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法國資訊 > 法國人在戰後干什麼

法國人在戰後干什麼

發布時間:2023-07-27 03:18:37

⑴ 法國在二戰中僅僅抵抗38天,為何卻能在戰後去了聯合國五常

因為法國很有實力。

但是,僅英蘇對抗就太激烈了,需要法國的幫助,因此丘吉爾此時將法國撤下。例如,1945年2月3日,斯大林在雅爾塔會議上堅決反對允許法國獲得德國的佔領區並獲得盟軍控制委員會的席位。這種反對無異於反對法國加入戰後大國。當時美國總統羅斯福還支持斯大林,以便蘇聯對日宣戰。丘吉爾對此事進行了辯論,強調法國是一個大國,不容忽視。丘吉爾與羅斯福進行了悄無聲息的溝通,向羅斯福強調,在消除軸心國之後,有必要與蘇聯對抗。無論美國是出於感情還是出於自身利益,它都必須支持法國恢復其大國地位。

⑵ 法國在二戰有啥貢獻竟然成了五大常任理事國

整個歐洲傳統上能起決定性作用的國家也就是那麼幾個,英國、法國、俄國、以及統一的德意志。其他的諸如、波蘭、瑞典、西班牙、土耳其等都是曇花一現的強者而已。3大力量的幾百年以來的傳統格局就是英、蘇、法三國爭霸或者協同抑制中歐的德意志國家統一和崛起,這其中包括神聖羅馬帝國、奧匈帝國和普魯士,普魯士後,德意志的統一已經完成,英國醉心於海洋也已經無力對大陸事務大范圍干涉,大陸事務基本上就法國勾結英國和德國、俄國三國演義。美國則投機倒把飛蒼蠅。

如果沒有法國的話,要靠英國要在歐洲大陸西線制衡德國不容易。
英國沒有足夠的軍事力量抵抗德國陸軍的優勢,而法國則是人口和陸上強國。也是和英國、俄國一樣,制衡中歐強權崛起的3大力量之一。按照最初的設想,德國應該被分裂並弱化,由法、英、俄聯合限制其發展,一戰後德國正是如此,二戰後如果不是因為蘇聯的態勢咄咄逼人,德國基本上也會像日本一樣被剝奪武裝。最後加入西方陣營這是後話了。但是不論如何,法國作為歐洲大陸上核心國家之一的地位是不能忽視的。

法國失敗和色當投向有很大關系,自由法國運動一直在開展,規模不亞於八路軍的游擊戰。法國人有自己的艦隊、飛行員和陸軍,他們聚集在英國並以戴高樂為精神領袖參與了反攻大陸...法國人有足夠的政治資本要求相應的國際地位。而且法國雖然投向,但是國家受到的戰爭傷害相比英國和蘇聯簡直太小了,以其實力來說被忽略掉根本不可能。事實也證明了法國在戰後足夠的獨立並迅速發展了自己獨立的核戰體系。這也不能不說是和法國硬實力息息相關。反觀英國,由於損失慘重,基本放棄了獨立思維,完全受制於美國,連核武器都受北約節度,政治上腰桿當然不如法國硬。

作為一個歐洲主要的民族國家,在戰後作為同盟國一員的法國的重新崛起是不可避免的,而東歐則會成為蘇聯的領地,盟國需要有一個大陸強國充當阻擋蘇聯西進的中堅力量。而法國是唯一的選擇。

所以法國的入常一方面是法國人自認為應有的地位,二來也是國際大勢所趨,三來也是法國足夠硬的實力做後盾的。

⑶ 簡析二戰結束後的法國重建之路,法國如何重奪世界強國地位呢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最讓人大跌眼鏡的戰局莫過於曾經不可一世的歐陸強國——法國,在德軍的攻擊之下只堅持了一個多月的時間便投降停戰,直至1944年諾曼底登陸,在國內外反抗力量的互相配合下,在1945年5月9日迫使德國代表簽訂投降書,法國終於得以光復。在敵國控制下的法國在二戰中遭受了全面而深刻的打擊——從經濟上的嚴重摧殘到國家形象和國際地位的一落千丈,此時的法國連歐美世界的二流國家都稱不上,顯然這種落差是掌握歐陸霸權上百年的法國無法接受的,因此從戰爭一結束法國便開始絞盡腦汁,為恢復自己在經濟、外交等領域的地位而努力。

⑷ 第二次世界大戰法國人民的情況

二戰時期

1934年2月6日,幾萬名法西斯武裝暴徒藉反對斯塔維斯基貪污案,在巴黎舉行示威,沖向議會大廈波旁宮。達拉第政府被迫辭職,共和制再度面臨危機。

凱旋門1939年9月1日,德軍入侵波蘭,法國實行全國總動員。9月3日,法國對德宣戰,但法國節節敗退。

1940年6月22日,貝當元帥與德國簽訂投降協定,法蘭西第三共和國覆滅。7月在法國中部的維希建立了的傀儡政府。

1944年8月在法國抵抗運動和盟軍的打擊下,維希政府瓦解。

從第三共和國覆滅到第四共和國建立,中間經歷了抗擊德、意法西斯的戰斗和制訂新憲法的斗爭。

戴高樂將軍領導的抵抗運動迅速發展,1944年6月成立臨時政府,團結國內和殖民地反法西斯力量繼續抗戰,在同盟國和法國共產黨領導的抵抗運動的配合下,1944年8月25日收復巴黎,接著全國光復。

(4)法國人在戰後干什麼擴展閱讀:

德國與義大利分割了法國領土,德國招募了六十萬法國人進入德國工廠,並且被迫為他們的侵略戰爭提供幫助,六十多萬法國人夜以繼日的工作,直到體力耗盡,最後死亡!

德國「閃擊」波蘭得手後,更助長了希特勒稱霸世界的勃勃野心。於是,他一手舉著「尊重中立國家」的招牌,一手簽發了進攻西歐的第6號指令,制定了代號為「黃色方案」的計劃,將重兵壓在北海至瑞士一線,張開了吞並西歐的血盆大口。

德軍的預備隊共 47個師,配置在萊茵河地區,在德國的魔爪准備伸向西歐之時,法國仍執迷不悟,認為德國打敗波蘭後,將東侵蘇聯,即使進攻法國,也需 4—5年以後。荷、比、盧三國卻天真地認為,只要嚴守中立,就可免遭戰禍。

因此,直到 1940年3月,盟軍才嗅出戰爭的氣味,在法軍總參謀長和英、法盟軍總司令甘末林主持下,倉促制定了代號為「D」的作戰計劃,並調集135個師、3000輛坦克和 1300多架飛機(必要時,還可利用駐英倫三島的 1000架飛機支援戰斗),准備抗擊入侵之敵。

6月3日,德軍數百架飛機開始空襲法國機場及重要目標,法國失去了制空權, 900餘架飛機被摧毀。 5日拂曉,德軍兵分兩路在180km的正面上實施進攻。

「B」集團軍群由於遭法軍頑強抵抗,每晝夜僅前進5-7km。為了增強突擊力量,德軍投入預備隊 22個師,於13日突破法軍防線;「A」集團軍群在瓦茲河和埃納河之間實施突破,於 12日到達巴黎東北的馬恩河後繼續向縱深發展。

「A」、「B」兩集團軍群實施鉗形攻擊,迂迴巴黎,前出到馬奇諾防線後方。 14日,德軍「C」集團軍群按計劃在 50km寬的正面上向馬奇諾防線發起進攻,法軍腹背受敵,其防線很快被突破。同時,德軍未經戰斗便進入巴黎,埃菲爾鐵塔上掛起了德國的「+」字旗。

17日德軍攻佔斯特拉斯堡,近 50萬法軍被殲。 22日法國全權代表查理·享茨格將軍在停戰協議上簽字,戰事遂告結束。戰爭中法軍亡 6萬餘人,傷 30萬人,被俘 200萬人;德軍共傷亡 14.6萬餘人。

⑸ 贏了一戰的法國,為什麼在之後卻開始實行綏靖政策了呢

法國是一戰的戰勝國,可戰爭結束後,法國完全沒有戰勝國的派頭,面對咄咄逼人的德國,法國不惜耗費巨資修建了馬奇諾防線,更是不遺餘力的推行綏靖政策。

經濟的頹勢,必然帶來政局動盪。法國內閣甚至在一年當中,更迭七次。正是在這樣頻繁的內閣更換中,使得法國國力一步步的下降。

一戰,打勝了,法國卻落得個筋疲力盡,遍體鱗傷。因此法國民眾普遍厭戰,和平是那麼可貴,誰還願意主動發起戰爭呢?

最後不得不說一下英國。英國這個國家盡管不在歐洲大陸,但時刻關心著大陸的局勢,由於英國極力推行大陸平衡政策,因此,也間接影響著法國的外交政策。

英國這個國家,見不得大陸出現一等強國,在德國戰敗後,英國便開始扶德抑法,維持歐洲均勢,以便讓他們互相牽制。

由於政治動亂,國力下滑,使得法國不得不放棄原來的政策,隨英起舞。

⑹ 法國在戰後歐洲聯合中所起的作用。字數500--800

1945年,歐洲年結束了一場血腥和毀滅性的沖突,留下了嚴重的精神創傷。就在一個新的國際緊張時期——冷戰——開始之時,有些人很快就意識到,惟有歐洲各國聯合起來才能使舊大陸恢復其在世界舞台上的地位。是重建與和解的時候了。早在1944年3月18日的阿爾及爾臨時咨詢議會上,戴高樂就對戰後歐洲的結構作了設想。他提出:戰後歐洲要在共同的經濟基礎上建立一個「西方集團」。「它的動脈是英吉利海峽、萊茵河和地中海。」各種合作紛紛達成協議,有的受到美國盟友的支持(歐洲經濟合作組織、北大西洋條約組織),有的是歐洲國家倡議的(歐洲委員會、歐洲煤鋼聯營)。這個時期思想上十分活躍,在如何達到歐洲統一的手段上有好幾種思潮展開爭論。有的主張搞聯邦,有的主張政府間合作,還有功能派,等等。羅貝爾·舒曼是歐洲建設的創始人之一。戰後初期,他說服歐洲人接受在繁榮、和平和民主中團結起來是生死攸關的必要性。最後以法國人讓·莫內(Jean Monnet)宣揚的注重實效的逐步接近取得最為顯著的效果,舒曼計劃的方案,把法國和德國的煤炭和鋼鐵生產置於一個共同機構管理之下。一些西歐國家(包括義大利、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也附和進來,他們同法國和聯邦德國一起在巴黎共同簽署了《建立歐洲煤鋼共同體條約》,該條約也被稱之為《巴黎條約》。這個條約是西歐主權國家之間在一體化進程中簽訂的第一個具有約束力的立法文件。該條約中明確規定煤鋼共同體以共同市場、共同目標和共同機構為基礎,這三個共同實際上是今後的歐共體以及今天的歐盟所確立的長遠發展目標的雛形。 《巴黎條約》規定歐洲煤鋼共同體設立4個機構,分別為:高級權力機構(執行機關)、共同大會(咨詢監督機關)、特別部長理事會(成員國代表機構)和歐洲法院(審查執行機關的決定並審理違反條約的訴訟)。煤鋼共同體的工作是成功的,在它的統一協調下,煤炭和鋼鐵這兩種當時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在成員國之間的生產流轉實現了有計劃的優勢互補,協調合理的資源和生產力配置使成員國的經濟發展普遍受益。但是,煤鋼共同體由於受到管理領域上的局限,不可能在其他方面有更大的作為,不過它的成功已經向世人表明主權國家的相互協作可以為共同發展創造有利的環境,對那些一心想實現歐洲政治經濟完全一體化的人們來說,這是個十分喜人的開始。有了煤鋼共同體的實踐經驗,歐洲一體化的行動將以更加成熟的方式進行,也將吸收更多的成員國參與進來。 回顧歐洲一體化的發展,法國確實無愧於歐洲一體化的方向盤的稱呼。對歐洲一體化的發展方向具有決定性意義的設想和方案有不少是法國提出來的。除了「舒曼計劃」,歐洲統一大市場的計劃是1985年時任歐共體委員會主席的法國人雅克·德洛爾提出來的;目前成為國際輿論關注焦點的歐洲憲法條約也是在法國前總統德斯坦主持下制定的。 據德國《明鏡》周刊披露,實行歐洲單一貨幣——歐元的設想也是法國提出來的。據說,在德國統一前夕,法國總統密特朗和德國總理科爾在客廳的壁爐前進行密談,商討如何避免統一後的德國重走歷史老路的辦法。密特朗在苦思冥想後向科爾提出了「以馬克換東德」的計劃,即:如果德國同意放棄馬克、實行歐洲單一貨幣,從而把德國經濟完全地融入整個歐洲經濟,使德國成為「歐洲的德國」,法國就同意德國重新統一。 這是一項既具有戰略遠見又富於創意的宏偉計劃。歐盟各國把貨幣政策的主權交出去以後,為了有效地調控經濟,各國財政政策的主權也將逐步交出去,到那個時候,歐盟各國的經濟、社會、文化、教育,甚至外交、安全和防務等方面的主權也將逐步交出去。在這種情況下,包括德國在內的歐盟任何成員國除了成為「一個更加緊密的聯盟」的成員,別無其他的選擇。這就是歐共體1991年通過的「馬約」所包含的真正含意。 除了上述成功的事例,在歐洲一體化發展的進程中有些一時遭到挫折,但具有遠見卓識的設想和計劃也是法國提出的。例如,1954年被法國國民議會否決的歐洲防務共同體條約就是以當時法國國防部長普列文的名字命名的;1962年被荷蘭等國否決的政治聯盟計劃也是由法國駐丹麥大使伏歇主持制定的,因而被稱為「伏歇計劃」。這兩個計劃的精神和許多具體內容後來都體現在法國長期以來積極推動的歐洲共同外交和防務建設中。

記得採納啊

⑺ 二戰後的法國在干什麼

0年5月10日,此時距二戰開始已經半年了,當時的德國在歐洲戰場上勢如破竹。很多人都以為德國下一步會進攻蘇聯。但德國卻出乎所有人意料地向西進攻。並迅速進攻法國及比利時、荷蘭等西歐國家。而一直號稱擁有世界上最強陸軍的法國表現真的是讓人大跌眼鏡。

法國殖民地分布

不僅如此,諾曼底登陸後,德國敗局已定。還有很多維希法國官員跑到德國,繼續效忠德國。真不知道他們在想什麼,德國都是必敗了,還和德國在一起。可以說,也正是這樣,才讓很多人厭惡維希法國。

這就是投降後的法國。真的是讓人又愛又恨。如果不是戴高樂,二戰後的法國絕不會有今天的國際形象和國際地位。

⑻ 在二戰期間,法國投降後,法軍最後都去哪了

第二次世界大戰發起的主要原因是由於德國和日本,後來由於很多偶然因素的發生,德國軍隊一直轉戰於歐洲各國家。有些國家為了自己的主權以及人民的安全不得不對德國軍隊進行抵抗和全面反擊。但是有的國家則一點兒骨氣都沒有。在面對德國軍隊時,即使擁有300萬將士的軍隊,號稱是歐洲第一陸軍,但是他們僅僅與德國維持了一個月的對戰,就放棄投降,這個國家就是法國。當德國軍隊打到法國時,法國軍隊即使擁有300多萬,也沒有全力抵抗,就這樣讓德國軍隊輕易的戰勝。

最後就是化整為零,小部分法軍在戴高樂將軍的帶領下,逃到了海外成立自由法國。一部分加入到了法國各支地下游擊隊里,而且這些地下游擊隊還接收了不少來自英國的援助,在法國境內給維希政府製造各種破壞活動。這也是為什麼盟軍才剛剛打到法國沒多久巴黎就解放了,而明明是地下游擊隊可戰鬥力卻相當可觀,這是因為這些游擊隊員之前都是正規士兵。



閱讀全文

與法國人在戰後干什麼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金華義烏國際商貿城雨傘在哪個區 瀏覽:752
俄羅斯如何打通飛地立陶宛 瀏覽:1125
韓國如何應對流感 瀏覽:910
在德國愛他美白金版賣多少錢 瀏覽:950
澳大利亞養羊業為什麼發達 瀏覽:1378
如何進入法國高等學府 瀏覽:1462
巴西龜喂火腿吃什麼 瀏覽:1393
巴西土地面積多少萬平方千米 瀏覽:1256
巴西龜中耳炎初期要用什麼葯 瀏覽:1219
國際為什麼鋅片如此短缺 瀏覽:1624
巴西是用什麼規格的電源 瀏覽:1443
在中國賣的法國名牌有什麼 瀏覽:1350
在菲律賓投資可用什麼樣的居留條件 瀏覽:1254
德國被分裂為哪些國家 瀏覽:867
澳大利亞跟團簽證要什麼材料 瀏覽:1196
德國大鵝節多少錢 瀏覽:866
去菲律賓過關時會盤問什麼 瀏覽:1190
澳大利亞女王為什麼是元首 瀏覽:1016
有什麼免費的韓國小說軟體 瀏覽:748
申請德國學校如何找中介 瀏覽:656