2s,防止二惡英的生成。焚燒垃圾起到了代替燃料的作用,能夠實現垃圾的無害化、資源化和無殘留處理。
2.4 水泥窯焚燒—厭氧消化工藝聯合
利用水泥窯協同綜合處理生活垃圾,如水泥窯—厭氧消化技術聯合處理生活垃圾為我國生活垃圾多元化處理的一種新模式。
將垃圾分選後,可燃組分可供水泥窯或焚燒廠焚燒用能,而將有機易腐垃圾採用厭氧消化技術,尤其適合於高含水率、易降解有機物的處理。厭氧消化過程中,有機物的碳大部分以沼氣和部分二氧化碳的形式釋放進行處理,沼氣經凈化與處理後可用於發電,發電後的熱尾氣可以用作替代燃料的烘乾熱源。
水泥窯協同處理中窯內溫度高,可保證有機物焚毀完全;物料和氣體在窯內停留時間長,有充分的焚燒時間;水泥窯容積大,熱穩定性好,可提供連續穩定的焚燒環境;水泥窯內呈鹼性,便於廢氣的凈化處理,重金屬也將進行有關礦物的晶格共溶而不至於造成二次污染。
3 結語
目前,國內外垃圾處理技術為填埋、堆肥、焚燒、發酵,而單一的垃圾處理技術存在一定的弊端,隨著各國對節能減排和循環經濟發展及進一步改善環境的要求,垃圾分類、回收,焚燒發電技術,垃圾綜合治理技術,逐漸成為垃圾處理的發展趨勢。
㈣ 中世紀的西方人是如何上廁所的,排泄物是如何處理的
中世紀可謂是西方文明頗為羅曼蒂克的時代,這一時期的市民也極有禮貌注重鄰里關系,法國人在向窗外傾倒“內物”的時候會高聲提醒道“小心水”,英國人則虔誠道“上帝保護您,留心便座”,以至於衍生出了男士在左的傳統,畢竟要隨時防備“醒著的窗戶”暢快淋漓地傾倒。
㈤ 國外垃圾如何分類處理
一、日本:垃圾分類條款518項。日本從1980年就開始實行垃圾分類回收,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垃圾分類回收做得最好的國家。
目前,日本每年人均垃圾生產量只有410公斤,為世界最低。橫濱市民手裡有一本27頁的手冊,條款共518項。包括:口紅屬於可燃物,但是口紅用完後的口紅管則被劃分到了「小金屬物」一類。襪子,如果只有一隻則屬於可燃物;如果是兩只,在「沒被穿破,左右腳搭配」的情況下則屬於舊衣料。
二、瑞典:垃圾分類是日常習慣。家家戶戶都在廚房的水池下或抽屜中放置不同的垃圾收納容器,分別收集玻璃瓶、金屬、紙張、塑料和廚房垃圾等;每條街邊都設有不同分類的大垃圾箱,每家每戶附近都有一個垃圾回收中心,專門收集分類後的垃圾。更為先進的是,有些居民的廚房水槽里還裝有食物垃圾粉碎機,垃圾可被攪碎後直接沖到地下水桶,再由垃圾運輸車直接送往沼氣場,連收拾都省了。
三、德國:垃圾分類從小培養。德國早在1904年就開始實施城市垃圾分類收集,至今已有100多年。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發展,已形成了一整套成熟而合理的體系。為將這套復雜的分類系統傳給下一代,德國學校的老師和父母們通過言傳身教培養孩子的垃圾分類意識。
四、美國:被稱為垃圾生產大國的美國,垃圾分類逐漸深入公民的生活。政府為垃圾分類提供了各種便利的條件,除了在街道兩旁設立分類垃圾桶以外,每個社區都定期派專人負責清運各戶分類出的垃圾。在紐約,垃圾處理被稱為「垃圾管理」。
五、加拿大多倫多市:2008年施行的一項制度規定,每戶家庭必須從小、中、大、超大4種不同規格的垃圾箱中選擇一種放生活垃圾。依據選用垃圾箱規格的不同,居民需繳納的垃圾處理費也各不相同,大約合為小型10美元、中型39美元、大型133美元、超大型190美元。
垃圾分類,指按一定規定或標准將垃圾分類儲存、分類投放和分類搬運,從而轉變成公共資源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分類的目的是提高垃圾的資源價值和經濟價值,力爭物盡其用。
垃圾在分類儲存階段屬於公眾的私有品,垃圾經公眾分類投放後成為公眾所在小區或社區的區域性准公共資源,垃圾分類駁運到垃圾集中點或轉運站後成為沒有排除性的公共資源。
從國內外各城市對生活垃圾分類的方法來看,大致都是根據垃圾的成分構成、產生量,結合本地垃圾的資源利用和處理方式來進行分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