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法國與馬里的歷史關系,急!!!
19 世紀50年代法國殖民者開始入侵。80年代,哈吉·奧馬爾和阿赫馬杜·塞古父子領導馬里人民進行抗法戰爭,狙擊沿塞內加爾河向內地侵略的法國殖民軍。90年代法國殖民軍相繼攻佔巴馬科(1883)、塞古(1890)、傑內(1893)、廷巴克圖等地。20世紀初馬里全境被法軍佔領,但北方的抗法斗爭一直持續到1916年才結束。殖民統治時期,馬里稱為蘇丹,曾是法屬上塞內加爾-尼日領地、法屬西非聯邦的一個組成部分。20世紀30年代,法國為使馬里成為原料的供應地,設立了尼日局,大力推廣棉花和花生種植。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法屬西非民族解放運動興起。1946年10月,法國國民議會中非洲籍議員在巴馬科聚會,決定建立非洲民主聯盟,為在法蘭西聯邦內爭取政治、經濟和社會權利而斗爭。它的支部──蘇丹聯盟黨成為馬里人民爭取獨立解放的領導力量。1947年,莫迪博·凱塔任黨的總書記。1951年,法屬非洲各領地工會代表在巴馬科舉行會議,決定開展爭取民主勞動立法的斗爭。1957年,非洲民主聯盟在巴馬科舉行第3次代表大會,提出獨立的要求。1958年9月,馬里成為法蘭西共同體內的自治共和國。1959年4月,蘇丹和塞內加爾組成馬里聯邦,L.S.桑戈爾當選聯邦總統,M.凱塔出任聯邦總理。1960年6月,馬里聯邦在法蘭西共同體內獨立。因兩國在社會改革、經濟聯系等問題上出現分歧,聯邦在1960年8月破裂。9月22日,蘇丹聯盟黨特別代表大會正式宣告蘇丹獨立,定名馬利共和國,凱塔出任國家元首。
② 為什麼法國要打馬里反政府武裝
1、為了法國在馬里的利益。馬里以前就是法國的殖民地,他們之間有淵源。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之間也有淵源。
2、維護馬里的現政府不被推翻。
支援
「法國士兵今天下午為馬里政府軍帶去他們的支持,以打擊恐怖分子。」奧朗德說,「只要有必要,這次行動就會持續。」馬里軍方將領奧馬爾・達奧在首都巴馬科召開的一場新聞發布會上說,法國、奈及利亞和塞內加爾的士兵進駐馬里中部塞瓦雷鎮。
馬里反政府武裝10日攻入中部要地孔納。聯合國安理會緊急磋商,隨後發表聲明,表達對馬里局勢的關切。法國常駐聯合國代表熱拉爾・阿勞德同一天證實,收到馬里向法方求援的書面請求。
許可
「有聯合國決議和馬里的求援請求,直接干預的法律框架已經形成。」奧朗德當天晚些時候說,安理會決議表明,法國在馬里採取的行動符合國際法。
馬里曾是法國殖民地。1960年馬里獨立後,兩國一直保持著特殊關系。正是出於這一原因,法國一開始並不願意在馬里沖突的問題上直接出面,而是希望由西非國家經濟共同體挑頭,法國和歐盟提供軍事支持。
分析人士認為,法國此次出兵馬里,首先是希望繼續維護自己在該地區的影響力,打擊極端宗教組織,消除法國在該地區的安全隱患。其次是2011年法國在利比亞和象牙海岸的軍事行動使其國際影響大增,因此奧朗德也希望通過這次行動謀求政治加分。
反擊
求援得到積極回應的同時,馬里政府軍開始向反政府武裝發起反攻,力求奪回前一天失守的孔納鎮。
馬里去年3月發生政變,反政府武裝佔領北部基達爾、加奧、通布圖三個大區。
③ 法國對於利比亞問題的態度
利比亞這件事,就是法國挑起的。
法國爭打第一槍源於雙重利益
此次軍事行動的旗手是2003年曾極力反對美國發動伊拉克戰爭的法國。法國是第一個承認利比亞反政府武裝的國家,也是最早表態並對利比亞發動軍事襲擊的國家。為什麼法國會在利比亞問題上扮演如此積極的角色呢?
這還要從法國與利比亞之間的恩怨談起。法國曾經統治利比亞長達數年,並且在地理位置上也是離利比亞最近的軍事大國之一。1912年,利比亞成為義大利的殖民地;1943年初,又由英國和法國佔領,法國佔領了南部費贊地區,並成立了軍政府;二戰後,利比亞由聯合國接管,1951年才宣告獨立。
利比亞是北非國家,靠近地中海航路的中部,是中東地區石油運到歐美的必經之路,東部與掌控著蘇伊士運河的埃及接壤。此外,利比亞還是非洲石油儲量最大的國家,且目前有半數以上的石油尚未被開采。利比亞的石油出口主要供應歐洲。
有分析認為,利比亞對法國來說有著政治和經濟的雙重利益。雖然法國總統薩科奇上台後,法國和利比亞的經濟關系不斷升溫,但政治分歧卻不斷擴大。利比亞的石油行業是法國甚至整個歐洲的主要投資市場。法國認為積極推動制裁利比亞不僅會提升其國際形象,還能使其在利比亞乃至整個地中海和非洲地區的利益得到更大保障。
法國國際關系與對外交流基金會北非中東地區問題研究員米哈伊爾認為,法國一直試圖尋求表現出自己具有領導能力,如果薩科齊賭贏了就將在2012年法國總統大選中擁有一張很好的牌。
國土資源部油氣戰略中心博士岳來群告訴《經濟參考報》記者,法國核能發電量占該國總發電量的70%以上,日本地震造成的核電站泄漏事故對法國民眾造成很大恐慌,因此法國需要確保其海外石油儲備的戰略利益,法國石油公司道達爾公司在北非的投資巨大。
還有觀點指出,法國當年提出並大力推動「地中海聯盟計劃」的初衷之一,就是看重了北非地區對發展核能的潛在需求。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0年10月,在利比亞經營的法國公司已經由2008年的18家增加到32家,能源是主要的投資領域。美國《時代周刊》網站的報道稱,法國的石油企業在利比亞擁有數十億美元的投資。
而對於整個歐洲來說,利比亞乃至整個中東的戰略地位同樣不容忽視。
地中海南岸的中東國家或地處國際航運要沖,或擁有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也是歐洲防範非法移民的重點區域。
有分析人士指出,歐洲在中東問題上最關心的是實實在在的利益,即能源、資金和市場。2009年初,俄羅斯和烏克蘭的天然氣爭端,讓大半個歐洲不安。中東國家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這對於能源緊缺的歐洲國家來說有著無法抵擋的吸引力,歐洲力圖把那裡經營成平衡俄羅斯能源供給的杠桿。義大利、德國、西班牙和法國消費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都有相當份額來自利比亞和中東其他國家。
此外,來自中東地區的巨額軍火訂單,以及這些國家的主權基金投資,對身陷債務危機的歐洲來說,都是其經濟復甦進程中必不可少的動力。
在巨大利益驅動下,多年來歐洲國家與中東國家保持了密切的聯系。由於利益牽絆,歐盟在中東國家相繼出現局勢動盪後,在觀望中考量相關外交政策,內部也存在分歧。這或許是因為一些國家擔心自己在利比亞的利益,尤其是石油供給受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