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法國在二戰中進行了哪些反擊
自由法國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德國的機械化部隊繞過馬其諾防線,突襲法國西北部時,戴高樂才倉促受命組建一個裝甲師,並被提升為准將,但為時已晚,法軍一潰千里。1940年6月5日,總理雷諾改組政府,任命戴高樂為國防和陸軍部次長。這時,副總理貝當和總司令魏剛等投降派在政府中佔了上風,當德軍逼近巴黎時,他們不組織抵抗,宣布巴黎為「不設防城市」,拱手將巴黎讓給了敵人。隨後,雷諾政府垮台,貝當出任總理,向德國宣布無條件投降,法軍全部解除武裝並交出武器。法國北部由德國直接佔領,南部由貝當傀儡政府管轄,首都設在維希。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到此結束。
身為國防和陸軍部次長的戴高樂,堅決主張把法國政府遷往法屬北非,同法西斯德國血戰到底。就在法國政府中的投降派醞釀向入侵者無條件投降時,戴高樂出使英國,謀求英、法聯合抗擊法西斯德國。等他返回法國時,投降的局面已不可挽回了,於是他下決心到英國去領導法國的抵抗運動。6月17日,戴高樂送英國的斯皮爾斯將軍回倫敦。到機場後,就在飛機起動之際,他突然鑽進艙門,飛機騰空而起。在場的其他法國官員驚得目瞪口呆。當天晚上傳來消息,貝當已經向德國入侵者求降。第二天下午6時,戴高樂在英國廣播公司的播音室對法國發表廣播演說:「我是戴高樂,我現在在倫敦。我向目前正在英國領土上和將來可能來到英國領土上的持有武器或沒有武器的法國官兵發出號召,向目前正在英國領土上和將來可能來到英國領土上的一切軍人工廠的工程師和技術工人發出號召,請你們和我取得聯系。無論發生什麼情況,法蘭西抵抗的火焰決不應該熄滅,也決不會熄滅。 」這是一個偉大的歷史性時刻,它標志著由戴高樂領導的反對法西斯侵略和維護民族獨立的「自由法國」運動開始了。
這時,戴高樂還對留在法國的魏剛將軍抱有一線希望,寫信希望他離開法國本土,領導抵抗運動,可是魏剛甘當傀儡政府的 「國防部長」,並且以軍事法庭的名義缺席宣判戴高樂死刑。戴高樂義無反顧地舉起了抵抗的旗幟,著手把流落在國外的散兵游勇集合並組織起來,建立起一支7000人的武裝部隊,並開始引起國際的重視。1943年他把自由法國總部從倫敦遷到阿爾及爾,就任法國民族解放委員會主席。法國共產黨領導的游擊隊和其他抵抗力量統一為「法國內地軍」,擁有50萬戰士,在國內開展了艱苦卓絕的反侵略斗爭。戴高樂設法和國內的「法國內地軍」取得聯系,並且千方百計地把最高領導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在整個戰爭期間,戴高樂念念不忘的是法國作為一個大國的歷史地位,力圖使法國在戰後作為一個殖民大國繼續存在。再加上他那十分固執而倔犟的性格,他和英國首相丘吉爾的關系經常處於緊張狀態,和美國總統羅斯福的關系可說是相當糟糕。因此,他被排斥在1945年2月雅爾塔三強會議之外,而這次會議卻處理著諸如戰後歐洲狀況等與法國有重大利害關系的問題。戴高樂想方設法取得了出席批准德國投降儀式的代表權,並使法國在德國獲得了一塊佔領區。可是7月舉行波茨坦三巨頭會議,戴高樂又被排斥在外,這使他在戰後一系列重大國際問題上沒有發言權,更沒有人理睬他的旨在肢解德國的計劃。盡管如此,戴高樂為法國爭得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資格,享有大國否決權。
1944年8月26日,戴高樂凱旋巴黎。當他來到凱旋門時,歡迎的人們擠滿了星形廣場和愛麗舍田園大街。他不時舉起手臂向含淚歡呼的巴黎人民致意。
② 二戰中法國從戰爭開始到投降多長時間
10個月。二戰中法國從1939年9月對德國宣戰,1940年6月22日法國向德國投降,共10個月。
1939年9月1日,德軍集中強大的兵力,在大批飛機、坦克的配合下,對波蘭發動了突然襲擊。波蘭軍隊奮力抵抗,但軍隊陳舊的武器裝備和落後的戰術,根本無法抵擋德國法西斯的「閃電戰」。
波蘭軍隊節節敗退,很快大片土地淪陷。英、法對德國宣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全面爆發。1940年6月22日,法國在貢比涅森林中的雷通簽署了向德國投降書。
(2)二戰後期法國什麼時候反戈一擊擴展閱讀
根據停戰協定的條款,德國將佔領法國北半部以及法國的大西洋沿岸地區。法國軍隊將被解除武裝並予以遣散。法國將支付德國佔領軍的費用,所有的德國政治難民將交還給德國。法國新總理菲利浦·貝當元帥接受了這些條款。許多法國人立刻指責說這些條款太刻苛。
法國作家安德魯·蓋德寫道:「昨天當我們聽到貝當在電台的講話時,我們幾乎完全處於一種麻木狀態。這是一場骯臟的詭計。把半個法國拱手讓給德國人之後,怎麼能說法國未受損害呢?」
貝當任新政府總理不到一周。保羅·雷諾因拒絕與希特勒簽定停戰協定而辭職之後,由貝當組成了新的內閣。英國首相丘吉爾在他雄辯的講演中,呼籲法國堅持抗擊希特勒的戰斗。但貝當對此毫不理會。
丘吉爾在對議會發表的演講中說:「如果我們勇敢地抵禦希特勒,整個歐洲就會解放,全世界便可走上陽光燦爛的廣闊原野。但是如果我們失敗了,整個世界包括美國在內,包括我們所熟悉所關切的各國,將陷入一個新黑暗時代的深淵。」
丘吉爾意識到他的講演不能阻止德國人的侵略。因為他也承認,法國戰役已經結束,英國戰役即將開始,西方文明的存亡在此一戰。
③ 法國二戰是什麼時候開始 什麼時候結束 詳細一點
1939年9月3日開始,1944年8月25日結束。
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法國實行全國總動員。9月3日,法國對德宣戰,但法國節節敗退。
1940年6月22日,貝當元帥與德國簽訂投降協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覆滅。7月在法國中部的維希建立了的傀儡政府。
1944年8月在法國抵抗運動和盟軍的打擊下,維希政府瓦解。 從第三共和國覆滅到第四共和國建立,中間經歷了抗擊德、意法西斯的戰斗和制訂新憲法的斗爭。
戴高樂將軍領導的抵抗運動迅速發展,1944年6月成立臨時政府,團結國內和殖民地反法西斯力量繼續抗戰,在同盟國和法國共產黨領導的抵抗運動的配合下,1944年8月25日收復巴黎,接著全國光復。
(3)二戰後期法國什麼時候反戈一擊擴展閱讀:
1939年德國征服波蘭後,阿道夫·希特勒提出和平建議,但為英法所拒絕,於是希特勒便決心用實力來逼迫英法求和。10月9日他在給德國陸軍將領的一個指令中,闡明了他之所以堅信進攻西歐是德國唯一出路的理由。
他擔心和蘇聯簽訂的條約,只有在符合蘇聯的目的時才會使蘇聯保持中立。因此一但英法向德國進攻,蘇聯很可能從背後給予致命的一擊。
所以他要提早在蘇聯准備好之前進攻法國。他還相信一旦法國失敗,英國也會就範。
但以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為首的德國陸軍將領們堅決反對,理由是德國陸軍還沒有足夠的力量可以擊敗西歐軍隊,一但開戰,德國必亡。希特勒嚴厲斥責勃勞希契等人膽小怕事,並命令他們無條件遵從他的主張。
1940年6月14日德軍進入巴黎後,法國政府旋即垮台並且分裂,主要是繼續留在法國本土由菲利普·貝當元帥所組成的和平派政府,和在英國由夏爾·戴高樂所建立的流亡政府,當時全世界除了英國幾乎沒有其他國家支持戴高樂。
1940年6月21日,貝當的維希法國政府向德國提出休戰。此役盟軍共傷亡350000人,1900000人被俘。德意盟軍共傷亡155000人,其中陣亡45000人,受傷110000人。
根據停戰協定,法國被分為「佔領區」和「自由區」兩部分。
佔領區佔全國領土60%,由德國直接佔領,但是巨額的佔領費則由法國支付,保留法國在佔領區的一切行政機構,管理權仍屬於法國。
自由區佔全國領土40%,德國無權干涉。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
④ 法國是老牌強國,二戰哪些原因法軍40多天投降了
值得一提的是,在希特勒發動閃擊波蘭之前,實際就和蘇聯元首斯大林商量好瓜分波蘭了。
最後一條也是最重要的一條原因,就是法國還停留在一戰作戰經驗上,食古不化照搬經驗,這就是思想決定戰術,戰術決定成敗。
一戰後,德國總結失敗經驗,在專門研究法國戰術的前提下,與時俱進進行了大膽改進,當戰爭爆發後,顯然法國適應不了德國的戰術,當然也就抵禦不住,失敗也在情理之中。
所以說戰場上沒有常勝將軍,只有不斷的提高戰術才能戰無不勝。
⑤ 請問二戰德國打敗法國用了多久
一個多月,時間是1940年5月10日—1940年6月22日。
1940年5月10日,天剛破曉,成群的德軍Ju87斯圖卡式俯沖轟炸機突然對法國、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的機場、鐵路樞紐、重兵集結地區和城市進行猛烈的轟炸。
5時30分,在北海到馬奇諾防線之間的300多公里的戰線上,德軍地面部隊向荷蘭、比利時和盧森堡發起了大規模進攻,揭開了入侵法國的序幕。
1940年6月10日,法國政府撤出巴黎,遷往圖爾。同日,義大利趁火打劫,向法國宣戰。13日,巴黎被宣布為不設防城市。14日,法國政府再遷往波爾多時,德軍不費一槍一彈佔領了巴黎。
就在德軍佔領巴黎的當天,德軍A集團軍的左翼已進至到馬奇諾防線的側背,「因為這條無用的防線,畢竟還存在著數十萬沒有投降或被消滅的法國軍隊」。
希特勒要求倫德施泰特與C集團軍合作,徹底消滅那裡的法國部隊。根據希特勒下達的15號作戰指令,一直在馬奇諾防線當面執行吸引法軍注意力任務的C集團軍,立即選擇馬奇諾防線守軍的薄弱處,即阿爾薩斯和洛林兩築壘地域的接合部發起進攻。
A、C兩集團軍前後夾擊,馬奇諾防線很快被突破。17日,C集團軍進至馬恩-萊茵運河上,A集團軍佔領了凡爾登,法軍50萬被包圍在阿爾薩斯和洛林南部,除少數逃往瑞士外其餘全部被殲。
18日,法國政府宣布停止抵抗。22日,法德簽訂康邊停戰協定,法國戰役結束。
(5)二戰後期法國什麼時候反戈一擊擴展閱讀:
二十世紀世紀三十年代,法國在國防部長馬其諾將軍的主持下,耗費六十億法郎的巨資,沿著法德邊境修築了長約四百公里的堡壘群,共有五千八百個永久性工事,這就是聞名於世的馬其諾防線。
法國政府以為有此防線即可高枕無憂。然而在戰爭中,當德軍穿過法比邊境直趨巴黎時,這在紙上被描繪成「堅不可摧」的偉大工事,立即化為一堆廢銅爛鐵,起不到任何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法國和英國同屬協約國,共同對德作戰,戰後盡管形勢多有變化,兩國仍維持了某種盟友關系。
1939年上半年,法國和英國共同允諾承擔保衛波蘭、羅馬尼亞和土耳其的義務。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法國和英國又一起宣布對德作戰,並共同進行所謂「奇怪戰爭」,致使百萬法軍空等在馬其諾防線中,坐失作戰良機。
1940年5月10日,德軍發動「西線戰事」,這一次炸彈直接落到了法國人的頭上,英法同盟也開始面臨真正的考驗。5月15日,法軍總司令甘末林即驚呼,防線已被突破,敗局無法挽回。
次日丘吉爾趕到巴黎,氣急敗壞地申斥法方作戰不力,並表示英方除派出少量空軍外,已無能力再提供其他支援。5月20日,魏剛接替甘末林出任法軍總司令。
6月10日,所謂魏剛防線又被突破,次日,丘吉爾再次趕到法國,建議法方即使在正規軍完全潰敗後,也應開展游擊戰,遭到時已出任副總理的貝當嚴詞拒絕。
6月13日,即巴黎陷落前的一天,丘吉爾來到都爾,和法國領導人作最後一次會晤。此時英國在法國僅有一個步兵師、一個裝甲師和匆匆趕來的一個加拿大師,均不足以成大事。不久它們又都全部撤走,於是在歐陸遂無英國的一兵一卒。
眼看法國這艘大船行將傾覆,作為盟友的英國不僅不鼎力相助,反而想乘人之危,為自己大撈一把。
陸上雖告慘敗,但法國依然保留了一支幾乎未被觸動的海軍,共擁有:七艘主力艦、一艘航空母艦、十八艘巡洋艦、四十八艘驅逐艦和七十一艘潛艇,自然使英國垂涎三尺。
6月16日,英國兩次急電法國政府,聲稱只要法國艦隊駛向英國港口停泊,英國就同意法國停戰。
美國駐法大使蒲立德電告國務院,英國人當務之急為保留自己的空軍和海軍,「以便一旦被迫和希特勒作交易時,能用來作為手中的王牌」;貝當則說英國人有意讓法德相互廝殺,然後再自己與德媾和。
英國不僅想佔有法國的艦隊,而且還想乘機吞並法國的殖民地,6月16日提出建立「統一的英法聯盟」的建議,它是一個具有統一的憲法、議會、政府和軍隊的實體。
英國外交部當即指示法屬殖民地的英國總領事向當地殖民機構提出接受英國保護的建議,在絕大多數場合均遭拒絕。
盡管6月18日,法國方面向英政府保證不讓法國艦隊落入德軍之手,但英國仍出動大批艦艇圍攻停泊在北非米爾斯克比爾港的法國艦隊。
當時法國在那裡集中了兩艘主力艦、兩艘巡洋艦、一艘航空母艦和十一艘驅逐艦,在英軍的猛烈炮火下,除「斯特拉斯堡號」主力艦外,大多數法艦均失去戰鬥力,另有一千兩百餘名法軍官兵喪生。
而在北非的亞歷山大港,法艦在多日被圍困後,於7月7日同意解除武裝,只有一艘主力艦「黎塞留號」設法逃至達喀爾。
在馬提尼克的法國艦隊則受到英、美海軍的嚴密監視,動彈不得。這樣一來,一個世界海軍大國就在自己的盟友、另一個世界海軍大國背信棄義的打擊下,徹底消失了!
法國在敗亡之際,不僅希望自己的盟友能給予幫助,而且還多次懇求大洋彼岸的美國能伸出援助之手。5月22日,法國總理保羅·雷諾又要求羅斯福派美國海、空軍參加歐戰。
6月10日,雷諾呼籲美國除遠征軍外,能提供所有一切可能的援助。6月14日,雷諾又將法國比作一個溺水的人,哀求美國及時援助。
羅斯福對法國方面的請求均置若罔聞,僅在6月17日敦促剛出任法國新總理的貝當切勿放棄法國的殖民地。
法國正是在這樣完全孤立無援的情況下與德國在6月22日簽訂停戰協定的。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法國戰役
參考資料來源:人民網——法國在二戰中的崩潰:大禍臨頭時軍方如在夢游
⑥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法國為何敗得如此迅速呢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突襲波蘭,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在法國主動要求和平談判被希特勒拒絕後,根據1939年5月份波蘭與法國簽訂的關於在波蘭遭受德國進攻的情況下,法國實行軍事行動的議定書,法國被迫於9月3日向德國宣戰。
經歷了半年多"奇怪的戰爭"後,1940年6月,德國對法國發動了總規模的進攻,義大利也趁火打劫,6月22日,法國投降。1944年諾曼底登陸之後許多法國內部民眾配合外部援軍,為解放祖國而戰,直至1945年5月9日,德國代表在投降書上簽字,法國完全光復。
⑦ 第二次世界大戰 法國
德國「閃擊」波蘭得手後,更助長了希特勒稱霸世界的勃勃野心。於是,他一手舉著「尊重中立國家」的招牌,一手簽發了進攻西歐的第6號指令,制定了代號為「黃色方案」的計劃,將重兵壓在北海至瑞士一線,張開了吞並西歐的血盆大口。
德軍的預備隊共 47個師,配置在萊茵河地區,在德國的魔爪准備伸向西歐之時,法國仍執迷不悟,認為德國打敗波蘭後,將東侵蘇聯,即使進攻法國,也需 4—5年以後。荷、比、盧三國卻天真地認為,只要嚴守中立,就可免遭戰禍。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軍才嗅出戰爭的氣味,在法軍總參謀長和英、法盟軍總司令甘末林主持下,倉促制定了代號為「D」的作戰計劃,並調集135個師、3000輛坦克和 1300多架飛機(必要時,還可利用駐英倫三島的 1000架飛機支援戰斗),准備抗擊入侵之敵。
6月3日,德軍數百架飛機開始空襲法國機場及重要目標,法國失去了制空權, 900餘架飛機被摧毀。 5日拂曉,德軍兵分兩路在180km的正面上實施進攻。「B」集團軍群由於遭法軍頑強抵抗,每晝夜僅前進5-7km。為了增強突擊力量,德軍投入預備隊 22個師,於13日突破法軍防線;「A」集團軍群在瓦茲河和埃納河之間實施突破,於 12日到達巴黎東北的馬恩河後繼續向縱深發展。「A」、「B」兩集團軍群實施鉗形攻擊,迂迴巴黎,前出到馬奇諾防線後方。 14日,德軍「C」集團軍群按計劃在 50km寬的正面上向馬奇諾防線發起進攻,法軍腹背受敵,其防線很快被突破。同時,德軍未經戰斗便進入巴黎,埃菲爾鐵塔上掛起了德國的「+」字旗。 17日德軍攻佔斯特拉斯堡,近 50萬法軍被殲。 22日法國全權代表查理·享茨格將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戰事遂告結束。戰爭中法軍亡 6萬餘人,傷 30萬人,被俘 200萬人;德軍共傷亡 14.6萬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